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3年,美國強勢升息,連帶衝擊全球金融環境,為臺灣保險市場帶來倍感艱辛的一年。不過危機中也潛藏契機,人工智慧的出現再次使數位工具發展再次受到矚目,異業結盟更為保險業帶來多元化的服務方式,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率領團隊,乘著浪潮趨勢,迎戰充滿挑戰和機會的2024年。


  回顧整體壽險環境,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語重心長地說:「2023年是壽險業相當挑戰的一年。」站在保險公司的角度看整體環境,馬君碩指出壽險業的挑戰來自幾個方向:

  美元強勢升息,美元類保單吸引力降低,過往受到保戶青睞的投資型商品,在高利環境下也相對失色;其次,監管機關在2023年7月發布的商品新規,限縮了投資型商品的連結標的,立意雖旨在降低複雜市場環境下的客訴率,卻也連帶減少保險公司能提供的金融商品。在兩相交錯影響下,臺灣壽險業2023年保費收入陷入衰退。

  馬君碩直言:「過去大家普遍認為壽險業是一個擁有強勁現金流的行業,但2023年受到環境衝擊,儘管有各種投資收益,仍有保費淨流出的情形。」這時恰逢高利率環境下的債券買點,保險公司能夠投入的現金卻受到環境影響,若打算銷售短年繳的保單提升保費收入,IFRS 17制度又鼓勵保險公司銷售期繳產品,因此陷入一個短暫的「困局」,為保險業帶來資金上的流動性風險。不過,監管機管2023年6月推出外匯準備金修正辦法後,保險公司的避險成本已降低,有效提升匯率風險管理上的彈性。

  此外,近來地緣戰爭頻傳,不僅烏俄戰爭持續至今,以巴衝突迅速升溫也受到普遍的關注,使得營運持續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Plan)議題受到矚目。馬君碩說明,當某地發生重大事件時,客戶或投資人會期待公司保有備援的場所,讓公司保持正常營運,「以全球人壽來說,我們已經有一個真正的備援中心,確保客戶的交易和公司國內外資產的交易,在突發狀況下能夠持續進行。」

看見商品趨勢,抓住市場需求與契機

  挑戰與機會並存,提及商品創新與開發,馬君碩指出:保障型保險發展強勁,樂齡族群保障成趨勢。即使2023年總保費呈現衰退情況,受到高利率環境影響,加上為了接軌IFRS 17財務制度下的調整,健康險、傷害險等保障型保險,在2023年都表現亮眼,收入穩定增長。

  「這幾年,若在搭乘捷運和高鐵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樂齡族群占了很高的比例,進入超高齡社會已是快速且擋不住的趨勢。」人口老化帶來社會結構轉變,促使人們更加關注老後生活,並開始謹慎面對退休時的長期照護問題,在保險議題上,傾向瞭解「如何使用保險進行退休規劃、轉嫁晚年風險」,因此無論是長照險或失能險都將成為未來趨勢。

  並且隨著金融科技快速進展,保險公司能夠蒐集到的客戶資訊愈趨完整,有助於保單精準定價,過去不容易配置保單的亞健康族群(如三高、樂齡族群),未來也有機會獲得保險的協助;而透過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保險公司也能經由外溢保單的功能,來確認保戶運動習慣,以降低保費為誘因,減少疾病發生的機率。

  此外,若明年通膨得到緩解,利率開始調降,過去2年受到壓抑的投資型保險也有可能出現良好的配置時間點,可以期待買氣回升。在此趨勢下,業務員過去「只用一種保險打天下」的方式將逐漸消失,還是必須回頭審視自身專業能力,以顧問式的銷售方式,提供客戶既專業又貼合需求的保險規劃。

數位工具與異業結盟碰撞「新可能」

  「數位科技出現了2個不一樣的元素,第1個是ChatGPT,第2個是『金融雲』的出現。」馬君碩指出,ChatGPT橫空出世之後,為保險公司的數位化帶來很大的優化調整空間,過去的聊天機器人必須準備幾千、幾百個答案包,引導客戶做出詢問,生成式AI出現之後,則可以經由保險公司的訓練,做出更及時準確的回應。

  2023年9月,金管會大幅放寬金融業委外上雲的規範,只要服務不涉及重大、消金、境外,金融業者可以視需求將服務搬遷到雲端,如此一來有利保險公司強化營運與資源整合,享有更完善的數據和AI應用資源,並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生態圈使用場域。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