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是因为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

关注者
3
被浏览
249

2 个回答

培养合格生产人员!

這件事雖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高等教育不同步進行改革,我是很反對的,這意味著未來的大學生數量面臨著比現在更大的通貨膨脹,可是讀過大學的都知道大學生根本就是理論過於實踐,專業不對口工作的佔多數,只有鳳毛麟角的金字塔頂才會投身於理論研學類的事業,那麼下面的一大部分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沒有出眾的能力也沒有一技之長,他們必須得在社會上從新開始學習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能,那麼之前他所學到的所有高等教育中的知識都失去用武之地,他只是為了“學”而學這豈不是對高等教育資源的一種嚴重浪費?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現今的高等教育,從選拔方式上來看是具有無可挑剔的公正性的,全國學生同做一張試卷,高校在全省範圍內按統壹分數招生,但是,實際上,應試教育機械化的培養出了壹批批“做題人”,小部分的“做題人”是天賦異稟的邏輯天才,適合往科研或者金融類的方向培養,而大部分的“做題人”只不過是通過了“高考”的篩子,進入了壹個社會與學校的“緩沖區”,可是奇怪的是,這大部分沒有天賦的“做題人”卻也與天賦異稟的“種子選手”學習以及研究完成同樣的課程,即使說他們付出再大的努力,可能也達不到“種子選手”們的水準,更何況大多數大學生由於理論的枯燥乏味又沒有高中時刻做題成就感而對學習應付了事。

這樣一來,大多數的“做題人”在學術方面的競爭力便遠不如天賦異稟的“邏輯天才”,當然他們也沒有機會進入研究理論的科研領域,現在問題來了,他們學了四年,甚至七年的理論課程,實際上只學到了一些宏大的理論或者是利用這些理論幫助導師做了一些課題,可是可悲的是崗位是有限的,大部分人競爭不上或者根本就並不想從事研發類工作,那這些沒有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學到了一些真正能在工作中用到的一技之長嗎?當然沒有,他們安身立命的資本就是那一張學位證而已,他們依舊需要從新尋找自己的定位與從新學習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這實在是對高等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一些無意于科研事業的人學習了一大堆對其發展毫無幫助的東西,這也是對那些對科研不感興趣的人的摧殘,他們被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耽誤了自己的人生,白白的把青春浪費在這個學校與社會的緩衝區,待出社會後,學習能力已不如進校以前,除了有一張學位證,其他的工作能力可能還不如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

我認為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配套對高等教育做出一些改革,把大學分為研究性導向與技術性導向。減少技術性導向類大學的純理論性課程,真正把全方位培養高級技術人才提上日程。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