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保持进步?

最近我和我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感觉,想进步越来越难了。毕业工作后自主学习时间被压缩,工作压力更让自己有心无力。原本很羡慕那些工作后还能努力提升自己的人,但…
关注者
7,518
被浏览
746,359

351 个回答

心是容不得真空的。

不是积极的东西填充它,就是消极的东西填充它。

正如思想的阵地是容不得真空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困难也是这样,不是你制服它,就是它制服你。

人与环境,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一样,不是你辐射它,就是它影响你。

若不抽出时间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最终将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The strong do what they will, and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Thucydides

回顾2018年,有三个深切的领悟。

第一, 对于想做的事,拒绝开始就等于失败。

第二, 对于正在做的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第三, 对于已经做完的事,接纳一切已经过去。


这三条经验,对我来说非常珍贵,对于2019的期望也基于此。

希望不要再因为患得患失而失去开始的勇气,许多事当自己专注去做,而不计较结果的时候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对于已经在从事的工作,经手的项目,既然知道只能尽力去完成,就不要老想着完美,只有想着完成,才能更加高效,而只有高效的前提下,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问题,查漏补缺,反而能慢慢接近完美。

而那些已经做完的事,可以反省,可以总结,可是不论结果好坏,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味沉浸在情绪中,只会得不偿失,成为未来的阻碍。不要回首,往前走,只有这样,过去的意义才会在未来更深刻而不经意地展现出来。

时间越来越快,成年人都清楚时间是最宝贵的,要用在刀刃上。时髦点的还会扯一些奥卡姆剃刀,极简主义,断舍离之类的名词彼此激励。

也不知道是不是个人心性问题,听到或看到有关“努力”呀,“上进心”之类的词总是会生理性不适。

说句心里话,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比任何时代的有志青年都要多,都要拼。大家都不傻,知道阶级固化迫在眼前,如果这一代不铆足力气全力一搏,可能就再也没机会改变命运。

很多时候,不是“努力”的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发现身边好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曾一度,生活在一种强烈渴望成功,渴望发达的焦虑中。这个时代最不缺出人头地的故事,穷小子逆袭,麻雀变凤凰,一夜成名,瞬间爆火等等,渐渐的越来越多人开始感到无所适从,心理上是想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行为上却是盲目地追名逐利,好高骛远,徒增不甘与焦虑。

2018年并不轻松,不仅仅是我,和许多好友年底聚会,也感受到了大家都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肾虚感。

这一年,似乎每个朋友都不好过,佛系也好,丧也好,发现无力实现的目标越来越多,而生活的压力只会多,不会少。

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也谈到了一点,普遍的焦虑情绪其实是整个大环境的必然趋势。

厉害的人实在太多了,聪明的脑袋瓜们每天都马不停蹄地思考着如何更加进步,如何胜人一筹。

农业时代的时候,一个人不思进取,也许一辈子也就这么过,放羊养猪种种地,娶妻生子心满意足;

工业时代的人即便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守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上下班,踏踏实实到退休钓鱼;

信息时代可不行,每天都在无声无息发生着新的变革, 如今一年接收的信息量,比一百年前的人一辈子接收的信息还多,而且需要个体进行拣选和思考,从中发现机遇或危机,不可能不焦虑。

如今这个时代,最好卖的产品,本质上都是焦虑。

女人焦虑容貌,就有层出不穷的美妆产品强调容貌的重要;

老人焦虑健康,就有那些无良的保健品直销公司忽悠药效;

学生焦虑教育,就有各类培训机构教育产品到处营销广告;

年轻人最焦虑的,是知识,是如何进步,如何与时俱进,提升自我价值。

最焦虑的,就是30岁上下的青年人。

我想每个人都会经历青年时期的迷茫与苦闷,郁结与彷徨,这是一个尴尬的年纪,下不能放任幼稚单纯,上不能达到豁达成熟。于是总容易被社会上大行其道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走,那些教人努力,教人奋斗之类的成功学书籍永远有市场。

按理说,这也不是坏事,人类的文明进化都是建立在个体的自我提升基础上,人人进步一点,社会自然就进步许多。

那我为什么会对那种打鸡血似的励志言语和社会氛围感到如此不舒服呢?

社会的价值观在某一点上有种空前的统一,那就是对自我提升的渴望与日俱增。

保持进步,是一个人人都认同,却很笼统和空泛的概念。

知识焦虑的人们总是追索了一堆新鲜的名词,高大上的概念,而自己的生活依然一团乱麻,有时候想得太多,反而患得患失,迟迟不敢开始那些想做的事。年复一年,一切依然如旧,徒添心烦气躁,难以宁静。

这两年知识付费开始风生水起,各种课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让人有徜徉在知识海洋的错觉。

年底我看了看自己的印象笔记存放的资料和文章,震惊地发现起码有上千篇的文章,数不清的资料和文档,大部分连看都没看过,毫无印象。因为浏览器上有印象笔记的插件,往往是看到一个话题不错,或者一篇文章可能有用,就随手点击保存页面,一键就存放在了笔记里。就这么不知不觉间越存越多,可是文章再好,我没有去读,没有去思考,就只是自我麻醉似的学习。

这似乎是现在年轻人的通病,因为焦虑,所以急于求成,沉不下气;因为急于求成,所以愈发焦虑,恶性循环。

我们往往都有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短期内看到结果的事情孜孜以求,欲罢不能;对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的事物缺乏耐心,容易放弃。

就像有些人会趁着打折和特价一口气买许多许多的好书,然后看了一个晚上头晕眼花之后再也没有翻下去,任由书籍吃灰;

对身材不满意,会一口气买了好几年的健身房年卡,然后鸡血过后再也没有运动的热情。

所以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人,观其言语如同智者,看其言行俨如懦夫。

当然,健身房、书籍、印象笔记等本身都是很好的工具,工具是没有对错之分,它们依赖于使用者自己。

我说以上的话,并不是以一个高姿态在批评谁,更多的是对过去一年的自己说的话。没错,我也很焦虑,我也看了很多书,存放了很多好文章在印象笔记, 然而我渐渐对自己这种自我麻醉式的保持进步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幸好我醒悟得早,入冬以来,我花了更多时间在整理与反省从前。得到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领悟:在做任何事之前,问自己一句,我真的需要吗?

归根到底,人一辈子能做好的事情有限。

很多工具,信息本身都很好,可是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来说,真的需要吗?

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沦为信息的奴隶,而忘了信息也是一种工具,本应该是从我们的需求出发。

面对浩瀚无边的网络信息源,我们必须从有用的信息里拣选,时刻警惕自己的追求是否是被煽动制造的需求。电视剧、网络综艺、看似高大上的网络课程,知识付费,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和自我规划?

我们拥有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新的一年,是该想想什么该停下,什么该专注,什么该平衡了。

人生就是专注和平衡。假如你专注而失去平衡,你会跌倒。假如你平衡而失去专注,你会凋零。 检查你的重心放在哪里:平衡还是专注?

在不知道什么该停止吸收的前提下,我们就得不到稳定而宁静的内心,这时候贸贸然去思虑,自然无所得,徒增烦恼。

对一个人来说,进步的的核心并不在于啥都会一点,却啥都不精,而是在一件事上不断积累,集腋成裘。

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

只要确认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何必焦虑,把心定下来,每天在同一件事上保持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就是不小的累积,然而我们的注意力总在分散,根本无法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坐标系。

老祖宗说得好: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