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新聞》11月29日 【黃敬凱專欄】長期停牌保障不了小股東利益 // 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打擊那些「有問題」的上市公司。但實情是...,聯交所在各種規定、規則中,並沒有明確的表明那些公司是有問題、為甚麼有問題,只單純的用市值、盈利等去衡量一間上市公司有否資格。 結果,由今年年初至今年6月底,總共有五家上市公司被港交所按照上市規則的除牌程序予以取消。 至於停牌超過3個月的公司則達到83家,到了今年9月30日,相關數字明顯增加,被要求除牌公司已倍增至11家,其中六間主板公司、五間為創業板公司。其中,國家聯合資源(00254)、鼎益豐控股(00612)便是其中一些受害公司。// http://app.orangenews.hk/…/articleNorma… #濫權 #證監會 #小股東權益 #大屠殺 #無差別 #不公義 #港交所 #鼎益豐 #00612 #你被除了嗎 See More
- 《橙新聞》11月29日 【黃敬凱專欄】長期停牌保障不了小股東利益 // 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打擊那些「有問題」的上市公司。但實情是,...聯交所在各種規定、規則中,並沒有明確的表明那些公司是有問題、為甚麼有問題,只單純的用市值、盈利等去衡量一間上市公司有否資格。 結果,由今年年初至今年6月底,總共有五家上市公司被港交所按照上市規則的除牌程序予以取消。 至於停牌超過3個月的公司則達到83家,到了今年9月30日,相關數字明顯增加,被要求除牌公司已倍增至11家,其中六間主板公司、五間為創業板公司。其中,國家聯合資源(00254)、鼎益豐控股(00612)便是其中一些受害公司。// http://app.orangenews.hk/…/articleNorma… #濫權 #證監會 #小股東權益 #大屠殺 #無差別 #不公義 #港交所 #鼎益豐 #00612 #你被除了嗎 See More
🥰有助復牌? 有助復牌? 有助復牌? (重要的是要講三次)
國藝蛇吞象出手全購康宏環球
國藝娛樂(08228)公佈,正與康宏環球(01019)洽談自願換股以全面收購康宏環球所有已發行股份,如成功實現全面收購將繼國藝完成債務重組、獲批大手配股後再下一城,以蛇吞象方式入主康宏,成功由娛樂、影視城跨界金融平台,加上早前國藝曾透露集資可能收購虛擬銀行,可說勢如破竹。
... 國藝主席冼國林從事金融業務逾30年,具有深厚金融及法律知識及豐富經驗,而董事會亦不乏銀行界背景,今次究竟是國藝一系列大變身的終曲定係更大資本動作的序章,大家可能要拭目以待。
#國藝娛樂
#08228
#冼國林
#康宏環球
#01019
#蛇吞象
#蛇形deal手
《成報財經》盧盡義 - 2020年6月15日
「康宏未復牌因為兩年都核唔掂數?」
三年前,有「股壇長毛」之稱的David Webb爆出「謎網50」,「謎網50」指的是50家上市公司,其實或者有更多,或者也有偏頗,這裡不作評論。事發之後,廉政公署、證監會對部分公司有所跟進,其中針對有曹醫生之稱的曹貴子旗下兩間旗艦康宏(01019)以及康健國際(03886)進行大規模調查,而近日,針對曹貴子的聆訊已在法院審理,從而使公眾得知部份案情細節。而自調查展開之際,康宏已主動要求停牌,屬於一般性配合監管安排,也可說是避免股份交易過戶的動作。
...昨日,有一群自稱「苦主小股東」的人士在部分報章頭版刊登「廣告」(而非聲明),公開召集苦主、小股東向康宏高層追究公司停牌事宜,指公司無公佈財務狀況。
無獨有偶,於上周六,康宏亦剛好向媒體發放新聞稿,表示「早前接獲聯交所函件,通知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發出取消公司上市地位之決定。康宏已按上市規則第2B章的程序,於2020年6月5日向聯交所上市覆核委員會提出覆核除牌決定之書面請求。同時,公司亦委任了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會按程序於7月14日或之前提交文件,交待公司的最新營運情況,並詳列要求延長復牌限期及恢復上市地位的理據。康宏會爭取聯交所上市覆核委員會支持,以及配合其要求,以達成復牌條件,最終恢復買賣。」
面對內外挑戰,棒打落水狗嬉笑怒駡永遠較講公道說話來得容易,不過老盧都想趁機會講番幾句良心話,不是充當法官角色,但誰是誰非除了法律技術觀點比較一番,難道唔可以用常理去自我判斷?
康宏是二零一八年初停牌,停牌後為了挽回公眾信心,康宏新管理層展開了一連串「正本清源」的操作,其中包括對「前管理層」主政期間的財務報告進行重新核數,也有委託專業機構進行法證工作。重新核數工作,康宏委任了羅兵咸永道核數,至今歷時兩年,究竟條數有幾複雜,定係條數傾唔掂,老盧真是要學另一位曹先生講句「木宰羊」,唔知道是也。
至於主動停牌卻因為十八個未能復牌而要被除牌,似乎本身就是一條有問題的規則,就以康宏為例,憑什麼要十八個月未能復牌就要除牌,除非港交所說正常情況任何工作都可以十八個月完成。果如此,無論法證、內控、核數,是否如果十八個月內未能完成,至少必須要提交未能完成的原因?而呢啲原因又必須要合情合理? 否則,事情會否演變成為早前港交所上市部某高層那樣,因為有主觀判斷的空間,從而產生尋租的行為,而最終導致廉署正式控告該名高層收受利益? 老盧實在不希望看到連香港專業精神,也日漸受到各種制度或者規則所侵蝕,難導事事都要最終由法庭解決? 果如此,弱勢的上市公司只能遭人生吞活剝,中小股倒不如全部私有化求去,反而落得自在。
略為扯遠。回看昨日康宏小股東怒懟康宏董事會,從文字上看只是洩忿居多,例如民事訴訟台灣蔡家更是有點天方夜譚,而所謂清盤更是債主的事,何況康宏後面是富邦銀行,水源充足,何來資不抵債。
不過,康宏要真正面對的,反而是苦主小股東們提出的一條—詳細交代過程、包括公司營運及財務狀況,另外康宏小股東稱沒有收過公司財務狀況,這應屬實,而老盧翻看康宏公告,復牌的確是萬事俱備,只欠財報,究竟財報因何兩年未出到,康宏目前的核數師是羅兵咸永道,小股東如果未能向康宏問得答案,可以查下羅兵咸永道的直線電話或地址,上去問下究竟,至於PWC答唔答你,那就是人家的專業操守和言論自由啦。
康宏1019 小股東不得不注意!!
