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人的不解之谜:《鬼灭之刃》凭什么10天突破100亿日元?_百科TA说
日本动画人的不解之谜:《鬼灭之刃》凭什么10天突破100亿日元?
原创
阅读 2816赞 16
我知道对于确定性的追逐是人类的底层欲望之一,而面对不确定的事物人类也常常会表现出彷徨和焦虑。但换个角度来说,如此负面的情绪为何又不能视作为动画创作的“副产品”呢?

2020年10月16日,《鬼灭之刃》年度剧场版《无限列车篇》在日本本土上线了。

虽然彼时仍正受疫情的影响,但这部日漫电影的票房势头却是相当猛烈:首周(3天)即收获46亿日元刷新了影史新纪录,而随后也保持着几乎单日10亿日元的速率向前推进着,直到10月26日早上的统计,总票房已经接近104亿日元之高。

此成绩不仅可以坐实2020年度日本票房冠军的位置,更是将《千与千寻》保持了近20年之久的“最快破百亿的纪录”(25天)给一举打破了---

用时10天,《鬼灭之刃》即进入了日本本土影史票房的前十位置(目前排第10位),而它的这股势头如果能够继续保持,那想来包括《你的名字》的250亿乃至《千与千寻》的308亿日元票房也都可以轻易打破,影史纪录被改写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当然,一般来说,能看到一部动画获得强劲的票房增长,那喜欢动漫的人理应会欣喜若狂。

但《鬼灭之刃》不太一样,或许因为增长的势头实在太迅猛了,于是这部动画的表现也就让一部分动漫从业者不自觉的懊恼了起来,甚至还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吵。

01.《鬼灭之刃》怎么就能够票房爆炸呢?

这场争吵并非爆发在日本网友之间,而是发生于资深日本动画人的圈子里。早在首周票房刷新影史纪录之后,圈内的动漫人就无不表示震惊甚至还给出了一连串的技术性分析---

他们有的坚持所谓的“时势论”,认为票房之所以爆炸离不开疫情的影响。

因为过去大半年时间线下娱乐活动都备受限制,而如今好不容易解封了,那过去压抑的消费欲望也就一并宣泄了出来并给《鬼灭之刃》带来报复性的票房增长。

如上理论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在另一群动漫人看来却有点儿粗糙,毕竟和《鬼灭之刃》同期上映的电影不在少数,而在疫情处理进度上更优于日本的我们国内却并无迎来所谓的报复性票房现象(一个不能被重复的社会现象似乎并不具备科学的严谨性,自然也就不具有权威的说服力咯)---

国庆档确实有不少的票房爆发,但程度和往年没有多大差别...

于是另一群日本动漫人便提出所谓的“品质论”,在他们看来导致《鬼灭之刃》票房爆炸的核心在于作品本身,是品质过硬所带来的副产品---

“副产品”是所有文艺青年都非常喜爱的东西,它形容制作人一以贯之的秉承匠心,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去打磨任何作品,从不对任何东西做出妥协,而所谓赚钱也只是“顺便”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我们曾在国内互联网大佬口中听到过,对于曾作为三大门户网站之一,也是现阶段国内数一数二的游戏制作公司的CEO丁三石来说,兴趣当属他的创业第一动力(比如毅然决然的走去养猪),而赚钱也只是在自我实现道路上的副产品(自然而然就能获得)---

当然,我们得承认“品质论”是具有一定解释力度的,毕竟《鬼灭之刃》的原作画风确实有点儿“不堪入目”,而在经过飞碟社的加持后,这部番剧也确实得到了毫不输于荧幕电影的品质加持。

那又更遑论本身就冲着荧幕品质去打造的《无限列车篇》呢?

