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年超過10萬人因骨折就醫

文◎許仲博

0
4053

  一般骨折大多是由外力導致,如車禍、高處跌落、運動傷害等衝擊,導致骨頭斷裂,而人體的骨量在30歲之後會逐漸減少,要是流失過快,就會使得原本緊密的骨頭開始產生空隙,這便是常聽見的骨質疏鬆症,也是導致老年族群容易暴露於高骨折風險情境中的隱形殺手。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的住院就診統計,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分別為前臂、股骨以及小腿(包含腳踝),該年度有10萬4,873位民眾因為這3處骨折就醫,其中男女占比分別為43%與57%。

  老年女性的骨折風險與生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女性停經後,體內荷爾蒙降低,讓身體骨量流失更加劇烈,也就是說,相較於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的骨折風險更高。單看老年人口的數據分析,65歲以上的就醫人數占全部的32%,其中男、女占比則來到28%與72%。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資訊則指出,在美國每年約有680萬人因為骨折就醫,而75歲之前最常骨折的部位是手腕。在成年患者中,手部的骨折幾乎占所有骨折案例的一半;在兒童案例中,前臂骨折則排名第2,其發生率僅次於鎖骨骨折;75歲以上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則為髖骨。從此資訊可以看出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各部位的骨折風險也有所不同。

  骨折雖不是致命的疾病,卻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更不用說一旦骨折後,往後再次骨折的機率亦會提高,後續的療養與照護更是一大問題。現今醫療科技進步,骨科中有不少自費醫材可以根據民眾的狀況量身訂做,提供其更好的治療與恢復,建議民眾購置充足的意外險與醫療險,讓不可控的事故到來時,自身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並能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