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北朝时匈奴的去向?

为什么北魏开始匈奴似乎突然消失了一般?十六国时还有贺连勃勃的夏国,匈奴也是上百年的大族群怎么鲜卑立国后就沉寂了?然后草原上突然冒出来柔然和高车等等…那…
关注者
114
被浏览
22,176

7 个回答

我给题主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有个鲜卑姓氏改姓“刘”,也就是金庸小说里鼎鼎大名的独孤求败的“独孤氏”。

可这独孤氏真的是纯粹的鲜卑人吗?

不是……

其实还是那些在五胡乱华前就已经改姓刘了的匈奴贵族而已……………………

还有个鲜卑姓氏叫“宇文”,也就是北周的建立者。

可宇文氏是纯粹的鲜卑人吗?

也不是,宇文氏的自述是,他们出身于匈奴……

柔然高车之类的,可也不是忽然就冒出来的。

当年匈奴称霸草原时,匈奴统治下不同种族都是被称为匈奴的,譬如石勒被称为匈奴别部羌渠人……譬如李渊老婆窦氏的祖宗被称为北匈奴别部纥豆陵氏……

还是那句中学课本的老话,民族融合才是大潮。

不过中二青年更容易接受杀光光,他们在娶媳妇生孩子之前,只怕很难想通为什么不杀光非要融合呢?

匈奴是战国末期崛起的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

由原先活动于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逐渐融合而成。活动于今天的蒙古高原地区。

曾经对秦、赵、燕三国构成一定威胁。三国都在北部构筑长城,防御匈奴。

后来,秦始皇又派遣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

秦末汉初,蒙恬的30万防御匈奴的大军瓦解。中原战乱不休。

匈奴趁机强大起来。并且统一整个蒙古高原,重新夺占河套地区。

还控制西域,兼并东胡。南侵汉朝。

汉高祖轻敌冒进,在平城白登山被匈奴四十万铁骑围困七天七夜。

后来采纳陈平的建议,才脱离险境。匈奴盛极一时。

此后,为何发展国力,汉初统治者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

一方面,积极防御匈奴的进攻,同时以宗室宫女嫁给匈奴,并送去一些财无,以示“汉匈一家亲”。

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积蓄国力。

终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鼎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反击。

卫青,霍去病的连续远征,使得匈奴丧师失地,国力大减。走向衰弱。

与华夏族以统一的中央政权为核心不同。匈奴部族是由多个部族组成的。从来就没有强大而统一的核心。头曼单于和冒顿单于靠着个人魅力,使得匈奴拧成一股绳,对外征战的胜利也使得匈奴上下一心。但是对外战争一旦失败,匈奴,这股绳就开始松散开来了。于是,在汉王朝的打击下,匈奴开始分裂了。

但是,匈奴的分裂,一开始并不是南北分裂,而是有东西分裂的趋势。

分裂,是从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开始。单于去世后,握衍朐鞮被立为单于。但是握衍朐鞮单于的倒行逆施,很快激起匈奴一大批贵族的不满。于是,他们在东部拥立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单于自杀身亡。

但是呼韩邪单于也没有办法整合整个匈奴部族。于是,都隆奇与右贤王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数万人攻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兵败走。随后匈奴进入多个单于混战时期。

混战的后期,形成以郅支单于为首的匈奴和以呼韩邪为首的匈奴。呼韩邪为了寻求汉朝的帮助,引部族南下,向汉朝称臣。呼韩邪的势力主要在东边,南边,郅支主要在西北,势力强大。南北匈奴出具雏形。后来,在汉朝的持续打击下,郅支单于于西域被杀身亡。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名义上一统蒙古高原。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大量的匈奴人南下归汉。特别是呼韩邪归汉后,南下的匈奴人更是一批接着一批。汉朝政府也在边境对南下匈奴进行管理。保留他们的部族结构,依旧由其自治,称为属国。匈奴部族分裂局面已经形成。在王莽新政期间,由于措施不得法,汉匈之间的战争再起。这些属国再一次归属匈奴。为便于管理,呼都而尸单于在这里设下八部大人,而以日逐王比作为他们的总头目。

但是呼都而尸单于在匈奴的倒行逆施,激起日逐王比的不满。再加上呼都而尸单于死后,蒲奴被立为单于。更是让日逐王比心生怒火。于是,日逐王比起兵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最终分裂。由于日逐王比地盘是在南边的靠近汉朝的地方,而蒲奴单于地盘在北方,所以,这两个匈奴被称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而南匈奴本来就是南下归顺汉朝的匈奴人为主,自然对汉朝更加亲近。甚至后来直接归属汉朝。北匈奴与汉朝为敌。在南匈奴和汉朝的持续打击之下,北匈奴最终失败远遁。

这是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的历史。

想必有很多的人听说过罗马的祖先与狼的故事。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且更为传奇。就是突厥的起源的故事。

传说突厥的祖先原本在西边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被邻国灭亡了。大部分人惨遭杀害。仅剩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被砍去四肢,但是大难不死。被扔在山中。遇到一只母狼,母狼每天叼肉给他吃。和他情深意笃。有了身孕。后来这个男孩仍然被敌国给杀害了。但是母狼也生下十个孩子(突厥版的十兄弟啊),并且选出最具有才能的那个,阿史那社,作为君长。

