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怎么评价《推拿》?

关注者
12
被浏览
3,250

4 个回答

思考《推拿》—来自黑暗世界的彷徨与呐喊。

【本文作者:宇尘】

序言

今拜读了毕飞宇老师的国内首部以盲人为题材,揭露盲人生活的小说《推拿》。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于是乎萌发了给本书写点什么的冲动。可从何入手呢?既然是由毕老的《推拿》而想到的一些关于残障人士的生活、心理、婚姻、家庭、创业、社会角色等等的问题。因此就给我的这本书取名叫做《思考推拿》吧。又恐被读者误会成医学专注所以再加上一个副标题“来自黑暗世界的彷徨与呐喊”。为什么要说是黑暗世界呢?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感觉盲人既然失去了双目,那么就是终日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特殊一族吧。然而有谁又真正走进这个“黑暗”的世界里面去,用你那明亮的双眼切实看一下那边的生活,是否真的是黑暗一片呢?又有谁真正静下心来,倾听一下来自这个世界发出的声音呢?又有谁真正去关心,关爱过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一切呢?如果你曾经觉得用眼睛可以看清整个世界的话,那么也许你看完这本书,就会发现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用肉眼难以看到的,必须用心灵去感受,用灵魂去倾听。这个世界没有夺目的阳光,但却有不灭的灯火。

想法是美好的,可真正要动手写,心里依然还是没有把握。我的学历不瞒大家说文化水平仅仅是完成了义务教育,而且写作一直是我的弱项,上学的时候为了写一篇作文都不知道被老师批评了多少次,每次作文都是勉强过关。因此,写作就成了我的一个心病,只要想写东西,脑袋就莫名其妙的疼。久而久之就患上了“写作恐惧症”。俗话说の这“心病还需心药医”,因此,我下定决心从现在起,自己给自己医治这个“写作恐惧症”,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就是书写这本《思考推拿》。希望通过这次写作能医治好这困扰我多年的我心病。

既然是《思考推拿》就跟毕飞老师的原作《推拿》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所以在读我的《思考推拿》之前大家还是要先看看毕老所著的《推拿》。这样在读起来可能更加深刻一些。当然,我只是在看了毕老的《推拿》以后所想到的一些东西,大多数内容并非来评价毕老的原文,而我只是把我所想的,所感受的,客观地用文字描述出来。有些可能跟毕老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或许有些跟毕老所说恰恰相反。若真的在以后的写作中出现了观点相反的,大家也不必探究谁对谁错。本来嘛,毕老在引言中就说过了,他也只是客观地在描述盲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而我虽然也是盲人,但我也可以说我也站在客观的角度在描写盲人。但有一点不同,毕老的客观是站在明眼人角度上的客观,是建立在他本人思想上的客观,当然我的客观,也仅仅是站在盲人角度的客观,也是建立在我思想上的客观。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客观存在。那么客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这应该去求助哲学家,不是我能说明白的,因此我也就不多说了,但我在这里还是想啰嗦几句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毕老可以说为了写这本书深入研究和观察了盲人这个群体,而且花了很大力气思考过很多其内在的很多问题。对某些问题的剖析,即便是我们盲人本身都没有想到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他就如一个医学家,面对病人的核磁共振的片子,他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每一根骨骼的形态,甚至微小的潜在的问题都能看的一清二楚,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或者是潜在病变,又或者是我们主观上根本感觉不到的病理改变,医学上称之为“体征”。而他看到了,且非常清晰的看到了。因此说毕老对盲人的认识和评价是客观的。而我却是患者,我所能感受到的是疾病本身给我带来的各种痛苦,医学上称之为症状,对这都是我自己通过内观而得到的症状,也许这些症状里面恰恰就是治疗疾病的重点所在,又或许一些微弱的症状根本不是病变所在的位置。但我却认为,凡是症状,只要存在就有它一定的原因,通过现象看本质。呵呵,不经意间把中医学思想都运用到生活中了,这也许是大多数中医的普遍思维模式吧。我想:探究一个群体,探究一类思想,跟给人看病的思维模式应该大都差不多吧。如果说毕老对盲人的描述属于客观的“体征”,那么我所描述的盲人应该就属于主观的“症状”了。各位读书的“医生”若能把“症状与体征结合起来看,也许对盲人这特殊的群体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吧。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相信也是毕老所希望达到的最佳“疗效”吧。

思考《推拿》

第一章引言

上网时,无意间听朋友提起了一本书,据说挺好看,名字叫做:《推拿》,是一部描写盲人真实生活的小说,忽然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因此马上找来了电子版的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为什么对标题产生兴趣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对盲人这个群体好奇,而是对盲人这个群体太熟悉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盲人。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这本书就是描述我们这个特殊群体的,怎么能让我抑制住这先睹为快的欲望呢。于是我怀着一颗激动而忐忑的心情,从头至尾仔细的拜读了一遍。为什么激动呢?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本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小说,而我本身又属于这个群体,所以很激动。那又为什么会忐忑呢?因为我也想知道在大众心目中,盲人是一个什么形象。尽管盲人看不到,但也不是说我们不在乎形象的,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也很在意。不知道毕飞宇老师会怎样描述我们,在他心目中盲人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是可爱的,还是丑陋的,是阳光的,还是黑暗的,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因此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由于找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下班以后了,该回家吃饭休息了,但我还是抑制不住想看书的欲望,所以把书稿存储到手机里面,准备通宵达旦地阅读。

书也读完了,新的一天也开始了,床上已经洒满了阳光,照得我原本因为熬夜就疼痛的眼睛越发疼痛了。厨房里已经传来妈妈做饭的声音。没办法只好把被子往头上一盖遮住阳光准备小睡一会儿。夜晚已过去,白昼已到,新的一天还是要继续的,不是吗?

愿望是好的,但往往大多数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不是想睡觉就能睡着的,虽然裹在被子里面,虽然一夜未眠,可脑袋依然很清醒,心里依然是波涛澎湃。脑袋里面象有万马在奔腾,我想控制它们,可是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它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威猛,那么令人胆战心惊,实在不知道首先去控制哪一个。尽管我竭尽全力去控制它们,也无济于事,后来我不得不妥协了。好吧,我认输了,你们让我消停一会儿,让我小睡一会儿,等我脑袋清醒了,等我吃饱饭了,等我上班有时间了,把你们的飒爽英姿都逐一描述出来好吧?找到办法了,它们也就听话了。可是妈妈的开饭的声音也来了,无奈啊,只好起床洗漱坐到餐桌旁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就匆匆下楼上班了。开门、搬灯箱、扫地、擦桌椅床铺、打开电脑,依然重复着亘古不变的程序。这是我每天上班前都要做的工序。相同的动作,不同的是今天电脑启动的时间似乎特别长,我知道这不是电脑程序问题,是我心中的那些“马而“太着急了。可是当我一切准备就绪,真打开记事本,准备把它们一个个描述出来的时候,脑袋却忽然空白了,刚刚万马奔腾的画面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满地的被万马踏过的苍凉的草原。哎!没有办法,灵感就是这样的。无奈啊,只得又打开了《推拿》,准备从头重新拜读一次,企图寻找到那些跑远的马和马耳。其实我也知道,有些念头一旦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可能回头的,毕竟:“好马不吃回头草”嘛。但,我既然给它们许下了愿望,所以也还是要完成的,也许描述出来的形象跟它们本来的面目一点都不一样,可是既然说了,还是要做的,不是吗?

第二章黑夜与白天

本来是想着理出一个头绪来,虽然是万马奔腾,但总应该有个主次前后之分吧,可是脑袋实在太乱了,刚刚的画面一闪即逝,真的想不起来了,怎么办呢?干脆就读到哪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不过,在开始阅读之前,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白天与黑夜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经常有客户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咋知道的白天和黑夜呢?”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我本身还是有一些光感的,所以还是可以分辨出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的。哪怕,就算一点都看不到,盲人依然也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就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说到自己的身体,我又想到了一个好玩的问题,我们生活中,常常还会遇到另外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例如:“你们盲人吃饭不会把饭吃到鼻子里面去吧?”我通常的答案是,就算吃到鼻子里面也挺好的,这样我吃饭的时候就有三张嘴巴了,比你们吃的多。呵呵,这是玩笑话,当然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盲人是绝对不会把饭吃到鼻子里面去的,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已经熟悉的没法再熟悉了。而且不但如此,很多同志只要听到你说话,甚至可以准确无误的把东西送到周围人的嘴巴里面,这一点我一点儿都没有夸张,因为我经常凭着听觉来给我们家小侄子喂饭吃的。不知道是哪位哲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站在光明中看到的只是黑暗,站在黑暗中却拥有光明。”倘若不是盲人,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盲人是最了解光明的群体,因为他们是用心来感受光明的。盲人依然有对白天的向往和对黑夜的恐惧。但对于很多生活在大都市里面的盲人群体来说,他们更喜欢黑夜出来活动。当然,这是有客观原因的,第一从事按摩职业的盲人下班都很晚,大家常开玩笑说:“我们是从鸡叫忙到鬼叫的怪物”。第二,走夜路似乎对于盲人更加安全一些,毕竟路上的车少了人少了,而且有了黑暗的遮蔽,大家跟明眼人的距离似乎也拉近了很多。但是这不是意味着盲人就是喜欢出没在黑夜里面的群体。相反,我们对白昼有着特殊的向往和憧憬。更加喜欢走在这嘈杂的都市中,看那些花花绿绿的世界。而且这些欲望在身体里面会越聚越多,就像行走在沙漠里面的人对水的渴望一样,时间越长对水的渴望就越急切。通常情况下,盲人只能选择沉默,是的,就如毕飞宇老师文中所说的,盲人是最有克制力的。我们学会了忍耐。但忍耐也不是无限度的,因为我们也有血有肉,所以当欲望到达一个顶点的时候也会爆发。因此一旦有了出去的机会,盲人是从来不会错过的,一旦出去了,也就解放了,一头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开足了他们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第六感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彩。啊!终于了解了,终于知道了,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原来,风是甜的,花开是有声音的,小河是会唱歌的,绿叶是会说话的。当然这些对于大多习惯用眼睛来判断是非的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眼睛看到的东西。花就是花,草就是草,叶就是叶子,他们都是死的,没有声音的,但这些在盲人心目中却是鲜活的,是富有声音的,因为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第三章盲人与形象

说完上面关于白黑夜的问题,本来是想开始读书的,可是回头看了一下第一章的内容,觉得有个问题还是要提前说一下。那就是盲人关于个人形象问题。正如我上文所说,盲人尽管看不到,但我们的确非常在意个人的形象,而且也非常在意我们在健全人心目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其实就这个问题,我曾不知问过多少我的病人。呵呵,我还是习惯了用“病人”来称呼我的客户,这可能跟毕飞宇老师小说中所说的不太一样,这里面也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在后面的文章中还会说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听到我这问题,病人们有很多说法,但仔细总结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总之一句话,在认识我们以前,心中盲人的形象,跟现在看到的截然不同。虽说我国目前盲人有近千万,但一来我国人口众多,二来,盲人又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空间里面,所以在人们心目中依然保留着解放初期,很多盲人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打着竹板或者抱着一把破旧的二胡破衣烂衫地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形象。包括很多电影电视剧在遇到有盲人的地方也是给了一个如此的镜头。因此日久天长,在大众心目中,盲人的形象就被潜移默化地固定了下来。甚至被人们的恻隐之心给无限放大了。因为只有这样,盲人才能跟“可怜”画上等号。

因此我也就能理解了,我的大多数第一次来我这里就诊的病人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所表现的怀疑了。因为他们真的不可能把眼前这个穿着整洁的白大褂坐在电脑旁熟练地敲击着键盘的人跟脑袋里面的“盲人”画上等号。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因此,不免就要对我的真正身份寻根问底。每当这时候,我也不得不把我那说了万遍的倒背如流的失明的原因以及后来的成长过程和如何使用语音软件操作电脑等等,说了又说,重复了又重复。哎!起初说到这些,难免心里还是有些酸涩的,甚至有些时候有了厌恶的情绪。但说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仿佛在叙述一件跟自己毫无相关的历史一样。往往是病人来,先弄明白了我是如何失明的,再开始检查他们是如何患病的。

其实说起来,盲人也是喜欢打扮的,尤其女孩子,她们对美的渴望可以说超出了任何一个明眼的女孩子。只是她们因为客观原因自己很难打扮自己。但这并不能阻挡住她们对美的渴望,对漂亮的衣服,对装饰品,甚至对一个发型,一个头花,都要想了又想,选了又选。她们不但要注重色调搭配,事物的材质,还要讲究手感。手感这个很重要,盲人很注重手感的,摸上去舒服了,心里也就喜欢了。即便是看上去很不错的,但摸起来不舒服也是不可以的。毕竟外观是给人看的,而手感却是给自己享受的,这一点绝对不能马虎。当然了,价格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哦。对于盲人来说,对金钱有着独特的理解。这在毕老的文中也多次提到过这个问题。只有物有所值,才能充分享受到金钱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其实我本人也是很爱臭美的,虽然平时不怎么修边幅,但上班还是要穿着整整齐齐的,工作服还是要雪白雪白的。有机会出去玩,总是忘不了带上照相机,虽说不怎么上相,可我对摄影就是有特殊的爱好。呵呵,有时候借助微弱的视力也会帮朋友拍几张,一显身手。嘿嘿--有些时候不留神,洗出来的照片都找不到主角是谁,或者会拍出几个残肢断臂出来。但这依然不能掠夺我们对美的热爱,以及对个人形象的塑造。

有些虽然是先天性失明的,但他们也会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七色的世界,像天空一样广阔的是蓝色,像草地一样清新的是绿色,像朝阳一样温暖的是红色,像麦穗一样饱满的是黄色,像雪花一样纯洁的是白色,像薰衣草一样典雅的是紫色....七色在盲人的世界里不单纯是一种颜色,而是通过了他们的想象给七色以生命,是的,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用“生命”这个词来形容比较贴切。在盲人的世界里,颜色是有生命的,是可以感觉到的,是可以触摸到的,甚至是可以品尝的。怎么可以说盲人世界是一片黑暗呢?我只能说大家还不够了解盲人。

第四章点灯的盲人

记者在采访毕飞宇老师的时候,毕老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盲人,这其实不要紧,要紧的是,每个人的手里最好能有一盏灯。”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很贴切,也很精彩,特别耐人寻味。“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盲人”是的,没有一个人是心甘情愿加入盲人这个群体的,少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众所周知,人类是无法选择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以什么姓氏出生的,当然是否是盲人就更难选择了。既然不能选择,那么只能是无奈的接受了。其实你接受不接受都一个样子,反正出生就是如此,在这一部分盲人朋友心中,觉得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其实这道理也很简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所谓得到,也就无所谓失去”既然从小就没有看到过,那又谈何失去呢?至少我是这样感觉的,因为我一直到六七岁,看着邻居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去上学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我少了一双眼睛,所以学校不要我进去,也就是从那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作为盲人的悲哀与无奈。但,对于大多数同志而言,还是后天失明的居多,具体原因很多了,总之这个过程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和能承受的。但有一点可以证明,那就是每一个明眼人都有成为盲人的可能性。我说这话不是幸灾乐祸,我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因为人们有眼睛,有了眼睛就有成为盲人的可能性,除非人类原本就没有眼睛,那么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了盲人这一说法啦,不是吗?

紧接着毕老又说到“这其实不要紧”。奇怪了,既然都成了盲人,又怎么不要紧呢?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原因所导致的盲人,他们一生中所承受的痛苦和磨难不是用脑袋思考就能思考明白的,不是用心体会就能体会到的,,没有经历过失明的人是无法想象出,失明对于一个原本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过程。那么毕老为何轻描淡写地说这个不要紧呢?难道还有比失去光明还要紧的事儿吗?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灾难!

接下来毕老给我们揭示了这个答案:“要紧的是,每个人的手里最好能有一盏灯”哦!原来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就是一盏能给我们在黑暗中照亮前方路途的灯。难道一盏小小的灯比失去光明更重要吗?是的,驱走黑暗比拥有光明更加重要,拥有了光明,随时都可能进入黑暗,而驱走了黑暗,这个世界将获得永久的光明。“每个人的手里最好都有一盏灯”既然是每个人我想就应该包括所有人,不管是盲人还是明眼人。那么盲人既然看不到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这让我想到了很久以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转载的《盲人与灯》的故事。文章大致意思是说: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到我了。”

点一盏灯,不但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点一盏灯,即便是手中没有,在心中也应当燃起一盏不灭的灯火,伴随生命的每时每刻。那么这个地球将不再有黑暗。人类将在光明中得到永生。

第五章比失去光明更可怕的事儿

毕老在接受采访时还说到一句话令我非常感动。他说:把残疾人看作“另一种人”,是对残疾人最大的侮辱与伤害,重要的是学会对他们平等的尊重。’读到这一句,我感动得都快落泪了。“理解万岁啊”!控制不住,脱口而出。为什么要把残疾人看作另一种人呢?当然这问题,有健全人提出来,可能力度更大一些,毕竟我本人就是残疾人,说这个话题似乎有些不妥,但我依然想说几句,为的就是阐述一个事实,表明一个观点而已,并非它意。言归正传,人们之所以把残疾人看作另类,我想无外乎就是觉得他们相对于外表健全的人们少了一些东西。跟自己不一样,而且这种不一样毫无掩盖的写在表面,无法遮蔽,也无法去除。就像林冲当年发配的时候,在脸上刺下的字迹一样,不论你走到哪里都要挂着这么一个牌子,上面用大红的笔迹写上“我是残疾人”。而且这个标语,被人们的同情、怜悯、可怜、惋惜等等无限放大,以至于把他们本身其他地方的优秀都一一掩盖。尤其肢残人,这个更无法回避了,只要你出现在大众场合,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聋哑还好,只要不说话自顾自的做你的事情,只要不跟旁人交流,谁知道你听不到,不会说话啊?然而盲人就不可以了,盲人上路需要借助一根棍子,很久以前盲人用一根简易的竹竿,现在好了,有专门的红白相间的盲杖了。因为是红白相间的,所以走在大街上特别刺眼,因此周围的人们容易分辨出来,便于避让,这个颜色的搭配体现了人们的关爱和周到,同时也放大了那个标语,使之更加旗帜鲜明。请闭上眼睛,用你的大脑幻想如下场景,你正在行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忽然听到一个哒哒哒的声音,回头看到了一根红白相间的棍子,正在有节奏的敲击着地面,然后你的眼睛顺着那根棍子一直向上,看到了一只白皙的手臂,然后再继续向上看到了一个二十几岁的留着一头乌黑长发的脸上带着一个能遮住半个脸的墨镜的女孩。此时你心头闪过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而正当你思索的时候这时候一辆汽车擦着那个女孩身边飞逝而去,并且把女孩的衣袖划开了一个长长的口子,司机非但没有停车,反而把脑袋伸出窗外喊道:“你瞎眼啦你!找死吗?!”而这时候那个女孩只是把被划破的衣袖整理了一下,把盲杖换到另外一个手上继续往前走去,似乎根本没有听到司机的怒骂声。这时候,女孩正好走到一个拐弯处,从旁边跑过来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用那胖乎乎的小手牵住女孩的没有拿盲杖的另外一只手臂,而且用那稚嫩的声音说:“姐姐,往这边走。”女孩动动嘴角似乎想说一声“谢谢!”可是还没有等她说出来,旁边却传来一个高八度刺耳的尖叫声:“小强,快回来,一个瞎子有什么好看的!”女孩忽然停住了脚步,向着太阳的方向扬起了她那原本就美丽的脸,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这时,你忽然发现,在那个漆黑的墨镜下面流出了两颗晶莹的水滴,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晶莹,那么的明亮,且闪烁着七彩的光芒。象清晨花瓣上的露珠,象夜空划过的流星,象小朋友玩的七彩弹力珠。不过这些这女孩从来不知道。而这时的你,又是什么感觉呢?是震撼,还是悲凉,是感动,还是默然?也许都有,也许什么都没有。不过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那哒哒哒的声音已经远去,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谁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又要走向哪里去。但那两颗水滴却永远的刻在了你的脑海里。

