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乳化到底可不可怕?有专业人士科普下机油为什么会增多吗?

关注者
187
被浏览
283,815

38 个回答

看到有认识的朋友回答了这个问题,最近也刚好关注了机油增多和乳化的问题,也来总结一二。

首先,再明确一下这2个现象。

机油增多,增多在了“机油箱”中,往上漫了;机油乳化一般发生在“机油加油口盖”。

---------

接下来,先回答机油增多的问题。

机油增多,其实并不是机油本身增多了,而是发动机中的其他液体“跑”到了机油箱中。

那么,发动机中有哪些液体呢?主要4类:燃油(多数是汽油)、机油(润滑用的)、冷却液、空气中的水蒸气。

发动机的动力核心是一个“活塞运动”。在正常情况下,汽油会喷射到燃烧室中,活塞向上压缩,汽油有可能在高压强的作用下,顺着活塞环和缸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曲轴箱中。毕竟,活塞要运动,活塞环和缸壁之间不可能100%密封,况且,一般的活塞环为了安装到活塞上,还会留一个缺口。

毫不夸张地说,汽油进入曲轴箱是正常操作,尤其在冬季的时候还会加剧。天气冷,发动机要多给油,但汽缸壁较冷,也就有更多的汽油会以液态的形式流入曲轴箱,而曲轴箱下面就是机油箱。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就用到了“曲轴箱通风”。

原理很简单,给曲轴箱一个出风口,让漏网的汽油挥发出来。但这个汽油凭空排放到大气中,十分浪费。所以,将这个出风口与发动机燃烧室相通,把汽油再重新燃烧掉,岂不美哉!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机油也会挥发,要是直接通到燃烧室,不就变成“烧机油”了。这个时候,又加入了一个“汽油机油分离器”,主要利用沸点不同,汽油以气体形式通过,而机油就会冷凝重新回到机油箱中。

这个问题其实就被完美解决了。

不过,既然给了曲轴箱一个出风口,没有进风口,气流是无法流动的,想想“过堂风”。

所以,曲轴箱还需要一个进风口,外界空气由此进入。但是,外界空气中含有水分,这又引入了另一种液体。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水分也就随着汽油进入燃烧室走个循环了。但曲轴箱+机油箱空间很大,温度不均,比如在机油加油口盖的位置,温度偏低,水蒸气极容易凝结成液体,这在低温环境下更常见。

凝结在机油加油口盖处的液态水,会与喷溅来的机油缓慢反应,时间长了,就发生了机油乳化现象。

这样,顺便也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机油乳化”。

---------

现在,你注意到一个问题没有?一切与发动机低温状态有关。

发动机还真挺“怕冷的”!

如果发动机较长时间在低温状态下运转,汽油会渗入机油箱变成液态,机油增多,水蒸气会凝结在机油加油口,机油乳化,这些异常现象会加剧。

当然,先天的设计缺陷暂不做讨论,这里罗列了日常用车遭遇“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原因。

当发现机油乳化的时候,别再轻易启动发动机了,拔出标尺,看看机油表面有没有跟着乳化,然后就是拖走换机油吧,交给专业维修人员诊断修理吧。

最近有不少朋友邀请我对丰田、雷克萨斯机油增多的话题发表下看法。我觉得这事儿比看球之后写球评要复杂很多,所以一直不敢动手。

但是前两天,淘车顾问整了一台二手的凯美瑞混动回来,完美契合此次事件。

虽然我还是不清楚事件真相是什么,手里的这台车也没有机油增多,但我觉得还是把相关的知识背景借这个问题多介绍一些(如有不全,欢迎指正)。万一其他读者的车因为年久失修也出现了或缺或多机油的问题,这篇破烂文章都能派上用场。

1.机油测量方法

关心自己车子多不多,最基础的一个操作就是“量的准”。我们在维修时经常遇到客户抱怨自己车子机油少了,但很多时候都是机油测量方法不对劲。

简单来说,一次正儿八经的机油方法是:

-车辆停在平地上。油底壳里其实有很多机油的,如果地面不平,自然也没法找到准确的页面高度。

-热车测量。停车很久之后,发动机机油都回流到油底壳中了,这时候量出来的机油相对更多一些。所以要把车子开一圈,待水温达到50℃以上时测量会比较准确。

-熄火测量。接上一条——车子热了,但不能是发动机运行时测量,因为机油泵工作时,会抽取大量机油到别处,这些地方的机油量会比停机时更多一些。

所以,平地+热车+熄火,三者缺一不可。大家可以去看看保时捷测量机油液位的流程——虽然是自动测量,但真的好复杂。

如果您三者条件都满足,我们再去测量机油液位。当此时机油液位变高,我们继续往下看:

2.机油增多的可能原因

a.机油里面混进冷却液

如果机油里混进了冷却液,那往往混合量巨大,机油会很稀。此外,副水壶里更是一塌糊涂的状态,可谓“轻则拿铁、重则卡布奇诺”。因为机油压力比冷却液压力更大,所以更多是机油渗入冷却系统。

