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值得读吗?前景如何?

本问题被收录至活动 「你帮考生选学校,知乎给你送饭票 · 2020」 中。活动时间:2020/06/10 - 07/06 活动规则: 内容切题、无事实…
关注者
22
被浏览
43,862

9 个回答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香港大学 马学姐 及 admitwrite运营编辑部 联合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这个问题,小A好久之前已经回答过了,还没看过的同学,请戳这个链接:

当时咱们港大的彭学姐从课程设置、申请、学习成本、就业等4个方面为我们做了全面的分析,很多小伙伴后来表示彭学姐所说的的确都非常有用。

恰巧前几天小A约到了咱们港大的另外一位学姐——马学姐,想让她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去香港读新闻学硕士这个话题。学姐欣然应允,然后将自己的经历浓缩在一篇文章里,并说希望她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帮助或者鼓励到大家。

先剧透一下,学姐由最初还带有些许偏见到后来彻底转变为真香!欲知其中详情?赶快往下看吧!

学姐背景

本科:985,英语专业

GPA: 3.89

荣誉: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

IELTS:总分7.5

论文:CSSCI一篇

研究生:香港大学新闻硕士

录取结果:香港大学、华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

因为困境,所以改变

那一天,我又被骂了,已经记不得是第多少次。

“你的稿子被拿掉了!你看你采访的专家讲的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我闭着眼都能写出来!”
“你看不看外媒,看看人家在报道什么。你pitch的话题写出来有人看吗!”
“你看看你写的一点逻辑都没有,我自己重又写了一遍!”
… …

三年前,我踏入了记者行业,更准确地说是“推”,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作一名记者,更没有看报纸杂志的习惯。没有一点点准备,更不知道我即将入职的机构90%的员工都是留学生,他们出口成章、笔底生花,对他们来说写新闻是一件极其轻松快乐的事,对于我而言,每天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每天怯生生地走进办公室。

晚上下班回到家更是不得片刻轻松,一旦文章写得不好就会遭到编辑在微信上“狂轰乱炸”,而且大部分时候是在工作群。有几次我忍不住偷偷抹泪,不知道为什么编辑会出言相讥,数次在心底说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又有无数次想要逃离。有一次被妈妈瞧见,她不住安慰我说“要真的不喜欢,咱不做这工作了。”

虽然嘴上嚷着离职,从小就不服输的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被同事看扁了,自己脑子又不比谁笨,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我最终坚持了下来,挨过了职业生涯中那段最灰暗的时光。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从痛苦折磨中积累的经验沉淀下来,成为了我的财富。

借着工作机会,我有幸采访过一些国外领导人、企业家,忽然渐渐觉得自己的视野过于狭窄。作为财经记者,我时常写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投资、旅游等等,可是却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去真正了解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

我与其他留学回国的同事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对世界和中国的把握不在同一层次。没有漂泊海外的经历便总是让人觉得缺乏一种世界意识,写出的报道总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与此同时,我也逐步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瓶颈。不论个人的知识面还是英语写作,我都在原地打转。

频繁的出差、一篇稿件接着一篇,使得我没有时间去学习提高,心想如此这般下去,过不了几年不待新人将自己淘汰,我就会自动转行去做一份公关工作。

想到这儿,就不敢再想下去,只知道我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想要获得选择的权利!

香港大学

漫漫长路,改变就是现在

我想到了留学,不止一次。

一天饭后跟父母说起我的想法,他们略显忧虑,担心再就业时压力陡增。我请他们相信自己的女儿,我可以从零做起。一辈子工作的时间那么长,出去留学只有一两年而已。

一旦下定决心,就立即着手准备起来。因为之前有帮助朋友申请到剑桥、南加州、阿尔伯塔等大学的经历,自己DIY起来颇得心应手。

工作之余,开始向同事朋友咨询,在各大论坛网站了解海外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申请、学习生活、就业情况。

最终锁定在英国和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一来,认为新闻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所以不必要花过多时间在学校;二来,家庭负担相对来说稍轻。

2017年9月21日考了雅思,因为工作较忙,没有太多时间备考,所以考试之前只做了三套题熟悉题型,找做题技巧。接着便开始写PS、CV及其他required documents,联系本科老师写推荐信。

雅思成绩一出来便兴冲冲的申请了伦敦政经的Communications和伦敦大学学院的Digital Media (牛津剑桥较多是研究型硕士),后来收到邮件得知被LSE放在waiting list,最终没有收到offer。

分析原因:一是缺乏海外交换学习经历;二是推荐信不够好,两所学校都要求学术推荐信,于是联系了本科的两位老师写推荐信,英语专业在本科学校属于边缘学科,老师的知名度就更不高,推荐信不够strong。

