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黑龙江鸡西一居民家庭聚餐疑似食物中毒,已致 7 人死亡?

据央视新闻消息,记者从鸡西市委宣传部获悉,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
关注者
1,176
被浏览
1,359,682

128 个回答

更新:10月13日消息,死亡人数上升至8人

媒体披露更多细节:12人聚餐,3个年轻人因为不喜欢酸汤子的口味,没有吃,躲过一劫。中毒的9人都是长辈,目前8人死亡,1人仍在抢救。



反转了。今天下午黑龙江卫健委确定是米酵菌酸,不是黄曲霉素!




更新:我发现评论有些人没有正确理解我的意思,可能太长了看不完。

所以我增加一个太长不看的简化版本:

1.我怀疑这个新闻搞错了,致死的不是黄曲霉素而是米酵菌酸,另一种微生物毒素,致死率高达50%。

2.这种毒素主要可能出现在天然发酵(不加酵母菌)的淀粉类食物中,或长时间泡水的银耳、木耳中。

3.冷冻本身不是食品危险因素,食品变质最危险的部分是放进冰箱之前或者拿出冰箱之后。因为这件事就把矛头指向冷冻是不对的。(很多人误会了这一点)

4.避免这类事件,或者说避免任何由于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中毒事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霉变异常食物,不要自制自发酵食品(自发酵就是不投入酵母菌等菌种而是让食品在自然环境中自己发酵),以及更谨慎的存放食物——包括把食物及时正确的放进冰箱!



今天早上就看到新闻了

我看了新闻上写着检测是黄曲霉素中毒,我表示第一眼看到就怀疑这个结果,

我觉得更有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

(防打脸补充:当然一切以官方检测为准,我这里只是提出疑问,虽然我这个疑问很大)

已经有其他答主提出来了 @营养师顾中一 也认为应该不是黄曲霉素中毒而是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


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黄曲霉素一般多见于花生等含油量大的种子,玉米虽然也有,但是概率小一点而且要玉米湿度较小才容易长黄曲霉。而且黄曲霉菌是需氧菌,它需要氧气,不管是在高湿度发酵环境下还是在冰箱密封环境下,都无法生长。

而这个事件中的食物是酸汤子,一种传统发酵食物。

这种发酵谷物发酵时是用水泡着发酵的,湿度很高,更容易感染的是椰毒假单胞菌,这种菌产生的毒素是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其毒性不亚于黄曲霉素。

此案件高湿度发酵的玉米面中,极有可能是这种毒素。(防打脸补充:也可能黄曲霉素和米酵菌酸同时超标,检测人员只检出了黄曲霉素)


米酵菌酸恶名累累,每年都会造成很多恶性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甚至灭门的惨案,其中有许多案件和此次案件非常相似!

可惜大众对它的认识不足,知名度和相关科普数量也远没有黄曲霉素多。


网上一搜【酵米面中毒】或者【米酵菌酸中毒】可以查到非常多的案例。




今年广东就通报了多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是一种非常危险,急需给大众科普的微生物毒素。


网上经常传的黑木耳泡久了中毒事件,元凶也是这种毒素,我曾经写过回答说明


而且这个新闻中提到该食物【冷冻了一年】,我认为很有误导性。

因为不管真凶是黄曲霉素还是米酵菌酸,【冷冻一年】都不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除非冷冻温度过高,行不成冷冻抑制细菌生长的条件。

换句话说,大部分细菌引发的中毒事件,不是由于冷冻时间过长,而是由于冷冻之前食品就已经发生了变质,已经存在了毒素,跟冷冻不冷冻一年没太大关系。

这说明写这个新闻的人根本不懂食品安全,记者不懂其实没关系,但是没找个懂的人采访一下问一下就随意发挥,就不太好了。

这么写容易让大家对本来没问题的【冷冻】产生戒心,反而忽略了冷冻之外真正需要注意的食品安全隐患。

目前很多回答都开始针对【冰箱】和【冷冻】,觉得这才是危险因素

真是大错特错。

我认为这整个新闻可能都错的离谱,人都死了这么多了,如果还不好好查清楚说明白真实原因,既是对死者的辜负,也起不到该有的警示作用,还冤枉了冷冻——把本来是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冷藏冷冻措施妖魔化,简直是开倒车!


总之,发生这种恶性的食物中毒引起死亡的案件,非常令人痛心,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重视家庭食品安全,注意避开有隐患的食品。

也希望有关部门和某些媒体能负责任一点,专业一点。

我怀疑当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初步诊断有问题,更可能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而且现在搞得好像冷冻有问题似的,一般来说冷冻过程风险都比较可控,关键是酸汤子这类酵米面就不该做,陋习得改。

本文 1500 字,写作用时 2 小时,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 目录 -

1. 发生了什么事?

2. 黄曲霉毒素有什么危害?

3. 为什么要注意酵米面?

▎ 什么有害成分?

▎ 有什么症状?

▎ 一般怎么诊断?