写到这里,我觉得故事背后的故事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女孩并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即便是她十岁的时候,因为那次伤病,夺走了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也仅仅是躲在被窝里哭泣了几次,因为她不能让父母看到,年幼的她那时候就知道因自己的失明给父母带来的痛苦和压力不再自己之下,甚至比她本人还要痛苦百倍。,她不能也不忍心让父母难过。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那时的她,对失明还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毕竟她还小,对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即便是眼睛看不到了,她还能上盲校,依然可以读书,而且依然可以弹琴,依然可以唱歌。失明在外人眼里面可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可在她看来似乎并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儿。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女孩是快乐的,是幸福的。随着即便是,有时候有些不开心,女孩也以已习惯了,就如面对那个司机的怒骂,她宁愿相信说的不是自己,或者相信那个司机没有看到自己手中的盲杖,错怪了她。所以她没遇到这类情况都是以沉默来处理。她相信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人间还是好人多,就像那个小男孩,那胖乎乎的小手,那稚嫩的声音,都让她心头充满无限的温暖。可就是这时候,那个高八度的,那个刺耳的声音,把她的自信,她的勇气,她的梦想敲得粉碎,她感觉到心在滴血,一滴一滴的,由胸腔出来,顺着血管向上直到她的头颅,且在脑袋里面越聚越多,象沸腾的岩浆,在寻找着突破口,终于找到了,于是乎无法遏制地从她那厚厚的镜片后面的眼眶里咆哮着奔泻而出。她依然不想让其他人看到她的泪水,不是怕人看到她的懦弱。本来嘛,都说女孩是水做的,流泪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她九岁之前,她也很喜欢流泪的,因为只要她一流泪,父母就会无条件向她投降,满足她的一切心愿。那时候,她对眼泪有着特别的喜欢,每当那些晶莹的水滴从她那严眼眶出来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把面颊朝向太阳的方向,因为那时候她发现泪珠在阳光下竟然是七色的,象天边的彩虹,象盛开的花瓣,美丽极了。所以即便是不因为什么事儿,也喜欢挤出几滴泪花来,迎着太阳看。那时候的泪水,对于年幼的她是廉价的玩具,是七彩的画板。她用泪珠无数次描绘出美丽的场景。可惜,自从那场病魔以后,她就再也没有流过泪了,不是她不想,而是她觉得,既然眼睛是浑浊的,那么泪珠也肯定是浑浊的,丑陋的,所以她宁愿把泪水都积攒到肚子里也不肯让它们出来。其实,女孩不知道,尽管她失明了,但她的泪珠在阳光下依然是那么晶莹剔透,依然是泛着七彩的光华。我想,她若知道这个秘密,肯定会非常非常的高兴!可惜,这一切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

写到这里,我大胆地做一个假设。假设这个世界,能多一点宽容,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你周围所有残缺或者你认为不够完美的另类。少一些怒骂,就如那司机。多一些理解,就如女孩被汽车划破衣袖的那一瞬间。少一些可怜,用一颗童心来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就像那个小男孩,那种出自本能和内心的关爱。那么我想黑暗在这个世界上将永久的被封印。

第六章按摩与推拿

说来也奇怪了,白天一上班那些万马奔腾的画面就无影无踪,可下班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它们却又呼啸而来了。让我无法入睡。不得已,向老妈申请了一杯白酒。哎!这还是我从小长这么大,第一次在老妈面前申请喝酒,还有点不太自然呢。支吾了半天才说出来,不过老妈并没有难为我毕竟她觉得儿子也长大了,偶然喝点酒也是正常的。可当那苦涩的液体进入我的喉咙时我后悔了,只觉得五脏六腑都在翻腾。无奈啊,只能硬着头皮一口气喝下去了。不过,你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的很管用,喝完了,迷迷糊糊竟然睡着了。一觉睡到五点钟,被小宝宝的哭声吵醒了,就再也没有入眠,不到八点就赶快起床,感觉脑袋还是有点晕呼。哎!以后这办法还是不用的好,随便吃了几口饭,急忙来继续我的写作了。

真的很无奈,只要一上班这万马奔腾的画面就荡然无存,哎,没办法,只能打开《推拿》继续阅读起来。毕老开篇就绘声绘色的给我们描绘出一副动人的推拿场景,包括推拿师的拉客技巧都说得淋漓尽致,而且还举了一个例子介绍了沙复明给一位外地司机做按摩的全部过程。其实这场面以及这些技巧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多年按摩的推拿师而言都是再熟悉不过的程序了。但当我看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心里还是禁不住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那是那个司机做完按摩后说“前天是在浴室做的,小丫头摸过来摸过去,摸得倒是不错,屁用也没有,还小包间呢--还是你们瞎子按摩得好!”沙复明把脸转过来,对准了“老板”面部,说:“我们这个不叫按摩。我们这个叫推拿。不一样的。欢迎老板下次再来。”

那么按摩与推拿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沙复明对这个词这么敏感?其实不是他对这个词敏感,而是很多人对这个词都很敏感。特别是在南方,如果男人在外面即便是做正规的中医推拿,电话里面被老婆问起来,不小心说成在做按摩,其后果却是很严重的哦。因为,在大多数地区提起“按摩”人们自然跟“小姐”、“色情”分不开的,你说老公公然承认自己在按摩,不是自投罗网吗?那么这按摩和推拿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去网上看看大家对待这个问题是如何认识的。

以下是摘录一些网站关于按摩与推拿的区别的相关资料: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抚案。至今我们还在经常使用按摩这一名称。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明清时期在推拿发展史上,是由兴盛到逐渐衰落的转折时期。其成就,就集中表现在小儿推拿自成体系,著作层出和推拿名称的转变,即“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这一名称的演变,本身就体现了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

“按摩这个词的意义很含混,中医的按摩叫推拿,而西洋按摩、印度按摩、泰式按摩等就不能叫推拿,推拿就一定是咱们中医的按摩,是中医学的一门学科,推拿属于医疗行为,必须由医生来做,而普通按摩则不一定是医生来做,任何人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就可以为人按摩。这就是按摩和推拿的本质区别。”(以上内容摘自某网站。)

“最近在报刊上看到有人将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称之为“按摩诊所”,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妥当。因为这些人可能并没有搞清楚保健按摩与医疗按摩的区别。首先,这两者名称不同。保健按摩服务场所多以盲人按摩师为主体,可称为盲人保健按摩中心、盲人保健按摩院(室)。第二个区别是准许营业的审批单位不同。盲人保健按摩企业的审批权在工商局和残联,其按摩师需经专业培训,并获得劳动局颁发的上岗证。而开诊所的审批权是卫生局,其按摩师不仅需要本科学历,还要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医师行医资格。此外,这两种按摩的目的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医疗按摩又称推拿疗法、伤科按摩,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主要应用按摩以达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疗法。保健按摩则是用手法按摩来养身保健的中医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为主,诊治伤病为辅。保健按摩可以诊断疾病吗?答案是:可以“诊而不“断”。按摩师有可能在按摩时发现客人身体上存在的病痛,但并不提供治疗,而是指导客人去医院检查。因此,盲人保健按摩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保健服务场所,而不是医疗单位。(转自北京晨报)

看了上面的资料,对于我,一个普通的按摩医生来说,真的是无语了。其实实际的情况是,在北方习惯上叫按摩,南方则多以推拿称之,两者只是义相同,而名不一。按摩是自古以来的一贯称谓,源于最为常用的手法-按法和摩法,合而名之就成了按摩;据考证,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明代的小儿按摩书籍中,这是因为小儿的身体柔弱、瘦小,只能以推法、拿法等平和的手法为之,故名曰推拿,以有别于成人的按摩手法。虽然我上面阐述的是事实,但却不能要把某某推拿中心,某某推拿院改名为某某按摩中心,某某按摩院,这样恐怕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业务性质就改变了哦。我只能说,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中医按摩这一珍贵的资源财富,发展到现在只能被迫分成按摩和推拿两种职业。不知道这是我们后背对祖先产业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呢,还是在践踏我们的共同的遗产?假设一个西方人怀着对神奇的东方古老的“massage”的憧憬和向往来到我们中国,然后不小心让导游带到了“按摩中心”被一群小姐摸来摸去,他们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写到此处,突然一股莫名的悲哀之情涌上心头。也许是我多虑了,也许是我过于敏感了。本来嘛,事物之所以存在就有存在的价值,医疗按摩也好,保健按摩也好,色情按摩也好,都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可是这种名词混乱的场面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名字,这样不奇怪,也好辨认,若多个人用一个名字,那就有点麻烦了。因为我出生在北方,所以我的习惯依然是称之为按摩,记得去年在南京,有一次,一个客户进门,正好是我来接诊的。我打过招呼以后就习惯性问了一句:“先生,您什么地方不舒服需要按摩?”结果没有听到那个客户的回答,却听到他从床上一跃而起,嘴里面还不断的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按摩,不不,不要按摩,我要推拿。”哎,可能这位老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上过按摩的当了吧,要不然也不会听到按摩这个词如此敏感。其实类似事件很常见。哎!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说了,是佩服汉语的博大精深呢?还是该对中医按摩感到悲哀呢?这都没什么,更好玩的是经常在一些省级以上的媒体上,一些著名播音员,或者一些休闲场所的广告的宣传词里面,每每提到“按摩”这个词儿,通常喜欢读做“按摸”。别小看了这一字之差,可给人却以无限遐想。

第七章从医疗走向保健

哎!刚刚有点灵感想继续写的,可惜来了一个病人,等给她诊断治疗完了,灵感也飞走了。没有办法还是继续寻找话题吧。

可能写到这里,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每每提到我的客户,我总是以病人来称呼呢?这似乎跟毕老文中所叙述的服务对象不一样,还有就是如上文北京晨报所说的,盲人只是保健按摩师,似乎跟医疗不靠谱啊?其实我有必要把目前国内按摩行业以及盲人所处的境地在这里牢骚几句。

总的来说,我们国内按摩可以大致分成这么三类:第一就是专业的中医按摩或者称之为中医推拿,这个名字都不重要的,这类主要是治病救人的,中医按摩治疗范围很广,包括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很多种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而且对某些疾病有特效。可以说除了一些皮肤有破损的,传染性的疾病以外,其他的都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或者帮助治疗的。毕竟按摩是我们中医最早的治疗手段之一。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发现中草药之前,就已知道生了某些疾病后,有规律地敲击某些固定位置就可以缓解病痛了。这是最初的按摩术。第二类,就是以保健为主的按摩,这包括一般的养生保健,妇幼保健,减肥按摩,足疗等等。第三类就是娱乐按摩,我想这类按摩就没有必要多说了,本来那就是一个借口,一个幌子,只是用了一个相同的词汇,所以很多地方无奈只能用推拿和按摩来区分两者了。

那么盲人按摩又是一种什么按摩呢?可以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福利也日趋完善,作为旧社会最底层的盲人群体也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一所所盲人学校破土动工。它们不但肩负着对盲人的义务教育的责任,而且担当起对盲人的职业教育的重任。由于盲人的特殊性和社会的发展所限制,目前我们国内的盲人绝大多数的职业教育就是学习中医按摩。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那么盲人的队伍也是庞大的,能接受教育的也是其中的少数中的少数了。那么作为这部分不幸中的幸运儿能有机会学习一技之长,绝大多数都会奋不顾身的,如饥似渴的,可以说近乎疯狂的吸吮着文化的乳汁。所以最初盲人对学习这个中医按摩是非常刻苦的,是一种忘我的学习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南方很多老板发现,人们在解决了小康问题以后,而这身体却变得非常疲劳,于是乎,有精明的老板就瞄准了以保健为主医疗为辅的保健按摩中心。经过反复考察研究,他们发现盲人这个群体特别适合,第一他们受过专业的中医推拿教育,治疗都没有问题,何况保健按摩呢,第二他们眼睛看不到,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做按摩特专心,其次盲人要求也不高,容易管理,再就是开盲人按摩中心工商税务都给予照顾,客户信任度也高。正是在这多种优点为一体的情况下,南方保健按摩业如火如荼的,近乎是发疯的开展起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已经不能赶得上我们国内那时候按摩业的发展速度了。后来随着香港回归,尤其是深圳的保健按摩业,那更是如鱼得水,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按摩中心随处可见。这按摩中心是多起来了,可这按摩师从哪里来呢?虽说我国盲人有近千万,但接受按摩教育的,且有机会出外务工的比例那简直是少的可怜。没有办法,很多老板开始用明眼人来替代盲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也就挂牌上岗了,外面依然是盲人按摩的招牌,里面大多数工作人员却变成了带着墨镜,双眼炯炯有神的明眼人。领导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反正只要能赚钱,管他是不是盲人呢。反正老板们永远看重的是口袋里面的钞票。

说起盲人,虽然眼睛不好用,可这信息传播速度却异常的快。师哥师姐们到南方赚了大钱,也没有忘记拉扯师弟师妹们一把。因此他们就手牵着手盲杖连着盲杖前仆后继的奔向南方去。发财啦,赚钱啦,小费啦,那时候这些词语在盲人圈里面简直是一捆捆重磅炸弹,一下子在盲人心里爆炸开来。一下子就炸开了一条南去的打工路。仿佛,南方不是城市,而是一个个闪着金光的金矿,只要踏上了开往南方的列车,那么脚底下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黄金。岂不知,盲人的这点微薄收入,在老板们那边简直是九牛一毛都不算,因为在这行当老板永远是拿大头的。可尽管是这九牛掉下的一毛,也足以让盲人们得到了满足。既然南方是金矿,是一条黄金大道,这钱不赚白不赚,与其等到三年专科毕业再去不如提前两年去,谁知道那金山有多大,万一赶不上这好时光咋办呢?恰在这这时候,国内很多培训机构也嗅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乎到处都是按摩培训班,培训个三个月两个月的,弄个证书就踏上了淘金大道。于是南方的按摩就这样蓬勃发展起来了。可是什么行业都有一个度啊。这店面一多,价格自然就下来了,价格下来了,那盲人的待遇也就随之一落千丈。80年代末期,那老板都是象请神仙一样从北方用火车甚至用飞机把按摩师吹吹打打接到南方,过年过节,红包总是塞的鼓鼓的,恐怕来年不再来给他们打工了。可到了90年代初期,这就彻底反过来了,按摩师多了,生意不好做了,老板们的老板架子也就大了。这时候的按摩师得连续试好几家店才能找到一份工作。老板们美其名曰“试钟”,其实就是赚个免费按摩呗。想要你的时候自然要你,不想要你的时候不管你再卖力也无惧于是。这按摩中心多了,明眼按摩师也多了,小费也没有那么好赚了,按摩师的收入也就没有那么多了。这条黄金大道也变得杂草丛生了。尽管如此,也没有打消盲人对去南方淘金的热情,依然是前仆后继的,象洪水一样一波连着一波向南方冲去。不过这好时光我是没有赶上,可惜父母晚生我几年,那时候我还在接受义务教育呢。等我毕业了南下的大军已经都陆续班师回朝了,要么在北方随便找个地方,有个稳定收入填饱肚皮就算了,要么就自己也在中小城市也来体会了一把当老板的滋味。

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完成学业,开始就业的,那时候已经进入了新的一个世纪。都说新世纪新气象,可按摩这行当却像冲破闸门的洪水一样忽然就一泻千里了。一来我年龄小,有点恋家,二来师哥师姐们说南方也不怎么好混了,所以我就折中选择了不南不北的南京。那时候恰好跟毕老书中所描写的在同一个地方。所以,说起南京的按摩产业,我可以说是看着它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一个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一直看着它涨到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而我也是伴随着南京按摩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所以我跟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已进入21实际,虽然南方的按摩业已经是千疮百孔,但在这个濒临长江的六朝古都,这里的按摩业依然是一块处女地,保健按摩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小打小闹,根本不成气候,基本上都是夫妻店,勉强混口饭吃。而就是这时候,有一个精明的盲人,提前嗅到了这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准备在南京打造按摩的龙头企业。创造南京按摩品牌。可大家都知道这前三脚难踢,谁肯做第一个吃葡萄的人呢?虽然有风险,但有人不是说过吗,越有风险的地方,就越有机会。所以我当初上班的那个老板就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嗅觉,以及丰厚的有形无形在当地几十年积攒起来的资产,扛起了南京按摩业的第一杆大旗。

根据企业家们的说法,一个品牌开始的市场定位决定了这个品牌是否能创建成功。那么,在南京这块有着古老文明的现代大都市,盲人按摩将走出一条什么道路呢?它的市场定位又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老板想了很多,也做了实际的考察和研究,最后根据当前情况分析,总结了南方按摩业萧条的原因,认为,盲人按摩在南方之所以迅速萧条萎缩,是因为市场定位不明确,最初大家都是花高薪水,请的都是专业的按摩医生,可后来为了利益,大家选用了很多社会短期培训的按摩师,甚至自己内部培训,自产自销。最后导致人们对盲人按摩失去信任,觉得让谁摸不是摸,何必找盲人呢?既然找到他们失败的原因,那么就好办了。因此我们老板就聪明的占到了一个以治疗为主以保健为辅,以盲人为主要生产力的位置。而且把按摩师傅,提高到按摩医生的位置上来。通过五六年的摸爬滚打,市场证明当初的定位是明智的,是正确的,是经得起验证的。因为在这几年中,南京这第一家按摩中心已经迅速发展到十几家连锁店,并且逐步向省内甚至全国扩展。大有吞并整个全中国的盲人按摩市场的气势。而我作为元老级员工,也就是在企业最鼎盛的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回到了北方的小城镇。当时,我的很多朋友都不能理解,觉得我的想法不可思议。,其实这原因说简单也简单,一点都不太复杂,那就是我在工作了五年以后忽然发现,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一个按摩医生的行列中,悄悄站向了按摩师傅的行列之中。对于老板而言,其实按摩医生也好,按摩师傅也罢,只要能赚钱管他什么的,。而我却不能,说来都是骨子里那个守旧,那股傲气惹的祸。就是这一个选择,注定了我下面三年的几乎颗粒不收的生活。

第八章按摩师傅和按摩医生

开车的称为司机师傅,做饭的称为大师傅,以此类推,那么按摩的应该也叫按摩师傅了。可我曾经的老总却非常在意这个称呼。他在我们第一次员工大会上就特别强调一点:“我们之间,绝对不能像南方那样,按摩师跟按摩师,甚至整个中心绝对不允许把某某按摩师称作某某师傅,要称作某某医生。这一点非常重要,所有员工必须注意。”接下来老总又意味深长的说道:“因为我们虽然眼睛看不到了,但我们学的是中医按摩,从事的也是治病救人的工作,所以我们不是打扫卫生的,也不是泥瓦匠,我们有专门的称呼,那就是医生。只有我们首先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社会才能尊重我们,看得起我们!”正是这句话彻底地俘虏了我的心,心甘情愿的为老总抛头颅洒热血,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的忘我工作。不为其他,只为我们树立盲人医生这个伟大的梦想。谁没有年少轻狂过,谁没有血气方刚过,谁的青春没有冲动过?十八九岁的我,就义无反顾的疯狂了一把。听着客户医生,医生的称呼,比拿到工资的那一瞬间都感到满足。现在想想都有点可笑,但那时候确实如此过。若你有所怀疑,那么我只能说你的青春没有冲动过,你的青春是失败的,是令人遗憾的。

我就这样在自我陶醉,在疯狂的工作中,看着我们的企业由一家十几张床的小店迅速扩展到两家,三家,四家....直至开满整个南京市。并且把业务把牌子树立到整个江苏省。甚至外省也有了加盟店。人家外地老板不为别的,就冲着这块牌子,心甘情愿的给你送加盟费,真不知道一家在江南的盲人按摩中心,在遥远的北方的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恐怕那里的人们能知道这名字的我想不会超过百万分之一吧。可就是这样,人家老板愿意加盟,你没有办法,这叫外地的和尚会念经嘛。