(血泪教训:本科尽可能参加交流项目,如果有国外客座教授前来开课办讲座,一定要抓住机会让ta认识你,有可能ta就能把你推荐到好学校。而且虽说英国和香港高校录取都是rotation basis, 也不能操之过急,把握自己的节奏。)

吸取教训后,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一位媒体行业大咖,一位传媒教授,重新撰写推荐信,大约10月下旬开始第二轮申请。

这次按照英国院校排名申请了华威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大学的传媒专业,作为保底申请了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申请香港的院校比较特殊的是,不仅要在网上填写材料,还需要寄送纸质申请材料,推荐人需要直接将推荐信寄到学校或者信封密封给学生代寄,可以说十分严格了。

材料都填写好、寄送出去就安心等待结果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香港中文大学不到一个月就邮件通知给了offer,其中利兹大学还可以申请奖学金,大约5万元人民币,香港中文大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交占位费。

作为英国实力前十的传媒专业,利兹大学和谢菲尔德说新闻专业无可挑剔;香港中文大学的传媒专业理论授课较多,外出采访实践较少。

过完年后不久,就等来了香港大学的笔试通知(是的,你没看错,笔试!)不过笔试内容并不难,是1小时的在线测试,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国际新闻的关注程度,比如涉及到朝鲜发射导弹问题。

大约半个月后收到面试通知,港大分别设了北京、上海和香港面试地点,我报名了北京地区。面试官是港大这一项目的总监,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提名,慈眉善目,整个过程不像是面试,更像是和一位新朋友聊天,谈话间面试官满脸堆笑,气氛很轻松。

就这样了,我顺利拿到了港大MJ offer,号称亚洲最具挑战性的新闻硕士项目。待交完占位费后,紧接着收到了华威大学的offer,综合考虑,只能遗憾舍弃了。(港校的占位费较英国高出很多,是全部学费的一半)

港大图书馆一角

港大MJ,真香

本来到香港读书心下老大不乐意,毕竟不是英语环境,可是开学第一天立马打脸(真香)!

港大是全英文的校园环境,MJ的授课老师几乎全部是欧美人士,而且是各大国际媒体的前记者,像Wall Street Journal, Washington Post, Financial Times, Associated Press;每位授课老师还会配一两名助教。

课程设置多样,除了必修的新闻报道、视频制作、数字媒体、媒体法律与道德,还有数据可视化、R语言编程社交媒体分析、新媒体创业、纪录片制作、财经新闻、国际关系等诸多课程可供选择。

而且实践机会非常多(听说明天铜锣湾有游行?去采访!听说香港竹竿脚手架是一大特色?去拍短视频!),整个项目非常充实。

此外,还有两位老师专门负责学生的实习就业,平均每天会发1-2条实习全职工作信息,你能想到的英文国际媒体都和港大新闻中心有合作,而且鼓励去海外实习(提供一定补贴)。

寒假期间,我就去印度尼西亚做了为期1个月的实习,每天奔走在雅加达的大街小巷,进出写字楼,探访工地,采访写稿,收获颇丰。同学们有去美国、新加坡、缅甸、尼泊尔、菲律宾、北京、上海等实习。

另外,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天都看英语新闻(偷懒不看怎么破?期末考试别想过~)。所以现在养成了每天醒来必看New York Times, Bloomberg, WSJ, FT的习惯,一天不看都感觉错过了1个亿。

老师还指导用各种社交媒体,在Facebook, Twitter, Youtube等平台发新闻发视频。

总之,你在大陆没接触过的,都会一一学习起来的。

高桌晚宴2019

Top港校传媒专业对比

关于Top港校(港大、港中文、浸会)的传媒专业,除了港中文的课程略偏理论,无大差别,历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到浸会作讲座时,也会邀请其他高校的学生前去听,可以说因为香港面积小,所以各大院校之间资源互通互享更为突出。

就大环境而言,不同于英国幽美的乡村环境,香港更多的是交流融合,在香港你会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还记得我曾采访过英国人、挪威人、德国人、韩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等。

我目前工作的英国媒体也是英国人居多,所以就英语学习而言,个人认为不会比欧美差,关键是要reach out,主动把握机会。

最后,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很多,进各大媒体、做公关、创业,如果你想甚至还有机会去中环做金融白领。

总结

总之,在香港收获如此之多是我没有料到的,也一扫初来乍到之时的偏见。

写完此文,脑海中不断闪着Beyond的海阔天空 --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我们走过的路永远不会白走。如今的我,假如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应该也有勇气“高唱我歌”。

你呢?是否也准备迎接挑战,找到自我,追求梦想?


