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一體作戰研究》@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4 08:33:00| 人氣5,463| 回應7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袁靜偉的《空天一體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6),雖是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的博士論文,但其寫作方式似不合論文格式,全書沒一個註腳、注明引用出處。

論文必有一格式?融會貫通後,道出:

對未來空天一體作戰的概念、任務、地位作用、主要特征、影響、作戰指導、主要作戰行動以及如何加強空天一體作戰準備等問題進行了前瞻性的洞見。

不是比一般吊書袋之論文,更具可讀性?

是啊!可比美杜黑的《制空權》,堪稱《制天權》經典: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對空天一體作戰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分析了空天一體作戰產生的動因,並簡要論述了空天一體作戰的形成與發展、空天一體作戰的地位作用。第二部分,首先從戰略地位、作戰空間、作戰方式、戰場環境、作戰能力、後勤保障等方面分析了空天一體作戰的特征,接著論述了空天一體作戰對聯合戰役的影響。第三部分,論述了未來空天一體作戰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第四部分,研究了未來空天一體作戰的主要作戰行動。第五部分,從空天一體作戰體系的構建、作戰理論的研發、人才培養、有利國際環境的營造等方面,對如何加強空天一體作戰準備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對策。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緒論
一、空天一體作戰的定義、任務
(一)空天一體作戰的定義
(二)空天一體作戰的主要任務
二、空天一體作戰產生之動因
(一)航空空間與航天空間無縫餃接,促進了一體化空天戰場的形成
(二)航空力量與航天力量有著相似的特性,為空天體作戰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三)軍事技術的發展為空天合一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四)航空力量與航天力量互為依存、相互作用,空天聯姻可極大提高整體作戰效能
三、空天一體作戰的形成與發展
(一)空天一體作戰的形成
(二)空天一體作戰的發展趨勢
四、空天一體作戰的地位作用
……


蔡風震,田安平 等著《空天一體作戰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本書著眼于信息化和空天軍事一體化發展趨勢,立足于空天軍事鬥爭准備需求,按照理論研究思路,對空天一體作戰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構合理,主題鮮明,觀點新穎,內容豐富,邏輯嚴謹,文筆流暢,創新性強。豐富了我軍軍事理論體系,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對牽引我軍建設發展,進一步做好軍事鬥爭准備,奪取未來空天軍事鬥爭的主動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蔡風震,四川蒼溪人,1968年3月入伍。曆任機械師,中隊長,軍區空軍科長,總軍事代表,處長,空裝某部部長,空軍工程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現任空軍工程大學校長,教授,少將軍銜,兼任中國軍事教育學會副理事長。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全軍十五計劃課題1項,獲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然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空軍軍事理論研究成果獎多項,主要著作有《空天戰場與中國空軍》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空天一體作戰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空天一體作戰
 第三節 空天一體作戰學
第二章 空天一體作戰理論的産生
 第一節 空天一體作戰理論的生成動因
 第二節 空天一體作戰理論的理論淵源
 第三節 空天一體作戰理論的形成發展
第三章 空天一體作戰環境
 第一節 地理空間環境
 第二節 人文社會環境
 第三節 信息環境
第四章 空天一體作戰特點與規律
 第一節 空天一體作戰的主要特點
 第二節 空天一體作戰的基本規律
第五章 空天一體作戰指導
 第一節 空天一體作戰指導思想
 第二節 空天一體作戰原則
第六章 空天一體作戰體系
 第一節 空天一體作戰體系的構成
 第二節 全維偵察監視系統
 第三節 分布式指揮控制系統
 第四節 一體化攻防交戰系統
 第五節 網絡化綜合保障系統
第七章 空天一體作戰指揮
 第一節 空天一體作戰指揮體制
 第二節 空天一體作戰指揮控制方式
 第三節 空天一體作戰指揮活動
第八章 空天一體作戰行動
 第一節 空天一體信息作戰
……
第九章 空天一體作戰保障
第十章 空天一體作

 

空軍原研究員稱中國未來將擁有國産空天飛機 2009-08-05 法制晚報

  2009年,是人民空軍創建6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航空事業開啓100周年。
  近日,空軍理論專家圍繞"空天時代的空天觀"這一主題,就新世紀空天權益、空天安全、空天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和空天對國家利益拓展、國防安全影響及未來發展走向等問題,在京展開了一次深入研討。
  八一建軍節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原研究員董文先接受《法制晚報》記者專訪。
  據董文先介紹,能夠適應航空航天兩線飛行的"空天飛機"在世界上已經進入研發階段。可以預料,中國未來也會有空天飛機。那將是繼殲十等新一代中國戰機亮相後,中國空軍的又一大亮點。

  ■專家簡介

  董文先空軍司令部原研究員,研究方向是空軍戰略,主要著作有《杜黑理論與空軍》、《現代空軍論》、《世界新軍事變革初期的空軍》、《號聲揚空軍》等。

  專家訪談1  近20年來戰爭均是空天一體戰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最近很多專家學者都在談論“空天觀”這個詞語,是否預示著這是中國空軍未來的發展方向?
  董文先(以下簡稱“董”):前不久我剛參加了空軍方面主辦的一個學術論壇,主題就是“空天時代的空天觀”。走空天一體化建設空軍的發展道路,已經成爲不少空軍領導和專家學者認同的觀點。
  FW:那對于空軍來說,未來所面臨的戰爭環境是不是就意味著空天一體化的戰鬥?
  董:是的。未來的空軍戰場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空中了,而是以空天戰場爲主,是一個陸、海、空、天信息化和一體化作戰空間。
  這個空天戰場是以空天威懾、空天攻防作戰和空天支援保障等爲主要手段,以奪取空天優勢和制勝空天爲目的,由航空空間和航空力量、航天空間和航天力量以及與空天領域相關的地球表面和地面、海上力量充分聯結、有機融合、相互作用所構成的。
  實際上,從最近20年來世界上發生的幾場主要戰爭來看,已經是空天一體戰了。從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美國作戰部隊采用的戰術實際上就是空天一體作戰方式。當然,這樣的空天一體戰還只是初級形式上的,將來還會向更高的智能化方向發展。

  ●戰略解讀 海灣戰爭中 伊拉克沒有陸戰機會

  18年前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曾寄希望于占全部兵力絕大部分的百萬陸軍,准備通過地面“聖戰”讓多國部隊血流成河,但多國部隊沒有給其進行大規模陸戰的機會。
  多國部隊先後動用了50多顆衛星,集結了數千架飛機,奪取了伊拉克的制空權,令其數量占優勢的地面裝備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的戰俘審訊中,率部投降的伊軍某營長告知投降的原因是“害怕B-52轟炸機的轟炸”。美軍人員查詢作戰記錄後對他的說法提出質疑:“B-52並沒有轟炸過你部防區。”這位伊軍營長解釋道:“可我見過B-52轟炸過的陣地!”

  專家訪談2 空天戰是未來博弈新“沙場”

  FW:目前在空天一體化建設上,哪個國家最強大?
  董:不得不承認,美國、俄羅斯等世界軍事強國在建設空天一體化空軍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
  美國早在1957年就率先提出了空天一體概念。1982年,美國空軍正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司令部,主管地對地彈道導彈、以衛星爲主的航天器等空軍裝備。
  美國進行海外作戰的空軍部隊就叫航空航天遠征部隊。
  俄羅斯今年也已經開始實施建立國家空天防禦系統,調整武裝力量。俄空軍正在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FW: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已經走過60年的輝煌曆程,在空天一體化發展趨勢下,您認爲中國空軍具體的發展模式是怎樣的?
  董:從軍事領域來看,我認爲在未來幾年或者較長的時間內,中國空軍發展的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是攻防兼備。既有能夠穩定全國空防的國土防空力量,又有進行大規模、高強度空襲的空中進攻力量。
  二是空天一體。未來時期,空軍應編制必要的航天兵力和使用天基信息的地面部隊,以及服務于空天聯網作戰的部隊,使空軍實現初期的空天一體。
  三是信火一體。空軍兵力以及結構體現在作戰能力上,既能進行強大的火力打擊,又能進行以電子戰、計算機網絡戰爲主要內容的信息戰,真正把信息戰與火力戰融合起來。

  ●戰略解讀 美軍進行太空戰模擬演習

  2007年3月25日,美軍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秘密進行了“施裏弗—4”太空戰模擬演習,旨在證實21世紀聯合部隊使用的太空能力、戰術及技術。
  演習以太空爲主要戰場,所動用的空間力量包括各類軍用和商用衛星、反衛星武器、天基反導武器、載人航天器、空間軌道戰鬥機、地基激光武器和電磁波武器、陸基彈道導彈等,參演部隊大多出自美國空軍。

  專家訪談3 空天飛機已在研發

  FW:我國空軍的空天一體化建設最早是什麽時候提出來的?
  董:其實關于空軍走空天一體化建設之路,咱們國家最早提出來也已經有20年時間了。但由于當時武器裝備水平、軍事理論水平相對滯後,發展速度並不快。
  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開始提出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發展戰略思想,並一直在爲實現這一戰略思想努力,而且也已經開始了一些實踐。
  FW:我國空軍在空天一體化的建設上具體做了哪些實踐?
  董:目前我國一些空軍院校的培訓科目中,已經加入了航空航天等空天一體化知識、技能的訓練和學習。培養航空航天人才成爲目前和未來中國空軍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另外,咱們國家相關領域已經在進行軍事航天信息在軍事航空作戰體系中的實施和運用。此外,目前包括美國、俄羅斯在內的幾個航空航天大國都在研制開發能夠在太空和航空兩線同時飛行的空天飛機。
  FW:您提到的空天飛機是指航天飛機嗎?
  董:不是,兩者還是有所不同的。我提到的空天飛機能夠在太空和航空兩個空間環境下飛行,這種飛機裝備有兩種發動機,根據不同空間飛行的需求,可以進行轉換操作。
  你要知道,目前世界各國空軍最先進的飛機,飛行高度也基本是在2萬米左右,而將來的空天飛機就可以在2萬米高空以上的臨近空間以及大氣層外飛行了。
  FW:那中國的空天飛機研究目前處于什麽階段?
  董:曆史告訴我們,外國有的,中國也會有。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也在快速發展,我相信在將來也會看到咱們國家自行設計生産的空天飛機。

  ●戰略解讀我國未來空天戰略背景是和平

  未來我國空軍的空天一體化戰略,是基于對太空和平利用開發的背景進行的。
  從國防角度來看,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現代化空軍,對于保障我國領空、國家利用太空的合法權益乃至國家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05/1354561593.html

港報披露中國准空天飛機可重複使用自行起飛 2007-12-13 中國新聞網

 港报披露中国准空天飞机可重复使用自行起飞

網絡上一張未經證實的中國空天飛機模型試驗照片,由轟-6挂載正准備起飛

  據香港《文彙報》報道,資深航天專家30日接受該報訪問時透露,中國不可能再重蹈美國研發“航天飛機”(又稱穿梭機)之覆轍,已啓動研發第一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它將是超越美國“航天飛機”水平的航天運輸系統,但尚不能達到“空天飛機”的技術水准。預計中國第一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可在2020年左右研制成功。同時,中國科研人員也已有意圖開展空天飛機的研究。
  此前有國外分析指出,中國航天運輸系統路徑爲飛船(一次使用)——航天飛機(不完全重複使用)——空天飛機(完全重複使用)。接受《文彙報》訪問的專家表示,這種論述並不准確。他指出,目前已經啓動研究、逐步論證的新一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盡管和美國的航天飛機在動力性上差不多,但絕不是“中國的航天飛機”,其特點和優點可用“重複、經濟、安全”來概括,不但可以局部或者全部進行回收及重複使用,而且克服了航天飛機在防熱等技術問題未能過關及成本居高不下的重大缺陷。
  亦有意研制“空天飛機”專家強調,新一代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和“空天飛機”也有區別,即必須用火箭進行發射,而“空天飛機”則可以自行起飛。目前中國的科研人員也有啓動空天飛機研制工作的意向。
  專家表示,中國研發航天運輸系統選擇的技術道路和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均不相同。俄羅斯重在發展飛船,而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航天飛機作爲研發重點,他們的航天飛機系統其實只有兩樣,即航天飛機機體和固體火箭助推器可重複使用。但美國搞的航天飛機系統複雜、功能複雜、設計複雜,而且包攬許多可以用無人航天器進行的任務,導致維護費用高、容易發生事故等高代價,經濟上很不合理。
  此外,據航天專家的報告,他們提出一種立足于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技術的串聯式兩級入軌重複使用運載器方案。
  該方案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兩級方案,降低了對發動機、材料等技術的指標要求,從而可以立足于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成熟技術,技術基礎較好。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起步方案。

  可批量快速發射衛星

  專家並透露,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提供了大批量快速發射衛星的手段,作爲商用運載器,可顯著提高商業發射的競爭能力。
  專家指出,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通過多次重複使用,降低發射費用、提高可靠性、縮短發射周期,采用空中發射、水平起飛等新型發射方式提供強大的機動能力,從而達到快速、機動、可靠、廉價地進入空間的目標。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2-13/0849476426.html

美國空軍首架X-37B無人軍用空天飛機11月首飛 08-07-31 國防科技

美国空军首架X-37B无人军用空天飞机11月首飞 
波音公司爲美國空軍研制的X37B軍用空天飛機

  【本站2008年7月30日綜合報道】 美國空軍與波音公司正在籌備一架無人軍事空天飛機的首次試飛工作。
  空軍/波音的X-37B太空機動載具預計于11月搭乘“宇宙神”V(Atlas V)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然後在愛德華空軍基地著陸。這個帶翼空天飛機載具長約8.2米(27英尺),翼展4.6米(15英尺)。其尺寸是NASA航天飛機軌道器的1/4,試航最後將利用大氣自動再入並著陸。
  任務方案在數十年前就已經開始開發,目的是使用帶翼飛行器拓寬美國軍事太空進入方式,載具要能執行多種任務,返回地面時在機場跑到降落。
  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技術演示器,研制隸屬于空軍與主承包商波音公司價值1.73億美元的合同。波音陸續獲得價值3.01億美元合同,建造兩臺空天飛機。一架已經進行了包括自動靠近、著陸愛德華空軍基地的大氣空投試驗;第二架也將發射和入軌,演示空天飛機系統,之後進行大氣自動再入與著陸。
  NASA在2004年底退出X-37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2006年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被選定領導該項目,波音仍然是主承包商。波音的財政報告稱,這架空天飛機將驗證一個可靠的、能重複使用的太空測試平臺。對可重複使用的太空載具技術進行太空實驗、風險降低與運行方案開發。
  即將進行的首次軌道飛行將使用“宇宙神”V東部靶場發射,最初准備使用這裏發射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器”(LRO)和“月球坑觀測與感知衛星”(LCOSS),NASA發射任務因此被推遲到2009年2月~3月。(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 許紅英 侯丹)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31/0907514171.html

美國現役3架航天飛機2010年前將全部退役 2008-07-09 金羊網 

图文: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

图文:美国航天飞机飞行中

美国航天飞机飞行中

  據新華社電 美國宇航局7日公布了現役3架航天飛機——“奮進”號、“阿特蘭蒂斯”號和“發現”號在2010年退役前的飛行時間表。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劃,在2010年退役前3架航天飛機一共還要飛10次,其中一次用來最後一次維修年邁的“哈勃”望遠鏡,7次飛往國際空間站完成最後的建站任務,剩余兩次用來執行國際空間站物資和零部件運輸任務。
  今年下半年的兩次飛行任務時間已經確定:10月8日“阿特蘭蒂斯”號升空,載宇航員上天維修“哈勃”望遠鏡;11月10日“奮進”號升空爲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並維修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接頭。
  2010年2月、4月和5月,3架航天飛機將分別上演“謝幕”飛行。
  美國宇航局說,爲航天飛機做這樣的安排一是要幫助國際空間站完成基本建設,二是要完成從航天飛機到新一代載人航天器的順利過渡。航天飛機退役之後,美國將啓用新一代的“戰神”火箭和“奧賴恩”載人飛船,承擔美國人重返月球等載人飛行任務。

  ●接班人 

“戰神5”火箭

  “戰神5”火箭將作爲NASA安全而可靠地向太空運送大型設備的主力火箭,所運送的貨物既包括建造月球基地所需的登月飛船和物資,也包括擴大人類在地球軌道以外的活動範圍所需的食品、水和其它物品。在NASA的探測任務目標下,“戰神5”是正在“星座”計劃下研制、將用于把人員送到月球乃至火星和太陽系中更遠的地方的高效費比航天運輸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奧賴恩”載人飛船

  根據美國總統布什2004年提出的“新太空探索計劃”,下一代載人航天器“奧賴恩”未來將負責運送美國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並肩負宇航員“重返月球”以及登上火星乃至進入更遙遠星際空間的重任。
  然而,除了資金以外,技術難題也是另一項考驗。美國宇航局負責探索項目的副局長理查德?吉爾布裏奇說,目前“奧賴恩”在設計方面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其重量控制到最低水平。

  ●國際觀察 “斷檔”期與“失業區”並舉

  美國3架現役航天飛機將在2010年前相繼退役,而下一代載人航天器“奧賴恩”的上崗最早也要到2014年,對于中間幾年的“斷檔”期,美國如何應對?這一問題成爲美國宇航局將要面對的重大考驗。載人航天器“改朝換代”,殊非易事。在航天飛機退役後,美國何時能恢複原有的載人航天實力,目前很難說。
  另外,航天飛機時代結束還將帶來失業問題。根據美國宇航局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到2010年航天飛機退役時,美國與載人航天相關的行業將有約一萬人失去工作,其中絕大多數是美宇航局的各級承包商的員工。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8-07-09/1652509565.html

世界各國積極研究防空作戰基本對策 >王鳳山 李孝軍 08-06-18
    
  現代高技術戰爭,以空中作戰爲主要模式已是不爭的事實,空中打擊成爲各種戰爭形態中運用最廣泛的軍事手段,防空作戰成爲保衛國家空中安全的首要作戰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面臨日益嚴峻的信息戰、精確打擊等威脅,世界各國積極研究新對策。“信息防空”、“全維防空”等攻勢防空作戰對策紛紛出臺。

  (一)攻勢防空,有效威懾

  當今,空、防對抗空前激烈,使先進的防空攔截武器系統仍顯被動,攻勢防空成爲當今世界各國防空爭取主動,力避被動,實施有效防空的必然選擇。連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反導系統的美國,也比以往更注重進攻性的防空,美空軍最近調整空中突擊戰略,從原來首選突擊對方防空系統轉變爲首先突擊對方縱深內的彈道導彈基地、巡航導彈發射平臺及重要政治目標,以提高防空攔截系統的有效性。一向奉行“專守防衛”戰略的日本航空自衛隊也主張以積極的攻勢手段達成主動,強調“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韓國空軍根據“懲罰性進攻”方針于1995年提出了“新防禦制空作戰”理論,反映出強烈的進攻欲望。戰略進攻常以核及常規戰略打擊力量爲後盾,通過威脅或對敵施加足夠強度的報複來震懾和遏止對手,迫使對手放棄或終止空襲行動。其主要目標是敵戰略縱深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目標。

  (二)立體反擊,早期封殺

  近期局部戰爭表明,“末端抗擊”難以達成防空作戰的目的,而且防不勝防。要想奪取防空作戰的勝利,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實施立體戰役反擊,進行初始段防禦,使敵無法形成有效的空襲態勢。一是組織空中力量對敵陸、海基地和各作戰平臺實施空中打擊,使敵措手不及、顧此失彼,瓦解敵進攻能力。二是組織地面常規導彈部隊、岸艦導彈部隊襲擊敵機場、陣地、航母、指控系統,出其不意打擊敵空襲力量。三是使用海上潛艇、艦艇打擊敵航母。四是利用空間進攻手段對敵空間目標和縱深目標襲擊。通過空、天、地、海的立體反擊,將敵空襲體系扼殺在搖籃之中。

  (三)聯合抗擊,整體制勝

  高技術條件下防空作戰的攻防交織、體系對抗的特點,決定了單純使用任何一種防空力量、單純采取任何一種防空手段,都不能完成防空作戰的使命。只有統一組織各軍兵種防空力量,綜合采取各種防空手段,堅持積極防空,充分發揮整體威力,才能戰勝敵之空襲。運用多軍兵種雷達或其他監視系統組網,提高對來襲的隱身和小型目標的探測發現能力;使用多基地雷達系統跟蹤攔截隱身目標和抗擊反輻射導彈;集中優勢兵力,空地協同、區分任務,攔截各種空襲武器。與此同時,采取各種手段,嚴密防護,提高防空抗擊力量的生存能力。爲此,必須建立兵力結構合理、戰略布局恰當、整體作戰能力強的區域防空體系,統一指揮,才能實行諸軍兵種防空力量有機聯合,“抗、反、防”作戰行動三位一體,火力戰與電子戰手段綜合運用,諸防空區攜手聯防,以嚴密的整體防空態勢和積極的作戰行動,遏制和粉碎敵之空襲。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使用老舊裝備,采用各型雷達接力預警的方式,打破了F-117不可戰勝的神化,正是發揮防空整體威力的結果。

  (四)信息作戰,力爭主動

  信息作戰穿于高技術戰爭的全過程,廣泛地滲透于空襲與防空的鬥爭之中。它是以網絡、電磁鬥爭爲主要方式,網絡戰、電子戰與火力戰緊密結合的綜合性對抗。防空作戰必須綜合采取進攻性信息對抗手段和防禦性信息對抗手段,奪取信息優勢。具體措施是:一方面,對敵實施電子偵察、電子幹擾、電子摧毀、設置計算機病毒等信息進攻行動和火力直接摧毀行動,破壞或摧毀敵C3I或C4I系統、電子戰武器系統和空襲武器的傳感制導系統;另一方面,采取反電子偵察、反電子幹擾、反電子摧毀、反計算機病毒、反隱身等信息防禦行動和戰略防護行動,隱蔽己方戰略企圖和作戰行動,保護己方C3I系統和防空武器系統。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向南聯盟發起強大的信息戰攻勢,盡管南聯盟遠不是北約的對手,但注重與北約開展電子戰、情報戰、網絡戰,保持住了局部信息主動權,使北約信息作戰優勢發揮受到一定影響。因此,防空作戰必須注重信息作戰,只有保持一定的信息優勢,才能爭取防空作戰的主動。

  (五)大區域防空,全縱深攔截

  非線式、非對稱、非接觸式的聯合空襲是當今空襲的主要特點之一。要有效保衛地面重要目標,防空布勢的整體性要更強、區域性要更廣、彈性要更大。那種對付臨空轟炸,進行末端防禦,孤立集中部署兵力,固定防空戰線的要地防空方式已不適應現代防空作戰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區域防空,即在主要方向或重要地區,以保衛目標爲節點,將防空兵力編成若幹作戰集團,實行重點部署和機動部署相結合,建立全方位、全縱深、有重點的動態式的區域防空布勢。這種動態的區域防空兵力由地面防空、空中截擊進攻等力量要素組成,空、天、地、海攻防一體。俄羅斯針對當今空襲特點,在獨聯體遼闊的地域內建立了有效的一體化防空系統,保衛獨聯體國家的空中邊界,從而更有效保衛自身。該體系共同監控空域使用,通報空天形勢,提供導彈預警等。北約國家在北美、歐洲地區建立了大縱深、多層次的多國大區域防空體系。爲增強該體系的防空反導能力,目前美國正加緊推銷全球導彈防禦系統,使其防禦範圍更大。世界其他國家對防空作戰體系也進行了調整,力圖通過快速集中兵力、快速機動實現區域動態防空,擴大防空區域,加大攔截縱深。大區域或區域動態防空是現代防空發展的必然,是當今防空對付現實空中威脅的基本對策。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2008b/2008-06/18/content_1322119.htm

二十一世紀新的作戰樣式“天戰”

