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史資料庫電子報_第八期
國立政治大學
第八期
發行日期:2009年8月31日
發行人:王振寰,溫肇東/編輯:許瓈文、王敬智、陳千群、姜懿紘/版面製作:吳宗勳
目錄
台灣企業史料
《林挺生傳》書摘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兼任助理 王敬智

一、書籍資料

書名:林挺生傳

作者:劉益昌、林祝菁

出版社:工商財經數位

出版日期:20081111

ISBN9789866998805

頁數:351

二、內容摘要

    本書共分「集團的大家長」、「工業報國的實業家」、「辦校治學的教育家」、「商而優則仕的政經領袖」、「國際觀的企業家」五篇,從不同階段與角度切入詮釋林挺生的生命史與大同公司的發展史。摘要謹誌如下,大同集團發展史請參照本期電子報另一篇文章文章【台灣家族企業---臺灣大同家族企業集團發展史之一】

第一篇:大同集團的大家長

    林挺生出生於1919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次年,從1942年銜其父林尚志之命接掌「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開始,領導大同集團長達64年,直到2006年才交棒給長子林蔚山。在他帶領大同集團的這一甲子期間,大同的發展主力先從鑄鋼機械的重工業轉型為製造電扇、電鍋等民生用品的輕工業,而後又跨足光電、面板等相關資訊科技產品。大同的發展軌跡幾乎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同步,林挺生堅持著「工業報國」的核心價值,為集團利益和國家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林挺生不僅僅是一位企業家和創業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1943年創立「大同技能者養成所」,即現在的大同高中和大同大學前身,產學的「建教合一」機制亦從當初延續迄今。另一方面,在國民黨的「催台青」政策底下,在工商業界頭角崢嶸的林挺生自然也被賦予重任,他連任三任12年的台北市議會議長,並且擔任6年的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跨足政界的林挺生在仕途上亦掙得一片天。

第二篇:工業報國的企業家

    林挺生從父親手上接下的大同鐵工所,原本只是生產鋼筋及簡單的機械零件,由於技術和規模皆不如人,因此難以與當時的日資鋼鐵廠競爭。但即使如此,林挺生仍不惜成本派出技術人員向外取經,取得電爐煉鋼及鍛造加工的技術。二戰後日本撤出台灣,大同鐵工所更名為「大同鑄鋼機械公司」,林挺生把握戰後百廢待舉的機會接受政府委託修理鐵路車廂,於兩年內修復577輛車廂,此役成為大同站穩鋼鐵界的轉捩點。而林挺生也由於承包表現不俗,開始與國民黨政府建立良好關係。

    然而車廂修復作業只是階段性任務,終有結束之時,因此在訂單日減之時,林挺生開始將大同轉型為以生產一般大眾所需之民生家電的企業。當時大同的鑄鐵、翻砂和製模技術皆已純熟,因此其跨足家電業甚為順利,先是電扇、接著電鍋、電冰箱、電視等產品皆相當成功。平價質優的家電不管是內銷或外銷都取得不錯成績,大同家電王國的地位就此確立。

    在家電市場日漸穩固後,大同從傳統家電產品跨足到科技家電,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中華映管」的設立。華映設立初期虧損連連,一度面臨股東撤資以及上游廠商追債的窘境,但由於林挺生看好這項產業的未來性,因此在虧損中仍苦撐待變,終於在經過一番人事改組後,終於在1984年終止了連續13年的虧損,並於1999年創下彩色顯示管(CDT)產出全球第一的佳績,迄今為止,華映仍是大同集團內最耀眼的子公司之一。

第三篇:辦校治學的教育家

    林挺生相較於台灣其他成功的企業家,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對於人才培育的重視。從最初接掌大同鐵工所開始,林挺生就同時設立了大同技能者養成所,開啟了台灣最早的建教合作機制。目前大同集團下的學校有大同高中和大同大學兩所,雖然從一開始創校到現在已經過了60多的年頭,但大同還是保留建教合作的制度,不僅為集團本身也為台灣培育了許多工業人才。

    至於林挺生本人,則以「教授校長董事長」這個頭銜自詡。自1957年開始他便開始在學校裡教授「經營學」,近五十年未曾間斷,顯見他對教育的重視。林挺生從當時台灣的工業處境出發,要求學生必修英、日文,因為他認為當時台灣製造業的關鍵機器全都購自國外,不懂英、日文不僅會有操作上的困難,更無法自己模仿製造。這種完全以產業需求辦校治學的方式,也使得大同大學成為國內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第四篇:政商雙棲的實踐家

   在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後一年,林挺生就接連當選台灣省工業會、台灣區機器同業公會、台灣區電工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等工商組織之理事長以及南區工礦立法委員,加上大同又是台灣的重工業要角,或許是時代背景使然,「商而優則仕」幾乎是林挺生必走之路。他先是擔任國民黨中常委及台北市黨部主委,之後又在蔣經國的力薦之下內定為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的第一任議長,之後林挺生更連任三屆台北市議會議長,在政商兩界都佔有重要地位。

    此外,林挺生也被指派出任當時台灣工商團體龍頭-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進一步奠定他在工商業界的領導地位。其中包括王永慶和辜振甫等工商大老,在總會理監事得票內的排名還遠遠落後於林挺生之後,顯見當時林挺生及大同集團的政商實力。當他提出認為工總的任務有三,一是幫助政府解決產業困難,其次是幫助工商業界發聲,三是為工商業界及政府培養工業人才。在擔任總會理事長6年期間,林挺生成功扮演了政府與工商業界之間的協調角色。

第五篇:國際宏觀的領航家

    「大同大同國貨好」是台灣人朗朗上口的一句歌詞,代表著大同家電產品在內銷市場裡的霸主地位。不過勞力密集或低技術產業對於企業發展和國家經濟的助益只在初期可見,未來企業如果要生存必定得轉型為技術和資本密集的產業型態,而轉型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能否從國際結盟中取得技術與資金挹注。

在大同的內銷榮景一片之時,林挺生便注意到這個趨勢,他不斷的派遣人員前往海外學習國際大廠經驗及技術,而與國際大廠合作更從一開始的日本擴及到歐美,從東芝、NEC、西屋到奇異等都是大同的合作對象。雖然現在國內廠商與國外大廠策略聯盟與技術合作已蔚為風潮,但當年大同的這種大膽作為可算是開風氣之先。

三、簡評

本書與市面上許多企業家的傳記並無太大不同,其詳述了林挺生本人的生命史,而大同集團則與林挺生一生同步發展,若以企業史角度而言,企業領導人是企業發展的首要關鍵人物,要研究企業的歷史,則無法不先去了解企業領導人個人的個性、家族關係,甚至是個人中心思想脈絡。就此觀之,其的確是瞭解大同集團的一本重要著作。但另一方面,領導人並非企業發展的唯一要素,畢竟「羅馬不是一人造成的」,本書所提及的相關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略嫌不足,此部分則有待後續研究補充之。