企业要扩张,难免就要改革,约定俗成的老一套肯定不适合的,若想把企业做大做强,那么就应该多种经营,什么减肥,推油,足疗,芳香疗法,反正只要赚钱,只要能创造效益,牺牲原来的宗旨牺牲按摩师的一点自尊,又算得了什么呢。反正你走了,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人等着你的位置呢,谁不想去一家知名的按摩中心上班啊。一句话,创造品牌,占领市场,不惜一切代价,疯狂的开始了圈地运动。然而就是在我们企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它的圈地运动的时候,我却选择了辞工,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城镇。事隔多年回头想想当初的选择依然是那么不可思议。可当初就是为了那口气,为了那一点点不值钱的自尊,就这么决绝的离开了。尽管这离开,牺牲的是自己为之奋斗的企业,甚至牺牲了相恋五年的女友。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的,一旦选择了,就不允许你再回头,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是刀山火海,是一条永远没有归途的道路,只要你选择了,也要一直走下去。所谓的悬崖勒马,也不过是在行走过程中发现了悬崖以后的选择而已。但若提前就知道前方是悬崖的话,肯定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就如狼牙山的壮士们。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是对信仰的真实呈现。既然他们能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从悬崖上毫不犹豫的跳下去了,我为什么不能为了那点可怜的自尊,为了千万盲人朋友的未来做出如此选择呢?再说了,我的前方不见的就是死路一条,非但如此,在当初看来,那还是一块尚未勘探,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呢。来把!故乡在召唤你,来把!北方有无限的机会在等待着你!这里就是你圆梦的地方!我就是被这个声音一直前拉着踏上了北去的列车,从此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在父母的担心中,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中,我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这个过程不是用坎坷,用困难,用艰辛这类词语可以表述的。也许有朋友说,不就是开个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租个房子,弄几张按摩床,找几个人,挂个招牌就营业呗。我只能说你肯定是没有开过店,或者你仅仅是为开店而开店,不是把开店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虽然南方二十年前按摩业就已经蓬勃发展了,可在遥远的北方按摩还是非常原始的状态。其实说它原始,也不怎么正确,因为除了正规的中医按摩没有以外,其他的台式,港式,推油,足疗,反正你在南方能看到的所有休闲按摩娱乐按摩在我们这小城市应有尽有。可就是正规的中医按摩一家也没有。有的也只是属于那种半路出家的,且费用很便宜,基本上给钱就做,因为他们主要拿按摩当幌子,只要你进的门来,还不是你说什么,病人用什么啊。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发现这里按摩除了娱乐的以外,大多都是采取套餐形式的销售模式,只要病人进门,就是一按摩,二拔罐,三针灸,四膏药,五中药,可以的话再卖你一个治疗仪。虽然这里文化落后,可这经营模式比老外的麦当劳,肯德基也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目前没有一个人敢在我们这里开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的。可能老板们怕这里的人们对套餐不感兴趣吧,孰不知这里的套餐比什么地方都发达。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依然开起了我的特色诊所,这里没有套餐,有的只是一双手,一双能真正治病的手。那时候,我在想只要有一双能治病的手,肯定会脱颖而出的,会技压群雄的,会,迅速打出自己的牌子的。但现实跟梦想往往是相反的,开门进来的病人,虽然被疾病折磨的心力交瘁,但开口第一句话还是,按摩咋这么贵?还有什么其他项目可做吗?说到这里,还有什么可辨解的呢?我只能无奈的摊开自己的瘦弱但有力的双手,对他们说:“我就凭这个!这个就完全可以解除你的病痛。”大多数人看到这双普通的手还是望而却步了,但也有少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趴到了按摩床上。三年来,我不知用同样的方法把多少人按趴到我的按摩床上的。尽管起初是一种无奈,但每每听到病人按摩后,轻轻的一句:‘哎!真是舒服多了,谢谢你大夫!’多少次眼泪都已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一声“大夫”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我这“大夫”不是政府授权的,可我却觉得受之无愧,因为我尽责了。

第九章尴尬的称呼

俗话说,这人为一张脸,树为一张皮,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就是为了这口气,我放弃了原本稳定的收入,原本幸福的小日子,回到老家这个小县城,一干就是三年多。不知道的朋友,还经常打趣说:“你现在是老板了,发大财了,也不提携,提携我们。”其实谁鞋子合不合适,挤不挤脚,自己知道。三年来,自己牺牲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自己知道,也无需跟谁抱怨,也无需跟谁显摆,需要的是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方向,就这样一直走下去。静下心来,简单对自己做个总结,创业这三年以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非但没有把店面越做越大,反而是越做越小了,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在坚守阵地。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我是成功的,因为我达到了我的最初目的,我的价值得到了认可。虽然我的收入是微薄的,是可怜的,还不如原来打工的时候稳定呢。可是我却是满足的,因为除了日常开支,我还能养活父母呢。说好听点,这叫人各有志,说不好听呢,这就是自我解嘲罢了。但至于别人怎样认为的,我也没有那时间,那心情关心了。我目前关心的还是我这“大夫医生”这称呼虽然也在当地认可了,而且找我治疗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了。不再为了客户来源而烦恼。可是,扪心自问,咱这个“大夫”从社会角度上来说是冒牌的,是自封的,不是国家授权的。虽然我接受的也是国家正规专业教育,而且当初还带着户口一起农转非了一把,可我的招牌还依然是某某盲人按摩中心。而不是某某中医按摩诊所。虽然在病人看来,这似乎也无所谓的,反正只要是人家能找到你就可以了,至于挂什么牌子,无所谓的。再说了,按摩中心反而不受卫生局管理,乐的清闲,不是吗?可是每天,当我抱着那个写着“盲人按摩中心”的广告牌的时候,我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虽然,广告牌很轻很轻,而我却觉得它很重很重,仿佛有千斤的重量压在我身上,压得我喘不过起来。所以每次我都要在中间休息一会儿,抬手抚摸着那六个金色的大字,而心却在不断的滴血。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和悲伤,眼前是黑暗一片,没有光明,没有方向。这种黑暗是比眼睛失明更加恐惧的黑暗,因为眼睛失明了,还可以通过其他器官来弥补,只要自己不在意,其实生活的还是很悠然自得的可是这摆在盲人按摩前面的黑暗却让我无能为力,无所适从,举步维艰了。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我的力量是渺小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像在浩瀚的大海上洒下的一点雨滴,想形成波澜那是痴心妄想了。那么,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不是有人说过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吗?那么我们就大家一起来为了中医推拿的复兴,为了这盲人推拿的医疗职称一起奋斗吧,一起呐喊吧,一起争取吧。正逢两会期间,千百盲人组织起来,举行联合签名,希望我们共和国伟大的领导者在百忙之中,能关注一下我们这个群体。心愿是美好的,做法是积极的,可回音却是了无音讯的。是!泱泱大国,千八百个盲人的呼声算得了什么呢?

正如上文北京晨报的那位大记者所说的,盲人是没有资格从事医疗的,盲人按摩是工商审批的,而不是卫生局审批的,所以盲人,不管是接受了什么教育,不管你治疗了多少疑难杂症,不管你如何折腾,但你们就是做保健的,这是国家的法治,法治你懂吗?都说残疾人有问题,找残联啊,是啊,我们不是旧社会的丐帮,我们有自己的组织,我们有残疾人联合会。可每当盲人们来到残联,看到领导们因为残疾人事业而把肠胃都喝穿孔的痛苦的样子,盲人实在也不好意思,也没有那狠心再跟领导们提什么争取医疗职称的要求了。说到底,盲人从心底里还是善良的,他们实在不忍心给领导们本就千疮百孔的肠胃上再洒上一把食盐。他们宁愿相信残联领导是为了他们的事业而牺牲的肠胃。

奋斗了,争取了,努力了,失望了,绝望了,时间久了也就麻木了。自从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我的心里才豁然开朗。大致是说:一个蚂蚁在一条大路上把整个身体都埋在泥土里,只留下一条腿在外面,这时候一只兔子从蚂蚁身边经过,不解的问蚂蚁:“你这是为什么?”蚂蚁说:“嘘,不要说话,我要把大象绊倒。”好笑吧?在笑过之后,我忽然发现盲人按摩中心若想更名为中医按摩诊所的想法竟然跟蚂蚁绊大象的想法相类似。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结果就是给世人留下笑料。其实想通了,也就安心了,什么事儿都是一样的,既然目前的状况已经是这样了,既然目前我们无法扭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那么就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吧。管它是中心,还是诊所,只要能治病救人,只要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一个名字又何必在乎那么多呢?伟人不是说过“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吗,那么,我亲爱的跟我有着同样心愿的失明的或者健全的朋友,请让我们手拉手,为了日益衰退的中医事业为了人类的健康而奋斗吧!这已经是我耗尽我全身所有的力气所能说出的唯一的一句话了。

第十章是谁颠倒了黑白

呵呵,回头自己看看上面几章,忽然发现这原本是阅读笔记的文章,咋写着,写着成了自传了,似乎跑题了耶。不过细琢磨一下,这样写也未尝不可呢,毕竟我本人就是盲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一部分,既然是写关于盲人的话题,中间穿插一些自身的经历也不算跑题吧。再说了,我个人尽管是一个点,虽然不代表所有盲人朋友的心声,可是大家也可以由点及面,扩展开来,总之,只要能对我们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会,我是不介意个人隐私权的。好了,还是继续开始我的阅读吧。

转眼到了世纪之交的千禧之夜,在这个举国同庆,万众瞩目的时刻,而这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盲人按摩师们,却挤在一个狭小的休息室里。他们也想疯狂,也想沾点这千年不遇的喜气,可就是这小小的一点愿望也被老板无情的给抹杀了,老板说:“这样的时候怎么能放假?别人的日子是白的,你们的日子是黑的。能一样么?”呵呵多么幽默而又讽刺的一句话,“别人的日子是白的,你们的日子是黑的”也许这是毕老杜撰的一句话,也许真有老板说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句话的确道出了广大老板们的心声。90年代以前,那时候老板们看盲人就像看着一棵棵摇钱树,报销来回飞机票,过年过节红包塞的鼓鼓的,恐怕哪一点怠慢了,这赚钱的祖宗不高兴,不给他干了,所以那时候盲人虽然也是被剥削的阶级,但他们的内心是满足的,是自豪的,那时的老板是和蔼可亲的。可到了90年代中后期,这关系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的盲人在老板们的眼中就是一群用来赚钱的奴役,一群不用蒙上眼睛就拉磨的驴子。白天人们工作累了,晚上才有时间出来放松放松,所以大多数按摩中心都是晚上生意爆满。所以一般按摩中心盲人的工作时间至少12个小时。当然了,不见得12小时你都在按摩,可在这个时间段内,你啥地方也不能去的,保证随叫随到,不管你是在吃饭,还是在上厕所,反正就是轮轴转,转到你,你就得“上钟”。要不然就得跳过去,等待下一轮,或者扣你工资。这谁敢跟钱过不去啊,所以按摩师们大多是忙起来一顿饭都要分成很多次吃。能吃上一顿安稳饭就不错了。哪里还敢计较白天黑夜。用句南京话来说“你搞的不得了啦!”虽然我国的劳动法修订了又修订,完善了又完善,但终因国家太大,待解决的问题太多,这服务行业上班时间是不可能按照法律来的,不管是盲人按摩还是其他服务行业,都是很难做到的。当然盲人有他们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所以大多数盲人按摩中心营业到凌晨,甚至有些地方24小时不间断的营业。以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那么盲人就甘心这样吗?他们就没有想到过去争取,去改变这个现状吗?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在所有盲人按摩中心,当然其他服务行业也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员流动性特别大,尽管很多老板设置了许许多多的苛刻的条件,例如有试用期,收取保证金,等等措施,但依然不能拴住那颗要辞工的心,残疾人大多数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懦弱的,但他们骨子里面却是倔强的,因此一旦决定了,也是很难更改的。既然心意已决,老板们也知道无法挽留的,毕竟你就是留下了人,心不在按摩上,得罪了客户可是不划算的。每当这时候,遇到好心的老板还可以,至少能拿到自己应有的报酬,可若遇到那黑心的老板,恐怕最后的工资甚至保证金就石沉海底了。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说了,那怕他们什么呢?现在是法治社会啊,找劳动局找相关单位去呀。可是谁又曾告诉双目失明的盲人那劳动局的大门朝哪边开呢?领导们的公务繁忙,为了你这几百块钱,不值得。所以绝大多数盲人遇到这类问题,也就在嘴巴上出出气算了。反正离开这里了,换一家就好了。殊不知,天下乌鸦一般黑,换汤不换药,从广州跑到上海,从上海跑到深圳,从深圳跑到南京。反正都一个样子。时间久了,盲人也就跑累了,累了也就认命了,认命了也就踏实了,于是乎他们不再奔跑,只要条件说得过去,只要生意好,能赚到钱,其他的能忍也就忍了。谁叫咱是个打工仔呢?写到这里,我想起来段时间好友给我发的一条短信,我看了觉得特别有感触:“投身按摩英勇无畏,高级中级貌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为了生活吃苦受累,鞍前马后终日疲惫,客人投诉找死赔罪,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客人一叫立即到位,一年到头加班劳累,劳动法规统统作废,身心憔悴暗自流泪,屁大点事反复开会,逢年过节家人难会,分分秒秒不敢离位,”看了这条信息,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了,其实这确实是现如今很多盲人按摩中心的真实写照。这可以说,是按摩师的悲哀,也是老板们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写到这个地方,我耳边又想起了很多年前我的一个同事的呜咽声。她原本还是有点残余视力的,在阳光下可以看清衣服的颜色,所以她在全盲的朋友面前常常是自豪的,是自信的。她以前总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至少自己还能看得见颜色。就是这点残存的视力,让她甚至忘却了失明给她带来的伤痛。说实在话,盲人大多是容易满足的,不期待医学有多么发达,只要能让自己看得见颜色,就已经很满足,很幸福了。可就是这点骄傲上天也不给她留下,由于盲人按摩中心下班都是凌晨以后,天天熬夜,这时间长了,眼睛也就真的熬瞎了。这下彻底变盲了,当她终于发现开灯和关灯在她面前已经没有什么两样的时候,她哭了,就这样一个人趴在床上哭了。大家没有一个人去解劝,不是大家麻木了,也不是大家都那么狠心,只是都知道,这工作一旦做时间长了,想不盲都困难。尽管这已是多年前的事儿了,可那个同事的哭声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哎!真的不知道究竟是谁颠倒了黑白!

第十一章专用名词

汉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有它深刻的含义,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其他一种语言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随着文明的进步一些老的词汇逐渐被人们所忘怀,而另外一些新鲜的词汇又不断的诞生出来。就拿这盲人按摩中心来说吧,为了能快速的方便的从几十上百个按摩师中迅速通知到某个人,去到房间按摩。而且说明是指定客户还是新客户,且又不能让其他人产生误会,另外还要便于客户迅速的记住某个按摩师,所以就发明了一些专用名词,例如:上钟、做钟、轮钟、点钟、上点等等,这仔细推敲起来无不令人感到汉语的博大精深。

大型盲人按摩中心,通常情况下若有客户进门,首先都是有前台服务员接待,然后做一个简单交流,把客户安排到某个床位,然后就对着话筒喊:“某某号医生,或者师傅上钟”。我以前是在南京上班的时候,南京一般都是把按摩师称作医生的,这一点我在前文中说过了,所以我们原来的通用语言是“请80号李医生,上钟作保健”,“请101号王医生上钟作保健,点钟”。这些专用语言一般没有听过的可能有点迷糊,但在盲人按摩师听来就是非常明了的语言了,甚至经常来做按摩的客户都能听懂。一般按摩师在某按摩中心应聘上岗以后都要有一个编号,正规的按摩中心还会做一个小工号牌挂在胸前。上面只有公司的名字和编号,这一个辞工走了,就把工号牌收回来,等下一个应聘者来了再给他用。这就是流水的师傅,铁打的编号。反正你只要进了按摩中心,你的原来的名字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有的只是编号,一个代码。小型按摩中心还好,大家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就知道彼此的名字了,但若几十上百的按摩中心,那么大家记住的也就是彼此的编号了。即便是大家在一起,尽管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一般也习惯上互相叫号,这样多方便“唉,62,你今天做了几个钟啊?”,“我说90,我们今天食堂吃什么啊?”我开始上班的时候很不习惯,觉得叫号,就像是进了监狱一样,电视中,劳改犯才叫号呢,可这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仔细琢磨琢磨,我们这从鸡叫忙到鬼叫的工作,暗无天日的,也比这牢犯的生活好不了多少。而且,这编号听习惯了,忽然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反而觉得别扭呢,因此大家相互之间也就以代码相称了。就是自己家人也要知道这个号码,要不然有些时候家里人打电话到单位,若只是说名字,大多人都不知道的,若说工作号,很快就能找到,所以每当换一个地方,得首先通知家里人自己的工作号是多少,免得到时候麻烦。其实这号码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客户快速的记住某个按摩师,下次好指定他做按摩。因此,一些好听的顺口的靓号就显得格外紧俏。没办法,谁让人家的号码好听,又好记呢,甚至有些客户第一次来,人家就喜欢吉利数字,所以进门就点88、66、108等等,因为这指定客户是不算在正常轮次中的,所以你点钟多了收入也就自然多了。若运气好,或者用点手段,让经理给你一个好的号码,若你运气不好,遇到个不好的也没有办法。我们以前有一个男性同事,正好给他一个38号,这所以大家就以三八来尊称他,虽然他现在早就不在那里上班了,可这多年的老同事,每每大家电话聊天的时候还是喜欢叫他三八,估计这绰号他这辈子是抹不掉了。就是没有拿到一个靓号,也要想方设法让客户记住你,这让客户一次性就能记住你的编号,除了你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交流以外,还是需要动动脑筋的。我们以前有个女同事27号,这个号码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南方有些人对“7”这个数字还挺忌讳的,但因为她本身是南方人,说这普通话就是有点咬舌,所以经常把自己的号码读做“爱妻”,嘿嘿,就是这貌似搞笑的口音,让她的客户是过耳不忘,一次性搞定。还有另外一个同事是205,每当她给她的客户说完自己的号码以后,总是会补充一句“记住了是205号,不是250号哦。”哈哈一笑间也就把你的号码牢牢的记住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把客户紧紧的攥在自己的手心而里。至于尊严和脸面,那东西能值几个钱呢?

再就是这开始按摩,不能叫做治疗或者按摩,有一个简单明了的词儿,叫“上钟”有些地方也叫“做钟”、“上点”,反正大致差不多,只要不是治疗就可以。因为客户们对这个治疗非常敏感,我们来这里消费就是放松的,不是治病的,拿出医院的那一套称呼客户会感到压抑的,会不高兴的。这上帝不高兴了,可不得了,所以我们这叫“上钟”,按照钟点收费,我高兴做几个钟,就做几个钟。反正我有的是钱。当然了,聪明的按摩师会让客户多做一些时间,名曰“加钟”。再就是,把按照号码一次轮到的客户,名曰“轮钟”,通过自己的各种办法,让他成为自己的回头客,让客户进门指定自己做,这叫做“点钟”。当然你若服务不周,得罪了客户,不但不算数,还要跳过你的这一轮次的,名曰“跳轮。分给你的客户你就要尽心尽力的做,不管她或者他是什么人,都要应付的来。“不,我不想做他”,哦,你这叫“拒钟”,拒钟可是要“扣分”的。非但拒钟扣分,就是在按摩的时候也要有严格的规定,没有轮到你,你就进门做,这是“抢钟”,本来客户要做一个小时,你做了55分钟,这叫“短钟”,做了70分钟,这叫“超钟”。这些可都要扣分的,这扣分扣的可是钱啊,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啊,不但这个客户的提成拿不到,还要从自己工资里面扣除一部分。老板就不信谁跟钱过不去。所以尽管他有点好色,尽管她有些挑剔,尽管他太费劲,尽管....咬咬牙也就坚持过去了,只要客户不投诉,不扣分,也就天下太平了。因为一般按摩中心都是根据每个月做的钟数的多少来发工资的,而且大多数是做的越多提成就越高。因此你的“加钟”,“点钟”多了,你的口袋也就更鼓了。甚至有些老板还把你一个月的回头客的数量统计出来,这叫做“点钟率”,你做了一个月以多少个钟要提多少钱,不但跟你做的数量有关系,跟这点钟率也是密不可分的。要不然人家怎么是知名企业家呢?没有点办法,没有点手段,能做到电视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发家史吗?反正总之,在感叹汉语的博大精深之余,在结束了打工的日子以后,回头看看这些专用名词,真是感慨万千。这盲人一旦在某个按摩中心应聘上了,她或者他今后在这个地方就没有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是一个数字编号。不管你是出身正版医师,还是大学本科,不管你是学了三年五年,还是学了一周两周,,不管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事业,在这里都一样,反正都是为了那一个个“钟”而工作。唯一能体现你价值的时候,就是到了月底,经理拿着本子给你统计的那些简单的代表当月钟数的数字。这既是对你一个月工作的总结,也是你在这个中心的价值体现,当然最重要的是按照这个数字来决定你的劳动报酬。

第十二章“自强不息”残疾人的精神枷锁

其实,不论这钱是如何辛苦赚到的,不论这自我价值有没有得到社会认同,只要盲人能自力更生,不做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就是成功的就是值得敬佩的,至于能否出人头地,做个大老板,或者出个大名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给别人添加麻烦。看到我这观点也许您觉得我是消极的,是狭隘的,是片面的,是不可取的。因为似乎好像每当我们提起残疾人,每当听到关于残疾人的报告,每当看到一个残疾人做出一点成就的时候,人们总是忘不了“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自强不息”这类词汇,似乎这就是残疾人的专用名词。这一点在毕老的《推拿》一书中也曾多次提到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每一个残疾人在被确认残疾身份以后,那么他周围听到的话语就是,你是一个残疾人,所以你要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要身残志坚,要有骨气等等。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还是老师,只要看到你脆弱的时候,听到你哭泣的时候,发现你的精神出现萎靡不振的时候,总是离不开这类词汇,久而久之,首先在残疾人心里就形成一种暗示,自然不自然的就把自己跟这些词汇捆绑在一起,甚至融入了整个身心之中,因此他们每当受到挫折,受到打击,受到伤害的时候,内心想的不是如何宣泄,而是想的我要自强不息,我要自食其力,我要成功,要不然咋对得起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要不然怎么对的起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要不然如何面对支持我的朋友,所以有了泪水也要往肚子里面吞咽,绝对不能流出来。不能让人看到我们的懦弱。既然身体上有了无法弥补的缺憾,那内心的缺憾绝对不能让周围的人看到,让他们发现,要不然是可耻的,是悲哀的。这关系到自尊问题,人可以没有完好的身体,但绝对不能没有完好的自尊。就是在这些暗示下,在这些善意的鼓励中,在被重重关心包裹下。残疾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就这样被永久性的封印在自己身体里,且越埋越深,直至收藏到一个谁也无法到达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是很难走进一个残疾人内心深处的,在他们的眼中很多残疾人不但身体上有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性格也会非常孤僻的,大多数是倔强的,是任性的,是沧桑的,是深不可测的。他们或少壮老成,或善于心计,或口若悬河,或默默无闻,总之谁也很难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去。其实又有谁知道,不是他们不想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而是周围缺少了那么一只可以静静聆听他们倾诉的耳朵。

然而这些词汇是如何备紧紧的套在残疾人身上的呢?是人们故意这样残酷,还是另有其因??其实这都是一个惯性思维惹的祸。怎么说呢,正是因为你残疾了,你的生理上的残缺无法逆转了,所以你就必须要坚强。因为你残疾了,你又不能依靠他人而生存,所以你要自食其力。你若不这样,那么你就是被命运击垮的懦夫,你的未来就要依靠乞讨而生存。什么:你不想乞讨,那么你就坚强起来啊,你要自立啊,你不要依靠我们啊!因为你的残疾,给你的周围的家人,朋友老师,以及社会带来了很多伤心和麻烦,大家都陪着你难过,这时候你当然要坚强了,你要强大起来,这样他们的心里才会轻松一些。你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一次伤害,所以你有义务承担这个弥补他们心灵创伤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你的自强不息,你的自食其力,也将成为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教材,是人类文明的一面旗帜,是人类心目中伟大的力量的象征。所以你怎么可以不自强不息呢,怎么可以不自食其力呢?

