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港剧《香港爱情故事》?

关注者
409
被浏览
355,187

66 个回答

20210110更新,恭喜港愛獲得最佳短篇劇集!

大結局之後,確定9分,作為香港人,感同身受,說到了蝸居,再婚,生活等問題,而且是全實景拍攝,非常貼地(接地氣),新編劇何靜怡,新監製林肯,新演員游嘉欣,徐文浩搭配舊人龔嘉欣羅天宇跟實力派白彪 龔慈恩 配搭新鮮。演員演技也在線。結局也很好,多少為自己的未來也提供參考,滿滿的正能量。

主題曲愛情事幾乎句句都符合主題,小清新,哭牆跟你分離那句谷婭微太有穿透力了,真讓人想哭,逆流直上正能量巨好聽。還有一首似乎沒出場,用的少。總體主題曲可以9分。

本次換個方式,就說說,解析港愛裡面提到的香港生活情況吧。(會有空就更新)




  1. 主人公住的公屋華富邨是香港第一批公屋了,舊公屋確實不大,看上去就100多200尺(10-20平)而且只有一個客廳,但新型公屋基本可以隔開房間,比較有私人空間,當然啦,如果一家人一起住想ooxx還是難的啦。大家對比看看第三張最新的公屋,是不是感覺好多了? 新公屋一家人的話基本上有350尺-400尺(35-40平),在香港來說絕對是體面的大小了。
  2. 從住房面積來說,不算誠哥豪宅那種,一般普通人的話,公屋≧私樓>劏房>太空艙。公屋跟私樓總體來說差不多大,但私人樓有陽台,部分有會所,總體服務比公屋好點。部分私人樓有納米樓就比單人公屋要小,但純面積來說差不多大,當然在香港要符合一定資格,工資不能超一定數目才能輪公屋。再看劇龔嘉欣住的私人樓,其實也沒有比主人公大太多,但有自己房間,整潔很多。公屋的話假如你中了六合彩需要交出公屋,每個月交租金,租金便宜,部分公屋也可以買下,但維修費就要自己付了。私人房則屬於你的,每個月還房貸。每個月也需要交管理費給管理公司。大概30%人口住公屋,70%私人房。


3. 這裡附上公屋資格表,香港保安工資大概在11000-13000左右,因此龔嘉欣弟弟(閨蜜男)說做保安等公屋是可行的,不得不說說是現在買房難之下無奈的選擇吧,不過單人沒有十年八年是等不來了,家庭,老人那些會快點。

4. 時鐘酒店3小時起步價格大概200起,劇裡面說過夜600符合真實情況。

5. 香港交通工具普遍不算快,但紅色小巴紅van直達20分鐘到達目的地,時速一般60-80,甚至有時候到100,男主角站起來求婚女主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6. 香港茶樓早市有特價時段,週一到週六一般是到十點半最晚十一點左右。香港不少工作週六需要上半天或者整天班,最多人休息的日子一般是週日。而週日特價時段會縮短到九點半至十點左右,加上排隊的人多,一般的確需要八九點最晚九點就去排隊拿號等位,對於普遍晚睡一兩點才睡的香港年輕人來說沒有鬧鐘確實不容易爬起來。

7. 續上條,酒樓現在其實也有很多不搭檯的選擇啦,就是不搭檯等時間長一點,繁忙時間必須搭臺的店我覺得很少了。加上疫情限聚令只能2-4人原因,更不可能搭台。估計疫情會改變香港人飲茶習慣,以後也沒什麼人願意搭台了。



8. 這張有人說距離太近看壞眼睛,對比下面筆者家裡,現在有伸縮架子縮後一點會好很多,鴨寮街100左右就能買。要不然跟主人公看電視距離其實差不多。


9. 太空艙旅店其實我沒有聽過,但是太空艙租房是有的,一個月2300-3000左右,跟4人家庭公屋價錢差不多,個人沒住過。而東張西望訪問過真實的太空艙租房,8個人共用公共空間,牙刷堆在桌子上,艙門挺髒的,劇還是美化了些。內部的話個人打理的好,整潔應該是可以做到的,至於一個人都擠何況兩個人ooxx。。。(大概演員不小心也撞頭了吧。。。)

10. (這裡噁心預警)

筆者沒在香港本地讀過大學,我是在外地上大學的(深大),不過看新聞,網上據說local大學生玩的很瘋,喝火鍋湯這種是可能的,不過把嘔吐物也喝了我傾向是電視劇誇張效果了。