華人企業史研究機構介紹:中國企業史資料研究中心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 范碩銘

  「華人企業史」這個議題,研究的範圍甚廣。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在區域分布上,華人企業史所探討的對象包含台灣、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地區之華人企業組織或企業集團;在研究方法上,華人企業史的研究成果涵蓋管理學、歷史學以及社會學三大層面。然而,不論研究者所欲探討的時空以及研究取向為何,在華人企業史的研究中,客觀的歷史文獻資料扮演始終相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歷史學取向的研究中,面對歷史過往的發展,研究者無法直接參與觀察或是透過訪談口述取得資料,而必須更加仰賴歷史文獻資料的佐證進行分析。

    在中國大陸企業史研究中,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附設之「中國企業史資料研究中心」收藏了為數眾多的中國企業史資料,堪稱研究中國企業史研究的寶庫。上海社會科學院自1956年成立後,企業史研究一直為該機構之重點研究領域,目前已經出版三十多種企業史相關之專書以及史料集,晚近的研究重點在於中國企業制度、上海企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發展史等面向。而上海社會科學院為了更進一步系統化保存這些具有中國發展特色的企業史研究文獻及成果,於1992年五月成立「中國企業史資料研究中心」,除了企業史文獻資料的保存及陳列,亦聘有專任研究員進行企業史專題之研究。

  中國企業史資料研究中心為了避免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因為反覆借閱而造成資料遺失或毀損,因此將其大部分有關中國企業史研究之相關資料製作成「微縮膠捲資料」,並於2002年出版《中國企業史微縮資料目錄與簡介》,以便利研究者檢索,以兼顧典藏和利用之雙重目的。目前中國企業史微縮資料共有微縮膠捲30萬餘拍,區分為九大類,共4174(),茲表列如下:

微縮資料名稱

()

微縮膠捲數量

資料涵蓋年代

資料屬性

劉鴻記帳房檔案

1246

93597

1913-1956

企業原始檔案

劉鴻生企業資料

65

8592

1910-1950

專題研究成果

榮家企業資料

44

7223

1915-1980

專題研究成果

太古洋行抄檔

49

5029

19世紀末至20世紀50年代初期

機關抄檔

英美煙公司抄檔

173

17424

1902-1949

專題研究成果

中國經濟統計研究所檔案

1063

51891

1930-1940年代

機構調查報告及剪報

正信會計師事務所檔案

1169

78767

1924-1952

企業原始檔案

1930-50年代初期經濟類剪報資料

345

35812

1930-1950

機構調查報告及剪報

企業史、行業史資料

20

2409

1950年代末期-1960年帶初期

機構調查報告及剪報

合計

4174

300744

囊括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中國企業史資料

四大類

資料來源:黃漢民(2003)林美莉(2002)作者自行整理。

  本文逕依據上表「資料屬性」,將中國企業史資料研究中心資料區分為四大類資料,並分別進行介紹。

  首先是「企業原始檔案」,此為歷史留存之第一手資料,包含「劉鴻記帳房檔案」以及「正信會計師事務所檔案」。其中「劉鴻記帳房檔案」是中國企業史資料研究中心資料數量最為龐大的檔案群,而內容包含劉氏企業所涵蓋之七大產業(火柴業、水泥業、媒球業、煤礦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銀行保險業)以及綜合類文書(帳房文書、書信、家書)。另外,「正信會計師事務所檔案」則收藏會計、法律、企業、其他文書等四大類案卷,記載上海江浙地區1924年至1952年間近千間企業、學校、機關、團體之收支帳目、商業訴訟案件、合約文書、以及政府書信等。

  「專題研究成果」部分,包含「劉鴻生[1]企業資料」、「榮家[2]企業資料」以及「英美煙公司[3]抄檔」,此部分資料為上海社科院彙整原始史料、專題編輯出版之企業史研究成果[4]

  「太古洋行[5]抄檔」則屬於「機關抄檔」的資料屬性,中國企業史資料中心所收藏的資料,是從上海港務局太古洋行檔案中篩選部分內容,加以抄錄或複印整理而成。

    「機構調查報告及剪報」,主要收錄中國近代官方以及民間機構之相關經濟調查以及當時發行之報紙經濟相關剪報。「中國經濟統計研究所檔案」包含19301940年代上海以及全中國之經濟調查資料。「企業史、行業史資料」則收錄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期上海及其他地區之教育機構、官方機構、企業公司、社會團體等單位編寫之企業史及行業史調查資料。「1930-50年代初期經濟類剪報資料」收集1930-1950年代初期二十餘年之間,中文、英文、日文發行等數十種報紙之經濟相關報導。

    最後,從時間的跨度看來,中國企業史資料中心搜羅的資料集中於20世紀初期至20世紀中葉前,龐大而多面向的企業史資料,建構出中國近代企業發展史的雛型,這些具有濃厚中國在地特色的歷史檔案資料,除了巨細靡遺描述歷史上個體企業的治理與成長歷史外,也讓研究者得以進一步宏觀的窺探這段時期當中帝國殖民主義、戰爭、以及共產革命等外部衝擊如何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模式,而容納更多層面的研究與討論。

參考資料

1.林美莉(2002),〈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中國企業史簡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頁148-157

2.黃漢民(2003),〈研究中國企業史的資料寶庫〉,《檔案與史學》,頁75-78

3.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中國企業史資料研究中心網站 (2009/8/17查詢)

  http://www.sass.org.cn/jjyjs/more.jsp?sort=485&sortid=1202



[1]劉鴻生是中國近代著名企業家,於1911年任上海英商開平礦務局之買辦,後產業橫跨七大領域,富甲一方。

[2]榮家企業指榮宗敬及榮德生兄弟所創立之茂新麵粉、福新麵粉和申新紡織三大企業及其附屬企業,為二十世紀初中國麵粉及紡織工業之首。

[3]英美煙公司是1902年由英美兩國六大菸草公司組成,1919年於上海成立駐華英美煙公司。

[4]劉鴻生企業資料為1981年出版之《劉鴻生企業史料》(共三冊);榮家企業資料為1980年出版之《榮家企業史料》;英美煙公司抄檔為1983年出版之《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共四冊)

[5]太古洋行是早期來華的外國資本企業之一,1867年於上海設立,以航運業為中心。

台灣家族企業
臺灣金融蔡氏家族企業集團發展史之五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兼任助理 許瓈文

本文將延續上一期的富邦蔡萬才家族企業集團發展史,繼續介紹國泰蔡萬春,霖園蔡萬霖,富邦蔡萬才的家族成員關係,並總結臺灣金融蔡氏家族企業集團發展史。

前期內容摘要

1929年蔡萬才(原名蔡萬財)生於苗栗,1941年在臺北幫忙家人生產醬油,[1]蔡家生產的化學醬油本輕利重,[2]很快就擁有60萬元[3]的積蓄完成家族事業原始資本的積累。1961年臺灣第一家民營產物保險公司國泰產物保險公司正式開業,1962年國泰人壽成立,[4]寡占事業的經營利潤非常豐厚,[5]促使蔡家資產大躍進,1977年國泰所屬十大企業的資產總值超過350億元。[6]國泰產物兼營國外再保業務,蔡萬才是台大法律系畢業,外語較佳也可以發揮所長,[7]所以在1979年蔡氏家族成員換股份家時,蔡萬才選擇以國泰產物保險公司(1992年更名富邦產物保險公司)為基礎建構富邦企業集團。先發展完整的金融產品線,使得富邦金控能夠搶先國泰成立,引進外資花旗和獨立董監事制度都使企業發展更開放。高學歷使蔡萬才有機會政商聯姻,而讓老婆,女兒和媳婦都進入基金會工作,擔任企業化妝師的角色,也是富邦與國泰和霖園的明顯差別。