康宏︰已就除牌提出覆核
文章發布日期:2020年6月14日
...聯交所日前向康宏環球(1019)發函件,通知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第 6.01A條發出取消其上市地位的決定。集團今日公布,已按上市規則第2B章的程序,在6月5日向聯交所上市覆核委員會提出覆核除牌決定的書面請求,亦委任專業顧問,按照程序於7月14日或之前提交文件,交待最新營運情況,詳列要求延長復牌限期及恢復上市地位的理據。
集團表示,會爭取聯交所上市覆核委員會支持及配合其要求,以達成復牌條件,預期有關程序或需要一定時間,一切業務及營運會維持不變。集團又指,其財政狀況一向穩健,各業務投資計劃和財務支付安排如常,下半年遷入灣仔新總部的計劃亦不變。
康宏發言人指出,2017年底新管理團隊重新建立內部管治文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亦致力培養及招募人才,現時已更換集團近50%員工,擁有逾1,300名理財顧問及400名企業員工。集團法律顧問留意到,近日有一些提及康宏持續營運,但無事實基礎的流言,已準備嚴肅跟進,以保障康宏及持份者的利益。
數千股東財富煙消雲散
是核數師的專業暴力 還是港交所的任意妄為?
兩年多前,有股壇長毛之稱的David Webb首次披露謎網,其後因為監管及執法機構介入,以致有曹醫生之稱的細價股玩家曹貴子出逃又回港調查,而謎網的雙「旗艦」的康健及康宏,亦正停牌以配合監管調查。
...事隔兩年多,謎網早已網破。而康宏在主要股東富邦以及近百位新、舊管理層使盡渾身解數,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團結施為之下,努力扭轉乾坤,亦多次公開宣示公司將重新啟航。不過,康宏的數千股東、數千員工亟欲求生,仍要經過兩大門檻,一是完成公佈尚未公佈的財務報告,一是取得交易所批準復牌。
去年11月,康宏環球對外表示復牌工作已進入尾聲,並就港交所提出的一眾復牌要求發出公告逐一回應,而康宏當時亦直言公司仍在進行會計工作,但公司業績非常好,而過往公司的損失將會列作撥備處理。
但到這周,事情卻出現戲劇性變化。康宏環球公佈,於5月29日接獲聯交所函件,載明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決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經適當考慮後,康宏環球已向聯交所上市覆核委員會提出覆核。
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任何香港主板公司停牌超過18個月,就會被要求除牌,這條新增的上市規則條文,也不是毫無爭議。在此關注組暫且不談,我們先談談康宏環球以至於部分曾經停牌的公司,為何總是遲遲未能完成財務報告?
日前,股東權益關注組收到一份匿名函件,函件指康宏遲遲未能完成財務報告,主要就是來自核數師將康宏引入「核數黑洞」,以致公司耗費巨資,但至今仍未能完成重新審視2015-2017年度(即前管理層主政時)的財政年度報告。函件又提供了多封由康宏代表律師發予核數師羅兵咸永道合夥人的信件,對於該核數師於康宏全力合作之下仍未能完成核數提出嚴重質疑,同時就核數師的各種疑問亦給予不違反其獨立性前提下的回覆。
報料函件又指出:「康宏似乎是踏入了一個比法證會計 (Forensic Accounting) 調查還要漫長的「核數黑洞」中,過程遠超正常核數的要求及合理期望。而核數師費用亦與日俱增,據了解所花費的核數費用已近二千萬港幣。」
二千萬,已等於一些小型股的整個上市公司市值。對於康宏,關注組相信仍能應付,不過是否每家停牌公司都能應付無了期的「核數關注?」這是所有上市公司東主、財務總監、董事會成員以及作為球證的證監會及港交所都要捫心自問的問題。
兩年幾前,康宏相信是為了和前管理層切斷關係,特意更換核數師來對前管理層主政年間的帳目進行重新審視,而亦選擇了較具權威的羅兵咸。當然,更換核數師時的合理預期,是新核數師應該具備足夠專業水平,不但能找到問題,亦可以在公開問題的同時去解決問題。
關注組於是又向來自會計界的組員求教,他們直言,此類停牌復牌的項目,有時有點似「專業欺凌」,「你想復牌?會計佬會睇下你戶口有幾多錢,想辦法從你的銀行戶口攞一筆你肉痛但又無得選擇要付既費用。況且重新審視舊帳目復牌、重新啟航公司的必經之路。雖然不是一般核數常態,但一間知名核數公司也不可能對此没有經驗。」
對於公司與核數師之間的「溝通」,康宏管理層於接獲查詢時表示好多事情在處理,不希望多評論,但「康宏奮戰的初心不變,原因簡單直接,因為它肩負保障持份者,包括股東、員工、客戶及投資者的責任。為着這個責任,康宏新管理層遇上挑戰時,都會積極面對、據理力爭,從不逃避、不會放棄。當年公司向監管及執法當局通報前管理層有人違規、起訴損害公司利益者、追討被不當轉移的公司資金,並且改革公司合規程序等,就是秉承這份初心行事。」
公司期望核數公司按合理計劃完成核數