但较真来说,这个解释又似乎默认将除了成功者之外的所有人都打上“活该”标签,认为后者事业不如意的问题就出于不够努力,是偏离了对初心的坚持是出于对唯利是图的追逐的报应。

很显然现实社会并不如此,秉承匠心的制作人们不说泛滥,但也算得上是多如牛毛。

票房大获50亿的《哪吒》是匠心的体现,而目前15亿票房的《姜子牙》就更是注入了前者不可媲美的资本和人力,至于去年同样制作费用不菲但最终只能收获1.45亿票房的《雪人奇缘》就更是揭露了“品质论”的弊端---

说白了,在竞争剧烈的行业,天才和匠心不会是稀缺的东西,但成功的作品永远是少数,而如同《鬼灭之刃》剧场版般票房爆炸的作品就更可谓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匠心品质或许只是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鬼灭之刃》的现象级成功呢?

事实上在另一群日本动漫人看来,他们的答案是“不知道”(面对媒体采访时的原话是:“真的不明白《鬼灭之刃》动漫为何一直高人气”)---

当然,“不知道”绝不是什么和稀泥的答案,相反这才是影视行业内在的本质底色,同时也是影视创作能够持续兴盛的关键所在。

02.动画创作的内在属性

如果动画的制作如同数学和物理般已经有了确定的“爆品公式”,制作人只需要严密遵循每一个环节的配料投入即可产出佳作的话,那如今的动漫类型也早已走向了“统一”,而作品的竞争也不再是品质,而是渠道的占据。

反正大小公司的动画品质都是用公式算出来的(不存在高低之别),那谁能购买更多的渠道资源,那谁就能够获得鼎沸的票房收益---换言之,如今稀缺珍贵的不是人才,而是资本。

但很显然,当下的动画类型是百花齐放以及口碑的走势也是参差不齐的。

哪怕是新海诚这样的大神制作人,其在《你的名字》大获票房和口碑成功后,也同样遭遇《天气之子》口碑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而后者的票房也仅有前者的一半左右。

而前段时间热映的《信条》也是如此,它出自诺兰之手,也被称为史上最难拍和最烧脑的诺兰电影,但最终却只能收获豆瓣7.8以及国内4.53亿票房而已(目前仍处亏损)---

上述例子无不告诉我们“不确定性”之于影视创作的核心比重,也正因为这种特性的存在,动漫类型才不会走向乏味的统一,也给所有阶层的创作人都提供了地位跃升的机会。

也就是说《鬼灭之刃》剧场版之所以能够爆红,其实全赖运气---飞碟社的匠心品质不可或缺,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报复性消费也或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是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爆发出来的不可被预知的现象!

03.最后

说了一大轮,最后的答案依旧落到“不确定”这三字之上,而鉴于这是动画创作的内在属性,因此也注定日本动画人的争论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这事情也让我想起量子力学里的“不确定性原理”,此现象是经由大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提出的,而在一开始的时候曾一度被视作为“测不准原理”,以为所谓的不准确也只是测量条件不够精准所导致的。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学家也知道了不是“测不准”而是“不确定”,哪怕你是上帝,你也不可能同时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因为不能同时确定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而也正因为不确定性原理的存在,如今的物理学家也有了很强的底气去确凿所谓的人工智能根本就不可能模拟人类大脑的一切思维过程,而人类的可宝贵性质也有很强的可能能够一直维持下去,不至于沦为机器的仆人。

《我的三体》刻画的地球人和三体人的战争也是不确定性原理的一次极致体现,正因为竞争是多维度和不确定的,因此哪怕科技水平比人类强悍百倍千倍的三体人也不能坐实胜利的结局...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带有强烈希冀的推断,而类比来说因为同样具备不确定性机理,因此动画创作也才有了继续发光发亮的可能性。

我知道对于确定性的追逐是人类的底层欲望之一,而面对不确定的事物人类也常常会表现出彷徨和焦虑。但换个角度来说,如此负面的情绪为何又不能视作为动画创作的“副产品”呢?

只要类《鬼灭之刃》剧场版般的作品能够前赴后继的出现,那不解之谜就随它继续不解之谜吧。

10天100亿日元的票房佳绩,足以抹平一切焦虑了!

16
  • 原创|发布:2020-10-26 15:11:34    更新:2020-10-26 15:11:34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