隨著小布什政府強行部署NMD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積極作出反應,俄通社1月5日的報道稱俄羅斯正在組建航天部隊。俄羅斯還于2月底組織了一次自前蘇聯解體以來第一次規模空前的空中戰略演習,動用了幾乎所有的遠程轟炸機。種種迹象表明,未來的太空必將不再太平,天軍天戰正在由概念變成現實,天戰理論也正悄悄趨于成熟。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天戰必將登上曆史的舞臺。

天軍的現狀

自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人類很快便發現了太空潛在的巨大軍事價值,對太空的軍事爭奪從此拉開帷幕。迄今爲止,已有60多個國家角逐于太空,近200個國家應用航天技術的成果。全世界共發射了5000多個航天器,包括載人飛船100余艘、月球和行星探測器100多個、載人空間站10多個、航天飛機飛行50余架次、各類應用衛星和科學實驗衛星4000多顆,其中70%用于軍事目的。
目前,以美國和俄羅斯爲代表的一些航天大國已經或正在建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太空作戰指揮機構和太空作戰部隊。1982年9月,美國空軍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司令部,轄兩個航天聯隊,圖勒、桑德雷斯特龍等4個基地。1985年9月,美國正式成立了聯合軍事航天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與控制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太空監視系統、軍事航天系統以及各種偵察衛星、測地衛星的活動,並統一協調各軍種對現代和未來航天系統的使用、計劃及研制發展工作。1993年12月,美國又成立了由空軍航天司令部領導的空間作戰中心,負責研究、演示直接利用航天系統支援各種作戰任務的方式和開發供部隊使用的操作簡便的航天裝備。1999年,美將空軍航天與指揮控制局改組爲空間指揮與控制、情報、監視與偵察中心,負責對全球空間部隊的指揮與控制。在建立健全太空作戰指揮機構的同時,太空作戰部隊也一直是美軍軍事力量建設的重頭戲。時至今日,美軍已經擁有一個航天師、一所太空戰學校,培訓了上百名軍事宇航員和太空戰人員。並在師、聯隊一級基層部隊開始設立如何應用航天技術的組織機構。同時,美還以太空戰作爲軍事演習的背景,模擬太空作戰行動,十全體官兵熟悉太空戰的程序、方法,借此加速太空戰人才的培養。
然而,美國並未滿足現狀,其航天司令部于1998年4月7日公布了《2020年構想》,制定了美空間作戰力量發展戰略的“遠期規劃”,要求至2020年,美國空間作戰力量建設實現4項目標——空間控制、全球作戰、作戰力量一體化和全球夥伴關系。爲實現這一目標,2000年5月9日,美國空軍部發表了《航空航天部隊:保衛21世紀美國》白皮書。白皮書確立了美空軍的“航空航天一體化”建軍思想,目標是實現空軍由現在的空戰爲主轉變爲既可空戰、又可在太空作戰的空-天軍,並最終轉變爲天軍。外刊預測,隨著建設力度的加大,到本世紀中期,從作戰指揮到戰鬥保障,美軍的天軍將可能形成一個體系比較完整的新兵種,它包括殲擊航天兵、轟炸航天兵、偵察航天兵、救援航天兵、運輸航天兵等若幹兵種。

蘇聯早在1961年就在國土防空軍內設立了太空防禦司令部。1992年8月,俄羅斯在蘇聯國防部航天城的基礎上,把軍事航天力量組建爲一個獨立的兵種、負責各種軍用衛星的發射、軍用航天系統的管理、使用和作戰指揮。以及空間反導彈系統、反衛星系統和衛星防禦系統的指揮與控制。1993年7月13日,俄羅斯國防都開始籌建宇宙空間作戰、預警和偵察系統,並于1997年10月30日完成了火箭部隊、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防禦部隊的合並工作,實現了各兵種組織指揮系統的一體化。目前,俄戰略火箭軍編制有導彈太空防禦兵和軍事航天力量,其天軍是一支真正具有實戰能力的新軍種。

一些航天技術發達的國家,如法國、日本、英國、德國、以色列、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也都相繼建立了自己的軍事航天機構,負責軍事衛星的發射、使用和管理以及軍事航天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航天兵器的研制和發展等。如法國正計劃將空軍的防空司令部改建爲“空中-太空監視司令部”,空軍司令部將改編爲“航空-航天司令部”。而以色列自1999年以來,其空軍就開始實施範圍廣泛的空間計劃,包括自行研制運載火箭、衛星、微型衛星和數據搜集系統,6年投資超過10億美元。

天軍的武器裝備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在激光武器、離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反衛星武器、太空運載武器、太空機器人和軍用衛星方面比較成熟,在太空戰艦和太空港方面發展遲緩,但也正在加大投入力度。可以肯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軍事大國和軍事強國軍備競賽的重點將逐步轉向外層空間,太空作戰系統也將日臻完善,太空部隊最終將發展成爲一支與陸、海、空作戰部隊並駕齊驅的新型作戰部隊。

未來天戰的三大作戰樣式

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已經使太空戰出現雛形。所謂太空戰,又叫天戰、空間戰,是指敵對雙方在太空或利用太空進行的作戰行動。它包括作戰雙方天基作戰系統之間的格鬥和天基作戰平臺對戰略彈道導彈的攔截,也包括航天兵器對地球目標的突擊和以地球爲基地的防天作戰,還包括利用太空武器和技術設備爲空戰、陸戰、海戰提供的軍事支援保障。形式多種多樣,依據使用不同武器系統劃分爲主要有信息戰、衛星戰、激光戰、電子戰、反導彈戰和電腦戰;按作戰空間和作戰平臺可劃分爲三大作戰樣式:即天際作戰、天地作戰、天地一體戰。

天際作戰

也稱天天對抗戰,是指交戰雙方使用太空武器,在太空實施的作戰,它包括在太空的一系列的攻防戰鬥;隨著發展,還可能包括一系列的太空攻防戰役。其表現形式主要是利用天基武器系統,攻擊、摧毀對方的航天器或彈道導彈等目標。或者由載人航天器的機械臂、太空機器人或宇航員,直接破壞或擒獲敵方的軍用航天器。目前,這方面的技術尚處于初期研究和試驗階段,已能做到利用截擊衛星接近對方衛星,采取自爆或撞擊方式達到攻擊、摧毀對方衛星的目的。

俄羅斯的反衛星技術最爲成熟。早在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就開始研制並試驗成功共軌式“殺傷衛星 ”和“天雷”反衛星衛星,並在1982年的一次戰略演習中發射了兩顆反衛星衛星去摧毀假想的敵方衛星。這種反衛星衛星外形爲圓柱體,高4米,直徑2米,總重量3000千克。衛星上有高能炸藥碎片戰鬥部,在接近目標衛星時,其戰鬥部的自毀裝置引起自爆,産生大量碎片,摧毀目標衛星,還可以由反衛星衛星發射精密制導火箭摧毀目標。它具有一定的軌道機動能力,可以在5-10度範圍內改變軌道傾角,攔截150-2000千米高度範圍內的衛星。

美國的天基反衛星武器計劃主要是其國防部1991年提出的GPALS計劃(針對有限攻擊全球保護系統)。該計劃重點發展“智能卵石”攔截彈,這是一種天基動能反衛星武器,可以大量部署在450千米高的低地球軌道上(多達1000枚),必要時依靠自身火箭發動機推進,自動尋的撞毀對方的衛星和來襲的彈道導彈。該彈高度1米,直徑10-13厘米,淨重只有幾磅,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它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與1988年8月開始研制,1990年首次進行亞軌道攔截空間飛行目標的試驗。“智能卵石”攔截彈主要有導引頭、高精度制導系統、慣性測量裝置、數傳通信系統、推進系統和彈頭母艙組成。它采用可見光和紫外線傳感器,制導探測用的高分辨率寬視場攝象機具有實時圖像處理的能力,光學探測器探測距離遠,可以看到數千千米外建築物大小的目標。它的硬件信息處理能力相當高,兩臺存儲量巨大、運算速度每秒可達1億次的小型計算機,如同人的“大腦”,使其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攔截彈中後部裝有徑向發動機和多臺推力器,可以實現快速控制。發動機從接到點火指令到達到最大機動速度的響應時間已達600米/秒以上,可以滿足摧毀衛星和導彈的要求。爲確保碰撞精度,“智能卵石”上設有可以折疊並能徑向展開的傘型殺傷增強裝置。這種裝置在攔截彈向目標接近過程中展開成傘型,迎著近于法線的方向與目標相撞,從而能增大碰撞面積。不僅如此,該傘型裝置還采用穿透與沖擊兩極殺傷機理相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殺傷概率。沖擊機構是一個增強聚脂薄膜板,穿透機構則是分布在薄膜上的小球。這個可膨脹的聚脂薄膜與高密度小球組合使用,可達到穿透和壓碎衛星或導彈結構、碰撞摧毀關鍵附屬部件的目的。
美國還在加緊研制另一種反衛星武器,即天基化學激光武器(SBL)。它是美國空軍和彈道導彈防禦局(BMDO)1990年共同提出的,其概念是:24個衛星激光武器系統運行在約1280千米高的軌道上,它們能在10秒鍾之內摧毀遠在約4000千米之外的敵方導彈,而且又能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裏完成自身目標轉移。每個空間激光武器的使用時間能達到200至500秒,足以擊毀100發敵方導彈(包括衛星)。SBL的核心是采用輸出功率10兆瓦、波長爲2.7微米的連續波氟化氫(HF)激光器;平臺前端是擴束器和目標捕獲、跟蹤和瞄准部件,采用8米空間兼容的大型先進反射鏡(LAMP)大型光學組合鏡(LOS)技術。根據計劃,SBL分三步部署:第一步在空間部署出12個平臺構成的小星座,爲中東、北非和東北亞戰區以及美國領土提供連續覆蓋範圍,利于實現戰區導彈防禦和國土導彈防禦;第二步在空間部署由18個平臺構成的星座,爲戰區提供全面覆蓋;第三步在空間部署由24個平臺構成的星座,實現連續的全球覆蓋。爲此,美國1996年以前進行了“阿爾法/大型先進反射鏡”的綜合試驗(ALI)。其總體目標是:演示天基激光武器中的高能激光器、光學系統、擴束器和光速控制系統的綜合高功率性能,對輸出光束進行校正;解決在ALI下集成阿爾法(ATPHA)、LAMP和LOS的硬件技術,以及關鍵的目標捕獲、跟蹤、瞄准及火控技術等,1998年以前全面完成了被動和主動跟蹤演示,進行了“系統高能激光武器試驗”(SHIELD)。目前,美軍已完成了SBL的技術設計和計劃安排,准備將ALI硬件組裝成作戰系統並配上目標捕獲、跟蹤和瞄准裝置先進行地面試驗,試驗成功後即轉入太空進行天基試驗。預計2006年,美國將部署由6個SBL平臺組成的小星座,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天地作戰

也稱天地對抗戰。是指交戰雙方利用天基或地基武器,通過太空對地球表面的作戰或防天作戰。主要是設想利用軌道轟炸機和空天作戰飛機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軌道轟炸機是一種在近地軌道上運行、需要時可按指令重返大氣層攻擊某一預定地面目標的天戰武器。這種航天進攻武器主要有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S0、多軌道轟炸系統(MOBS)和軌道轟炸系統(OBS),其中部分軌道轟炸系統已由前蘇聯進行過試驗。部分軌道轟炸機以“SS-9”導彈爲基礎,加上一個反推火箭和轟炸系統綜合平臺組成,平時它在地面待命,使用時發射進入衛星軌道運行。第二級火箭分離後,再根據地面指令,由反推火箭點火將其再送入大氣層的軌道,攻擊地面目標。由于它再入大氣層前繞地球運行不到一周,所以稱爲部分軌道轟炸機。部分軌道轟炸機是在導彈防禦系統日臻完善的情況下出現的,由于采用的是衛星軌道,不同于戰略彈道導彈的抛物線彈道,故可避開反彈道導彈系統的偵察和打擊,隱蔽性好,很難組織有效的攔截。它具有一系列的優點;一是可從同一發射場向多個方向發射,攻擊同一目標,使被攻擊方防不勝防;二是平時可發射到空間軌道上與其他衛星一起運行,比較隱蔽和安全,令對方難以區別;三是在空間軌道運行時始終處于待命狀態,可以隨時按指令機動變軌,選擇攻擊目標比較靈活,四是它在300千米高度軌道以460千米/小時的速度運行,只有在重返大氣層時才有可能被發現,而此時離攻擊目標僅有3分鍾左右時間,很難組織有效的攔截。所以增大了攻擊的突然性;五是可以攻擊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達不到的地球背面目標,且相對行程比洲際導彈近,若以300千米高度的軌道運行,只需45分鍾即可到達,使對方地面防禦系統的預警時間大爲縮短。

空天作戰飛機,又稱“跨大氣層有人駕駛飛機”,是美國空軍計劃研制中的一種在大氣層臨界處飛行、能實施全球打擊的航天武器。“超高飛”飛行器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執行任務時,將從3000米長的跑道上水平起飛,加速到10馬赫,同時爬升到40千米的高度。然後關閉發動機,依靠慣性向上滑翔飛出大氣層,隨後開始沿著周期性的高超音速巡航軌迹——正弦波飛行軌迹飛行。在每個飛行周期的波谷,發動機短時間重新啓動。使飛行器加速並爬升,然後空氣噴氣發動機在大氣層內只燃燒20秒,將飛行器推入下一個慣性滑翔軌道。這樣“超高飛”飛行器就周期性地沿正弦軌迹高超音速巡航飛行,波峰的最大高度爲61千米,波谷最低高度爲34-46千米。一個飛行周期大約2分鍾,飛行距離可達400千米。轟炸機型的“超高飛”飛行器,長度計劃爲61米起飛重量位22.7噸,當速度爲10馬赫時,可攜帶4.5噸的有效載荷。並能精確地投擲高爆穿甲彈或動能武器。運輸機型的“超高飛”飛行器,有效載荷是波音747飛機的2倍,加之每天往返次數多的優點,使其一天之內能比亞音速運輸機多運送9倍的物資到12000千米處。由于“超高飛”飛行器具有普通飛機所不具有的許多優點,如:飛行高度高、速度快、側向機動性能好,現有的防空武器對其無可奈何,堪稱絕對安全,能在2小時內以10馬赫的速度飛行20000千米,快速地把炸彈或物資投到或運送到地球上任何地點並返回到原起點,而不需要中途加油和在國外設置前進基地,因而具有誘人的開發前景和極大的軍事應用價值。

防天作戰,主要表現爲使用反衛星導彈和地面或機載激光武器摧毀敵方的衛星或導彈。它已經成爲各國關注的新型作戰樣式。早在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就曾以多種名義進行了數十次反衛星激光武器試驗,在1975年甚至用陸基激光武器,使兩顆飛臨西伯利亞上空監視其導彈發射情況的美國衛星頃刻之間變成了瞎子。之後,1985年9月13日,美空軍一架F-15戰鬥機在0多千米的高空發射了一枚反衛星導彈,將一顆運行在555千米軌道上的目標衛星擊毀,開創了人類第一次用導彈擊毀衛星的先例。這些都表明,防天作戰的帳幕已經拉開。

天地一體戰

是指以天際作戰爲重要內容和主要手段,聯合陸、海、空力量及其作戰手段實施協調一致的整體作戰。具體表現是:一是在地面(海上)、地下(水下)、空中與太空建立一體化的作戰部署;二是將地面(海上)和地下(水下)偵察力量、空中偵察機和飛行器、太空偵察衛星組成一體化的偵察網;三是使用地面和海上運輸工具,空中運輸機和直升機,在航天兵器的配合與支持下,實施一體化的快速機動;四是使用飛機、導彈、火炮等遠戰殺傷性武器,在航天武器的配合和支援下,實施不同于短暫火力准備的、各軍種通力協作的綜合火力打擊,打亂敵指揮系統,襲擊敵重兵集團,破壞對方的戰爭潛力,爲決戰創造有利條件;五是以地面坦克、裝甲車爲主的快速推進與傘降、機降部隊垂直攻擊緊密結合,實施一體化的突擊;六是將地下指揮所、地面(海上)機動指揮車(艦)、空中指揮機和太空通信衛星統一組成一體化的指揮網。

從現有技術看,天地一體作戰已基本成形。1961年初,美國首次利用照相偵察衛星揭露了前蘇聯所謂的導彈優勢的真相(前蘇聯稱自己有400枚洲際導彈,但偵察發現僅有14枚)。這之後,衛星在作戰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指揮、通信、偵察、導航、測地、氣象服務等等都離不開衛星,幾乎每次戰爭都有它的身影出現,並發揮著重要作用。1979年12月27日,前蘇聯入侵阿富汗,一周以後,美國便公布了用偵察衛星發現的前蘇軍的集結地域和行軍路線、投入的兵力和兵器、飛機的機型和數量等,給前蘇聯以極大震懾。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美國的偵察衛星再顯神威,發現埃軍第二、第三軍團之間的戰役間隙,爲以軍提供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情報,使其得以一舉扭轉戰爭初期的敗局。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多國部隊和北約均動用了50余顆衛星爲他們贏得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據悉,情報的70%來自衛星,絕大部分戰略、戰役通信甚至相當多的技術通信均由衛星擔任。更進一步的是在科索沃戰爭中,美國首次在導彈上配備了慣導系統/全球定位系統(INS/FPS)中段制導設備,將其由24顆導航定位衛星組成GPS星座直接用于作戰,使天地一體作戰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在21世紀的戰爭中,美國爲確保制信息權的取得,正計劃在太空部署一個衛星監視網。其目的是:使戰場信息做到10-15分鍾更新一次,以在敵方上空撐開一把“信息傘”,全面提高美軍的“全球感知”能力,爲此,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國家偵察局和空軍1998年開始聯合制訂“斯塔萊特”(Starlite)計劃。該計劃由24-48顆斯塔萊特衛星組成一個星座,集軍用探測器、近實時處理技術和快速分發技術爲一體,可在作戰人員指示下拍攝特定地區的照片,每小時可覆蓋200萬平方千米的地域。24顆衛星的星座每天90%以上的時間能覆蓋伊拉克和北朝鮮,而48顆衛星的星座可實現全天時覆蓋。它能全天時、全天候工作,分辨小到直徑只有0.3米的靜止地面目標,並可與其他探測系統(如導彈預警衛星)配合。一旦探知到敵方導彈已發射,便可立即找出移動的發射平臺。分析表明,運行在767千米高軌道上的24顆斯塔萊特衛星,可以對地球南北緯65度之間的任何地點,在15分鍾內提供作戰圖像,48顆衛星則可將反應時間縮短爲5分鍾。此外,斯塔萊特衛星上的合成孔徑雷達和地面活動目標指示器(SAR/GMTI)能透過雲層對地成像,發現並識別敵方領土縱深處的目標,使戰區指揮官在敵人離前線仍有483-965千米時就能看到其車輛編隊,並能以約3米的精度標繪出車隊的位置。預計這個衛星系統的實驗星首次發射安排在2003年,工作星最早在2004-2005年制造。
http://www.gf81.com.cn/second_link/gfkj/28_1.html


美國空間作戰理論研究

一,空間作戰理論的發展過程

    美國在開展軍事航天技術研究的同時,意識到未來空間作戰將難以避免、同步展開了空間作戰理論的開拓性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空間作戰理論逐步從醞釀、産生到發展以至初步完善。總體來看其空間作戰理論可以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初):空間作戰理論開始醞釀
隨著航天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美國航天作戰思想開始萌芽,産生了諸如“航天作戰是在國家最高軍事指揮機關領導下,使用空間與反空間武器和系統,以削弱敵人航天力量,奪取制天權爲目的的戰鬥行動”、“太空戰應看作整個戰爭的一部分”等思想。
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80年代初):空間作戰理論開始以條令的形式進行明確
這一階段空間作戰理論開始産生,代表性事件是1971年版空軍條令AFM1-1號第一次提出了空間作戰的概念並且把“空軍在空間的作用”列爲條令內容。1975年版條令中突出了美國本土的防天作戰和航天器監視與偵查。1979年版條令中提出了“航天保障、提高戰鬥力和空間防禦”三種空間作戰使命。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90年代初):空間作戰理論繼續發展
這一階段由于聯合航天司令部的建立以及太空戰力量的組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空間作戰思想與理論相繼出臺。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空間作戰理論不斷擴展完善,隨著美國軍事轉型的進行,空間作戰理論不斷發展,進行轉型

1992年出版《美國空軍航空航天基本概則》,1993年6月頒布的《作戰綱要》把聯合作戰由“空地一體化”擴大到“空地海天一體化”,並闡述了航天作戰的重要性。1998年美國空軍頒布了《長期規劃—2020年設想》提出了控制空間、全球交戰、全面力量集成和全球夥伴關系這四大未來空間作戰概念,這是21世紀美空間作戰理論正式出臺的標志。2000年頒布了《聯合條令—空間作戰的戰術、技術和程序》以及《航空航天部隊:保衛21世紀美國》白皮書。
近期美軍涉及空間作戰理論的條令主要有3個,它們基本反映了美軍空間作戰理論的最新思路。

(1)美國空軍1998年8月頒布了《空間作戰條令》(AFD2-2),2001年對其修訂完成。它是軍事史上第一份關于空間作戰行動的文件,爲空軍組織、訓練、裝備和使用航天部隊提供了指導,並首次提出了基于“效果”的作戰思想,是美國空軍空間作戰行動的依據和准則。
(2)美國空軍2002年頒布《聯合空間作戰條令》(JP3-14),闡明了空間作戰的軍事原理,明確了美國航天司令部的職責。它具體闡述了軍事空間作戰的基礎、空間機構及其職責、空間力量的指揮控制、空間作戰的目標及計劃。
(3)美國空軍2004年8月2日頒布了《空間對抗作戰條令》(AFDD2-2.1)這是美國空軍頒布的最新空間作戰條令,也是第一部空間對抗作戰條令。該條令總結了美軍已有的空間作戰經驗,從指揮控制、計劃實施、武器裝備系統運用等方面闡述了空間對抗作戰的具體樣式,爲運用空中和空間力量確保空間優勢提供了作戰指南。

二,空間作戰的主要任務

    按照美國空軍新頒布的空間作戰綱要,空間作戰任務可以概括歸納爲空間對抗、空間支援、空間力量增強和空間力量運用4個方面。空間支持和空間力量增強是基礎,空間力量運用是發展,空間對抗是核心。2003年10月出臺的《2006財年及以後戰略主規劃》明確提出美軍必須實現軍事能力向空間轉型,要分階段、有重點地發展“空間力量增強、空間對抗、空間力量運用和空間支援”4種能力。以獲得非對稱優勢,確保美國的空間優勢地位。

(1)空間對抗

    空間對抗是奪取制天權的核心任務。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沙漠風暴”和科索沃戰爭中,由各種衛星構成的戰場指揮、通信、控制、情報、偵察與監視系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自此,以奪取制天權爲核心的空間對抗能力逐漸成爲聯合作戰的重要手段,並且將對未來戰爭勝負産生重大影響。
空間對抗系統包括空間態勢感知,防禦性空間對抗和進攻性空間對抗三部分。空間對抗平臺HELAS(High Energy Laser Attack Station)將成爲2025年空間對抗任務主要的空間進攻和空間防禦網絡。HELAS星座由低軌、中軌、及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組成。低軌道有16個軌道平臺、中軌道有8個平臺、同步軌道有4個平臺。
    近期,美軍將增強自身空間態勢感知能力,部署初始的防禦性空間對抗和進攻性空間對抗系統。中期,將繼續在陸基、近地軌道、中地球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上部署更多的防禦性空間對抗系統;遠期,隨著天基空間監視網絡和近距離目標監視系統的建設,以及防禦性空間對抗和進攻性空間對抗的技術發展,將可以對整個空間環境進行實時的評估,並提供一套完整的防禦性空間對抗和進攻性空間對抗系統,以應對廣泛的空間和導彈威脅。

