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有8種原因,預防及飲食原則解說! |

骨質疏鬆有8種原因,預防及飲食原則解說!

手舉骨頭的人與充滿骨頭的沙漏

國健署曾經估算,國內50歲以上民眾,約有36.3萬名男性及95.6萬名婦女正遭受骨質疏鬆威脅。

年長者一旦不慎發生骨折,除了恢復能力慢,更影響日後的行動,嚴重骨折的死亡率更高達20%。

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即患者骨頭結構異常,其質量與密度低於常人,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你的骨頭將不再堅若磐石,反倒脆如薄冰。

骨骼由有機物(蛋白質)與無機物(主要是磷酸鈣)構成,有別一般想像,人體的206塊骨頭其實是有生命的,從嬰兒時期便逐漸成長,約在20至25歲時最為強壯。因骨骼內的「破骨細胞」會溶解舊有骨質,再由「成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在平衡的狀態下,骨骼的品質逐漸攀向高峰。

若是正常代謝過程失衡,使得骨質流失的速度大於再生,就會造成骨質疏鬆症。無論男女,大約從40歲起,我們的骨質每年流失速度約為1至2%,這個過程是沒有徵兆可循,直到不幸面臨人生第一次骨折,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骨頭早已脆弱不堪。

就像是存錢的概念一樣,青春期的發育過程就是在為人體累積骨質(骨本),使我們的老年生活能夠安然無虞。

你的骨骼健康嗎?

雖然骨質流失的過程是靜默無聲的,但現代醫學已可利用儀器檢測人體的骨密度,藉以研判是否有骨質疏鬆風險,世界衛生組織針對骨密度檢測訂立了一套標準,其檢驗結果稱為「T值」。

依照 T值坐落區間,受測者可劃分為幾個區塊,正常的 T值應大於-1,若 T值在-2.5以下,代表受測者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而介於-1至-2.5的區塊稱為「骨質不足」,代表骨質疏鬆風險偏高。

骨質疏鬆症T值檢測的三種不同結果

骨質疏鬆原因有這些

事實上,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原因眾多,大致上分為既成事實的「命定」,以及可透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人定」兩大因素:

命定因素

年齡

50歲後骨質流失的情況日益明顯,也容易發生骨折現象。

性別

無論是骨質流失或骨折狀況,女性患病機率皆大於男性(以骨折來說,女性發生率大於男性2.5倍),造成差異的關鍵因子是「雌激素」,因為雌激素可幫助人體有效運用鈣質,協助成骨運動,而女性更年期後停經,或因子宮切除術的緣故,體內雌激素減少便會提高患病機率。

人種

人種亦會影響骨質疏鬆症發生率,其中亞洲人與高加索人較易患病。

家族史

就如諸多疾病都有家族史因素,骨質疏鬆症也不例外。特別是在骨折方面,若家族中曾有人患病(如髖骨骨折),其他成員的骨折風險也會升高。

疾病因素

部分疾病也會侵蝕骨骼,如類風濕關節炎。

五種骨質疏鬆症先天高危險群

人定因素

菸酒咖啡不離手

菸與酒是造成許多疾病的元兇之一(如心血管疾病),以酒來說,如果每天飲用超過2單位(約兩瓶罐裝啤酒,或半瓶紅酒,或四小杯高粱),過量酒精會影響成骨細胞運作;在香菸方面,抽菸者也比常人更容易罹患骨骼疾病;長期飲用咖啡亦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飲食不正常

正常飲食為身體帶來充足的營養,若是挑食、厭食,甚至暴飲暴食,骨骼便不能正常發育。對成骨細胞來說,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 是不可或缺的,攝取不足將使得體內破骨速率大於成骨,加速骨質流失。

不愛運動

正所謂「要活就要動」,運動也與疾病息息相關,以現代生活習慣為例,若是久坐不動,伴隨其他造成骨質流失的因素,髖骨骨折的機會就會升高。

三種骨質疏鬆症後天高危險群

可怕的併發症

受骨質疏鬆症影響,患者的骨頭結構比一般人來的脆弱,其骨折的機率也相對較高,又以髖骨與脊椎兩處最容易出現骨折併發症。

有骨質疏鬆症骨折的兩個人體

髖部骨折

髖骨骨折是嚴重的骨質疏鬆併發症,你也許很難想像,全球每年約有160萬人因髖部骨折接受治療,其中女性佔了75%,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更攀升至450萬至630萬之間。