一、家族企業集團的發展模式

蔡家三兄弟(國泰蔡萬春,霖園蔡萬霖,富邦蔡萬才)在1940年代初一起製造醬油,依靠戰時民生物資價格波動,開始累積家族企業的原始資本,並開始投資的事業。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蔡家因事業經營有成,開始有人進入政界,1960年代初因為政商關係良好,相繼取得管制產業產物保險和人壽保險的執照,此時三兄弟仍然齊心協力各盡所長,累積大量的家族資本。1979年因為蔡萬春中風,蔡氏三兄弟開始分家析產,同時也開始各自不同的家族企業發展模式。

國泰蔡萬春一房因為創業貢獻最大,所分財產也是最多,但是創業暴富的過程中,也使子女在經營企業方面存有投機僥倖之心,1985年十信事件引發當時社會財經的動盪,有人因此付出生命,有人則是遠走他鄉重新開始另一番事業。

霖園蔡萬霖一房選擇國泰人壽作為主要的產業經營,謹守過去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企業經營屬於穩健保守。雖然台灣保險業逐年開放,面臨內外激烈的經爭,2008年金融海嘯仍然無法動搖其在金融產業龍頭的地位。

富邦蔡萬才一房因為創業階段主要負責產物保險部分,因此在分家的時候以專業考量選擇產險為主要經營事業,並且有計畫的增加各種金融商品完善產品線。雖然分家當時的產險規模還不是很大,但是高學歷和留學的經驗,都使富邦在關鍵的發展點上取得以小博大的優勢,逐漸有後來居上的態勢。

二、家族企業集團的繼承和經營管理模式

蔡萬春這一房的財產分配雖然採行諸子繼承,但也不是齊頭式均分的方式,大房嫡長子蔡辰男很早就隨父闖蕩社會,對家族企業貢獻也比較大,所以分最多財產。二房蔡辰洲分的就少多了,三房蔡辰鴻就更少了。至於其他女兒受到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並沒有獲得家族企業集團的經營權,只有一些女婿在家族企業內上班。大房蔡辰男和蔡辰洋等兄弟雖受二房蔡辰洲影響,不得不轉讓某些家族企業的機營權,但仍努力開創事業第二春,如大陸商場和台灣飯店的經營,並送子女到國外讀書開拓視野建立人脈,希望在下一階段的競爭中也能脫穎而出。

表一:國泰蔡萬春家族成員關係表

第一代

第一代配偶

第二代

第二代配偶

第三代

第三代配偶

蔡萬春[8]

大房:

余鳳嬌

長男:

蔡辰男[9]

陳保枝

獨子:

蔡孟成[10]

林懿嬅[11]

 

 

長女:

蔡貴照

邱嘉雄[12]

長女

 

 

 

 

 

次女

 

 

 

 

 

長子:

邱偉倫[13]

 

 

 

 

 

次子:

邱耀正[14]

盧南君[15]

 

 

次女:

蔡貴敏

林中寬[16]

長女:

林智琛[17]

朱泓宇[18]

 

 

 

 

長子:

林澤浩

 

 

 

 

 

次女:

林世琛

 

 

 

四女:

蔡貴清

董炯鑫[19]

 

 

 

二房:

戴瑞穗

次男:

蔡辰洲[20]

陳藤枝[21]

 

 

 

 

三男:

蔡辰洋[22]

第一任[23]

長女[24]

 

 

 

 

 

長男:

蔡伯府[25]

黃閔暄[26]

 

 

 

 

次男:

蔡伯翰[27]

女友:

陳心怡[28]

 

 

 

 

次女

 

 

 

 

第二任:

王釧如[29]

蔡柏璽[30]

 

 

 

 

第三任:

賴英里[31]

 

 

 

 

五男:

蔡辰威[32]

黃碧珠[33]

長女:

蔡佳萱[34]

豐田啟介[35]

 

 

 

 

次女:

蔡佳葳[36]

 

 

 

三女:

蔡淑貞

陳光博[37]

 

 

 

 

五女:

蔡淑媛[38]

陳國和[39]

長女:

陳品穎[40]

 

 

 

 

 

次女

陳姿穎[41]

 

 

三房

四男:

蔡辰鴻[42]

張玉齡[43]

 

 

資料來源:作者依參考資料製作圖表註釋

1979年三兄弟分家,蔡萬霖有鑑於蔡萬春一房在短短數年之間分崩離析,很早就進行能力分配的接班方式,1990年蔡宏圖不到四十歲就接國泰人壽董事長,蔡鎮宇接國泰建設,女兒雖然在家族企業的經營上缺席,但是女婿卻受到重用。蔡宏圖自己是台大法律系,美國法律博士的高學歷,三個兒子都有哈佛讀書的經驗,尤其長子和三子擁有法商背景,也都進入家族企業工作,未來極有可能接班。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雖然有專業經理人如黃調貴,李長庚等人,擁有財務精算背景,但是穩健保守的經營方式,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年代,雖可持盈保泰,但是也容易錯失轉型的契機。

表二:霖園蔡萬霖家族成員關係表

第一代

第一代配偶

第二代

第二代配偶

第三代

第三代配偶

蔡萬霖[44]

大房:

周寶琴

長男:

蔡政達[45]

王淑貞

長男:

蔡宗良

 

 

 

次男:

蔡宏圖[46]

黃麗姿[47]

長男:

蔡宗翰[48]

 

 

 

 

 

次男:

蔡宗憲[49]

 

 

 

 

 

三男:

蔡宗成[50]

 

 

 

三男:

蔡鎮宇[51]

陳銀卿[52]

獨生女

 

 

 

長女:

蔡貴惠

劉清川[53]

 

 

 

 

次女:

蔡貴如

李奕世[54]

 

 

 

二房:

蘇秀美

四男:

蔡鎮球[55]

林佳穎[56]

育有兩女

 

 

 

三女:

蔡淑卿[57]

林明燦[58]

 

 

 

 

蔡明純[59]

許明仁[60]

 

 

資料來源:作者依參考資料製作圖表註釋

富邦蔡萬才一房除了父子,兄弟一起打拼,女婿在家族企業中同樣擔任重要的角色,至於女眷(太太,女兒,媳婦)雖然沒有家族企業的主要經營權,但是實際負責各基金會的工作,則是其他兩房家族企業中比較少見的。兩個兒子擁有美國名校法商碩士的留學背景,促使富邦引進外資花旗以及獨立董監事的制度。家族企業的發展模式透過與專業經理人或團隊分享經營權和所有權,達到更快速發展擴大規模的目標。

表三:富邦蔡萬才家族成員關係表

第一代

第一代配偶

第二代

第二代配偶

第三代

第三代配偶

蔡萬才[61]

楊湘薰[62]

蔡明忠[63]

陳藹玲[64]

蔡承穎[65]

 

 

 

 

 

蔡承道[66]

 

 

 