(2)空間力量增強

    空間力量增強行動包括那些從空間實施的以增強和支援地基部隊爲目的的作戰行動。空間力量增強和支援作戰行動提高了部隊探測、計劃和比敵人更快地做出反應的能力。
    近期和中期,美軍將通過替換和改進的方法對當前的導航、通信、導彈預警、環境監視以及指揮與控制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在情報、監視與偵察領域,將部署“天基紅外系統”,並改造陸基雷達;在衛星通信領域,將用“寬帶填隙系統”、“先進極高頻系統”和“轉型衛星通信系統”取代“國防衛星通信系統”和“軍事星”系統;在導航、定位與授時領域,GPS-IIRM、GPS-IIF和GPS-III衛星將取代GPS-IIA和GPS-IIR衛星。
    從中期到遠期,美軍將對空間力量增強能力實施轉型,主要包括發展“天基雷達”、地面移動目標指示系統和合成孔徑雷達,以提供全球態勢感知能力;部署“天基超光譜成像系統”,以實現對目標的探測;實現“先進極高頻衛星通信系統”、“先進極軌衛星系統”以及“轉型衛星通信系統”的互聯。

(3)空間力量運用

    當前美軍擁有的空間力量運用主要表現在核威懾方面,具體由“民兵-III”和“和平衛士”洲際導彈來提供。目前“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已經于2006年初退役,在近期改進“民兵-III”導彈,延長服役期,增強其可靠性和打擊能力。
    中期到遠期,從空間的常規快速全球打擊能力到用于導彈防禦的天基目標與交戰系統的使用,將使美軍空間力量運用能力向天基方向轉型。其中常規快速全球打擊力量“通用空天飛行器(CAV)由彈道導彈、空中發射系統或者“空間作戰飛行器”進行發射。

(4)空間力量支援

    空間力量支援是指軍事航天部隊的陸基部隊爲保持、提高和重新恢複軍用航天系統各單元的性能而采取的行動。空間力量支援主要是指提供關鍵的空間運輸和衛星控制的基礎設施能力和技術,使其他任務領域能夠有效地完成任務。
    近期和中期,主要以維持和改進當前能力爲主,包括實施空軍衛星控制網絡維持和改進計劃;繼續使用“德爾它”-4和“宇宙神”-5運載火箭進行航天發射;增強建模、仿真、分析及力量發展評估等能力。遠期,將把空軍衛星控制網絡轉變成一個全球範圍一體化的衛星控制用戶/服務器型網絡,並研制更先進的航天發射系統。

三,空間作戰樣式

    按任務目的空間作戰可以分爲:“空間威懾”、“空間信息支援”、“空間封鎖作戰”、“空間突擊作戰”、“空間防禦作戰”五種作戰樣式。
(1)空間威懾
    空間威懾,是指以強大的空間力量爲後盾,通過威脅使用或實際有限使用空間力量來威懾和遏制對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通過威脅敵空間力量的生存達到威懾目的;通過提高戰略攻防能力達成威懾目的;通過增強其他作戰力量的效能達成威懾目的。
(2)空間信息支援作戰
    空間信息支援作戰,是指利用空間信息獲取和傳輸系統、空間導航定位系統,從空間爲陸、海、空等作戰力量提供偵察監視、導彈預警、通信中繼、導航定位、氣象觀測、大地測繪等信息支援作戰行動。
(3)空間封鎖作戰
    空間封鎖作戰,是指空間力量單獨或在其他軍兵種的支援下,在一定的時間內,阻止敵空間力量進入空間或特定空間區域,以及切斷敵空間信息渠道所進行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作戰行動。
(4)空間突擊作戰
    空間突擊作戰,是指運用各類攻擊性航天器等空間突擊力量,在其他軍兵種配合下,對敵陸地、海上、空中和空間目標實施突擊。空間突擊作戰,按突擊目標可分爲戰略空間突擊作戰、戰役空間突擊作戰;按行動方式可分爲獨立性空間突擊作戰和聯合性空間突擊作戰。
(5)空間防禦作戰
空間防禦作戰,是指爲了防止敵空間力量的突擊和彈道導彈的攻擊,而采取的各種主動、被動措施和行動的總和。其作戰目的是保障生存,包括保障空間力量的生存和保障重要戰略戰役目標的生存兩個方面

四,空間作戰的主要特點和指導思想

    1 空間作戰的主要特點:

    與其他作戰相比,空間作戰具有一些鮮明的特點。根據近期幾場局部戰爭所提供的空間作戰經驗,以及對未來空間作戰發展趨勢的預測分析,未來空間作戰的特點如下:

   (1)戰場形態的高度非線性式
    空間力量的縱深偵察、超遠距離通信、精確打擊和遠程突擊等作戰能力,使空間力量真正具備“全球到達、全球作戰”的能力。在未來的空間作戰中,空間戰場已無明顯的前沿和後方的區別,傳統的敵對雙方圍繞戰線的對峙和攻防已被全縱深同時攻擊所取代。空間力量的作戰行動完全不受戰線和陣地的限制,整個空間戰場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非線式狀態。
(2)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
    空間武器系統,是集偵察系統、通信系統、指揮系統、控制系統、武器打擊系統及供應系統等若幹個系統于一身的高度自動化系統,更是集多種高新技術于一體的信息化系統。隨著航天裝備信息化、智能化進一步的發展,使空間作戰具備了打擊精確化、操作自動化和行爲智能化的特征。
(3)作戰行動突然性、速決性
    由于航天裝備的日益高技術化,空間力量具有極高的機動能力和突擊能力,以及空間戰場環境的特殊性,使得空間作戰較其他作戰更易達成突然性。這主要表現在:一是航天裝備的高技術化,爲達成空間作戰行動的突然性提供了新方法和手段。二是空間力量的“非侵入性前沿部署”這一特性,將成爲實現空間作戰行動突然性的重要因素。
    空間作戰的速決性表現在:一是由于航天器能以每秒數公裏以上的速度繞地球運行,定向能武器能以每秒數十萬千米的速度精確打擊敵人,使得空間力量可迅速、准確殲滅敵人。二是由于航天裝備受氣候條件限制少,使得空間力量可以全天候、全天時進行不間斷、高強度作戰。將大大加速作戰進程。四是由于先進的空間信息獲取與傳輸系統使得空間力量能夠實時地對敵采取作戰行動,大大壓縮空間作戰的時間。
(4)後勤技術保障極具艱巨性
    未來空間作戰中,後勤技術保障極具艱巨性,這主要體現在:經濟上高消耗、高投入;作戰物資消耗巨大;技術保障複雜;後方對抗激烈。
(5)組織指揮複雜
    空間作戰是“天地一體”作戰,涉及陸、海、空、天等多個領域,戰場空間廣闊。武器多樣、系統性能強、技術複雜形成了功能強大、複雜的空間作戰系統。如何組織、協調好這個龐大的系統,使之高效、有序地運行,迅速處置突發事件,對組織指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空間作戰的指導思想:

    空間作戰的指導思想,是太空部隊在高技術條件下實施陸、海、空、天聯合作戰的基本依據,是對參加聯合作戰的太空部隊提出的總體要求。
   (1)空天機動
    空天機動就是利用宇宙空間範圍大,航天器運動速度快、機動靈活且不受國界、氣候及晝夜等條件限制的特點,運用航天器在空間實施大範圍的機動作戰。在未來的空間作戰中,聯合作戰是太空戰的基本作戰形式,而在空間這樣的廣泛區域,離開了空天機動則一切無從談起。
(2)全維聯合
    全維聯合是指空間戰場依托于傳統的陸、海、空戰場及電子信息系統,與傳統戰場的作戰力量緊密配合,給予傳統戰場以有力的支持,保證達成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聯合作戰目的。未來作戰是以聯合作戰爲基本方式的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空間力量作爲聯合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一無二的高度、聯合性、適用性占據了未來戰場的戰略制高點。而未來空間作戰采取的“軟”、“硬”結合的摧毀特性,要求空間作戰必須實施全維聯合。
(3)全域攻防
    全域攻防是指運用空間軍事力量爲整個戰爭系統提供全天時的偵察、導航、通信、指揮、控制等各方面的作戰支援,進而運用天基武器系統對地面、海上、空中、空間和電磁領域的目標實施進攻和防禦。
http://9link.116.com.cn/node/6062

中國空軍建空天一體化2008-1-14

  受訪人:空軍指揮學院訓練部長徐少將、戰略教研室教授尚金鎖少將、教授張爭平大校

  記者(以下簡稱記):前不久空軍指揮學院舉辦了“新世紀空軍建設”國際研討班。徐洗將軍在研討班作了中國空軍發展戰略的專題發言,頗受研討班學員的歡迎。回顧世界空軍史,空軍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從早期的輔助力量,到陸海空三足鼎立,再到空軍當主角,特別是經曆了近年來的幾次局部戰爭後,空軍在現代乃至未來戰爭中的關鍵性和決定性作用日益凸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新軍事變革的不斷升溫,各國對空軍建設和發展戰略高度重視,我國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倍受關注。希望您們能就這一議題向本刊讀者作些介紹。
  徐少將(以下簡稱徐):非常高興接受您的采訪!我們主要從個人體會和理解的角度,談談中國空軍的發展戰略問題。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是我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軍的重要軍種之一,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中擔負著重大使命,在軍事鬥爭中的地位作用舉足輕重。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空軍地位重要,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些年來,對于中國國防建設的快速發展,國外有很多誤解和猜忌。在這裏也可以通過《航空知識》傳達一個觀點,那就是包括空軍在內的中國國防建設與發展曆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軍隊的建設與發展完全是爲了保證國家安全、發展和維護祖國統一,不會對其他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記:制定空軍發展戰略的作用和意義何在,空軍發展戰略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呢?
  徐:一般而言,空軍發展戰略是籌劃指導空軍建設發展全局的方略。它是具有多元結構的決策體系,內容十分豐富。它在橫向上包括空軍武器裝備研發、人才隊伍建設、體制編制改革、教育訓練和保障體系建設等各個方面的決策內容;在縱向上包括空軍總體發展戰略以及不同時期和階段的發展戰略。它主要是解決和明確空軍建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針、原則、模式、道路、重點、步驟和采取的重大措施等。
  空軍發展戰略是中國國防發展戰略在空軍的具體化和貫徹落實。制定空軍發展戰略對于貫徹國防發展戰略和軍事戰略方針,完善空軍戰略決策體系和籌劃指導空軍建設發展,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概括地說,制定空軍發展戰略的直接目的,就是在全局上籌劃指導空軍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根本目的是不斷增強空軍戰略能力,確保空軍更好地履行維護國家利益和空中安全的使命任務。
  空軍發展戰略是空軍戰略決策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在空軍戰略決策體系中,包括空軍運用戰略和空軍發展戰略兩個基本部分,它們相輔相成、聯系密切。一方面,空軍運用戰略通過規定空軍力量戰略運用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建設發展空軍的需求;另一方面,空軍發展戰略是籌劃指導空軍建設發展的總綱,通過籌劃指導空軍建設發展全局,全面提高空軍戰鬥力,爲實現空軍運用戰略目標提供所需的各種條件。

  記:根據空軍運用戰略需求,中國將建設一支什麽樣的空軍,也就是說,空軍的建設目標是什麽?
  尚金鎖少將(以下簡稱尚):空軍建設發展目標,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根據空軍戰略運用需求和空軍建設的客觀條件,在建設發展空軍力量上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科學地規定空軍建設發展的目標,是正確籌劃指導空軍建設發展的關鍵。
  確定中國空軍建設發展目標,主要是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國防發展戰略和空軍建設基礎及未來發展的要求,統籌空軍建設的內部與外部、整體與部分、當前與未來等多種關系,把握好對空軍發展全局具有重大影響的建設重點,以此來籌劃確定中國空軍建設發展目標。
  由于空軍建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複雜系統,在縱向發展上由若幹階段所構成,各個階段都有其發展目標;在橫向建設上由其各個方面的建設和各兵種建設所構成,這些也各有其發展目標。因此,既需要正確籌劃確定空軍建設發展的總目標、又需要正確籌劃確定空軍建設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的分目標。
  總目標主要是從宏觀上對空軍建設較長時期發展的總體籌劃布局。根據維護國家利益和軍事戰略的需求,在今後一定時期內,中國空軍將要建成一支總體規模適度、編成結構合理、武器裝備先進、系統配套集成、信息支援等保障手段完備的作戰力量,初步具備與空天一體作戰環境相適應的多種能力,適應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需要。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我們空軍順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和戰爭形態向信息化戰爭演進的大勢,爲建設一支強大的、攻防兼備、信息化的人民空軍而奮鬥。爲此,我們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走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之路,堅持以機械化爲基礎,以信息化爲主導,堅持空軍機械化與信息化的複合發展;堅持自主創新與學習借鑒外軍建設有益經驗相結合,在遵循空軍建設規律的前提下實行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長遠發展目標。
  確定空軍建設的分目標,主要是對空軍建設各個階段,或者對空軍各兵種和部門的建設發展水平指標作出比較具體的籌劃規定。例如,空軍現役力量中的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達兵等兵種和空軍後備力量的發展目標,空軍武器裝備、人才隊伍、組織結構的發展目標等。

  記:明確了空軍建設的總目標和分目標,那麽,具體的發展思路或模式是什麽?
  尚:主要是根據空軍發展的目標、建設周期和各項條件,立足本國實際,借鑒外國經驗,著眼未來發展,確定發展的思路、步驟和階段,選擇符合本國國情軍情和現代國防建設特點規律,投入相對較小、整體效益好的最佳發展模式。概括地說,主要是“三個堅持”和“三個轉變”。“三個堅持”是:堅持走注重質量建設的精兵之路,堅持機械化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的複合發展,堅持防空力量建設與空中進攻力量建設協調發展。“三個轉變”是: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轉變,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變,由航空力量向空天一體化力量的轉變。
  在明確空軍發展目標和途徑的基礎上,必須制定符合實際和需求的空軍建設發展規劃。在對空軍建設發展總體構想進一步進行論證、評估和科學決策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基本建設計劃及相應的配套計劃。基本建設計劃通常分爲近期、中期、遠期等若幹階段,要明確各個階段建設的規模、重點、達到的水平和時限及采取的重大措施等。

  記:制定空軍發展戰略,最主要的依據是什麽?
  張爭平教授(以下簡稱張):制定空軍發展戰略的根本依據,就是國家利益對軍事力量和軍事活動提出的戰略需求。空軍必須立足于維護國家利益的全局,來考慮自身的建設發展問題。
  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需求的總和,維護國家利益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關系的最高准則和核心價值,也是軍隊的根本職能和使命所在。國家利益包括國家安全利益、國家發展利益兩個基本範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利益所涉及的地域、空間和範圍也在發生變化。當今時代,在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作用下,國家利益大大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地理邊疆範圍,不斷向海洋、太空、電磁空間擴展和延伸,爲國家利益的內涵和構成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目前,圍繞海洋、太空、電磁空間的控制和爭奪,已成爲當前和今後國際間競爭的焦點,對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將産生越來越重大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維護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抓住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堅持和平發展,是我國的頭等要務。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的安全環境雖然在總體上有了明顯改善,但仍面臨著許多矛盾和挑戰,國家安全具有多種現實威脅與隱患並存、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引發危機的誘因複雜等特征。中國空軍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的繁重任務必須具備與國家的曆史發展進程和國家履行應負的國際義務相適應的戰略能力,從而爲有效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國家安全統一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制定空軍發展戰略,還要充分考慮到國家的綜合國力狀況、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的國防政策、空軍使命任務的要求空軍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等等。空軍作爲一個技術密集型軍種,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高,對人才素質要求嚴,資源耗費量大建設周期長,受多種條件因素影響大。因此,制定空軍發展戰略,謀劃空軍的建設發展,必須以國家綜合國力爲根本的物質基礎條件,充分考慮影響制約空軍建設發展的多種條件和因素。
  總起來說,制定空軍發展戰略,必須探索和平時期空軍建設的特點、規律、模式、途徑、措施和方法,預測空中戰略環境的發展變化和影響,籌劃使用國家可能分配給空軍建設的資源及經費,分析科學技術對空軍裝備發展可能提供的條件,研究未來空中戰爭形態的演變和作戰特點等。根據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論證,提出空軍建設發展的總體要求、建設指導方針原則、建設規模和重點等有關全局性問題。

  記:制定中國空軍的發展戰略,如何體現科學發展觀?
  徐:黨的“十七大”工作報告對科學發展觀做了最新闡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爲本,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尊重空軍廣大官兵的主體地位和合法權益,促進官兵的全面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人才;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就是正確籌劃和處理建設中的各種關系,統籌兼顧空軍各個方面、各種要素建設和各項工作全面協調發展,就是立足現實、打好基礎、著眼未來發展。
  具體來說,在空軍發展戰略制定中,必須搞好多方面和多種關系的統籌。諸如:統籌空軍現代化建設與革命化、正規化建設;統籌空軍機械化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統籌空中進攻能力建設與防空防天能力建設;統籌空軍當前建設和軍事鬥爭准備與長遠發展;統籌空軍各兵種和各部門建設;等等。同時,積極推動空軍的作戰方式方法創新、軍事技術技能創新、軍事組織體制機制創新和軍事法規管理創新,積極推進空軍軍事理論創新發展。
  遵循科學發展觀籌劃指導空軍的建設發展,必須注重整體優化。衆所周知,空軍具有的科技含量高、構成要素複雜、系統性強等顯著特征,在信息化條件下更加明顯和突出,必須科學籌劃和搞好整體優化。首先,要堅持以軍事科學理論爲先導,注重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和方法,著眼于理順關系和整體優化,從全局上對建設各個組成部分和結構,進行系統分析論證和調整改革,保證空軍建設發展獲得最佳效益和提高整體能力。其次,搞好系統配套建設,根據戰略環境、空中軍事鬥爭形勢的變化和任務需要,通過改革創新、突出重點、系統配套、密切協調,實現空軍建設發展的整體優化,逐步把空軍建成空天一體和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偵察、監視信息網絡系統高度集成,各兵種部隊之間及其與戰役、戰術指揮系統聯網,能夠覆蓋空軍戰略活動空間的軍事系統。

  記:中國空軍的建設和發展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有很多工作要做,那麽當前比較突出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尚:空軍建設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全面建設,又需要突出重點。當前,中國空軍建設需要緊緊抓住如下建設重點,以局部躍升帶動和推進空軍建設整體發展。
  一是要以戰鬥精神培育爲重點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推進空軍健康發展,首先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空軍各項建設的首位,大力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加強空軍思想政治建設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在當前要重點培育和加強空軍廣大官兵的戰鬥精神。特別是在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在不斷完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裏,在中國空軍不斷推進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過程中,培育和加強戰鬥精神更爲重要。
  二是要以優化結構爲重心,深化體制編制改革。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空軍都在積極推進空軍結構的整體轉型,指揮體制扁平化,力量編組一體化,保障方式集約化,已經成爲空軍體制編制的發展趨勢。對于中國空軍來說,要進一步理順空軍編成的各種比例關系,建立起適應空天一體化攻防作戰的力量體系。要著眼信息化條件下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需要,以調整優化指揮體系結構爲重點,構建組織精幹、反應靈活、信息通暢的空軍作戰指揮體制。

  記:飛機是空軍的主要作戰裝備,您對空軍裝備的發展和新的作戰環境與條件如何看?
  張:我認爲應以飛機等武器裝備的信息化建設爲抓手來推動空軍建設快速發展。作戰裝備是軍隊進行軍事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和條件,空軍對作戰裝備的依賴性更強。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作戰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越來越先進,機載武器和設備越來越複雜,遂行各種作戰任務的能力越來越強大。未來作戰飛機進一步朝隱身化、智能化、無人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自動控制、電子對抗、信息交聯系統得到更廣泛使用,從而在戰爭中發揮著更爲重要的作用。
  僅從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情況看,世界上發生的較大規模局部戰爭和軍事沖突,絕大多數是空中力量參與或獨立進行的。空中力量不僅首先和全程使用,而且主要是通過空中進攻取得戰爭的勝利。可見,在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中,作戰力量的主體結構和作戰活動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空中作戰攻強守弱的態勢更加突出。要有效地奪取和保持戰爭主動權,贏得戰爭勝利,就必須具有強大的空中進攻作戰能力和信息戰能力。
  在當今世界上,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已經成爲必然趨勢,世界各國武器裝備正在逐步向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裝備過渡。鑒于這種情況,我們空軍的武器裝備建設,也必須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要求,追蹤世界軍事科技發展趨勢,瞄准武器裝備發展的前沿,在繼續搞好機械化建設的同時,加緊進行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努力提高空軍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空軍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這既是順應世界新軍事變革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空軍履行使命任務的客觀需要。(新浪軍事—航空知識)

  記:飛機是空軍的主要作戰裝備,您對空軍裝備的發展和新的作戰環境與條件如何看?
  張:我認爲應以飛機等武器裝備的信息化建設爲抓手來推動空軍建設快速發展。作戰裝備是軍隊進行軍事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和條件,空軍對作戰裝備的依賴性更強。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作戰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越來越先進,機載武器和設備越來越複雜,遂行各種作戰任務的能力越來越強大。未來作戰飛機進一步朝隱身化、智能化、無人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自動控制、電子對抗、信息交聯系統得到更廣泛使用,從而在戰爭中發揮著更爲重要的作用。
  僅從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情況看,世界上發生的較大規模局部戰爭和軍事沖突,絕大多數是空中力量參與或獨立進行的。空中力量不僅首先和全程使用,而且主要是通過空中進攻取得戰爭的勝利。可見,在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中,作戰力量的主體結構和作戰活動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空中作戰攻強守弱的態勢更加突出。要有效地奪取和保持戰爭主動權,贏得戰爭勝利,就必須具有強大的空中進攻作戰能力和信息戰能力。
  在當今世界上,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已經成爲必然趨勢,世界各國武器裝備正在逐步向信息時代的信息化裝備過渡。鑒于這種情況,我們空軍的武器裝備建設,也必須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要求,追蹤世界軍事科技發展趨勢,瞄准武器裝備發展的前沿,在繼續搞好機械化建設的同時,加緊進行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努力提高空軍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空軍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這既是順應世界新軍事變革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空軍履行使命任務的客觀需要。(新浪軍事—航空知識)
http://yuedu.sdnews.com.cn/2008/1/14/403251.html

俄羅斯加速空天防禦一體化步伐

   06年 9月10日,據俄塔斯社報道,俄羅斯空軍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將表示,俄軍將在近期完成陸軍防空兵與空軍防空軍的合並任務。米哈伊洛夫稱:“近期組織的6支集團軍和列寧格勒軍區參加的演習和試驗證明了這一決策的正確性。”俄軍陸軍防空兵與空軍防空軍的合並將使俄軍的空防系統與天防系統走向統一,加速落實其空天防禦一體化構想。

    謀求空天安全,俄對防空力量改革重組從未間斷

    防空兵是隨著空襲與反空襲兵器的發展,在防空部隊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型軍兵種。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空軍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防空部隊建設。
    1941年11月,前蘇聯設立了國土防空軍司令部,隨後成爲獨立軍種,1981年更名爲防空軍。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大規模空中入侵可能性的減少,1998年,俄羅斯防空軍與空軍合並,防空兵至此退出蘇俄軍隊曆史舞臺。但隨著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特別是美國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進程加劇,俄羅斯一直在思索保衛自己空天領域安全的良策。
    事實上,早在1992年俄軍成立之初,俄前總統葉利欽就提出了建立俄“空天一體防禦”的基本構想。隨後,在“空天一體防禦”思想的牽引下,俄羅斯一直在探尋對防空力量的整合之路。此次合並陸軍防空兵和空軍防空軍,從客觀上對整合防空力量,加速俄“空天一體防禦”體系的構建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弊病積習難除,俄防空體系存在致命弱點