在很多老车当中,“油水交融”的现象是最常见的,背后的原因也是可大可小差别巨大。

在发动机中,冷却液和机油尽在两处相互“接触”——机油散热器和缸体,所以如果发生油水互窜,我们就去往这两方面去查找。


某豪华品牌车型的机油散热器经常漏,幸运的是,都是往外漏,不会油水互窜

如果运气比较好,仅仅是机油散热器密封圈老化,导致冷却液渗漏进油道,维修成本只有几百块而已,换个密封圈再做个保养即可。

手头正好有台大修的直六发动机。这缸垫真不贵,就是拆起来麻烦

但如果运气不太好,一般就是中缸垫坏了,油水互窜发生在缸体内。此时,活塞头部可能会非常干净,而且怠速几分钟后,火花塞头部会有明显的水蒸气。而确诊之后的维修方法,只能开缸换垫子了。其实,缸垫价格也不是很高,只是拆缸盖、对正时太麻烦,约等于一次完整的大修了。

我也关注到北美的召回。那件事情已经有明确的故障源头,就是制造过程中仪器故障导致的缸体铸造瑕疵。这种缸体裂缝的渗漏应该会比缸垫渗漏更加迅猛,无论是冷却液还是机油液面都会剧烈变化,而且油水互窜更加严重。而以我在抖音上看到的视频来看,这两件事几乎没有可比性,所以大家就不用往这方面考虑了。

b.机油里面混进燃油

如果怀疑机油里多的是燃油,诊断方法依然是怠速几分钟(最好是冷车),然后拆除火花塞,用鼻子问问火花塞电极处是否有汽油味。

因为据说这次出问题的车型都是直喷机器,所以很有可能像某品牌机油增多事件一样,是发动机喷射了过量燃油或燃油雾化不好导致的“湿壁”现象。这其实是发动机标定中必须关注的一项,工程师应该在研发过程中就KO了这个问题。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这种问题,往往意味着出现了工程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比如在某品牌的机油增多事件中,天寒地冻的北方的用车场景、极少里程数的城市通勤场景,可能都超出了研发时的考虑范畴(当然,这样欠考虑肯定不应该)。类似这种水土不服或考虑步骤的情况,其实在过去很常见——当然,这也不应该。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解决方案如同某品牌的操作一样,具体可以查询网上的资料,反正某品牌做的是比较充分的了。这种级别的问题出现,其实修理厂是没什么好办法的,只能等着厂商的技术救援,提供新零件和新ECU程序。

关于某品牌的召回措施,多说一句:本来呢,我和同事们(都是车主)也觉得品牌的措施挺好,用下来机油也没增多。可偏偏疫情期间,大家很少出门,车子用的不勤快,最近几天机油又有增多了。所以某品牌如果想根治这个事情,除了再刷刷ECU(机械方面应该没招了),恐怕还要祈祷世界和平全人类身体健康。

除却湿壁问题外,如果你的车依然出现了机油、燃油混合,那么更有可能是喷油嘴故障。比如喷油嘴阀针复位不好,或者喷油孔异常磨损,导致过量燃油泄露到发动机中。之前某豪华品牌车型有出过类似的通病——我的文章中提过很多次——也算坑到了不少豪车车主。

还有一种更低的可能性,那就是发动机缺缸了。不仅缺缸了,而且ECU没有识别出哪个缸缺缸,依然傻乎乎的喷油进去。此时就会导致某个缸积攒燃油。但这个和网上看到的案例基本对不上号,仅供参考。

c.第三种可能性

在轻负荷工况中,油气分离器抽吸效率低下,导致油气分离器处于实质上的堵塞状态。因为油底壳并非是完全密闭的状态,其中空气里的水份无法通过油气分离器被抽吸出曲轴箱,所以水汽越聚越多,最终导致机油液面微微升高,并且出现机油乳化现象。

手指的地方就是油气分离器,和气门室盖集成在一起

其实,现在很多小排量车型都是用迷宫油气分离器(都是被EA888吓坏了),它们在低负荷工况下的真空度不够,涡轮起压之后更不够了,所以很多时候就是堵塞状态。所以很多小排量发动机都有乳化问题,只是程度有轻有重而已(Smart算重的)。而丰田的混动车在冷启动状态时,多是用电力,这种发动机有劲使不出的情况更普遍。而且最近疫情期间,大家出行距离更短、机会更少,情况那是妥妥地超出了标定工程师的预料了。

但这个单纯的机油乳化,其危害性不大,因为优质的机油里都含有抗泡剂,流回油底壳后很快就沉静下来了。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其伤害可以忽略。但如果油气分离器不给力不仅导致乳化,还导致机油增多,类似的案例我还没注意到。

遇到这种问题,你可以出去多跑跑,拉个高速、跑个长途看看。一般也就自愈了。

3.车主该怎么办?

就事论事而言,大部分解决方案都已经在上文中提及了。

我觉得大家现在就可以做起来的事情,除了掀开冷却水盖子查看成色(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出去撒欢儿跑一圈。看看一两百公里折腾下来,机油液面会不会又下去了。

如果是混动车主,更要上高速跑跑看了。这个问题应该和电池电机没关系,主要嫌疑对象都还集中在发动机那边。如果真是被波及其中,也只是换换发动机上面的零件而已,和混动系统没关系。好像还有人怀疑这个TNGA有关系,那就扯了——TNGA是个更理念化的东西、更倾向于车身,你让它影响燃油喷射的工况,太难为它了。

所以说,先出去跑一圈高速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