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瘋黃花風鈴木!12處黃金隧道華麗綻放,專家:非強勢外來樹種,建議適量種植 | 上下游

三月瘋黃花風鈴木!12處黃金隧道華麗綻放,專家:非強勢外來樹種,建議適量種植

三月是風鈴木的花季,今年全台各地迎來黃花風鈴木花朵盛開,由北至南、橫跨東西部的12處金色隧道成為眾人假日出遊熱點。其實風鈴木不只有黃花,全台共有六、七種風鈴木,從黃花到粉紅色彩繽紛,花期僅到三月下旬、四月,要賞花得掌握時機。

儘管風鈴木花景吸睛,林務局及林試所提醒各地方政府及景觀業者,黃花風鈴木屬於外來種,雖非強勢繁殖物種,但也不特別鼓勵種植,若要將其納入行道樹種選項,切記要多樣化且多層次種植,長久來說,維持樹種多樣性對環境衝擊耐受度較高。

綿延壯觀的黃花風鈴木(攝影_程東明)

風鈴木原產中南美洲,引入台灣半世紀

「風鈴木在熱帶美洲各國是很常見的樹木。」林試所植物園組長董景生說明,風鈴木屬的植物多達99種,中南美洲由墨西哥、巴西到阿根廷,以及古巴等島國都能看到其蹤跡,而台灣當初是由民間園藝業者引入,國內曾引入的風鈴木,黃花與粉紅花兩大類約有六七種。

董景生表示,民間業者不見得是由原產地引入,也有可能是在其他轉口城市,看到風鈴木的景觀性後,決定引進台灣,而園藝業者後續在台灣各地推廣造景,也慢慢讓風鈴木在全台各地出現。

全台12處金色隧道,黃花至少有兩種

全台各地有12處適合觀賞黃花風林木的金色隧道,分別為:新北八里愛維養護中心、台北植物園、台中廍子公園、台中豐富公園、嘉義朴子溪畔、台南億載金城、台南林森路三角公園、高雄河堤公園、高雄澄清湖風景區、雲林科技大學、南投貓羅溪堤岸、花蓮興泉圳。

這些金色隧道,是因為該區種植整排黃花風鈴木而得名,「台灣有四五種風鈴木會開黃花,同一區即便都是黃花,至少會有兩種以上。」長年研究熱帶雨林植物,並著有《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一書的作者王瑞閔解釋著。

黃花風鈴木花瓣美麗(攝影_程東明)

王瑞閔說明,各地金色隧道中開著黃花的風鈴木,主要有兩種,分別為黃金風鈴木與毛風鈴木,通常黃金風鈴木的樹型較大,毛風鈴木樹型較小,但樹型大小並非判斷絕對,還要近一步看花、果、葉的形態特徵,而全台風鈴木超過十種,顏色涵蓋紅紫黃白,約在1966年至1973年間從熱帶美洲地區引入台灣。

新北淡水金色隧道造景十多年,結合社區營造

新北市淡水區興仁里社區也有一處金色隧道,這是源於十多年前興仁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營造,而其中關鍵人物便是當年的總幹事鄭鵬舉,當初和林務局領苗,十多年間持續不斷的打理樹況,才讓社區也擁有一條金色隧道。

鄭鵬舉說明,當初為了營造社區特色,向林務局申請了好幾種樹苗,例如:山櫻花、苦楝、金剛樹及黃花風鈴木,其中黃花風鈴木申請到了三十多棵,種植於社區主幹道,經過了十多年有將近二十多棵留下,此外苦楝生長狀況也不錯。

鄭鵬舉在淡水區興仁里頂田寮路,以黃花風鈴木做社區營造(照片提供_鄭鵬舉)

「種很簡單,後續管理比較麻煩。」鄭鵬舉表示,種樹並不難,但種下後前三年必須要花時間去照料,定期施肥、澆水及修剪樹型,要等到樹的生長狀況穩定了,照顧時間才會減少,「後面還是要割草維護,我卸任後還是會不定期來割草,或是自費僱用外勞來做。」

選擇樹木來做社區營造是有原因的,鄭鵬舉說明,若選擇花草,會有一定的風險被挖走,因此選擇高大、不易搬移的樹木為造景。他後續計畫繼續種植黃花風鈴木,從社區一路延伸至現在經營的農場,「花期的時候很漂亮,社區的人看得舒服,外人也會被吸引來社區賞花。」

林務局:風鈴木是外來種,目前沒有危害生態,無基因污染問題

全台各地都有風鈴木的蹤跡,國人近年也在三月時前去走春賞花。但風鈴木屬於外來種,並非國內原生種,若為造景而種植,是否會出現排擠本土樹種的生態問題?對此,林務局造林組回應,目前並無觀察到風鈴木危害生態的情形,而台灣也無同屬植物,不會有基因污染問題。

「算是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外來種。」林務局造林組說明,黃花和紅花風鈴木都是園藝業者引進,政府部門沒有特別推廣,而目前看來,風鈴木不是強勢繁殖的物種,也因台灣沒有同屬的植物,不會有雜交導致基因汙染問題。

林務局造林組表示,風鈴木是薩爾瓦多的國樹,某一年薩爾瓦多總理來訪,林務局在總統府前的綠地種了五棵紅花風鈴木迎接。

花蓮興泉圳黃花風鈴木(攝影_林怡均)

林試所:不鼓勵大量種植,造林應考量適地適種及多樣化

風鈴木不會危害生態問題,或是造成本土植物的基因污染,是否可以推廣種植?對此,林試所認為,風鈴木雖不會造成危害,但亦不鼓勵大量種植單一樹種,因為大量種植造成樹種單一化,一旦出現病蟲害,會大規模爆發,使得樹林的環境耐受度降低。

「中南美洲種來當行道樹,跟台灣的做法完全不同。」林試所植物園組長董景生說明,巴西雖然種植風鈴木作為行道樹,但並不會像台灣的高密度種植,通常一條街點綴著幾株樹木,有寬廣的生長空間,一整株金黃大樹令人驚豔。

董景生表示,台灣過去種植行道樹經常因短暫的潮流,而做單一樹種大規模種植,但樹和一般草花不同,生長需要數年,且台灣行道樹普遍植穴空間狹小,後續可能出現浮根等問題,甚至延伸出一些爭議,造成是否保留還是移除的困擾。

黃花風鈴木整排壯觀美麗(攝影_程東明)

「種樹前要三思,要考慮接下來十幾年」

他舉例,過去行道樹選擇種植黑板樹,一開始許多人也認為黑板樹速生通直美觀,後續有人嫌惡黑板樹所散發的味道,黑板樹也因生長空間小而有浮根問題,甚至淺根在颱風期易風倒;近期流行種植水杉,但水杉需水量高,有突起的呼吸根,並不適合當作行道樹;不少公路旁的行道樹為木棉樹,木棉花盛開時雖然美觀,落地時卻容易造成滑倒,引發交通事故,後續管理必須要施灑催花劑。

「任何樹木種植前都要三思,要考慮到接下來的十幾年。」董景生表示,以風鈴木為例,目前各地已有金色隧道,其他地區跟進種植難以突出,倒不如搭配其他具景觀性的原生樹種,考量適地適種以及複層林栽植,同時也宜考量運用在地植物彰顯獨特性,對造景或是該地生態長久發展較為健康。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