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代的日本经济对我们有何启示?

日本 经济危机 泡沫 房地产
关注者
1,618
被浏览
353,085

47 个回答

大家好,本人是北大经济学院大二的一名留学生,选修了经济史方面的课程,这篇知乎是课程的期末作业,也是我写的第一篇知乎,请多包涵。注:没有抄袭。

关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我很感兴趣,因为日本的商品质量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高科技产品到衣服、文具。

在80年代之前的日本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增长了一倍多,显然地,对于这个日本石油进口国来说,物价是会飞涨的,但是日本政府通过提高官方利率,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将物价稳定下来。虽然利率上升了,但是日本内需增长很多,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需要,日本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投资。日本经济在稳定物价的同时也增长了,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

到8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初期,日本开始产能转型,经济主导产业由重化工产业转变为以电子技术产业为中心的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淘汰了成本高耗能大的基础制造业,扩大了电子技术和航空等高技术制造工业。这一系列措施增加了日本的出口。

第二阶段,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仅三个月从1美元兑250日元到1美元兑200日元。

这使得日本进口的原材料、燃料相对变便宜了,日本物价下降。日元升值对于日本这种进口大国来说是好事,使得企业成本下降,利润提高。

与此同时,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的出口成困难,于是日本经济开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政府兴建公共设施,通过金融和土地政策刺激房地产。但是这一刺激就刺激过头了,房地产价格开始飞涨(日本大城市商业地价指数38.4上涨到103.0),当时仅东京的房地产价格总额就相当于整个美国的价格总额,上班族们只能抬头仰望高不可及的房价,被高额的租金压迫;只有亿万富翁可以买下downtown的房子。

内需转型在短期内是十分成功的,批发价格下降,消费者需求增加,设备投资增加,在短期内实现了设备投资与GDP之比的猛增。

第三阶段,住房问题使得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日本实行了“硬着陆”的政策,通过5次提高公定利率(3.25%到6%),出台硬性的地价税(不论地价涨跌,凡是持有地产的人都要向政府缴纳地价税)。这一系列政策实在够硬,导致日本经济摔得稀烂,严重地打击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泡沫爆炸了,地价裤衩裤衩地跌(日本大城市的商业地价指数103.0下跌到71.4,跌幅在30%以上)。以地产作抵押的债券也爆炸了,银行和金融机构都爆炸了。

而且连内需的转型也遇到了瓶颈,日本就那么大,人就那么多,国内市场的需求很有限,加上日元增值,净出口减少,企业生产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因此产能过剩,尤其是日本主要投入的电子技术制造工业,家电在当时日本国内已经十分普及了,只有汽车的普及度还有上升空间。

由于昂贵的地价、地租,还有劳动力价格上升,竞争激烈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始分分外迁,去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建厂,因此日本出现产业空心化。

综上所述,日本经济从一开始经受住了石油危机的考验体现出其优越性,再到签订“广场协议”、刺激内需飞速发展,最后政策失误“硬着陆”导致资产泡沫爆炸、产能过剩使得经济崩溃,陷入了“萧条的10年”。

这是我对日本80年代经济状况的大概了解,能力有限只能参考前人之述。

面对这个和中国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发达国家,中国可以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借鉴成功之处,吸取经验教训。

日本在签订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的资金面变得更加宽松,无风险利率水平更低,资产价格上涨更快。因此日经225指数从1984年12月份的11542点上涨到1989年12月份的38915点,形成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同样地,近年来中国美元指数也是一路飙升,从最低点2014年5月9日78.91上涨到2014年3月13日 第一个高峰100.47。同理,人民币升值也使中国资产价格飞涨,上证指数从最低点2014年3月21日1974.38上涨到2015年6月12日历史性的5178.19,随即的两周崩盘大跌(一周连续跌停)也使许多中国股民上了天台,俗话说:人死不过头点地。

图表 1中国美元指数周线

图表 2中国上证指数周线

资产价格上涨还有一个原因是市场信心的持续高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繁荣,物价稳定。并且日本包括半导体等电子技术制造业达到了世界巅峰,成功地超越了不可一世的美国。这些现象结合在一起,使得日本民众的信心爆棚。

同样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定,外汇储备雄厚,也使得中国民众信心的持续高涨。另外,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健全,而且股民交易行为不理性,有“噪音交易”和“羊群行为”。(噪音交易:市场中的一些投资者明知某些资产国价格高于实际价值,但他确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因此,不断购进此种资产。)这个学期本人选修的必修课当中做了一个股票实验,我们小组的实验报告就是论证了市场参与者的不理性行为符合“噪音交易”和“羊群行为”,而且实验参与者就是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和硕士生。

图表 3股票根据红利在不同期次对应的价值 从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表可以看出中期股价远高于股票价值,验证了股民的“噪音交易”“羊群行为”导致了资产泡沫,具体的论证过程在此省略。