值得留意的是,髖骨與行走及站立有關,若是骨折將可能造成患部長期疼痛、行動能力受損,甚至需長期依賴他人照護,另有20-24%的患者在骨折第一年內會死亡,往後五年亦有死亡的可能。

為什麼髖部骨折會造成死亡?答案其實還是「行動力降低」。因為不良於行,患者大多需要長期臥床,而臥床會為患者帶來褥瘡、泌尿道感染、肺栓塞等致命疾病,

脊椎壓迫性骨折

除了髖部,另一個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台灣流行病學學者曾指出,65歲以上台灣城市婦女患病的機率為19.8%,男性亦有12.5%的機會被疾病纏身。

當患者的骨質隨時間逐漸流失,脊椎便無法有效支撐身體,使患者出現腰背痛、駝背、變矮、行動困難甚至長期臥床,其肺部功能亦因擠壓而受影響。

除了生理上的病症,脊椎壓迫性骨折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由於駝背、身高改變等外在因素,患者可能還有自尊受挫與憂鬱症等狀況,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

預防骨質疏鬆可以怎麼做?

25歲是骨骼發展的巔峰,在接下來的歲月中,如何避免骨質流失成為每年生日的附帶品,在預防方面,除了減少菸酒外,你可以這麼做:

規律運動

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好方法,甚至可以從小做起,IOF 建議8至16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每天從事跳繩、跳舞、網球、跑步等協助增加骨質的負重運動,每次至少40分鐘。

對成年人而言,其運動目的在於預防骨質流失及增加肌肉強度,雖然運動量會隨年紀與身體狀態而有不同,但至少應維持每週三至四次,每次30至40分鐘的負重運動,也可搭配一些阻力訓練(例如啞鈴)增加自身肌耐力。

若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運動前最好與醫生討論適合的運動種類與強度,並養成運動習慣。運動不只強化身體機能,對老年人來說,還可藉此鍛鍊平衡力、避免跌倒,而跌倒正是老年生活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境之一。

飲食

運動之外,健康的飲食也是維護骨骼健康的必要手段。對骨骼來說,鈣質、蛋白質與維生素D 是三項重要攝取標的,由於骨骼主要由鈣質與蛋白質構成,若是缺乏將可能影響骨質發展與留存,至於維生素D 主要的功能是協助身體吸收鈣質。

那麼,要怎樣吃才對骨骼的味呢?以鈣質來說,衛福部建議國人每日攝取量為1000毫克,停經後的婦女更要提升至1500毫克,又以牛奶、小魚乾、豆腐、花椰菜、芥藍菜、橘子、杏仁含有較多鈣質。

若要補充蛋白質,在動物性蛋白質方面可選用肉類、蛋、奶製品,而豆類、豆腐、穀物、堅果則提供豐富的植物性蛋白。

最後是維生素D,這是人體可自行合成的維生素,前提你是必須走出戶外,在充足的陽光照射下才能生成,若要利用飲食補充,鮭魚、鮪魚、沙丁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說穿了,骨骼就像是存摺一般,從年輕時養成儲蓄骨本的好習慣,就不用擔心骨質疏鬆症,況且骨本還不受金融海嘯影響,何樂而不為?

治療方法有哪些?

若是真的罹患骨質疏鬆症,現行醫學尚未能使患者恢復原有骨骼狀態,但卻可利用藥物來減緩症狀,醫生可能依據病情不同使用以下幾種藥物:

抗流失類藥物

此類藥物主要是降低破骨細胞生成,減緩骨質流失速度,例如雙磷酸鹽類藥物或抑鈣素 (calcitonin)。

促骨生長類藥物

有別於第一類藥物,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是幫助增加骨質密度,例如特利帕肽 (teriparatide) 類藥物,可透過皮下注射方式達到治療目的。

雌激素

由於雌激素分泌不足會影響鈣質運作效率,在藥物使用上,為患者補充雌激素也是可能的做法之一。

總之,投資骨本有賺無賠,申購前詳閱以上說明,做就對了!

Reference: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