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AND NOW | 拿索斯6月新碟抢“鲜”听 - 专栏文章 - 网易云音乐
 
拿索斯古典音乐

拿索斯古典音乐官方专栏:让我们一起边走边听,不忘初心~

关注

NEW AND NOW | 拿索斯6月新碟抢“鲜”听

2020-07-02 11:31阅读:290拿索斯古典音乐

诗歌与音乐都是浪漫的产物,它们纪念快乐,宣泄悲伤。创作的人或许只是在一个微醺的傍晚,信手写下那些文字或旋律,未曾想过作品在日后成为隽永的经典供世人传阅。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写的那样:“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

接下来出现的几首诗作,与本月的音乐或产生情感共鸣,或有着同样的创作宗旨,因此我们将它们共同呈现,希望为你带去一些内心的平静。

“在夕阳残照中间,冒着滴落着的露水,掠过玫瑰色的云端,你独自往哪里飞?猎人休想伤害你,他觉察不到你飞行,你背负紫霭滑得疾,形迹模糊难看清。你在寻找芦苇荡,抑或是宽阔的河畔,抑或是起伏的波浪,不断冲击着海岸?”

——节选自布莱恩特《致水鸟》

在寂寞的飞行中抵挡危险,以水鸟疾飞的翅膀划过无际的长空,这份孤注一掷不仅仅属于诗中的角色,也同样属于德国剧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1777-1811),和他的心理剧《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中的人物。

洪堡王子弗里德里希》是克莱斯特最后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剧作,剧中的王子在没有接到正式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击,凭一己之力抵御敌人,背水一战的决心似乎比水鸟独自“掠过玫瑰色的云端”那一幕更加悲凉。在故事的背面,作者大胆地进行针砭时弊,层层剖析了个人、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HENZE, H.W.: Prinz von Homburg (Der) [Opera] (R. Adams, V.-L. Böcker, S. Margita, Schneiderman, Stuttgart State Opera Orchestra, Meister)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与我的音乐相匹配的语言,使我的音乐能够产生新的东西,我最终决定以‘王子’为主题……个人生活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法律和秩序,人在统治者的强权面前的畏惧和反抗的勇气,这些题材事件可能发生在今天,也可能发生在一两千年前……我近年来在作品中的许多努力,通过这部戏剧,似乎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即新的复调及其随之而来的、自由选择的严谨性。” ——作曲家Hans Werner Henze

“大自然也到处辉煌照耀,蓝天像个宠儿一样,披着浅蓝色的外衣,处处闪灼着金光。灿烂的景色仿佛是个舞厅,地下也有个地方乐声悠扬,谁走过那儿谁就想跳舞,上帝频频点着头,呼唤着我们舞蹈,并且高兴地俯视着,向我们微笑。”

——节选自扬·聂鲁达《一八四八年春天的故事》,译者杨乐云、孔柔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名字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这次要介绍的,是与他同姓并同为诗人的扬·聂鲁达。扬·聂鲁达是捷克十九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小说作家,与德沃夏克身处同一时代,都出生在布拉格,分别在音乐和诗歌的领域中各自闪耀着。那个年代的捷克诞生了一批富有理想和赤诚之心的年轻人,聂鲁达和德沃夏克就身在其中,他们以笔触赞颂自己的祖国,创作深深地浸染了捷克的民间色彩。

德沃夏克的《D大调第六交响曲》和聂鲁达的《一八四八年春天的故事》都描写了捷克大自然和民间日常生活的画面,一字一句,音符起落间皆描绘了波希米亚独特的田园风情和年轻人们对于新世界的向往,表达形式虽然不同,情感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VOŘÁK, A: Symphonies (Complete), Vol. 5 (Saarbrücken German Radio Philharmonic, Inkinen) - Symphony No. 6 / Overtures

德沃夏克的《D大调第六交响曲》创作于1880年夏末秋初,被认为是德沃夏克在这一体裁中首屈一指的辉煌代表作。他的同时代作曲家一致认为,德沃夏克不仅掌握了大型四乐章交响曲的传统形式,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德沃夏克早期的传记作家Otakar ourek认为,这首交响曲反映了捷克人民的欢快、幽默和热情的性格。本张专辑还收录了《胡斯教徒序曲》和“Selma sedlák and Vanda”序曲。

