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系多就多元?美名校善用助教創造真正的多元教育,成大教授:台灣助教待遇低到像在行善-風傳媒

校系多就多元?美名校善用助教創造真正的多元教育,成大教授:台灣助教待遇低到像在行善

2017-10-17 11:22

? 人氣

更正確地說,高中以前多半就自己在搞東搞西,專研這個領域的東西了。但是因為基礎不穩固扎實,所以來唸個大學,補一下理論方面的不足,順便做幾個專題專論讓自己的實作更有深度。卡內基美侖大學這種做法,才是所謂的「多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到台灣,看看學生修課的慣性。柿子總是挑軟的吃,負擔重的課不選,專選作業不多又容易高分的課,於是,修課跨大數據、網路、多媒體、訊號處理、資料探勘、生醫資訊、嵌入式系統、晶片設計、電腦動畫、醫學影像或資料庫等,幾乎把所有領域都一網打盡,只求好過關。回顧四年的學習歷程,好似「樣樣通卻樣樣鬆」。

我認為未來需要的人才,可能必須要有某一科的專長,但是卻也必須知道其他領域的相關知識,這樣子在與其他領域的專家合作時,才能夠用其他人也都能懂的語言溝通。對於系統整合,也要有一定的經驗。

想像一個未來制度

面對未來的世界,有沒有可能卡內基美侖大學目前的課程規劃還是不夠用?或許,像這樣很早就確定自己興趣的學生,學校可以設計出一套不把他們綁在單一科系的制度,讓他們發揮才能。當然,這個制度下的每個學生,或許各個差異都很大,可能需要有一個包含學校教授與外部專家合組的專責委員會,來輔導這群為數不多但志趣明確的學生。

或許,我可以這樣想像這個制度。學生要先提出一個夠大且能讓委員會認可的跨領域專案,然後自己去找到共學夥伴,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接受委員會審查進度。參與此專案的學生,由委員會決定必修與選修課程,從而決定畢業學分數。畢業條件除了修課成績外,專案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專案沒達到應有的標準,成績再高也不能畢業。此外,大學也須認真建立起強大的助教群。

很多人以為老師的責任就是把課上好,其實不然。我在國外碰過很多學問很好,卻不太會講課的老師,我的研究所老師就是一例。此外,不管是在史丹佛或是紐約大學,在這類私立學校,找研究計畫經費是教授很最重要的工作,於是管控學習品質的常常落在助教身上。

因此,你會發現,史丹佛、哈佛一些修課人數超過兩、三百人的大課,若能兼顧某種程度的學習品質,這種課搭配的助教人數往往動輒二、三十人以上。助教有沒有混的,當然有,而且不少,但是因為能領不錯的薪水,負責的學生數不算多,半數還是願意好好把關的。這樣的課,助教才是關鍵;助教厲害,讓學生無所遁形,同時也獲得學生的敬畏。

在台灣以成大為例,七十人以下的課會分配到一個助教,七十人以上會多一個,助教薪水一個月不到四千元台幣。我的課每一門都安排兩個助教,兩個人才分一分助教薪水。但他們每週至少要花六小時在這件事上,這樣的待遇,真的是像在請他們做善事。你會說,台灣的學費很低,沒辦法為一門課請這麼多助教。但是國外已經有一個良好的模式讓我們參考了,要頂尖的話,該從好的模式開始,不是嗎?

卡內基美侖大學這一套課程,可不是人人可以學得來的。即使在美國,真能這麼做的學校也不多,因為要這麼做,老師們自己要先有這個觀念,系所要有這種共識與前瞻眼光。

作者介紹|蘇文鈺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Program the World計畫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發起人。以程式教育為起點,從2014年開始,帶著一群成大學生,走入嘉義東石布袋地區,教導路得關懷教育協會長年所照顧的數十位中、小學生寫程式。並串連學校、公益團體與企業,啟動模組化的教材教案開發與TTT(Train The Trainer)師資培訓計畫,如今已擴及全台近10縣市、超過20所學校,協助地方鄉鎮推動教育創新。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親子天下《老師,是孩子遲來的父母-N位夥伴x蘇文鈺的熱血連線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