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中有哪些还没有上市的巨型公司?

本题已收入知乎圆桌 » 商业研究所 ,更多「商业」、「公司」、「行业研究」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全世界中有哪些还没有上市的巨型公司?
关注者
6,434
被浏览
1,947,416

210 个回答

先说说中国的还没有上市但是又比较牛逼的公司都有哪些?





再来看看外国一些还没上市的牛逼公司

美国科氏工业集团:狂而不燥的巨人



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氏第二代,查尔斯·科赫(Charles.Koch)和大卫·科赫(David.Koch)。该公司在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资信评级是Aa1,标准普尔评级是AA+。

科氏的成长得益于一系列的收购,而这些收购主要动用的是家族自己的资本,而不是资本市场的融资。为了保证科氏家族的控制地位,他们建立了科氏家族基金会,还兴办了自己的智库。他们的政治上也非常活跃。

创始人弗雷德·科赫对子孙有遗训:“只要不将公司卖掉,你怎么办都行。”公司传到他的二儿子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手里,他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两代掌门人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因此在他们看来,上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证公司健康的现金流和持续稳健的扩张才是正道。

赛仕公司:摇摆之后的坚定



“在上市公司里已经不再有信任可言,我相信现在是私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候。”吉姆?古德奈特(Jim Goodnight)如是说。作为商业智能软件领域最成功的独立厂商赛仕(SAS)软件公司的创始人,古德奈特已经在赛仕成功掌舵三十多年。在资本的诱惑面前,赛仕并非从来没有动摇过,不过最后的结果是,现在的赛仕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

与那些急于通过上市来筹集发展资金的企业不同,赛仕从来不缺乏资金,三十多年来,公司收益始终表现出稳定的上升势头。但事实上,与其说赛仕是因为不缺钱而缺乏上市的动力,不如说在古德奈特看来,正是由于拒绝了华尔街在耳边的聒噪,公司才可能更有效地保证企业商业模式的完整和企业文化的纯洁。

如果古德奈特愿意,在公司33年的发展历程中,他有很多次机会让赛仕成为上市公司。事实上,赛仕曾经离IPO只有一步之遥,那是在20世纪末出现技术投资热潮的时期。1990年代末期,网络狂热症驱使技术股涨到了天价。在美国,人们时常可以听到某个创业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员工一夜暴富的消息。资本市场的神话故事让赛仕的员工在一时之间也失去了平静。

这样的情况让古德奈特多少有些苦闷,大势所趋之下,他也开始考虑IPO事宜。古德奈特甚至已经启动了公司的IPO计划,从其他公司找来一位高管专门负责赛仕的IPO事宜。但是没过多久,古德奈特就改变了主意,2000年,他果断叫停了公司的IPO计划。2002年,古德奈特在公司内做了一次调查,有87%的员工不主张上市。从此以后,对于古德奈特来说,就不存在什么IPO的问题了。并且固执的宣称,自己绝对不会那样做,除非公司找到别的年轻人来替代自己接下指挥棒,也许他会对上市有兴趣。经历了潮起潮落的古德奈特,自此坚定了保持赛仕的私人持股公司身份的决心。

玛氏公司:食品业的宝洁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公司是哪家吗?去年,国外调研机构 CandyIndustry公布了2015年全球25强糖果和巧克力公司排行榜,玛氏公司居首。

提到玛氏公司,或许有人还不清楚。但说起其产品德芙、士力架,以及“快到我碗里来”的M&M’s巧克力豆,绿箭、益达口香糖,还有宝路狗粮、伟嘉猫粮,恐怕没人不知道。可以说,玛氏公司是“食品业的宝洁”。

在2015年度《福布斯》杂志推出了美国家族财富排行榜,玛氏家族以6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三。这是一个神秘的家族,家族成员很少接受采访。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企业之一,玛氏公司坚持不上市,也就不需要公布财务报表,这更为它增添了神秘色彩。

玛氏公司在玛氏第三代掌门人努力下,先后买下了德芙公司、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2008年还联手巴菲特,斥资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从而使公司成为全球行业老大。

如今,玛氏公司在全球拥有7.2万名员工,它的总部却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座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中,这里只能容纳80人,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一块写着“私人房产”的牌子。

尽管利润超过大多数世界500强公司,但玛氏家族坚决不肯让公司上市,至今都还是一家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在决策层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

瑞典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公司



一旦没有了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会变成怎样?不用担心,他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希望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生存,就必然有一个强大、有效率的宜家存在。