“奄奄一息的人们和动物躺在炽热无情的太阳底下,松树仿佛就要起火;杜鹃高歌着,加入斑鸠和金翅雀的行列中。微风轻拂,但很快地大风卷起;若有风雨欲来之势,牧羊人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惊吓。”

——节选自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十四行诗,作者不详

维瓦尔第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四个乐章分别各附有一首十四行诗,由于作者身份不明,也有人认为来自作曲家原创。不得不说,如果文字出自维瓦尔第之手,那么他作为一个诗人来讲也毫不逊色。

十四行诗中的措辞可以说与协奏曲中的乐句处理一一对应,联系紧密。比如接下来,你将听到《夏》的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大键琴和小提琴缓慢地拉开帷幕,平静的表象下似乎蛰伏着一丝躁动的气息,几秒后,紧凑的节奏将情绪推向高亢的临界点,狂风骤雨如预料中来临,一切都如诗中的描写那样进行着。

Four Seasons

在此张专辑中,明星小提琴家阿拉贝拉·施丹巴赫(Arabella Steinbacher)演奏了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的《四季》与阿斯托-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将巴洛克和探戈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一个新鲜生动的组合。维瓦尔第的《四季》一直以来的大受欢迎,常常让我们忘记了它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最初令人震撼的开创性,而将它与皮亚佐拉的探戈风格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结合在一起,使这两首作品听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新鲜,这要归功于施丹巴赫对这些曲目身体力行参与的编排和明尼苏达州歌剧院的伴奏。皮亚佐拉的音乐此次由Peter von Wienhardt为小提琴和管弦乐团全新编曲,此前他与施丹巴赫合作的上一张专辑就曾受到媒体的广泛赞誉。

“而此时,地球酷寒如北冰洋,每次的呼吸都锋利如匕首,我们是两座闪闪发光的冰山呵,满月航行其间;那里,麟尾俱全的美人鱼优游自在,一阵风之后,爱消失不见了,好像它不曾来过。”

——节选自罗伯特·格雷夫斯《满月》,译者原灵

诗人罗伯特·格雷夫斯有着洗练的笔触,因为对希腊和希伯来神话颇有了解,作品中常常出现神话人物,氛围梦幻而暗藏力量。这一点与泽姆林斯基的管弦乐作品《美人鱼》(Die Seejungfrau)不谋而合,作品中小提琴独奏作为小美人鱼的主题贯穿故事情节,配器精致优雅,经典的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勇敢小美人鱼活脱脱跃然于谱上。

从作品《满月》和《美人鱼》中不难推测,格雷夫斯与泽姆林斯基都是心中秉持浪漫理念的人。格雷夫斯曾在一战残酷的战后环境中竭力维持生计,泽姆林斯基则因外貌而在爱情中频频受到打击,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同时代的作曲家的光芒所掩盖,但那份属于艺术家的才情和孩童般的纯真都没有被抹去。

Zemlinsky: Die Seejungfrau (After H. Andersen) [Live]

Marc Albrecht此次执棒荷兰爱乐乐团带来了策姆林斯基的交响诗《美人鱼》(又叫作《海的女儿》)。策姆林斯基创作于上世纪的维也纳,几十年间,他一直被古斯塔夫·马勒和勋伯格的光芒所掩盖。直到近代以来,策姆林斯基才终于得到应有的认可。他根据安徒生的《小美人鱼》的故事改编的交响诗《海的女儿》也是如此。策姆林斯基在1905年首演后就撤回了此作品乐谱。1980年代,在学者们的努力下,三个乐章终于得以全部重见天日,这部作品也因此迎来了第二次生命。《美人鱼》的灵感似乎来自策姆林斯基对女子阿尔玛(Alma)徒劳无功的爱(此女后来成为了马勒的妻子),刻画了一幅如电影版的大海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这张唱片是Marc Albrecht作为荷兰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参与的最后一张PENTATONE专辑,每个细节皆显示出音乐家们对晚期浪漫主义曲目的精通。

文字:斯媛

图片来源:www.dreamstime.com

微博 / 微信公众号:拿索斯古典音乐

B站:小拿君的音乐手札

拿索斯古典音乐

拿索斯古典音乐官方专栏:让我们一起边走边听,不忘初心~

关注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 >
  • 音乐开放平台
  • 云村交易所
  • Amped Studio
  • 用户认证
  • 独立音乐人
  • 赞赏
  • 视频激励

廉正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51jubao@service.netease.com 客服热线:95163298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2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50198 粤B2-2009019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22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浙网文[2021] 1186-05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2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