該管理層又補充道,康宏新管理層在兩年半前委任新核數公司,力求尊重專業,同時抱合理期望。公司當時的立場是期望核數公司秉持專業標準及合理的工作計劃完成核數,令公司可盡快恢復上市。而為了全力配合,相信康宏環球亦會秉持與監管及執法當局合作時一貫公開、透明的做法,詳盡回應核數公司的要求,竭盡所能提供所有可以核實的資料及憑證,並盡量配合核數公司﹐讓其有最大自由度進行有關工作。
「康宏新管理層重新啟航公司兩年半以來,經歷過最艱難的重建階段。公司無論在配合監管執法當局工作,追討權益的司法訴訟,以及保障客戶及員工等方面都竭盡所能,因此都取得正面成果。否則,我們根本無法運作至今,在繼續提供金融服務時,也為香港的未來作出重要投資。公司定會一如既往,秉持保障持份者的初心而奮戰到底。公司已有充分準備採取必須的行動,因為公司對每位持份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於康宏的遭遇,關注組只能祝福。在於關注組的會計界組員看來,以現況看,今次核數黑洞可能是香港業界近年一個需時至長、耗費至鉅,但卻一直未能完工的個別例子。「好多會計佬都懂得見好就收,始終凡事留一線,有些問題係可批可不批,但對於某些想食到盡的會計行或者合夥人,這些絕對是公司利潤或年尾花紅的油水位。你說要公義、還是要黃金?至於上市股東數千上萬的股東權益是否要考慮? Well,這是港交所的決定,核數師只管核數,核數過不了,理由當然是公司不夠完美,核數師可沒有責任。」
事件令關注組想起一幅得獎的攝影作品,作品中秃鷹和攝影者都在等待,一個等待將死的孩童的肉體,一個在等待秃鷹啄食孩童的肉體,而作為監管者的證監會及港交所,是否要挺身而出,趕走這隻秃鷹以救孩童? 證監會、港交所可能仍會感覺良好,但該名得獎的攝影記者後來已因良心的自責而自殺身亡。
股東權益關注組調查小組
維權先鋒未打先投降?經常炮轟細價股嘅David Webb講到匯豐好似有啲腳軟噃。
——-
滙控集團撤回已宣派的股息,引發小股東不滿,發起維權活動,同時掀起了輿論戰。事態發展至今,管理層採取柔招化解,小股東的「聯軍」就隨時出現分化,兩陣對壘起了微妙變化。
...聯盟領袖迅即被起底
滙控撤息風暴大出香港股東意外,不少機構或散戶倚賴派發股息應付開支,晴天霹靂下難以接受,登時惹來天翻地覆的罵聲,有小股東組織聯盟,聲淚俱下進行控訴。
在沖天而來的怨氣下,滙控管理層似乎都有點亂了陣腳,急急出招補救。日前幾個高層不惜「大出血」,放棄部分薪酬,以息民憤。然而,高層「自罰」對小股東於事無補,大家都要求董事局考慮送股等替代方案,甚至聲稱會控告董事會。
小股東維權雷聲大大,但能否持續就要考驗他們的韌力,過程都有挑戰。小股東迅速組成聯盟,但主持者不久就被人揭發是炒家背景,暗示有渾水摸魚的可能。炒家被人起底,急急要發聲明澄清,解釋之餘還要與媒體套近乎,予人瓜田李下之感。究竟媒體為何反應這樣快,又是值得玩味之處。
撤息之舉同時還惹來名人起哄,像前特首梁振英、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都開腔評論,而且有點不太客氣。相反,一向尖銳批判的股壇長毛,在小股東表示有意打官司後,就公開撰文認為對簿公堂只是浪費氣力,勸大家不要花心機。
改變作風突棄維權
股壇長毛這種論調其實令人覺得怪異。作為維權投資者,他一向表現要氣不要錢,突然之間卻從實際效益考慮如何回應,與其一貫立場大相逕庭,甚有勸降的味道。
股壇長毛認為,撤息決定是根據英國政府決策作出,根本無得打。然而,今次撤息是在除淨後出現,這種爭議性時間應否受政策影響本身就有爭議性,何況,在法治社會,政策並非不可以受挑戰,君不見連特首用《特權法》,一樣可以司法覆核嗎?更何況訴訟的對象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滙控董事會。
在西方社會甚麼事都可以告,告了還可以增加談判本錢,所以股壇長毛輕言官司無勝算。所以,雖然滙控是巨企,長毛提出的論據未打先判輸不但聽來粗疏,同時不符合小股東抗爭的精神,有違他一貫的作風。
現時,向董事會挑戰的主要是一般小股東,集合起來的股權只有兩、三個百分點,相比平安保險等大戶,暫時還未有動靜,估計他們與董事會還會有幕後的各種互動。大戶會爭取本身利益,小股東就只能在公眾層面爭取。
雷曼一役成功挑戰
過去,金融機構被視為政經影響力龐大,是不可挑戰的力量。不過,在金融海嘯一役,雷曼迷債出來的結果打破了這個思想框架。有了上次經驗,負責監管金融機構的財庫局火速撇清關係,把球甩給英國。銀行是否派息涉及資本水平,監管機構應該有發言權。滙控的表面傷痕是董事局曾經有過承諾,同時股份已經除淨,故此才被小股東咬着不放,在這種爭持不下的局面,一向以代表小股東利益自詡的股壇長毛搶發投降論,對洶湧的群情又可以發揮多大影響呢?(吳順目)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拆破傳媒術」
https://std.stheadline.com/…/%E5%8D%B3%E6%99%82-%E9%A6%99%E…
🌟🌟🌟「股東權益關注組」最近消息!!
