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藥齊施可提高顏面神經麻痺療效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常有臉歪嘴斜的症狀,有點像中風。中醫師傅元聰表示,這種病症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受到風邪侵入陽明、少陽經脈,進而促使氣血阻滯、脈絡失常,導致筋肉縱緩不能收放自如,加上風邪容易跟寒、熱等外邪共同作亂,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瘀血阻滯的情形,最後拖延到病程。 傅元聰醫師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常分為周邊型、中樞型等類型,前者常有眉毛低下、嘴角歪斜、眼睛閉起來還可見到眼球向上轉、患側額頭皺紋消失或變淺、眼瞼閉合不完全等症狀;後者常有下眼瞼下垂、嘴角歪斜向健側、額部皺紋正常而且可閉眼,以及常合併同側半身不遂等症狀。 周邊型確切病因不太明朗,通常只侵犯或影響到顏面神經部位,也因此,病情相對比較不嚴重,但是中樞型病因是以腦血管疾病為主要病因,包括腦中風、腦瘤等,所以病情相對較嚴重,而且還可能會留下一些後遺症。 傳統中醫可針藥齊施,提高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效果。傅元聰表示,中醫認為,風、痰、瘀血阻滯陽明或少陽經脈,為顏面神經麻痺的基本病情特徵,經辨證後分四型論治,加上針灸療法可望提升療效,不過針灸時急緩期做法並不同。 屬於風邪外襲者,通常又分為風寒、風熱、風濕三型,其中,風寒型適合使用葛根湯等中藥方、風熱型常以柴葛解肌湯等中藥方為主、風濕型常用羌活勝濕湯加減方;屬於肝風內動者,主要使用天麻鉤藤飲等中藥方來加以治療。 屬於風痰阻絡者,一般會使用牽正散等中藥方;屬於氣血虧虛者,治療時常以補陽還五湯等中藥方為主。 傅醫師進一步指出,針灸療法適合用來治療顏面神經麻痺,基本原則是以「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為主要原則,通常會以足三陽、手三陽、任脈為主,視患者個別病情可以取地倉、頰車、瞳子骨翏、陽白、下關、人中、承漿、合谷、風池、外關、足三里等穴位。 不過,針灸療法需注意急緩期,因為急緩期治法大不同,簡單來說,當患者發病初起時約一個禮拜之內,這時候這種病症還處於發展時期,因此,近端取穴宜少、刺激宜輕微,等到一個禮拜之後,這時急性發炎症狀已經緩和,針灸時適合加強臉部穴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