 

 

蔡承融[67]

 

 

 

 

 

蔡承翰[68]

 

 

 

蔡明興[69]

翁美慧[70]

蔡承儒[71]

 

 

 

 

 

蔡承媛[72]

 

 

 

蔡明玟[73]

許哲銘[74]

許樂理[75]

 

 

 

蔡明純[76]

許明仁[77]

 

 

資料來源:作者依參考資料製作圖表註釋

三、結語

從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三房的表現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家族企業集團繼承人,有系統的接受經營能力養成的訓練,接班之後比較不容易犯錯,能夠繼續維持家族企業集團穩定的經營。但是繼承人養成的訓練方式同時也決定了未來整個家族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格局,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將子女送出國留學的比例有升高的趨勢,如第一代的三兄弟隨家庭經濟環境改善,學歷越來越高,第二代同樣也是以蔡萬春一房學歷較低,蔡萬才一房學歷較高,第三代蔡萬春一房也在努力改善此一情況,如將小孩送到大陸一流學府接受教育,加強國際觀和經營能力以及培養人脈。

本期電子報總結台灣金融蔡氏家族企業集團發展史,全文刊載完畢,下一期的電子報將對台灣的家族企業史進行分類,透過分類的方式提供未來的研究者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四、參考資料

1.2008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10

2.司馬嘯青:《臺灣企業家的日本經驗》玉山出版社20014

3.徐聯恩:《大型企業領導者更迭之研究》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12月初版

4.吳聰敏:《日據時代物價》Retrieved Dec 15,2008, from http://www.asiaa.sinica.edu.tw/outreach/topics/hat/hat.chi.obs2.4000.html

5.股卒:《國泰紅樓夢》二十一世紀出版社1985521

6.《苗栗蔡家的姻親與政商關係》中國互聯網Retrieved Nov 10, 2008, from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TCC/haixia/19665.htm

7.《蔡萬春開創蔡家天下(3)》Retrieved Feb 9,2009, from http://big5.chinataiwan.org/gate/big5/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15479/Uadmin/A2017484.html

8.陳柔縉:《總統是我家親戚》,鴻鳴館圖書出版社,1994815日初版一刷

9.陳柔縉:《總統的親戚-台灣權貴家族》,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供司,199996初版一刷

10.吳聰敏:《日據時代物價》Retrieved Dec 15,2008, from http://www.asiaa.sinica.edu.tw/outreach/topics/hat/hat.chi.obs2.4000.html

11.曾慶頌《人壽保險業資金運用與經營績效之研究》1995年,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Retrieved Dec 2,2008, from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12.彭蕙仙:《億兆傳奇──國泰人壽之路》廣場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312月初版

13.張慧雯買成首富 富邦蔡家的擴充術》,非凡新聞週刊2009531Retrieved June 8, 2009 from http://fund.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ubnweekly/993/124369920055703005001.htm

14.蔔幼夫:《從賣菜小童到台灣首富》禦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66月出版一刷

15.王溢利《我國產險管制策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6

16.大官文化工作坊:結金 : 蔡萬才 蔡楊湘薰 之金婚紀念,萊閣國際公司,2005

17.劉佩修:蔡鎮宇:我百分之兩百不做董事長首富之子回應傳聞Retrieved April 20,2009, from http://blog.ptt2.cc/blog.pl/Greenseed/article,20040831.html

18.《富邦金控大事記》Retrieved June 22, 2009, from http://www.fubon.com/financial/financial_about/000financial_about_12.htm

19.花旗、富邦策略聯盟,專利佈署不可小覷元勤科技蕭喜那綜合報導,智識網2001326Retrieved June 22, 2009, from http://www.ipnavigator.com.tw/news/news_view.asp?NewsID=20010326091205

20.陳慧琳:ING安泰人壽今股份轉換 正式併入富邦金 金控資產達2.6兆元》钜亨網,2009211日,Retrieved June 22, 2009, from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90211/2/1chsy.html

21.2008 1000大排名-金融業》天下雜誌 Retrieved Nov 7, 2008, from http://www.cw.com.tw/survey/search1000.jsp

22.張翔一:《100大金融業》天下雜誌200956p281-284

23.Taiwan's RichestForbes, Retrieved June 22, 2009, from http://www.forbes.com/lists/2008/87/biz_taiwanrichest08_Taiwans-Richest_Rank.html http://www.forbes.com/lists/2008/87/biz_taiwanrichest08_Taiwans-Richest_Rank_2.html

24.蔡萬霖》維基百科,Retrieved June 22, 2009,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1%E8%90%AC%E9%9C%96

25.《富比士公佈億萬富翁 蔡萬才家族躍居台灣首富》Retrieved June 22, 2009, from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2.php?id=7624

26.全國台聯研究室編:《台灣工商企業名人錄》,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8

27.許瓈文:《台灣蔡氏家族企業發展史》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45

28. 《蔡伯府小檔案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479843.shtml

29.邱耀正小檔案Retrieved Aug 12, 2009, from http://bbs.67.com/thread-984905-20.html

30.劉季寧:號碼的盛宴--林中寬和數位新世界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dacombook.com.tw/book/number/reco.htm

31.蔡伯翰小檔案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www.tianyayidu.com/article-a-5764-10.html

32. 《蔡辰威小檔案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479843.shtml

33.《都是一家人,國泰蔡家姻親橫跨營建,水泥,金控》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www.nownews.com/2008/06/05/10844-2284923.htm

34.蔡淑媛小檔案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478309.shtml

35.蔡辰洋現任夫人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479339.shtml

36.《黃閔暄小檔案Retrieved Aug 17, 2009, from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479843.shtml



[1]蔡玉梅:《述說不盡的感激》摘自結金 : 蔡萬才 蔡楊湘薰 之金婚紀念p146

[2]因為戰爭時期醬油豆麥來源不穩定,工廠時常停工待料,蔡萬春乃採用重蘇打加稀鹽酸調配製成化學醬油,日本政府檢驗對人體有害,曾下令禁止生產。蔡萬春認為化學醬油本輕利重,因此不顧法令私自釀造,並在黑市高價出售,因此發了一筆橫財,蔡萬春也因違反「經濟暴利取締條例」,一再進出監獄,直到1945年臺灣光復才結束這種生活。《國泰紅樓夢》p14-15

[3]1938年臺灣銀行券4000圓約為2002年新台幣80萬元,臺灣銀行券60萬元約當新台幣1.2億元。《日據時代物價》

[4]臺灣金融保險業早期屬於管制事業,1960年臺灣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決定向民間開放保險公司的設立。當時曾任臺灣省議會副議長的林頂立申請經營人壽保險公司的執照,但財力有限,無法湊足3000萬資本額,便找上曾任臺北市議會議長的張傳祥,但張傳祥也因財力不足,就找上同是1950年臺北市第一屆市議員的蔡萬春。1962年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成立,第一張保單就是嚴家淦先生投保的10年養老保險,1972年保單到期,此時嚴家淦先生已經貴為副總統,由此可見蔡家經營政界關係的眼光。

[5]曾慶頌(根據2007年國泰金控年報,曾慶頌擔任子公司國泰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認為台灣過去的企業可以利用保險的寡佔市場累積超常報酬。《人壽保險業資金運用與經營績效之研究》

