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代命名划分依据,比如北宋仁宗年间分天圣X年 景祐X年 至和X年 嘉祐X年 命名标志是什么?

关注者
7
被浏览
4,303

3 个回答

谢邀。~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可不可以问个问题:

题主你知道什么是年号吗???

如果你了解年号,了解年号纪年这种纪年方式,接下来的内容你便会很容易理解。

历代帝王在新君登极、天降祥瑞、天降灾祸、战事频繁,或是各种礼仪活动等某些事(前)中(后),都可能会有更改年号的行为。其实从年号中便很容易看出某一次改元的原因,以年号的创制者汉武帝说,某次狩猎,他获得一匹麒麟,群臣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事儿,于是改元“元狩”。又有某一次,在山西汾阳获得一尊宝鼎,于是改元“元鼎”。历代年号命名,大多不出这些解释。

你说的“天圣”“景祐”“至和”“嘉祐”,是北宋仁宗时期使用过的年号,他们的改元原因,从当时的改元诏书就可以看出。

例如,仁宗登极时候,改元“天圣”:

改天聖元年詔 正月丙寅朔

王者繼聖子民。握圖禦宇。必因歲始。以正天端。肆予沖人。獲嗣丕構。兢兢業業。罔敢怠荒。而穹昊眷懷。宗社垂祐。四氣調豫。百谷順蕃。政刑交修。夷夏胥悅。顧慚涼德。享是洪休。屬萬匯發春。三朝協序。思與民而更始。宜建號以紀元。其改乾興二年為天聖元年。 《宋大诏令集》

宋真宗刚刚驾崩,仁宗登极,章献明肃刘太后临朝称制,改元天圣,以表明正朔在这一朝天子身上,当然也有奉承帝王是天降圣人的意义。当时还有传言说仁宗是赤脚大仙降世。时人的总结非常精妙:

上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撰号者取天字于文为二人,以谓二人圣者,以尊太后也。 《宋朝事实》李攸

再说“景祐”。

灾伤改景祐元年御扎 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

朕钦膺骏命。临御中区。守三代之成基。为群黎之司牧。四隅底定。一纪于兹。乃至图任忠良。博询谠直。罔敢暇逸。务致隆平。自明道之建元。逮作噩之居岁。祲灾荐起。暵潦相仍。人多疠疫之伤。稼有虫螟之害。亦尝去溢美之号。损兼膳之珍。宵旰不遑。但虞于阙政。牲币靡爱。遍祷于群神。然而丰泽尚淺。和气犹郁。物价腾涌。编氓阻饥。常赋既蠲。廪粟皆振。岂恻隐之心弗至。致休若之应未臻。侧身内思。其咎安在。且夫阴阳之道难测。变则能通。天地之戒甚明。顺则成福。消救之言斯在。向应之报可期。惟上春首祚之辰。及万物向荣之始。用举授时之典。载更纪岁之名。祇若灵心。庶迎丕贶。式报惟新之令。先申诞告之文。宜改明道三年为景祐元年。咨尔庶邦。当体予意。

从诏书的开头就可以看出,是因为灾伤。

上初改元曰天圣,议者谓“天”字于文为二人,二圣人者,执政以悦庄献太后也。後改“明道”字,于文为日月并,犹与“天圣”义同。时仍岁旱蝗,执政谓宜有变更,以导迎和气。
丁巳,诏明年改元曰景祐。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三 仁宗明道二年(1033)

《长编》也指出了,在仁宗初年,旱灾和蝗灾严重,

庚子,诏淮南、江南民被灾伤而死者,官为瘗埋,仍祭酹之。先是,南方大旱,种饷皆绝,人多流亡,困饥成疫气,相传死者十二三,官虽作粥糜以饲之,然得食辄死,村聚墟里几为之空。《长编》明道二年二月
司封员外郎、知安州刘楚言:“本州仍岁旱灾,流民亡者八十余家。《长编》明道二年三月
丁亥,祈雨于会灵观、上清宫、景德开宝寺。《长编》明道二年三月
甲子,以京东饥,募民入粟以赈之。《长编》明道二年五月
8庚辰,诏开封府界、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蝗,其除民田租〖二五〗,仍免差官检覆,亟令改之。《长编》明道二年七月
是岁饥疫,关中为甚,(范)雍亲为赈恤,至是得疾去。《长编》明道二年七月
戊子,诏以旱蝗作沴,去尊号中“睿圣文武”四字,告于天地宗庙,令中外直言阙政。[李埴十朝纲要:京东西、河东、陕西蝗、食草木殆尽。]《长编》明道二年七月
己酉,诏开封府界、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两浙、荆湖北路,贫民流移而遗弃幼老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收养之,勿令失所。《长编》明道二年十二月

