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shí]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食(拼音:shí,sì,yì)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下部像盛满食物的器皿,上部像盖。一说上部像口,会张口就食之意。食的本义有动、名两用,作动词指进食,吃,作名词义是食物,主要指饭食、粮食。由吃义引申为享受,又由比喻而引申为日食、月食,并进一步引申为亏损。以上诸义都读shí。由使动义引申为对人的供养和对动物的饲养,这要读sì,后来也写作“饲”。“食”字在古人名字上还保留旧读yì,如汉人郦食其(Lì Yìjī)。 [2]
食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85 [3],用作左旁的“食(飠)”简化为“饣”。用“食”作意符的字大都和食物、饮食有关,如:饭、饱、餐、飨等。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4]、汉典网 [5]
中文名
拼    音
shí、sì,yì
部    首
五    笔
WYVE(86);WYVU(98)
仓    颉
OIAV
郑    码
OX
字    级
一级(1589) [1]
平水韵
入声十三职(shí、sì),去声四寘(yì) [6]
注音字母
ㄕˊ、ㄙˋ,ㄧˋ
总笔画
9+0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 U+98DF
四角码
8073₂
造字法
会意字
结    构
合体字,半包围或上下结构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2]
会意字。甲骨文作图1-4,下部像一个盛有物品的食器;上面的部件成“A”字形,有两说,第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个张大的嘴,第二种说法认为这是器皿上的一个盖子。据前者,甲骨文整个字表示吃东西。金文(图5、6)的形体结构来自甲骨文,上下部件基本一致,只是少了食器左右的两点。小篆(图10)的形体承袭金文,对笔画进行了规范,食器底部构件变为“匕”。隶书(图9-13)的“食”字基本丧失了原来的形象性特征,食器的样子已经消失,而写作“良”。在秦汉隶变中,“食”字内的“皀”形上部作“曰”,也习见省去内横而作“口”的写法,但东汉就难得见到这种省写了。“食”字楷书旧字形在“人”形下是横,末笔是捺;现代规范字形在“人”形下是点,末笔是长点。
“食”的本义从上述分析来看,应该是表示“吃”。《诗经》中就有记载,《魏风·硕鼠》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食”即吃的意思。“吃”这个动作所涉及的东西,称之为“饭食、食物”,而作为“食物”这个概念,是意义泛化的结果,凡是可以吃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食物”,在古人则称为“食”,例如《尚书·益稷》中所记载的:“奏庶艰食鲜食。”艰食指谷类,鲜食指肉类(刚杀的鸟兽)。整句话是说提供各种食物。由使动义引申为对人的供养和对动物的饲养,这要读sì,后来写作“饲”。 [2] [7]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hí
动词
吃饭,进餐。
eat
《商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
饱食终日;废寝忘食
泛指(人或其他动物)吃食物,吃东西。
eat
宋玉《九辩》:“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
食用;食肉;食言;食古不化食不甘味
指吸;饮;吞;喝。
陆羽《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涌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依赖、依靠。
depend on;
rely on
《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
耕种。
《周礼·地官·遂师》:“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
《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调制饮食。
宋玉《招魂》:“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享受,受用。
enjoy
《周易·讼卦》:“食旧德。”
专指享受俸禄,租税。
《诗经·大雅·桑柔》:“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失官不食。”
特指鬼神享受祭献。
《左传·襄公二十年》:“若不能,犹有鬼神,吾有馁而已,不来食矣。”
祭献,享祀。
offer sacrifice
《左传·襄公九年》:“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
接受;采纳。
accept
桓宽《盐铁论·相刺》:“扁鹊不能治不受针药之疾,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
作为;有为。
《左传·哀公元年》:“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作假。
《逸周书·皇门》:“媚夫有迩无远,乃食盖善夫。”
用,使用。
西汉·刘向《战国策·卫策》:“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丽也;所用者,绁错拿薄也。群臣尽以为君轻国而好高丽,必无与君言国事者。”
古代一种博戏的术语。
《战国策·魏策三》:“王独不见夫博者之用枭邪?欲食则食,欲握则握。”
亏损,后作“蚀”。
loss
《逸周书·周祝》:“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
月球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遮蔽了太阳,或地球运行至太阳与月球之间遮蔽了月球时,地面上所看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旧也作“蚀”。
eclipse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有食之。”
徐光启《治历疏稿二·日食用仪器测验疏》:“今食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处。”
消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
《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蒙蔽。
《韩非子·八经》:“奸之食上也,取资乎众,籍信乎辩,而以类饰其私。”
名词
饭菜,肴馔。泛指食物。
food
《周易·需卦》:“需于酒食。”
《论语·雍也》:“一簟食,一瓢饮。”
老舍《四世同堂》六一:“孙七的肚子有了食,忘了悲哀与寒冷。”
主食;丰衣足食;钟鸣鼎食
特指粮食。
cereals;
grains
《论语·颜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
俸禄。
salary
《周礼·天官·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礼记·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食禄
供食用或调味的。
食品;食盐;食油
食墨”的省称,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是吉兆。
《尚书·洛诰》:“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
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动词
拿东西给人吃。
rear;feed
《诗经·小雅·緜蛮》:“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
供养。
rear
《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饲养(动物)。后作“饲”。
feed
宴请;以酒食款待。
entertain
《仪礼·公食大夫礼》:“公食大夫之礼,使大夫戒,各以其爵。”
特指使鬼神享受祭献的供品。
《礼记·檀弓下》:“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
《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
给俸禄。
《管子·权修》:“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
通“伺”。窥伺,察看。
《管子·君臣上》:“主德不立,则妇人能食其意;国无常法,则大臣敢侵其势。大臣假于女之能,以规主情;妇人嬖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
-
用于人名
审食其(汉代人);郦食其(汉代人)
(以上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8]《现代汉语词典》 [9]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五】【食部】乘力切(shí)
一米也,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凡食之属皆从食。
【注释】一米:钱桂森《说文解字注钞案》:“一字疑当作壹。”“《礼·玉藻》:‘壹食之人。”注云:‘壹犹聚也。’“此处盖谓聚米为食。”亼皀:集合馨香之米。亼三合,读若集。即集合义。皀,谷之馨香也。 [10]

