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最佳電影】《給十九歲的我》暫停公映!見證少女十年真實故事,拍攝手法備受爭議?
Ad Space
【金像獎最佳電影】《給十九歲的我》暫停公映!見證少女十年真實故事,拍攝手法備受爭議?
Culture

【金像獎最佳電影】《給十九歲的我》暫停公映!見證少女十年真實故事,拍攝手法備受爭議?

由張婉婷導演執導,真實紀錄了幾個女孩十年成長故事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早在優先場已一票難求,雖然因倫理爭議上映數天便暫停公映,但最終仍奪得金像獎最佳電影。看過的觀眾們,無一不被電影感動。這群千禧少女,經歷了香港最動盪的十年,由稚嫩中一生、到反叛時期,再到入大學長大成人,不知不覺,已勾起了觀眾們的青春回憶,觸碰了觀眾的淚線……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一切由英華女校重建開始,見證學生經歷之改變

一切由英華女校重建開始,見證學生經歷之改變

《給十九歲的我》的構思,緣於英華女學校校舍重建,以影片的方式,把重建的過程記錄下來。而對象卻不是建築,而是一群學生。按工程的進度估算,當年 (2011-2012 學年)的中一學生,會在舊校舍、臨時校舍與新校舍都學習過,因此影片就追蹤了一群學生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搬校舍會對同學造成影響嗎?答案是有的

你或會問,搬校舍會對同學造成影響嗎?答案是有的。原來英華女學校由半山區搬到深水埗,因應環境的轉變,同學都要重新適應。同時間,前校長李石玉如亦認為,這是訓練同學們面對變遷與挑戰的好機會,因此戲中的主角們,不論是交通往來,還是放學後的娛樂地方,都要改變,並影響了她們的成長。

六個女生十年歲月,真實青春少女故事

六個女生十年歲月,真實青春少女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一開始追訪了不少對象,最終就以戲中的 6 位女生為主角。她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性格也非常不同。起初作為中一生,她們都應學校要求願意受訪,但去到後來反叛期,就對鏡頭、訪問極為拒絕,為拍攝造成不少困難。然而,這也是真實的一部份,就是讓大家明白到青春時期的心理轉變。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女主角之一阿佘,年輕時已十分有個性,卻被同學排斥

女主角之一阿佘,年輕時已十分有個性,卻被同學排斥,度過了艱難的校園生活。原來她很少跟父母見面,渴求愛與關注的她就與其他同學不一樣,喜歡更冒險、更「反叛」的生活。又像另一位女生 Madam,自小已立志做警察,但卻因此經歷了社會運動,在朋輩壓力下放棄了兒時夢想。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另一位女生「香港小姐」,自小已非常想成為香港小姐

另一位女生「香港小姐」,自小已非常想成為香港小姐,與媽媽的感情也十分好,但隨著她慢慢成長,家庭原因卻令她與媽媽分離,面對移民跟隨媽媽、還是留在香港,令她飽受痛苦。至於馬燕茹,就因為想成為單車運動員而努力不懈,不過當成績未如理想,又要在升學與踩單車之間抉擇,她又如何面對?

這些女生們的故事都非常真實,雖然成長年代與觀眾們不同

這些女生們的故事都非常真實,雖然成長年代與觀眾們不同,但卻能勾起觀眾的青春回憶。我們都反叛過嗎?我們都有家庭問題嗎?我們的夢想是甚麼?尤其是生於香港,我們又經歷了甚麼歲月?而且拍攝團隊確實追訪了她們十年,讓觀眾深深感受到少女的成長與蛻變,從稚嫩到成熟,不解到了解,也感激她們願意獻出自己真誠的故事。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側寫校長老師,以愛浸沒學生令人感動

側寫校長老師,以愛浸沒學生令人感動

《給十九歲的我》的主題是校舍、主角是同學,但其實還側寫了很多人與事。除了香港社會的變遷,還有教育的意義。《給十九歲的我》確實極之推薦予教育工作者觀賞,因為戲中都可以印證,校長與老師對同學們無盡的愛與關懷,印證教育的真締,當中有幾個片段,尤其令人深刻。

前校長李石玉如,是一位非常勤奮又愛學生的教育工作者

前校長李石玉如,是一位非常勤奮又愛學生的教育工作者,她在片中透露,自己隱瞞患癌,在治療期間,仍然奮力辦公。最終電影記錄了她榮休的一幕,眾多學生上向與她擁抱,場面非常動人。相信學生必定是十分敬愛這位校長,才以擁抱去表達對校長的愛。

另一位是副校長周小鳳,她在戲中的訪問表示

另一位是副校長周小鳳,她在戲中的訪問表示,知道學生一定會有反叛時期,雖然都會氣餒,但解決方法就是「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到他朝學生就會明白,而且會感受得到。雖然這不是一齣宗教電影,但就讓人體會到這群基督徒老師,怎樣透過教育去實踐信仰講及的愛。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經歷動盪時代,張婉婷導演鏡頭下的香港故事

經歷動盪時代,張婉婷導演鏡頭下的香港故事

張婉婷導演是英華女學校的舊生,因此對這齣紀錄片,傾注了一份獨特的情感。除了受訪的女學生願意給予她面子,導演對這間學校的理解及感情,也讓《給十九歲的我》更獨特。張婉婷導演親身擔任電影的旁白,就是讓觀眾從她的視點看眾人的故事,充滿趣味而溫柔,絕不像一段旁白般冷冰冰。

張婉婷導演一向喜歡將香港人的小故事放進作品

張婉婷導演一向喜歡將香港人的小故事放進作品,從《秋天的童話》到《歲月神偷》,都印證了她鏡頭下的香港。至於《給十九歲的我》就更寫實,因為拍攝的年間,正是香港的動盪時代,在電影中,主題卻在事件對主角的影響。香港小姐要移民、馬燕茹為做運動員去中國集訓、Madam 放棄做警察的夢想……全部都反映了近代香港人面對的轉變。

因為它確實道出了屬於大家的香港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的製作時間長達十年,張婉婷導演表示,遇上過很多困難,也曾因為學生不願合作、校舍又遲遲未起好等,一度想過放棄。但她與團隊最後都選擇了堅持,才能讓觀眾欣賞到這齣動人作品。十年的堅持絕不容易,見到導演親身擔任訪問者、朋友、輔導員等眾多角色,也極之堅毅。難怪觀眾都對這齣作品投以熱情回報,因為它確實道出了屬於大家的香港故事。

Q : 《給十九歲的我》為何暫停公映?發生甚麼爭議?
A :

於 2 月 2 日公映的《給十九歲的我》紀錄片中,兩名被拍攝的主角學生,不認同電影作公開放映,更指十年前學校的通告,更多詳情...

Q : 李慧詩如何回應?為何呼籲抵制《給十九歲的我》?
A :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對於「被出現」在《給十九歲的我》紀錄片中,表示氣在心頭,亦公開呼籲大眾不要看這套紀錄片。更多詳情...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