[6]《蔡萬春開創蔡家天下(3)》

[7]蔡萬才:《牽手五十載 幸福一世人》摘自結金 : 蔡萬才 蔡楊湘薰 之金婚紀念p18

[8]蔡萬春,19161220日生,1962年創立國泰人壽,1984年中風,199112月逝世

[9]蔡辰男,194055日生,中興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留學美國紐約大學商業管理研究院。回台後,他一度擔任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企業管理系主任,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中華學術院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並先後在集團企業內擔任國泰塑膠工業公司總經理,國泰信託投資公司經理與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常務董事等職,以及擔任臺北市人壽保險同業公會常務理事長與,臺北市信託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等職。現在大陸發展,擔任上海蔡家食譜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東北大連亦有投資,有大連王之稱。

[10]蔡孟成,1971年生,從美國賓州大學工學院畢業之後,便前往大陸發展,進入北京清華大學就讀MBA,擔任香港協匯集團旗下源誠國際開方董事長一職。2009714日與林懿嬅結婚,臺北喜來登席開九十桌。

[11]林懿嬅在醒吾技術學院擔任英語講師,授課科目包含文法與修辭,公關與行銷英文,結婚後辭掉教職,擔任「蔡家食譜」總監。

[12]邱嘉雄,年輕時是舉重選手,1960年他隨團參加第17界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他是在台中受訓時認識蔡貴照,蔡貴照當時還是高中生就與邱嘉雄相戀,自然遭到蔡家極力反對,但蔡貴照不顧家裡的反對,放棄了考大學,1954年毅然下嫁給了邱嘉雄。邱嘉雄與蔡貴照結婚後,就成為蔡萬春家族的大女婿。在國泰集團尚未分家時,邱嘉雄曾在國泰的建設部門任職,後來回嘉義自行開設贊泰建設,擔任董事長,主攻台南與嘉義地區的房地產,幾年前贊泰建設在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的松勤路,以二億六千萬元標地蓋出臺灣首席豪宅贊泰花園廣場。與名主播侯佩岑的母親林月雲有婚外情,現居嘉義豪宅。

[13]邱偉倫,1965年生,贊泰建設財務總管,已婚育有二子。曾與中加混血名模李珊珊產生婚外情,育有一子Justin

[14]邱耀正,1974316日,英文名字是Yoyo,美國洛杉磯FIDM室內設計學系畢業,現為自創Six Studio的創意總監。

[15]盧南君,珠寶設計師。

[16]林中寬,台灣霧峰林氏家族後代,競泰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世界最大號碼鎖製造廠。

[17]林智琛,贊泰集團執行副總,2005619日與嘉新水泥創辦人長外孫朱泓宇結婚。

[18]朱泓宇,嘉新水泥創辦人長外孫

[19]董炯鑫,曾在佳能公司任職,移民美國。

[20]蔡辰洲,1946913日生,小時患有輕微小兒麻痺症,淡江大學文理學院畢業,做過國泰塑膠公司營業員,國鼎塑膠公司總經理,來來百貨公司董事長,立法委員,1982年擔任十信董事長,1985年初十信違法超貸爆發,引起擠兌,當年12月,臺北地方法院宣判蔡辰洲有期徒刑678年,確定交監執刑的達125年,創下司法界的新記錄,1987514日,肝癌保外就醫時意外摔死,留下5000多名被害人和150億的巨額債務無人償還。

[21]陳藤枝,日盛證券總裁陳國和的大姊,理想工業前董事長。

[22]蔡辰洋,1949430日生,德明商專畢業,1985年十信事件之後,36歲的蔡辰洋淡出了商圈,1996年他又重現江湖,並成立了寒舍開發公司,從事古董、傢俱、珠寶、石刻、字畫等藝術品收藏與買賣,2002年將哥哥蔡辰男在十信案期間賣掉的家族企業來來飯店買回,並更名為喜來登,花22億重金重新打造。現任國泰建業廣告(奧美廣告前身) 副董事長,來來百貨董事長,臺北喜來登飯店董事長,寒舍骨董專業經紀公司董事長,寒舍集團董事長。

[23]歿

[24]通過會計師考試

[25]蔡伯府,1973710日生,英文名字Benny,美國讀大學,主修金融,曾任中國信託董事長特別助理,現任臺北喜來登飯店執行長,育有一子。婚禮補請在喜來登地下二樓宴會廳,主桌貴賓有當時第一夫人吳淑珍女士。

[26]黃閔暄,1974101日生,英文名字Helen2003年日本東京觀光學校畢業。在喜來登業務部負責日本旅客業務,因工作表現突出,很快就受到重視升為經理,現任寒舍花譜經理。雖然雙方是自由戀愛,不過兩人交往後,意外發現雙方的家長蔡辰洋與黃錦川是延平中學的隔壁班同學。

[27]蔡伯翰,197714日生,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MBA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旅館財務管理學系畢業,進入家族企業喜來登飯店擔任總經理特助。

[28]陳心怡,英文名字sandy,是LV的高職人員(sandy)是LV的高職人員,兩人交往多年,但一直沒有結婚的打算。

[29]王釧如,1955年生,復興美工畢業,原在服裝界擔當模特兒,1972年當選第一屆雲裳天使的冠軍,成為臺灣第一代名模。隨後進入影星楊群成立的鳳鳴電影公司,成為模特兒躍升銀幕的第一人。離婚後赴加拿大定居,2004年返台復出拍攝電視劇。

[30]蔡柏璽,蔡伯璽是蔡辰洋與王釧如生的小兒子,七歲的蔡伯璽隨離婚後的母親移民加拿大,父親蔡辰洋多次提出要他回臺灣進寒舍工作。

[31]賴英里,1963610日生,著名長笛演奏家,外號長笛公主,前夫是NOVA資訊廣場董事長鐘瓊亮,他們結婚六年後分手,賴英里為前夫育有二子,2000年與蔡辰洋結婚,現擔任喜來登藝術總監。

[32]蔡辰威,1952101日生,建國中學畢業,曾任國泰建業廣告公司總經理,國泰塑膠工業董事,來來百貨公司董事,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理事長,2004年臺灣奧運代表團副團長,現任臺灣第九屆中華奧會主席和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

[33]黃碧珠,曾任興來集團經營管理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委員。

[34]蔡佳萱,1976年生,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及保存學院建築碩士,曾任職美國紐約Studio Sofield,現在日本東京開設Noiz 建築事務所。

[35]豐田啟介,1972年出生生,日本東京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及保存學院建築碩士,曾任職日本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紐約SHoP事務所,現在日本東京開設Noiz建築事務所。

[36]蔡佳葳,1979年生,14歲留學美國讀工業設計,後擔任知名視覺藝術家蔡國強助理兩年,跟馬英九的女兒馬維中同在紐約共事,後就讀美國羅德島藝術學院。

[37]陳光博,曾任家族企業國塑公司協理。

[38]蔡淑媛,銘傳商專大眾傳播科畢業,1975年與陳國和結婚,現任日盛證券董事長,日盛金控常務董事。

[39]陳國和,1947316日生,建築師陳君藤和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前董事長陳蘭的長子,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畢業後一年帶蔡淑媛到日本工作十年,剛開始是住八坪大的房子,後因身體健康因素返台,現任日盛證券總裁。