然而中国和日本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日本在日元升值后因为出口受限被迫采取内需转型,但是日本的国内市场需求是有限的,毕竟地小人少。而中国的国内市场却十分庞大,内需的增长空间很多。不会像日本一样因为本币升值导致总需求不足,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

中国和日本房地产方面也很类似,北京和东京这种大城市的房价都是高得要命。但是不同的是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供给偏紧造成的。中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如此庞大的住房需求导致空置商品房十分紧缺。本人因为是留学生不能住进校内宿舍,因此在校外周边中关村附近合租,租房热季空房间基本上留不了1天,我现在的房间是前一天在网上看上然后第二天早上堵在中介门口等着开门第一个看房,实属艰难。

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处境和日本80年代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国情截然不同,所以暂时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那么严重的经济崩溃。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日本的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好多教训:

经济泡沫形成后不要采取“硬着陆”政策来主动刺破,而应当采取“软着陆”政策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慢慢将泡沫消化掉。利率浮动要平稳,不能过度放宽投资或者过度收紧投资,颁布弹性比较大的地价税,遏制房地产过度开发造成的“空城”现象,促进城市化快的地区的房地产开发,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住房需求。

在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限时,中国应当充分刺激内需,开发国内市场,尤其是中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大。通过减少增值税等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市场,增加市场活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样中国的经济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增长率,而且削弱现今严重的贫富差距。

我觉得我扯不动了,再扯水分就更多了。

谢谢观文,欢迎批评,不要人身攻击就好。

参考文献:

[1] 《1979-1980年日本经济的简要情况》 辛依

[2] 《日元汇率波动与内需型经济转型日本经济济史1980-1990的考察》 赵英杰

[3] 《中国资产价格膨胀与日本泡沫经济的比较与启示》 伞锋

[4]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安全研究:房地产泡沫、经 济波动与政府调控.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

[5] 3.0 3.1 董志勇.行为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8.


12/08/2019

感谢大家的评论。

我平时不用知乎,隔了一年偶然这次打开看看,本来想看看关于做菜、厨房知识的文章。没想到这篇回答有那么多赞同和评论。很抱歉没有回复你们的评论。而且以后也很少有时间上知乎并回复大家,请求原谅。

目前我已经回国念研究生,学的还是经济学。但研究方向并不是80—90年代日本经济,所以评论里的一些提问我也无法解答,需要事先大量翻阅相关文献。而我本人也比较忙,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论文都看不完,所以真的无法一一回答,十分抱歉。

实话说,这篇文章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篇学术垃圾。希望大家只当做是我大二时写的一篇博客,看着科普娱乐一下,里面的观点不必认同,我本人都不敢再读。但我也很感谢那些提出批评的人,我大致都读了一遍,批评都很到位。

如果对上世纪日本经济或是近年中国经济有兴趣的朋友,还是推荐看一些发表的学术文章,在知网或者google scholar等网站上可以查找,或者一些机构研报快速了解。想查找数据的同学推荐上国家统计局,OECD, BIS等网站查找,或者找相关论文的数据来源。

泻药,这个原因方方面面,涉及很多。

我能力有限,仅供参考。

日本经济80年代巅峰被美国完全甩开,

非要追究原因,

可能主要在于三个,

第一个是日本经济在其巅峰时期,

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规模经济,

怎么说呢?

就是资产规模庞大,

但盈利能力很一般,

日本企业当时在海外疯狂圈地,

但很多企业本身盈利能力很差,

是靠炒作资产支持其规模扩张的,

就像前段时间的海航那种玩法。

大家不了解的可以看一下《日本的迷失》,中信出版社的,

会很清楚。

相比之下,

美国企业roe则相当不错,

一直以来都是以盈利能力著称;

这代表着美国经济更加健康,

就像企业经营一样,

靠低效投资的规模增长式企业,

虽然可以快速增长规模,

但最终很难战胜高盈利高附加值的企业,

这就是苏联日本经济的悲剧,

我们必须警惕。

否则企业低收益、资产高债务、居民少分配诸如此类的通病,

将难以避免。

第二,就是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如美国,

你看美国头部企业二十年来其实是一直在变化,

各种新领域、新行业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日本则是固定不变,

你看下面那张图,

日本最终崛起的,

乃是金融业和通信业,

大都是以资产规模和收租模式登顶,

没有美国企业永无止境的创新变异,

这不仅与美国科技中心的地位有关,

也可能与东亚的资源匮乏和垄断有关。

第三,则是老生常谈的人口问题,

美国人口出生率比日本多,

还能永无止境地吸纳世界范围内的顶级精英人才,

随着1990年后日本劳动力人口停滞,

日美差距再次拉大,

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怎么说呢,

美国经济是很有实力的,

世界分工,

不仅仅代表着制造业流向东亚、欧印,

也代表着研发和创新流向了英美,

这其中的意义不能只理解一端,

日本是个很好的模版,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