导师背景
香港大学新闻专业硕士,国内985大学英语学士,近三年英文媒体财经记者编辑经验。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国际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英语翻译。
收到包括香港大学、华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利兹大学等硕士带奖学金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目前在香港一家知名英国传媒公司全职实习,拥有丰富的媒体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香港大学 马学姐 及 admitwrite运营编辑部 联合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这个问题,小A好久之前已经回答过了,还没看过的同学,请戳这个链接:



当时咱们港大的彭学姐从课程设置、申请、学习成本、就业等4个方面为我们做了全面的分析,很多小伙伴后来表示彭学姐所说的的确都非常有用。

恰巧前几天小A约到了咱们港大的另外一位学姐——马学姐,想让她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去香港读新闻学硕士这个话题。学姐欣然应允,然后将自己的经历浓缩在一篇文章里,并说希望她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帮助或者鼓励到大家。

先剧透一下,学姐由最初还带有些许偏见到后来彻底转变为真香!欲知其中详情?赶快往下看吧!



学姐背景

本科:985,英语专业

GPA: 3.89

荣誉: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

IELTS:总分7.5

论文:CSSCI一篇

研究生:香港大学新闻硕士

录取结果:香港大学、华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

因为困境,所以改变

那一天,我又被骂了,已经记不得是第多少次。

“你的稿子被拿掉了!你看你采访的专家讲的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我闭着眼都能写出来!”
“你看不看外媒,看看人家在报道什么。你pitch的话题写出来有人看吗!”
“你看看你写的一点逻辑都没有,我自己重又写了一遍!”
… …

三年前,我踏入了记者行业,更准确地说是“推”,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作一名记者,更没有看报纸杂志的习惯。没有一点点准备,更不知道我即将入职的机构90%的员工都是留学生,他们出口成章、笔底生花,对他们来说写新闻是一件极其轻松快乐的事,对于我而言,每天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每天怯生生地走进办公室。

晚上下班回到家更是不得片刻轻松,一旦文章写得不好就会遭到编辑在微信上“狂轰乱炸”,而且大部分时候是在工作群。有几次我忍不住偷偷抹泪,不知道为什么编辑会出言相讥,数次在心底说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又有无数次想要逃离。有一次被妈妈瞧见,她不住安慰我说“要真的不喜欢,咱不做这工作了。”

虽然嘴上嚷着离职,从小就不服输的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被同事看扁了,自己脑子又不比谁笨,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我最终坚持了下来,挨过了职业生涯中那段最灰暗的时光。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从痛苦折磨中积累的经验沉淀下来,成为了我的财富。

借着工作机会,我有幸采访过一些国外领导人、企业家,忽然渐渐觉得自己的视野过于狭窄。作为财经记者,我时常写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投资、旅游等等,可是却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去真正了解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

我与其他留学回国的同事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对世界和中国的把握不在同一层次。没有漂泊海外的经历便总是让人觉得缺乏一种世界意识,写出的报道总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与此同时,我也逐步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瓶颈。不论个人的知识面还是英语写作,我都在原地打转。

频繁的出差、一篇稿件接着一篇,使得我没有时间去学习提高,心想如此这般下去,过不了几年不待新人将自己淘汰,我就会自动转行去做一份公关工作。

想到这儿,就不敢再想下去,只知道我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想要获得选择的权利!



香港大学

漫漫长路,改变就是现在

我想到了留学,不止一次。

一天饭后跟父母说起我的想法,他们略显忧虑,担心再就业时压力陡增。我请他们相信自己的女儿,我可以从零做起。一辈子工作的时间那么长,出去留学只有一两年而已。

一旦下定决心,就立即着手准备起来。因为之前有帮助朋友申请到剑桥、南加州、阿尔伯塔等大学的经历,自己DIY起来颇得心应手。

工作之余,开始向同事朋友咨询,在各大论坛网站了解海外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申请、学习生活、就业情况。

最终锁定在英国和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一来,认为新闻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所以不必要花过多时间在学校;二来,家庭负担相对来说稍轻。

2017年9月21日考了雅思,因为工作较忙,没有太多时间备考,所以考试之前只做了三套题熟悉题型,找做题技巧。接着便开始写PS、CV及其他required documents,联系本科老师写推荐信。

雅思成绩一出来便兴冲冲的申请了伦敦政经的Communications和伦敦大学学院的Digital Media (牛津剑桥较多是研究型硕士),后来收到邮件得知被LSE放在waiting list,最终没有收到offer。

分析原因:一是缺乏海外交换学习经历;二是推荐信不够好,两所学校都要求学术推荐信,于是联系了本科的两位老师写推荐信,英语专业在本科学校属于边缘学科,老师的知名度就更不高,推荐信不够strong。

(血泪教训:本科尽可能参加交流项目,如果有国外客座教授前来开课办讲座,一定要抓住机会让ta认识你,有可能ta就能把你推荐到好学校。而且虽说英国和香港高校录取都是rotation basis, 也不能操之过急,把握自己的节奏。)