匯控小股東要關注! 其他股民更加要大關注!
匯控0005不派息,小股東嬲到震天,大笨象仲有無錢途? 全面掌握「大疫熊市」最關鍵反彈位,一 TAKE 過直播節目同你分析。👍🏻👍🏻
...炒股幫行運社長劉東霖今次以股東權益關注組召集人身分,矢志幫助持有匯控(00005)股份的小股東,以及在這「大熊疫市」底下捱價中的芸芸眾生出一口氣、討回公道、尋找出路📣📣📣
前來助拳的,除了著名玄學家兼資深投資者李應聰師傅外,還有益高證券投資總監郭志威(Will Kwok 郭老師)。
💥我們自當稟承過去尋根究底精神,為投資者揭露市場真相之餘,亦為未來一年大市走向,包括匯控前景等以最高清的專業顯示出來。
本社長去年12月曾幫助數百名小股東維權,並成功爭取有關上市公司停牌多時後復牌,使他們被鎖死的資金獲得解禁。
是次懷著同樣的心情瞄向目標 - 爭取派息!
🔥現在誠邀廣大投資者,一同參予我們在4月30日的視象會議,箇中詳情如下:
🔔直播議題 - 匯控股東撐硬您‧大熊市反敗為勝
時間:30/04/2020 下午16:30PM
收費:388港元(扣除行政開支及部分收益後全數撥作抗疫慈善用途)
查訊及報名:WhatsApp陳小姐60569992
入數:中國銀行 012-676-0-009618-3(Share news media ltd.)
💬議會內容:
1.深度拆解匯控(00005)仲有無錢途
-成手貨點算好?
-祗想收息過世市場有無其他選擇?
-火燒連橫船! 其他銀行會唔會出事?
2.全面掌握「大疫熊市」最關鍵反彈位
-最低跌到邊到?
-幾時跌完?
-點樣買法可以反敗為勝?
3.股東權益關注組幫你出頭維權
📣主講者(排名不分先後):
-股東權益關注組召集人劉東霖
-益高證券投資總監郭志威(Will Kwok 郭老師)
-著名風水命理師、資深投資者李應聰師傅
匯豐股東入稟告匯豐不派息

股東權益關注組今日於《成報》刊登署名文章
(全文請參考下圖)
促請證監會正視上市公司頻改修訂章程問題
保障H股類股東權益
(2020年4月6日 – 香港)股東權益關注組(「關注組」)今日於《成報》刊登署名文章,促請監管機構正視上市公司透過修訂章程及新增不必要條文影響H股類股東權益之問題,並促請有關當局介入調查,以保障一眾股東之權益。
公司章程頻修改 股東無從阻止
面對上市公司透過修訂公司章程影響股東之權益,少數之股東往往無力阻止。其中根據傳媒資料顯示,徽商銀行(股份編號︰3698.HK)過去曾多次建議修改公司章程,當中包括多項不必要及不合理的修訂,其中包括把董事組成由15名改至15至19名,令其董事數目比匯豐銀行(0005)的12名董事數目還要多出一半、廢除類別股東權利、以及加入董事會議事規則內「董事長有權多投一票」等的修訂,有關修訂被認為是嚴重違反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一人一票的原則。據相關報導指,縱然出席股東大力反對修訂,並直接在修訂章程議案上發言反對抨擊有關修訂,但相關的章程及議事規則修訂仍然被內資股東為主的股東大會投票通過。
此外,報導揭露由於徽商銀行其中一次修訂涉及廢除類別股東權利,除了經特別決議案通過以外,根據公司章程還須要召開類別股東大會(即H股股東大會)予以通過方可進行,但公司沒有召開H股股東大會,理應已違反章程規定。徽商銀行派出內地律師解釋此適用於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指章程中「修訂或者廢除⋯條款」部份是「上市時章程修訂的筆誤」,企圖以「筆誤」作為解釋。
股東權益受損 監管機構視而不見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一舉一動理應受法規所監管,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為一己之利不斷修訂章程,如同漠視有關法規及股東的權益。關注組認為對於影響投資者權益的行徑,證監會責無旁貸,理應介入調查,如果發現投訴成立,應該要求相關機構糾正過失並予以譴責。如果證監會對此等行為視而不見,難免令人擔心投資者權益大受影響。
關注組發言人表示︰「上市後生效的公司章程是重要的治理文件,讓公司行事有所依據,避免人治,同時保障各方的權益不受剝削。如有上市公司違反相關法規,監管機構選擇視而不見,將令香港辛苦建立的金融中心地位一步步被蠶食。關注組促請證監會盡早介入調查,以保障股東的合理權益。」
股東權益關注組一直密切關注上市公司之濫權行爲,並全力聯絡所有受影響及可能受影響的股東積極應對,要求監管機構合法合理地執行規條與監管工作、同時顧及股民的權益。沉默尚未發聲的受害股民可以與關注組聯絡Facebook專頁「股東權益關注組」,一同捍衛股東權益與公義。
-完-
受各方壓力之下,匯控向股東作出公開回應。
轉載自明報 文章日期:2020年4月3日 (19:54)
匯豐「致香港投資者的信」︰對取消派息深表歉意
...匯控(0005)取消派息,惹來廣泛香港股民不滿。匯控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今日發表「致香港投資者的信」,表示對取消派息深表歉意,又提到疫情之下,匯豐正努力協助香港客戶。這封致股東信將會循3個途徑發放,首先會放在集團網站上,第二會向每位香港股東寄出實體信,而若股東有登記電郵地址,亦會循電郵發放。
《匯豐致香港投資者的信》全文如下︰
各位股東:
閣下或有留意傳媒報導,滙豐集團與英國所有其他大型銀行一樣,已按英國主要監管機構審慎監管局的直接要求,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我們亦會於2020年底前暫停派發股息。
就取消派息對閣下、您的家人或業務所帶來的影響,我們深表歉意。本行非常明白股息對香港股東的重要性。匯豐十分重視閣下作為股東所給予的支持,絕對不會視之為理所當然。
由於世界各國正努力遏止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環球經濟前景極不明朗。取消派息的要求,反映集團主要監管機構認為疫情對全球的打擊前所未見,在此期間,銀行必須加倍審慎,從而可於現在及長遠為客戶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匯豐今年以來的業績保持穩健,集團資本雄厚而且流動性充裕。董事會在較能掌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後,會重新檢討派息政策。