说文解字注

“亼米也”注:各本作一米也,《玉篇》同,盖孙强时已误矣。《韵会》本作米也,亦未是。今定为亼米也,由亼字俗罕用而误也。以合下云亼口例之,则此当为亼米信矣。亼,集也,集众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谓之食,此其相生之名义也。下文云:饭,食也。此食字引伸之义也。人食之曰饭,因之所食曰饭,犹之亼米曰食,因之用供口腹曰食也。食下不曰饭也者何也,食者自物言,饭者自人言,嫌其义不显,故不以饭释食也。饭下何以云食也,自䉵篆以下皆自人言。故不嫌也。《周礼·膳夫职》注曰:食,饭也。《曲礼》食居人之左注:食,饭属也。凡今人食分去入二声,饭分上去二声,古皆不如此分别。
“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注:此九字当作从亼皀三字,经浅人窜改不可通。皀者,榖之馨香也,其字从亼皀,故其义曰亼米。此於形得义之例。乘力切,一部。
“凡食之属皆从食”注:锴本此下有读若粒三字。衍文。 [11]

广韵

羊吏切,去志以 ‖食声代部(yì)
食,人名,汉有郦食其。又音蚀。
乘力切,入职船 ‖食声职部(shí)
食,饮食。《大戴礼》曰:“食谷者,智惠而巧。”《古史考》曰:“古者茹毛饮血,燧人鑚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又戏名,博属。又用也,伪也。亦姓,《风俗通》云:“汉有博士食于公,河内人。”乘力切。二。
【校释】食于公:当作“食子公”。《汉书·儒林传·韩婴传》有“食子公”,宋祁引萧该《汉书音义》:“案《风俗通》曰: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汉有食子公,为博士。”《唐韵》作“食子公”,不误。 [12]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部】 食
古文:𩚃、餐
(shí)《唐韵》乘力切。《集韵》《韵会》实职切,并音蚀。《说文》:一米也。《玉篇》:饭食。《增韵》:肴馔也。
又茹也,啗也。《释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钻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传:众难得食处,则与稷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鳖,使民鲜食之。
又《书·洪范》:惟辟玉食。注:珍食也。
又食禄也。《礼·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史记·陈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又饮酒亦曰食。《前汉·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
又耳食。《史记·六国表》: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又目食。《宋史·司马光传》:饮食所以为味也,适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绿之,以为槃案之翫,岂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复吞曰食。《书·汤誓》:朕不食言。《左传·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故此训食为伪也。
又蛊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左传·哀元年》:伍员曰:后虽悔之,不可食已。注:食,消也。
又《书·洛诰》: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
又日食,月食。《易·丰卦》:月盈则食。《春秋·隐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传·襄九年》:晋侯问於士弱曰:吾闻之,宋灾,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礼·檀弓》: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注:不食,谓不垦耕。
又《前汉·外戚传》:房与宫对食。注: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房宫,二人名。
又《扬子·方言》:食阎,劝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说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
又寒食,节名。《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又大食,国名,在西域波斯国西,都婆罗门,兵刃劲利,勇于野鬬。
又《广韵》:戏名。博属。
又姓。汉有食子通。《希姓录》:后汉食于公。
(sì)又《集韵》祥吏切。《正韵》相吏切,并音寺。《论语》:有酒食,先生馔。《礼·曲礼》:食居人之左。注:食,饭属也。