    當前,俄羅斯防空力量主要包括:陸軍防空兵以及各軍區直屬的12個獨立防空導彈旅、空軍的5個前線航空兵和防空導彈兵混編的空防集團軍、陸軍的防空導彈兵、高射炮兵和雷達兵,以及電子戰、浮空、氣象等部分隊。如此紛繁複雜的編制使俄防空體系存在諸多致命弱點:
    首先,重複建設現象突出。以列寧格勒軍區爲例,它本身轄4個獨立防空導彈旅,加之陸軍防空力量,另外還有1個空軍的空防集團軍。俄羅斯這些分別隸屬不同軍種的防空力量重複部署在同一個軍區,給指揮、控制帶來很大困難。
    其次,舊武器系統老化落後,新裝備因經費問題難以列裝。爲保護俄羅斯空中安全,需要裝備650套S-300防空導彈系統。但目前,防空兵僅有34套S-300PM、69套-300PS防空導彈系統,就連這些裝備也逼近使用期限。而新近通過國家試驗的新型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雖然能夠挽救俄防空頹勢,但由于價格問題也難在短期內服役。每年只能采購2-3套S-400的財政撥款規模,距離裝備完全保護領空所需的200套,至少還需要70年時間。
    最後,現有防空系統兼容性差。當前俄防空系統大多存在複雜、笨重、缺乏隱蔽性,容易遭精確武器打擊的致命缺陷。而且這些系統的備用零件和儀器各不相容,特別是導彈防禦系統與陸軍、陸軍航空兵的主要武器裝備,包括導彈攻擊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無線電及無線電偵察系統等都沒有絲毫聯系。

    立足破舊立新,俄防空力量合並凸顯三大優勢

    盡管面臨許多複雜棘手的問題,但是爲了對抗美國導彈防禦的發展以及可能的空中威脅,俄決心一定要把防空力量改革進行到底。目前,俄已正式宣布將建立“防空、反導和太空防禦三位一體”的“國家空天防禦系統”。而此次的軍兵種合並也是落實俄軍“空天防禦一體化”構想的具體舉措。
    合並後的防空體系可以集中優勢防禦力量抗擊敵空天進攻。俄軍在《組建空天一體防禦》草案中指出:“空天已經被看作是軍事鬥爭中最重要的領域。空天力量可以完成戰爭初期所賦予它的戰略任務,甚至在不大規模運用陸軍集團條件下,就可以決定戰爭的結局。”俄軍已經把能攻善守的空天力量看作是未來軍事鬥爭中的主導因素,甚至認爲可以單獨決定戰爭結局。
    合並後的防空力量能夠更好地完善俄空軍的首次攻擊能力。俄軍認爲,未來局部戰爭將是以敵首先使用密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展開的空天進攻作戰。因此,俄軍將抗擊敵空天武器裝備的重任交給了俄空軍。在未來“空天一體防禦”作戰中,俄空軍將在航天兵空間導彈防禦部隊、陸軍和海軍防空部隊的密切協同下,有效地抗擊敵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密集攻擊。
    最後,陸軍防空力量並入空軍後,能有效地增強空軍“攻防兼備”能力。一方面,可以使俄軍調動一切力量,主動創造有利條件,在統一指揮下,抗擊、防禦敵空天精確制導武器的進攻;另一方面,可以在各軍兵種的積極配合下,共同完成對敵的空天進攻作戰任務。

    調整軍隊結構,打造具有俄式特色的空天防禦體系

    軍隊結構曆來是軍事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俄軍在推行軍事變革的過程中,非常重視軍隊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陸軍防空兵與空軍防空軍合並的決策正是適應變革需要而提出的。
    它是軍種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當前,俄軍結構調整主要趨向是:大幅度削減陸軍兵力,增大海、空軍兵力比重。空軍在合並陸軍防空力量後,比例顯著增加。
    它也是打破軍兵種界線,創建功能全面的一體化部隊的必由之路。爲了更好地遂行防空作戰任務,俄軍十分注重多個兵種或軍種之間的組合搭配,合並陸軍防空兵和空軍防空軍正是這種思想的真實寫照。
    隨著世界性軍事變革的深入,特別是在一些國家紛紛效仿美國式的軍事轉型道路之際,俄軍事改革卻按照其既定的發展思路有條不紊地進行。
    俄軍正在建設的“空天防禦體系”並沒有照搬美軍各軍兵種均建有空天防禦體系的經驗,而是根據俄軍特點,建設“防空、反導和太空防禦三位一體”防禦體系。
    從這一點來看,在軍事變革過程中,既要跟上世界軍事發展形勢,又要結合自身實際,俄軍的做法給盲目“跟風”的國家應該有一定的啓示。(孫曄飛 陶立民)
http://www.hnxydj.gov.cn/show.aspx?id=2192&cid=17

南韓空軍眼光投向太空 加速空天一體化建設

【星島網訊】南韓空軍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如今已成為亞洲最先進的空軍之一。為適應未來作戰的發展趨勢,南韓空軍將眼光投向太空,正在加速打造“空天一體”的新世紀戰略空軍。將逐步發展成為一支能夠維護國家在天空、外層空間和情報等領域的利益和安全的太空力量。

強化遠程進攻和精確打擊能力

  《中國青年報》報道,南韓空軍現役兵力約6.5萬人。裝備各型飛機1000余架,作戰飛機約佔60%。偵察機、運輸機、運輸直升機、教練機260余架,無人機5000多架。其地面防空部隊編有3個旅,共編8個防空導彈營。
  南韓空軍防空管制團下轄16個防空管制大隊,有雷達站40個,裝備各型雷達200余部。軍用機場較多,有67個永久機場和40個野戰機場,可容納1000多架飛機。此外,還在高速公路上建有10條3000米長的應急跑道。
  在未來空戰中,奪取資訊優勢將是取得戰鬥勝利的關鍵。為此,南韓空軍正快馬加鞭地加強偵察預警系統建設。南韓近年來大力發展軍事衛星系統,進一步提升預警、監視、偵察能力。預計到2020年之前,南韓空軍將基本形成由偵察衛星、空中預警機、戰略偵察機、戰術偵察機、無人偵察機和地面預警雷達系統等組成的一體化偵察預警體系。

努力建立戰略打擊力量

  有最新消息表明,南韓正在準備從俄羅斯購買S-300V防空導彈系統問題謀求美國的同意。此外,南韓空軍還有意在2010年後,考慮引進美國的F-22“猛禽”或JSF等第四代隱形多用途戰鬥機。
  根據南韓《戰略空軍建設發展規劃》,南韓將在T-50“金鷹”教練機和A-50攻擊機基礎上,研製南韓空軍未來輕型戰鬥機——F/A-50。
  F/A-50由南韓航空工業公司和美國洛·馬集團聯合研製,該機集優秀氣動設計、高性能發動機、數字化座艙、數字飛行控制系統、先進武器系統(包括精確制導炸彈)、彈藥管理系統,先進航電系統等特徵于一身,擁有出色的機動性能,完全具備現代化輕型戰機所有特徵。F/A-50可攜帶多枚近距和中距空空導彈,必要時還可使用機炮與敵機進行近距格鬥;可投擲包括AGM-65“幼畜”空地導彈在內的多種空地精確制導武器,擁有很強的打擊能力。

建立快速反應空軍

  南韓空軍強調,要應對未來資訊戰,除了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外,還必須有飛行人員素質上的優勢。為提高飛行員的訓練時間和品質,南韓空軍修訂了《航空兵部隊實戰訓練大綱》,從增加飛行員訓練時間入手,規定戰鬥機飛行員每月飛行訓練時間不少於20小時。
  為落實“戰略空軍”建設的構想,提高戰場空運和戰略機動能力,有效實施遠程作戰,南韓空軍計劃採取引進和研製並重的方針,大量採購新型軍用運輸機,其中包括引進戰略運輸機,以滿足防空作戰範圍的擴大和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需要。隨著新型運輸機的服役,到2010年南韓空軍的空運能力將比現在提高50%以上。
  此外,南韓空軍擬新設北部戰鬥司令部,簡化指揮程式,以達到減少指揮流程,縮短反應時間以提高反應能力。通過改制,南韓空軍將有一個作戰司令部、兩個地區戰鬥司令部、一個防空炮兵司令部和一個防空管制團;空軍的9個戰鬥飛行團將根據駐地和任務劃分為由兩個地區戰鬥司令部指揮的兩個作戰集群。

加速打造空天一體戰略空軍

  為適應未來作戰的發展趨勢,南韓空軍在原發展目標上又增加了:“逐步發展成為一支能夠維護國家在天空、外層空間和情報等領域的利益和安全的太空力量”的內容,確立了更加積極的發展方針。當前,南韓空軍將眼光投向太空,正在加速打造“空天一體”的新世紀戰略空軍。
  最近,“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和“航宇工業開發政策委員會”決定投資42.2億美元發展航空航太,此舉為自行研製高性能作戰飛機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基礎。南韓空軍因此規定,今後要研製的新型戰鬥機,作戰半徑不得小于1000千米,並積極謀求從國外引進空中加油技術,進一步提高遠海防禦能力。
  在發展軍事航太上,南韓軍方投入鉅資積極研發了反電子戰和三軍聯合作戰的“無窮花”衛星,“阿裏郎”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和地面接收器,多用途電子光學/紅外衛星系統。還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簽署了一份1.48億美元的合同,由法國為南韓製造首顆用於“作戰通信”,蒐集東北亞地區安全情報的“南韓衛星”5號。
  另外,南韓軍方正在研究成立直屬空軍的“宇宙司令部”,其主要作戰使命是:控制太空,利用現有航空戰力和導彈,發展監視、跟蹤、識別、早期預警能力,確保制太空權;支援陸海空作戰,利用人造衛星對陸海空軍提供導航、通信、偵察及氣象支援;指揮太空作戰,向太空武器下達作戰指令,對敵方衛星或地面目標實施攻擊。
http://www.stnn.cc:82/glb_military/200802/t20080201_724792.html

美雜志詳解空海一體戰:假想2028年與中國開戰 2010-08-14 青年參考

  去年底,五角大樓的戰略研究人員提出了全新的“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又譯“海空聯合作戰”)理論,旨在整合美國海空軍戰力,並聯合亞太地區盟友,共同遏制或擊敗潛在的區域性對手。今年8月出版的美國《空軍》雜志,載文就該理論的來龍去脈和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深入解讀。本報現將文章重點內容編譯如下,供讀者參考。

  主要戰場鎖定亞太地區

  文章稱,“空海一體戰”的前身是“空地一體戰”(AirLand Battle)理論,後者是美陸軍和空軍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用于阻遏蘇聯軍隊穿越歐洲,挺進至英吉利海峽。曾任美軍駐德國陸軍第5團團長的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當時指出,倘若北約無法阻止蘇聯軍隊的前兩輪進攻,他們恐怕會動用核武器。
  而今,五角大樓認爲,在亞太地區,美國只有一個“日漸崛起的軍事競爭對手”,那就是中國。在一些人看來,中國是美國國家安全惟一的、真正的長遠威脅,威脅程度遠遠超過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和朝鮮。近年來,中國依賴快速增長的經濟,部署先進的戰機、導彈、雷達、潛艇以及布雷艦,用于阻止美國海空力量接近中國領空和領海。中國還在打造一支遠洋海軍,能夠向東至阿拉斯加、關島和夏威夷投送武力,向南深入南海和印度洋。
  白宮和五角大樓聲稱,與中國開戰並非不可避免,但描述“空海一體戰”概念的備忘錄卻表明,美軍正在爲這種可能性做准備。它寫道:“這場‘遊戲’將使美國空軍、海軍、太空和特種部隊與一個擁有各種手段的軍事競爭對手爲敵,這些手段包括多維‘反介入’網絡,太空控制能力,彈道與巡航導彈,攻擊潛艇部隊……沖突時間點設定爲2028年。”

  在全亞洲遍尋備用基地

  作爲“空海一體戰”准備工作的一部分,今年4月,一架駐日美軍C-130運輸機的機組成員,在印度尼西亞完成代號“應對西方-10”的演習後,就該國空軍基地的狀況寫了份評估報告,內容涵蓋跑道條件、電力供應可靠性、燃料儲備安全性及停機坪是否充足。
  文章稱,這初看上去像是一份例行報告。然而,隨著“空海一體戰”理論付諸實施,機場的情報有了新的意義。因爲,“空海一體戰”的要點之一是:在整個亞洲尋找可供美軍戰機使用的基地,此舉將使中國這樣的潛在對手在確定打擊目標時,面臨更艱難的選擇。同時,一旦主要基地遭到轟炸,分散的備用基地可以讓美軍更順利地完成任務。
  實踐“空海一體戰”理論,還要求強化指揮中心、通信樞紐、機庫、船廠以及其他可能遭到導彈襲擊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得不到保護的停機坪,美國工程師將住在附近,以便能及時出現,維修受損區域。“空海一體戰”甚至要求研制新型維修材料,相比常用的混凝土,這類材料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變硬,從而令遭到破壞的跑道再次投入使用。
  “空海一體戰”強調,美空軍的戰機和導彈應與海軍的航母艦載機以及艦艇發射的導彈協同作戰。同時,它將融入“主動防禦”概念,即采取各種措施摧毀敵方飛機和導彈,或減輕此類攻擊的破壞。主動防禦依賴飛機、防空武器、反導系統、電子戰和網絡戰。
  另一方面,關于“誰將指揮未來的空海聯合作戰”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美空軍希望由駐紮于夏威夷希卡姆空軍基地的第13軍613空天行動中心(AOC)承擔這項重任。然而,從曆史來看,美海軍並不願將航母艦載機的控制權拱手相讓。此外,美海軍組建了海上行動中心,需要在硬件兼容的基礎上,與美空軍空天行動中心協同作戰。

  以結盟克服“距離障礙”

  按照文章的說法,“空海一體戰”不應被解讀爲美軍的“單邊行動”,而是一個依賴亞太地區盟友,尤其是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聯合作戰計劃。美軍希望借助這種軍事同盟,來克服在該地區遇到的所謂“距離的障礙”。舉例來講,日本東京至澳大利亞悉尼的距離(4921英裏,1英裏約合1.6公裏),是從華盛頓到舊金山距離(2442英裏)的兩倍。
  除了美軍繼續在日本駐紮以外,“空海一體戰”還要求日本自衛隊加快與駐日美軍的一體化進程,尤其是在情報和預警系統方面。該作戰理念要求日本繼續參與研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增強自身防空能力;要求東京將其反潛網穿越日本西南部的琉球群島,並延伸至日本海。不過,日本近些年政權更叠頻繁,給美日軍事一體化蒙上了陰影。
  相比之下,美澳同盟受政治變化影響的可能性更小。自從二戰時建立起同盟關系以來,兩國友好關系持續穩定發展。因此,“空海一體戰”理論提出,澳大利亞應研制反艦巡航導彈,建立遠程雷達網,以提高對南半球的覆蓋範圍。澳大利亞尤其對西南太平洋感興趣,這對美國有益無害。總體而言,堪培拉可以向美國提供具有戰略深度的同盟關系。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14/0938605972.html

從美航母參加韓美軍演看“空海一體戰”  2010-12-01
 
    新華網專稿(新華軍事評論員 鄭文浩)2009年9月,美國空軍參謀長諾頓施瓦茨上將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加裏因拉夫黑德上將簽署了一份機密性備忘錄,啟動由空海軍共同開發一個新作戰概念,即“空海一體戰”。2010年2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發布的新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正式確認“空海一體戰”這一聯合作戰新概念。在作戰概念上不斷推陳出新的美國人,再一次拋出了一個新“思維”。不過,蓋茨可能沒有想到的,就是“空海一體戰”出臺的今年,就會趕上朝韓延坪島炮擊事件。那麼,從美軍航母參加韓美聯合軍演之中,我們能夠看出些許“空海一體戰”的端倪嗎?
    據介紹,美軍派出“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考彭斯”號導彈巡洋艦和“斯特蒂姆”號導彈驅逐艦,還出動預警機對朝鮮海岸炮兵基地進行偵察;韓國方面也投入包括“世宗大王”號在內的3艘驅逐艦以及巡邏艦、護航艦、戰鬥支援艦和反潛飛機等參演。盡管韓國媒體形容,參與演習的軍力與一個國家的戰鬥力相當,但是實際上距離美軍對“空海一體戰”的要求還相距甚遠。
    美國之所以確定“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而不是海空一體戰的概念,就意識到了空軍乃至空天力量在作戰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以及核動力航空母艦在未來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在美軍看來,未來的“空海一體戰”首先是要確保美軍太空情報支援體係的運作,同時削弱對手的太空力量的使用,其次是空軍遠程隱形打擊力量(B-2、B-1轟炸機)和海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快速打擊力量,在幾個小時內就可以發動進攻,接下來才是美軍航母艦載機支援下的空海力量在E-3預警機、RC-135偵察機聯合指揮下對敵軍縱深目標的攻擊。
    按照美軍的思路,“空海一體戰”是一種針對地區“崛起”大國的“高端”作戰概念。從“空海一體戰”的產生到今天的韓美聯合軍演,可以理清這樣一個思路,就是航母在處理地區“高端”問題上的無助。據說過去美國總統在危機發生時,總是在問:最近的航空母艦在哪裏?現在航母的作用依然突出,但如果對手擁有各種現代化的“反介入”軍事手段,那麼航母的效果將大大降低。
    11月29日,美國海軍CVN-73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準備回收一架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目前正在韓國西海岸(黃海)與韓國海軍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和一般武器係統不同,航空母艦,特別是美國使用的巨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已經被視為一種戰略威懾性武器,甚至有被神化的趨勢。一些美國的地區盟友,在突發事件爆發後,紛紛將美軍航母看作可為自己打氣、壯聲勢的有效手段。然而從航母的本身的功能來說,首先是保證美軍全球範圍制海權,其次是在危機區域提供海空支援。然而由于軍事技術的發展,一些國家都在開發針對航母戰鬥群的打擊手段,而航母本身的速度和反應能力,也不適應突發事件,特別是“高端”地區衝突的挑戰。
    從美軍“空海一體戰”的作戰概念來看,無論是美軍先發制人攻擊還是“防守反擊”,航母作戰群都不是首波打擊力量。相反,反C4ISR作戰(包括對敵方衛星體係攻擊和大規模電子幹擾)、潛射巡航導彈的突襲、空軍的快速精確打擊,將構成美軍的前三板斧。
    盡管航母威風赫赫,但我們關注的,應該是看不見的危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12/01/c_12834095.htm

軍報評未來陸戰力量:從地面縱橫到空地一體 2010-11-11 解放軍報

    陸地,是最古老的戰場。陸戰,是最原始的作戰形式。從楚漢之爭、木馬屠城,一直到攻克柏林、占領巴格達,陸戰雖然始終是戰爭的重心,但曆經數千年演變,陸戰組織形式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一兵種列陣殺伐到諸軍兵種協同作戰,再發展到諸軍兵種聯合作戰。
    那麽,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陸上作戰力量地位如何?陸上作戰力量又會發生什麽樣變化?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第二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袁耀。他結合近期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揭開陸戰和聯合陸上作戰力量的神秘面紗。

    陸地猛虎——聯合作戰不可替代力量

    記者:科索沃戰爭結束後,有人認爲,在未來聯合作戰中,陸上作戰力量的地位作用正在下降。但多數人認爲,陸上作戰力量仍然是未來戰場的主戰力量。請問您如何看待信息化戰爭中的陸上作戰力量?
    袁耀:談到陸上作戰力量在未來聯合作戰中的地位作用,我想引用美國管理心理學家麥格雷弋在《打破方陣》書中的一段話:“包括海灣戰爭在內的諸多戰例表明,地面力量在戰時和平時都是達成美國戰略目標的核心力量。沒有地面力量,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就無法成爲戰略上的決定力量。”地面作戰力量雖然將不再“獨占鼇頭”,但卻風采依舊。
    隨著軍事變革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應用,不僅改變了戰爭形態,也促進了軍隊的發展。新的軍種、新型作戰力量在不斷湧現。但是,不論出現多少新型作戰力量,也不論戰爭形態如何改變,陸上作戰力量都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決定力量之一。
    首先,未來聯合作戰,作戰行動將在陸、海、空、天、電等多維戰場同時展開,各空間、各領域的作戰行動相互作用、緊密關聯,任何一個戰場上的成敗得失,都會影響到其他戰場,離開其他軍兵種力量的支援配合,任何一個軍兵種都難以獨立遂行任務。陸戰場,是其他戰場的基本依托,沒有陸戰場,其他戰場的行動必將難以展開。
    其次,每種作戰力量都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戰功能,適于遂行不同的作戰任務。陸上作戰力量也是如此,其獨特的作戰功能是其他力量無法替代的。
    第三,隨著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陸上作戰力量自身也在不斷發展,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在未來聯合作戰中,陸上作戰力量的地位不僅不會降低,而因其擔負的任務將越來越重,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

    數字技術——陸上作戰力量如虎添翼

    記者:進入21世紀以來,在以信息技術爲核心的新軍事變革中,隨著作戰模式改變,傳統上的步兵已發生深刻變化。世界軍事強國紛紛加強研制開發單兵作戰系統,努力打造新型“數字化步兵”,提升聯合陸上作戰力量。請您介紹一下數字化給陸上作戰力量帶來什麽樣的變化?
    袁耀:有什麽樣的戰爭力量就會催生什麽樣的戰爭形態。隨著數字技術在戰場上大量運用,身處陸戰場上不同空間的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陸軍航空兵等“陸地勇士”已經舊貌換新顔。
    數字化步兵。隨著數字化武器系統等裝備列裝部隊,傳統上的步兵已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海灣戰爭後,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強國加大數字化部隊建設力度,類似“單兵勇士”、“機器人士兵”等數字化部隊悄然而生,單兵攻擊力、生存力、靈活性和目標捕獲能力大幅提高,促使戰術行動直接達成戰略目的。
    坦克。被譽爲“陸戰之王”,以坦克爲代表的裝甲兵,在曆經“劍與火的較量、生與死的搏鬥”,在戰火硝煙中脫胎換骨。隨著新軍事變革發展,裝甲兵嵌入信息化翅膀,成爲名副其實的戰爭驕子。伊拉克戰爭表明,最終完成粉碎敵方軍隊的有生力量,完成軍事占領的仍然是以裝甲兵部隊爲主體的陸軍部隊。坦克必將成爲未來陸上聯合突擊的核心力量。
    炮兵。被譽爲“戰爭之神”,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火炮從普通機械操作到集各類先進技術于一身的高技術武器系統,從一般支援分隊到能獨立遂行大規模火力戰的骨幹兵種。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利用榴彈炮、多管火箭炮和武裝直升機進行火力突擊,僅用兩天,就摧毀伊軍l50輛坦克、300輛裝甲車和75門火炮。在未來聯合作戰中,炮兵仍然是地面火力突擊、火力支援的主要力量。
    陸航。被譽爲“一樹之高”的空中殺手,通過信息與武器系統有機融合,陸航加速走向綜合化、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實現武器、火力、平臺“渾然一體”,成爲低空戰場上的主戰兵種。在未來聯合作戰中,陸航通過鏈接空地(海)戰場支撐力量,成爲聯合戰場上的“多面殺手”。
    戰術防空導彈部隊。是陸空聯合作戰中近程火力打擊的一支突擊力量,主要擔負火力支援保障任務。隨著戰術導彈慣性制導和數字控制技術、激光和毫米波制導等技術出現,導彈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機動能力大幅提高,成爲各國發展末端防禦系統的骨幹力量。