2009年9月1日,在宜家(IKEA)公司新总裁上任的宣传海报上,米卡埃尔?奥森(Mikael Ohlsson)从前任安德斯?代尔维格(Anders Dahlvig)手中接过了一把内六角扳手,这象征着他接受了宜家王国的权杖。在宜家的68年历史里,他是第四任CEO。

或许全球没有哪家企业像宜家这样,能如此长远和持久地受到创始人性格的影响,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就等于宜家,宜家也等于英格瓦?坎普拉德,这也导致宜家历任CEO都成了坎普拉德的影子。

宜家业绩一直不错,在2010财年,据说公司销售增长了7.7%,销售达到231亿欧元,净利润增长了6.1%,有27亿欧元,但坎普拉德早已宣布:“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对此,坎普拉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一旦上市,股东们必然要求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远目标和运作方式,但他也承认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须拨出大约30%的获利给股东,不上市的话,这些钱就都能成为公司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德国博世(BOSCH)公司:全球最大的隐形霸主



德国博世(BOSCH)公司的名声并不及西门子,但它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真正的幕后之王,几乎所有的品牌汽车都在大量使用它们的零部件。

央视曾经播过BOSCH公司,2012年5月20日,隐身其后的博世集团董事长菲润巴赫打破低调惯例,首次在《对话》公开亮相解码德国制造的成功基因。

在《对话》节目现场,大家发现在博世集团身上能够看到有很多中国企业不一样追求,不少中国企业把上市和融资当成自己企业发展当中必经的里程碑,但是博世完全不同,博世120多年的历史,从来没有把上市考虑到自己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这是为什么呢?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菲润巴赫却报料说,其实在1930年左右的时候,博世曾经短暂上市过,创始人罗伯特先生,在上市之后,把一些股份分给了一些高级的管理者,但是之后就发现这样不好,因为那些管理层上市之后,有了钱就会变懒了,不会努力工作,因为他们已经拿了很多额外分红、收入,开始享受生活了,为此罗伯特先生觉得很失望,博世要停止上市,已经发行股票买回来。

菲润巴赫:"这一点知道的人不很多,罗伯特是很聪明的创始人,其实我认为一个企业,要基业常青的话,能够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保持创新的自由,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罗伯特先生已经不再是公司决策者,当时短暂上市了,上市之后,股东指手划脚,罗伯特先生认为保持企业基业常青,一定要有创业自由,企业保持自己长远发展的要素。与此同时,罗伯特先生说,我们保持财务独立性,不要依赖于银行或者金融市场,一个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都亏损,很多股东开始找创始人、管理层算帐了。为此有了这两个基本理念,罗伯特?博世先生认定我们博世公司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他说我们不再上市,不再是上市企业,我们是私人企业。为此博世公司现在企业治理结构非常独特,就是不去破坏现有结构,保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

美国嘉吉公司:150年的私营家族企业



Cargill嘉吉是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于1865年创立,经过150年的经营,嘉吉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已是一家全球性的贸易、加工和销售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2015财年的总营业收入高达1,204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非上市家族企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之一,嘉吉的高管们在集团成立150周年之际,纷纷表示公司“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保持私营状态”。这样的企业规划不仅对嘉吉自身,更会对整个嘉吉所涉及到的市场产生影响。“作为家族企业,嘉吉的每一任领导者都希望公司保持私营。”首席执行官戴维?麦克伦南(David MacLennan)表示:“我们也在私营中得到了实惠。”

虽然,如今卡吉尔家族成员就再也没当过公司的一把手。也只有一位家族成员仍在公司工作。但是,大约100名家族成员掌握着90%的股份。嘉吉董事会的17名成员中包含有6名家族成员,6名独立人士和5名管理层人员,而公司年收入的80%将回报到业务上,其余的作为红利给股东。这种既不发行股票,还要保证现金流,并且要养活整个家族的模式,逼着董事会对每一项投资的决策都谨小慎微。

当然,国际上不上市的大牛公司还有很多,不多介绍。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不上市的大牛公司都有坚决遵循的经营原则和长远发展的眼光。融资、烧钱,并非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踏踏实实做企业,老老实实赚营收也能创建百年企业。

部分资源整合:MBA智库(mbalib)

更多互联网时事、产品运营回答请到艺林小宇 - 知乎

艺林小宇,股事汇APP运营负责人,如果你也是0-3岁的产品运营,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8小时外谋发展,新书《全栈运营》现已上市