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一群特殊的孩子正在用他们的肢体演绎着人类伟大的意志,诠释着人类的坚强。他们是中国残疾人杂技团的一群孩子,其中有肢残,有聋哑,有智障,有盲人,他们的身体都是有残缺的,可是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却是健全人很难完成的。是的,他们完成了超越,超越了一般人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披着长发戴着墨镜个子高高的女主持,她用她那甜美的声音和煽情的语言,把整个晚会一次次推向高潮。一台晚会是否能成功,主持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台公益晚会,之所以这么成功,跟这个女主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什么说是成功的呢,看那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看那台下不断传出的啜泣声,和募捐箱满满的钞票,谁能说这不是一场成功的晚会呢?是的,她成功了,这个女孩叫小雨。小雨从小就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大的眼睛,这让她格外自豪,因为是独生女,再就是因为她本就生的类似男孩的性格,所以她在大家眼中是一个疯丫头,是一个野孩子。她父母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自主创业,所以她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因此在她的同年中,从来就不知忧愁。当然了,不知忧愁的小孩,不见的不会哭,恰恰相反,她却是很爱哭,因为只要一哭父母总是会满足她的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因此那时候的泪水是甜的,是想流就流的。可命运往往是喜欢跟人类开玩笑的,恰恰这个玩笑就正好落在这个十岁小姑娘的身上。她在一次矫正近视的手术中,因为医生的不负责任导致她那原本大大的黑白分明的眼睛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逐渐萎缩下去了。父母为了她的眼睛花去了所有积蓄,放弃了日益红火的生意,终日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各大医院之间,但最终还是没有挽回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这时候,她那刚满四十岁的父亲,却因为伤心过度,患上了心脏病,父亲睡在病榻上,摸着女儿的头语重心长的说:“小雨,以后你要坚强,你要自食其力,你就是爸爸活下去的希望。”就是这个希望,让年仅12岁的小姑娘忽然成熟了。她忽然感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是如此沉重。父母为了她已经是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所有,所有,为的只是她能自食其力,为的就是她的坚强。从此12岁的小思雨就开始了她重生后的新的生活,为了能自食其力,为了父母的希望,而努力奋斗。其实从那以后的生活跟以往表面看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房间里依然天天充满着小丫头的欢歌笑语。要说这不同的就是她已经由普通学校转到了盲校上学,再就是似乎从那以后,她反而越加开朗了,因为她再也没有在父母面前哭过。看到这些,她的父母和周围的人都很欣慰,很高兴,夸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今天小雨,终于成功了,在谢幕后的那一瞬间,她抱着父亲哭了,这是她从失明以后第一次在父母面前流泪。主持看似简单,其实其中的酸甜苦辣怎是我们一个外行人所能了解的呢?何况她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要不知道要练多少次。因为自己看不到,所以这肢体语言是最难的一关,可是这些小雨都不怕,每当她累得爬不起来的时候,她的耳边响起的都是父亲在病榻上摸着她的头发说的那句话“小雨,你要坚强,你要自食其力”。后来我问起小雨,我说:“你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她叹了一声说:“我最想去一个寺院,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安安静静的呆着。”听到这里我的心被扎了一下,是啊!背负在她肩膀上的责任太沉重了。这责任既是她成功的动力,也是她沉重的负担。

第十三章趴在玻璃上的苍蝇

小雨尽管为了她的自强不息,为了能出人头地,牺牲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但有一点可以庆幸那就是她成功了。她已经作为一个楷模,一个雕塑,永远的竖立在人们心中,激励照照耀着其他人奋勇向前。可不是每一个人在遭受到肢体残疾以后,都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的,即便是接受了教育,也不是每一个都能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的,即便是解决了自我工作问题,也不是每一个都能出人头地,大有作为的。所以楷模注定是少数中的少数,那些只能作为我们精神的领袖存在于我们的心目中,但绝对不能解决我国残疾人的实际问题。那么我国一千多万的盲人朋友究竟有多少可以自食其力,可以不依靠家人和社会生存呢?我不是政府工作人员,所以这个数字我不知道,但我想这个比例肯定是惊人的,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记得98年暑假,我的一位老师去下面的县招生,整个县符合条件可以上盲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官方统计有99位,可实际招上来只有1位。这也许是凑巧,也许是局部现象,但这个局部现象也足以让我们去思考,去推论当前我国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现实状况。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文明的进步,政府在残疾人问题上可以说是煞费心思,不管从精神还是从物质上都投入了空前的力量,这是史无前例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优越性的真实体现。可我们依然还是希望这温暖的阳光能照得更全面一些,能照在每一个盲人朋友以及所有残疾朋友的身上,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这股来自于社会的温暖,让社会主义的春风真正吹满大地,吹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至于这阳光到底是照耀在某个区域,还是某一部分楷模身上,我就不得而知了,至于政府年年划拨救助残疾人的巨额款项是用来给领导们添置高档轿车还是用来买轮椅,是用来给某些部门盖办公大楼,还是用来给特殊教育学校盖校舍,是用来给某些领导治疗那因所谓的应酬而导致的千疮百孔的肠胃病,还是给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这些我不曾知道,也无法知道。我所知道的,就是在报纸,在电视上每年开会的时候政府统计出来的关于给残疾人划拨的那些款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无可否认的尽管现如今能接受教育的残疾人的比例虽然貌似很微小,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能接受教育的实际人数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那么是不是他们有幸接受了教育前途就是一片光明呢?看看现如今健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这真的就类似网上的那句名言了“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就业其实比教育更加困难。毕竟教育大多还依然是政府行为,只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教育就可普及开来,而就业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这必须要全社会努力才能做到的。不是单单依靠残疾人的自强不息,依靠政府的大力投资,就能完成的任务,这是要依靠全体炎黄子孙的集体力量啊。

目前其他残疾种类的朋友的就业状况,我不太了解,不过我们盲人的就业总体来说还是乐观的,还是不错的。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八九的盲人不管是短期培训还是职业教育,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但专业都是相同的,都是中医按摩。当然现在随着社会进步,随着电脑的普及,也有部分盲人开始去尝试着其他专业的学习,例如钢琴调律、心理咨询师、电台主持、声乐器乐、电脑编程等等,但大家都知道这些虽然不错,可是就业几率却是微乎其微的,是相当渺茫的,所以大多数想去学习其他专业的朋友,一般都要先学会按摩,保证自己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然后再去寻求其他突破。当前的按摩,不管毕业后从事治疗还是保健,不管是自主创业当老板,还是背井离乡去打工,总之只要肯花力气,解决温饱问题还是可以的,因此,盲人在所有残疾种类中还算是不错的,至少就业率应该排在前面。可是随着医疗按摩的门槛的加固,随着娱乐按摩的蓬勃发展,盲人按摩今后的道路是还会依然这样乐观吗?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象,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团团乌云已经笼罩在我们的头顶,只是大家都忙于手下的客户,很少有人抬头仰望一下天空而已。他们大多数还怡然自得的觉着头顶还是那么晴朗的天空,前面还是光明大道。

当然,也不是谁都没有发现的,年仅三十的盲人按摩师小王就已经发现了天空的风云变幻。提前感受到了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闷热的气息。小王是在四岁的时候发烧烧坏了视神经,从此跌入了这个黑暗的世界,他可以说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虽然在农村,但却是牺牲了姐姐上学的机会把他送入了盲校,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和三年的专业教育,年仅二十岁的小王已经成了一个身强体壮,技术精湛的盲人按摩师了。而且小王还是一个小帅哥呢。因为他肯吃苦,为人又谦虚,所以到什么地方不管是老板还是客户都很喜欢他。在外打工的几年中,小王先后去过浙江、上海、广州等地方,不是他喜欢频繁换工作,实在是他特别想多赚点钱,想换一个生意好的按摩中心,能多赚到点钱,早日实现他的梦想。因为从小小王就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学到一技之长是牺牲了他姐姐的学业和父母的血汗而得到的。现在他长大了,有工作了,一定要出人头地,要有所作为,不求能做多大事业,至少能在当地县城买上一房子,自己开一家小型按摩中心,能养活父母,能给姐姐一个安慰,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姑娘。他也就别无所求了。正是为这伟大的理想,所以小王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非常努力的干活,而且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把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除了给家里贴补生活以外都细心地存起来,每当劳累的时候,每当泄气的时候,小王总爱拿出他的存折,亲吻一下上面的数字,虽然他看不到上面的数字,但那些数字却是牢刻在了他的心里。2003年,正当非典在全国肆虐的时候,大多数同事都选择了回家避难,而小王依然坚持在岗位,午夜时分,他又一次亲吻着存折上面的数字,心里默默念叨:“再努力三年,再努力三年等上面的数字增加至六位数,就不干了。”那时候就可以在家乡县城买一套八九十平方的门头房了。一半居住,一半可以开店,让父母颐养天年。每每想起这些,小王骨子里就充满了无限的力量。2004年,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亲戚们还帮介绍了一个当地的姑娘,对方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求结婚的时候能在县城买一所房子,小王听了满口应允。因为他心里有底,再过一年多他就可以了,于是小王上班越发卖力了。在同事们眼里,每个月十号拿到的是工资是钞票,而小王攥在手里面的却是一平方一平方的房子。大家都知道他的心愿,所以常常跟他打趣说:“小王啊,这个月又发了几个平方?”“嗯,不少,差不多半个厨房吧。”日子就是在这样无聊而快乐中过去的,转眼到了2006年,小王存折上数字也终于突破了六位数。他兴高采烈的辞别了老板和同事,带着大家的祝福和羡慕踏上了回家的列车。一下车,还没有来得及美美的睡一觉,小王就迫不及待的带上他的所有存款走进了售房大厅。小王感觉自己的一颗心都要快跳出来了,他感到宽敞的房子,美丽的姑娘,所有这一切,一切在向他招手,简直是伸手可得,只要把存折往售房小姐面前一放,那么这一切就马上得到。可当他把那沾满了他血汗和口水的存折递给售楼小姐的时候,拿回来的不是一串明晃晃的沉甸甸的钥匙,而依然是他那原封不动的存折。他有些迷惑了,不知道这售楼小姐玩的什么花样,坐在那里不知所以。小姐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笑容可掬的解释道:“是这样的,你选的房子地处闹市区,且又是商业用房,所以要一次性付费。”小王说:“我就是要一次性费啊!”那个温柔的女生又说:“按照我们的规定,是需要先缴纳百分之五的定金,然后给你钥匙,其他的三天后签订购房合同的时候再缴。”哦!原来如此,虚惊一场,小王转忧为喜说:“那这定金多少?”小姐说:“不多,才一万,你那太多了。”“什么?多少?”“一万啊,你存折上十万呢,太多了。”这百分之五定金就是一万,那么总共不得需要二十万吗?小王呆住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从售房大厅回家的,他脑袋里面一直在思索这三天往哪里再弄十万元去。小王忽然发现他的世界终于完全黑暗了。未婚妻得知这房子没有买成的消息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托媒人把定亲的一万元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小王的妈妈因中年劳累加上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也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等母亲出院以后,小王存折上的钱只剩下了原来的一半,这房子是买不成了。他把剩下的一半全部留在了家里,自己又背上行囊重新踏上了打工的道路。其实二次打工的小王表面看似并无什么变化,依然是那么吃苦耐劳,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每个月往家里的汇款多了,因为他已不再存钱,再就是一向不爱喝酒的他每天晚上下班后也跟着大伙儿一起到路边小摊喝上几杯,晕晕乎乎的上床休息,再一个变化就是他换工作的频率更高了,这次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走更多的路。既然第一个心愿没有完成,那就开始他的第二个梦想,在有生之年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我本人相比小王来说,经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我是在2003年先贷款买的房子,赶到了房价上涨之前,可以后还贷的路子也不好走啊,直到现在依然还是房奴一族。好在我不再需要去到处流浪了,可以坐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可我知道在广大的土地上还有千万个小王依然在为了心中伟大的目标而埋头苦干。我亲爱的同胞啊,在你们干活的空当,请抬头看看吧!我们头顶的天空已然布满了乌云,暴风雨即将来临,前面的道路也即将变得无比的泥泞和更加的坎坷。

第十四章挣脱枷锁找回本我

究竟是谁给残疾人在原本就残缺的肢体上又套上了一条精神枷锁呢?如何让残疾人真正摆脱残疾,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而不受排斥呢?这是摆在所有残疾朋友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全体社会人面前的问题。都说这心病还需心药医,那么残疾人若想真正摆脱这条无形的枷锁,我觉得首先就应当从克服心理无障碍这道门槛开始,只要跨过了这道门槛,前面就是光明大道。可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需要坚韧的意志和强大的勇气的过程。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懂得善待自己,重新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对,就是要重新自我定位,找回原来的那个本我。

那么如何寻找到这个本我呢?首先从摆脱这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开始。其实,若把人体比作一台电脑,那么人的各个器官就如电脑的各个配件,大家都知道,一台效率高的电脑,不但要有顶级的硬件配置,还需要合理的软件驱动。且这个软件系统还要不断升级,不断维护,不断优化,不断杀毒,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出硬件的优势。人的思想就是人的软件系统,有了一个完好的肢体,也要有一个完善的思想,有一颗完整的心。有些时候尽管某些硬件出了点小问题,甚至不能使用了,但只要整个操作系统还能运转,只要你还有思想,那么通过一定的努力,也一样能实现你的价值。因此不管是外表健全的人,还是残缺的人,思想都是需要不断的“杀毒”,内心都是需要不断的“优化”,每个器官都是需要合理的“驱动软件”,从而在这日益加速的社会中,不断的加速再加速,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心中的,不是那些肢体残缺者的专用名词,残疾朋友无需为了这些词汇而把自己划地为牢,终生监禁在一个特殊的空间里,为了这些莫须有的障碍而终日苦恼。生理上健全的朋友也不要因为有了先天优势就忽视了思想的进步,毕竟一个人是否完好主要看的是人格,而人格是跟肢体是否完美无关的。

只要你能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你的心灵将被在枷锁中释放出来。这样,你可以放开了,无所畏惧的,尽情的展现自我,而不会刻意在意周围人的眼光,不再为他人的意愿而生存。既然不再活在他人的眼光中,那么就要为了自己好好活着,活出个样子来。因此放弃自强不息,放弃自食其力,绝对不是让你放弃自力更生。只是希望我们能跟普通人一样,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可以成功,也能够失败,我们可以成就大业,也可以碌碌无为,因为我们本就跟所有众生一样,只是某些零件不太好用而已。成功了不必夸夸其谈,四处炫耀。因为其实你之所以能成功,之所以能做出一番事业来,是跟你的家人,跟你的朋友,以及整个社会分不开的,而且你的这点成就大家之所以赞赏大多因为看到了你残缺的肢体,所以越加佩服,别人可以把你当作楷模,当作学习的对象,然而你自己不可以,时刻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四处讲演,四处炫耀,看似大出风头,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是在炫耀你的残疾。因此每当我听到盲人企业家,盲人作家,盲人歌手,盲人....这类称呼的时候,心里总是有一种无法言语的不自在。

这忽然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事情。那时候我还在上学。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学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战场上下来的残疾军人,好像只剩下一只手了什么的,具体情况我忘记了,反正就是很悲惨很悲惨的那种。然后他在死里逃生以后就写了一本自传,然后全国到处演讲。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当然我们这群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肯定要学习的,老师在讲台上一边读,眼泪还一边在打转转,那时的我们的感情也很脆弱,也跟着老师的声音稀里哗啦了一场。

老师读到最后声音不知道因为是阅读疲劳还是被文章感动的,反正声音就是格外的沙哑。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了,书中的内容一句也想不起来,但老师当初那沙哑的声音,还依然回荡在我的耳畔:“哎!他真可怜!”一直到现在这句话还依然记的非常清晰,但对这句话的理解,已从当初的感动转换成了一种悲哀。

在人生大道上,偶然失败了也不必愁眉不展,一蹶不振。因为这本就是人生大道上应该遇见的坎坷和转角。只是你背负的责任太沉重了,家庭不允许,朋友不允许,社会不允许,甚至你自己都不允许你自己失败。其实谁又曾没有失败过呢?何况你本身就有不方便的地方,只要你尽力了,只要你不是生活的懦夫,那么你就是值得尊敬的,值得学习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是否肢体有残缺,只要你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不是在施舍下生存,那么你就是一个健全人。

今年春天的一天上午,家里来了一位拿着二胡的盲人乞讨者。也许因为我们都是同类人的缘故吧,所以我拿出了一张十元的钞票塞到他手中,让他继续前行。而他却固执的给我退回来,我说:“这些还少吗?”他说:“不少。”我说:“那为什么不收下?”他说:“你还没有听我啦曲子呢。”我说:“不用。”他说:“你若不肯听,我就不要你的钱。”我说:“那你开始吧。”听着他那略带伤感的二胡声,我的心里已从最初的对他的同情变成了一种对他的尊敬。一把二胡一根盲杖给我们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已经从泥泞中爬起来,站在了人类文明的最高点,而且用他自身的力量在不断的激励着后人继续努力。他不是用言语,而是用自身的行动来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当你看到这么一位拿着二胡的盲人乞讨者,从你身边走过时,你若觉得他可怜,那么我只能说你比他更可怜。

第十五章可怜与尊严

刚刚完成了第十四章的草稿,就迫不及待的发给了一好友分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是初次写作,所以每当写好一章,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快乐,而且特别希望此时能有朋友一起跟我分享这份快乐和喜悦。期待着朋友也能因我的快乐而快乐。特别是看到朋友赞许的文字,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哎!说到底,都是这虚荣惹的祸。可是这次我却失算了,回来的不是支持和鼓励,而是泼过来一盆冷水。朋友说:“你文中所举的那个残疾作家的例子,我也有印象。那在当年可是全国学习的对象啊!那可是作为整个华夏子孙的楷模和雕塑塑造人们心中的,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你有什么资格来妄自菲薄呢?”一席话说的我无言以对,只好选择了沉默。是啊,人家维纳斯雕像,之所以征服地球人的芳心,那是因为她有一只残缺的断臂而我们的精神领袖少了那么多肢体应该比她更有代表意义吧?而当我们看到维纳斯雕像的时候,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美到极致的缺憾,反过来当我们看到这位肢残作家的肖像后,却只有可怜的心酸。再读过他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凄凄惨惨的文字,无不让你热泪盈眶。这是人类发自内心的同情的可怜的善良的泪水。但却不是感动的,敬佩的,折服的泪水。就是因为我发现了这泪水的源头和本质,而感到了莫名的悲哀和难过。我并没有诋毁那位作家的意思,只是把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来,我想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拒绝人们说实话,说心里话吧。也许是我过于敏感,也许是我本人就是残疾人,所以对这个问题感受可能与常人不同。但敏感的人不仅仅是我一个,毕老在他的《推拿》一书中,也曾提到过这么一件事情,就是盲女都红在一次大型音乐演奏会上,因为内心的紧张而把一首原本弹得非常不错的且是自己最拿手的曲子弹砸了。恰恰就是这弹砸了的曲子,却换来了雷鸣般的掌声,和主持人的潸然泪下。我想在现场的听众,之所以鼓掌,无外乎有两种情况,第一他们听出了曲子的杂乱,但觉得一个盲人能谈到这份儿上已经不错了,应该给予鼓励,第二种情况就是在都红演奏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听出来曲子的杂乱,只是看到了都红脸上那副可用来遮蔽眼球的墨镜。于是乎内心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甚至掩盖了琴声,所以弹奏结束的时候也随着鼓掌欢迎。而这掌声给都红的不是荣耀和高兴,而是一种莫大的心痛和悲哀。尽管她如何奋斗也终究没有逃脱盲人这个另类,人们还是首先看到了她的眼睛而后听到了她的演奏。正是发现了这掌声中的秘密,所以都红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她一直追求的音乐梦想,而加入了按摩的大军。她宁可忍受身体和心理的苦痛,也不愿放弃那一点点唯一的自尊。我不知道,假若是我处在都红的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也许会象都红一样为自尊而奋斗到底,也许会牺牲自尊来获取荣耀。我之所以迷惑,是因为我目前还不知道面对生存与自尊应该选择什么,都红当初之所以依然能放弃音乐,她是觉得按摩还能生活下去,若有一天她不能按摩了,是否为曾经的草率的决定而后悔呢?当岁月的褶子爬满都红的面颊的时候,回想起年少的行为,是为当初的举动而感到自豪,还是为年少无知而感到可笑呢?这个我无从知道,但在那一刻,都红却真实的用她那单薄的身躯用她无言的行动给我们捍卫了人类自尊的地位。所以都红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的,是她让我们知道,人类还有一块不可侵犯的林地,那就是尊严。其实,看看都红,想想我自己,当初也不是为了那一口气,而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工作,回到了家乡,开始了创业。当然我这举动没有都红那样的伟大,至少我是有准备的,而且是迟早要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可都红当时的感受,我确有同感。是用那尊严来换取荣耀和光环,还是牺牲名誉来保全尊严?当尊严和生存产生矛盾的时候,是站在哪一边?我想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尊严究竟有多贵重,谁也不知道,能够知道的是残疾人在失去健全的肢体以后,对这个虚无的尊严却有着无限的珍惜。甚至有些时候感觉它比生命更加重要,因为肢体的残缺固然可怕,固然痛苦,然而残疾人的心理往往是健全的,他们有健全的人格和自尊,他们可以没有眼睛,可以没有耳朵,可以失去四肢,但绝对不能失去尊严。因为肢体的残缺是可以忍受的,是可以弥补的,是可以战胜的,而尊严一旦失去了,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人都不能做了,那要这完好的躯体干什么呢?

