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專家表示,其實透過血壓高低差,可以看出血管阻塞或血管硬化,尤其收縮壓是心臟收縮時送出血液所賦予動脈管壁的壓力,和大動脈的硬化或阻塞程度密切相關,醫師透露血管病變的6大警訊,若能掌握血壓判讀技巧,可及早判斷、及早治療。

量測血壓時一般會出現兩個數值,高的數值為收縮壓,正常值介於90-140mmHg;低的數值為舒張壓,正常值為50-90mmHg。《早安健康》引述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廖偉呈臉書撰文表示,血壓的形成取決於大血管彈性、心臟收縮、血液的粘稠度及外部阻力等,而且會隨著個人的運動、情緒、姿勢、身體狀況、溫度、飲食、藥物等情形而有所變動,下列6種血壓高低差,背後分別隱藏了不同含意。

1. 收縮壓偏高(高於140mmHg),舒張壓正常:

表示大動脈彈性下降,主要是因為老化,常見於年長者及更年期婦女。

2. 收縮壓正常,舒張壓偏高(高於90mmHg):

多半是工作壓力大,活動量少,交感神經活性增高,周圍血管阻力增高所致,是高血壓的早期表現。另一種可能是肺功能不正常,肺部二氧化碳與氧氣交換不均勻,血液中含氧量太低,因此身體自我補償將血液循環系統的舒張壓提高。

3. 收縮壓高(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高於90mmHg):

收縮壓高代表血管阻塞,舒張壓高代表血管硬化。收縮性高血壓好發於老年人,收縮壓一旦控制下來,舒張壓也會正常,因此收縮壓的控制比舒張壓更重要。

4. 收縮壓高(高於140mmHg)、舒張壓低(低於50mmHg):

單純高收縮壓,舒張壓低於95毫米汞柱或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不升或更低,脈壓差大,大多屬於血管硬化所導致的結果。

5. 收縮壓低(低於90mmHg)、舒張壓低(低於50mmHg):

一般成年人若測量多次,收縮壓都維持在90至100 mmHg以下,而舒張壓在50至60 mmHg以下時,就應接受進一步的身體檢查,找出原因而加以治療。

6. 兩手血壓的差異:

兩手血壓的差距,可以觀察出是否出現血管相關病變。兩手血壓的正常差距為5-10mmHg,一旦差距超過20mmHg,就表示血管可能出現病變,建議立即就醫,血壓較低的那一手可能出現動脈硬化、血管阻塞的風險會較大。

高血壓的運動介入
#高血壓 #血管 #收縮壓 #膽固醇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