先占坑简单回答一下,等答案进一步丰富了,用爬虫抓取所以数据写一个合集。方法类似于:

眼看着自己所在行业日渐兴盛是怎样一种体验? - 何明科的回答

先说标准,大概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不上市、市值大约要过100亿美元、在其行业的位置举足轻重。因此,按照此标准,老干妈这类小而美的公司并没有纳入名单。另外如同MBB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Mckinsey、BCG和Bain)、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大顶级律所,因为其业务规模和为客户服务的性质,也不纳入名单。

一、不上市的大牛公司列表

中国:

  • 私企:华为、滴滴、新美大、蚂蚁金服、小米、哇哈哈、顺丰(2016年2月传来确定的IPO计划,准备在A股上市,正在接受上市辅导中)、万达影业(2016年2月完成100亿人民币融资,估值过500亿;行业地位显著,票房收入在2015年为67.5亿人民币,基本是第二名的两倍)、万达集团(巨无霸,旗下有万达院线、万达商业、AMC等上市公司,还有数家未上市的巨型公司)
  • 国企:中烟、汇金、中邮、中铁等

美国:

  • 硅谷独角兽:Uber、Airbnb、Palantir(关心Palantir的可以看这个专栏连载,最神秘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一)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 Koch Industries科氏工业集团: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业务遍及多个领域: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大约拥有60,000员工。在原油贸易领域,科氏年贸易量超过七亿吨。科氏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供电业务遍及全美五十个州
  • Bloomberg彭博社:大数据时代的翘楚,市值很有可能超过千亿美元,具体介绍见大数据的滚床单高手:Bloomberg彭博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 玛氏集团:大家熟知他的产品,包括德芙、M&M’S、士力架等等
  • 亨氏集团,著名食品公司,多制造番茄酱等西式酱料,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中国也有运作,比较熟悉的产品是:亨氏奶粉及婴幼儿辅食、广合腐乳、味事达耗油等
  • Bose博士:全球最著名的音响制造厂商,MIT几个毕业生创立,专注于声学技术

欧洲:

  • 宜家:在中国被挤爆了,不用多说了
  • Lego:乐高,全球第二大的玩具厂商
  • Bosch:德国著名工业及电子设备制造商,世界第一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另外还制造高端的各类家电,2014年的收入为706亿欧元。
  • ZF:德国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世界第二大,2014年的收入为184亿欧元。(基本属于德国国企,不要只说中国才靠国企把公司做大)

亚洲:

  • 沙特的阿美石油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和海上油田,控制着1/10的全球原油市场

农业贸易:

  • Cargill嘉吉: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于1865年创立的,经过150年的经营,嘉吉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已是一家全球性的贸易、加工和销售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
  • 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开创和发展了欧洲谷物出口贸易,现在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和世界粮食输往俄罗斯的第一出口商。

(注释1:俗称ABCD中的C和D)

大宗商品贸易:

  • Vitol维多集团:总部在瑞士,但是荷兰人控股。维多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原油贸易公司,2012年营收为3030亿美元
  • Trafigura托克集团:位于荷兰的顶尖大宗商品贸易商,其中矿石非常多,2013年营收1330亿美元

(注1:以上两个怪咖都来自荷兰,其实腾讯目前最大的股东是Naspers,其拥有腾讯35%的股份,这个公司最初也是来自于荷兰。)

(注2:Glencore,Vitola和Trafigura是大宗贸易的传统三强,而Glencore在2011年通过香港-伦敦双重上市筹集100亿美元,在2016年2月12日其市值约为173亿美元。)

金融集团:

  • 资产管理或者公募基金类:Fidelity
  • PE类:TPG、Bain Capital
  • 综合类:

(注:罗斯柴尔德家族争议很大,将其摘除)

二、不上市的理由

主要有如下理由,等答案再丰富一下,分别对号入座:

  • 差钱,但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所有的高技术企业或者所谓的独角兽,一旦上市,财务数据透明且估值体系清晰,融资额度反而容易受限制
  • 股东结构尚不到位或不利于上市。比如:华为、哇哈哈以及各类国企巨头
  • 不差钱,不想因为融资反而受上市公司法规的各种限制。比如:宜家、Bloomberg、Cargill、Louis Dreyfus等

以下为感谢不断为本回答提供更准确或补充输入的朋友:

@图灵Don@BBBBB HHHH

—————————————————————————————————————

更多文章及分享请关注我的专栏,数据冰山:

zhuanlan.zhihu.com/h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