第十六章什么是“残疾”

今天上午的阳光特别好,坐在电脑前,沐浴在阳光下,心情格外舒畅,说起来盲人也是喜爱白天的,也是向往阳光的,蓝天绿地,鸟语花香,看不到感受一下也是很舒心的。心情好了,也就继续开始阅读了,刚刚打开<<推拿>>,电脑信息就响个不停,赶快调出信息看看,原来是一很久没有联络的同学了。他问我最近忙什么呢?我说:“最近在看书,也在写书。”他说:‘哦,写书!关于什么内容的?”我说:“关于残疾人的话题。”过了好一会儿他的信息才发过来,虽然只简单的几个字,我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他说:“那么什么是残疾人呢?”是啊,什么人才是残疾人呢?虽然从小就被定义为残疾人,这块牌子都挂了二十多年了,可自己是到底是犯了什么“罪名”才被定义为残疾人的呢?这还真的不知道了。不知道没关系,现在不是有网络吗,反正查询也方便,于是乎我就到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关于残疾人的概念。

下面是联合国医学组织关于残疾的一个概念和规定:

残疾

disability;

一种心身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由于躯体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因病致残称病残。因伤致残称伤残。构成残疾的要素主要有3个:①有由于疾病或外伤所导致的一种现代医学条件下尚无法使之完全“复原”的器官或组织的“终局状态”。这种终局状态的存在,是残疾的病理要素,又称病理损害。这是残疾的必备要素。②有病理损害导致的躯体生理功能或精神心理功能的低下或丧失。这是残疾的生理功能障碍要素。③有由于生理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造成的在完成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相适应的社会角色方面的困难,这是残疾的社会角色障碍。又称社会功能障碍、社会环境障碍。狭义的残疾人主要指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或以社会角色障碍为主的残疾者,他们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残疾对象。广义的残疾人实际上指生理功能残疾人。广义的残疾也泛指生理功能残疾。

说实在话,我都做了二十多年残疾人,也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关于残疾人的定义。真应了那句“当局者迷”了。可是不是所有局外人都能了解这个概念呢?是否大家都能明确的区分谁是残疾人,谁是健康人呢?这个估计很困难吧,就这复杂的定义,别说我们普通人,就连专门从事残疾人工作的人们恐怕都不见得每条都能知晓吧。看来这广义的残疾人是无法逃脱了,毕竟这眼睛是目前医学界无法治疗的生理功能障碍。可这狭义的残疾人概念,还有待于重新对我们的残疾重新划分一下。按照上面的规定所说,残疾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这第一条就是广义残疾人的概念,看来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而第二条是说必须因残疾导致心理功能障碍。内部测试一,似乎我的心里状态不算非常好,但也不至于到心里障碍那个程度呢。至少我现在还能正常思考,还能坐在这里看书写作,还能天天给病人治疗。当然我不是心理咨询师,对这心理障碍没有明确的概念,我想我这种状态应该不算吧。非但我本人不算,而据我了解我周围的大多数盲人朋友或先天,或后天失明的,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因失明而遭到重大创伤。甚至有很多人因失明而心态变得异常平和了。是啊,在烈火中永生的人们在对待生活中的那一点点挫折,哪里还在话下呢。再看这第三条,是因心理或者生理障碍导致社会角色障碍,在完成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相适应的社会角色方面的困难。这个困难,至少在能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长,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盲人群体中,我觉得是不存在的。虽然失去了光明,可在同龄人中,很多盲人甚至都表现得比健全人更加优秀。因此,这第三条对于绝大多数盲人或者其他残疾种类的人来说也是不存在的。那么从狭义的概念上说,真正的残疾人在肢体不健全的人中有很多是不属这个群体的。因为他们仅仅满足了其中的一个条件,而这一条是他们无法逾越和克服的,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思想可以左右的,因此,我是不是可以这样下定论呢:客观伤害绝对不是导致残疾的根本原因,而是其中的一种条件。而这种客观损伤,是否最终导致残疾,完全取决于主观思想。换言之,也就是说,若你的思想没有残缺那么你永远是健全的,只是某些零件不好用了而已。话题进一步拓展开来,有些朋友尽管生理上没有任何残缺,但出现了心理障碍,而且这种心理障碍已经影响到他的社会角色,那么他已经符合了两个条件,我想这类人群可能比我们单纯生理上有障碍的人更加接近残疾人一些。

谈到这里,忽然想到前几天发生在我们小区里面的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因为家庭琐事,而深夜服毒自杀了。留下了一个刚满三岁的小男孩。那场面简直不能用悲惨可以形容的了。具体多大的家庭矛盾,我不太清楚,但我想若能让一个正常人用生命来结束的矛盾,肯定是很大的矛盾了。可是他何曾比较过,拿生命跟家庭琐事做的这笔交易划算吗?若是为了国家需要,而迫不得已牺牲个人生命,那么你是英雄,若为了其他的而选择牺牲,我只能说你是懦夫。其实他的自杀不是没有原由的,因为我们每天看到的只是他健全的身体,觉得三十岁的小伙子健康得很呢,殊不知他的心态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残疾了,可能在他第一次婚姻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扭曲了,所以在面临这第二次婚姻打击的时候,才铤而走险做出这种无法挽回的决定。发生这种事情,可以说是他整个家庭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若我们提前对这心理障碍,对这社会角色障碍有所了解,有所预防和治疗又怎能会出现这么多人间惨剧呢?

因此,不管是生理障碍者,也就是广义的残疾人,还是生理无障碍者,也就是通常认所说的健全人,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于身体的,而是心理的,是精神上的。软件系统的紊乱与瘫痪,永远比硬件损伤的问题难解决的多。

第十七章二次焚烧,获得新生

看过上文的朋友是不是会有一种感觉,似乎这心理障碍和社会角色障碍大多是那些生理上没有障碍的健全人所面临的问题,而本身有了生理障碍的残疾人就很少存在这个问题了呢?其实则不然,可以说有了生理障碍的人产生心里障碍或者社会角色障碍的机率会高很多。正如毕老在《推拿》中所描述的那样,后天失明的要在烈火中重生,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痛苦”就能概括的,其中的感觉只有真正体会过的人才能了解到。我虽然也是盲人,但这个过程我是没有体会的,因为我那时候还小,还不知道重生是一种什么感觉。既然是重生,其实谁都没有把握,重生以后是什么样子,是更加坚强了,还是越发脆弱了,是生存下来了,还是中途夭折了,这都很难预测,但凡是生存下来的无外乎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钢铁型”。他们在经过烈火焚烧以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练就了一个钢铁般的意志,他们的意志是经过高温考验过的,是经得起焚烧的。因此他们以后的人生基本上都是成功的,都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另外一种是“剥离型”的,他们在经过了焚烧以后,意志已经变得脆弱到了极点,且非常的敏感,根本承受不了丝毫的来自于外界的打击,这一部分大多蜷缩在某个角落,足不出户,也很少与人交流,他们终日生活在自己的空间内靠着以前残存的记忆生存下去。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给自己编制出一个个梦来,或是美丽的,或是残酷的,总之就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因此谁也很难走入他们的世界。另外的一部分就是“不变形”。他们或是先天就是生理障碍者,或是在很小的时候就造成了残疾,那时候他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还有一少部分虽是成年以后遭受磨难,但因其意志堡垒格外坚固,所以这点损伤对他们没有产生质的改变。当然这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少之又少的,是非常罕见的,甚至忽略不计都可以。

谁会遭受烈火的焚烧,什么时候焚烧,焚烧后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这些我们都难以预料,也很难掌控。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对那些重生后的“剥离型”的尽可能让他们坚强起来,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心灵的阴影,重塑美好的人生。

心愿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如何将这部分既有生理障碍,又有心理障碍的朋友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呢?因遭受了一次身体上的重创,有了无法愈合的创伤,甚至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原本美好的家庭也许就因为这次意外而妻离子散,原本疼爱自己的老公可能因为这次意外而分道扬镳。原本稳定的工作就这样被迫离职,原本光明的世界忽然变成了永远的黑暗,原本嘈杂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毫无声响,原本可以跟刘翔一比上下的双足只能用双拐来支撑,原本引以为荣的容颜,却只能用一张丑陋的面具遮盖,这一切一切没有经历过的人们是无法想象出其中的痛苦与悲伤。如果这都不算什么,那么家人的误解,社会的排斥,生活的不便,这些谁又能适应的了呢?在烈火中焚烧的过程固然可怕,但出了熔炉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比熔炉内更加可怕百倍。因为他们要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意外与病魔不但改变了他们的肢体,而且也改变了他们的心理。因此大多数生理障碍者,在生理健全者眼中感觉他们的性格大都是孤僻的,是倔强的,是任性的,是执拗的,是很难接近的。尤其残疾人亲属感受特别深刻,在他们周围似乎一直环绕着一股怨气,只要你接近他们,就有可能被这股怨气所包围,所伤害。久而久之,很多人都选择了敬而远之的办法,以躲避这无名的怨气,但他们最亲近的人不能啊,就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放弃了他们,他们的父母和儿女也很少会下狠心放弃他们。所以也只能冒被怨气灼伤的危险小心地生活在他们身边。其实人们仅仅感到他们的怨气是如此可怕,性格是如此的不可理喻,可谁又曾知道,他们的怨气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刺痛周围人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折磨自己,在煎熬着自己,在进一步焚烧着自己。这次焚烧掉的不是肢体,而是他们的心灵。这些怨气就是他们在焚烧心灵时所排出的烟雾。怨气越浓,他们的心灵遭受的煎熬,遭受的焚烧就越加剧烈。所以善良的人们啊,请用你们最宽容的最慈爱的心来帮助他们从这二次焚烧中解脱吧,而不是敬而远之,将他们永远的封印在熔炉里面!他们需要的不是卑微的怜悯,也不是悲哀的可怜,需要的是平等的相处,静静的倾听,给他们一个倾诉的空间,让这股怨气得到应有的释放!同时也请我亲爱的残疾朋友,请不要再以怨抱怨,那样只能在伤害周围人的时候越加伤害了你自己。人生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上帝也没有不公平的,只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失去什么,能失去的压根就不该我们得到。这个世界也永远没有抛弃过我们,只有你主动的去抛弃世界。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放弃怨恨,只要你走出那个封闭的空间,幸福的大门永远向你开放!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直面生命,用一颗平常的心来直面生活,用一颗顽强的心来重塑你美好的人生。再也不要以怨抱怨,学会以德报怨,那么你前面的道路将变得无比的宽广和无限的明亮。

第十八章以德报怨,塑造新生

今天下午不忙,本来想继续阅读的,可看到了网上朋友们讨论的一个话题,又把我吸引过去了。当然我从两三年前就开始上网了,已经过了那个对网络聊天的痴迷的阶段了,但当谈到一些有意义的话题的时候,也会出来说上几句,何况今天讨论的问题,正好跟我上文所说的话题恰好雷同。因此也就插进去聊了几句。

话题是有一个叫阿红的女孩引起的。她说她厌恶了现在的工作,觉得压力很大,想找一个简单点的工作,又不想学习按摩,因为对按摩不怎么感兴趣。但对现在这份工作又觉得压力实在太大了。通过进一步聊天,得之阿红是一个后天失明的盲女,病魔虽然夺走了她的光明,但却给她留下了一双大大的美丽的眼睛。这在外人看来是很荣幸的事情,可她却感觉很悲哀。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她依然还是怀念着往昔的生活,渴望着重见光明,但现实是不允许的,所以她终日苦恼。说来,她的工作在盲人圈里面还算不错的,也许是她的老板善良,也许他老板另有所图,反正就是把她留在了一个单位上班,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客户倒没什么,这在以前,凭借她的优秀的工作经验,完成这点工作还是小菜一碟的,可现在不同啦。她现在是个几乎接近全盲的人了。她感到在办公室里面,自己每一个动作都似乎有好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很没有面子。所以她尽量的去掩饰自己的生理障碍,能让客户看不出来就看不出来。一方面还要考虑谈判,一方面还要掩饰自己,你说她能不感到身心疲惫吗?这种来自于心里的压力和疲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怨气。可这股怨气,又不能在办公室跟同事说,回到家里更不能说,以前的朋友似乎也不能说,反而觉得在盲人群里面说的到很自然。这也许就是同气相求的原因吧。可是生活不能以怨抱怨啊,如何去化解这股怨气呢?大家众说纷纭,有人建议她换工作,有人建议她学推拿,有人鼓励她继续工作,只是多注意掩饰好自己的身份。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她一日不能化解胸中的怨气,一日不能接受自己生理障碍的现实,那么不管她走到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依然会感到苦恼。我在给她的信息中说道:“你若想缓解你的压力,首先得从自我做起,你应该首先接受这个现实。在跟客户谈判的时候,坦率的告知你的客户。这样不是博得人家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增加你的诚信指数,给客户一个良好的印象。假若你刻意隐瞒了,那么,如果我是你的客户,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如果你自己不坦白,让客户发现了,不但降低你的诚信指数,而且让人感觉你才真的是个可怜虫呢。”其实这类问题,不仅仅发生在阿红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生理障碍者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残疾人在重生后,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这股怨气,是根深蒂固的,是重生的时候在熔炉中练就出来的,所以若想化解这股怨气谈何容易。当然,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不知道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如何去治疗。所以我也只能凭借我的思维提一些可行的办法,仅供参考。

第一步,接受事实:

我觉得我们残疾人,在面临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以后,尽管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遭到了严重创伤,甚至是目前医学无法弥补无法治疗的,甚至让我们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其原因,或病,或伤,或其他什么意外的因素,我觉得这些都是已成事实的事情了,也就是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事情本身已经是这样了,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在更短的时间内把这个事实接受下来。这是走出熔炉的第一步。只有你能接受这个现实,才有可能从现实中去寻求新的生活。如果你的思想一直生活在以前,那么如何来改变现在呢?如果你想改变现状,那么就要把自己放到这个新环境里面来,仔细探查周围的环境,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了解自己即将面临的问题。从自身优势出发,去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塑造自己的新的生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步,就是不要问“为什么是我?”

人们在遭受到突然的打击或者挫折的时候,往往脑袋里面不是想着如何去在危难之时采取什么积极的办法来挽救损失,来克服环境,而是脑袋里面一直在围绕着“为什么是我??”这么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而终日苦恼,浪费了最好的时机。“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这问题问的好,可我要问问了“那,为什么不是你?你不应该吗?”可以说疾病和意外时刻存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它就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间会在你身旁爆炸,把你炸得血肉横飞。这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到的也仅仅只有远离危险,提高身体素质,尽可能减少或者减轻损伤,但绝对不可能避免逃避这个炸弹。因此这个劫难落到你的头上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那么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呢?也许这就是运气吧,又或者说是命。这就如你买彩票一样,为何有人能中奖,而你却不能,这都是运气。这个问题,也只能用宿命论来回答,除此以外我想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贴切的答案了。既然是注定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想有何用呢?那样只能让自己在一次次思考中倍受煎熬,除了能给这熔炉加把火以外,别无他用。

第三步,看看我还没有失去什么。

说有一个小孩挎着一筐苹果,走到一个陡峭的山路上。不小心掉了一个,于是乎就把筐子一扔去追那个苹果去了,结果当他把那个苹果捡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整整一筐的苹果都滚到了山崖下面去了。这就是我们俗语所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人们在失去某个零件的时候,总是盯着这一部分失去的,而忽视了你还存在的,人最主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人最主要的是生命,只要你还有生命,那么其他得失都是微小的,是可以弥补的。

甚至有些朋友就为了这一点点失去的,而放弃了生命,抛弃了家人和朋友,我只能说这种人一点都不值得同情,这才是真正的可怜虫呢。

第四步,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有些朋友在肢体障碍以后,不是无法接受,也不是不想去创造新的生活,只是苦于不能放下面子,不能走出家门,不敢面对外面的大千世界。其实这是一个很怪异,又很普遍的问题。可以说是存在于每一个生理障碍者的身上。毕竟这生理障碍,不像心里障碍那样隐藏在暗处,这是刻在表面的,如无论你走到哪里,这块残疾人的牌子你就要扛到哪里。人都是有面子的,谁肯把自己的伤疤放在阳光下,放在众目睽睽之中,让人指指点点呢?我写到这里,扪心自问,我在某些时候也没有完全做到放开自己。但我想我会逐步克服这个问题的。象我平时出远门,手握盲杖一点都没有不自然的感觉,而且到了陌生的地方,还会主动告诉周围的人,我是视力障碍者,需要他们的帮助。开始说这话脸也会红很久,可习惯了也就好了。时间一长,我发现,当你真诚的把自己的不方便的地方告诉大家的话,大多数的人们还是很善良的,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你主动说出自己的问题,人家觉得你这人很坚强,自然不自然的就从看到你的初期的那可怜转化成一种敬佩。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可以说每次坐火车,或者出远门都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人拿别人的痛苦为乐趣,我想这部分人心理肯定是不健康的。因此你有必要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计较太多吗?你若计较多了,岂不是跟他们一样啦。再说了现如今社会节奏这么快,有多少无聊的人去关注你呢?还有就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残疾人的日益强大,很多健全人,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哪里还有脸面来取笑你呢?退一步而言,别人的眼光又算得了什么呢?你是为自己而生存,也不是为他人而生存,你走你的路,他过他的桥。在这个法治社会,我想还没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去欺负,去招惹一个生理上有残疾的人吧。也许有,但我们也不是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的啊。即便是健全人上街走路还会被人抢夺呢,你又何必想那么多呢?只要理顺了这一点,穿上自己的鞋子,勇敢的向前迈出这第一步。只要迈出了第一步,那么后面的道路将变得十分通畅。

当然,我本人也仅仅是看到了这一点,而且一直在努力克服这一点,至少坦白的说,我虽然出门还可以,但在我们小区,我还一直没有勇气拿起盲杖走路的,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勇敢的走出这一步的。相信更多的残疾朋友也一定会勇敢的迈出这第一步!当我们真正迈出这一步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新的生活也就意味着已经开始,一个更加崭新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开创,去征服。