    陸空一體——陸戰力量走向多維協同

    記者:協調一致的行動,是奪取聯合作戰勝利的根本保證和根本要求。在聯合作戰中,陸上作戰力量既有自身內部的協同,也有與其他軍兵種的協同。請您談談陸戰場上聯合力量是如何協同作戰的?
    袁耀:未來聯合作戰,參戰力量多元,作戰空間廣域多維,作戰行動多種多樣,相互交織。要奪取未來聯合作戰勝利,就要充分發揮各種作戰力量的優勢和特長,實現聯合作戰力量的一體融合。
    步坦協同。步坦協同是陸戰場作戰最常見的協同樣式。坦克爲步兵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和堅強的防護,步兵爲坦克提供掩護和引導,兩者缺一不可。
    空地協同。空地突擊是由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共同進行的聯合突擊行動。一般有兩種形式:空地兵力突擊和空地火力突擊。地面突擊由航空兵加入,作戰行動開始向空中延伸。
    地面作戰部隊與航空兵的火力協同。由于武器裝備型號、性能多樣,應該根據時間、空間、力量和任務,選擇最有效的協調方法,以達到最佳的協同效果。
    地面突擊行動與火力打擊行動的協同。地面突擊部隊與火力打擊力量組織協同時,應明確火力准備開始、持續時間和火力組成,組織發起對敵前沿陣地的攻擊,突破敵前沿陣地後采取步兵、坦克兵等的行動。
    聯合防空行動協同。重點是組織好地面防空兵和空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聯合奪取制空權行動的協同,以有利于發揮不同防空武器和空中作戰力量的威力。按照各自劃分的作戰空域和高度範圍,在各自的空域和高度範圍內抗擊敵方的空中打擊。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11/11/c_12760415.htm

馬鼎盛:北韓陸軍缺乏空地一體戰能力_鳳凰網(另參本館:天安艦事件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mil/media/detail_2010_10/10/2736368_0.shtml

朝鮮戰爭中的空地一體戰  (美)約翰-莫代克  長弓編譯

  “聯合國軍”空中力量由三部分組成:美空軍所屬遠東空軍(FEAF),主要包括第5航空隊;美海軍陸戰隊第1飛行聯隊;美海軍第7艦隊第77特混編隊所屬航母戰鬥群。上述力量中,主力部隊是遠東空軍。
  遠東空軍最初的任務是駐防日本以防禦蘇聯可能發動的空中打擊,遠東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中將領導所屬部隊主要進行防空和爭奪制空權訓練,它在迅速卷入朝鮮戰爭後才發現自身未做好充分准備。
當杜魯門總統授權麥克阿瑟調遣遠東空軍向韓國提供彈藥和武器裝備並在朝鮮進攻後協助撤退非戰鬥人員時,它感到非常突然。1950年6月26日,在朝鮮開始進攻1天後,杜魯門取消了對美軍空中和海上作戰力量在三八線以南爲韓國軍隊提供支援的一切限制條件。6月29日,麥克阿瑟被授權將空中作戰行動延伸至朝鮮境內。
  在戰爭最初6個月內,由于“聯合國軍”缺乏有組織的火力支援,使得空中支援成爲重要因素。
  在遠東空軍掌握絕對制空權及“聯合國軍”飛行員作戰能力較強的情況下,朝鮮人民軍遭受了嚴重損失。當“聯合國軍”在釜山擊退人民軍包圍並向北推進時,這種絕對制空權使麥克阿瑟和參謀人員極爲樂觀。雖然空中力量對朝鮮人民軍造成了沈重(可能是決定性的)打擊,但認爲它能對志願軍造成同樣程度打擊的設想無疑是錯誤的。麥克阿瑟沒有完全排除中國出兵的可能性,但他認爲擁有應對這種形勢的有效方法,即(出動空中力量)炸毀橋梁、掃射公路和小路,並在必要時將村莊和市鎮燒爲灰燼。他于1950年10月向杜魯門保證:“如果中國試圖向平壤提供幫助,將會出現最大規模的大屠殺場面。” 這反映了他對空中力量的極度自信。他確信,中國軍隊將在鴨綠江遭到“聯合國軍”的毀滅性打擊。
  對“聯合國軍”而言,志願軍是與朝鮮人民軍截然不同的作戰對手。當遠東司令部在情報評估中將中國軍隊列爲作戰能力遜于朝鮮人民軍的作戰力量時,顯然忽視了這個關鍵問題。“聯合國軍”1950年11月至12月的潰敗,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一是過于相信空中力量;二是有關情報錯誤地評估中國軍隊戰鬥力弱于朝鮮人民軍。
  志願軍的組織和作戰方式使他們能夠將空中打擊的作戰影響降至最低限度,由此使麥克阿瑟的自信心受到沈重打擊。而這僅是“聯合國軍”一系列失誤的其中之一。在戰術層次,“聯合國軍”還存在其他一些根本性問題,這足以解釋第8軍爲何會在那些數周前還在向前推進的道路上潰敗後撤。當李奇微將軍于1950年12月底接任第8軍司令時,這些問題都十分清楚地暴露在他的面前。

  空地作戰行動

  1950年11月底,麥克阿瑟的樂觀情緒已轉爲絕望,他已命令第8軍和第10集團軍向南撤退,從而避免被發起反攻的中國軍隊從側翼包圍。
  “聯合國軍”當時面臨著令人沮喪的任務,即沿著那些幾周前不斷向前推進的路線後撤,這顯然是麥克阿瑟此前未預料到的。李奇微在與麥克阿瑟討論時“發現後者對第8軍未來作戰行動未制定任何計劃。”此外,“聯合國軍”也未研究任何戰略性對策。當李奇微問麥克阿瑟是否確定了對志願軍實施反攻的目標時,麥克阿瑟回答:“第8軍已是您的部隊了,好自爲之吧。”
  李奇微很快放棄了迅速反攻的思想,著手准備迎接志願軍預計于新年之初發動的新一輪攻勢。他解釋說:“中國軍隊在數量上超過我們,但我方裝甲力量占據絕對優勢……而且還擁有制空權。”他督促前線指揮官充分利用地形並學習敵方戰術,即占領大量適當山地,從而有效阻止志願軍的夜間穿插。李奇微的計劃是:“在這之後,我方可利用優勢火力和空中支援,在晝間摧毀敵方部隊。”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動了新一輪進攻(第三次戰役──譯者注)。在“聯合國軍”南撤過程中,李奇微的對策取得了一些小小進展。在志願軍的追擊下,第8軍負責後方掩護的1個營于1月4日早晨渡過漢江。漢城在6個月內第二次被對方占領。後撤的“聯合國軍”部隊爲與推進的志願軍之間建立明確的脫離接觸區,又繼續向東南方向後撤160公裏,並于1月5日建立了被稱爲D線的防線。李奇微原計劃繼續向南後撤50公裏並建立被稱爲E線的防線,E線是他心目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後撤至E線的計劃沒有實施。李奇微指出:“當時我方陣地前的志願軍有17.4 萬人,但其部署方位、心理狀態甚至是否真的存在等情況,我方都無從了解。”“聯合國軍”的前沿和空中偵察都未能發現志願軍在漢江南岸部署的證據。李奇微本人與第5航空隊司令帕特裏奇一起,駕乘1架速度較慢的教練機進行了空中觀察。李奇微回憶說:“我們不時在樹叢高度飛行,有時甚至低于山脊,但未能發現任何活動的生物,也沒有發現營火、車輪痕迹甚至顯示大規模部隊行進的雪地印迹。”由此,李奇微決定所屬部隊向北推進並與敵方接近。當李奇微在1月底策劃反攻時,麥克阿瑟位于東京的司令部正在制定從朝鮮半島撤軍的詳細准備方案。杜魯門已授權麥克阿瑟,如果後者認爲所屬部隊的安全已受到威脅,可以采取撤退行動。
  在1月份的第三周,李奇微命令第8軍在烏山和水原地區發動代號“獵狼犬”的有限試探性進攻,該地區正好位于D線西端以北。進攻部隊發現了志願軍一支大規模部隊,前者對後者實施了沈重打擊並造成了嚴重傷亡,從而使第8軍恢複了一些自信,並促使李奇微進一步策劃更大規模進攻。李奇微的戰略是,在發現中國軍隊方位後,不動用地面部隊(在可能遭受嚴重傷亡的情況下)直接攻占對方陣地,而是使用所掌握的大規模火力造成對方嚴重傷亡。他于1月21日公布了該戰略,這意味著戰術空中力量在作戰中將發揮關鍵作用,這種作戰模式要求進行高度一致的空地協同。
  到這一階段,“聯合國軍”司令部指揮的空中作戰已具備更好的協同性,並解決了戰爭初期的大部分問題。此外,第8軍已接收了正常配屬的炮兵支援力量。例如,1月27日,第27英聯邦旅(包括第3皇家炮兵團)得到了新西蘭第16野戰炮兵團的增援。事態的這種發展,爲更合理地使用與既定作戰原則相適應的陸軍-空軍近距空中支援模式奠定了基礎。李奇微計劃在這種作戰原則框架內采取行動。
  李奇微授權參謀人員考察了第8軍參與空中支援體系的情況,並進行了改進,提高了通信能力並對陸軍人員進行了更好的訓練。與朝鮮戰爭最初數周內的情況相比,這些措施是一種明顯進步,此前第8軍司令部僅有2名軍官閱讀過陸空聯合戰術手冊。這些改革較爲及時,提高了美軍的聯合作戰水平。
  1月25日,李奇微所屬的3個師在代號“閃電”的行動中向北推進,與志願軍警戒部隊遭遇,後者包括第50軍的兩個師。“聯合國軍”隸屬于第6147戰術空中控制中隊的“蚊”式偵察機一直在推進部隊上空盤旋,當它們發現志願軍的堅固火力點後,便使用步兵電臺告知地面部隊。這些電臺在該月早些時候安裝于這些飛機的座艙,這也是改進近距空中支援模式的舉措之一。“聯合國軍”還建立了一座空中信號中繼站,從而使無線電信號能夠從先頭部隊傳送至位于大邱的戰術空中控制中心。空中打擊主要用于削弱志願軍防禦能力並在其向北撤退時進行追擊。當“聯合國軍”奪取水原機場後,從1月30日起能夠通過空運方式爲先頭部隊提供補給。
  1月底,“聯合國軍”先頭部隊在推進約20公裏後,仍未發現志願軍主要防禦陣地。當美軍在西側實施“閃電”行動的同時,李奇微又下令在中部戰線實施代號“圍捕”的進攻。到2月10日,“聯合國軍”的整個戰線已向前推進了30至60公裏,在戰線西側遇到了一定抵抗,志願軍在仁川以北加強了防禦。志願軍主力部隊此前一直試圖在近期進攻行動之後休整和保存力量,但此時它已認識到必須奪取作戰先機。從2月11日夜間起,志願軍第40軍和第66軍及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沿橫城-原州一線發起反擊。
  對方的進攻並未出乎李奇微預料。空中偵察已發現中朝軍隊的大部隊正集結出發。李奇微優先將空中力量配屬至直接遭敵威脅的部隊,這意味著一些原來一直在西線擔負支援任務的戰機要轉至中部戰線。當共産黨軍隊發起攻擊時,部署于橫城以北的韓國軍隊很快面臨被殲滅的危險,近距空中支援成爲確保其撤退的關鍵因素之一。白天,擔負戰術空中支援的“蚊”式偵察機發現了大約400名志願軍戰士,隨即組織了凝固汽油彈和火箭彈攻擊。雖然志願軍遭受了嚴重傷亡,但仍于2月13日攻克橫城,迫使“聯合國軍”後撤至原州。
  在橫城被攻占後的次日,空中偵察發現志願軍兩個師向南推進,顯然是想包圍原州的“聯合國軍”,而他們在開闊地帶沒有戰壕隱蔽的情況下遭到了持續數小時的猛烈炮火和空中打擊,戰鬥一直持續至當天夜間及次日,志願軍進攻行動在遭受嚴重傷亡後被迫中止,並將進攻重點轉至砥平裏。砥平裏是橫城以西一個群山環抱的村莊,部署于當地的美軍第23步兵團和1個法國營被迅速包圍並處于危險之中。
  守軍與數量占優的志願軍進攻部隊激烈交戰。防禦陣地直徑大約1公裏,守軍在志願軍猛烈攻擊下,一直依靠空投補給彈藥、燃料和食物。直升機向被圍部隊空運了止血繃帶和藥品並轉移了52名傷員。這次戰鬥是整個戰役中最爲激烈的一次作戰行動,守軍與約3個師的志願軍部隊交戰,李奇微後來認爲參加這次作戰的志願軍部隊有5個師。
  在防禦陣地直接受到志願軍攻擊的3天內,“蚊”式飛機晝間持續在陣地上空盤旋,引導已方空中力量對周圍山地的志願軍進行火箭彈和凝固汽油彈攻擊。美軍第5騎兵團由砥平裏南面發起攻擊,試圖解救被圍部隊。同時,第27英聯邦旅也開始與切斷野牧裏至砥平裏之間主要運輸線的志願軍部隊激戰。志願軍在遭受猛烈炮火和空中打擊以及砥平裏守軍頑強抵抗的情況下放棄了這次包圍行動,砥平裏守軍隨後被第5騎兵團解救。
  雖然志願軍在東部戰線的長湍對“聯合國軍”第三道防線的攻擊取得了成功,但從總體上看,由于志願軍在中部和西部戰線因遭受火力打擊而出現嚴重傷亡,因此此次進攻未取得成功。“聯合國軍”到2月21日重新占據上風。李奇微此後又發動了代號“殺手”的作戰行動,即通過向東線攻擊,將深入韓國境內的共産黨軍隊與主力部隊相分隔,在整個行動中大量運用了近距空中支援。美軍第7步兵師師長克勞德•費倫堡聲稱,近距空中支援爲該師提供了“顯著的”支援作用,空中打擊的“突出戰果”使該師能以最低代價實現作戰目標。
  3月15日,第8軍重新占領了漢城。“聯合國軍”在4月份繼續向北推進的過程中,針對志願軍可能發動的反攻做了相應准備。此時,第8軍作戰士氣和能力有所提高。李奇微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醒指揮官們注意步兵基本戰術的重要性,以及充分使用所能支配的絕對優勢火力,而近距空中支援正是這種絕對優勢火力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李奇微從一開始就利用的主要作戰力量。
  第8軍對志願軍從4月22日至5月22日發動的反攻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備,其計劃是通過幾條防線的依次後撤,逐步遏制志願軍進攻勢頭,同時借助炮火和空中打擊給志願軍造成重大傷亡。雙方在這次作戰中都體現出堅強戰鬥意志,第5航空隊所屬戰鬥轟炸機每天出動約400架次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創造了整個朝鮮戰爭中最大出動規模的記錄。1951年6月,中朝方面同意進行停戰談判,從這時起到1953年7月雙方正式簽署停戰協定,軍事對抗逐步發展爲拉鋸戰。

  空中截擊

  1951年4月,遠東空軍的作戰重點從近距空中支援轉爲空中截擊。然而,此時已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開始對空中截擊的成效産生了很大懷疑。他指出,敵方防禦能力在1951年“夏季有了很大提高,雖然我方連續不斷地成功摧毀了鐵路、橋梁和鐵路編組站,並使對方無法利用公路組織運輸,但對方補給仍然能夠源源不斷地從中國東北運至前線。”
  志願軍炮兵作戰能力顯然有了大幅度提高,並擁有了更多數量的高炮,僅在4月至6月的3個月內就擊落了遠東空軍的81架戰機。李奇微在戰後得出如下結論:“無論怎樣評價空中力量的價值,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在沒有空中力量的情況下,我方地面部隊的推進將不可能實現。然而,空中力量無法阻止敵方獲得他們所需的武器裝備。”在李奇微看來,空中力量在朝鮮戰爭中“無法在完全意義上發揮戰場阻截作用。”
  雖然李奇微對空中截擊能否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有所懷疑,但他還有另一個理由保持對共産黨軍隊的這種壓力,即對方希望通過盡早簽署停戰協定以免遭受更多的空中打擊。但李奇微認爲,如果簽署了停戰協定,對方將沒有興趣討論其他問題。因此,他決定進一步擴大空中力量在整個朝鮮戰場的打擊範圍,繼續實施近距空中支援、維持制空權和切斷補給線等空中打擊行動。
  在從1951年4月開始的代號“絞殺”的空中截擊行動中,遠東空軍動用了所屬大部分飛機。從三九線到雙方前沿陣地的地區被由北向南劃分爲三塊條狀區域,分別劃歸第5航空隊、第1海軍陸戰旅飛行聯隊和第77海軍特混編隊空中力量的打擊範圍。然而,“聯合國軍”集中力量實施的空中截擊未能有效阻止對方將充足的補給運至前線,從而確保志願軍能夠在前線維持一定強度的作戰行動。當“聯合國軍”切斷某一條運輸線路時,志願軍又會立即開辟另一條線路或將被破壞線路維修好。“聯合國軍”飛機如果要增強打擊火力,就會面臨更大的被擊落危險。
  在“絞殺”行動收效甚微的情況下,遠東空軍參謀人員研究了朝鮮境內的後勤保障體系。他們確信,處于交戰區域的60個中朝師級部隊每日約需各類補給2 400噸,而最有效的輸送方式是鐵路運輸,由此確定了通過攻擊鐵路橋而使朝鮮鐵路線陷于癱瘓的總體空中打擊方案。
  從8月至12月的4個月內,這種空中截擊以極高的強度進行,但只是在前兩個月中有證據顯示對方運輸線受到了一些幹擾。然而,對方迅速顯示了盡快從鐵路受損的不利形勢中恢複運輸的能力,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改爲公路運輸以及迅速修複鐵路。
  事實證明,在不出動大量飛機的情況下,“聯合國軍”很難完全切斷對方運輸體系。使這種截擊變得更加困難的是,對方高炮對鐵路的防護能力大幅度提高。“聯合國軍”有關方面非常懷疑是否有必要繼續實施這種空中截擊。雖然空中截擊持續進行,但此時也有必要實施近距空中支援,但由于空中力量規模有限,因此執行後一種任務的飛機出動架次數較少,並使地面部隊指揮官因較多實施空中截擊而導致地面作戰人員傷亡增加而抱怨不已。
  雖然不能確信空中截擊是否真正使得志願軍無法積累起足夠補給和武器裝備並發起有威脅的進攻,但可以確信的是,一旦空中截擊完全停止,志願軍隨後將發起進攻。1952年1月,李奇微向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稱,雖然共産黨軍隊的後勤保障體系在空襲中受損,但對方仍然能夠實施防禦行動。
  1952年3月,第5航空隊實施了另一種形式的空中截擊,行動代號爲“飽和”,目標是對特定區域的鐵路造成大面積破壞,而不是簡單地在大範圍內切斷鐵路運輸。“聯合國軍”之所以采取這種行動,主要是了解到以下情況,即朝鮮方面發現如將重型裝備運往前線,將會增大修複鐵路的難度。雖然“飽和”行動在初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對方不斷增加的高炮使“聯合國軍”飛機遭受了嚴重損失。在整個鐵路截擊行動中,“聯合國軍”戰鬥機-轟炸機損失率超過了補充率。到1952年5月,“聯合國軍”戰機數量僅能夠同時實施6項截擊任務,從而迫使該類作戰行動被取消。
  李奇微在其朝鮮戰爭回憶錄中堅持認爲,空中截擊“無法在完全意義上發揮戰場阻截作用。”顯然,這種作戰目標是地面部隊指揮官最關心的問題。但可以確信的是,這次長達10個月的空中截擊行動,確實給中朝軍隊的後勤保障系統造成了嚴重損失。對方不得不從作戰部隊中抽調數千人維修不斷遭受破壞的鐵路和公路。例如,中朝方面最終在整個鐵路線上每隔約6.5公裏就部署一支維修隊,修複一處鐵路損毀需2小時,而大面積損毀則要求使用特殊裝備搶修4至7小時。雖然“聯合國軍”給對方造成的這種相對較小的損失是以極大代價換取的,但如果中國當時沒有東北地區作爲大後方,那麽這種空中截擊可能會取得更大成效。 《現代艦船-軍事廣角》
http://mil.news.sohu.com/20071129/n253702180.shtml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资料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示意图。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资料图:苏联时期制造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蘇聯時期制造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2007年,X-37B轨道试验载具在前往范登堡空军基地途中
2007年,X-37B軌道試驗載具在前往範登堡空軍基地途中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試飛極音速戰機 美國又受挫【中央社2011.08.12
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表示,軍方科學家今天將1架超高音速實驗飛機發射進行第2次試飛,這架飛機原應以20倍音速下降,但很快就與地面管制中心失去聯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台長: 阿楨
人氣(5,463) | 回應(7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太空兵器》
此分類上一篇:《隱形技術:無形戰爭》

顯示全部72則回應

圖博館
近年來,解放軍的聯合演習重點放在試驗性地研究聯合指揮的方法和建設C4ISR系統上,經常邀請高級觀察員指導指揮和控制協調和一體化的C4ISR系統運行過程,雖然演習中許多聯合任務的指揮工作似乎仍由地面部隊擔任,但空軍和海軍也在一些聯合演習中擔任指揮工作,從而探索了新的聯合作戰理論,並對執行這一理論的聯合作戰指揮官和參謀人員的教育培訓進行改革。
  俄羅斯《潛望鏡-2》雜誌分析,通過多年的努力解放軍已經初步具備了聯合行動能力聯合作戰的目的,是實現“精確作戰”:最主要的是目標選擇更加精確。通過聯合作戰,遍布於陸海空天電多維空間的立體感知體系,能夠實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對方作戰體系中的各類目標信息。指揮員及其指揮機關,能夠充分利用指揮決策輔助系統,將對方作戰體系中各種目標進行精細化的定量分析和綜合排序,從突破對方體係出發,精確選擇對方作戰體系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的關鍵目標,形成聯合作戰目標打擊清單。
  另外,打擊行動更加精確。在聯合作戰中,根據打擊目的、目標性質和結構、戰場環境等因素,結合各種作戰力量和武器裝備的優勢,精確選擇打擊力量、精確確定毀傷程度、精確區分打擊任務、精確確定打擊次序和規模,再者,效果評估更加精確。在聯合作戰中,在強大的多維立體戰場感知系統支撐下能夠實時、精確掌握對目標的打擊情況和相關信息,對目標打擊效果評估的指標更加系統細化評估的手段更加先進多樣,評估的方法更加科學合理,目標毀傷效果的評估更加實時精確。(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1/doc-ifychihc6281849.shtml

深度:殲20氣動面複雜繁多飛行員怎麼開這類戰機?2017.03.13新浪軍事微博

  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來說,高效率的操縱設計來源於兩個方面:盡可能契合人類的本能習慣,讓操縱動作在多次練習以後很容易就固化成熟練技能;而且它必須盡可能使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兼顧完成各種基本操縱動作。在歷經淘汰和優化以後,今天絕大多數戰鬥機上都採用了兩杆一蹬的基礎操縱佈局,即駕駛桿、油門桿、方向舵左右腳蹬,分別交由右手、左手、雙腳。
2017-03-13 12:28:01
圖博館
當飛行員把駕駛桿向後、向自己胸腹部拉動時,拉桿的效果會讓機頭會開始翹起;而當他把駕駛桿向前方推動,使其遠離自己時,推桿的效果會讓機體變隨之下俯;就如同飛行員拉動的並非駕駛桿,而是在直接拉動飛機頭部一般。而將駕駛桿向左側、或者右側傾斜壓倒時,壓桿的效果會使飛機順著駕駛桿的方向而傾斜、翻滾。而腳蹬的作用則是調整飛機的偏航方向,左蹬則偏左,反之亦然。而油門桿則控制著動力的強弱——或者說縱向的速度變化,就像汽車油門和剎車那樣。
  飛機上無論何種先進的氣動控製手段,最終都要靠與外界的空氣進行力學上的交互作用而實現,這些措施在本質上,全都是對於桿槓原理的應用。比如對於一架常規佈局的飛機來說,它的水平尾翼向下偏轉到極限;這時候飛機尾部的水平尾翼上形成了巨大的向下的負升力,而飛機中部的機翼仍然在持續產生向上的正升力,結果就是飛機出現猛烈的抬頭趨勢。就像蹺蹺板一樣,用力踩下一頭,另一頭必然就要翹起來。
  其它控制皆同此理,飛行控制說到底就是一套非常複雜的蹺蹺板遊戲。飛行員不僅要保證在不斷有外界因素搗亂(空氣流向、流速、密度,飛機的重心、姿態、軌跡都始終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還能保證蹺蹺板兩頭不觸底(超過極限就意味著失控,極有可能陷入非常危險的情況甚至是絕境),始終維繫在一個可以平衡的範圍內,而且還要至少同時控制三條蹺蹺板——飛機的俯仰控制、滾轉控制、偏航控制。
  在上世紀6、70年代以後,隨著各種電子電氣器件不斷對飛行員的駕駛起到輔助作用——特別電傳飛控系統興起以後;很多後期三代機,以及四代機——包括F22、殲20,都已經實現了程度極高的自動化控制和安全限制功能,飛控計算機會自動切斷和過濾掉飛行員給出的超出安全極限的操作動作,因此不管飛行員怎麼去做動作,正常情況下飛機都不會進入失控狀態。(作者署名:候知健航空知識)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3/doc-ifychhus0942193.shtml