11. 石修應該是高級公務員,推測薪金至少在4萬到6萬左右,以前房價沒那麼高,一個人養家是可行的,但裡面也說了,加班拼命犧牲了家庭生活。

12. Tinder是本地一個約會網,懂得大家都懂。。。不同愛回家是影射,裡面提到的東西大部分真實存在的。不過港家沒有這個店,應該改名了。

13. 香港做保安需要上最少15-20小時的課,上兩天,再筆試通過才可以拿到證,筆者沒事去考過來玩玩,筆試50題選擇題最少30以上才能及格,對於劇裡面學歷不高的媽媽來說要背書還是難了一點。

14. 香港骨灰庵十分緊張,認識有例子親人去世一年後才尋得合適地方下葬,在此之前親人由食環署保管,當然有不少香港人會選擇親人葬在深圳,清明時候去深圳跑一趟。

15. 居屋也是屬於公共房屋系統,是政府以市價二折至六折便宜出售的房子,比公屋質量要好一點。(概念最接近新加坡的組屋)意義在讓一大部分住公屋的人放棄公屋去買居屋,收入上限比公屋高一點,最高工資2萬5左右可以買,但是極難抽到,概率真的比中彩票還難。經常超額幾十到幾百倍申請。

第一眼看《香港爱情故事》的观众,对这部港剧可能都会充满陌生感。

没有律师、医生、法官这类早已令人习以为常的精英职业;

也没有商场争斗、豪门恩怨、卧底反水的戏剧冲突;

场景上,更不再是自带泳池的万能别墅,亦或精心布置的样板房。

只有密集排布的高楼,狭小局促的蜗居,外加忙碌敲下收支的计算器。

当城市里日光被钢筋混凝土填满,巨大与渺小间自然会流溢出一股压抑。

第二眼再看剧名,《XX爱情故事》,基于对以往同系列剧集的了解——

很多人大概又会觉得,这还是一部抓住都市爱情大展拳脚的剧。

诚然在大众眼里,如今的都市爱情故事多少沾着点俗气。

尤其当它还掺杂了打工攒钱、贷款买房,这样世俗的现实元素。

然而俗气与压抑之下,一部本该避开的港剧,却因足够贴地闯进了我的心里。

房与爱的关系,用香港本土年轻人的话概括,叫“有房才有爱情,有房才有高潮”。

围绕这一句话,《香港爱情故事》用不同的角色,正论反论讲足了12集。


在香港,就犹如在当下的每一座大城市之中,爱注定了不是唯一的存在。

只是香港似乎更加特殊,因为它拥有被誉为“全球房价天花板”的土地。

而在这片土地之上,多得是天花板夹缝里仍不断挣扎的平凡命运。

01.

正式进入《香港爱情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厘清一个概念:

所谓的房价天花板,究竟是什么样?

去年年底,商业地产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曾发布过一份全球房价榜单。

榜单里各项数据显示——

自2011年起连续9年,香港住宅均价都要大比分领先慕尼黑、新加坡、纽约等地。

▲图源自网络

房价稳居地表之巅,对很多人而言,买房早已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

因此在《香港爱情故事》里,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一幕:

位处香港边界的新界,房地产商推出了一块1.9万港币一呎的优惠新楼盘。

这个价格一经公布,登时就吸引了大批香港市民,争先恐后,前来抢购。

要说1.9万一呎的房子是个什么概念?

把它转换成内地同尺寸下价格,会更清楚一些,近14万人民币一平米。

同样的购房门槛,放眼整个国内,大约也只有北上广深的中心地段能与之一战。

高房价之下,《香港爱情故事》想要贴地飞行,手段也非常明确——

将镜头对准了数量庞大的金字塔底端。

剧里全程采用实景拍摄,场景在居屋、公屋、劏房之间来回切换。

这不仅使得各种想象力与本土特色齐飞的住房类型,得以展现。

不同身份背景的角色分配到这些住房中,也使得金字塔底端分化出一条鄙视链:

住居屋的瞧不上住公屋的,住公屋的瞧不上住劏房的。

先看男主陈子朗从小长大的家,公屋。

众所周知,香港多年来一直是被各大地产商不断围剿、瓜分的。

而公屋,就是政府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强行抠出来的那一缕羊毛。

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在畸高房价下,让一辈子不可能买得起房的家庭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屋头。

像男主陈子朗,家里虽然有五口人,父母,他,还有两个妹妹。

但因为早年只有爸爸一人工作,每个月光靠维修水管,赚的钱三万块都不到。

这样的家庭收入,在香港消费水平对比下是非常低的。

正是因此,子朗一家才有资格被分配到一间公屋。

▲对于低收入划分,港府有非常明确的标准

然而薅到政府羊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公屋只能用低于市场的价格长期租赁,但它不能被拿来转租、交易。