第十九章发现自我,超越人生

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是奉献。”那么一旦生理上出现了障碍,是不是就意味着成了残废了,没有一点用处,只有索取没有奉献了,对社会对家庭,失去了价值呢?别人可以这么想,可以这么认为,甚至可以这么去指责你。但你自己绝对不能有这种想法,绝对不可以这样指责自己。还有一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具体是谁我也忘了,我是很少能记住作品的出处的,但我会记住他们所说的有道理的语言。他说:“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窗户的时候,早就为你开启了另外的一扇窗户。”只是我们往往喜欢站在那扇关闭的窗户面前潸然泪下,为之伤心,久久不肯离去,总是期待着,这扇窗户有朝一日会奇迹般的打开。但却忘记了去寻找为你开启的另外一扇窗户,甚至那一扇比你原来的还要宽大,外面的世界还要精彩。为何总是盯着已经过去的事情而不肯离去呢?这个发现寻找另外一扇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在失去了一定的生理功能以后,你应该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可利用的功能,眼睛看不到了,耳朵还能听吧,嘴巴也能说吧,四肢还能运动吧,脑袋还能思考吧。左手没有了,右手还可以正常使用吧,就算双手都没有了,人家还有用脚丫子写字,包水饺的呢,我看人家包的也挺好的,你有双手不见得都会包呢。人家没有了,可以做到,你为什么就不能呢?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没有去尝试,你怎么知道做不到,既然你不想做,即便给你一双完整的双手,那么你也照样不会包水饺。即便给你一双明亮的眼睛,你也看不清你也一样会走错道路。所以,这零件是用来做事的,不是放在那里观赏用的,女娲造人的时候早就把每一个部件的功能都考虑的非常完善了。可以说我们人体没有一个废的零件,同样只要能让你生存下来,证明你其他的部件完全可以支撑起你的生命来。其实我们大多数的器官都是有代偿作用的,少了一个肾脏,另外一个照常可以工作,肺脏切除一半,另外的一样可以维持正常呼吸需要,没有了双眼,耳朵也能判断物体的位置。总之,只要你的生命还在,那么你就还有你的价值,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只是在于你能否发现自我价值,找到另外一扇为你打开的窗户。这让我想起了庄子在《人世间》篇中写过一个叫支离疏的人。他不但名字奇异,而且他的双肩高过自己的头顶,头低到肚脐以下,本应该是垂在后面的发髻,却是冲着天的。他的五脏六腑都挤在后背上,还是个驼背,两条腿就直接长在肋骨旁边。经过庄子这样一番形容,这个支离疏不仅是丑陋了,而且近乎狰狞,像个怪物一样。支离疏又是怎么生活呢?庄子说,他替人缝衣服、洗衣服,已足够养活他自己。他还有余力替别人去筛糠啊、簸米啊,挣的钱足够养活十口人。

最后庄子得出一个结论:像支离疏这样肢体不全的人,他只要自食其力,一样可以养活自己,安享天年。当然这个支离疏是庄子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实际生活中可能没有这种人,但庄子只是在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无论身体有什么残缺,只要找一条适合自己生存的道路,一样可以过的悠然自得,同样可以颐养天年。前提条件是你首先不要放弃自我,而且要主动的去发现自我,找到潜藏的力量,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它的价值。

若说庄子的寓言故事有点虚无缥缈,那么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也叫合唱交响曲或欢乐交响曲,就是在他耳朵失聪以后凭借着自己心里对音乐的想象构思而成的。众所周知的名曲<<二泉映月>>,也是阿炳在双目失明以后作曲的。先天智力障碍者舟舟,却对音乐有着天赋。他是著名的音乐指挥家,虽然他的智力只相当于四岁儿童。有哲学家说过:“天才和白痴要划等号。”这个舟舟就是其中的指挥天才。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都能做到象贝多芬,象阿炳,象舟舟那样,做个天才,但我们也绝对不是废品。不是有人说过吗:“所谓废品,就是摆错位置的一堆黄金。”生理上少了某项功能,不代表你这座“金山”就一无是处了啊。只要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能用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那么你就是坚强的,就是值得学习和标榜的。我亲爱的残疾朋友们,请不要为了失去那金山一角而落落寡欢,请拿出你的勇气,用一颗平常人的心,去开挖我们人生大陆上的属于自己的那座“金山”吧!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抛弃任何一个生灵,那些貌似被抛弃的,也是他们自己主动选择了放弃。只要你能从关闭的那扇窗户前走开,只要你肯寻找属于你的另外一扇打开的窗户。只要你一旦发现的这扇新的窗户,那么你就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超越,你已经超越了人生,翱翔于自然宇宙之间,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把你击垮的了。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次生理的打击就是帮你打开另外一扇窗户的法门,就是打开你新的人生之门的钥匙。既然你已经拥有了这个法门,拥有了这把钥匙,那么我亲爱的朋友,为何站在那扇破旧的窗户前里久久徘徊,不肯离去呢?

第二十章能否把好事做好

忽然发现好几天都没有阅读了,总是被一些其他事情岔开。可这些问题虽然有些不一定是毕老文中所反应的问题,但确实是存在于残疾人之间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也就借题发挥,写了几张。我想这也不算太大的跑题吧。闲言少叙,继续开始我的阅读。

毕老在《推拿》一书中穿插了这么一个细节,让我看了心里很久不能平静。大体是说,帅哥小马因是后天一次意外事故损伤了视神经,但眼球依然保存的非常完好。可以说这是不幸中的一点小小的幸运。而就是这点幸运却给他带来了莫大的耻辱。为什么盲人有一个完好的眼球就不应该呢?这似乎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可就有很多人拿着无聊当有趣,这不小马在一次上公交车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尴尬。按国家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盲人在乘坐市内公交车、摆渡、地铁免收费用。可以说,这是残疾人保障法对于盲人最优厚的一条规定了{这是旧版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新的具体本人不详。}但小马外表看不出来是盲人啊,所以那司机就不断的按喇叭,就是不开车,意思很明了就是让小马投币。小马虽然知道这国家规定,但却拉不下这面子,或者忘记带乘车证,或者是他本就从此城路过没有那个免费乘车证。因此小马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决定下车换成打的士。原因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第二要保全自己的面子,把“我是残疾人”这块牌子,尽可能隐藏起来。因此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下车。当然,小马的这种做法似乎有些极端了,责任不能全部累加到那个司机头上,这样是不公平的。也许人家一眼就没有看出来小马是盲人了,也许人家公司有规定“认证不认人”呢?但假设你是一个盲人,处在这种众目睽睽之下,是否也能大声喊出:"我是个盲人!"我觉得可能大多数盲人宁愿牺牲口袋里面的一块钱,也不愿引来一车的人的共同同情和可怜吧?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也就理解了小马的做法了。

虽说这国家规定有了,也通过人大政协纳入国家大法了,“经是好经”,那怎么来念好这本经呢?又当如何具体去实施呢?这得需要好好斟酌一番,很多地方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因为这盲人有些写在脸上,有些一下子还真的看不出来,所以大多城市是通过残联跟公交公司联合办理当地的盲人免费乘车证。上面一般都有本人的照片,只要盲人在当地办理了这个卡片,上车的时候主动出示一下这乘车证,就可以免费乘车了。可以说这个方案已经被大多数城市所使用,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可是这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其缺陷还是不可回避的。首先必须是当地的盲人,或者是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在残联统计范围内的,那么暂住的,或者路过的盲人,还有不方便去残联报到的盲人呢?这一部分人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多,这些人的权益将如何得到保障呢?其次,一般盲人免费乘车证每年都要去更换一次,这对本身就不方便行走的盲人无疑又加了一道门槛。再就是很多城市有了盲人乘车证以后,就废除了残疾证。尽管你拿着盲杖,甚至眼球都没有了,甚至你拿着雕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大红印章的残疾证,只要你没有那个当地的盲人乘车证,那么你就要照常付费。记得,还是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次乘车外出,忘记带上乘车证了,但残疾证还在身上,我就跟司机解释,我说我的确是盲人啊,你看这里有残疾证做证明的。他却冷冷的说:"从你上车就知道你是盲人了,但我们有规定,认证不认人,你那残疾人证在我们这里不管用。还是把钱交上吧。"也许,你会说这是个别现象,不能以点盖面,可是我只能说,你还不是盲人,或者你很少出外走动,所以你对这个现实社会下的人类还不怎么了解,还仅仅是凭借着你的脑袋,用你那善良的心来编织着外面的世界,而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如果上面我说道的那个售票员让你觉得还算正常的话,那么我下面的这段经历又当如何解释呢?

那应该是两千年的一件事儿了,虽然过去很久但给我留下的印象造成的伤害还依然在心中。那时候我在济南上学,陪我一个刚到济南报到的同学到市里办点事情,坐了一辆86路公交车,因为出来的匆忙,我忘记带上乘车证了,当然我那个同学刚刚到济南报到也不可能有当地的乘车证。但我们两个都带着残疾证,我想这也应该没有问题吧,毕竟都快到了21世纪了,再说了济南怎么说也是省会级的城市,而且我就是在我们学校门口上车,公交公司都知道我们学校的位置。基于以上考虑就没有回去拿我的乘车证,就上车了,并且主动告知司机我们忘记带了乘车证,身边只有残疾证。可谁知道那司机师傅非但不听我们的解释,而且把我的残疾证扣押起来,说:"没有乘车证,这个也不能给你。"于是乎我非常气愤:"我说那让我们付钱可以,你没有权利扣押我们的残疾证。"谁知这话却激起了那位司机的勃然大怒,狠狠的把残疾证扔到车厢里,嘴巴还不干不净的骂人。于是我气氛的说:“我们残疾人也是人,请你放尊重些!”可这句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人家司机大叔,车也不开了,停在路边,抡起巴掌就向我冲过来。盲人说到底,在社会上还是弱势群体,我这眼神哪里能躲得开他的巴掌。这是我长了这么大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殴打,而且是在我们引以为荣的省会城市,被我们亲爱的公交司机师傅打。那时一车人竟然没有一个出来主持正义的,不知道大家当时脸上什么表情。但我想大多人还是本着看热闹的态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那司机大叔打了我们还不够解气,一直把我们带过了两三站才肯放我们下车。下车后,我们非常气愤,想找人看一下那个车号的,可惜跟周围人解释了很多遍,车都开走了一公里了,却没有一个人肯说出车牌号的。可能我说这件事情,大家看了觉得不可理解,但它确确实实发生在我本人身上,而且尽管事隔多年,现在写下这段屈辱的经历的时候,手指也禁不住颤抖。什么?你问那当初为何不报警,或者找公交公司理论,找媒体曝光?其实当初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但客观原因不允许,报警,身边没有电话,再说了这点小事情麻烦公安叔叔也不值得,其次找公交公司或者找媒体,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当时我同学还要忙着考试,那时候毕竟还是没有走向社会的学生,想着这一旦闹起来,肯定会被学校知道的,我们挨打没关系,影响了特教学校的名誉可是重大事哦。所以也就忍了下来,没有将此事声张,甚至其他同学都不知道。之所以今天又提起此事,重新揭开这道伤疤,就是想通过我这段屈辱的,甚至影响我终生的经历让社会,让公交公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管理。也让有关部门来考虑考虑,我们现行的盲人乘车制度,甚至很多关于残疾人优惠的政策是否有一个合理的落实方案。

我虽说眼睛不好用,但从两千年上班以来,也先后去过几个城市,济南、广州、上海、南京、青岛等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青岛。我在青岛做了几十次公交车,一般都不用主动出示残疾证,只要拿着盲杖司机一般都会主动让乘客给我们让座的。有些时候,司机一下子不好确认我们的身份,只要拿出残疾证,大多数也可以的。而且据我了解,当地对盲人不是使用免费乘车证,而是使用跟普通人用的公交IC卡一样的卡。但这个卡办理的费用很低,只要10元成本费就可以帮你充值200元。这样盲人上车后就不必当着全车人的面说:"我是盲人。"或让司机把证书反过来掉过去研究半天了。上车只要对着右手边用卡闪一下,听到“嘟”一声就可以向后面走去了,对于低视力或者表面标志不鲜明的盲人保全脸面非常人性化,而且公交公司,也可以通过记录得知有多少盲人坐过车,方便内部结算,可以说一举多得。看来这办法不是没有,而是我们有关部门缺乏实际调查,缺乏对残疾人心灵的关爱。既然人类文明在进步,国家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素质也在提高,而且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那么,我以一个普通残疾人的身份,呼吁我们有关部门是否也能把好事办好,切实能从残疾人生活和心里上为残疾人着想,我们将感激不尽!另外也呼吁我们广大炎黄子孙,在有必要的时候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主持人间正义,让正义之光洒满华夏大地。

第二十一章不能遮蔽的时候就放开

说起小马来,他虽然是个小帅哥,可是也有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颈部有一条永远也去除不了的疤痕,那是他轻生未遂留下的。那道疤痕不但留在了小马的体表,也刻在了小马的心上。小马的每一次无意中的碰触,他人每一次的询问,都无异于在这道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上洒上一把盐。让小马的心一次次在滴血。伤的久了,小马也就默然了,于是乎也就更加沉默了。人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而小马就在这沉默中,逐渐的“死掉”。小马虽然躯体还在,可他的心却在逐渐的封闭起来,他很少说话,也很少与外人沟通,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在残疾人中间,类似小马这种情况很多很多的,有些可能没有小马那样悲观,有些甚至比小马更加自闭。非但残疾人中间有此情况,其实在我们健康人中间也有很多人因为长相,高低,胖瘦,等等的问题烦恼着。若不相信,看看这铺天盖地的美容院,减肥中心,美体中心整形医院就知道了。

外表的缺憾,外表的不完美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治疗或者暂时掩盖,可这心里的伤痕又有谁知道呢?又有谁想着去治疗,去给它们“美容”呢?小猫是一个女孩的网名,认识她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在网上闲逛,无意间发现一征婚帖,大致是说:她是一个脸上长了胎记的女大学生,因家庭经济问题不肯再继续治疗,现在在读研究生,希望能找一个不嫌弃她容颜的男朋友。看她的帖子感觉语言还算真实恳切,于是就加了她好友。当然我可不是为了征婚哦。这一点在我们的谈话中我会说到的。加她好友也不过是觉得应该给她一些必要的帮助。同时也是为了我的写作寻找素材。下面是摘录的我与小猫的部分聊天内容:

我:

小猫,您好,昨天在百度看到的你的信息

小猫:

你好

我:

你学什么专业的?

小猫:

教育

我:

我觉得你现在谈婚论嫁有点早了,还是等你毕业以后吧。

小猫:

嗯,呵呵

我:

看了你的资料个人觉得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悲观,

这个世界上比你难过的人多着呢

恕我直言。

小猫:

呵呵,谢谢!

我:

嗯,知道我为什么加你好友吗?

小猫:

不知道啊!

我:

哦,你不认为是征婚的吗?

小猫:

有些加我的人也不一定是的。

我:

其实就是想跟你聊聊天,觉得你不必这样悲观

小猫:

哦,呵呵?

我:

征婚,你年龄太小了,还是一般学业为主吧。

小猫:

嗯,也是。

我:

看你还是很活泼的女孩,

不知道你平时生活是否也一样的活泼?

小猫:

嗯,有时是这样的,有时很忧伤。

我:

为什么呢?

就为了你的容颜吗?

小猫:

嗯,大多数是的。

小猫:

不去想自己的胎记的时候我就很快乐,一想到的时候我就不开心了。

我:

可以理解。

我:

你是不是觉得你很委屈,或者很痛苦?

小猫:

嗯,或许是吧,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

我:

哦!你觉得你有什么不正常的?

小猫:

很不正常啊!

我:

就是为了有一点肤色跟旁人不一样吗?

为了这些,值得吗?

小猫:

困扰了我很多年的问题啊,怎么可以说放下就放下的呢?

我:

当然不是让你现在去放下,

可是你不是普通人,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啊。难道你觉得一个人的容颜有那么重要吗?

我:

我说话很直接,之所以加你好友就是想帮你走出这个怪圈。

小猫:

嗯,非常感谢你的善意!

我:

当然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女孩子,

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可也仅仅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这样理解而已。

若把你这点问题,放在我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我:

也许你会说:"没有长在你脸上,你当然没有什么感觉了?

我:

对不对?

你先回答我这个问题。

小猫:

哦,你是学心理的吧??

为什么可以参透我内心的想法??

我:

呵呵,我是学中医的。

因为我是用心在跟你说话。

当一个人用心跟人交流的时候是可以感知对方的心思的。

小猫:

呵呵,同意。

我:

好,继续话题。我先发给你一张我的照片。看完后,你来决定是否考虑跟我换换角色。

小猫:

可我不想做男的啊。

我:

呵呵,

那好,不让你换性别,只是把你的脸上的胎记给我,

而你用来给我交换的是你明亮的眼睛,

你愿意吗

小猫:

呵呵,考虑考虑。

我:

哦,这个还需要考虑吗?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愿意的。

小猫:

也是的。

我:

每人都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是吗?

小猫:

对。

我:

可惜有些人就没有。

我从两三岁就双目失明了。

所以,我宁愿把你的脸上的胎记给我,也不愿意失去眼睛。

小猫:

哦!真的吗?

那你如何打字呢?

我:

我是用盲人专用的语音读屏软件,可以把屏幕上的文字转换成语音朗读出来。

小猫:

哦,这样啊,很佩服你的。

我:

我之所以跟你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说这些,

不是为了博得你的佩服。

我:

只是想告诉你几句话。

这个世界上第一没有绝对的公平;

第二,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

第三,当你觉得不公平的时候其实别人比你得到的更少。

我:

当你能想通这些的时候,你的生活将比现在幸福快乐很多很多

小猫:

嗯,你说的很对,只有你这样亲身体会过的人才能说出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谢谢你,我想我要努力改变自己,要快乐一些,要感恩一些,要珍惜一些。

我:

第二句就是: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在意你的外表,

在意你外表的人都是无聊的人,

所以,你没有必要为了无聊的人而终日苦恼

我:

你若把这句话也理解了,

那么你今后不管上班还是成立家庭都会一帆风顺的。

小猫:

嗯,要做到这些还要很努力的,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感谢你给我说了这么多,我会记住它们,记到心里去,然后化为行动。

我:

最后一句:

第一,别人永远不会把你看低;

第二,

能看低你的人也只有自己;

第三,所谓能把你看低的人,其实他们压根就不跟你一个层次。

我:

呵呵,这第三个要求可能太高了,我们若能做到,那么都可以逍遥人世间了。

我:

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这都是我的亲身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猫:

嗯,我把这三句话写到本子上了,希望自己可以永远记住它。

小猫:

很谢谢你,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

呵呵,那就什么都不用说呗,用行动来回报我。

小猫:

跟你聊了之后,我心里豁然开朗,也许我该解放自己的心,不能这样束缚住了,不然我一辈子都不会开心的。谢谢你教会我想这些,谢谢。祝你幸福,真心的。

我: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我要忙了,拜拜!

小猫:

拜拜!

