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被英国和日本都殖民过,但香港人对英国的好感远大于日本?

首先我是个历史小白。无意中得知香港的皇后大道曾经在日据期间被更名为"Meiji Road" (好像很好吃的样子),以及日军当时种种想要抹去英国殖民痕迹…
关注者
524
被浏览
1,155,781

213 个回答

我们来比较一下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华人混的比较滋润的。

新加坡,基本是李光耀塑造的基调,李是“苏伊士以东最像英国绅士的人”,崇尚精英主义,大家长主义,把你都管着,但是该安排的也给你安排好。

香港,曾经被大英殖民,一度和其他殖民地一样比较腐败,大英也爱管不管,但是基本法治是大英的一套,个人所得税也很低,零关税自由港,福利一般医保比较好,属于不多管你,放你自由拼搏。

台湾,小蒋和李光耀曾经是好基友,经常一起探讨治国之道,台湾开放党禁报禁之前,也是管得很严的那种模式,但是小蒋发展经济很有本事,临死还从美帝讨来一个芯片业造福至今日。

所以总体分两类。

一类,管得严,但是管得好,属于严父慈母,虽然很烦但是真是为了你好。

第二类,管的不多,但是你赚的也基本是你自己的,父母不问你讨多少赡养费,你去竞争,有本事的发财,没本事愿赌服输。



这世界上是否存在第三类呢?

你不能光考虑那些“顺民”,也要考虑在一个大部分人选择屈从的环境下那少部分确实不屈从的人的待遇。可能对于顺民英方的待遇是7-8,日方的待遇是4,不足以激起刻骨仇恨;但对于反抗者英方的待遇是0以上(“年少不知甘地苦”云云我就不复读了),日方就不可描述了。那其实日方的这种严苛会激起深重的仇恨和反抗

爱国诗人戴望舒,1941年在港因参与地下抵抗被日方逮捕入狱,

狱中写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上学时候是要背的爱国诗歌,现在应该也差不多吧。

此人1943年应该就出狱了,不过出狱以后直接变成了“日军治下的神神”(无意冒犯老先生,因为这显然不是贬义),以极其激进的态度期盼甚至是“祈祷”敌人的毁灭,不管任何代价都乐于付出。如果无语言障碍,恐怕连美军功勋潜艇艇长,或者马润游骑兵营长卡尔森少校看到他的一些新作都要黄豆流汗:

假想盟军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死了:

我守望着你们的脚步,
在熟稔的贫困和死亡间,
当你们再来,带着幸福
会在泥土中看见我张大的眼。
1943年

认为已经去世的女作家比较快乐,死算什么: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

希望陆航兄弟们把自己和敌人一起图了,日军的痛苦,绝望和死亡值得付出一切交换:

盟军的轰炸机来了,
看他们勇敢地飞翔,
向他们表示沉默的欢快
但却永远不要惊慌。
看敌人四处钻,发抖
盟军的轰炸机来了,
也许我们会碎骨粉身,
但总比死在敌人手上好
1945年1月

你感受一下。


不理解这样的人,甚至开始滑坡“盟军轴心都一样”其实是十几年前很符合他乎典型用户思路的一类“精x”,类似于“小胡子让德国治安变好,小偷流氓也都被抓了为啥不支持”,零几年在网上经常被围殴………因为泛化的“严酷”,“要管管”会带来泛化的不满,而不是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