在本港,我們正努力協助客戶及社區,並不斷檢討及修訂有關援助計劃。滙豐已向從事受疫情影響行業的客戶推出特別支援貸款、為有財務需要的客戶提供延遲償還按揭本金的計劃,並向受市場不明朗因素及供應鏈中斷影響的企業推出新措施,即時紓緩短期資金壓力,金額合共超過300億港元。
匯豐擁有龐大的資本、雄厚的資金和充裕的流動性,能持續為客戶提供協助。集團會繼續堅定不移,全力支持香港經濟及市民。
我謹代表滙豐衷心感謝 閣下對集團的一貫支持。
集團行政總裁
祈耀年
「股東權益關注組」就近日大笨象匯豐控股(005)宣佈不派末期息一事,得知有大量股東對此表示極度遺憾,我們收到大家的訴求,希望聚眾力量收集更多更大的聲音,向匯控管理層提出召開特別股東大會,以反映股東們的真正意見,維護大家的權益。
(特此聲明: 資料只作群組內部聯絡之用,不會公開作任何銷售用途)
https://docs.google.com/…/1sGdU6TlxP1MC1CZFNZ3yvHAk4Bu…/edit
股東權益關注組 updated their cover photo.
股東權益關注組 updated their profile picture.
股東權益關注組 updated their status.
促請各方同心協助五龍電動車順利重組
以整體大局為重顧全小股東利益
(2020 年 3 月 24 日 – 香港)
小股東權益關注組(「關注組」)計劃於明早在《信報》刊登署名文章,内容針對呼籲五龍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五龍集團」,股份編號:00729.HK)之股東及債權人以大局及一眾小股東權益為重,同心協助公司完成重組度過難 關,莫令公司以及小股東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同時就公司之主要股東金港集團投資有 限公司(「金港集團」)圖謀奪權,不惜接連以罷免現任董事及向法院申請針對五龍集團 的清盤呈請等技倆,試圖阻礙五龍集團董事會行使法定管治權力及影響公司正常業務運 作,完全罔顧小股東權益表達強烈不滿。
...積極拓展業務 重組成功屬雙贏
五龍集團為開拓業務及解決負債嚴重的問題,已積極從各方面著手改善,包括成功打入 美國電動物流車市場、成功爭取得聯邦快遞的 1,000 輛物流車租購訂單,成功就若干債 務與債權人達成和解,令五龍汽車錄得約 7.6 億港元的一次性收益,成功完成供股為五龍 集團籌得逾 1 億港元款項,令五龍集團之財務及經營狀況出現極大改善。同時公司擬出 售美國子公司重組,如成功出售美國子公司,五龍集團除仍可繼續持有 10%美國子公 司,如美國子公司日後成功上市更可多獲買家支付高達 1 億美元額外款項,有助五龍集 團的商務車業務取得為期三年的汽車及零部件供應協議。如能成功重組,五龍集團即可取得 2.6-3.6 億美元新資本,同時亦可將多年來致力完善的電動物流車輛獲得國際陸路物 流企業選用,令業務走向國際。假若是次重組成功,對集團及一眾小股東而言無疑是雙 贏局面。
不滿金港集團 為一己私利攬炒
可惜金港集團由始至終暗自盤算,從未有心與五龍集團並肩前行。繼要求五龍集團召開 股東特別大會企圖罷免多名現任董事,同時提名多名新董事以圖奪取董事會控制權不果後,旋即再向百慕達法院提交針對五龍集團的清盤呈請以圖「一拍兩散」。所幸公司發現 金港集團持有之股份其狀況並未合乎百慕達公司法要求,故根本無權提出清盤,因而公 司已向百慕達法院提交撤銷金港集團之清盤呈請。關注組在此對金港集團只求滿足一己 私利,完全無視股東特別大會上絕大多數股東希望保留現有董事會的意願表達強烈的不 滿及遺憾。
提建設性作用 助公司走向正軌
金港集團所作所為無疑是趁火打劫,完全無視集團以及其他股東的整體利益。五龍集團 如今試圖絕境翻身,相關持份者的一念之差將可影響結局,關注組代表五龍集團一眾小 股東懇請各方,包括作為五龍集團債權人及主要股東之一的東方資產,其委派的聯合臨 時清盤人,如能在集團重組過程中,發揮與金港集團完全不同的建設性作用,給予董事 會幫助令重組更為順利,將有助公司走向正軌,再次在資本市場發光發亮。
關注組發言人表示:「時代不斷進步,股東對於企業持份者的行事準則要求更為嚴格, 尤其是長期支持企業的股東,不單對董事會有嚴格的要求,對於部分大股東在維護權益 的同時,是否理性行事、有否兼顧大局、聆聽市場聲音亦都有所期望。小股東權益關注 組將繼續留意市場上的各種案例,同時在需要時對不同企業的投資人和小股東作出聲援。」
小股東權益關注組一直密切關注金融監管機構之濫權行爲,並全力聯絡所有受影響及可 能受影響的小股東積極應對,要求監管機構合法合理地執行規條與監管工作、同時顧及 股民的權益。沉默尚未發聲的受害股民可以與關注組聯絡 Facebook 專頁「小股東權益關注組」,一同捍衛股東權益與公義。
-完-
轉載自Terence Wong 摸魚黃敬凱facebook
《徽商銀行股東反修例風波》
香港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連接著內地與世界的重要窗口,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發展,是有莫大作用的。外國所看重的,是香港擁有超然於內地的自由市場,以及重視法治和合約精神,這些都是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隨著過去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內地的制度似乎逐漸侵入香港內部,連帶金融市場的獨特性也開始慢慢褪去,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會否從此一去不返呢?或許時間會為我們作出解答,不過,從觀察最近徽商銀行03698.HK,與其H股股東中靜之間,對於上市公司規章制度產生不同意見,並衍生出一連串問題可見,監管機構的處理手法可算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而結果很可能只會令香港的獨特地位進一步被蠶食,最終變到與內地無異的時候,那也只能怪自己「自作孽」,到時大家就只能自求多福。
今次主要想集中說說程序公義。徽商銀行於2013年上市,但上市不久便屢屢修改公司章程,究竟是為公司利益出發,還是只關注個別股東利益呢?
