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關】傳港府決心11月先與海外通關 料「半放棄」通關內地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香港通關】傳港府決心11月先與海外通關 料「半放棄」通關內地

2022.07.26
【香港通關】傳港府決心11月先與海外通關 料「半放棄」通關內地 港媒引消息人士表示,香港11月將有兩項重要國際活動,冀重新向國際展示「金融中心」的魅力。
路透社資料圖片

香港緊跟中國「動態清零」政策逾2年多,被外界批評是將香港變成「孤島」,嚇怕一眾外資。不過近日多個建制消息傳出,香港11月與海外「通關」有望。有評論認為,香港經濟已下滑至近危險水平,國內經濟亦面臨很大壓力,相信當局是考慮現實情況而作出改變。

港府決心與海外通關 以11月作為「死線」 

港媒《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決心與海外通關,並以11月作為「死線」。因為11月將有兩項重要的國際活動舉行,其一是金管局打算在11月召開大型峰會,希望吸引全球銀行界人士參加,亦是3年來全球金融界人士首次再度訪問香港參與這個大型全球會議,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其次是國際著名的「七人欖球錦標賽」,亦會在11月同期舉行。 

報道引消息人士表示,香港藉以這兩項活動重新向國際展示魅力,「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若屆時香港仍然有嚴格入境限制,兩項活動必會「失色」,因此11月會是香港向國際開放的「死線」。

分析:中國經濟下滑並「痛到入肉」 

疫情下全球多國與「病毒共存」,惟中國一直堅持「動態清零」,而香港過去兩年緊跟大陸「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並致力爭取與大陸通關,以此為要首項任務,被質疑是放棄「外國市場」。為何當局突然變卦?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周二(26日)對本台分析,不排除當局想讓香港優先與海外通關。他指過去中國政府都會做「門面功夫」,即香港要先與大陸通關再與海外通關,但現時中港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尤其是國內很多方面都已經「痛到入肉」,而國內經濟某程度上倚賴香港,惟香港作為「轉口港」,在疫情下出口及轉口貿易數字大幅下降,相信當局是考慮到現實情況而改變通關決定。 

劉銳紹說:香港現時經濟下滑的程度,一來已經接近危險的地步。香港銀行金融儲存低於2千億,這個數字不包括疫情後,究竟有幾多數要「埋單」,幾多數要交給大陸,因為用了大陸很多所謂「服務」,這些都會令官方看到現實的問題。 

港府對與大陸通關已是「半放棄」狀態 

另據港媒《香港01》評論文章指,有政界人士坦言,不論是港府官員口徑,以至本地建制派代表人物的公開言論,都指向優先與海外通關,而大陸與外地又在走兩套完全不同的防疫策略,側面顯示港府對與大陸通關已是「半放棄」狀態,只是基於政治正確不會言明。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港媒採訪時亦強調,要克服經濟復蘇的限制因素,港府將通關這個問題放在最優先考慮(highest priority)。此外,香港建制派人士近日亦對海外通關屢「放口風」。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周日(24日)出席新書分享會時承認,金融界做生意需要外遊,縱使未可與大陸免檢通關,認為可先對外通關。 

葉劉淑儀說:我們覺得最緊要是通關,金融界人人都要飛,要外出做生意,我們不能說那麼多,但政府已經在努力,大陸未能通關,希望都對外通,盡量減低旅行的障礙,讓我們的金融產業做得更好。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周一(25日)出席公開活動後,被問到通關問題,他認為可以考慮放寬入境後的隔離限制,但須做好管控工作,形容「愈快愈好」。至於和大陸通關,他指大陸疫情也反反覆覆,要求大陸一下子全面開放予香港也不實際。 

據報政府研縮短抵港酒店檢疫日數 變35 

另港媒《商台》消息指,港府正研究縮短抵港人士酒店檢疫日數,由目前7日減至3日至5日,具體方案及配套仍有待落實,爭取在下月拍板。另有指港府正考慮放寬檢疫安排至「5+2」或「4+3」,即7天檢疫期內,有2天或3天可以居家隔離,並同步推出「紅黃碼」,居家檢疫期間以「黃碼」實施外出限制。 

記者:董舒悦 責編:李世民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