一口气跟这个叫小猫的网友说了这么多,心情豁然开朗。是的,觉得能帮助他人真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通过自己的力量能给他人带来轻松,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上做医生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是支持我写下这本《思考推拿》的主要动力之一。希望我的这本书,健全朋友看了能对残障人群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残疾朋友看了能有所启发,都能生活的更加幸福。哪怕只有一个人能读懂的我的心思,哪怕仅仅唤醒了一个残疾朋友,我觉得我都是值得的。

上面的三句话是跟小猫说的,也是跟所有正在为了外表苦恼的朋友们说的。希望大家勇敢的站起来,不要过度的在意外表的所谓完美,不必刻意的回避某些本就很平常的问题。解开你心中的结结,放自己一条快乐的生路。用你的人格魅力去博得周围人的赞赏,用你善良的心和博爱的情怀去感动他人。而不是通过外表的装束去迷惑他人的眼球。

第二十二章特殊教育下的另类人群

今天把写好的一部分发给一老师看。他看后问我什么学历,我说,文化吗,说实在话只有初中文凭。他说似乎不像。我说可能跟我最近读书比较多的缘故吧。当年也是想上大学的,可因为很多原因终究没有实现,所以初中毕业就学专业课了。

说起上学来,没有上大学成为我一生的遗憾。当初也不是没有机会上,只是因为家庭经济不允许,不忍心让年迈的父母继续再为我操劳下去。还有一点就是,在那时候全国也只有青岛有一所正规的盲人高中,而且也只有长春特教学院一所本科大学。也就是你若想上大学,初中毕业以后,必须考入青岛这所唯一的高中,高中毕业后再考入这所全国唯一的大学,要不然你高中毕业还是要上专科学校。非但如此,目前我国盲人教育,除了长春特教学院有一个专科的音乐专业以外,不管是中专还是大专,或是本科都是学习中医推拿。也就是不管你什么学历最终的专业是一样的。当年我初中毕业就面临着这样两种选择,第一,考青岛高中,然后再考长春大学这样总共需要八年完成学业,第二条路就是直接上中专这样只要三年就可以完成学业。其实说三年,实际上课只有两年,第三年就可以实习了,实习就可以出外打工赚钱的。经过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抉择以后,我最终选择了去我们山东省开办的一所省级职业中等教育学校。原因,第一这样可以很快就业,早日自食其力,减轻父母的负担。第二,这所学校不管从各方面说条件都是不错的,毕竟是省教委直接抓的嘛,其次,反正最后都是学中医推拿,本科也好,专科也好,最终还是要依靠双手吃饭的,只要肯努力学习,技术过关,以后在社会上也不见得比本科差多少。基于以上原因,促使我放弃了大学梦,而最终上了专科。当然了,谁没有梦想呢,没有上大学最终还是成了我今生的一个遗憾。

其实,不仅仅是我,几乎每一个有机会上学的盲人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所以每年也只有那么有数的几十个可以上本科,全国百分之九十多的盲人还是跟我一样选择了专科。当然现在好像也有其他本科学校了,但还处于尝试阶段,不过大专倒是有几所了。另外也有些学校和社会组织尝试着其他专业的教育,例如心理咨询师、钢琴调律师、媒体主持、软件编程等等。但这些尚处于尝试阶段,若想成为盲人的另外一条就业渠道还有很长,很长的一个阶段。非但盲人如此,其实其他残疾类型,目前也是因材施教,据我了解,聋哑人一般是从事服装设计、工艺美术专业的比较多。肢残相对可能渠道更广一些,会计、计算机、家电维修等等,但就业却不怎么乐观。说起来还是盲人按摩就业机率可能更高一些,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的。每年盲人就业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其他专业则很困难。没有办法,当前社会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尚且托尽关系跑断腿,何况身有残疾的毕业生呢?但也有很多企业,考虑到第一残疾人肯吃苦耐劳,再就是如果录用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可以少收或者免收税务,所以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儿还是有人肯做的,不管处于什么目的,反正能解决残疾人就业就是功德无量啊!

说起来,大多数残疾人在单位还是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而且对于待遇也要求不高,毕竟大家都很现实,也明白自己的处境。能有碗饭吃就不错了,不依靠社会,不拖累家人,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养活自己,这就是大多数残疾人的终极目标。当然也有个别自主创业,而且还很成功的。可这毕竟是占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残疾人中的“另类”了,为什么称他们“另类”呢?是因为他们已经克服了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做了本不属于自己做的事儿,而且做的很成功,所以大家对他们感到敬重,感到佩服,感到惊奇。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千手观音,就属于这一类。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战胜了命运,创造了奇迹。在普通教育的同时,国家或者社会对这类“另类”教育和培训一直都没有放弃。毕老在《推拿》中也借助都红老师的嘴巴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都红,你不懂事啊,不懂事!你一个盲人,唱歌能有什么出息?你一不聋,二不哑巴,能唱出什么来?什么是特殊教育,啊?你懂么?说了你也不懂。特殊教育一定要给自己找麻烦,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比方说,聋哑人唱歌,比方说,肢体残疾的人跳舞,比方说,智力障碍的人搞发明,这才能体现出学校与教育的神奇。一句话,一个残疾人,只有通过千辛万苦,上刀山、下火海,做一并做好——他不方便、不能做的事情,才具备直指人心、感动时代、震撼社会的力量。你一个盲人,唱歌有什么稀奇?嘴巴一张就来了嘛。可弹钢琴难哪。盲人最困难的是弹、钢、琴——你懂不懂?你多好的条件啊,怎么就不知道珍惜!”

看了这段大实话,怎么说呢,毕老说的可以说百分百正确。一个残疾人只有做了本不属于他们该做的事情,或者在常人看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才会出名,才让人感到稀奇。满足了人类的好奇心以后,你也就随之身价大增,名扬四海,成为人类心中的偶像,里程碑,楷模。可以说名利双收。

但假若存在如果,假若存在可能,让我在普通残疾人和“另类”残疾人之间选择,我宁愿选择做一个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普通残疾人,也不愿做那个万人瞩目的楷模。也许有人会说,你那是假清高,你那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者说你没有那能力和韧劲儿,不求上进。也许是这些原因吧?可惜我就是喜欢做普通人,因为我知道那些“另类”人群,在他们出名之前所承受的,几乎是非人类的二次”再生“的过程,我是过不去的所以,我干脆不如直接选择做一个普通人,。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残疾人应该跟我有着同样的想法。毕竟我们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去挑战极限去追逐那些飘渺的东西,毕竟不是很现实的。当务之急先把肚皮填满,先有一个温暖的小窝,能有一技之长,能顺利的接受教育,能平等的参与社会。这些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切实需要克服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面前迫在眉睫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我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我的目光始终盯着大多数,我很少去关注那些少部分的,甚至包括我们的残奥会。不是他们的事迹不够感人,不是他们的行动不值得我们学习和骄傲,而是我心中已经装满了千万等待解决温饱问题的同胞们,所以实在没有空闲也没有力量去关注他们了。可惜,我一个普通盲人按摩师,能有什么作为呢?也只不过在心里想想而已,在这里发发牢骚,实际问题一点也解决不了。所能掌握的也仅仅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社会添乱就是了。我想假若每一个人都能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乱的话,我们的国家经济将比神州七号飞的还快。另外我们应当更多的去关注绝大多数,去解决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问题,而不是把眼光仅仅放在极少数“另类”上面,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缩短残疾人与普通人的距离,把那个挂着“我是残疾人”的牌子无限缩小,而不是去刻意将其放大。不管是教育还是就业,尽可能的摆脱这个“特殊教育”,让残疾人平等参加社会。当然我不在残联部门工作的,教育部门也没有熟人,所以很难体谅他们的难处。也仅仅是站在我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我的想法也许带着片面性。不管观点是否片面,但却代表了一个普通残疾人的心声。我们也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领导出去访问的时候,在游山玩水之余,也不妨参观参观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看看人家,比比自己,找找有何差距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我知道的,我们国内就有一个盲人在美国考取了一个正脊的博士证书,是否我们国内的有关学校的门槛也能降低一些,对盲人从而是否也能另外开辟一条适合盲人发展的渠道。是否也能让部分能自理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样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能从娃娃抓起,让残疾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通过残疾儿童也能给那些普通孩子以教育。当然,我在这里仅仅是抛砖引玉,说了一点点问题和想法,其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先进的经验和办法也有很多很多。但具体怎样拟定与实施,如何普及开来?这可就不是我所能说的算的哦。这需要整个国家,需要全部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

这是一所普通小学的教室里,一个坐着轮椅的小女孩,正在跟同学们一起玩着她们钟爱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你拍三,我拍三…哈哈,你错了,不不,是你错了。笑声充满了整个教室。而在另外一所著名大学的实验室里,一位先天双耳失聪的聋哑学生正在做着一个关于基因克隆的课题试验。同时在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一个长的十分帅气,带着一个墨镜的盲人小伙子,坐在电脑旁正在聚精会神的编写着程序。当然,这是很多年以后的场景了。可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类场景终究会出现在华夏土地的各所角落。那时候不管在校园,还是在马路,或在商场,人们看到的残障人的目光都是一样的清澈明亮,那么温暖,没有一点可怜和怜悯,有的只是尊重和理解。

第二十三章网络革命

上一章,提到一个盲人软件设计师的场景,其实这在国外已经司空见惯了。人家发达国家的盲人可不会中医推拿呢?但他们盲人可选择的工种却很多很多,文字编辑,企业管理,软件编程,甚至在国家重要部门做领导人。英国教育部大臣就是盲人,美国某州州长也是盲人。而我们国家呢,是人口多,还是残疾人不争气,或是社会不允许,还是什么其他原因?这个我就不敢妄言了。也许以上原因都有吧。但经济欠发达和文明欠进步,我觉得还是主要原因。既然科技在发展,如何利用高科技来改善残疾人的学习,就业,甚至生活环境呢?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是否给双目失明的盲人们也带来福音呢?

其实自从98年左右,随着清华大学毛余杭老师的青花双星盲用语音读屏软件的问世,就标志着盲人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一条光明大道已经向盲人敞开。而后网络的普及,随着电脑走入千百盲人的家庭,可以说在盲人原本黑暗的世界里掀起了一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革命。

为什么称之为一次“走向光明的革命”呢?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没有互联网之前盲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吧。说起盲人最好的“朋友”应该就是收音机了。可以说每一个盲人身边至少都有一台收音机。这给盲人原本黑暗孤寂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新闻、球赛、歌曲、评书、相声、娱乐综艺等等,可以说当地媒体哪一个波段,什么时间阶段播放什么节目,盲人们基本都熟记于心,甚至哪位主持人一周做几次节目都了如指掌。非但如此,盲人还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直接到电台做客积极的参与电台各类互动栏目。我有好多同学就在当地或者省级电台参与过k歌大赛,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没有什么物质奖励,但通过媒体展示个人才艺,让更多的人了解盲人,同时也丰富了个人生活。因此收音机就成了盲人们爱不释手的“好朋友”。那么,盲人的阅读呢?除了从收音机里面听一些文学作品或者评书以外,就是通过阅读盲文书了。因为盲文书体积大,印刷成本非常高,所以国家也不过出版了有限的一些名著供盲人借阅以外,当今流行小说,专业书籍,杂志等等还是少的可怜。因此一个能随时随地给盲人们读书的工具成了大家心中的共同愿望。而盲用语音读屏软件的问世恰恰让这梦想变为了现实。

真正把这次“复明革命”推向高潮的应该是王永德老师的永德读屏软件的问世,因为他改善了许多清华双星的不足之处,使盲人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操作电脑,并且可以随意浏览互联网。而后随着尽十年的不断更新到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盲用读屏软件了。当然在此期间也涌现了其他的读屏软件,北京盲文出版社的阳光读屏软件,以及其他的一些尚在开发的软件。这给盲人上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是从两千年清华双星问世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忽然发现,原来做盲人也不那么可怕了。虽然看不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但只要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可知晓。看新闻,听音乐,炒股,聊天,冲浪,等等,只要不是涉及到图片动画方面的基本上盲人都可独立操作。可以说这互联网就是给盲人配备的另外一双眼睛,一双可以用来独立观察世界的眼睛。要说这双眼睛美中不足的,那就是它是个人企业所产,因此价格昂贵,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盲人是望尘莫及了。

虽然软件价格昂贵,但对于急于冲出黑暗世界的人们还是充满了无限的诱惑。而那位主持开发盲用软件的同胞也正是抓住了盲人的这跟软肋,不管你如何渴望,咱就是一手遮天,咬住价格不放手。谁让官方不投资呢?想上网,嘿嘿,先来买加密狗。这就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啊!因此盲人们还是从牙缝里挤出那一千多元购买正版软件,为的就是爬上这充满诱惑的网络,冲向另外一个光明的世界。

我虽从两千年就接触盲用读屏软件,但真正开始上网却在两年前。在之前用电脑主要还是听歌看书。而上网后却不同了,聊天、冲浪、炒股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刚刚上网的时候经常一上就上到后半夜,为此没少挨了妈妈的训斥。但依然还是象地下党一样偷偷的上。说起盲人上网也有个好处,第一上多久眼睛也不累,因为根本不用看,只要一个音箱或者耳麦就可以。其次就是不必端端正正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键盘拉入被窝里面,放在肚子上,套上耳麦一边睡觉一边上网。因此很多时候上着,上着就进入了梦乡,而电脑还在那边运转着,好友还等着回信息呢。因此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只要说着,说着对方好半天没有动静肯定是睡着了。

可以说网络给盲人打开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那个世界虽然有大山,有湖泊,有沼泽,有沙漠,也有黑暗的地方,但那个世界却是光明的。可以看到花的芳香,可以领略海的气息,可以自由的翱翔,可以游遍大江南北,甚至可以漂洋过海。通过网络,盲人可以看书,看新闻,炒股票,打麻将,听音乐,聊天交友,举行网络晚会,制作个人博客,建网站,开网店等等。反正只要不是接触图片动画等的基本上盲人都可独立操作。而且,只要你不说,也没有人能知道你是盲人,所以在这里大家不必刻意回避他人的眼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有什么能比获得自由更高兴的事儿呢?有什么能比获得知识更愉悦的事儿呢?有什么能比获得光明更快乐的事儿呢?因此能上网的盲人,可以说是盲人群体中的新兴人类,他们已经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盲人了,他们是另外一个世界走来的盲人,他们已经在无限的网络中获得了又一次重生。

都说网络是虚拟的,而恰恰就是这个虚拟的世界却让盲人摆脱了生理上的障碍,可以明目张胆的,大摇大摆的,昂首挺胸的在这个世界里面自由飞翔。然而一旦离开网络,他们又得回到原来那个黑暗的世界里面去,因此大多数盲人一旦上网了,除了上班睡觉吃饭,基本上都不会离开网络半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时间长了,盲人甚至有些时候都忘却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沉醉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其实非但盲人如此,凡是经常上网的人群,都或多或少的会迷失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只是盲人可能更加容易迷失,不是因为眼神不好,而是这个世界对他们吸引太大。

网络给部分盲人带来的福音,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朝向光明的窗户。至少在精神上,让盲人暂时摆脱了黑暗的束缚,忘却了自身的痛苦。但这也仅仅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对于绝大多数的盲人来说,还是依然停留在那个收音机的世界里面,他们的空闲时间依然在电台里面。加快盲人计算机培训,开发免费盲用语音软件,扫除盲人上网存在的障碍成了摆在我们国家和社会面前的又一个伟大的复明工程。我觉得这工程似乎比白内障手术还要重要。因为,对于大多数盲人而言,目前的医学是无法医治好的,因此能在目前情况下尽可能让盲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盲人精神生活就成了首要任务。

既然这扇明亮的窗户已经向我们敞开,既然这次光明革命已经掀起,那么我亲爱的盲人朋友们,难道我们只能限于精神的满足吗?是否能通过网络来切实改善盲人的物质生活,开拓出更多的适合盲人的工作来。当然有部分盲人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尝试新的工作了,例如开网店,办网站,接受远程教育,考取心里咨询师,等等,大家也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但这些都在初级阶段,遇到的问题还很多很多。有些是可以通过自我努力来解决的,有些还是需要社会来共同努力的。相信只要有了网络,盲人们的生活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盲人的新的一天即将展现开来。我们已经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第二十四章做老板的诱惑

在毕老《推拿》一书中,是以沙宗琪盲人按摩中心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型按摩中心的是是非非,一点一滴,来给我们揭示出盲人按摩师的生活心理婚姻创业等等问题。可以说沙宗琪盲人按摩中心就是现代盲人按摩的一个缩影。在全国每一个城市基本上都会有无数个“沙宗琪”,它们有些可能只有一个人,向我一样,有的可能已经有很多连锁店,例如我以前在南京上班的地方。有些是盲人们自己创办的,自己做老板。有些是社会投资,由明眼人创办,招收盲人按摩师工作。大型一些的一般老板都自己负责管理和接待重要客户了,小型的老板只好老板员工合而为一了。

这社会投资和盲人创办的盲人按摩中心在外表看来区别不是很大的,利益也差不多,本来嘛,开店就是为了赚钱。可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和经营模式还是有所区别的。

社会人为什么喜欢投资开盲人按摩中心呢?我大致想了一下,无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压在人们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以至于压坏了颈椎,压弯了腰椎,压肿了肩膀,他们上班的时候还能勉强支撑,可一旦下班以后,全身就立刻变得酸软无力,到处难受,因此中医保健按摩就成了人们的钟爱。因此这个按摩市场就是一块大肥肉,不吃白不吃。其次,盲人按摩师大多按摩的既专业又专心,且容易管理。还有开盲人按摩中心,就是一次性投资房租,装潢,设施,剩下的除了水电工资基本上没有其他投资的,可以说成本小,收益快。再就是可以解决残疾人就业,既做了一件善事,至少对外宣称是这样的,不管中间捞取了多少暴利,而且还在税收方面享受国家政策优惠。可以说是名利双收的买卖。聪明的老板们也就是考虑到这些所以这按摩中心就像台风一样迅速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

而盲人投资开店除了以上原因以外,主要的还是想实现自己的一个创业梦。可以说每一个在外打工的盲人,谁也不喜欢常年漂泊在外,终日穿梭于个个城市之间。刚刚毕业也许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特别喜欢出去闯荡,但当他们走过伟大的首都北京,走过了繁华的大上海,走过了开放的深圳,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之后。终于发现原来不管盲人走到什么地方,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都是大致差不多的,待遇也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就是所在的城市名称不同。走过了,苦过了,也跑累了,所以就特别想找个地方安定下来,可惜所有的按摩中心,都是铁打的中心,流水的按摩师,哪里也不是长久之地。若想安安稳稳的生活,除非自己当老板。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做,也好歹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啊!当然这只不过是一部分盲人开店的原因,另外一部分有着伟大理想和远大志向的则不是单纯的为了有一个小窝,而是想一举成名,占领一块土地,独霸一方。我以前在南京上班的那家老总就是盲人,他凭借着个人经营才干和家人无私的扶持短短五年就在南京迅速膨胀起来,树立起一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的牌子。每年上千万的收入可不是仅仅为了养家糊口哦,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他是盲人中间的楷模。通过他的成功也向社会宣布,盲人也是可以站在塔尖的,尽管是踩着千百盲人的血汗爬上去的,毕竟人家是成功了。这是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盲人朋友值得学习的。虽然我已不在那边上班很久了,但对那个老板的尊重和敬仰之情依然存在,而且他的很多经营理念和思想至今对我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其根本原因还是盲人们想通过个人努力给费尽心血的家人,给辛勤培育的老师,给全体社会人以回报。说起来,这又回到我前面提到的那个“自强不息”的话题了。都是因这自强不息,所以不管有没有那能力,有没有那条件,有没有那机会的很多盲人就这样匆忙的自主创业了。结果待到真的开起来以后发现原来这老板不是那么好当的。

小张是一位三十出头的盲人按摩师,他在上个实际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毕业,开始闯荡江湖了。尽管小张有些内向,但勤勤恳恳,按摩一丝不苟,从来不溜尖抹滑。他就是凭借着自身的技术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是王牌级的按摩师。因此所有老板对他都非常赏识。都说以后小张肯定可以做个大老板。其实小张内心而言,也曾想过自己当老板,只不过觉得自己可能不善管理,因此也就没有开始自主创业。然而小张的父母却不这样想,他们觉得儿子总在外面闯荡终究不是个法子。因此他们把卖了粮食的钱以及小张这几年在外打工的存款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在北方的一个大城市租下了一套不错的门面。装修一新,一个电话把儿子叫回来。就这样小张也当起了老板。应该说小张的按摩中心选择的位置还是不错的,虽然租金贵了一点,但若好好经营前途还是非常看好的。本来就老实本分的小张,当了老板也一点没有骄傲自大,反而更加努力了。然而小张的努力,也仅仅限于按摩更加认真了,更加卖力了,每一个被小张按摩过的客户,都夸小张做的不错,大呼过瘾。可是一个按摩店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支撑起来的啊。作为老板,更多的应该着眼于管理,应该坐在后方纵观大局,指挥整个战场,而不是在一线冲锋陷阵。还有就是这做生意跟种地不一样,不是春天播下种子秋后就一定能收获满仓的粮食。可惜这些道理之前从未有人跟本分的小张以及他勤劳的父母说过半句。一直到他的按摩中心一年以后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门的那一刻起,才终于明白这些道理。然而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点吧。要知道,开这家店的十几万元,可是小张一家人四五年的血汗钱啊!可商场就是战场,这里只有赤裸裸的杀戮,没有一点点的怜悯和同情。

第二十五章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小张的教训是惨痛的,其实在我们周围这类惨痛的教训无时无刻都在不断的上演着。看有多少家门面关了又开,开了又关,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拿我的邻居来说吧,短短的三年老板就换了七八个,饭店、超市、书店、美容店……反正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叮叮当当的装修声,就是噼里啪啦的开业声,甚至有些老板,我还没有认清的时候,就已经关门大吉了。健全人创业尚且如此,何况本身就处于弱势群体的盲人呢?因此,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管理经验,万万不可操之过急,为开店而开店。你看小张虽然失败了,而他的同学阿林,在生意场上却是一帆风顺,越做越红火。