[40]陳品穎,1976年生,藝名關穎,美國紐約大學藝術行政系碩士,目前身兼日盛金控董事。

[41]陳姿穎,自美國波士頓韋斯利經濟系畢業後返台,一度回到家族企業集團上班幾個月,某天大家回家發現人不見了,原來是一個人打包行李遠赴美國,到一家資訊公司上班,計畫未來自己創業,但不准老爸介入幫忙。

[42]蔡辰鴻,1949513日生,輔仁大學畢業,曾任國泰建設常務董事,國泰信託投資公司董事,自營穩來貿易,規模雖然不大,卻是蔡家唯一不靠父兄力量自創的事業。

[43]張玉齡,曾任穩來貿易公司董事長。

[44]蔡萬霖,19241110日生,霖園集團創辦人。

[45]蔡政達,中國文化大學畢業,國泰人壽董事。

[46]蔡宏圖,195281日生,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博士,現任國泰金控和國泰人壽董事長。

[47]黃麗姿,台灣大學圖書信息學系畢業,並留校兩年擔任助教。

[48]蔡宗翰,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喬治城大學博士,20055月回台擔任同記實業副總經理。

[49]蔡宗憲,美國哈佛大學畢業,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

[50]蔡宗成,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商學,加州大學碩士,良廷實業副總經理。

[51]蔡鎮宇,195411日生,建國中學畢業,日本東海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國泰金控副董事長。

[52]陳銀卿,日本名字和田麻理,匯豐證券陳炳林之女。

[53]劉清川,國泰產險常駐監察人,國泰建設常務董事。

[54]李奕世,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研修工程碩士學位,曾掌管霖園集團旗下的三井工程,國泰建設,已經因肝癌過世。

[55]蔡鎮球,1965年生,日本慶應大學經濟學碩士畢業,國泰產險副董事長。

[56]林佳穎,父林政雄為前士紙董事長,母顏美華出身基隆望族顏家。

[57]蔡淑卿,曾就讀日本家事學院。

[58]林明燦,台大醫院腸胃外科主治醫生,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秘書長。

[59]蔡明純,1961年生,富邦慈善基金會執行長,現與許明仁無婚姻關係

[60]許明仁,父許啟祐為前臺灣省交通處旅遊局局長,母許張愛廉是歷任台灣四屆增額立委的資深民代,現與蔡明純無婚姻關係

[61]蔡萬才,1929年生,富邦集團創辦人,富邦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62]楊湘薰,1930年生,富邦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父楊肇嘉為台灣總統府前國策顧問。

[63]蔡明忠,1956年生,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碩士,1988年結婚,富邦金控共同執行長(大董)。

[64]陳藹玲,金鐘獎主播,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65]蔡承穎,1989年生。

[66]蔡承道,1990年生。

[67]蔡承融,1992年生。

[68]蔡承翰,1995年生。

[69]蔡明興,1957年生,台大商學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商學碩士,1986年結婚,富邦金控共同執行長(二董)。

[70]翁美慧,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71]蔡承儒,1987年生。

[72]蔡承媛,1988年生。

[73]蔡明玟,1959年生,16歲中山女高二年級爭取赴美讀書,1987年嫁夫許哲銘,2004年生女許樂理,成為基督徒。

[74]許哲銘,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學習工商管理,曾在美林證券工作,曾任富邦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和富邦投資信託公司的總經理,2005Lafayette Asset Management Co. 董事長,父許子秋為台灣前衛生署署長。

[75]許樂理,名字是媽咪蔡明紋取的,因為她希望今生都能活在神喜樂的真理中。我想,這是她對我、也是對她自己的期許。

[76]蔡明純,1961年生,富邦慈善基金會執行長,現與許明仁無婚姻關係。

[77]許明仁,父許啟祐為前臺灣省交通處旅遊局局長,母許張愛廉是歷任台灣四屆增額立委的資深民代,現與蔡明純無婚姻關係。

臺灣大同家族企業集團發展史之一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兼任助理 王敬智

    「大同大同國貨好」幾乎是伴隨著台灣人民和國家經濟一起成長的旋律,而自林挺生1942年接掌「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大同集團最前身,民國1945年改名為「株式會社大同鑄鋼機械公司」,1950年再更名為「大同製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才改為現名「大同股份有限公司」)以來,大同集團在這60多年期間所跨足的領域從一開始的1940年代的製鋼機械,到19501970年代的電扇、電鍋、冰箱、電視等民生家電,1980年代則順應世界潮流發展高科技電腦相關產業,到今天大同集團的事業主體涵蓋馬達、家電、數位電子、系統整合、能源,這樣的發展究竟經歷過什麼樣的轉折過程,本文將以分期連載的方式耙梳分析大同集團發展史。

一、奠基期

(一)從鋼筋到電鍋,站穩國內民生家電龍頭地位

    林挺生之父林尚志於民國7年創辦「協志商號」,一開始的業務主要是建築工程,包括提防、水利、鐵路、橋樑等都是其承辦範圍。之後林尚志1940年收購了蔡溪所有大同鐵工所,由林挺生出掌業務,負責製造鋼筋等建築用材。[1]1945年日本戰敗後,在林挺生掌舵下大同鐵工所協助國民黨政府修復戰時被炸毀的火車車廂表現不俗,但1948年鐵路局開始自辦車輛修繕,大同原本投資於修理火車的固定設備頓時形同廢鐵,公司背上了沈重債務。這是大同成立以來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經營危機。[2]

    為因應這個危機,林挺生認為未來台灣勢必進行電力工業的基礎建設,普羅大眾所需的民生家電必然有其市場,故他利用大同本身製造模具的優勢,將固定設備轉而生產民生設備。1949年大同第一台自製電扇誕生,1960年著名的「大同電鍋」問世,而電扇和電鍋的推出也就此奠定了大同國內家電市場的霸主地位。

    而這段期間政府為了使國內工業有計畫發展,自1953年起實施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大同配合政府政策,開始與日本東芝、美國西屋在內的國際大廠進行技術合作,並逐步將產品線擴展到各種鑄件、工作母機、電表、變壓器、馬達等。[3]

(二)從「員工公司」到「公眾公司」,自主解決資金需求

與大同站穩國內家電龍同寶座同時進行的是公司股份結構演變。大同鐵工所時期採行的是股東制,股東人數約在1020人之間,而從1946年開始,林挺生首創「工者有其股」制度,鼓勵公司員工以獎金、紅利認購大同股份。從1952年到1956年,大同三次增資都是以員工為主要對象,至45年大同的股東人數有592人,而當時公司的員工不過597人,幾乎每個員工都「當家作老闆」,說這時的大同公司是「員工公司」並不為過。這種鼓勵員工認股的作法比起現在科技界的股票選擇權機制早了約50年。[4]除此外,林挺生也為員工打造「工者有其屋」福利制度,先由公司購地興建房屋,再依照建築成本售予有益買屋之員工,其付款方式是就其薪資中分15年不收利息地按月償還,而員工繳回的貸款再用來貸與新的員工,俾使更多人享此福利。[5]大同集團能在這個時期發展茁壯,或許這些勞資一體的作法和重視員工福利的作風亦是原因之一。

