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永久居民與永久居民的分別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文章 - City - D151228

非永久居民與永久居民的分別

City

發布時間: 2015/12/28 11:08

最後更新: 2015/12/28 18:24

分享:

分享:

香港居民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前者是在香港出生或住滿7年,後者是未在香港居住夠7年,究竟兩者除了居港年期有異外,居民權利及福利有甚麼分別?

現時香港的非永久性居民,絕大部分是持單程證來港的內地新移民,他們可以在香港定居、工作及在接受教育。

有意見指,新移民會令香港資源被分薄。到底在各種資源方面,永久性居民非永久居民差別又有多大?

TOPick綜合政府多項資料,比較兩者分別:

1. 房屋

要在香港定居,首先要有個家,假如買不起私人樓,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透過輪候公屋,或購買資助性房屋,例如申請居屋圓置業夢。

根據房委會條例,公屋僅限合資格的永久性居民申請,以單身人士為例,只要入息及資產上限,不超過10,100元及236,000元,便可向房委會遞交申請表輪侯「上樓」。

至於購買資助性房屋,如新居民及市建局下轄的煥然壹居,均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請購買。

這是否代表非永久性居民只能租買私樓呢?事實上,房委會只限制非永久性居民作為申請人,若家中有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是可以家庭成員資格,申請公屋及購買資助性房屋的。

舉個例子,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男士A北上娶妻B,B以夫妻團聚獲批持單程證赴港成為香港居民。B屬於非永久性居民,不能作為申請人,但可與A以夫妻名義申請二人公屋。

2. 教育

接受教育是國際公認的基本人權,不論是永久居民還是非永久性居民,均可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利。

無論在申請幼稚園入學、小一及中一派位、以至申請入讀大學,兩者的入讀機會均屬平等,學費亦相同。

非永久性居民如有經濟需要,想申領車船津貼、書簿津貼或學費減免等,只要符合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資格,亦可申請。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2015年9月至11月,本港有3,721名新來港兒童入學。

3. 醫療

港府一向政策是為香港居民提供獲大幅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而有關服務由醫管局及衞生署提供。

根據醫院管理局收費指引,持有根據《人事登記條例》(第177章) 所簽發香港身分證的人士,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均為符合資格使用獲大幅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的人士,如普通科門診每次45元、急症室診症100元,及專科門診首次診症100元,其後每次60,每種藥物收費10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非永久性居民的身份簽證書(俗稱黃簿仔)過期,醫管局是會按照非本港居民的指引收費。

4. 公務員資格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公布的公務員的入職要求,根據《基本法》第99條,在1997年7月1日或以後受聘的公務員,必須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 。

換言之,非永久性居民如要應徵公務員職員,必須要在香港住滿7年,得到永久性居民資格才可申請。

5. 選舉及被選舉權

根據542條《區議會條例》及第547條《區議會條例》,只有香港永久性居民,才可依法享有選舉中的投票及被選舉權。

非永久性居民除了不能參選區議會及立法會,而且亦不具備選民資格,不能在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選舉中投下神聖的一票。

6. 綜援

港府原本限制未住夠7年的非永久性居民,不能申領綜援。

根據《經濟日報》報道,終審法院自2013年12月中旬裁定來港7年才可申領綜援的規定違反《基本法》,頒令還原政策至居港滿1年便可申請。即居港滿1年的非永久性居民,只要符合資格,便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綜援。

根據政府統計處截至今年9月的最新數字顯示,自終審法院頒領後,新移民申領綜援個案1年間上升46%,至去年的19,127人。

7. 特區護照

非永久性居民要出國外遊,與永久性居民是有明顯區別。

根據入境處特區護照的申請資格,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申請香港特區護照,享受152 個國家和地區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

如非永久性居民需要出國,只能申請俗稱「黃簿仔」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簽證身份書」作為旅遊證件,每次外遊前亦須前往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領事館申請簽證,不可以「話飛就飛」。

至於目前本港有多少非永久性居民?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當時居港未足7年的內地人有17.1萬人,當中約11.5萬人已住滿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