仅明道二年一年中,旱、蝗灾可谓遍及南北,直到十二月中,才有所好转,

诏开封府及京东西、淮南、江东、河北、河东路,明道二年以前流民去乡里者,限一年令归业,仍蠲赋役一年,限满不至者,听人请佃之。

十二月二十二后,才发出的这道诏令。

故而,在年终时候,“时仍岁旱蝗,执政谓宜有变更,以导迎和气”,于是改明年为景祐元年,显然是期盼上天庇护,保佑年景丰收的含义。

日食也是改元的原因。皇祐六年四月,《长编》记载在至和元年“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于是在这一年三月就下旨改元,改皇祐为至和,《宋大诏令集》有当年改元的诏书:

日食正阳改皇祐六年为至和元年德音 三月庚辰

门下。朕以寡闇。守兹盈成。缅念为君之难。深惟置器之重。罔敢怠忽。思致治平。而王泽未孚。治道多阙。皇天降谴。太史上言。豫陈薄蚀之灾。近在正阳之朔。经典所忌。阴慝是嫌。寻灾异之攸兴。缘政教之所起。永思厥咎。在予一人。德不能绥。理有未烛。赏罚失序。听纳不明。庶政未协于中。众冤或壅于下。有违万物之性。以累三光之明。上穹动感。阳精示变。此皆彰朕过失。警予省修。畏天之威。栗栗危惧。若若将陨于深谷。兹用惕于夙宵。庶几减损之诚。或蒙降监之眷。是用改避正寝。却去常珍。俾更元历之名。冀召太和之气。仍敷惠泽。益霈眚恩。庶达眇冲之心。更回亿兆之祐。宜改皇祐六年为至和元年以四月一日为始。应天下罪人云云于戏。恐惧乎未睹。抑畏于未然。庶竭夤恭。或致消复。咨尔有众。咸体朕怀。

诏书开头,便点明了改元的原因是当年有日食发生,并且还是发生在正阳之月。他希望“俾更元历之名”,能够“冀召太和之气”,这便是改元至和的意义了。

说这么多,其实用《宋朝事实》卷二 纪元 里一段话,就可以完整的回答你的问题了:

上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撰号者取天字于文为二人,以谓二人圣者,以尊太后也。至十年,改元明道,又以谓于文日月并也,与二人之意同。后以犯契丹主耶律明记讳,遂改曰景祐。是时,连岁大旱,改元诏意,冀以导迎和气也。五年,因郊又改曰宝元。自景初慕明皇以开元加尊号,遂加景祐于尊号之上,至宝元亦然。是岁,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改曰康定,而不复加于尊号。而好事者以谓康定乃谥号也,明年又改曰庆历。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民死者十八九,于是又改曰皇祐,犹景祐也。六年四月朔日食,以谓正阳之月,自古所忌,又改曰至和。三年,上不豫,久之康复,又改曰嘉祐。盖自天圣至此,凡改元者九,皆有谓也。

这段话已经完整的回答了你的问题,我只是稍微稍微阐述了一下。

如果题主不明白,那么,看看前面回答者“波波”的回答也行。

年号这玩意,表现统治者在一段世界内对国家态势的期许(祥瑞也是一种期许),或者直接反映该阶段的执政纲领。这当然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简言之,年号就是皇帝的签名档。

不信您看武MM——

光宅——姐光耀门楣了!

垂拱——姐当领导不容易啊,臣子们给力些啊。你们务实,姐务虚。

载初——姐要换历法了,你们说吼母吼啊?

天授——姐当皇帝喽!上天赐姐坐金銮,不到升遐誓不还。

长寿——姐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姐封禅,姐再封禅,姐还封禅。

大足——(自拍脚丫一张)

长安——(长安城楼照片一张)附言: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