殲20戰機為何沒有雙座型一個小細節暴露型號秘密

  2017.3.10,中央電視台7套在節目證實:空軍運20,轟-6K,殲-20等一批高新武器裝備進入人民空軍序列!從去年下半年就有消息傳出,殲-20首批量產型已經進入空軍序列,根據曝光的殲-20機身編號,首批裝備的部隊為空軍某試訓基地某旅。而中央電視台此次報導,則是以官方身份首次證實殲-20已經進入空軍服役。
2017-03-13 12:28:43
圖博館
有資深軍迷的質詢:我軍大部分戰鬥機都有雙座型,然而殲20到正式服役為止,仍然沒見到雙座型的任何消息,這會不會影響殲20進入部隊後的試驗和訓練,影響殲20戰鬥力的迅速發揮?
  戰鬥機搞雙座無非是兩種需求,一是戰鬥教練型,二是戰鬥轟炸型。戰鬥機的雙座戰鬥教練型本質是一機兩用,典型的就是中國空軍曾經引進的蘇-27UB,以及殲10的殲-10S雙座型戰鬥機,其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了突出教練任務,亦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亦可以用於加強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中國的殲11系列也發展了好幾個雙座型,例如殲-11BS雙座殲擊教練機,殲-16雙座雙重任務戰鬥機,以及殲-16電子戰飛機。
  以往的各國第三代戰鬥機,例如F-14、F-15、F-16、F-18、Su-27、Mig-29、颱風、陣風、幻影-2000、殲-10,普遍在開發階段就有了雙座機型。
  早期的第四代戰鬥機,在進行技術驗證機和初始設計的時候,因為技術上和認識上的局限,也有考慮過雙座型。例如美國空軍在1983年公佈的先進戰術戰鬥機(ATF),就明確要求研製雙座型。這個計劃催生了諾斯羅普/麥道公司的YF-23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YF-22兩種技術驗證機,這兩種機型都有雙座型的設計。美國空軍甚至還在YF-23的基礎上提出一種雙座的FB-23 RTA轟炸機的設想。美國當初在研製F22原型機的時候,也曾經有F22B雙座戰鬥教練機和FB22雙座戰鬥機轟炸機的計劃,但後來都被砍掉了。最終發展出F22戰鬥機量產型的時候,這些雙座型都已不見踪影。
  到了美國F35戰鬥機的早期技術驗證機JSF時代,仍有考慮雙座型。這個計劃是在2000年開始的,那時候美軍曾經認真考慮過雙座型。當時洛克希德馬丁JSF團隊成員BAE系統公司的研究表明,考慮過包括空氣動力學、重量和平衡等問題以後,為JSF研究雙座版本,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雙座型的作戰半徑只減少了125公里。空軍常規起降型(CTOL)和海軍常規起降艦載型都可以很方便的設計雙座型,只是短距起飛垂直著陸型(STOVL)因為升力風扇的死重和空間限制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然而16年過去了,美國的JSF驗證機早已經變成了F35戰鬥機並大批服役,但還是沒有看到任何雙坐型F35出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著名的臭鼬工廠部門,在幾年前也有提出過F35C的雙座型設想,但就只是設想,然後沒有然後了。
2017-03-13 12:29:07
圖博館
目前各國開發的第五代戰機和第五代技術驗證機,例如美國的F-35和F-22,中國的殲-20和殲-31,俄羅斯的T-50,日本的心神,都不約而同的沒有雙座改型。
  第五代戰鬥機沒有雙座型,原因有好幾個:
  一是目前第四代戰鬥機的信息感知系統足夠強大,這樣就不需要後面坐飛行員進行瞭望、領航和操作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取消雙座還可以騰出一個很可觀的空間,這對於戰機來說十分寶貴。五代機的航電,態勢感知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很大,加上機載武器的進步,基本實現了發射後不用管,比如JDAM、SDB\JSOW和JASSM。
  二是第五代戰鬥機造價十分昂貴,拿這麼金貴的飛機來培訓新手,非常劃不來,還不如在成熟的飛行員中挑選精英,然後學模擬器,以目前飛行模擬器和高教機的進步發展,基本能完成訓練任務就可以直接上機飛了。
  三是第五代戰鬥機要考慮隱形,雙座會大大提高隱身飛機被雷達和光學探測的可能性,所以外形設計成本較高,而且也不容易進行雙座型改動。因為雙座突起不太好處理,單座的隱身設計難度和成本就已經不低了,再為雙座調整成本太大。此外殲-20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系統也相當複雜,除了機頭裝備的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之外,還有側視雷達和各種光學傳感器,各種電子天線則集成在機身各處,如鴨翼與主翼間的電戰天線,主翼前緣CNI天線陣,進氣道外側電子乾擾天線等。改裝雙座型,勢必會造成機身結構的大改,這對於一架非常複雜而且昂貴的頂尖戰機來說,大規模的全新改動,而且裝備數量極少的雙座型,經濟上是得不償失的。
  殲20無需雙座型,無論這架先進戰鷹是否有雙座型,都會不影響其戰鬥力的發揮。殲20的綜合航電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是高度集成的戰場信息系統,通過一款大尺寸液晶屏,結合戰場信息網絡,會將數字地理信息,以及戰區網絡中預警機、偵察機和其他友機所採集到戰場信息集中融合處理,並直觀顯示,而三代機的大範圍戰場信息需要友軍之間互相通報,再經過飛行員大腦的整合處理。有了先進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的減少以往飛行員必須分散精力的工作,讓他們得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飛行、戰鬥和任務上。不像三代機受航電水平限制,武器多為激光或電視制導,不能發射後不管,得有武器官。也就是說,由於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前需要兩個人的工作,現在一個人能把活都乾了。(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2/doc-ifychavf2499432.shtml
2017-03-13 12:30:22
圖博館
官方披露中國航天飛機可水平起飛已克服發動機障礙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7.6.8報導,中國在建造像飛機那樣利用跑道起降的航天飛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名專家稱,這項進展可以縮小與美國在空間技術方面的差距。
  航天科工副總經理劉石泉說,這種航天飛機的一項關鍵特徵將是能夠水平起飛,而不是像傳統航天器那樣需要垂直起飛。這將令它與一架普通飛機類似,但它的速度和動力將足以穿越大氣層,與其他航天器或近地軌道上的太空站對接,並且它將能夠在機場降落。
  劉石泉說,該項目團隊現已完成幾乎所有地面試驗,並克服了發動機設計和建造等關鍵技術障礙。他沒有透露第一次試飛的日期。
  專家稱,如果這種航天飛機研發成功,它將使得進入空間成本更低並且更有利於環保,同時幫助中國在與其他國家的技術競賽中取得進步。
  航天科工的這種航天飛機更加高級,X-37B是用火箭彈和發射台垂直發射的,它龐大的機身和小機翼使得它是一種小型無人版的航天飛機。中國的航天飛機擁有“細長、更加流線型的機身”,這意味著它可以利用機翼起飛,與軍用、甚或是民用飛機共享地面設施。航天科工的這種航天飛機將是維珍銀河公司“白色騎士二號”的一種更大版本。這家私營公司的航天器尋求搭載六名遊客在太空中停留六分鐘,而中國航天飛機的目標是將宇航員和貨物運送到空間站。
  回應
 老美的航天飛機都要火箭發送,而我們的航天飛機居然能從機場平直起飛,歷害了我的國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最成功的國企,是高技術企業的典範,大量的科研成果,年輕人為主體的科研隊伍,大量"工匠"級別的工人隊伍。
 先把通用大型直升機造出來再說!黑鷹都40年了,我是為宇航員的安全擔心
 你知道什麼叫做大型直升機嗎?況且現在黑鷹級別的中國現在也有了!直20!現在是說航天的事情,你給我扯直升機!
 說別人是噴子容易,但讓宇航員能乘坐“直20”很難!
 和黑鷹同級別的直升機不就是直20嗎?還有你能說說直升機和航天有什麼關係?就像別人現在討論的是這肉怎麼做好吃!你切問屎都做不好吃還做肉?
 不管能不能飛出大氣層,科研經費是忽悠到手了。
 騙經費不騙經費,由你來判定?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11/doc-ifyfzfyz3106497.shtml
2017-06-12 09:36:57
圖博館
蔡翼》中印之戰 高科技決勝負2017/8/5

中印邊界對峙已近2個月,面對印軍遲遲不願退出中印邊界,解放軍西部戰區已經成立了前線指揮部,中印邊境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二線預備部隊也已集結完畢。大陸媒體指出,中印一旦開打,解放軍完全有能力全殲邊界地區的所有印度軍隊。
  印度近年投入重金發展了對華山地作戰的山地軍,專門組建了10個山地師,人數就已達15萬人。2014年印度軍方又組建一支新的山地打擊軍,增強印軍在中印邊界與中國對抗的能力。印度也在中印邊境部署其最先進的Su-30MKI戰機,對中國形成局部的空中優勢。為適應山地作戰而擴充其直升機部隊,陸軍配備了3個武裝直升機中隊,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山地師的後勤作業多由這些直升機負責。同時在中印邊境部署4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團,以加強遠程打擊的軍事威懾能力,實力不可小覷。
  中國大陸近年來一直強調打贏一場「高科技局部戰爭」。現代戰爭首要癱瘓敵方指管通情、網路及制電磁權。駐守在喜瑪拉雅山南麓群山峻嶺的印度軍隊,有其先天性的弱點,雷達不容易發揮作用,通訊和偵測也很容易被遮蔽截斷。
  根據最新公布的衛星圖像,中國大陸已透過空天衛星偵察,詳盡完整的標定印軍在中印邊境的軍事部署。解放軍駐紮在青康藏高原的火箭軍部隊也已經進入戰略打擊位置,中國將充分利用其高科技現代化武器的優勢,進行一場「空天制陸」的破襲戰。火箭軍的東風導彈、巡航導彈以及陸軍遠程火箭炮兵的精確打擊,可以摧毀部署在中印邊境600公里範圍內關鍵的主戰軍事裝備,包括支援前線作戰的空軍戰機、機場後勤保障設施、油庫及彈藥庫、擔任火力支援及運補的直升機群、炮兵及裝甲集群。對印軍大型作戰裝備進行殲滅戰,並摧毀支援高寒山地作戰鐵公路交通運輸,截斷印軍的交通線。
  同時解放軍可以火箭炮和重炮群對前線印軍人員進行火力覆蓋式打擊,輔以「察打一體」無人機對前線印軍高強度的襲擾打擊。解放軍已放話,完全有能力全殲邊界地區所有的印度軍隊,要讓中印邊境成為屠宰場。
  主戰的軍事裝備與後勤的保障設施一旦被摧毀,後勤補給將會導致印軍山地打擊部隊的軍事活動完全被癱瘓,印軍將被困在即將來臨寒冷的高山上挨餓受凍。
  中印邊界的衝突考驗著中國軍隊打贏一場「現代化高科技局部戰爭」的實力與決心。中國現在擺出不惜一戰的態勢,相信印度當局必然有所顧忌,可能會知難而退。(作者為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
2017-08-06 10:29:08
圖博館
中美為何發展無人機集群技術未來戰爭將以數量取勝2017.9.7新浪軍事

  本世紀以來,在軍事高科技領域已經形成中美競爭的局面,目前人工智能主要的應用方向為:無人機集群技術,這是一場中美不斷比拼的競賽,2016年6月,中國完成了一次放飛超100架無人機,確切的數量為:119架,這是一次無人機集群的試驗,超越了美國此前103架的記錄。
  這一技術一旦應用將徹底改變了未來戰爭模式,實現無人機的集群作戰。別看目前用於試驗的無人機只是幾公斤級的小型無人機,如果換成一噸以上的大中型無人機,且為可以加掛各種武器的,那麼會是什麼效果?
  數千家無人機集群撲向敵方陣地,從各個方向進行聯合攻擊,防無可防。足以改變戰爭規則,將重新定義無人機作戰。
  這也意味著,未來戰爭將是數量取勝,當幾百架甚至幾千架廉價的無人機實施集群聯合攻擊,就是當前世界最強大的軍隊—美國軍隊也無法招架。
  一旦無人機群列裝我軍的話,那麼從此將再沒人敢與解放軍作戰了。那時場景將是非常可怕的,也許數以千計的無人機組成的集群,可以編入各種不同的無人機,以適應對不同的情況。不再以偵察為主,兼顧攻擊,改為主動搜索與摧毀敵方地面目標,如:指揮所、車輛、工事等。
  也幾乎沒有什麼手段與之對抗,無人機數量太多了,擊落一架二架基本沒有意義,反正為無人機,損失一點不心痛,也許擊落它的代價比它比造成的損失更大。至於電子乾擾等等,也沒什麼意義。由於人工智能的應用,其作戰行動傷亡幾乎就是自動的,自動編隊,自動搜索目標,自動攻擊目標等。
  當然了,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僅表面上,至少涉及到以下幾項技術:人工智能、網絡信息、微電子等技術,需要解決無人機的控制系統,以及傳感器技術等等,連同無人機本身也可以改進與升級。
  中國一旦在該領域實現對美國的領先,那麼將擁有非對稱戰爭的能力了,這也許是任何對手都不想看到的局面吧!(作者署名:浴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07/doc-ifykuffc4167854.shtml
2017-09-08 11:15:30
阿楨
中國將建四位一體反隱身雷達網 看清全球每個角落 2019-11-06 新浪軍事

  據《簡氏防務週刊》報導,中國已經成為反隱身雷達的全球引領者,目標是建立陸、海、空、天四位一體雷達網,力爭讓中國的新一代雷達能看到並看清全球的每一角落。
  中國反隱身雷達的研發技術人員通過對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的理論探索、預先研究和工程研製,感覺選擇這條路的確是走對了。
  據中國反隱身雷達總設計師判斷,現代隱形與反隱形就像矛與盾,在上述基礎上,中國還要瞄準下一代雷達,通過綜合應用光子和微波技術以及最新的量子技術,研製出具有極大頻寬、極高解析度的數位有源陣列雷達,也就是全息感知雷達,讓任何國家的隱形飛機在中國先進的雷達面前都無所遁形,從而成為世界反隱身探測技術的真正領跑者。據分析,如無意外,中國研發中的第六代戰機,將率先安裝全球首款全息感知雷達,從而能夠發現任何試圖隱身的空中飛行目標,因而確保中國空軍能夠控制亞太地區的天空主導權!(作者署名:俯瞰全球 )
  回應
除了雷達能看見,還需要能打下來!
首先看得見才能打下來!你連看都看不見,你打什麼?
看得見意味著就能打下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06/doc-iicezuev7540950.shtml
2019-11-07 09:23:55
阿楨
飛船現身美濟礁!衛星影像證實中國加強南海軍事部署 2019-11-30 聯合報

南華早報報導,衛星影像顯示,中國大陸在南海具爭議性島嶼美濟礁部署被稱為浮空器的軍事飛船,以強化其偵察南海的能力。
以色列衛星公司ImageSat International(ISI)24日在推特公布一張南沙群島美濟礁的衛星照,其中首次出現一個飛船型的物體。美濟礁是中國在具爭議性南海中的最大軍事基地。
根據報導,中國2017年開始建立預警系統。據軍事雜誌Kanwa Asian Defence稱,中國將相位式陣列雷達放置在氣球上,以幫助檢測低空飛入的飛機。
浮空器(Aerostat)又稱浮升器,是一種靠較輕氣體產生的浮力而浮起的航空器,能在高空停留較長時間,提供一種相對低成本、高效且全天候的解決方案,能在無法部署偵察機時,監控大面積區域。當與地面雷達、衛星等配合使用時,能形成一個全面的監控網絡。
中國在一些戰略性地區(像是與北韓邊界和台灣海峽)部署浮空器。軍事雜誌指出,高功率的浮空器可以監控半徑300公里內的空中目標和地面移動物體。
中國軍方已大幅擴張在南海的影響範圍,除了建立雷達,還部署飛彈、飛彈發射器和戰機等。
2019-12-05 07:34:46
阿楨
中國開發世界最大反射鏡 可在靜止軌道看敵情直播 2020-02-26 新浪軍事

  最近中國航太取得重大進展,中科院旗下長春光機所最近研製一款高精度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口徑達4.03米居世界第一,比美國哈珀望遠鏡的2.4米大了66%,將用在中國新型高分衛星上,而且軌道高度特別高,在36000公里高空軌道上靜止不動,不像普通光學衛星大多在300-1000公里高度層。
  哈勃太空望遠鏡選用了康寧公司的超低膨脹係數石英玻璃,毛坯重量高達828公斤;長春光機所於2013年研製的2.4米口徑重量僅為420公斤,4米口徑也只有1700公斤,但若採用傳統的玻璃材料將是碳化矽材料4米鏡坯的3倍以上。
  中國這一次開創了世界第一
  衛星相比人飛機,人員,車輛,軍艦最大的優勢就是高度,衛星軌道在200公里以上的高空,僅僅2個小時就可以繞地球看一圈,敵方嚴格保密的基地,交通中心,戰機,潛艇,船廠等等,甚至包括軍艦,航母,以及導彈發射等等,都可以通過衛星快速獲得資訊。
  但是目前偵察衛星有個最大問題是離得近才看得清,所以高解析度的偵察衛星軌道都不高,不能任意停留在一個位置盯著某個重要目標或者區域長期觀測,必須按照軌道不停旋轉,對任何一個固定目標或者區域,過頂時間一般也很短,一般是幾十分鐘,而且最快的重訪週期也需要2小時,而且太快的重放時間,造成衛星軌道阻力大,壽命短。
  這款4米直徑的超大型鏡頭,放到靜止軌道後,對地面海面解析度大體有2.5米,雖然不能看清汽車,但是對大型軍艦,比如航母卻是卓卓有餘,配合中國東風快遞,可以對整個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做到一覽無遺,一聲令下,就可以迅速擊沉。
  這款衛星有如此大的戰略意義,但是研製並不容易,比如高精度零位檢測精度標定、調整誤差分離、投影畸變校正,最終實現了整個4米直徑鏡片,加工精度優於16納米,除了加工精度高之外,還進行反射鏡鍍膜,可見光至長波紅外全譜段反射率優於95%。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26/doc-iimxxstf4414488.shtml
2020-02-27 07:34:13
阿楨
中美俄反衛星武器誰更強 外媒:三國側重點並不相同 2020-04-01 環球時報

  據c4isrnet網站報導,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發佈的《年度全球空間對抗能力》報告,認為,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都在努力研究反衛星技術,其中包括鐳射、核武器和反衛星衛星。
  2019年最突出的空間對抗案例來自於印度。這年3月,印度發射了自己的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顆襲擊的衛星,造成了大量空間碎片。
  報告說,中國更關注于陸基反衛星武器,13年前,中國擊毀了一顆自己的退役衛星。中國可能投資研製了1~3種動能反衛星武器,包括專用空間對抗系統,中段反導系統也能用於空間對抗。
  俄羅斯研製了一種努道爾陸基彈道導彈,可以摧毀低軌道上的目標。俄羅斯還研製了一種用伊爾76運載的鐳射武器,可以迷盲或者摧毀衛星。還有一種核動力的“火海”軌道無線電干擾機。
  美國較為重視空間態勢感知和防禦性空間對抗能力,這是因為美國對空間系統的依賴是三個大國中最嚴重的,“美國必須在未來與中俄的衝突中保護自己的能力,以此來取得勝利”。美國的空間態勢感知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美國還在使用X-37B空天飛機,可以在空間長期飛行。不但可以用來釋放衛星、執行情報偵察任務,也能用來試驗進攻性的空間對抗技術。
  回應
美國在賊喊捉賊,有色雙標眼鏡,美國的導彈打衛星就是防禦,而中國導彈打衛星是對抗。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4-01/doc-iimxxsth3059368.shtml
2020-04-02 08:02:03
阿楨
特朗普剛吹過美軍高超音速導彈,就被普京潑冷水

2020-06-13,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了有關美國正在研發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導彈還快17倍的高超音速導彈。隨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針鋒相對”地稱,俄羅斯在研發包括高超音速導彈在內的新武器上,領先全球。而在其他國家研製出高超音速武器的時候,俄羅斯極有可能已經擁有了反制手段。
  回應
我不相信毛子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還能在軍事科技領域壓米國一頭。感覺更像是用嘴炮刺激米國陷入軍備競賽,報“星球大戰”的一箭之仇。
看來是被DF17嚇尿了,土共都可以搞17?那我們美國也要17倍的。
中國比美國領先將近兩代,中國的東風17已經大批量列裝,水漂彈頭將移植到中國所有東風系列導彈,包括洲際導彈。更先進的星空高超音速導彈正在驗證飛行中。
2020-06-15 07:22:24
阿楨
外媒:中國研天基動能武器 比導彈快3倍堪比百枚核彈 2020-07-16 新浪軍事

  據外媒報導,中國正在研發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新型戰略威懾武器,以對抗美軍“薩德”反導系統。
  實際“上帝之杖”並非全新的概念, 2003年,美國提出了“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的概念方案。由位於低軌道的兩顆衛星平臺組成,一顆負責通訊和鎖定目標,另一顆則搭載有大量被稱為“上帝之杖”的金屬長杆形動能“導彈”。這些“導彈”實際上就是直徑0.3米、長6.1米、重量達100千克的鎢、鈦或鈾金屬棒,發射後不依靠彈藥,完全靠動能撞擊產生破壞力。可在幾分鐘之內利用小推力液體火箭助推和自由落體產生的巨大動能,鑽地深度可達數百米,千克級品質的“上帝之杖”與噸級TNT當量的核武器產生的破壞能量基本相當。每個“上帝之杖”系統可發射100枚“導彈”。
  平時,“上帝之杖”系統部署在距離地面1000千米的軌道上,不易受到一般飛機和導彈的攻擊。戰時,“上帝之杖”在進入大氣層內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從離軌到對地面實施打擊僅需幾分鐘。在相同射程的情況下,打擊時間不及洲際彈道導彈的三分之一,能以11千米/秒的初始速度進入大氣層,即使在大氣下層飛行時速度會有所下降,但仍能達到約3千米/秒的攻擊速度。
  從目前來看,“上帝之杖”主要定位於打擊固定目標,但未來其發生方向將逐漸過渡到打擊移動目標,譬如打擊航母,其作戰效能和效費比將會遠超“東風”-21D!
  “上帝之杖”可用於在來襲彈道導彈的主動段/上升段實施攔截,它可與地基上升段動能反導系統一起構成對來襲彈道導彈的第一層防禦。“上帝之杖”等天基反導系統將成為空間戰略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上帝之杖”可利用動能殺傷機制攻擊敵方衛星,具備強大的反衛星能力。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16/doc-iivhuipn3317121.shtml
2020-07-18 08:15:49
阿楨
殲20B戰機開始量產 我軍網路中心戰將增添新節點 2020-08-25 兵工科技