但是由於大同的業務日益擴展,特別是電扇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進一步銷往海外,產品產量不斷增加造成資金需求孔急,購買原料、發放工資還有建廠和購置生產設備的支出都不斷增加,即使向員工籌資也無法填補資金缺口。此時林挺生不得不向銀行貸款以滿足公司轉型成長過程中的資金需求,但是當時台灣銀行對於私人企業的借貸態度保留,所以亦無法解決大同資金短絀的困難。一方面是因為對於銀行貸款的困難,二方面是考慮向銀行借款後的利息問題,大同在這個階段跨出了大膽的一步向社會招募優先股和公司債。[6]當時在台灣並無實行公開募股的「公眾公司」先例,因為當時國內於資本市場和私營企業的瞭解和信任度都相當有限,但是或許是因為大同的產品在國內已打出名號,從1957年到1968年間所進行的十次公開募股均達成目標,完全解決了資金需求的問題。而此後由於大同的成功經驗,台灣開始有更多企業也採行向社會公開募股的方式籌集資金。[7]

(三)產學一體的建教模式,自主培育人才

    相較於國內其他企業,大同對於人才培育的重視實無人出其右,林挺生在接手大同鐵工所隔年就創辦了「大同技能者養成所」,並且自任校長總管校務。大同教育體系幾乎和大同集團一起發展茁壯,從那時不停成長到今天的大同高中與大同大學,堪為國內產學一體、建教合作的私人興學典範。

    大同集團此種對於教育的重視,一方面可能與林尚志和林挺生父子皆屬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有關(林尚志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林挺生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一方面則是因為日據時期台灣本土工業人才的培育仍受日本箝制,因此必須仰賴日本當局的客觀環境有關。[8]不過即使後來客觀環境發生轉變,林挺生對於教育的重視卻未曾稍減,他曾言:「年輕時代嚮往的就是從事教育工作,但礙於家業的安排,只好走上實業家之路」,顯見林挺生對於教育事業的執著。[9]

(四)產學一體的建教模式,自主培育人才

大同除了除上述在資金取得與人才培育方面都另闢蹊徑外,在經營實務上亦有獨到之處。

1.      經營系統之目標管理:依照組織系統逐級形成目標網,建立公司整體目標體系,以提高經營績效。而在目標制訂後則對執行成果進行嚴格考核,執行不力就淘汰,未達標者則家強在職訓練,表現優異則論功行賞。這些舉措現在看來平凡無奇,但是在經營管理之學尚屬民智未開的當時,亦是革新之舉。

2.      建立「利潤中心」(profit centers)制度:所謂「利潤中心」形同「公司內獨立公司」,將整個公司依照產品別、地區別各自成立利潤中心,派立經理自立經營,簡化組織與報告層次,確保小規模經營之優點。這就是「大同服務站」的由來,而且當時標榜的「打電話服務就來」的口號也擄獲不少消費者的心。

3.      強化品管以提升品質並降低成本:林挺生曾言「產品的本質是製造業生存的命根」,製造過程不僅不能為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更要進一步對於材料、零件、成品均應實施嚴格的品質保證管理制度。但另一方面,大同也非「不惜血本」,而是認為強化品管可以降低預防成本和鑑定成本,最後就可使失敗成本趨近於零,如此一來嚴格品管所花的成本就不足道哉。[10]

附錄:大同集團大事紀要

民國7

*林尚志創辦協志商號。

民國8

*林挺生出生。

民國31

*林挺生接掌株式會社大同鐵工所。

民國32

*開辦大同技能者養成所,林挺生就任校長。

民國36

*成立大同公司職工福利委員會。

*林教授校長董事長當選為南區工礦立法委員、台灣省工業會理事長、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台灣區電工器材同業公會理事長。

民國38

*推出全國第一台國人自牌自製電扇。

民國46

*首創公開招募優先股,從「同仁公司」進步為「社會投資公眾公司」。

民國51

    *於29日正式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掛牌,為首批 16 家上市企業之一。

民國52

* 第一家奉准辦理藍色申報,成為「信用納稅」的模範公司。

民國55

* 創設「利潤中心」制度。

民國56

*林教授校長董事長奉召選任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

民國58

*結合同業創辦中華電子投資公司。

*推出大同寶寶及大同歌。

民國59

*營業額超過廿二億元居民營事業之首位。

*成立福華電子公司。

民國61

* 林蔚山先生就任總經理。

民國63

*成立電扇外銷標準保稅工廠。

*外銷績優獲「行政院長獎」。

民國66

*完成中鋼爐渣處理設備及承造中正國際機場整套變電所貢獻十大建設。

民國68

*外銷績優榮獲「行政院長獎」。

民國69

*外銷績優為我國電機、電子外銷第一名,榮獲「行政院長獎」。

*中華映管公司彩色映管廠落成開工。

民國70

*外銷產品與包裝優良設計榮獲「行政院長獎及經濟部長獎」。

民國73

*外銷績優獲「行政院長獎」。

民國74

*首次由國人公司榮獲全國外銷業績第一名「行政院長金質獎章」。

民國76

*上半年進出口績優獲行政院長頒發獎狀。

民國77

    76年進出口總額第一名獲「行政院長獎」。

    電子總廠榮獲第 29 屆「世界技能競賽金牌獎」。

民國79

* 增建光纖電纜工廠及電力線工廠。

民國80

    資策會評定大同資訊產品為內外銷第一名。

     教授校長董事長榮聘為總統府資政。

民國82

    大同公司與中華映管公司81年出、進口業績優良,榮獲行政院長頒發特等獎。

    重電桃園二廠新電力線廠於420日正式開工。

民國84

* 大同奧的斯自立開發商用型電扶梯正式啟用,並接獲台北市捷運系統電扶梯訂單。

民國87

* 成立大同(上海)有限公司,生產馬達、發電機、變壓器、配電盤等重電產品。

民國88

* 大同工學院自88學年度起改名為「大同大學」。

民國89

* 大同(上海)有限公司第一期廠房建設完成,馬達及發電機正式投產。

民國90

* 總公司成立全球運籌管理處。

* 中華映管股票上市。

民國91

* 獲頒經濟部資訊業電子 AB 計畫「合作無間」獎。

民國92

* 大同世界科技公司參與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營運簽約。

* 完成全球電子化供應鏈金物流計畫(CD 計畫)。

民國93

*拓志光機電公司成立。

*綠能科技與 GT Solar Technologies 簽訂多晶矽晶片(Poly Silicon Wafer)生產線的合約,生產太陽能電池用矽晶片。

*大同生科公司成立,獨家取得 SeQual 製氧技術。主要產品為「醫療用氧氣呼吸器」(Oxygen Generator for Clinical Therapy and Home Health Care Uses)。

*成立大同壓縮機(中山)有限公司,專責生產各類壓縮機。

*尚志資產推出「大同晶鑽」高級住宅,順利完銷。

民國94

*董事會通過家電事業部越南投資案。

*桌上型電腦系統事業部門與精英電腦合併,大同公司成為精英電腦第一大股東。

*榮獲經濟部工業局頒發第六屆「工業永續精銳獎」。

*設立大同電線電纜科技(吳江)有限公司。

*董事會核准成立大同越南公司案,先期建置家電廠。

*尚志資產順利通過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獎勵案,並推出大同世界第一期 高級住宅順利完銷,對大同區都市更新有顯著貢獻。