▎ 如何急救?

4. 酵米面怎么做的?

▎ 有问题发现不了吗?

▎ 该怎么办?

今天微博有一人,@我说是不是冷冻食品有问题,我一看是新闻报道说黑龙江有一个家庭出现了疑似食物中毒,当时家人一共9位吃了自制的酸汤子,导致了7人死亡。

1. 发生了什么事?

而这个酸汤子的食材在冰箱冷冻了一年,再加上经过检测,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所以初步判定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我看评论区中很多人都在讲必须得吃新鲜的食物不能冷冻,还有人在科普黄曲霉毒素有怎样的危害……

我看来这两个因素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更可能还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所致的。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来跟大家讲一讲

2. 黄曲霉毒素有什么危害?

我以前讲过很多次黄曲霉毒素,因为它是一种天然的强致癌物,证据非常充分,而且它容易导致玉米、花生、高粱、小麦、大米等等。

食材被污染,而且污染之后又很难去除。

比如曾经就有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案例,就是因为饲料被污染了,而且黄曲霉毒素它是非常强的肝毒素。

比如急性中毒,常常最先表现出急性肝损伤。

但你要说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道菜,多数人都死了,是因为黄曲霉毒素超标,真的可能性很小。

3. 为什么要注意酵米面?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现酸汤子、臭米面会引起食品中毒事件,甚至食用了变质的酵米面后,中毒的病死率高达40%~100%。

酸汤子是一种面条状的食物,吃起来会有酸味的香气。据说在东北的冬天是一种与酸菜、粘豆包并列的小吃,也是传统东北人所怀念的老味道。

但是在2015年,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中,直接曾提出应当移风易俗,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应当尽量废弃这种陈旧的不良的饮食习惯,而酸汤子就是酵米面的一种。

▎ 什么有害成分?

这主要是上一节目前对于酵米面中毒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查明,认为可能和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综合的毒素作用有关。

现在主要是有一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这种菌它会产生两种毒素——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对胃肠道黏膜还有神经血管等等都有很强的刺激。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之后,毒素还可以通过胃肠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损伤,包括肝肾心脑等等。

▎ 有什么症状?

一般发病比较急,症状是上腹部会出现不适,恶心呕吐,轻微的腹泻,头昏,全身无力。

严重的人还会出现实质脏器受到损伤,比如表现包括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少尿、甚至抽搐休克等等,由于发病非常迅速,病死率极高。

▎ 一般怎么诊断?

一般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先吃过臭米面中毒症状,一般轻的人是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等中,还可能有抽搐、昏迷、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很重会有多器官衰竭,同时排除其他原因的急性食物中毒,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这种情况了

▎ 如何急救?

如果你出现了中毒症状,首先就是不要再吃了,立刻催吐,再去洗胃、导泻等等,尽快地排出有毒的食物,包括吃了同样食物的人应当一律送医院检查。

4. 酵米面怎么做的?

制作酵米面,原料可能有很多种,但是很多地方一般是以玉米为主的,用水先浸泡,泡的时间因气温高低而不同,一般可能有一个月左右,如果气温高的话就只泡10天,再经过水的淘洗,后磨成糊状,再用布兜起来自然滤干或者用柴草灰吸去过多的水分,一般来说剩下的部分含水量大概30%。

这个过程显然它会有一定程度的发酵,混入环境中的细菌。由于椰毒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外部环境,酵米面发酵过程中就容易受到这种细菌的污染,从而带来毒性

▎ 有问题发现不了吗?

酸汤子本身它就具备特别的酸味,是一种特色的食品,但是在发酵以及存放过程中就容易受到污染,包括像黄曲霉毒素,通过正常煮汤时候的水煮也是没法破坏的。

反而吃这些东西的人,他可能觉得我已经经过高温消毒了,就放心大胆地去吃了。

包括本身它的风味也掩盖了霉变的味道,更需要小心。

▎ 该怎么办?

总之酵米面类的食物还是别吃了。

各大平台统一ID:营养师顾中一 网上科普13年 累计免费作品上千篇 已有 5000000 人关注

作者:顾中一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全国首批科学传播副高职称,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八年三甲医院营养师经验,所著科普图书已销售十余万册。入选福布斯中国50位意见领袖榜、人民日报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参考资料:(更新日期2020年10月11日)

[1] 黑龙江生活报.鸡东一家庭聚餐7人死亡!疑似食用冷冻一年的酸汤子中毒 dy.163.com/article/FOK0

[2] 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第2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

[3] 曹先. 急性臭米面中毒四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003):286.

[4] 逯锁林. 急性臭米面中毒28例临床分析[J]. 临床荟萃, 2010(03):252268-0.

[5] 骆世银. 一起由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J]. 中国公共卫生, 1985, 4(3):6-7.

[6] 姜国瑾, 李荣坤, 郭宝林. 7起酵米面食物中毒资料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1992, 8(5).

[7] sciencedirect.com/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