  網路中心戰概念最早由美軍提出並實施,通用資料鏈系統、協同作戰系統、MQ-4C無人偵察機、無人水面艇、瀕海戰鬥艦、F-35隱身戰鬥機等,進一步增強了網路中心戰的作戰節點,大大提高了部隊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率。
  我國雖沒“網路中心戰”說法,但大力推進的“資訊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同樣有偵查、通信、指揮、作戰等平臺以及配套的感測器節點。
  為此,我們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研製發展了諸如北斗導航衛星系統、055型驅逐艦、殲-20、殲-16戰鬥機、翔龍無人機、空警-500預警機、運-9電子偵察機等裝備。
  首先,殲-20可以利用其優秀的態勢感知能力,與體系內的其它偵察平臺實施聯合偵察行動,然後利用其超音速巡航和隱身優勢,使用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對關鍵目標進行“刺殺”,破壞對方的作戰體系。
  其次,殲-20還可以利用其強大的火控雷達和資料傳輸系統,充當空中小預警指揮機,像殲-16這樣的“炸彈卡車”,可掛載大型、重型武器的轟-6N等,都將在殲-20的指揮下,實現最佳的作戰效能。

俄羅斯版“忠誠僚機”無人機曝光 被指山寨美國產品

  據“防務博客”網站2020-08-25報導,在莫斯科附近的愛國者公園舉行的“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展示了最新型的隱身無人概念模型機“雷鳴”重7噸,有效載荷500公斤,能與蘇-35/57並肩戰鬥,還擁有自主作戰的“蜂群”模式。但有分析表示,“雷鳴”是美國XQ-58A“女武神”的山寨品。XQ-58A是高亞音速無人機,是“忠誠僚機”計畫的一部分。XQ-58A的主要用途是在未來空戰中擔任有人戰機的先鋒與保護者的角色。
  回應
高亞音速僚機怎麼跟上超巡的長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8-25/doc-iivhvpwy2996428.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殲20戰機部署新疆後 印度或引進蘇57與其對抗
  回應
買蘇-57? SU-57的隱身設計多麼粗糙不是五代機,俄都沒用!
2020-08-26 08:06:38
阿楨
徘徊台海的解放軍"空中電子吸塵器" 威力究竟有多大

  據臺媒報導,追蹤軍機動態的“飛機定點”2020-09-0表示,不明型號的解放軍偵察機(高新8?無偵-8?),沿海峽中線南北飛行整個臺灣海峽後,返回福州。
  無偵-8高空高速偵察無人機,採用一對銳利的三角翼,兩個垂直尾翼在主翼的兩側。採用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不需從外界獲得氧化劑,可飛得更高更快,更難被發現和打擊。無偵-8的“雙四”(飛高40000米,飛速4馬赫),比美國號稱從沒被擊落的“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和D-21無人偵察機的“雙三”更強。無偵-8的隱身與D-21相當,敵方防空系統難以探測到,即時發現,現役的防空導彈也很難威脅。
  無偵-8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為反艦彈道導彈,提供敵方航母編隊準確的偵察定位資訊,而衛星,遠端雷達,以及有人電子偵察機,要麼存在距離太遠、探測精度差、即時探測能力不足的缺陷,要麼容易被敵方發現並攔截。
  運-9電子偵察機可能性更大
  無偵-8不會輕易暴露它的飛行軌跡。因此,此次可能是運-9電子偵察機(高新8),能夠對所經之處大半徑範圍內對方各種雷達、無線電、通信指揮系統、電子戰系統發出的電磁信號實施探測、接收和定位,並且能夠進行儲存和分析,形成電子資訊資料庫,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空中電子吸塵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07/doc-iivhuipp2948444.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福布斯》2020-09-03稱,美國防部2020版《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或將反艦彈道導彈搬上055型驅逐艦

日本“准航母”進南海 沒逃過“天眼”

  日本也來刷存在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7日息稱,9月5日,衛星圖像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航向東北。
  此前密集發佈南海美軍動態引關注的北大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是一個開放式的智庫,是一個國內外學者協作的網路,宗旨是全面客觀掌握南海的動態和資訊,準確感知南海的軍事、政治、經濟、環境等態勢。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海空態勢系統,持續跟蹤和披露域內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艦機動態。
2020-09-08 08:48:56
阿楨
外媒:美國高超音速導彈都落後於中國 更別說印度 2020-09-14 新浪軍事

  印媒《歐亞時報》報導,在2019年的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後,印度于本月初成功的試射高超音速驗證飛行器,成為繼美俄中之後第四個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
   2019-10-01中國國慶閱兵中,東風-17導彈首次公開亮相。而俄羅斯2018在一架米格-31戰機在試驗中試射了“匕首”。2019年12月,俄又部署了“先鋒”了高超音速滑翔體彈頭的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美顯然落後於俄中,而印度則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美軍下一代洲際導彈也只能湊合 起飛重量不如東風41 2020-09-14 觀察者網

  美國諾格公司終於贏得了133億美元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GBSD)的30年大合同,將在2029年取代波音公司的400枚民兵-3。
  井基彈道導彈不受特車、潛艇的限制,可以製造得相對大一點,以滿足突防、投送能力。俄新一代井基彈道導彈“薩爾馬特”,我軍新一代井基固體彈,都有足夠的投擲重量搭載“分導打擊彈頭”、“高超音速滑翔體”等一系列新的突防打擊技術。
  美軍的“和平衛士”掩體計畫並沒有付諸實踐,留給GBSD的基礎設施,依舊是基於70年代末期的“民兵-3”密集發射井,民兵-3長度只有18米多,直徑1.67米,起飛重量34.5噸,投擲重量1噸。而GBSD也不得不受其桎梏,不能向其他路基導彈一樣增大彈體。

特朗普說的"中俄都沒聽過的武器"究竟是啥?很可能是W76-2新型核彈頭 2020-09-14 環球網

  美國海軍目前部署了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裝備20枚“三叉戟”D5型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搭載4至5枚W-76核彈頭。W-76爆炸威力約為10萬噸,是廣島原子彈的6倍。W76-2是一種被設置為“只進行主爆”的W76,爆炸威力在4000到1萬噸TNT。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估計,美國政府會將50枚W76型核彈頭改裝成為W76-2型,而且很可能每艘潛艇在每次執行巡邏任務時都會攜帶一到兩枚部署了W76-2型核彈頭的導彈。
  不過美國的科學家協會認為,對手能夠探測到“三叉戟”D5導彈的發射,但不知道彈頭是W76-2還是W76,因此可能會導致普通戰爭和全面核戰爭之間的界限模糊。
2020-09-15 08:12:35
阿楨
央視官宣:055大驅具備反衛星能力 反衛星導彈已日趨成熟 2020-10-14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首次正式承認055大驅裝備的雙波段雷達,具備對低軌道衛星的探測能力。
  055的紅旗-9B,雖然最大攔截距離超過400千米,但最大射高只有30千米,理論上也可攔截末端彈道導彈(但末端反導的攔截難度大),所以大多數人認為,現階段紅旗-9B還不具備擊毀大氣層外的衛星,或是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的能力。
  低軌道衛星普遍在120千米以上運行,美國薩德的THAAD ER防空彈(180千米)標準3(250千米)、俄羅斯S400的40N6(185千米)S500的77N6-N1(200千米)都能反衛星及中程反導。
  而此次官方宣佈055具備反衛星的能力,則表明,中國海軍很可能還擁有一型類似於標準-3的紅旗-9B升級版反導導彈。
  2007-01-11,中國發射SC-19反衛星導彈,擊毀了高度865公里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2010年1月,又試驗了第二代DN-2,除了攔截範圍更大、機動性更靈活、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外,DN-2不再是第一代的近距離爆炸攻擊,而是動能撞擊攻擊。2015年,第三代DN-3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速度更快,射程拓展到了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4/doc-iiznctkc5428311.shtml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高分衛星持續追蹤拍攝到正在飛行的F22 2020-10-14 參考消息
陸5年內提高衛星解析度 可看清航母 2016/02/23 中時
2020-10-15 08:33:07
阿楨
中國版"上帝之杖"?央視公佈3款寬域飛行器 2020-11-24 新浪軍事

  近日央視回顧了2018年9月21日我國首次進行了寬域飛行器臨空投放試驗,首次展示了參與此次試驗的三種寬域飛行器縮比模型,分別是D18-1S、2S和3S。
  在2018年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的那次試驗中,三個模型在被氣球提升到高空後下落進入自由飛狀態,在加速中超越音速進入氣動彈起,最後開傘落地回收。
  我國此次測試的寬域飛行器,應是用於驗證高超音速武器氣動佈局的自由飛模型,與“上帝之仗”完全無關,只是在投放方式上與後者接近而已。此次試驗獲得的大量飛行資料有助於我國第二代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製,顯然高超音速武器無論在戰術使用還是費用上都遠比上帝之仗優越,也不用懼怕遭受反衛星武器的攻擊。
  所謂上帝之仗(Rod From God),是一種來自冷戰時期美國“星球大戰”計畫的一種天基動能武器概念,在人造衛星上部署電線杆大小的鎢棒動能彈,從太空向地面目標投下後,擊中目標時能產生相當於11.5噸TNT的動能,但由於精確制導技術的研發難題和將鎢棒彈藥定位在軌道上的高昂費用,始終無法實用化。
  所謂寬域飛行器,應該是指飛行器的氣動佈局既能適應再入大氣層後的6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乘波飛行,也能減速至較低速度後在飛行末段進行瞄準和機動規避,提高突防能力並精確打擊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D18-1S和-3S採用了傳統的乘波體氣動佈局,只不過1S是單垂尾,-3S是雙垂尾。D18-2S則採用了超超音速非常罕見的傘翼氣動佈局,整個機身被懸掛在機翼下方,可能在內部載荷佈置上具有更大優點。不管是哪種佈局,寬域飛行器憑藉其高升阻比特性都能增大高超音速武器的射程和機動性,輕鬆穿透現有任何反導防禦系統的攔截。寬域飛行器的研究還有助於我國空天飛機或超音速客機的研製。
  D18-1S、2S和3S三種模型能夠被公開曝光,自然也說明我國已經擁有了更先進的設計,大方展示一下落選方案並無大礙,反而能起到振奮民心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1-24/doc-iiznezxs3400422.shtml
2020-11-25 09:11:14
阿楨
簡氏:中國高超導彈新進展 發動機工作600秒領先世界 2020-12-04

  《簡氏》報導,超燃衝壓發動機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一項關鍵核心技術,它可以為以超過5馬赫的高速飛行的導彈和飛機提供動力。
  《簡氏》認為中國目前擁有專案繁多、非常廣泛的高超聲速研究項目和計畫,涉及到很多科研機構,並在基礎研製和試驗設施上進行了大量投資,譬如世界上第一台能夠模擬高達25馬赫高速飛行試驗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
  早在2018年8月,中國就測試了一種名為“星空”-2的動力高超聲速飛行器,它使用火箭發動機垂直發射,助推器與有效載荷分離後,其自身的推進系統開始工作並提供動力,飛行速度接近6馬赫。
  而在2019年10月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展示已服役的高超聲速導彈——東風-17,它使用固體燃料火箭作為助推器,在上升高點與有效載荷分離,然後高超聲速滑翔彈頭載荷將以高超聲速及可控的滑翔彈道飛行命中目標,其彈道與傳統的彈道導彈完全不同。
  由於目前超燃衝壓發動機的研製難度極大,成為了戰術級高超聲速導彈的頭號攔路虎,所以為了躲過這一關鍵技術,儘早實現高超聲速武器的實用化和列裝,都先用火箭發動機頂著,俄羅斯“匕首”、東風-17、都用火箭發動機。
  四次試飛,兩次超燃衝壓發動機均未能點火,一次工作143秒,一次210秒,是美國X-51A在下馬前取得的成績。
  必須強調,X-51A的持續工作時間紀錄,是在飛行試驗中取得的,而中國的600秒,則是在發動機地面試驗中獲得的,兩者的試驗環境和條件截然不同,不能拿來直接比較。
  相關新聞
中國研製出"革命性"爆轟衝壓發動機 已實現對美反超
  回應
小尺寸的600秒只有研究意義。
600秒其實已經接近全段飛行發動機工作理論時限上限了,6馬赫的時速下,1秒能飛2公里多。工作時間要再長,就要加大彈體,要有洲際導彈的射程,也意味彈體個頭哪怕小點,也小不了太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03/doc-iiznezxs4938089.shtml
2020-12-04 09:23:30
阿楨
一顆5年前發射的中國衛星在太空機動 美國人為何擔憂 2021-01-28 環球時報

  美國航太圖像分析企業AGI曾於2019年8月26日在官網,講中國在2016年發射的實踐17號衛星進入地球靜止軌道之後,繞著一顆退役的通信衛星中星5A,作出了許多高難度的動作,“展示了非常精細的軌道控制能力”。
  早在2016年11月4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在官網公佈實踐17號所有使命,其中有: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間飛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碎片已有上千個,且還在日益增加,這對太空環境極為不利。
  實踐17號的技術,在美國人看來是有軍用潛力的。美軍很早就開始研發 “空間態勢感知”技術,就是用自己的衛星來接近其他國家的衛星,近距離觀察外觀、判斷用途、設計破壞方案。2014年,美國發射了第一批“地球同步軌道太空態勢感知計畫”衛星,2016年發射了第二批。2017年9月,美軍公開宣佈第二批衛星已經形成初始運行能力。這種衛星曾經多次接近中國和俄羅斯的靜止軌道衛星進行窺探。
  實踐17號的飛行表明,美軍在“空間態勢感知”不但沒有拉開什麼代差,連“時差”也不過拉開了兩年而已,優勢蕩然無存了。
  美軍還在靜止軌道上部署了大量秘密情報衛星,包括導彈預警衛星、大天線電子偵察衛星、核戰指揮衛星……
  俄羅斯也掌握了類似的技術,曾經發射探測器接近美國衛星加以觀察。那麼,兩個美國陣營之外的國家竟然掌握了這樣的技術,帶來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
2021-01-29 08:56:36
阿楨
外媒:美衛星超中國4倍 但中國反衛星武器威脅致命 2021-01-28

  印媒《經濟時報》報導,中國對反衛星武器的研發始於15年前,現在其可以威脅到使美國軍方擁有技術優勢的在軌衛星。中國可以發射先進的導彈摧毀衛星,也可以發射雷射光束使衛星上的精密感測器失明。
  中國從2005年開始進行反衛星試驗,在兩年內接連發射了兩枚導彈。在2007年,中國導彈摧毀了一顆廢棄的氣象衛星。2008年,美國也發射了一枚尖端導彈,擊落了自己的一顆衛星,這是一次旨在向中國展示武力的行動。
  中國共進行了十幾次反衛星試驗,包括打擊更高軌道的衛星試驗。一枚導彈可能需要飛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達衛星軌道,這有可能使美軍有時間採取規避或報復行動。此外,攻擊衛星所產生的碎片可能會危及自己的航天器。因此,中國開始向衛星發射雷射光束,並研究其他定向能武器反衛星的方法。
  後來中國又有了新的方法。美國太空力量都是由強大的電腦在地面控制的。如果這些電腦被攻破,美國太空資產的大腦可能會退化或摧毀。
  奧巴馬的“抵消戰略”,利用美國的技術優勢應對中國和其他威脅。正如美國首先發展了龐大的核武庫,其次發展了智慧型武器一樣,這種所謂的第三次“抵消戰略”將通過研發機器人技術、高速武器等來獲得優勢。
  2018年,特朗普公佈了太空部隊。2020年3月,美太空部隊表示,他們已經擁有了第一件進攻性武器,。
  目前美國共有衛星1425顆,中國382顆,俄羅斯172顆。但中國正在大力推動航太領域的發展。中國連續三年太空發射任務居全球第一。中國現在是一股主導力量。這股熱潮不僅包括反衛星武器,還包括許多其他軍事和科學項目。
2021-01-29 09:03:30
阿楨
X-37B在軌又工作了300天!它到底在幹什麼? 2021-03-17 新浪軍事

  美國太空部隊的USSF-7代號為軌道試驗飛行器(OTV-6)已執行6個秘密任務,最近一次是2020年5月,由Atlas-V 501火箭助推器發射升空。
  X-37B長29英尺(8.8米),高9.5英尺(2.9 m),翼展15英尺(4.6 m)。發射重11,000磅(4,990公斤)。有效載荷艙(貨物裝箱區)長7英尺,寬4英尺(2.1 x 1.2 m)。像太空梭一樣,在火箭的幫助下垂直發射,然後巡航回地球,降落在跑道上。工作高度為110至500英里(177至805 km)。
  X-37B的簡史
  OTV-1於2010年4月發射升空,在高空停留了224天。
  OTV-2,2011年3月發射,2012年6月468天后返回地球。
  OTV-3,於2012年12月11日開始,並於2014年10月在674天后結束。
  OTV-4於2015年5月20日啟動,飛行718天后,OTV-4任務於2017年5月7日結束。
  OTV-5在2017年9月6日,美國SpaceX公司用獵鷹9FT送入預定軌道。
  太空武器?
  專家說,X-37B不太可能執行這樣的任務。相反,它的主要任務很可能是空軍宣稱的:測試新的感測器和其他新一代衛星技術,看看它們在太空環境中的表現和保持能力。
  太空轟炸機?
  專家說,X-37B作為轟炸機意味著改變其軌道以飛越目標,這將耗盡其有限的燃料供應。不能到正確的地點釋放炸彈,那有什麼好處呢?
  間諜衛星?
  這可能是正確的,《航太雜誌》編輯稱,X-37B在中國空間站進行間諜活動,但前空軍軍官Weeden稱X-37B的軌道只在兩個不同的點上穿過中國空間站的軌道,這並不是說太空梭可以一直盯著天宮。儘管X-37B在某些時候可能有一個很短的機會收集情報,但這肯定不是主要任務,即使是一些完全可行的任務。
  試驗設備?
  X-37B可以將各類感測器等新技術送入太空,進行測試,但進行在軌偵察和測試這兩個任務並不相互排斥。
  由於X-37B由於兼具太空梭、普通飛機和衛星的功能,可在兩小時內快速機動至地球任意地點上空,並長期駐留。可執行偵察、預警、導航、通信和投放、回收、俘虜或破壞衛星等任務,甚至可以使用高超聲速武器對地實施快速打擊。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3-17/doc-ikknscsi6913588.shtml
2021-03-18 08:25:34
阿楨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尺寸足以容納整艘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該網站認為,這座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這座機庫位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斯騰湖以南約5英里(約8.05公里)處,與中國無人載具秘密測試場馬蘭基地隔湖相望。該機庫長1150英尺(約350.52公尺)、寬450英尺(約137.16公尺),高度也「非常高」,足以容納長332.8公尺、寬76.8公尺的美軍尼米鶿級航艦。
機庫前方跑道則出現了巨大的長方形托架,可能被用於在地面移動超大型飛艇;而機庫西北方的高塔,則有可能是飛艇起飛後的系泊設備。
中國首艘平流層飛艇「圓夢號」2015年已於內蒙古試飛。由於這類航空器能在氣象條件相對平穩的平流層高空長時間作業,其很可能被用於彈道飛彈防禦或共軍本身的飛彈測試,無視地形提供持續性的雷達探測;另外,在高空部署雷射武器能減輕大氣折射的影響,降低系統的電力需求;其他實體攔截系統也可降低射程需求。而這些武器只要稍做改動,同樣也能適用於反衛星任務。
2021-07-17 08:11:43
阿楨
中國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飛行演示驗證專案首飛成功

  2021年7月16日,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研製的亞軌道重複使用演示驗證專案運載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起飛,按照設定程式完成飛行後,平穩水準著陸于阿拉善右旗機場,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可作為升力式火箭動力重複使用航太運輸系統的子級,是航太航空技術的高度融合體。該項目的圓滿成功,為我國重複使用天地往返航太運輸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領域創新發展和自主可控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回應
垂直發射,水準著陸,重複使用,太空梭。
2021-07-17 08:15:02
阿楨
彩虹-6亮相珠海航展(2021.09.28-10.03),2噸載量,將成反潛王牌!

彩虹-6具有飛行高度高和飛行速度快等突出優勢,掛載光電、SAR、預警雷達、電子偵察、空地導彈、空地炸彈、反輻射導彈、中小型巡飛彈等。適用於高空偵察打擊、海上反潛及巡邏警戒、遠程預警探測、近距空中支援等作戰任務。
「彩虹-6」參數: 最大起飛7.8噸(偵察型、察打型),最大載荷300公斤(偵察)、2噸(察打),載油量3.42噸(偵察)、1.72噸(察打),全機長15米,翼展20.5米,機高5米,最大飛速800公里/時,巡航速度500公里/時至700公里/時,巡航高度10公里,升限12公里,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航程12,000公里(偵察)、4,500公里(察打),最大爬升率20米/秒,操作半徑(視距)300公里。
「彩虹-5」,起飛重量3噸,有效載荷900公斤,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速度400公里每小時,最大航程10,000公里,實用升限7,600米。
「彩虹-4」,翼展18米,升限7.2公里,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飛速230公里/時,航速150至180公里/時,最大起飛1.33噸,載荷345公斤。在海外實戰,共執行幾千架次、超過數萬小時,發射武器千發,命中率高達96%。
  中國研製多型無人機。
 「無偵-8」的兩具渦輪衝壓液體火箭發動機不需吸氣,航速4至5馬赫之間,從轟-6N發射,偵察範圍超2000公里,可涵蓋西太平洋/南海,對美航母構成威脅。具備隱形性能的「無偵-8」飛行高度超30公里的臨近空間,更勝美國SR-72超音速無人機(預計2023年首飛, 2030年啟用)。能提供比衛星更可靠的偵察數據,不必等衛星循軌道到目標上空才能偵測,靠轟炸機或運輸機機動投放,靈活有效地突防敵方防護嚴密的戰略戰役目標,利用配備的偵察設備,獲取東風-21D的高解析度航母靶心圖像。
 「翔龍」,長14.3米,翼展24.8米,最大起飛重量6.8噸,有效載荷600公斤,最大升限20,000米,巡航速度700公里每小時,作戰半徑超2,500公里,航時超10小時。
 「神鵰」,長25米,翼展50米,最大起飛重量近20噸,升限超20,000米,航程超13,000公里,航時超25小時。
 「暗劍」,長13米,最大起飛重量10噸,最大速度2馬赫,最大過載12G,作戰半徑1,000公里,載彈量1.5噸,彈艙可掛載PL-15、PL-10空空導彈。
2021-09-30 08:29:57
阿楨
相關新聞
中國“天穹”反無人機系統實戰演示
中國航太飛鴻FH無人機將亮相珠海航展:已形成遠中近結合、高低速互補、固定翼旋翼兼具、從300g至8t級四大系列30餘型產品,遠銷十餘國獲一致認可。
珠海航展FC-31和助手無攻-11(利劍)再掀上航母話題
中版全球鷹無偵7首亮珠海: 採用串列/菱形機翼設計,裝備一台WS-10發動機,機長14米,機高3.9米,翼展22.8米,起飛重7.5噸,航速700公里/時,可在2萬米高空續航10小時,作戰半徑2500公里。無偵-7大型無人機採用串列/菱形機翼設計,裝備一台WS-10發動機,收集的情報資訊將與殲-16D電子戰飛機共用,可與衛星共用通訊偵察情報鏈路,引導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作戰。

翼龍10(出口型“雲影”自用“風影”)亮相 能與美國MQ9死神較量 2020/11/03

翼龍10採用渦噴發動機,而非「翼1/2」所用的活塞式發動機,翼長17.8米,機長9.05米,空重1.3~1.6噸,最大3~3.5噸,最大升限20~21千米,最大飛速0.7馬赫,最大航程4000公里,載副油箱,可飛行更遠。雷達與光電系統能使用7種精確導引炸彈,包括反艦導彈等。“風影”使用雙發渦扇發動機,“雲影”使用一台1噸級渦噴,RCS僅0.1平米,可在F22鎖定前撤離。