又粮也。《周礼·地官·廪人》:匪颁周赐稍食。
又以食与人也。《诗·小雅》:饮之食之。《礼·内则》:国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注:食谓乳养之也。《左传·文元年》:谷也食子。注:食,养生也。
(yì)又《广韵》《集韵》《韵会》并羊吏切,音异。《广韵》:人名。汉审食其,郦食其。《荀悦·汉纪》:作异基。
又叶式灼切,音烁。《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跃。坏我王室,民困于食。 [13]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5]

书写提示

食字书写提示
“良”的末笔捺改点。“人”宽“良”窄,“人”罩住“良”。“人”,撇与捺相接在竖中线上端,撇尖过横中线,捺脚在横中线上侧。“良”,上点在竖中线,㇕(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竖提)的提尖抵竖中线,末笔长点收笔高于竖提底端。 [4]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备注
先秦
高本汉系统
i̯ək
王力系统
ȡ
ǐək
董同龢系统
ȡʰ
jək
周法高系统
zd
jiək
李方桂系统
g
rjək
参看《几个上古声母问题》
西汉
东汉
jək
j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k
北魏后期北齐
jək
齐梁陈北周隋
jək
隋唐
高本汉系统
dʑʰ
i̯ək
王力系统
ǐək
董同龢系统
dʑʰ
jək
周法高系统
ʑ
iek
李方桂系统
jək
陈新雄系统
dʑʰ
ǐək
(以上信息来源:汉典网 [14]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七志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羊吏切
0i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乘力切/音蚀
dʑʰjək
集韵
去声
六至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疾二切
dziɪ
去声
七志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祥吏切
zie
异(異)
去声
七志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羊吏切
0ie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实职切
ʑiek
礼部韵略
入声
实职切
增韵
去声
祥吏切
入声
实职切
中原音韵
去声
支思
开口呼
全清
入声作平声
齐微
齐齿呼
全清
ʂi
中州音韵
去声
支思
词恣切
入声作平声
齐微
绳知切
洪武正韵
去声
二寘
全清
相吏切
sie
去声
二寘
以智切
入声
七陌
全浊
裳只切
ʒiək
分韵撮要
阳入
第七英影应益
阳去
第十六师史四
(以上信息来源:汉典网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ʂʅ
35
阳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ʂʅ
42
阳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ʂʅ
24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sɿ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sɿ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ʂə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sə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səʔ
54
阳入
吴语
苏州
zɤʔ
23
阳入
吴语
温州
zei
212
阳入
湘语
长沙
sɿ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ʂʅ
35
阴去
赣语
南昌
sət
5
阴入
文读
赣语
南昌
sət
21
阳入
白读
客家话
梅县
sət
5
阳入
粤语
广州
ʃɪk
22
阳入
粤语
阳江
ʃɪk
54
上阳入
闽语(闽南语)
厦门
sit
5
阳入
文读
闽语(闽南语)
厦门
tsiaʔ
5
阳入
白读
闽语(闽南语)
潮州
tsiaʔ
4
阳入
闽语(闽东语)
福州
siʔ
4
阳入
文读
闽语(闽东语)
福州
sieʔ
4
阳入
白读
闽语(闽北语)
建瓯
si
22
阳去
文读
闽语(闽北语)
建瓯
42
阳入
白读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5]、汉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