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黄盖、黄忠、黄祖、黄承彦四个人是否是同宗?

关注者
59
被浏览
62,410

8 个回答

这个问题我在悟空问答答过,最近发在百家号,引来一堆“江夏黄氏”后人来指点。

先发原文,再增补一些意见。


我把这四人在史书中的籍贯列一下吧。

  1. 黄盖: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人。
  2. 黄忠:荆州南阳郡人。
  3. 黄祖:未知。推测方向为荆州南阳郡人。
  4. 黄承彦:未知。推测为南郡襄阳人。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如图所示:黄盖在南(零陵郡),黄忠在北(南阳郡)。

黄盖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祖先是南阳太守黃子廉,其后人迁徙到零陵郡,黄盖的籍贯所以成了零陵郡。黄盖年轻时就被举孝廉,并在地方当官,还曾进入朝廷公府当掾吏,可见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黄忠是南阳郡人,在早年就得到刘表的重用,和刘表的从子刘磐一同守卫长沙郡,对抗江东孙氏的入侵。

同样,黄祖也是刘表重用之人,并出任江夏太守。早些年,他救援襄阳,击杀孙坚,为刘表稳定荆州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他被提拔为江夏太守。可以说,他坐镇江夏十多年,训练水军,是刘表荆州东部防线的战略屏障。

黄祖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籍贯记载,按照汉末“三互法”的存在,黄祖能在江夏做官,就不能是江夏本地人,所以黄祖可以排除是“江夏黄氏”的族人。

江夏黄氏在汉代有著名人物:黄香,时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黄香的故事还被编入《二十四孝》之中,其中“扇枕温衾”的故事主角就是黄香。

黄香的曾孙子黄琬,在汉末也是一代名臣,最终因此参与刺杀董卓,被李傕报复杀害。

“江夏黄氏”从汉末到现代,都是黄氏家族中首屈一指的家族,因为黄香等人的缘故,其家族的文化底蕴肯定是有的。而黄祖这个人在史书上显得就像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加上“三互法”的存在,所以我说黄祖绝无可能是出身江夏黄氏。

黄祖文化程度不高的佐证见于《祢衡传》,他曾经对祢衡写的文章非常满意,夸赞道:“你写的字正是我想说的话!”可见他对辞章并不精通,有话写不出来。后来,祢衡作死骂他是“死锻锡公”,似乎可以证明黄祖年轻时还做过铁匠。

如果以黄忠的籍贯(南阳郡)和作为(担任武将,对抗孙氏)来看,黄忠和黄祖很可能是同族的,所以我推测黄祖可能是南阳郡人。


最后说黄承彦

​《襄阳记》上说他是“沔南名士”,《襄阳记》又属于地方志书,所以,推测黄承彦是荆州南郡襄阳县人,也是可以的。

按照《黄承彦碑》的记载,说他是“沔南白水人也”,与《襄阳记》又是吻合的。只不过,东汉行政区划中,荆州并没有“沔南白水”这个地名,只能有两种可能,

第一,汉末刘表在襄阳附近设了沔南县,白水为乡名。

第二,《黄承彦碑》有作伪可能,作伪者用《襄阳记》的内容编出“沔南白水”这个地名。汉碑中记载人物籍贯用“郡县”描述,“沔南白水”只能是“县乡”,这种描述方法违背常理。

不管怎么说,用《襄阳记》推测黄承彦是襄阳人,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结论

在题目中的四人里,黄忠、黄祖有同族可能性(南阳黄氏),黄盖、黄承彦与他们都不是同一个家族的。


【知乎增补内容】

我近日接触到的反驳意见,总体看来,问题有三。

一是不懂东汉时“三互法”的存在;

二是轻信家谱;

三是分不清史书引用源头(最终还是指向某家谱)。


因为黄祖担任了江夏太守,按照三互法,所以黄祖就不会是江夏黄氏的族人,可是偏偏有人不懂。

例如这样:

不懂就算了,还发明出“襄阳人蔡瑁治理襄阳”的神论,追问来源,就继续扯一些有的没的神论。

例如这样:

后来我追问起来,得知是取信《黄氏家谱》,因为其中有一句“后汉尚书令黄香之孙守亮字子廉,为南阳太守”,好吧,直接把黄盖祖上黃子廉续成黄香之孙。

实际上,黄香的曾孙黄琬有传,也只写了父亲早卒,没有留名留事,真要是黄盖祖上黃子廉,范晔怎么可能不留一笔?莫非黄子廉又是另外一个孙子?

