美國「口罩防疫」轉彎記:混亂宣傳、拖延官僚燒出疫情危機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世紀之疫──新型冠狀病毒風暴

醫生因戴口罩被革職、CDC宣導指南備受爭議

美國「口罩防疫」轉彎記:混亂宣傳、拖延官僚燒出疫情危機
截至4月7日,全美已有超過36萬人確診。圖為一名美國民眾,在紐約布魯克林醫院中心外等待進行COVID-19篩檢。(攝影/REUTERS/Andrew Kelly/達志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從1月底宣稱口罩僅能阻擋飛沫、無法過濾空氣微粒,效果有限,但過了2個月,一直以來不鼓勵健康民眾戴口罩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4月3日突然改口建議民眾外出時戴布口罩。但如今,美國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已超過36萬。

美國的口罩防疫政策急轉彎,《報導者》採訪第一線因戴口罩被革職的醫療人員,以及在辦公室裡戴口罩而被制止的台灣人,原先被視為「製造恐慌」的行為,如今又成為重要的自保措施,究竟這個「該不該戴口罩」的辯論怎麼出現?混亂的宣導又如何將民眾與一線醫護人員推向前所未見的危機?

內利・芭卡洛(Neilly Buckalew)是一位派遣醫生。哪間醫院需要支援,她的工作就在哪。

芭卡洛年過五十、患呼吸道疾病,因工作醫院不固定,必須常旅行、住旅館,是COVID-19高風險族群。3月中,她接下愛達荷州一間醫院的新工作。上工第一天,同事花了幾分鐘交代工作內容和注意事項後,就將芭卡洛派往病房。還來不及熟悉環境的她,迅速戴上自己準備的N95口罩,加入忙碌的醫護陣線。

第二天她便遭到院方約談,約談完隔日就遭院方解聘。

醫護「戴自己的口罩」有錯?備受爭議的疾控中心指南

「他們說我不能戴自己的口罩,」芭卡洛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說。院方給她的理由是:醫院政策禁止醫護人員使用自備的防護裝備。

「他們告訴我,如果我戴自己的口罩,那大家都會想戴口罩。但醫院沒有足夠的口罩供所有醫護人員使用。」

院方更指,要求她摘除N95口罩,並沒有違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以下簡稱疾控中心)對於醫護人員的的宣導指南

但這宣導指南其實備受爭議。

不久前,美國疾控中心才改口稱,對於不在前線照護患者的醫護人員,N95口罩並非必要;並指在N95口罩短缺時,可用外科手術用口罩替代。當時這個宣導曾引起美國護士協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反彈,認為美國疾控中心純粹根據口罩供應狀況來制定指南。

眼下醫院搬出備受爭議的疾控中心指南,芭卡洛不服地說:「政策和宣導是錯的。他們該聽的是一線的醫生和護士。我們才是每一天、每一秒都在前線見證事情的發生、了解真相的人。」

芭卡洛於是向醫院高層申訴,院方短暫允許她戴了半天的口罩,第三天就以「不服從、不稱職」為由將她解聘。

口罩荒:美國醫護領一副用一週
各州醫護人員因堅持戴口罩被解僱、離職、或遭上級口頭訓誡的故事,在不公開的網路社團中時有所聞。許多醫護人員敢怒不敢言,日日在保住工作和保住自身及家人健康中掙扎。(註)
美國沒有醫護人員感染的官方數據。但有媒體4月3日向50州詢問,獲得10州數字, 共計1,119人。

「我每天還是硬撐去上班,手洗到要脫皮了,」任職於紐約長老醫院(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資歷12年的S,回憶醫院解除口罩禁令前,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膽。

S說,疫情未爆發前,由於症狀和流感類似,醫院為了避免造成民眾恐慌,並不鼓勵非一線醫護人員戴口罩。「最重要的是說大家不要濫用,不然沒有幾個月美國就供不應求了,」他接著說,「那時覺得有誇張,沒想到真是對的。」

面對口罩嚴重短缺,愈來愈多醫院要求醫護人員1週限領一副口罩,每天用完放入紙袋,隔日重複使用。

輕忽疫情、官僚拖延,錯過防疫黃金期

口罩數量不足,是疫情初期便能預見的。

1月底,當COVID-19於中國擴散,亞洲國家遭重創,紛紛加速口罩生產、制定口罩政策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完全不擔心疫情延燒至美國,更多次表示一切完全在掌控中,少數確診患者很快就會康復,大讚美國疾控中心的防疫表現。

2月底,當美國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爾(Alex Azar)於國會表示,美國對抗此波疫情預計需要35億副口罩、但國內存貨僅有需求量的百分之一時,政府各部門對於防疫措施和是否追加預算,遲遲無法達成共識。

聯邦機構一直到3月中才開始大量下訂N95口罩、呼吸器和其他前線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而川普更是等到4月2日,才依據《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啟動命令,要求口罩大廠3M加速生產,以美國需求為優先,並限制該公司出口N95口罩及其他個人防護裝備。