民國95

*林總裁挺生510日逝世,享壽八十八歲。

*林蔚山先生就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大同大學第二任校長吳建國先生、大同高中第二任校長陳火炎先生就任。

*綠能科技公司登錄興櫃。

*大同綜合訊電啟動「全台旗艦計畫」,以嚴謹安心的專業服務為主軸,推動門市大型化、產品多元化。

*尚志資產順利通過北市政府都市更新暨權利變換獎勵案,推出大同世界第二期高級住宅,並提供當地社區活動中心,對大同區都市更新及公益回饋,卓有貢獻。

民國96

*榮獲「桃園縣長青企業卓越獎」(重電)。

*成立大同電信公司,並取得WiMAX南區營運執照。

*大同越南家電電子責任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大小家電。

*尚志半導體於1015日登錄興櫃。

*福華電子投資知光能源科技公司,跨足太陽能電池模組市 場。

*中華映管投資凌巨科技,深耕中小尺寸面板。

*大同生技攜帶型氧氣製造機Eclipse榮獲美國華爾街日報年度科技創新獎醫療器材組優勝獎。

*台通公司CDMA無線投卡兩用公話機榮獲「台灣精品獎」。

民國97

9711月大同公司正式邁入創業第九十周年。

*綠能科技於125日正式掛牌上市。

*環保署統計大同為國內最積極推動綠色消費企業第一名。

*華映光電中小尺寸液晶模組廠開工典禮暨第一億支映像管產出慶祝典禮。

*尚志半導體投資燦圓光電垂直整合LED中上游產業。

*推出創業90周年綠建築代表作 --「大同明日世界」。

*設立大同電機科技(越南)公司生產銷售電線電纜產品。

資料來源:大同公司網站,http://www.tatung.com/b5/history.asp2009820日下載。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

 



[1] 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一個「公眾公司」的形成:介紹大同製鋼機械公司(台灣: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1961年),頁2。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頁71-72

[2] 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一個「公眾公司」的形成:介紹大同製鋼機械公司(台灣: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1961年),頁2

[3] 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頁134-140

[4] 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一個「公眾公司」的形成:介紹大同製鋼機械公司(台灣: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1961年),頁2-3。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頁148-149

[5] 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頁151-152

[6] 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一個「公眾公司」的形成:介紹大同製鋼機械公司(台灣: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編印,1961年),頁4-5。大同公司編,慶祝創業五七週年紀念特刊(台北市:大同公司,1968年),頁23-24

[7] 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頁153-154。司馬嘯靑,台灣新五大家族(台北市 : 玉山社,2005年),頁115-120

[8] 司馬嘯靑,台灣新五大家族(台北市 : 玉山社,2005年),頁105-110

[9] 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頁198

[10]劉益昌、林祝菁,林挺生傳,(台北市:商訊文化,2008年),頁116-118154-156

林挺生的大同王國與問題啟發
國立政治大學科管所博士生 凌漢璋

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件事情,用『大同王國』來形容林挺生先生主導大同公司的時代。

1.    林挺生先生主導大同成長過程中的多角化與垂直整合決策。

1995年以前,大同以BCG模式培養未來所需技術資源、在成長市場上衝刺、在成熟市場上收割並再投入新技術或產品,雖然有一些產品失敗(鋼琴、太陽能熱水器、銅箔積層板)與海外基地(華映英國)的失敗,但打擊成功率相當高。整個過程中,沒有看到林挺生先生以外的主要操盤者。早期的核心團隊(五協理一處長)扮演的是執行角色而非決策者。

2.    林挺生先生根據自己的理念走自己的路。

在沒有證券法規範以前在1957年公開募股,在銀行法沒有干預之前向同仁與外界吸收資金,情願犧牲教育部補助而同時兼任大同工學院院長與公司董事長,1989年環保流氓栽贓大園廠圍廠勒索不屈服,重大合資企業(台灣通信、中央電腦、大同富士通、福華電子、尚志化工)走向獨自經營等,都反映出強烈的意志。

3.    父權領導下的員工關係。

早期以員工薪水1/10當做『養老基金』、補貼員工認股等,條件優厚,但員工在離職之前沒有支配權與投票權。1991年以前的職員沒有勞保而以條件較優的『員工互助會』取代。不重視績效考核、變動薪資比例低。整體而言,反映出終身雇用、終身效忠的對應關係。

 

筆者長年在大同集團服務,曾任林挺生先生的秘書,以下幾個問題或可提供未來有志研究大同家族企業集團的人做為思考方向。

1.      魅力型領導人如何在組織發展的各階段中貢獻或阻礙組織成長?

2.      供需情況反轉與產品市場變化日益快速複雜下,公司經營理念的堅持與因應間如何平衡?

3.      自由開放與金錢導向的現實環境下,如何組成穩定的核心團隊?

辦公室公告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徵稿啟事
編輯室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徵求與企業史相關研究心得與專文,歡迎踴躍投稿。

 

一、徵稿內容:研究主題為「企業史研究」,與該主題相關的研究心得或專題文章均可。

二、徵稿對象:各大專院校學者、研究生、大學部學生,以及一般社會人士。

三、文長以2000字以內為宜,來稿請用電腦打字,並附通訊地址、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信箱等聯絡資料。

四、來均需經本刊正式審稿程序,本刊對來稿有潤飾編輯權,作者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五、本刊恕不致贈稿酬。

六、來稿請優先以電子郵件寄小姐 qqchen@nccu.edu.tw 電話:2939-3091*62814

七、如有任何問題,請優先以上列電子郵件或電話洽詢。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徵求企業訪談 / 企業發展文獻資料
編輯室

在構築台灣重大企業發展史的過程之中,研究團隊非常需要各大企業本身的參與及協助。特別是在歷史資料部分,由企業直接提供我們完整的紀錄及資料,必定比我們從其他管道拼湊來得完整及正確。因此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敬邀您能協同我們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軌跡。我們將對您所提供的資料妥善建檔及數位化,併入台灣企業史資料庫中,期能進一步從這些資料中建立貴企業形象及企業文化的整體性研究。

我們希望貴企業能夠提供自成立以來的

1. 發展記錄(包含相關紀念書籍、相片等)、

2. 貴企業發行之廣告(平面或動態媒體廣告)、

3. 貴企業相關的剪報、大事年表等,

4. 或其他對貴企業發展具關鍵價值的歷史資料。

另外希望徵求有意願的企業接受我們的深度訪談。訪談的目的,一方面建立貴企業的口述歷史,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歷史中看出貴企業發展軌跡與台灣社會的互動及演變,並從演變中呈現出貴企業對台灣社會的具體貢獻,確立貴企業的社會價值。如果您的企業在台經營20年以上,並且希望能有研究學者協助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歡迎您主動與辦公室洽詢合作的可能性。

聯絡方式:小姐 qqchen@nccu.edu.tw 電話:2939-3091*6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