上市不足一年,徽商銀行就啟動了第一次章程修訂,把董事組成由15名改至15至19名,其董事數目比匯豐00005.HK的還要多,有必要嗎?及至2015年5月,徽商銀行再次建議修改,但卻出現總投票數19.15%的反對票;而這樣的情況,2016年也重演一次,面對這樣高比率的反對票實屬罕見,似另有內情。
2018年,在中銀監批准徽商銀行的又一次章程修改、並提出再一次章程修改建議後,其主要H股股東的「中靜系」終於按捺不住,除了對於修訂章程議案提出反對,更直接在修訂章程議案上發言反對,抨擊徽商銀行的有關修訂因廢除類別股東權利,除了經特別決議案通過以外,還須要召開類別股東大會予以通過方可進行。中靜方面更表示,徽商銀行沒有召開H股股東大會的舉動,是違反《章程》規定。
有趣的是,徽商銀行利用內地律師,去解釋適用於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以圖平息事件;可是,明眼人也能看出,這是欲蓋彌彰的舉動,「內地律師解釋香港章程」,你說可笑不可笑?結果,及至去年中,中靜和董事會的矛盾,在年度股東大會中,再度推上一個高峰。徽商銀行再次啟動A股發行以及對公司章程進行再次修改的議案,而中靜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已準備發言文稿,作出反擊。中靜代表特別提出了個別條文涉及變更及廢除某類別股東權利,如不經類別股東大會投票通過既違反章程亦侵害股東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原來徽商銀行打算在董事會議事規則內,新增「董事長有權多投一票」的修訂,原來這種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原則,也能擺上議事規則討論,似乎並不只是無的放矢那麼簡單。陰謀論一點說,這家數百億市值的企業也能如此,內地企業的程序公義問題相信更為惡劣,要是這種模式當真有日植入,後果可想而知。
今年初,徽商銀行董事會通過參與發起設立商業銀行以及收購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部份資產負債,並為此計劃發行新股以補充資本充足率,減少相關交易對徽行核心一級資本足率的影響。而在後來的臨時股東大會通函,股東及外界才發現其所謂收購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部份資產,指的是包商銀行旗下四家分行的資產及包商銀行的等額負債。這樣的情況可謂惡劣,惡劣的並不是徽商銀行一而再的挑戰監管機構的底線,更嚴重的是監管機構似乎無意處理。這究竟是監管機構受制於人,還是監管機構主動投懷送抱呢?不論何者,都可看出本港監管機構的無能。
再說,不論是否上市企業,本就應該規矩、章程做事,更何況是一家數百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徽商銀行的最大問題是,應該按章程做而未做,違反了對投資人的承諾。另一方面,徽商銀行也損害了以章程規定的做為投資決策依據的投資者的利益,因為投資人會以為擁有章程所賦予的權利。要是以這樣的經營模式運作,投資者又豈會有信心?
顯而易見的是,徽商銀行的問題極多,國企來港發行H股,本就應該要依章治企,如今問題叢生,卻無人更正,自是更為令人擔憂。香港在國際的評級地位,早已因去年的政治事件而有所影響,假若如徽商銀行這樣的企業能夠繼在港放肆,恐怕香港早晚也會沒落。
《徽商銀行股東反修例風波》
香港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連接著內地與世界的重要窗口,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發展,是有莫大作用的。外國所看重的,是香港擁有超然於內地的自由市場,以及重視法治和合約精神,這些都是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隨著過去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內地的制度似乎逐漸侵入香港內部,連帶金融市場的獨特性也開始慢慢褪去,...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會否從此一去不返呢?或許時間會為我們作出解答,不過,從觀察最近徽商銀行03698.HK,與其H股股東中靜之間,對於上市公司規章制度產生不同意見,並衍生出一連串問題可見,監管機構的處理手法可算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而結果很可能只會令香港的獨特地位進一步被蠶食,最終變到與內地無異的時候,那也只能怪自己「自作孽」,到時大家就只能自求多福。
今次主要想集中說說程序公義。徽商銀行於2013年上市,但上市不久便屢屢修改公司章程,究竟是為公司利益出發,還是只關注個別股東利益呢?