政策的紊亂、官僚的拖延下,美國政府錯過防疫黃金期。為期2個月,最為一致且成效顯著的公共防疫政策竟是:勸導健康民眾不要戴口罩。

「口罩在一般社區內起不了作用。看到民眾大量購買口罩,讓我挺不滿的,」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先前向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表示,當前應視醫護人員的口罩需求為優先。

當時美國疾控中心認為,有別於N95口罩,一般外科口罩由於不服貼,僅能阻擋飛沫,無法過濾空氣微粒,因此成效有限,建議一般民眾在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時才戴口罩。健康者,除非照顧COVID-19病患或潛在病患,否則不需戴口罩。

美國醫務總監傑羅姆・亞當斯(Jerome Adams)更在2月底時於Twitter直呼:「認真!不要再買口罩了!口罩不能防止一般大眾感染冠狀病毒。如果醫護人員沒有足夠的口罩照顧病患,他們和全體社會都將處於危險。」

有人在職場上被要求摘除口罩
Fill 1
由於口罩短缺,目前愈來愈多醫院僅能限量提供口罩給醫護人員使用。圖為紐約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外,一群護士正在休息。(攝影/AP Photo/ANTHONY BEHAR/達志影像)
由於口罩短缺,目前愈來愈多醫院僅能限量提供口罩給醫護人員使用。圖為紐約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外,一群護士正在休息。(攝影/AP Photo/ANTHONY BEHAR/達志影像)

政府「有病才戴口罩」的宣導奏效,許多在美華人因為擔心被視為帶原者,遲遲沒有用上家中早備好的口罩。而其他隨著疫情爆發才鼓起勇氣戴上的,卻在職場上被要求摘除。

「公司的護士,直接衝到我面前,劈頭就問:你生病了嗎?」汪小姐回憶3月中加州疫情轉重,但公司還未要求員工全面在家工作前的辦公室狀況。

「我說沒有。她(護士)說『那妳為什麼要戴口罩?』」汪小姐向護士解釋,戴口罩是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且能夠防止無症狀傳染。

護士堅持要汪小姐摘下,並說健康者戴口罩反而易接觸口罩表面病菌,增加感染機會,且美國疾控中心建議無症狀者不用戴。

「我跟她說,可是台灣和亞洲政府都倡導戴口罩可以有效防疫。」兩方僵持不下,護士最後以「妳現在在美國,就要遵循這邊的規矩」收尾。

「我當下只能摘掉,因為不摘掉她不會讓我走。她的立場很堅定。」

是沒有效還是沒口罩?政府宣導訊息混亂

但政府的防疫指南不是人人買單。《福斯新聞》(Fox News)主播塔克・卡森(Tucker Carlson)就在節目中批評政府的不誠實。

「我們理解口罩數量短缺,我們理解特定的人需要優先取得口罩,我們知道,」卡森說,「政府大可以在一開始就告訴公眾,我們搞砸了,但醫護人員、患者和高年齡族群最需要口罩,所以他們優先。人們可以理解。但政府沒有,政府說謊,說了一秒就能揭穿的愚蠢謊言,他們告訴大眾你不該戴口罩,因為口罩沒有用。」

美國心理學會高級臨床主任琳恩・布夫卡(Lynn Bufka)分析政府的宣導指出,原先希望將口罩留給一線醫護人員的主旨在訊息的傳播過程中消失,留下的是民眾的困惑和無所適從。

不同於經歷過SARS或伊波拉病毒肆虐的其他國家,「大多數美國人都沒有經歷過全球大流行,所以很難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布夫卡向《報導者》表示,在這種非常時期,政府的訊息應維持明確、透明且一致的原則。

但相反,美國政府的宣導造成民眾混亂。民間接收到的是口罩沒有用、戴口罩等同生病、購買口罩是在掠奪醫療資源等對口罩的負面觀感。加上原先公衛習慣與文化不同、美國人不習慣使用口罩和戴了遭歧視、暴力攻擊等新聞頻傳,總總因素加乘,街上少有人戴口罩的情形持續了2個月。

防疫政策急轉彎,但全美確診已破30萬

直到4月3日,關於口罩的公共防疫政策才急轉彎。一直以來不鼓勵健康民眾戴口罩的的疾控中心突然改口建議,民眾外出時戴布口罩或臉部遮蔽物。

決策遲了2個月,疫情已由原先川普口中「僅是一人自中國入境」延燒至全美感染人數超過36萬,死亡人數破萬。疫情的火勢燒得口罩供不應求,全國上下被無法自保的恐懼瀰漫。站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儘管身心俱疲、防護裝備不足,仍堅守崗位。

「我們作為醫生,本來就把病人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大多數的醫生都是很無私的,」芭卡洛說,當最壞的一天來臨時,醫療人員絕對是竭盡全力,全體動員防疫。她說:「到時候即使醫療裝備不足夠,我還是會站出來,在前線做社會需要我做的事。」

仍任職於紐約長老醫院的S聊起每日大量湧入的病患,以及持續惡化、看不見終點的疫情說,自己已漸漸麻木過日子,只希望趕快熬過去。

「我同事每天下班時一定說『明天見,如果上帝還允許的話』。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是『2020最大的願望便是活著』。」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