换句话说,住公屋的人归根结底,还是无房一族。

在城市汹涌的发展浪潮中,这就意味着一切起伏终究与他们无关。

所以相较之下,住居屋的一群人自然会高出一截。

《香港爱情故事》里,女主邱凯琪自小住的便是居屋。

‍虽然居屋也是政府资助下推出的低价住宅,但重要的是,住户享有房子的所有权。

跟租公屋一样,想买居屋也有家庭收入要求,一般只会要求高出一倍左右。

剧里凯琪的爸爸是香港退休公务员,到哪都被尊称一句“邱sir”。

他住的就是天水围附近,政府提供的居屋。

其实对普通人尤其老一辈而言,在香港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甭管是不是居屋,都足够挺直腰板了。

对于子朗与自己女儿凯琪的相恋,邱sir打一开始是瞧不上的。

所以从始至终他都只会称呼子朗为“臭小子”,而不愿称呼其名。

在女儿出嫁的前夕,还真情实感地劝,你应该再考虑考虑。

甚至子朗父母和邱sir这两家人,婚礼坐上桌之前压根没见过面。

而子朗爸爸大声公呢?他的性格一直很强势、专横,有种中年男性唯我独尊的迷之自信。

可在邱sir的挖苦面前,他会不自觉地收敛。

当然这种收敛,到了儿子那又得到了扭转释放。

儿子结婚前,大声公就常数落他不如自己,三十了还跟父母住。

儿子结婚后,得知子朗要带着凯琪出去住劏房,那种隐约的优越感更是达到顶点。

劏房,原是香港新一代年轻人刚组建家庭、没有孩子时常见的选择。

劏字的本义,是宰杀、剖开。劏房就是指将一套本不大的房子,再硬生生切成好几间,分租给不同的住户。

比如一套150平的三室一厅,可以被切割成18个独门独卫的单间。

▲图源自网络

房东私人改造的劏房,充斥着安全隐患,可每月租金却能高达8000港币(约合人民币6740元)。

并且全港目前居于劏房的家庭,经官方统计,超过20万户。

当下的香港年轻人,逐渐开始意识到:

自己未来不是买房还贷,就是租房帮人还贷。

所以不想被宰杀的人,大多都会咬着牙选择前者。

然而有人算过,普通工薪家庭不吃不喝,也要花19年才能供完香港一套房。

尽管比起内地首付三成,香港只需一成,尽管还贷利率更低,但无奈总价太庞大。

既然房子如此“难啃”,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拒绝买房。

他们非常干脆地,选择就地躺平。

从学校出来,不费力面试,不挤进职场,不做看似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

而是踩着低收入的钢丝,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平平无奇的低薪族。

然后一纸申请,等待政府为自己呈上羊毛,按需分配,入住公屋。

这样又为什么会被炮轰呢?

因为这代表了他们要和退休、离异、无家可归的老人争一个名额。

像剧里凯琪的弟弟,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就是大厦保安。

在香港,保安的平均月薪11000到13000港币,确实没超公屋最低收入标准线。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入住公屋,比老人至少要多等30年。

事实上,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

不论买房还是不买,两代人间的轮回一旦徐徐开启,终将无法再停下

02.

香港很大,房子很多,房价依旧很高。

《香港爱情故事》在描述这一大环境之余,也不忘将视角对准更细小的现实问题。

早期港媒出报道,标题动不动就是某明星购入了“千呎豪宅”。

这个所谓豪宅换算过来,其实也就100平左右。

至于六七十平,两室一厅,对于普通港人来说,基本都能算“梦中情房”了。

被迫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很难想象,人均住宅面积只有10平米。

公屋的面积甚至更小,人均仅7平米,是真正意义上的蜗居。

剧里子朗家五口人,分到的公屋还不到三十五平,除去厨房厕所,根本没多大。

这种情况下,子朗和两个妹妹全睡在客厅,只靠一张布帘隔出自己的“卧室”。

在已成年的三兄妹中,要如何接受连隐私空间都没有的事实?

