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平均需108萬元儲蓄才有安全感 持續的通脹下 怎樣才能感受到「富有」?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1220

港人平均需108萬元儲蓄才有安全感 持續的通脹下 怎樣才能感受到「富有」?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12/20 13:55

最後更新: 2023/12/20 13:55

分享:

分享: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進行的調查顯示,港人的「儲蓄安全感」門檻提高,平均需要有108萬港元的儲蓄或流動資金,才有足夠的安全感。而香港人也身體力行,每月平均儲蓄金額明顯提升至9000港元。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進行的調查顯示,港人的「儲蓄安全感」門檻提高,平均需要有108萬港元的儲蓄或流動資金,才有足夠的安全感。而香港人也身體力行,每月平均儲蓄金額明顯提升至9000港元。

每月平均儲蓄9000元、及要108萬元才有安全感,這兩項數據都是調查開展6年以來的新高。

港人需要的儲蓄「安全感」
年份平均值中位數
2023年107.9萬元25萬元
2022年59.4萬元20萬元
2021年49.1萬元18萬元
2020年50.2萬元15萬元
2019年78.1萬元20萬元
2018年72.5萬元15萬元
資料來源︰存保會

「安全感」門檻按年大升8成

上表可見,此前3年港人需要的儲蓄安全感約為50至60萬元左右,但今年的調查則要平均近108萬元,按年大增8成。

存保會表示,港人對於就個人現有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亦有所上升,由去年 的 51.4 分上升至今年的 53.7 分,扭轉自 2019 年以來連續三年的跌勢,更有七成 半受訪者的儲蓄「安全感」評分 50 分或以上,較去年上升 11 個百分點。

港人每月平均儲蓄金額
年份平均值中位數
2023年9,000元6,000元
2022年7,700元5,000元
2021年6,600元5,000元
2020年7,000元5,000元
2019年7,500元5,000元
2018年7,000元5,000元
資料來源︰存保會

存保會︰港人經濟能力有改善

今年調查顯示,六成七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比例與去年相若,但每人每月的 平均儲蓄金額則有明顯升幅,由去年的 7,700 港元增至 9,000 港元,增幅逹 17%。

存保會表示,這反映三年疫情過後,香港人的經濟能力有一定 程度的改善,而疫情亦促使港人更積極透過儲蓄為未來作好準備。在有儲蓄習慣 的受訪者中,約四成表示儲蓄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42%),其次為「準備退休」(27%)。

年輕人更積極儲蓄

此外,調查亦顯示有八成四 18 至 29 歲的年輕人有儲蓄習慣,比例較去年升 24 個百分點,他們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 7,900 港元,較去年的 5,000 港元增近六成。存保會表示,這顯示年輕人有穩定、持續的儲蓄習慣外,儲蓄能力更有所提升。

相關文章︰高收入人士儲幾多錢?統計︰典型家庭的7倍以上 2招助增加退休儲蓄

港人儲蓄方式
儲蓄方式2023年佔比(%)2022年佔比(%)
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73.982.1
儲蓄保險22.321.3
投資股票、債券、基金21.428.3
放現金在家14.817.6
給父母/配偶/子女保管8.49.0

存款仍是主流儲蓄方式

上表的問題,受訪者可以多選,銀行存款仍是主流的儲蓄方式,其次是儲蓄保險及投資股債與基金,不過投資的佔比較前一年下降。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主席劉燕卿表示,是次的調查在社會全面復常後進行,有助了解港人經歷三年疫情後,在儲蓄習慣及能力上的改變。調查顯示港人居安思危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希望透過積極、有紀律的方式儲蓄,無論順境逆境都可以為未來做好準備。

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由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3年9月6日至11月3日期間,透過隨機抽樣並以電話訪問形式, 訪問了共1,001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

怎樣才能增加安全感?

在持續通脹之下,港人需要的財務安全感更多,這結果並不意外,因為利率高企與生活成本的上升,令賺百萬年薪的人也覺得自己「很窮」,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增加財務安全感?以下3種建議可能幫到大家︰

1. 建立應急基金

擁有充足的應急基金是建立財務安全和信心的第一步。從盡可能多的金額開始,積累6到9個月,以便在失業、意外患病或家庭緊急情況時可以提供保障。高收益儲蓄賬户是存放這筆資金的好地方,既能賺取利息,又能保持流動性。

靠薪水過活是引發財務焦慮的首要原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面臨某種財務困難的可能性相當高,因此優先考慮緊急儲蓄至關重要。 

2. 擺脫債務

信用卡債、個人貸款、學生貸款等債務會讓你感到入不敷出,還清債務是存錢的第一步。

一個好的策略是先償還高息債務,然後再處理低息債務。這就是所謂的「雪崩」法。「滾雪球」法是另一種策略,即先還清數額最低的債務,以建立還債動力,然後再集中精力還清數額第二低的債務,直到還清所有債務。

3. 多關注投資

儲蓄與投資應該好好平衡,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投資具有長期複利和財富增長的能力。

投資可以從小做起,重要的是要開始行動。例如,可以好好打理强積金投資組合,並努力將總收入的15%至20%投資在一些穩健的資產組合。

責任編輯︰廖毅然

相關文章︰

未來太遙遠 新世代流行「軟儲蓄」︰寧滿足當下 不犧牲生活質素

「123法則」巧算退休儲蓄 心中有「數」免失算 3大風險易忽視

760萬才夠退休?港人預計儲蓄僅能用到78歲 低於平均壽命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