吸取教训后,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一位媒体行业大咖,一位传媒教授,重新撰写推荐信,大约10月下旬开始第二轮申请。

这次按照英国院校排名申请了华威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大学的传媒专业,作为保底申请了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申请香港的院校比较特殊的是,不仅要在网上填写材料,还需要寄送纸质申请材料,推荐人需要直接将推荐信寄到学校或者信封密封给学生代寄,可以说十分严格了。

材料都填写好、寄送出去就安心等待结果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香港中文大学不到一个月就邮件通知给了offer,其中利兹大学还可以申请奖学金,大约5万元人民币,香港中文大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交占位费。

作为英国实力前十的传媒专业,利兹大学和谢菲尔德说新闻专业无可挑剔;香港中文大学的传媒专业理论授课较多,外出采访实践较少。

过完年后不久,就等来了香港大学的笔试通知(是的,你没看错,笔试!)不过笔试内容并不难,是1小时的在线测试,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国际新闻的关注程度,比如涉及到朝鲜发射导弹问题。

大约半个月后收到面试通知,港大分别设了北京、上海和香港面试地点,我报名了北京地区。面试官是港大这一项目的总监,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提名,慈眉善目,整个过程不像是面试,更像是和一位新朋友聊天,谈话间面试官满脸堆笑,气氛很轻松。

就这样了,我顺利拿到了港大MJ offer,号称亚洲最具挑战性的新闻硕士项目。待交完占位费后,紧接着收到了华威大学的offer,综合考虑,只能遗憾舍弃了。(港校的占位费较英国高出很多,是全部学费的一半)



港大图书馆一角

港大MJ,真香

本来到香港读书心下老大不乐意,毕竟不是英语环境,可是开学第一天立马打脸(真香)!

港大是全英文的校园环境,MJ的授课老师几乎全部是欧美人士,而且是各大国际媒体的前记者,像Wall Street Journal, Washington Post, Financial Times, Associated Press;每位授课老师还会配一两名助教。

课程设置多样,除了必修的新闻报道、视频制作、数字媒体、媒体法律与道德,还有数据可视化、R语言编程社交媒体分析、新媒体创业、纪录片制作、财经新闻、国际关系等诸多课程可供选择。

而且实践机会非常多(听说明天铜锣湾有游行?去采访!听说香港竹竿脚手架是一大特色?去拍短视频!),整个项目非常充实。

此外,还有两位老师专门负责学生的实习就业,平均每天会发1-2条实习全职工作信息,你能想到的英文国际媒体都和港大新闻中心有合作,而且鼓励去海外实习(提供一定补贴)。

寒假期间,我就去印度尼西亚做了为期1个月的实习,每天奔走在雅加达的大街小巷,进出写字楼,探访工地,采访写稿,收获颇丰。同学们有去美国、新加坡、缅甸、尼泊尔、菲律宾、北京、上海等实习。

另外,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天都看英语新闻(偷懒不看怎么破?期末考试别想过~)。所以现在养成了每天醒来必看New York Times, Bloomberg, WSJ, FT的习惯,一天不看都感觉错过了1个亿。

老师还指导用各种社交媒体,在Facebook, Twitter, Youtube等平台发新闻发视频。

总之,你在大陆没接触过的,都会一一学习起来的。



高桌晚宴2019

Top港校传媒专业对比

关于Top港校(港大、港中文、浸会)的传媒专业,除了港中文的课程略偏理论,无大差别,历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到浸会作讲座时,也会邀请其他高校的学生前去听,可以说因为香港面积小,所以各大院校之间资源互通互享更为突出。

就大环境而言,不同于英国幽美的乡村环境,香港更多的是交流融合,在香港你会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还记得我曾采访过英国人、挪威人、德国人、韩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等。

我目前工作的英国媒体也是英国人居多,所以就英语学习而言,个人认为不会比欧美差,关键是要reach out,主动把握机会。

最后,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很多,进各大媒体、做公关、创业,如果你想甚至还有机会去中环做金融白领。

总结

总之,在香港收获如此之多是我没有料到的,也一扫初来乍到之时的偏见。

写完此文,脑海中不断闪着Beyond的海阔天空 --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我们走过的路永远不会白走。如今的我,假如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应该也有勇气“高唱我歌”。

你呢?是否也准备迎接挑战,找到自我,追求梦想?



导师背景
香港大学新闻专业硕士,国内985大学英语学士,近三年英文媒体财经记者编辑经验。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为国际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英语翻译。
收到包括香港大学、华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利兹大学等硕士带奖学金录取,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目前在香港一家知名英国传媒公司全职实习,拥有丰富的媒体行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