無人機價格比拼!中國32架賣4億,美國22架賣出140億天價

也正因如此,中國無人機才出口到了巴基斯坦、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埃及等國家,近期埃及增購32架翼龍-1D,總價5800萬美元(4億人民幣),每架僅售180萬美元。美國賣給印度22架MQ-9B,卻要價20億美元!
其實,美國武器貴就貴在技術壟斷,並不一定實用。不信,美國的MQ-1、MQ-9、RQ-170隱身無人機等,在中東戰場上,不僅多次被武裝分子擊落,甚至都還曾被伊朗俘獲...反而是中國無人機,埃及購第一批後馬上就實戰,又定了第二批,這就充分説明武器的適用性高,性能不差了。
2021-09-30 08:35:01
阿楨
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2021/10/17 中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中國在8月份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武器,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枚導彈先進入軌道進行「環繞地球」飛行,隨後再重返大氣層進行高超音速滑翔。
報導說,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了驚人進展,遠比美國認識到的先進。「我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目前包括中美俄在內,至少5國在研究高超音速技術。高超音速武器指的是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的武器,不依傳統彈道導彈的固定拋物線軌跡,機動性高,使得敵方難以追蹤及攔截。美等國雖已開發了巡航和彈道導彈的防禦體系,但尚不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
陸媒《觀察者網》稱,這種武器理論上可對現有反導和預警體系有極強突防效果,但投擲重量有限,即便有這樣的實驗,也是用於航太領域其他方面。
這種武器理論上可以走南極路線攻擊,美軍現有的預警雷達多半部署在北美,而其在南半球和南極方向缺乏預警,因此可壓縮美軍的預警時間。
  相關新聞
民調:愈來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軍事實力已超越美國
  回應
中國名言:富不過三代!歐洲名言:沒有永遠的羅馬帝國!
美在高超音速領域研發了60年,至今還在技術驗證的初期階段,而中國迭代創新之快令人咋舌。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飛鼠、玉山只活8個月!今年發射的國產衛星全數退役

政府2021-01-24委託美國SpaceX,發射斥資千萬元研製的國產立方衛星「飛鼠」和「玉山」到太空。未料,國研院10月13日公告,地表無法收取兩枚衛星的訊號並成功解碼,任務結束。
太空科技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宣示要發展的重要項目,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多次強調,他上任後簽的第一份公文,就是從2019年起為期10年、共編列251億元預算的第三期太空計畫,預計每年發射一顆國產人造衛星升空。
太空中心表示,繼氣象衛星福衛七號後,下一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號」原定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能提升颱風路徑和強度預測精準度。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太陽能電池交貨進度,發射延緩半年。
  相關新聞
這麼多年, 台灣白花了千億老百姓血汗錢,一事無成,去對照中國強大的太空科技,怎可能好?
2021-10-18 07:00:45
阿楨
兩強較勁 中美鬥上外太空 美國衛星2度接近中國太空站 威脅太空人安全 2021/12/29 中國

中美兩強競爭的場域,不再侷限於地球上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隨著中國太空科技高速進步,現在兩強已鬥到外太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8日證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今年發射的衛星先後2次接近中國太空站,已威脅到中國太空站裡的太空人生命安全。中國一狀告上聯合國,希望美國收斂行為。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官網近日發布消息稱,12月3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向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出普通照會,通報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的星鏈(Starlink)衛星今年先後2次接近中國太空站,對中國太空站上的太空人生命健康,構成威脅。
中國的投訴被公佈後,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星鏈計畫在大陸社交平臺微博上,遭到猛烈批評,有網民稱,「馬斯克是美國政府和軍方製造的一枚新『武器』。」
星鏈計畫是馬斯克於2014年提出,目的在建立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首批60顆衛星在2019年送入太空,迄今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近1900顆衛星。
7月1日,該衛星與中國太空站間出現近距離接近事件。出於安全考慮,中國太空站於7月1日晚主動採取緊急避碰,規避兩目標碰撞風險。
2021年10月21日,「美國星鏈─2305衛星」與中國太空站又發生近距離接近事件。該照會指出,星鏈的衛星處於連續軌道機動狀態,機動策略未知且無法評估軌道誤差,存在與太空站碰撞風險。為確保太空人安全,中國太空站於當日再次實施緊急避碰,規避兩目標碰撞風險。
  相關新聞
美國X-59A靜音超音速驗證機下線 計畫2022年首飛
  回應
星鏈計畫是不是還有類似與太空地雷陣的功能?頂層設計中是不是和美國國防部合作考慮了它未來可能的軍事化潛力?
2021-12-29 08:11:55
阿楨
俄媒:SpaceX一枚火箭殘骸將撞上月球預計在今年3月發生

  俄羅斯衛星網2022-01-26稱,根據線上太空垃圾追蹤軟體的資料,美國SpaceX一枚重達4噸的火箭殘骸的太空運動軌跡顯示,它即將與月球相撞。“這很可能是第一起太空垃圾撞擊月球的意外案例”。這枚失控火箭殘骸屬於SpaceX公司2015年2月發射的“獵鷹9”火箭。當時它負責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深空氣候觀測衛星送到距離地球超過100萬公里的地方。此後它一直在軌道上混亂地漂浮。近年來SpaceX公司發射的衛星和火箭殘骸多次對其他國家航天器構成威脅,外界擔憂該公司在航太領域的野蠻行為可能導致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量猛增。

美惡炒中國衛星變身“太空拖船”專家:賊喊捉賊

  美國“突發防務”網站2022-01-26稱,一顆中國衛星正在發揮“太空拖船”的作用,將另一顆失效的中國衛星送入“墓地軌道”,美媒炒作“中國衛星擁有軍事用途”。
  1月22日中國SJ-21衛星圍繞並接近一顆失效的北斗二號導航衛星執行“近距離操作”後,將失效衛星拖離地球同步軌道,SJ-21已經和失效的北斗衛星分離,回到近地軌道。後者被留在“超級墓地漂移軌道”中,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以上約300公里的太空,可以為後續新發射的衛星騰出空間。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如何處理太空垃圾和報廢衛星,應該是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但美國媒體卻把這個話題向太空軍事化的方向炒作。美媒鼓吹各國在地球同步軌道上要“增加透明度”、降低太空意外的風險,然而種種事實證明,在太空大搞異常接近他國衛星的正是美國,甚至還大玩“賊喊捉賊”的把戲。
  “突發防務”網站在去年11月的報導裡提到,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顆美國衛星曾試圖接近中國當時最先進的“實踐20號”衛星,但中國衛星卻及時發現並快速擺脫。
  顯然,美國在乎的不是太空危險,而是企圖通過監視他國衛星,確保美國在太空的絕對優勢。
  相關新聞
國家航天局:近五年共發射207次,長征火箭發射成功率96.7%
未來五年,將建成中國空間站、實施探月四期等新的重大工程
2022-01-29 08:37:06
阿楨
因太陽風引起的地磁暴 SpaceX的40顆最新美國衛星報廢 2022-02-10 環球時報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官網8日發佈消息稱,由於太陽風引起的地磁暴影響, 3日剛發射升空的約40顆“星鏈”衛星已經或即將偏離近地軌道,掉入大氣層焚毀。
  隨著“星鏈”衛星的批量化生產,相關衛星製造成本不斷降低,因此該事故從金額來說不算過於損失慘重,但對SpaceX公司的互聯網星座雄心而言,恐怕打擊就大了。
  根據SpaceX公司此前發佈資訊,2月3日下午,“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太中心將49顆“星鏈”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有好事者“事後諸葛亮”地發現,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當天曾發出地磁暴提醒,稱2月4日可能會發生“太陽風暴”。所謂“太陽風暴”,是指太陽活動導致的太陽上層大氣射出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它抵達地球附近後,可能引起地球磁場全球性的劇烈擾動,也就是所謂的地磁暴。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獵鷹9”號火箭仍按時發射,將這批“星鏈”衛星送到21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按照預定計劃,這些衛星需要啟動自帶的霍爾推進器將軌道抬升至540公里高的工作軌道。
  單顆“星鏈”衛星的製造成本低於50萬美元,至2021年底,共有1798顆“星鏈”衛星在軌運行,僅2021年就發射了989顆“星鏈”衛星。
  然而密佈在近地軌道上的“星鏈”衛星,正引起外界對可能的太空碰撞事故的擔憂。去年中國曾披露,“星鏈”曾兩次危險靠近中國空間站。還有多顆國外衛星也為了躲避“星鏈”而主動避讓。
  此外,天文學家批評,大批“星鏈”衛星穿過夜空的軌跡,會破壞那些需要長時間曝光的天文觀測。
  相關新聞
馬斯克笑不出來!太陽磁暴毀40顆衛星 SpaceX恐噴掉近5000萬美元
  回應
製造那麼多太空垃圾 竟然沒人敢罰他
別的低軌衛星都沒事,這再次證明——馬斯克的“星鏈”都是廉價的垃圾,是用來“跑馬圈地”,搶佔近地軌道空間資源。
2022-02-11 08:06:06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對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指控10批。
美軍正裝備大量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導彈0.95馬赫,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進行2-3次攔截。
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戰艦體積更大,可為戰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回應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3-4馬赫,且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雄風-2E/雲峰飛彈可直搗陸?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2022-10-07 09:42:26
阿楨
天宮2022-11-01與夢天實驗艙交會對接,完成中國空間站組建

23噸的夢天實驗艙則主要用於研究基礎物理學和微重力,微重力即物體和人在極其微小的引力作用下看起來失重的狀態。艙內配置13個標準載荷機櫃,裡可以進行流體物理學、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和航空航太技術的實驗。

500噸全球第一!中國自主研發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將首次公開

第14屆中國航展將於2022年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舉行,航太科技集團的500噸全世界最大推力的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將首展,直徑3.5米,裝藥量150噸,2021年10月試車成功,採用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殼體、高裝填整體澆注成型燃燒室、超大尺寸噴管等技術。基於此一研發成果,已經開展直徑3.5米級分段發動機的研究,發動機分5段,最大推力將達到1000噸級以上,可應用於大型、重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滿足中國太空裝備、載人登月、深空探索等的需求。
  相關新聞
中國2021年航太發射55次 超越美俄居世界第一
  回應
獵鷹重型火箭,推力是2000噸,500噸跟它比什麽?
獵鷹9的2280噸推力是基於三個獵鷹9號助推器捆綁起來,使用上面的27台梅林1D發動機的前提下實現的,這台500噸是單發推力。
至今最大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3408噸推力用了11台發動機
2022-11-02 08:42:49
阿楨
中國版匕首?航展轟6K掛載或為第3款高超音速導彈 22/11/05 中時新

第14屆珠海航展,轟-6K機翼下掛的鷹擊-21改版,類似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射程480公里陸基伊斯坎德爾9M723導彈的改版)匕首2018年公佈,號稱最大速度10馬赫與2000公里射程聲稱無法攔截震驚了全球,2022俄烏戰爭摧毀了烏一座地下彈藥庫,讓外界見識到高超音速武器的厲害。
中國2019年10月閱兵亮相陸基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2022年4月艦載型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試射, 8月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對台演習發射了2枚東風-17。
  回應
中國現在的技術為什麼你們認為這還需要模仿俄國?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還沒睡醒嗎
2022-11-06 08:50:41
阿楨
殲-20首次降落地面展示,六代機概念模型同步於珠海航空展出現 2022-11-09

解放軍第六代戰機概念模型,採用無垂直尾翼設計,機身採大型三角翼設計,表露追趕美軍「下世代空優機」NGAD的企圖心,也證實了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凱利上將(Mark Kelly)9月聲明中國六代機計畫進度快速的說法。
  相關新聞
回應美國預定12月推出B21 中國轟20隱形轟炸機快來了
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簽約總額超398億美元(第十二屆212億,第十三屆125億)

珠海航展六代機,南天門、玄鳥、白帝細節照片曝光,酷似美科幻電影《絕密飛行》的科幻戰鬥機

這款戰機被命名為白帝,以前叫玄鳥,其實中國人並不缺創意,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就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tW3aAv-gg
  回應
白帝是空天戰機,MD-22是寬域飛行器!
  相關新聞
X-37B無人太空梭航行地球軌道908天結束神秘任務2022-11-12降落在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殲-20一亮相就“趴窩”,跟遼寧艦一樣冒出黑煙?原來中國軍工還有這樣的高科技!
  回應
 當時我看到一股黑煙時,第一時間就想到這個東西,只是沒想起來叫做APU起動補助發動機
 相比黑煙,美航展更有大片的即視感:德克薩斯州2022-11-12達拉斯航展上有兩架二戰老式飛機(P-63戰鬥機B-17轟炸機)在空中相撞墜毀。
 美國人負責科幻,中國人負責實現,,,這個未來真的會成為常態
 有人說中國發動機的壽命短,其實2015年中國就突破了葉片單晶體金屬拉伸技術,渦扇葉片壽命大大延長,整機達到了9500小時的大修壽命,2020年,中國突破了葉片高碳素纖維複合材料拉伸技術,使渦扇發動機的大修時間延長到1.2萬小時,2023年將正式量產,美國最新的渦扇發動機大修時間為1.5萬小時,中國渦扇發動機的心臟病問題已徹底解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ktvWamuh4
2022-11-14 08:08:43
阿楨
陸平流層飛艇南海現身 2022/12/21 中時

中方研製了可發揮多種性能的平流層飛艇,其中「圓夢」號據說能上升達18公里高,並滯空48小時。
最近曝光的照片顯示,靠近南海的菲律賓北部呂宋島附近可能出現了高空、常航程平流層飛艇。
據《動力》(The Drive)網20日報導,解放軍和其他國家一樣,都在探索比空氣還輕的高空飛行平臺,以長距離、長時間執行搜集情報,監視和偵察等任務,而這正適合在南海執行任務。
這些臉書(Facebook)照片最初似乎在上週末出現,儘管原Po已被刪除,或被隱藏,但照片已被四處轉傳。據說這些照片是在呂宋島龐加辛南省(Pangasinan)拍攝的。雖然從照片看來,它呈半透明狀,但分析認為,這比較可能是金屬反射造成的。
陸企至少研製了「天恆」(Tian Heng)和「圓夢」兩款太陽能無人飛艇,據說它們至少都試飛了一次。所謂平流層高度約在地表上方 23,000—66,000英尺(約7010—20116公尺)之間,而根據個人特定位置的不同,測量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有些人說,這和座落在中國新疆自治區博斯騰湖南部的大型飛艇機庫有關。衛星照顯示,自從它最初約在2013年出現以來,無論大小或範圍都顯著擴增。
無論如何,對解放軍來說,在南海部署飛艇,就算是實驗性質,整體來說也是很有道理的。南海人造島相當分散,飛艇能提供情監偵、通信和資料共用與中繼支援。而近年中菲為了南海主權爭議不斷,摩擦愈演愈烈,因此飛艇出現在菲律賓附近,其實也不令人意外。
2022-12-22 08:48:11
阿楨
巴鐵公佈殲-10C參數,渦扇-10推力非常令人意外,“心髒病”治愈 2023-01-03 傅前哨

自中國向巴基斯坦批量出口殲-10C以來,巴鐵就不斷展示其比印度陣風戰鬥機更加優越的性能
  回應
起喜歡這種出口轉內銷、由買家親口說出的好消息,更重要是由巴鐵親口承認的參數;相信不久將來,會看到巴鐵精心製作的殲10CE版本 Top Gun 上演!
航空發動機這都努力了多少年了,發動機獨立成一個公司出成效,從WS10/15/18/19/20。
台灣F-16V最大起飛重量19.2噸,而最大後燃推力不過100KN多一點,殲10C(E)重量多了80公斤,但是卻有一具最大後燃推力145.2KN的渦扇10,F-16V在近距纏鬥包絡線的表現,恐怕就得差上殲10C一大截, F-16的不敗神話,很大概率就要在數年內的台海上空徹底終結,千萬別不信邪。
牛。從WS10/15/18/19/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_P2JzC4Io
  相關新聞
解放軍拚福建艦試航 有望2024服役 電磁彈射內部首次曝光

反超美國GPS,中國北斗獲165國認可,有望拉動3000億的市場 2020-12-15 騰訊網

在北斗之前,全球比較完善的導航系統分別爲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盟Galileo。其中,美國GPS早在1994年就完成全球組網,擁有高達98%的全球覆蓋率。
2000年開始啓動的北斗系統,終於打破美國GPS的壟斷局面。而北斗系統也不負衆望,獲得165個國家的認可,好評度反超美國GPS。近日,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的標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令GPS失色」數據顯示,北斗的使用遍及165個國家。
那麼,北斗系統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1、短報文通信
2、高精度定位;
3、安全可升級;
據瞭解,北斗系統主要有行業市場、大衆市場、特殊市場三大應用市場,將拉動超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

165國勝負已分!北斗導航反超GPS,印軍服了:確實深謀遠慮

印媒稱,在1996年二炮發射彈道導彈時,曾遭到GPS的信號干擾,最終導致導彈打偏, 1998年首次試射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時,也遭到了GPS的干擾而失敗,然而北斗導航應時而起,甚至和GPS也分庭抗禮,贏得了165國的競爭,這確實是深謀遠慮的長遠佈局。
2023-01-04 08:36:28
阿楨
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2023-02-03

該飛艇,屬民用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遺憾。
  回應
布林肯自導自演訪華,最後還找借口落台。
美國不是經常自由航行中國領空嗎
  相關新聞
 華府斥侵犯主權(中: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指控),布林肯推遲訪華(中:沒宣佈過什麼訪問,美發佈是美自己的事),眾院議長麥卡錫改口:目前沒訪台計畫,美考量地面安全未擊落。
 按2002年開放天空條約美也用氣球偵搜 (2002-2016年美196次氣球到俄,俄則對美71次),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 打中國氣球不可行。(回應:一個流浪氣球米國霸權都嚇成這樣,美最好打,以後中方比照!) 美國1999-05-07誤炸(?)中國駐南聯大使館。
 拜登讚美軍5日在大西洋領海上空擊落中國飛艇(中:強烈不滿,將進一步反應。美反應過度,違反國際法慣例。) 國際法規定領海12海里,領空高度沒規定,實際用飛機最高高度,約13700米,並不涵蓋飛艇衛星高度。(回應:美既開先例,以後就可比照。 五六十年代,美蔣用U2偵察,被我擊落多架,就不敢來了。七十年代,美就利用西風帶,從新疆入境,到日本回收,被我擊落。) 美:中國偵察氣球遍佈五大洲。德媒:中國能隨時闖入美國領空。(回應:美霸也是侵犯世界各國領空,為什麼不靠腰,幹! 只有美人可以,阿共仔不行!) 郭正亮批拜登無能;遭民粹綁架,啟動冷戰危機。 因小失大 紐時:氣球事件凸顯中美關係的脆弱。 華郵專欄作家:美過度反應「危險且不合理」。德媒:美靠氣球炒作中國威脅,是藉題發揮、小題大作。美F-22疑在阿拉斯加擊落美自己NWS的氣象氣球,40萬美元飛彈恐打下NIBBB氣球迷12美元的氣球。中擊落山東海域不明飛行物! 外交部:美高空氣球2022年10多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3萬米高空偵察南海。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美國兩周至少4起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事故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 中國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新疆驚現特大號飛艇機庫足以容納核航艦 2021-07-15 中時
 美專家:未來10年中國飛艇將世界一流,打造飛艇情報網 2010-05-31 防務新聞
 美國Politico雜誌2022年報導美國防部高空氣球跟蹤高超音速武器。
 全球大視野:美歐皆欲掌握平流層飛艇全球僅陸造出,衛星清晰實拍美國本土基地,北斗在165國反超美GPS。
2023-02-23 07:25:59
阿楨
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通過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全球近年面臨中美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等地緣政治危機,中國外交部2023-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示習近平為解決全球安全難題提供了更系統的思路、更可行的舉措。
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18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會中他提及中國國家習近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和平與發展兩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預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且稱有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全文提及「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六個堅持」、「二十大合作方向」、「四大合作機制」等。
「六個堅持」,包括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倡議文件中強調,「戰爭和制裁不是解決爭端的根本之道,對話協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徑」,並稱一國安全不應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任何國家的正當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不應被長期忽視和系統性侵犯;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困難和複雜因素。
對於合作方向,文件內提出包含堅決維護「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共識、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等。
  回應
中國的倡議若是成功,美國拜登的臉擱哪裡?美國軍火存銷哪?
自稱是民主的國家一天到晚在挑臖互鬥,共產國家提倡和平
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美國為了維護霸權 收割全球財富, 專門在別的國家挑起戰爭 好坐收漁翁之利...
梅克爾為什麼要烏保持中立國不要進北約,因為美國主要是削弱俄國的實力。
2023-02-23 08:01:16
阿楨
陸《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指責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2023/02/20 中時

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報告指責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美國軍事霸權釀成人道慘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
報告斥責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強推單邊制裁。美國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則廢,打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謀著維護自身「家法幫規」的私利。
報告指出,美國利用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上的弱勢地位和在相關領域制度上的空缺實施壟斷,攫取高額壟斷利潤。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占率由50%跌至10%。同時,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占市場。
報告還指出,美國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中國華為公司。美國還炮製各種藉口,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
報告稱,美國還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APP,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
報告指責美國,對中國科技人才政策採取雙重標準。2018年6月以來,針對部分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縮短了簽證有效期限,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
報告說,美國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同時,美國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絡攻擊和監聽竊密。從競爭對手到盟友,均在監聽範圍之內。
《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全文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4005-260409
2023-02-23 08:11:27
阿楨
中國旋轉爆震發動機飛行試驗圓滿成功 2023-09-27
近日,由中國推重比公司自主研製FB-1爆震發動機,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力爭在全球率先實現爆震推進技術工程化應用。
其最大推力可達1000N,約為先前設計的H1—M型發動機的10倍。其使用的燃料還是非常便宜的煤油。
爆震發動機是基於爆震燃燒原理的新型動力裝置,利用脈衝/連續旋轉爆震波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來產生推力的新概念發動機,爆震發動機通常又分為脈衝爆震發動機、旋轉爆震發動機和斜爆震發動機。

脈衝爆震發動機是一種利用脈衝式爆震波產生週期性衝量的非定常推進系統。當脈衝爆震發動機工作頻率在100Hz以上時,可近似認為工作過程是連續的,這種組合發動機的推力、耗油率和推重比都比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改善一倍。具有以下潛在優點:熱迴圈效率高、結構簡單、品質輕、推重比大、比沖大、單位燃料消耗率低、工作範圍寬等。可以成為獨立的發動機使用,也可以與其他發動機組合使用。能在亞音速條件下使用,也能在高超音速條件下使用。
如採用連續旋轉爆震燃燒室替代主燃燒室的就是旋轉爆震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每次起爆都需要點火,旋轉爆震發動機只需要一次起爆即可連續運行。相比脈衝爆震發動機,旋轉爆震發動機的重量更輕,使用燃料更少,卻能產生更大的推力,推重比可達20。
這比現在第4代渦扇15這樣的發動機在推動比方面提升整整一倍,意味著領先2-3代以上。從原理上講,脈衝爆震發動機和連續旋圍爆震發動機都適應5-6倍音速的飛行器使用,如果用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時,其射程甚至能比彈道導彈提升4倍左右。
由於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多種優勢,比如可以做得個很小,不但能用於高超音速導彈發動機使用,能在更廉價的無人機、靶機、靶彈當成動力,還可以成為高超聲速隱身偵察機,空間作戰平臺的組合變軌發動機。如果技術進一步成熟,這種發動機還能成為太空梭、空天轟炸機等大型平臺組合發動機的一部分。
2023-10-05 07:53: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