说起阿林来,她姊妹五个,不知道是上帝的眷恋还是命运的安排,她和她的一个弟弟都是先天性双目失明。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无异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可是她的父母却毅然决然的把两个孩子送到了盲校,完成了义务教育和专业教育。阿林在学校就是一个很活泼很洒脱的女孩。上上下下老师学生都很喜欢。因为她性格豪爽所以结交广泛。因此90年代初,我们这个地方还没有人到南方打工的时候,她就只身一人去了深圳,赶上了盲人按摩的好时光。因此她也成了我们学校的带头大姐,是她首先给我们开辟了这条黄金大道。只可惜我那时候还在求学没有赶上那好时光。

转眼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正当大家纷纷涌向南方的时候,阿林却提前嗅到了危机,所以她毅然决然辞掉了那边的工作,回到了上海。那时候的上海正处于按摩的鼎盛时期。但在阿林内心深处,却不想在上海逗留很久。因为多年的打工经验告诉她,这里也不会兴盛几年,早晚也得向深圳那边一样走下坡路。而且,她是姊妹们的老大,当然肩负着养育父母,照顾弟妹的责任,凭借着打工这点收入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自己一个盲女,家庭也没有什么能用得上的背景关系,若想自立门户是不可能的。虽然手上积蓄有了一些,但开店的经验却还是空白。因为阿林性格外向,为人热情,所以在盲人这圈子内很有名望。因此在2000年的时候,苏州的一个老板就发现了这颗埋在沙土里面的金子。不惜重金情她出山,在苏州开了一家大型按摩院,让她做全权管理。阿林也抓住了这次难逢的机会。不是为那几千元的工资而是想通过给人做管理来磨练一下自己,积累一些经营管理的经验。按摩中心貌似简单,其实里面的管理也是错综复杂的很。不是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作为中层管理者,就是看你是否能及时化解这些矛盾,包括按摩师跟按摩师之间,按摩师跟前台服务人员之间,还有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只要你能把这些妥善处理好,那么你的管理就是成功的,你的店面就是稳定的,只有稳定了才能有生意不断的上门。化解矛盾,这可是阿林的强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后来上班,不管她走到什么地方都是老大姐的形象。不管谁有了矛盾有了困难,只要她能帮上忙的可以说有求必应。正是她的性格和为人造就了她的管理天赋。因此在苏州的这次管理是很成功的,虽然是摸索着第一次做管理,有点摸着石头过河,却把上上下下调理的服服帖帖,生意也是日益红火起来。可是阿林深知这里毕竟不是长久之地,虽然什么事情基本上自己说了算,但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意,给人做管理,总是不能顺着自己的意愿,很多地方还是要按照老板的意思办事,因为老板本身不是盲人,不是出身于按摩行当,所以在经营方面难免有许多地方产生冲突。再说了阿林也知道她老家在北方,早晚还是要回到北方做事的,因此2002年过了春节她就依然辞去了苏州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这里她又很快结识了另外一位想在北京开按摩店的老板。顺理成章的她又在北京做了管理。其实阿林有了上次的经营管理经验,按说凭借她的资历完全可以自己开店了,那为什么还要再次帮人开店呢?阿林有她自己的想法。因为她自从毕业以后一直在南方工作,虽然这按摩都差不多,可北方和南方的经营模式和市场运作可大不相同,南方开放比较早,大多以保健按摩为主,而北方则发展迟缓,大多还是以医疗按摩为主的。因此她绝对不敢贸然把南方的经营模式一股脑的直接复制到北方来,生搬硬套,那是肯定不可以的。然而北方的原有模式又太落后了。因此阿林一直想探索出一条新的适合北方发展的道路来。阿林把南方先进的装潢理念,工资制度,管理思想带到北方,而把北方的治疗思想也融入到南方的管理里面去,这样就打造出一种以治疗为主保健为辅的综合经营模式。实践证明,她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她在北京的这家按摩中心开业不久生意就一炮打响,迅速在当地占领了市场。是的,她的想法是正确的,她给原始的北方按摩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启了北方按摩业的新时代。

这时候,很多朋友都劝阿林选择一个大城市自己也投资做个老板吧,不说在北京上海,也要在济南青岛之类的中等城市吧。可阿林有她的主见。她既没有选择省会济南,也没有选择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而是在2002年年底回到了她的故乡,一个不起眼的县城。真正开始了自主创业的历程。在当初她的这个决定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阿林依然有阿林的想法.虽然济南青岛看似市场前景很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盲人按摩这个环境却非常的混乱,规模各异,价格混乱,从几元到几十元都有,而且小型按摩到处都是,在这种混乱的市场环境下,若想创建自己的品牌没有非常的势力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一下子能在当地开起几家连锁店,迅速垄断,要不然也只能滚入无休无止的价格战中,劳民伤财,甚至最终走向失败。这么危险的事情,对于有丰富经验的阿林来说怎么会去冒这个风险呢。。而恰恰相反,在这个原始的县城,按摩业才刚刚起步,虽然消费没有那么高,但有能力按摩的人群还是大有人在的,只要技术过关,环境优雅,再加上尽心的经营相信自己会成功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了阿林的判断。她自从2002年底,在当地县城租下一个五六十平方的小店面,,由刚开始的姐弟两人做,一直到现在扩大了经营面积,而且开了分店,现在姐弟两个一人管理一家店面,手下员工也有十几个人,收入也不比北京上海少多少。在当地已经很有名气了。虽然阿林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盲人按摩师经过多年磨练,能有现在的成就,在我们朋友圈里面也是少之又少,非常有成就的。而且阿林在今年五一节也喜结良缘,找了一个同行小伙子,可谓是又多了一条膀臂。大家都说阿林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啊!

其实在我们这圈子内,能向阿林这样自主创业成功的是为数不多的,虽然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虽然很多人也曾轰轰烈烈的奋斗过,但真正能成功的却不是很多。有些勉强全身而退,有些甚至血本无归,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把以前攒的积蓄全部赔进去。盲人虽然在按摩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可在经营,在管理,在面对整个社会的时候还依然是弱势群体。商场可不讲情面的,它不管你是否是残疾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阿林若非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原始的积累以及前面两次帮人开店的经验,也同样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厄运。所以阿林经常告诫我们,打算创业和已经创业的朋友们,还是要慎重再慎重,万不可盲目从事。写到最后,我还想加上自己的一句话:"若想自主创业,在创业之前,首先要做好接受创业失败的心理准备。

第二十六章被心愿牵绊下的婚姻

毕老的《推拿》一书中,还一直贯穿着一段迂回曲折,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就是王大夫跟盲女小孔的恋情。他们在世纪之交的千禧夜擦亮了火花,点燃了爱情的圣火。虽然两个人都是双目失明,可这爱情的火焰却比奥运圣火还要旺盛。以至于烧的王大夫铤而走险,把辛苦赚来的血汗钱统统套入了股市,不为别的,就为了能让小孔早一天当上老板娘。而小孔也烧的把父母“不要找个盲人”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毅然决然的背着父母跟着王大夫去了南京。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用外地的一个手机号欺骗着生她养她的父母。不是小孔狠心欺骗老人,实在是为了爱情不得已而为之啊。

说句心里话,天下哪个父母不期望着儿女有个好的归宿呢。尤其是残疾人的家长,在对待儿女的婚姻问题上,更是左思右想,,慎之又慎,费尽心思,愁白了头发,只为了能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归宿。用我妈妈的话说:"你找个看得见的对象,我们死了也放心啊!"可以说这是所有盲人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现实往往不是跟着个人心愿而转移的,非但如此有些时候缘分会恰恰与父母的心愿相反,似乎命运就是喜欢这样的捉弄人。这时候,若想把爱情进行到底,其过程简直是比八年抗战还要困难。若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那种情感,大多数都会中途被双方父母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拿下的。

王大夫跟小孔的爱情,虽然中间也曾有过不愉快的矛盾,也曾受到小孔家里人的极力反对,但终究是修成了正果。这是值得祝福的事情,也是《推拿》这本书最完美的结局。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完美结局,却是少之又少的。包括我本人在内,我周围就很多大龄的优秀的男女朋友都在单身。不是大家不想结婚,而是这个社会太现实了,现实得已经容不下一点瑕疵在里面。有了工作还得有房子,有了房子还得有车子,有了车子还得有一定数量的票子。这些都有了,最最关键的还要有一双明亮的可以看清钞票的眼睛。前面的条件盲人们都能通过自我的努力基本完成,或者稍逊一点,可基本生活来源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最后一条,不是他们不想完成,而是上天不肯让他们完成啊!若能完成了,谁还肯待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呢?

盲人不但生活在黑暗里,就连盲人之间的爱情,也大多在黑暗中进行,不敢光明正大的在一起,恐怕被双方家人发现。当然,大多数盲人都是在学校或者单位谈恋爱,因为这里盲人最多了,其次现在还有网络,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倾吐心声。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可这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啊,恋爱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结婚的,结婚肯定是要得到双方幕府同意的,至少得见面吧,只要见面这岂不就大白于天下了吗?所以这纸里面是永远包不住火的。不管盲人地下工作做的如何到位,最终还是难逃家人的双眼的。因此凡是能坚持到最后的,可以说都是一段传奇,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都能写成一本畅销的小说。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既然父母不同意,那么为什么非要盲人找盲人呢?就找个健全的,哪怕有点肢残的不好吗?盲人本来生活就不方便,再找一个盲人对象,以后的生活咋办呢?这就是之所以父母不愿意盲人找盲人的根本原因。是啊,年轻人尤其是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对待婚姻问题上,大多数还限于感性的,觉得只要有了爱情,其他的都是小事一桩,总有办法可以度过的,甚至也根本没有想过婚后的生活如何进行。然而,父母是过来人啊,他们对待婚姻的问题是理性的,他们会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整个婚姻有一个纵观的把握,他们已经预见了未来的艰难,看到了两个盲人未来的艰苦生活。哪有父母明明知道前面是火坑,甘心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往下跳的啊?所以不管牺牲多大的代价也一定要把爱情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绝对不能让它生长起来。其实前几年,我也是很难理解父母的这种思想和做法的。而现在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在看了很多现实中的例子以后,也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父母的用心良苦了。父母之所以这样,就是想让子女生活的幸福,而这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两代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父母看来,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给我们带路,哪怕其他条件差一点,外表长相,家庭背景,文化修养,身体其他方面不太好,甚至有过婚史这都无所谓的,只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那么以后的生活就必定是幸福的。在我们看来可能更多的还是偏向于精神上的,觉得盲人跟盲人之间容易沟通,同为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不相识呢?盲人跟盲人之间不管身体相隔多远,不管有着多么不同的经历,不管生活环境差异有多大,但他们的内心是相通的,他们的心里有一条外人无法走近的通道,这条通道只有盲人和盲人之间可以自由的通行。因为这条通道是无形的,是明眼人用眼睛看不到的,所以明眼人若想走进这条通道,必须把自己的双眼蒙上,而一个原本依靠眼睛而生活的人,忽然蒙上了双眼,这让他们如何生活呢?当然,也不是所有明眼人都不能适应,中间也有极少数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因此,我的很多盲人朋友的健全妻子,经常开玩笑的给我们说:"跟你们呆久了,我也变成了盲人,就是现在把我的双眼蒙上,我也能一样的生活。"其实这不是一句玩笑,这是事实。但凡明眼人跟盲人结合的婚姻中,只要是生活的很幸福的,健全一方必须得去适应这个黑暗的世界,当她嫁给一个盲人,或者他娶了一个盲人妻子,那么她或者他就要从此蒙上双眼。把自己放到黑暗的世界里,用心去感受盲人的生活,这样才能越过这条看不见的鸿沟,而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第二十七章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

谈到残疾人婚姻问题,令我很难下手。第一,我至今未婚,没有真正住在城里面,亲身体验过室内的生活,第二这残疾人的婚姻也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它不但是感情问题,还是两个家庭,以及,家庭与整个社会的问题。不管是盲人跟盲人的结合,还是盲人跟明眼人的结合,其中间存在的困难和阻碍,比普通人的婚姻不知道复杂艰难多少。因此谈这个话题我感到非常吃力。然而既然是写关于残疾人话题的书,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我还是硬着头皮谈了一些。我知道,我所谈论的这些也仅仅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若想把残疾人婚姻这个话题谈明白恐怕得再写一本厚厚的书也不见得能探讨明了。写完上面一章,总是觉得还是有些问题没有想明白,因此昨晚又是一个不眠夜。今天上午起床脑袋还有点晕忽,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谈论下去。于是就把我的困惑在网上跟朋友们探讨了起来。大家各抒己见,什么观点都有。也许这本就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吧。但有个网友给我叙述了一段发生在他周围的故事,让我感受颇深,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故事。相信大家看了也会对盲人的婚姻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吧。

风和雨是两个盲人的网名,风的老家在北方的一个因牡丹花而盛名的小城市。风虽然从小就双目失明,但他却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反而对于他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和向往。风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孩,他除了上班以外,就是喜欢看一些关于爱情的小说,每当看到感人之处,也会禁不住泪流满面。在风的内心世界中,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想象。2005年的时候,风已经在自己当地买了房子开起了一家按摩中心,自己也当上了老板,好心的亲戚朋友也给风介绍了一个农村的健全女孩。女方倒没有什么要求,对风的情况基本能接受,而风却执拗的不肯答应。这让风的家人和亲戚十分伤心。其实谁知道那时候的风已经暗恋上遥远的江南水乡的网友雨了。雨不是先天失明的,是后来一次手术事故而导致的,所以雨的父母对雨格外疼爱,就没有再生孩子,希望就是能把雨抚养成人。而雨也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孩,命运虽然夺走了她那美丽的大眼睛,然而雨却从未被命运击垮,反而越加坚强。雨的坚强通过媒体感动了当地千万老百姓。同样的,雨也在本地开了一家按摩中心。虽然女儿双目失明了,但看到女儿这样争气,雨的父母也格外的幸福。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姑娘的终身大事。托亲戚朋友介绍了不少,可没有一个雨喜欢的,因此父母拿她也没有办法。

说起风跟雨的相识,也是一段浪漫的故事,那是在2005年的春节后的一天。那时候雨刚刚买了电脑不久,配备了盲人专用的语音软件,而且开通了上网功能。在2005年,盲人上网的还不是很多。而风却远在2003年就开始了网络生涯。所以对于网络操作可以说是熟门熟路,别说盲人,就连一般明眼人操作网页都不一定有风熟练。而刚刚学习上网的雨却很困难。初探网络的雨,被网络整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而就在这时候风跟雨在聊天室相遇了。风在得知雨的困惑后,主动担当起了雨的电脑老师。在风的耐心指导下,雨操作电脑的水平突飞猛进,不到两个月就已经可以自由的翱翔在互联网上了。同时风和雨的爱的火焰也忽然点燃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不知道在多少个深夜里,火焰把整个黑夜都照的比白昼还要明亮。甚至他们都忘却了黑暗,忘却了他们的失明的眼睛。他们在网络上尽情的倾诉着自己的过去,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倾听着彼此的心声,感受着彼此的心跳。虽然相隔千里,虽然从未谋面,但他们的心却死死的连在了一起。当风的家人跟风介绍对象的时候,风跟雨已经私定了终身,已经海誓山盟了,因此风怎么可以背叛自己的爱情呢?非但拒绝了这一个,而且风也正式向父母公开了他与雨的恋爱关系。这无异于在风的家里又扔下一个重磅炸弹。父亲气的心脏病都发作了,母亲也伤心的吃不下饭去。他们找来了亲戚朋友,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磨破了嘴皮子,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跟风讲,可风就是固执的坚持己见,不肯让步。经过了三天三夜的艰苦鏖战,最终风的父母还是向风妥协了,毕竟风的父母还是很开明的,而且他们也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一旦决定的事情是万难更改的。因此也就默认了,同意了风的选择。于是风放弃了日益红火的生意,离开了双亲,踏上了南去的列车。这是一趟通向爱情和幸福的列车,所以风坐在列车上,心里非常的激动。风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男孩,但却不是容易冲动的男孩。他在去雨家之前就已经充分思考了他跟雨的这段爱情。因雨是独生女,而风却还有一个姐姐,所以他才决定放弃老家的事业,离开父母,,去雨那边发展,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雨以及她的父母。然而风也知道,虽然自己父母是同意了,但雨的父母还丝毫不知道呢,所以这次风也是打着去雨的按摩中心应聘的牌子去的。为的就是怕让雨的父母发现他们的恋情。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雨,尽管内心不知道有多么激动,恨不得马上把雨抱在怀里,然而表面上却不能流露出半点意思。就这样,风在雨的按摩中心上班了。按照风和雨提前制定的计划,是通过风在雨那边上班的过程中,让雨的父母对风逐渐有所了解,然后再公开他们两个的恋情。可事情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大。现实也不是小说。虽然风也很努力的去争取了。而且一直也小心的隐藏着他跟雨的爱情。可命运似乎觉得这样太不好玩了,于是乎在他们认识不到两个月的时候。雨的母亲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尽管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抢救,雨的妈妈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大家都知道,雨妈妈的身体就像一个脆弱的花瓶,已经再也经受不了任何一点来自于外界的刺激了。妈妈躺在病榻上,牵着女儿的手,语重心长的说:"小雨啊,知道为什么妈妈还奇迹般的活过来吗?都是因为你啊,我放心不下,你现在还没有成家,我怎么忍心放下你而去呢?因此你一定要找一个眼睛好的,这样妈妈死了也能闭上眼睛啊!"听了妈妈的话,雨当时就傻了,愣在那里半天一句话说不出来,只有眼泪在无声的滑落。而此刻站在门口的风也同样听到了这句话。他却没有哭,只是转身回到了宿舍。当雨晚上吃饭的时候发现风不在了,就预感不好,问了很多人都说没有看到风。聪明的雨似乎意识到有什么不好了,于是乎打开电脑在桌面上就看到了风给他的留言:

亲爱的雨:

让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吧。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坐上了回家的列车。不要为我担心,我会保重自己的。雨,我不想说太多,也不祈求你的原谅,只想对你说一句:"我们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想你会理解我的对吗?

如果,我是说如果人真的有来世的话,我依然会选择你,你也答应过我下辈子还要做我的新娘,不是吗?

好了,已经没有时间让我写下去了,最后让我再一次说声:"雨,我爱你!

爱你的风。

第二十八章尾声

随着上面那个气馁的爱情故事的结束,随着王大夫和小孔的终成眷属,我也再一次读完了最后一页毕飞宇老师的《推拿》。书也读完了,看看外面的天气也犹深秋转入了初冬。天虽然开始冷了,但我心里的负担觉得忽然轻松了很多。回头自己读读这段时间写的文字,虽然只有六七万字,可对于我一个原来为了写一篇三五百字的作文都要费尽心思的人来说,简直是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壮举。我知道我已经从惧怕写作的泥潭中走了出来。虽然,我是初探写作,可我已经被写作深深的吸引了。已经让我在文字中发现了另外一个从未看到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一个完整的,是一个健全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残疾的。因此,我对我的这个新的身份非常的喜欢,同时内心也感觉无比的幸福和快乐。我知道,自己已经向着光明又迈出了一部,梦中的世界也不再有那么的黑暗,我已经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看似平常的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其实不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发生着巨变,在实际生活中也与往日不同。这段时间因过度思考问题,以至于原本就清浅的睡眠更加难以入睡,不得已中间尝试着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第一次尝试非常成功,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到了现在每天晚上若不喝一杯烧酒简直就是无法入睡。哎!只可惜,我这么一个在父母看来滴酒不沾的乖孩子,竟然也成了一个酒鬼。母亲中间也曾劝告过,但知道我已长大成人,知道我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也就默许了我的做法,这样反而助长了我的酒瘾。恐怕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睡前的一杯酒是很难戒掉了。学会喝酒,这难道就是成熟的标志吗?我不知道,有人说“借酒消愁愁更愁”。我倒是觉得喝点小酒,晕晕乎乎入睡倒是真的不错。至少能让我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不快,暂时封闭我的思想,让肉体有片刻的休息。也许我有点堕落,也许生活本就应该糊里糊涂的过下去,也许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明明白白。黑暗与光明也不过是视觉器官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闭上眼睛都是天黑。反而站在光明人们,看似拥有了光明,其实正在被光明所拥有。只闭上眼睛,喝点小酒,晕晕乎乎,在半梦半醒间,才能触摸到灵魂深处,才能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才能寻找到生命的本源所在。

写到这里我的写作也应该暂告一段落了。只是最后还想问问看过本书的读者一个私人问题。请问您看过了我的作品,对于我这个人的形象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您会说:"一个盲人能写出这些真的不错!"还是:"写的的确不错,作者真的是一位盲人吗?"若您的想法是前者,那么我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若您是后面的想法,那么我会感到非常的欣慰与幸福。因为终于有人开始怀疑我的盲人身份了。能让健全人以看普通人的眼神看待我们,是每一个生理残障者的共同心愿。

谢谢你看到这里,全文完

【作者:宇尘】

电影虽然说是来源于生活,但是这部电影大多是对生活的放大的臆想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