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陷恐懼?心理師:請多關注「沒有眼淚的悲傷者」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6,663

地震後陷恐懼?心理師:請多關注「沒有眼淚的悲傷者」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00:00
00:00

面對天然災害,你的心中會湧現什麼感受?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創傷事件發生後,人們會經歷不同的心理階段:哭喊期、否認期、侵擾期、接納期到完成期。這些階段反映了創傷對個體心理的深遠影響。更重要的是,創傷帶來的心理衝擊並非立即顯現,而是會潛藏多年,逐漸侵蝕心理健康,甚至扭曲人格特質。當症狀浮現時,通常心靈已受到嚴重破壞。

天災創傷讓人深陷長期的恐懼中

位於地震帶的台灣居民常面對自然災害帶來的心理創傷。災後,許多人出現暈眩、失眠、噩夢等症狀,並表現出過度警戒,如恐懼獨處、心悸、呼吸困難。特別是那些失去親人或財產的人,他們可能情感麻木或過度激動。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沒有眼淚的悲傷者」,他們可能因無法接受現實而難以表達情感。

對青少年和兒童而言,親友的安全感給予和身體接觸至關重要。透過語言和肢體的慰藉,可幫助他們克服孤獨和不安。經歷創傷的兒童可能表現出特別的依賴、恐懼死亡和分離焦慮。一些兒童可能透過身體症狀或自我傷害來抒解情感,如拔頭髮等。在這些情況下,心理諮商變得格外重要。

如果災後出現長期心理困擾、麻木、回想災難、噩夢等症狀,或者生活和人際關係受影響,則需尋求專業幫助。此外,家暴者中有不少實際上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未經適當心理療癒,情緒可能轉化為暴力行為。

職場危機會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

近年來,許多公司面臨職場危機,員工常透過參與罷工遊行來爭取權益。然而,這樣的抗爭過程可能引發急性壓力症候群,對員工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這種壓力不僅對個人有害,還可能導致整體工作氣氛的低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急性壓力症候群的常見反應包括強烈的恐懼、無助感、麻木、頭昏、失眠或噁心等。如果不及時處理壓力,人們可能會感到極度痛苦,情緒崩潰,甚至出現身體功能障礙,如失眠、食慾不振等。為了保護身心健康,建議公司和員工應該坐下來進行有效溝通,避免情緒勒索,從而實現雙贏的解決方案。

創傷事件帶來的衝擊並非立刻顯現,若出現長期心理困擾須尋求專業幫助。圖片來源 / Pexels

人禍氣爆需要長期釋放痛苦情緒

當人為災難如氣爆事件突然發生時,受害者及其家屬的生活會經歷巨大的轉變,心理狀態變得複雜且混亂。初期反應可能是困惑與震驚,不明白為何災難會降臨到自己身上。隨後,這種情緒可能轉化為憤怒、自責,或沉浸在悲傷、哭泣、徬徨和恐懼中。

氣爆導致的燒燙傷不僅帶來身體的痛苦,還有外貌的變化,這可能使受害者長期處於煩躁易怒的狀態。復健過程充滿挑戰,身心難以放鬆,有時甚至會對周圍的人斤斤計較,感覺自己快要失控。在這種情況下,家人和朋友的長期陪伴和支持變得尤為重要。他們的幫助可以協助傷者抒解情緒,一步步地接受現實,重建自信,並能夠自在地面對他人。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身體被侵犯的創傷會對人產生恐懼反應

在當今社交生活的多元化背景下,不少人在有意或無意中遭受身體侵犯,如性騷擾或性侵害。這些經歷對受害者造成深刻的心理創傷,通常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表現為無端的害怕、驚慌和不安,對特定對象或情境產生持續且強烈的恐懼反應。

這種侵犯會使受害者失去自信,擔心自己的遭遇不被他人相信,甚至對他人抱有敵意。特別是當侵犯者擁有良好的公眾形象,如深受好評的老師或熱心公益的前輩,周圍人不相信受害者的敘述時,心理創傷將更加嚴重。

有些受害者可能擔心無法再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自覺不清白,甚至出現憂鬱傾向,形成負面的自我觀念。這類事件對身體也有影響,如緊張、胃腸不適,行為上可能變得愛抱怨、夜尿、失眠,並經常被噩夢驚醒。

親人被剝奪生命會持續出現「潛伏性的痛苦」

目睹親人被他人剝奪生命是極為嚴重的創傷經驗,每個人對悲傷的反應都不同。有些家庭成員的悲傷持續時間較長,表現為「潛伏性的痛苦」,經常感到焦慮和流淚;而有些則充滿罪惡感,為未能保護親人而自責,失去了與親人共同規劃未來的希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面對這樣的重大危機,由於家庭成員皆陷入悲傷,有時無法從伴侶那裡獲得支持,這樣的家庭氣氛會形成壓力,並改變家庭成員間原本的互動方式。因此,擁有更多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如親人、鄰居、好友的協助和陪伴,對於調適危機至關重要。

若親人的死亡方式出乎預料,對家人的傷害尤其深重。必要時,可以透過心理諮商和宗教信仰來安定情緒。創傷發生後,愈壓抑情感的人,與自己愈疏離,通常需要更長的療癒過程,且不知何時會以何種症狀爆發。因此,如果感覺自己與以前不同,建議與心理專業人員討論,以確保心靈健康。

提供足夠的安全感、醫療、法律諮詢,使受創者免於恐懼極為重要。圖片來源 / Pexels

受創後需要哪些幫助?

創傷後,受創者極需他人的傾聽、理解、包容與支持。感受到自己被相信和信任對於他們的接納感至關重要。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尤其重要,特別是當加害者是熟悉的人,如親人、師長、同學或朋友。為了使受創者「免於恐懼」,提供醫療和法律諮詢變得必要,這包括避孕指導、收集證據的方法等。足夠的資訊將幫助受創者應對醫療狀況、警方調查,以及其他重要事宜,幫助他們掌握局勢,重新找回力量,積極面對未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本文節錄自《鍛鍊心理肌力:15項心理練習,擺脫那些職場與人際間的控制、害怕、停滯、危機與焦慮》,作者為林萃芬。由時報出版授權康健雜誌原文轉載,圖文經編輯並增訂小標。)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