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金 (CICC) 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看到最近知乎问了很多金融机构的工作问题,以外资投行为主,所以特地咨询下国内顶尖投行的情况
关注者
5,273
被浏览
6,348,795

111 个回答

凡尔赛、中层管理以下、利益相关的人说的可能都比较片面,我来说说真实的圈内高管视角:

  1. 为国际化而国际化,自以为很国际化,其实业绩水平很普通。主要是方案以复杂为荣,不怎么考虑实际效果,很多活是瞎忙。
  2. 业内比例最高的精致利己主义,优点是个人“实际”收入高,带来的后果见5。
  3. 各种权力大佬子女带资进组,都是奔着惊人的提成去的(比如中国移动去美国上市,人中国移动总得选一家券商)。
  4. 招聘门槛高?天真了兄弟,那是给外人设的。真正的大佬,可以不来公司上班,照领工资。
  5. 中金的黄金年代差不多是北京奥运前,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
  6. 为了解决5中的问题,这个前董事长为王(西北某种面食)的公司直接用政治手段把另一家券商收购了。被收的那家当时蒸蒸日上,全国股民300多万,中金只有20来万,最重要做事情比较规范,没有北京的“非得捞一把”风气。收购后,该券商的很多东西直接被废弃,比如高效的业务系统会被要求换成“国际化的”email工作方式,一封一封邮件的处理事情,挺有意思的。
  7. 最后这个信息源不是高管:2020底的新人入职讲话,CEO竟然说金融比实体更起经济稳定作用。

再补一句,北京另外几家大券商各有各的问题,到了中高层哪家都不比哪家干净多少

本科被电影洗脑,去水了个实习,ccm。反正到公司的第一个小时你就可以分辨出谁是小镇做题家,谁稍微有点关系。第一天你基本知晓了公司的派系和八卦,第二天你的派系和谁的关系基本都知道了。

这地方有四种人,但只有第一种可以长期待下去:

1. 做题家,挣一辈子幸苦钱,D或者基层MD到头,如果没魄力职业生涯也就终于此。当然,于普通人而言年入2-3百也不低了。

2. 金融中产二代;当然我指的中产是有职务的MD或是某业务线副总总经理这一级别,例如cicc上海分公司一把手,集团资管部门一把手,并或多或少在证监会之类有所职务或头衔。他们子女的使命就是借助父母在行业内的优势,进行资源交换,而谋求一个较为舒适的发展路径。但据我观察而言,大多这些子女都不愿受这压力,vp级离职去pe或是vc养老为常态。

3. 权贵亲属。这里基本上得实权副部以上了,他们可以和券商老总(cicc可能要正部)做一些交换,以谋求他们亲戚在里面挣点钱。至于能挣多少,能走到哪一步,取决于你的亲戚可以连续多少年持续用权力为你承揽多少业务。但在我看来,大多数人是去后台养老为主,毕竟有上进心了都走仕途或者挣钱去了。

4. 企业家二代啊小官二代,最多混个vp就接班去了。相对而言我觉得历练更适合去咨询。反正我没见过真有二代热爱这些服务业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做实业肯定有感触,一个企业每年几十笔千万亿万的贷款,你要做的就是和领导搞好关系,剩下的签字摁手印就好了。你只会觉得金融机构流程复杂,领导关系处理麻烦,不会觉得有啥技术含量还能学到东西吧。

至于说啥体验:做到非领导岗md也就在北上广买个一两百平的房子。md平辈交往的最多1-5左右的企业家或者小老板,和地方实权正处副厅。更高级的可能认识,但也就是见个世面图个稀奇。至于说领导岗就不用想了,那不是留给做题家和小二代的。

要我说,3c和其他几个头部在中国,就是做题家挣钱的地方,金融家族传承权力的地方,权贵亲属变现养废物的地方。企二代就去体验下生活,过过玛丽苏的梦,该接班还是接班。大点的二代最多找几个笨蛋去开fund。

反正,对投行充满梦想的人去看看,发现也就这么个diao样。不是我说的那几类人,就别考虑投行了。有这精力还不如移民算了,润加拿大不好么。

“帮别人ipo哪儿有按照自己意志买买买爽呢是吧”

“进3c实习挺容易的,实习的vip那不叫vip,一个svp或者d就可以安排,找对人就行,别神话。真正的vip从正式入职那天都不会去上班的(摊手)”


——————————————————

更新一下,怕没解释清楚

1. 很多人跟我说基层的级别问题,

投行(或者券商)就三个级别:调动政治资源的领导,承揽,承做。

这放在绝大多数industry都这样,谁在意什么vp ed这些啊,都是做业务的,就像你去谈业务的时候纠结业务员,资深业务员,业务经理吗哈哈。who cares。

md是个特例,有中层做承揽,也有高层政治家。我看评论里拿老单举例的,md是他最不起眼的一个头衔吧。

2. why not ib?

ib的核心是工具人,不是说不好,因人而异。

a. 去ib只是为了获得某种信任背书,增加你的可靠性而已。但比ib成长更快的方式是在某行业(实业)进行过自主创业或者业务管理,且在此行业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后,再去募资,或者寻找优质投资标的,这样会容易得多,也更能寻找到退出的方式。于我,ib性价比不高。

b. ib的人脉于我无用。比其有用的资源有 全国行业协会,工商联,人大,政协等等。

c. 再举个大众都通俗易懂的例子:我和商业银行董事长谈拢新增贷款后(政治领导),某支行的行长会联系我确定利率和大致金额(承揽人员),下面网点的资深业务人员会拿着资料厚厚一叠让我摁手印签字(资深业务员),小朋友去做paper work(实习生)。

ps.

很多评论区不友好的言论,我理解,我给你们个建议:

1. 空杯的心态,当你有一天走到md这个级别的时候,你会对这个行业有不一样的理解。我的目的是分享一下不同的人对投行(券商)不同的视角,不要着急去否定,这个世界非常大。

2. ccm那段时间的实习于我不重要,也不存在于我对外的简历中,我是为了呼应一下问题。所以可能我们曾同为一个办公室呆过的人,但就像你和你的小学同班同学一样。咱就不纠结谁更了解小学教导主任厉害还是金牌教师厉害了哈。我回答这个问题是想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看cicc或者看某行业。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