突厥一开始臣服于柔然汗国。为柔然汗国打铁,被称为“锻奴”。后来因为突厥可汗向柔然可汗要求 联姻遭到拒绝。起兵反抗柔然汗国。在突厥和北魏的共同打击下,柔然灭亡。突厥因而占有了柔然的绝大部分地盘。实力迅速扩大。

突厥的强盛,对北方的北魏,东魏和西魏,包括北齐和北周都是个巨大的威胁。但是当时中国的北方处于分裂状态,对突厥也没有好的办法。所以,只好采取拉拢政策,西魏和北周,东魏和北齐,都曾经拉拢过突厥。但是由于一开始北齐比较强大,所以突厥一般都是拉拢北周,对付北齐。或者保持中立。

但是突厥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因为少数民族并没有成熟的政治体制。地盘大了,必定裂土分疆。于是,在佗钵可汗之时,大量分封一些小的可汗。佗钵可汗自称为大可汗。奠定突厥分裂的基础。

而且由于可汗继承的不公平,所以大可汗的继位也不稳固。突厥一开始是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后来又实行世袭制。王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必然导致内乱。木杆可汗去世后,是佗钵可汗继位。木杆可汗原本可以让自己的儿子继位的,但是他没有。所以佗钵可汗非常感激,立下遗嘱,将其汗位让给木汗可汗的儿子大罗便。

但是遭到反对。所以仍然立庵图为汗。但是实力强大的大便罗一直心生不满。所以庵图改立摄图为汗。号称沙钵略。以大便罗为阿蓝可汗。突厥汗国实际上已经分裂。

因为沙钵略的势力最主要是在东部,被称为东突厥。大罗便为首的势力主要在西部,称为西突厥。

正当突厥陷入内乱之时,南方发生剧烈的变化。577年,北周灭亡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这时,摆在杨坚面前的是两件大事。击败屡屡骚扰边界的突厥,还有彻底灭亡南陈,统一中国。究竟谁先谁后呢?原本杨坚准备先统一南陈的。但是突厥自己先撞到枪口了。

强盛的沙钵略联合西部的达头可汗,契丹等等势力,大规模入侵隋朝。隋朝被迫放弃征服南陈的计划,与突厥进行大规模主力决战,并且取得胜利。

后来,隋朝了解到突厥内部之间的矛盾,于是,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政策。

先是联合达头可汗等等西突厥的势力,共同打击实力强大的东突厥沙钵略。

东突厥沙钵略受到沉重打击。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而西部的达头可汗势力一度强大,有重新统一突厥的趋势。所以,在沙钵略的请求下,隋朝又联合沙钵略,共同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此后,东西突厥都名义上臣服于隋朝。

为了和东突厥加强关系,隋文帝将北周武帝的侄女大义公主嫁给沙钵略。但是大义公主对灭亡北周的杨坚并不感恩。杨坚也并没有对其完全信任。后来,双方的矛盾完全激化。

这时,东突厥的大可汗是沙钵略的儿子都蓝。但是隋朝觉得都蓝并不可信,反倒是北方的小可汗突利可汗比较可信。所以极力拉拢突利可汗。并利用突利可汗向隋朝求婚之际,让突利可汗借都蓝可汗之手除去大义公主。并且给予突利可汗非常优厚的待遇。突利可汗因为和隋朝联姻的缘故,南迁到隋朝边境。

东突厥也分裂了。南突厥开始有了雏形。

尽管都蓝一开始对隋朝的态度也不错。但是,隋朝为了分化东突厥的势力,故意让给突利可汗的赏赐多于蓝都可汗。都蓝可汗大怒,断绝和隋朝的关系。都蓝可汗联合西突厥,一起对付突利可汗。突利可汗战败。连夜回到隋朝。隋朝在朔州筑城,让突利收拢部众人。归顺突利的部众越来越多。

后来,隋朝准备大举征伐都蓝可汗。但是都蓝可汗为部众人所杀。西突厥再次卷土重来,企图再次统一突厥。于是,隋朝命令突利可汗北上,与隋朝一起征伐西突厥。西突厥大败。突利可汗再一次统一了东突厥。历史上仍然称为东突厥。

至于后来东西突厥与大唐之间的战争,这是后话,不提。

现在,可以来分析为什么匈奴分南北,突厥分东西了。

其实,由于身处北方蒙古高原,突厥和匈奴都是呈现东西狭长,南北狭窄的特点。本来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是比较正常的。只不过匈奴受汉化的时间较长,程度较深,在南部已经形成亲近汉人的势力。在北部,由于和汉人相距较远。又在历史上和汉人征战不休。所以形成南北不同的情景。

突厥分东西,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属于突然暴起,对汉民族的仰慕没有那么深。

虽然突利可汗的部族也亲近汉朝,并且也有南突厥的雏形,但是后来隋唐之际,他们又跟中原政权反目。

并且率领军队进攻刚刚成立的唐朝了。所以,在南边,不能形成一个亲近汉族的政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匈奴分南北,突厥分东西,其实都是受到汉民族的影响。无论是大汉还是大隋。

都是选择拉一个压制一个的策略。绝不让他们相互联合,以减少边防的压力。

他们的分裂,都使得汉人政权的压力大减。都有利于汉民族的发展。都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