假设“黄(守亮)子廉”是黄琬的父亲,黄盖和黄琬又是什么辈分?

——《吴书》说黄盖祖父迁入零陵定居,假设【黄盖祖父=“黄(守亮)子廉”】,那么本是同时期的黄琬成了黄盖的父辈了。甚至还可能是祖辈。

这族谱还弄个“守亮”的名,我一看就觉得很恶俗啊,而且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感觉,清代赵一清也如是说:黄香是江夏安陆人,香子琼,琼孙琬,无守亮其人者。且东京人二名者亦少,不知黄氏何从为此说也?

关于族谱的事吐槽一下:

族谱这种东西,我以为:本族人看着自己觉得爽就行,要论可信度,从修谱时往上三代应该没问题,更早的记载,就求求别拿出来做史料了。

最后放一个由头条网友提供的黄氏族谱图。

原题:《三国时期的黄盖 黄忠 黄祖 三个人是否是同宗呢?》

答:《三黄考略》

nice。众所周知,三国风云人物中,黄姓族人数的上名气的就是 黄盖 黄忠 黄祖。那么这样子的英雄辈出,是不是同一个家族来的呢?让考据学的小都比来推论一番

那么,推论这三人是否为一宗,小都比利用以二系一的方法。所谓的以二系一方法,即先考证其中是否有两人是同宗,再去论证接下来另外一个人的关系。

我们先看三国志个人本传

《黄盖传》云: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吴书曰: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於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斋

盖为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布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斋

皆争盖姿貌严毅,善於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吴书曰: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斋

曰: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吴书曰: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知

《黄忠传》云: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子叙,早没,无后。

以上两传出自《三国志》,《三国志·黄盖传》裴松之注引《吴书》中说的如此明白:

吴书曰: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

再看《黄忠传》中文: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从地缘关系上说。这两人基本有极大可能是同宗的。要考这两人真的是不是同宗,我们有必要考量“黄子廉”这个人。

陶渊明有一组题为《咏贫士》的组诗,第七首中有提到黄子廉,特抄如下: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从这首诗中能看出,黄子廉是一个贤士,而根据裴松之注引《吴书》,我们知道他曾经做过南阳太守。而根据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风俗通》

颖水黄子廉每饮马,辄投钱于水,其清可见矣。”若为同一黄子廉,则知其尝为南阳太守,为人清廉。

根据陶渊明这首诗来考证是否是同一个黄子廉,似乎也很难。但是,我们如果细致去考证,在汉代尤其是东汉后特重风气的社会里,一个普通的士人是很难在当时史书上留下一笔的。因此,从一些迹象上表明,黄盖和黄忠应该同是南阳黄氏。盖的祖父迁到零陵,因此才在《三国志》中说: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那么黄盖和黄忠是同祖 的话,他们会不会和黄祖有什么关系呢?

黄祖这个人,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没能记录下来他的本传,只有零零星星的资料。百度百科的词条说:

刘表任荆州牧时,黄祖出任江夏太守。据推测为江夏安陆黄氏族人。在东汉时江夏黄氏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黄香一族。刘表在荆州重用地方豪族势力,如蔡瑁、蒯良、文聘等,黄祖很可能为江夏黄氏。

我觉得很有推测的道理,黄祖应该和黄香同族无误。但是,依照这样考证,黄祖只是一个江夏安陆黄氏,而黄盖和黄忠则是南阳黄氏,两者之间应该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幸亏 后来有人除裴松之外给《三国志》做注,里面留下这么一条很重要的信息

《吴书》:故南阳太守黄子廉(按《黄氏世系》,子廉名守亮,南阳黄氏先祖,配张氏)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按《黄氏世系》,盖父名安字孚仁,黄香第五子黄瓒之长子,黄瓒迁于零陵,为零陵黄氏先祖)迁于零陵,遂家焉。

