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者群像——《香港:一座起來抗爭的城市》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本屆康城影展突襲放映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之際,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也在網上提供放映香港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相關紀錄片《香港:一座起來抗爭的城市》 ("Hongkong - Eine Stadt im Widerstand")。紀錄片片長103分鐘,觀眾可於2021年10月10日前在 arte網站觀看。

該片英文原名為"When a City Rises",在今年的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CPH:DOX 2021)上奪得F:ACT AWARD紀實調查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並將參加今年8月的悉尼電影節。

影片以末任港督彭定康在1997年政權交接儀式上的講話開始:"香港人現在應該自行管治香港。這是承諾,也是不可動搖的未來。"畫面快速略過二十多年來的和平示威游行場景,然後跳轉到2019年因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爭議而引發的大規模示威現場。

鏡頭跟隨著幾組抗爭者重現了這場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學生Eve和William,一對年輕的情侶Mj和Jessica,以及在抗爭過程中迎接女兒誕生的武勇派抗爭者Tan。

Eve是香港中大法律學院的學生,她在活動期間曾收到過來自中國大陸的對她及家人的恐嚇信和恐嚇電話,但她仍積極參與抗爭;她走上街頭參加和平示威游行,也在同學走上抗爭前線時留在學校觀看直播,在線上發布最新消息,並在必要時候幫忙聯絡法律援助,是站得比較後的"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者。

William既上前線示威,也做後方支援,隨實際需要轉換角色。除了街頭運動之外,他也關注政制內的動向。在影片尾聲,港版國安法才剛實施,他已經隱隱感覺到這條法律的威力。時隔一年,作為觀眾的我們知道他的擔憂得以了證實,這條法律令香港社會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MJ只有18歲,希望成為一名足球員。本應在學校和球場之間兩點一線的他,在這個時代卻每周末都走上街頭成為武勇抗爭者。為此,女友Jessica經常和他吵架,一方面因為一起相處的時間變少,另一方面是因為擔心他的安全。由於政見不同,他與父母鬧矛盾,反倒是從其他抗爭者那裡得到更多情感支持。

Tan在2014年參加了雨傘運動,並因此感覺到和平抗爭的無力,於是在這次抗爭中轉為武勇派。家庭和抗爭對他來說都很重要,但兩者卻無法兼顧。他覺得,家庭還可以等一等,但前線的手足無法等,於是堅持抗爭。他後來也的確萌生了"退休"的念頭,決定不再上前線--不是在抗爭中受傷的緣故,而是因為女兒要出生了。

紀錄片重現了許多兩年前常見的場景:連儂牆、人鏈、獅子山頂的燈光、街頭的火光、催淚彈的煙霧等。市民對抗爭者的同情和支持,以及警察過度使用武力的情景,也都被鏡頭一一定格。例如,在美國引發了"黑命攸關"運動的、警察用膝蓋跪壓在被捕者脖子上的姿勢,在片中也被香港警方用來制服示威者。

影片的時間跨度長達一年,涵蓋了2019年6月中的兩場參與人數過百萬的游行、7·21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8·31港鐵太子站襲擊事件、9·28香港佔中五周年集會、香港中大學生與校長段崇智的對話、國慶70周年北京閱兵儀式、11月香港中文大學沖突、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議員大勝、以及2020年港區國安法通過等重要時刻。

在片中,這些抗爭者都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情侶手牽手逛商場,孩子氣地花一千元港幣買手辦模型,穿一身黑衣站在街頭時不忘先打完一局手機游戲,盯直播時靠吃雪糕充飢並感到內疚。

革命的勝利豪情並非這套紀錄片的基調。從這些抗爭者身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個人的生活和思考,以及他們的困惑、傷痛和無奈。"無大台"的運動究竟該如何組織,抗爭前線受傷和被捕的風險,被捕後所須承擔的保釋金和律師費,抗爭所引發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都是抗爭者需要面對的真實問題。在這個時候,讀法律還有用嗎?香港這個家該是去是留?監禁或移民導致的分離將如何影響親密關系?這些問題無法在影片中找到答案,但卻提醒著我們,這場運動並沒有完結,故事還在繼續。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