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倡民間闡釋23條 挽歐美客 稱外商關注法制網絡自由 金融四支柱仍穩健 - 20240311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馬時亨倡民間闡釋23條 挽歐美客 稱外商關注法制網絡自由 金融四支柱仍穩健

香港怎麼辦系列:專訪馬時亨

【明報專訊】曾在政府擔任局長多年、現為跨國保險公司富衛集團主席的馬時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美國近年對香港確不是那麼友善,但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不可與外界斷絕聯繫。當《基本法》23條立法程序快將完成時,他建議包括商界的香港民間力量組織起來,到歐美等地解說香港的實况。他又提到做生意的人很關注本港法律制度,所以應維持海外法官參與司法系統,而上周政府公布23條諮詢總結被一家外國媒體錯誤報道禁用若干社交平台,引發軒然大波,他稱正正反映開放互聯網很重要。

明報記者 高志堅、黃志偉

馬時亨在2002至2008年先後出任港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談到香港多年倚賴金融行業,馬時亨說五大支柱業務中,過去幾年債市、銀行業、保險業及資產管理這四支柱仍有長足發展,只是股市跑輸。「歐美資金真的有些撤出市場,但這只是(跌市)其中一個原因,最主要還是我們的市場與內地息息相關。內房股問題、地方債問題,對消費等有影響,內地小小傷風,我們便會大傷風。」

指股市跌主因內地 非歐美撤資

另外,他說大環境是利率高企,好像地產企業以往一兩厘已能吸引融資,現在要6至8厘,甚至有些要10多厘。但他認為內地經濟始終會有轉機,內房亦會見到曙光,壞消息都已消化了。他同意股市是要捱的,不會很快就大升,「市場就是這樣,當到一個點,投資者覺得真是抵買,就會進來。當有投資者入市,他覺得有個轉彎位了,就可以升得好快」。

被問到香港可以如何吸引歐美資金重新進場,馬說香港要積極向在港的外商、領事解說,亦要更主動地走出去。「美國對我們的態度確不是那麼友善,但我覺得還是要做點工夫,告訴他們的商界、他們的人民,香港不是像有些外國政客和傳媒講得那麼黑、那麼灰的……政府現在有很多掣肘,我覺得應該組織一些民間的人,跟外國有生意聯繫的、很熟悉歐美的生意人,甚至政客,游說他們。」

美或撤港經貿辦 倡貿發局帶頭解說

目前在港大經管學院擔任名譽教授的馬時亨,跟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上周一在《信報》刊登文章〈香港玩完?〉,回應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上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香港已玩完」。「我們一定要以理服人,而不是口號式地說香港不會玩完的,說香港這麼多次都沒有玩完過。這樣口號地反駁是沒用的,而是用理據去講。」

他指民間向外解說很重要,「特別是今年,美國想取消我們的經貿辦事處,若美國總統下此命令,我們就很麻煩,要撤出美國了」。他認同貿發局等可以組團,率領商界去做此事。他指特別是23條完成立法之後,香港民間力量要向西方解釋23條不是洪水猛獸,因為西方對23條未必完全清楚。

馬時亨等在〈香港玩完?〉列出本港七大優勢,包括開放的互聯網。上周三當港府公布23條諮詢總結時,彭博社早上發布兩條新聞標題,指港府將會禁用Telegram、Signal兩個社交平台,立即引起政界熱烈討論。律政司長林定國立即澄清政府絕沒此意。馬時亨上周四接受訪問時說:「昨天(上周三)發生的事正反映開放的互聯網、資訊流通真的很重要。」他相信政府亦完全明白。

稱海外法官可穩營商信心

另外,文章亦談到海外法官對香港重要,馬認為「做生意的人對普通法制度一向很支持,所以法制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是非常重要」。他指出,幾年前兩名終審法院外籍非常任法官辭職,看來都是政治原因,但仍有10名海外法官出任非常任法官,「如果說他們所有人都辭職,我就會有些擔心,但我看不到這情况」。

建議仿瑞士 發展高增值產業

他又說自己接受訪問時也常提及,香港可仿效瑞士,瑞士除了發展銀行業,還有很多食品公司及高科技公司,例如雀巢公司;香港要發展高增值行業,他希望2030年可朝這方向發展。

相關字詞﹕香港怎麼辦系列 23條立法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