这个实在帮我们的大忙,这一条引证彻底把原先存疑的地方去了,首先,黄盖和黄忠是不是同宗的关系,这里这么一句话说的极其清楚

按《黄氏世系》,子廉名守亮,南阳黄氏先祖,配张氏

南阳黄氏!黄盖是南阳黄氏人,黄忠也是南阳黄氏人!两人同宗无疑!而接下来的黄祖和这两人的关系也已经基本确定了。注疏中云

按《黄氏世系》,盖父名安字孚仁,黄香第五子黄瓒之长子,黄瓒迁于零陵,为零陵黄氏先祖

黄祖词条云:

刘表任荆州牧时,黄祖出任江夏太守。据推测为江夏安陆黄氏族人。在东汉时江夏黄氏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黄香一族。刘表在荆州重用地方豪族势力,如蔡瑁、蒯良、文聘等,黄祖很可能为江夏黄氏。

这三个人都和黄香扯上了关系,也都和江夏安陆扯上了关系。那么黄香是谁?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大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常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永元四年,拜左丞。功满当迁,和帝留,增秩。六年,累迁尚书令。后以为东郡太守,香上疏让曰:“臣江淮孤贱,愚F8D5小生,经学行能,无可算录。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极台阁。讫无纤介称,报恩效死,诚不意悟。卒被非望,显拜近郡,尊位千里。臣闻量能授官,则职无废事;因劳施爵,则贤愚得宜。臣香小丑,少为诸生,典郡从政,固非所堪。诚恐F8D5顿,孤忝圣恩。又惟机密端首,至为尊要,复非臣香所当久奉。承诏惊惶,不知所裁。臣香年在方刚,适可驱使。愿乞余恩,留备冗官,赐以督责小职,任之宫台烦事,以毕臣香蝼蚁小志,诚瞑目至愿,土灰极荣。”帝亦惜香干用,久习旧事,复留为尚书令,增秩二千石,赐钱三十万。是后遂管枢机,甚见亲重,而香亦ECF3勤物务,忧公如家。
十二年,东平清河奏訞言卿仲辽等,所连及且千人。香料别据奏,全活甚众。每郡国疑罪,辄务求轻科,爱惜人命,每存忧济。又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帝知其精勤,数加恩赏。疾病存问,赐医药。在位多所荐达,宠遇甚盛,议者讥其过幸。古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肌,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古
所著贼、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以上是《后汉书·黄香传》从这个传里,我们能知道的一点是江夏安陆是黄氏的郡望,那么江夏安陆为什么和黄氏这么有关呢?考黄姓起源: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黄姓为当今中国第7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从这个起源上讲,黄祖、黄忠、黄盖都应该是江夏安陆黄氏,而且这一支黄氏应该是正统颛顼后裔,黄国故人。

限于资料所见有限,只能考证到此处,总之,个人观点,这三人同宗同祖,且和汉代江夏安陆的黄氏家族有很大联系,是江夏安陆黄氏的后裔。

============================================================(分割线)

附:黄权考

《三国志·黄权传》云: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徐众评曰:权既忠谏於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裴松之注《三国志》此传所引甚少,注疏不见其考,按黄姓起源云: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

则黄权亦当是黄国故人之后,其祖必出于黄国故地。但是应该不会与江夏、南阳黄氏相近,否则黄忠入蜀,黄权和其若是亲缘极近,则二人当必往来。

===============================================================

成文草草,考据略疏,如果能一得《黄氏家谱》尤其江夏安陆黄氏、南阳黄氏、巴西阆中黄氏三家族谱一考,则或可更能证明 三国四黄 当一祖同宗,根脉不同。

===============================================================

题主居然修改题目,好吧,继续考证黄承彦

考《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中引: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

笔者网上查到一处资料,云:

《襄阳记》说,黄承彦是"沔南名士"。"沔南",即汉水以南。黄承彦碑的开头说:"先生讳承彦,沔南白水人也。"在"沔南"之后加了一个具体的地名"白水"。今人赵文考证"白水"方位,引用了《水经注》卷二八:"(沔)水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又南迳安昌故城东,屈迳其县南,县故蔡阳之白水乡也。"据此,可以推断黄承彦的家就在今蔡阳之白水乡