上市不足一年,徽商銀行就啟動了第一次章程修訂,把董事組成由15名改至15至19名,其董事數目比匯豐00005.HK的還要多,有必要嗎?及至2015年5月,徽商銀行再次建議修改,但卻出現總投票數19.15%的反對票;而這樣的情況,2016年也重演一次,面對這樣高比率的反對票實屬罕見,似另有內情。
2018年,在中銀監批准徽商銀行的又一次章程修改、並提出再一次章程修改建議後,其主要H股股東的「中靜系」終於按捺不住,除了對於修訂章程議案提出反對,更直接在修訂章程議案上發言反對,抨擊徽商銀行的有關修訂因廢除類別股東權利,除了經特別決議案通過以外,還須要召開類別股東大會予以通過方可進行。中靜方面更表示,徽商銀行沒有召開H股股東大會的舉動,是違反《章程》規定。
有趣的是,徽商銀行利用內地律師,去解釋適用於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以圖平息事件;可是,明眼人也能看出,這是欲蓋彌彰的舉動,「內地律師解釋香港章程」,你說可笑不可笑?結果,及至去年中,中靜和董事會的矛盾,在年度股東大會中,再度推上一個高峰。徽商銀行再次啟動A股發行以及對公司章程進行再次修改的議案,而中靜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已準備發言文稿,作出反擊。中靜代表特別提出了個別條文涉及變更及廢除某類別股東權利,如不經類別股東大會投票通過既違反章程亦侵害股東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原來徽商銀行打算在董事會議事規則內,新增「董事長有權多投一票」的修訂,原來這種不合法也不合理的原則,也能擺上議事規則討論,似乎並不只是無的放矢那麼簡單。陰謀論一點說,這家數百億市值的企業也能如此,內地企業的程序公義問題相信更為惡劣,要是這種模式當真有日植入,後果可想而知。
今年初,徽商銀行董事會通過參與發起設立商業銀行以及收購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部份資產負債,並為此計劃發行新股以補充資本充足率,減少相關交易對徽行核心一級資本足率的影響。而在後來的臨時股東大會通函,股東及外界才發現其所謂收購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部份資產,指的是包商銀行旗下四家分行的資產及包商銀行的等額負債。這樣的情況可謂惡劣,惡劣的並不是徽商銀行一而再的挑戰監管機構的底線,更嚴重的是監管機構似乎無意處理。這究竟是監管機構受制於人,還是監管機構主動投懷送抱呢?不論何者,都可看出本港監管機構的無能。
再說,不論是否上市企業,本就應該規矩、章程做事,更何況是一家數百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徽商銀行的最大問題是,應該按章程做而未做,違反了對投資人的承諾。另一方面,徽商銀行也損害了以章程規定的做為投資決策依據的投資者的利益,因為投資人會以為擁有章程所賦予的權利。要是以這樣的經營模式運作,投資者又豈會有信心?
顯而易見的是,徽商銀行的問題極多,國企來港發行H股,本就應該要依章治企,如今問題叢生,卻無人更正,自是更為令人擔憂。香港在國際的評級地位,早已因去年的政治事件而有所影響,假若如徽商銀行這樣的企業能夠繼在港放肆,恐怕香港早晚也會沒落。
轉載- 明報財經 3月23日
【獨家】實測重複認購諾誠 1人5戶中3手 自稱券商代表微信教違規
新股市場為本港金融市場重要一環,但制度漏洞長年未解決。按《上市規則》,一名投資者透過其個人身分,只可申請認購同一新股一次,但本報記者日前透過名下4家中資券商及1家銀行戶口,各認購1手今日掛牌上市的諾誠健華(9969),最終獲分配3手,反映由券商、銀行、過戶處、保薦人以至監管機構,均未有發現本報記者重複認購。據了解,此做法能「突破防線」,與現行申報機制長期存在缺陷有關(見另稿)。近年大批內地投資者看準此漏洞,組隊重複認購本港新股,建立微信群組專門討論,甚至有自稱券商代表在群組中推銷一人多戶抽新股,儼然已經形成「違規生態圈」。
...明報記者
本報記者日前分別透過5個帳戶認購諾誠健華,5個戶口都是同一人名下,以同樣證件登記;於中銀香港(2388)、友信證券及華盛的戶口,各獲分派一手。
港交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上市規則》不容許投資者重複認購新股,按規則,新股須於申請表格中,作出「任何人士以受益人身分只能作出一次申請」的警告,而上市公司、董事、保薦人及包銷商須採取合理步驟,確保鑑別及拒絕受理重複申請。港交所續稱,公開發售部分的所有認購申請,無論來自個人或經紀,均由新股股份過戶登記處合併處理及審查,以作出鑑別。
港交所:上市公司須採合理步驟拒申請
本報就此查詢諾誠健華、其聯席保薦人摩根士丹利,以及為其提供登記服務的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於截稿前均未獲回覆。另一聯席保薦人高盛及證監會發言人均表示不評論。
本報在2006年工商銀行(1398)上市時,已曾有報道揭露重複認購新股的漏洞,其他循合規途徑抽新股的投資者,中籤機會因而被分薄。有見此漏洞在十多年來依然存在,內地散戶更大肆宣揚並呼籲來港違規抽新股。本報記者加入內地一個人數約250的微信「打新」群組,有不少人均在群組內「曬」出成功重複認購的記錄,討論涉及新股包括九毛九(9922)、興業物聯(9916),熱門股份幾乎無一倖免,例如早前掛牌的燁星集團(1941),一手中籤率只有3%,但有群組成員更透過一人多戶的方式,聲稱抽中3手。群組內更有自稱券商工作人員的成員,宣揚此類做法,勸說新用戶多開帳戶。
內地現「打新」群組宣揚漏洞
有資深券商界人士表示,坊間早已知曉此漏洞,不少本地客對此頗有不滿。他表示,多戶口認購成風,涉及證監會監察程序不足,以及制度存在無法交叉檢查的漏洞,監管機構應要負上責任,但多年來沒有積極檢討,預計日後也難由當局主導,堵塞漏洞。
