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

昔日的票房毒藥竟然在網路爆紅

蕭歆諺
user

蕭歆諺

2018-06-06

瀏覽數 40,150+

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
 

五光十色的網路世界,圖像與影片輪番爭奪眾人目光,當我們擔憂閱讀與文學在網路世界益發弱勢時,卻有一類過去在出版業冷清的文體迅速竄起:現代詩。

專門貼詩作的臉書粉絲專頁「晚安詩」就吸引34.7萬人按讚,每則po文按讚數動輒破千。

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_img_1

圖/臉書粉絲專頁「晚安詩」高達34萬人按讚。圖取自臉書

「以前詩集是票房毒藥,去年有好多本詩集賣得很好。」詩人、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李進文觀察,伴隨社群媒體興起,文學世界的版圖正在變化,推翻世俗的觀念。

例如過去《哈利波特》、《魔戒》等長篇小說帶起熱潮,讓人以為長篇小說是最熱賣的文類,但現在賣最差的正是長篇小說。「因為它不適合網路閱讀,」李進文點出其限制。

反觀現代詩輕薄簡短的特性,讓它漸漸走入大眾視野。他舉例,去年作家陳繁齊的書賣得最好,詩集銷售量超過一萬本。

除了陳繁齊,還有許多文壇新面孔:任明信、潘柏霖、追奇和徐珮芬等,演員連俞涵也出了一本詩集,影響力在網路上持續發酵。曾經獲得《2014臺灣詩選》年度詩獎的中堅詩人林婉瑜,也因個人臉書而被更多讀者認識;七年級詩人羅毓嘉深耕多年,也透過網路聚集了更多支持者。

長年研究現代詩的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楊宗翰,以「典範轉移」來形容這種現象。

「學生想邀的詩人不是席慕蓉或鄭愁予。」楊宗翰舉例,今年3月辦講座,讓學生投票決定邀請哪位詩人前來演講。結果出爐,第一名竟不是我們課本上熟悉的名家,而是相對年輕,在網路上擁有一定知名度的任明信。

為什麼這群作家能吸引這麼多讀者,甚至連平常不讀文學的人也會為其感動?

從此不再晚上加班|AI成為你的簡報策略師,快速生成完美簡報

「這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楊宗翰觀察,詩作常常搭配手抄鋼筆字的圖片,讓詩作變得更美。更重要的是,這群年輕詩人的詩作能夠深入和反應當代現象,主題觸及當代社會議題與困境,幾行文字就能引起現代人的共鳴,培養出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的美學與深度。

作家追奇的詩作,便充分反映了這種樣貌。

26歲的追奇,畢業自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平時的工作為文案企劃。她自學生時代便寫作不輟,大學時創立臉書粉絲專頁,以經營散文為主。2015年,受到蔡仁偉的詩作《想念的時候是魚》所觸動,遂重拾這類的文體創作,期待也能運用相較短的篇幅傳遞深刻情感。

如今,她集結了散文與詩的粉絲頁上,已吸引8.3萬人按讚。

「我希望我的作品不只是使人獲得感動,還能影響社會。」追奇盼望自己的所思所寫能讓讀者知道社會的角落發生什麼事,進而同理與關心不同領域、階級和族群的人。

她舉例,第一本詩集收錄的詩作《燭火》,靈感來自一支記錄敘利亞女孩生活的影片。提醒讀者,我們雖然在和平的地方生活,但在世界另一頭,其實有許多難以想像的事正在發生。

追奇分享,眾多讀者會留言或私訊她,作品與他們的日常心事貼近而寫實,使她發現,人與人之間雖然相隔遙遠,仍然懷具雷同的生命經驗;也有不少身心受創的讀者,告訴她在讀完她的作品後,又重新獲得力量。

其實,追奇本身患有恐慌症,每次創作都像自剖。挖掘傷口的過程雖然痛苦,她還是希望能把這些真實記錄下來,也讓她的作品格外誠摯感人。

如果絢爛的網路世界是一座散發霓虹光霧的不夜城,讀現代詩就像走進巷弄裡一間安靜的酒吧。一個人倚著吧台小酌,任浮躁的訊息從耳畔和眼前流過,讓簡短的文字開啟無限想像,在一方發光的螢幕裡和自己促膝長談。

下次手機滑到現代詩,不妨稍停片刻,體驗詩與文學的美好。

圖/26歲的追奇,畢業自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平時的工作為文案企劃。圖取自臉書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