而子朗的父母,虽然用着家里唯一的卧室,却也同样感受着拥挤。

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

“香港标准的双人床是一米二,香港标准的卧室是两米乘两米,其实就是鸽子笼环境。”

放眼近几年,总价低廉的纳米楼、牙签楼开始受到年轻港人的追捧。

10到20平大小的使用面积,别看有的还贴心配备露台,其实根本不好用。

因为只要一打开门,人站出去,就关不上门了。

尽管设计存在致命缺陷,但纳米楼、牙签楼五年内仍在不断被兴建,由2014年的64个增至了2019年的1066个。

▲港岛著名牙签楼,星街5号

现在的香港甚至还出现了一种10平以下的楼盘,叫龙床盘。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有产权的劏房,购房还附赠开发商的至理名言:

紫禁城够大,皇帝也只睡一张床而己。

狭小空间带来的压抑,让每个港人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去修炼一字秘诀——

忍。

女主凯琪和子朗结婚前,为攒钱买房,就是事事都要忍、省。

两人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每天盒饭只分着吃一份。

下班最大乐趣是夹娃娃,一个月也有指标,只能玩四次。

哪怕一年一度的恋爱纪念日,想出去开个房,都是在小旅馆里排队度过。

当然想不排队也行,花五百块港币,可以从别人那匀半个小时。

婚后不论是租劏房,还是咬牙买纳米楼,又是一轮新的忍技修炼。

大部分港人家里都容不下洗衣机,也晾不开衣物。

这就使自助洗衣店在香港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开遍全港的“24小时自助洗衣店”,成了婚后子朗、凯琪最常约会的地点。

忙碌加班过后,两人好不容易聚在洗衣机前,一起看剧聊天。

看了没多久,子朗靠在自己肩上睡着了。

小夫妻的二人生活仿佛刚起步,就已经迅速在疲惫中将就着。

子朗的小妹子婷,她也在忍。

作为名牌大学学生,子婷成绩一直很优异。

她有很强的自主能力,按照港剧一贯逻辑,必定会成为新时代独立的精英女性。

然而这部剧处理最微妙的,是子婷在恋爱关系里劈腿了。

劈腿的理由也非常不精英,她不想像嫂子一样,未来被房贷捆绑。

理智告诉她选新加坡学霸,有钱有能力有理想,没毕业就买得起房。

可是感性上,她又舍不得篮球队长,高大风趣,关键还疼自己。

两边都不够完美,两边都不想拒绝,只能来回盘桓,屈从忍受。

女性角色当中,忍技修炼时间最长的还得数子朗妈妈。

和大声公一起住公屋,夫妻生活不和睦,感情早已在无休止争吵中被消磨殆尽。

即便这样,她还是一忍三十多年。

老了老了,突然发现孩子们一个个都会离开自己,她觉得没法再忍了。

想离婚,遇到香港的“离婚冷静期”——

被律师告知要先分居一年,法庭才能接受两口子是真破裂,过不下去。

▲还行,内地只用冷静一个月

想申请公屋分居,又遇到香港“老年离婚潮”——

被社工告知政府会优先考虑安顿“家暴、酗酒、赌马、嫖妓“家庭的受害女性。

像她这样纯因为感情不和,得先排队等三年。​

发生在香港屋檐下的爱情故事,一细看,其实全是一地鸡毛的稀碎现实。

但正是因为有这种现实,才使得这部港剧更加贴近地面。

03.

为了拍电影《一念无明》,曾志伟曾在香港的劏房里住了十几天。

后来杀青解放,他对着镜头直言:

“怎样豁达的人,在里面慢慢都会受不了。我已经很幸运了,房间有窗,他们很多连窗都没有。”

在香港拍了一辈子戏的吴孟达,做节目时也忍不住要谈及年轻人的住房压力。

高房价,真的已经快要让年轻一代看不到希望。

香港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说起香港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只用了一句话:

“上楼无望、上流困难、上位无门。”

买房、上楼,已经是一场现代都市人几乎无可幸免的生存游戏。

《香港爱情故事》里,最与众不同的是大妹子欣。

她的理想是当摄影艺术家,被人看见自己的作品。

她始终游离在房子之外,不论公屋、居屋还是劏房,似乎都与她无关。

内心深处的她,同时对爱也保持着不相信、不碰触的态度。

生活、爱情两不沾,导致子欣的作品一直被人评价为空洞,没有记忆点。爱和房,两者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在子欣身上,这个问题被放到了最大化。

其实不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华语语境下的大家似乎都坚信着一点:

租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温暖的家一定要和自己的房子划上等号。

只因房子,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最牢固的东西。

而它能带给人们的安全感,也是巨大的。

在经济发展、压力倍增的时代,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退路。

可是如果我们身处香港那样的环境里,要如何化解房价的难题?

没有房,是不是就不能有家,不能去爱了呢?

在《香港爱情故事》里,不需要太明确的答案,就可以直通幸福结局。

至于这些问题本身,也只能留给观众去慢慢探索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