■《明報》聲明
一切因測試制度漏洞而購入的諾誠健華股份,本報將會盡快沽出,如有得益,將悉數捐作慈善用途。本報不鼓勵投資者違規認購新股,這次「違規」申請,旨在揭示制度漏洞。
中金在線國際 2020年3月16日
卢尽义:一宗可能危害H股股东「修例」争议
一场全球大传播的冠状肺炎,传播到欧美各国,由于对于疫症的轻视,使新型冠状病毒越传越烈,至于现在要全力遏止,是否为时太晚已非争议之事,只望全球各国能放下成见,全力合作尽快平息此一疫症。
...所谓千里之堤缺于蚁穴,从人类历史上看,不少巨大的灾害往往由于对小问题的轻视开始。最近,一宗由内地媒体曝光的香港上市公司徽商银行(3698)的「股东反修例」事件,也同时暴露了不同类别股东权益可能因章程条文细节变动而受侵害,卢尽义认为亦不可不防,而若该公司的章程修改过程存在程序失当,作为保障投资者权益的香港证监会,亦能坐视不理,至少应对事情作深入了解,不要只懂欺负中小民企而不敢动有国企背景的H股上市公司之毫发。
「徽商股东反修例」事件经内媒报导之后,又在香港社交媒体脸书上进一步发酵,由香港民间发起的小股东权益关注组(https://www.facebook.com/ShareholderRightNBenefitsMonitoring/)发表一篇名为「上市公司也讲程序正义?谁说不是?」的长文,巨细无遗交代出徽商银行的「股东反修例」事件。始末的徽商银行于2005年由安徽省内全部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于2013年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根据招股文件,在徽商银行上市之前,其内资股股东主要包括安徽国元控股(10.26%)等四家安徽国企以及中静四海实业(5.44%),上市招股之后,最大股东包括持股8.28%的万科置业(香港),安徽国元控股持股降至7.5%,其他股东还包括周大福、江苏汇金、中国通用资本等等。
公司章程维护股东权益
与上市日期同日生效的,还包括徽商银行的公司章程,这份总页数达127页的章程,就成为规范这家H股上市公司的组织及行为,以「维护股东及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事实上,这类章程可算是范本文件,H股上市公司一般条文都是大同小异,除了关于自身公司的一些具体信息。
在公司上市不足一年,徽商银行就启动了第一次章程修订,除了一些具体的小修小补以外,在该次修订章程上加把董事组成由15名改至15至19名。
章程频修改投票反对比例注目
2015年5月,徽商银行公告计划发行内资股(A股),同时再次建议修改公司章程,而是次修订公司章程之特别决议桉竟然遭到大量股东投票反对,反对票数达到13.25亿股,占投票总数的19.15%,在众多H股上市公司股东会的和谐气氛之中实属罕见。
到了2016年,徽商银行第三次建议修改公司章程,章程修订同样有13.16亿股投票反对。从公司持续披露的「持股量不足」公告看来,上述的反对票,很有可能来自期间不断增持徽商H股股份的上海宋基会。根据徽商银行去年最新发出的「公众持股量充足度」公告,上海宋基会分别持有5.87%内资股及10.25%H股徽行普通股股份,两者合计达到16.12%,其持股分别透过中静新华、中静四海、中静新华香港、Wealth Honest以及Golden Harbour持有,故亦可称之为中静系。
引用关注组整理的资料,中静系与徽行的矛盾近年更趋激烈,文字累赘,卢尽义且分行列之:
2018年公司章程修订议桉
中静系强烈反对(该项议桉反对票达到19.91亿股,反对比率达到18.01%),指徽行有关修订影响H股股东权利,须要依例召开H股股东大会通过才能实,而徽行没有召开H股股东大会,属于违反《章程》规定。
2019年6月公司章程议桉
中静系代表强烈反对,指个别条文涉及变更及废除某类别股东权利,如不经类别股东大会投票通过既违反章程亦侵害股东权益。至于对于董事会议事规则内「董事长有权多投一票」的修订更加同时违反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一人一票的原则,不合法也不合理。不过,修订议桉再次在大比例反对下通过。
2020年1-2月份参与发起设立商业银行以及收购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部份资产负债以及发行新股议桉
中静代表对于成立商业银行及收购语焉不详的所谓银行业金融资产,再次开炮抨击,认为相关议桉尤其是收购「某银行金融资产」兹事体大,但相关信息非常少,认为徽行有可能是用一次急就章的收购来掩盖银行早年前蹊跷与该银行开展的同业业务,用一次错误尝试去掩盖另一次错误。可能由于中静代表的股东会陈词所感染,两项议桉的反对票数再一次超过20亿股,而反对票占比更分别达到20.69%(参与发起设立商业银行议桉)及20.96%(批准收购「某银行」部分资产负债议桉)。
证监会应提出关注
平心而论,徽商银行对于个别条文之增删,是否必要,这个视乎观点与角度,但应该如何改、应该如何依照既定程度通过,则绝对要更为认真的对待。正如在法庭之上,警察往往因为取证的程序出现问题,而使整个桉件要重审甚至败诉,因为公义不单要得到伸张,还要被看到伸张,这也是法治精神的一部分。过去三十年来,国企来港发行H股,为祖国发展取得重要的外汇融资,得到不少国际投资者投出了信任一票,而近年的一些国企债务违约事件,本身已经使投资人对于投资国企更为谨慎,如果有H股公司没有认真对待类别股东的合法权益,只能令投资人进一步心灰意冷。而投资人的合法利益受损,香港证监会也应该向上市公司提出关注,始终大企业一旦出事,影响的层面可比中小股更为广泛。
http://www.cnfol.hk/n…/dahangpinglun/20200316/280166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