《水经注》中所说的"白水"不在"沔南",而在沔北,即汉水以北。沔(汉)水流经襄阳城,经过鱼梁洲,即转向南流,经宜城、钟祥,然后转向东南流,汇入长江。古白水乡即今枣阳吴店镇。从汉水自襄阳到宜城段流向来说,白水在这一段汉水的东岸;从整条汉水自西向东的流向说,白水在整条汉水的北岸。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水经注》所说的"故蔡阳之白水",不是《黄承彦碑》中所说的"沔南白水"。黄承彦所住的白水,应该在今汉水以南

从这段话中考证,黄承彦是荆州黄氏,而仅凭现有资料,难以考证黄承彦是否和上述三黄出自同一家,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合理推测。

黄祖是江夏太守,荆州人士,且为刘表所熟知。而黄承彦也是荆州名士,为刘表所知。这样的巧合,不得不令人感叹。笔者只能做出一个猜想,黄祖,黄承彦同是荆州黄氏,而荆州黄氏应该是江夏安陆黄氏一支,具体来说,黄承彦的沔南黄氏当应该是江夏安陆黄氏迁出所致。

沔南是现在的洪湖市峰口镇至沙口镇一带(现属荆州市代管),东荆河把沔阳一分为二,古时候现洪湖市(沔南)和现仙桃市(沔北)同属于沔阳县,解放前仙桃市沔城为县治所在地,建国初期,洪湖市新堤为沔阳专署所在地;为纪念洪湖的功绩1951年沔阳专署撤销,成立洪湖县,1987年撤县建市。 建议看一下沔阳县志,诸葛亮使用的羽毛扇就是洪湖地区的特产呢。白水我估计就是现在的峰白河(白庙到峰口的一条河属东荆河分支)一带。
荆州沔阳,现改为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上。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夏、商、周为荆州域,春秋、战国属楚,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始置沔阳郡设沔阳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

而 安陆呢,考安陆城历史沿革:

两汉
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

那么借助当今的地图,我们看到

两地相距 直线距离应该是200公里不到,符合迁徙的可能。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黄承彦和黄祖应该同宗,也就是说,黄承彦也是江夏安陆黄氏的后裔。

以上。

==============================================================

楼下

@门睿

说的极有道理,特别转引如下,作为补充和辅助:

看到关于前三黄的考证真是佩服得不行……
至于黄祖和黄承彦的关系……个人倾向于两人均出自江夏黄氏且应该为同辈(堂兄弟?)
1.“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众所周知,荆州几大豪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与荆州豪族并无关系的人能娶蔡氏女,与刘表做连襟的人并不出自江夏黄氏可能性不大。

2.名门中兄弟几人取名可能有相似之处,如同为荆州豪族的蒯良蒯越两兄弟的“良”“越”。而“承彦”二字是其字的可能较大(名士取双名…………反正我不太信),承彦字面意思为继承先辈贤能,可以推测其名也与先贤有关,而祖为先辈之意,寓意相近。

3.年龄上来说,黄祖死于208年,甘宁此前曾评价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能称为昏耄起码有60以上,到70也有可能,倒推回来黄祖应生于140年左右。而黄承彦生卒年均不详,但其连襟刘表生卒年与黄祖相近(生于142年,卒于208年),同迎娶蔡氏女的黄承彦年龄应该也与刘表相仿。因而年龄上看两人大致也为同辈。

另外,笔者在网上查阅到黄氏不少资料,黄忠、黄祖及黄承彦【同意楼下说法,按字 我觉得,黄承彦 应该名 因与黄忠说法易混,以字行世,也有可能是为了和黄祖区别。-----个人猜测】 当应该同是西汉 黄霸 后裔,更进一步说,是黄香之后,为黄氏八宗,黄香八裔之后

===============================================================

推广:

荀子思想对于汉代儒家有何影响? - 知乎用户的回答请问三国中的蜀汉人物 黄权 为什么被刘备所信赖?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如何评价主父偃? - 知乎用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