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神經系統疾病中醫療法 - Dr. Yang 楊麗姝中醫網路醫院
目前位置:首頁 > 健康醫療館 > 中醫臨床治療集錦 > 常見疾病會診 > (9)神經系統疾病中醫療法
(9)神經系統疾病中醫療法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1.頭痛(偏頭痛) 2.失眠(睡眠障礙) 3.顏面神經麻痺(面癱) 4.眩暈(梅尼爾氏症) 5.腦中風 6.憂鬱症(癲證、精神錯亂) 7.羊癇瘋(癇證) 8.梅核氣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9)神經系統疾病中醫療法
 1.頭痛(偏頭痛)  2.失眠(睡眠障礙)  3.顏面神經麻痺(面癱)
 4.眩暈(梅尼爾氏症)  5.腦中風  6.憂鬱症(癲證、精神錯亂)
 7.羊癇瘋(癇證)  8.梅核氣  
 
www.doctoryang.info

 
 1.頭痛(偏頭痛)
症狀:

外感或內傷疾病中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引起頭痛的原因甚多,如六淫之邪外襲,上犯巔頂,使氣血運行受阻,或內傷病久,氣血不足,失於充養,或痰濁瘀血,阻於經絡,均可導致頭痛。
病因:

頭痛的辨證主要應區別外感、內傷。外感頭痛,一般發病較急,痛勢較劇而無休止,多屬實證,治療以袪邪為主;內傷頭痛起病徐緩,病勢也較緩,時作時止,多屬虛證或虛中夾實證,治療以補虛為主。
辨治:

一、外感頭痛常見證型有:(1)風寒頭痛。治宜疏散風寒,常用川芎茶調散加減。(2)風熱頭痛。治宜疏風清熱,常用芎芷石膏湯加減。(3)風濕頭痛。治宜袪風勝濕,用羌活勝濕湯加減。

二、內傷頭痛常見證型有:(1)肝陽頭痛。治宜平肝潛陽,常用天麻鉤籐飲。(2)氣虛頭痛。治宜益氣升清,用益氣聰明湯加減。(3)血虛頭痛。治宜養血為主,常用四物湯加減。(4)腎虛頭痛。治宜溫補腎陽,用右歸飲;腎陰虛者治宜養陰滋腎,用左歸飲。(5)痰濁頭痛。治宜化痰降逆,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6)瘀血頭痛。治宜活血化瘀,用通竅活血湯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川芎茶調散 袪風、止痛。 偏正頭痛。
芎芷石膏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羌活勝濕湯 發汗除濕。 溼氣在表、頭痛、頭重、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
天麻鉤藤散 清肝熄風。 肝陽上亢引起肝風內動之頭痛眩暈,耳鳴眼花,震顫失眠等症。
益氣聰明湯 益氣升陽,散風清熱。 風熱上擾,頭痛眩暈,內障初起,耳鳴耳聾。
四物湯 補血調血。 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右歸丸 溫腎陽,補精血。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畏寒肢冷,陽痿,滑精,腰膝痠軟。
左歸丸 補肝腎,益精血。 肝腎精血虛損,形體消瘦,腰膝痠軟,眩暈,遺精。
半夏天麻白朮湯 補脾燥濕、化痰熄風。 痰厥頭痛,咳痰稠粘,頭眩煩悶,噁心吐逆,身重肢冷。
通竅活血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鉤藤散 袪風痰,清頭目。 肝厥頭暈,嘔吐,昏眩。
加味逍遙散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肝鬱血虛發熱、月經不調、怔忡不寧。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2.失眠(睡眠障礙)
症狀:

夜間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失眠可作為主症出現於臨床,兼見頭痛、眩暈、心悸、健忘等症,也可作為兼症並見於其他疾病中。
病因:

《內經》認為失眠的病因是陰陽不和。失眠與心、脾、肝、腎等臟關係密切。不論何種原因傷及各臟都會彼此影響,導致功能失調而形成失眠。失眠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舒、氣血虛弱、陰虛、心腎不交、痰熱、食積等,可用虛與邪概括。虛,指氣血虛弱,心失所養,或陰虛火旺,心神被擾等。

心屬火,腎屬水,只有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才能出現水火相濟、陰陽平衡的狀態。反之,當降不降,當升不升,就可出現心腎不交的失眠。邪,指痰熱內蘊,擾亂心神,或食積阻中,胃氣失和,阻礙了水火的升降,遂使心神不寧。情志所傷者,或因思慮勞心,耗傷氣血;或由氣鬱化火,內擾心神,都可導致失眠。
辨治:

治療失眠應在調和陰陽、氣血、臟腑的基礎上養心安神。

失眠常見證型有:

(1)心脾兩虛。治宜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常用歸脾湯。
(2)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清心安神,常用黃連阿膠湯、硃砂安神丸。(3)心腎不交。治宜交通心腎,常用交泰丸。
(4)痰熱內擾。證治宜理氣化痰、清熱安神,常用溫膽湯。
(5)食積內停、胃氣不和。治宜和胃安神,可先用保和丸消食積,若食積已消,仍不能入寐,用半夏秫米湯調理。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黃連阿膠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硃砂安神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溫膽湯 溫膽和胃,除痰止嘔。 膽虛不眠,痰熱上擾,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保和丸 消積和胃。 食積飲停,胸膈痞滿,噯氣吞酸,腹痛泄瀉。
酸棗仁湯 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虛煩不眠,神經衰弱,多夢,健忘症。
甘麥大棗湯 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婦人臟燥、善悲欲泣、小兒夜啼症、不眠。
加味逍遙散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肝鬱血虛發熱、月經不調、怔忡不寧。
天王補心丹 滋陰潤燥,寧心安神,化痰涎,袪煩熱。 神經衰弱,思慮過度,咽乾口燥,心神不寧,口舌生瘡,健忘怔忡,失眠盜汗。本方可滋水伏火,清氣,補血,養心,安神。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和解少陽,鎮驚安神。 傷寒誤下後,胸滿,煩驚,譫語,一身儘重,不能轉側。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3.顏面神經麻痺(面癱)
症狀:
面癱是指一側面部肌肉麻木、口眼歪斜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俗稱歪嘴症。多由正氣不足、風寒痰濁侵襲於面部絡脈所致。部分患者癒後可復發。《醫學綱目》指出,面癱患者僅見口眼歪斜,而無半身不遂。在西醫是指顏面神經麻痺。
病因:

面癱的發生與暴受風寒有關,應注意防寒,酒後、浴後應加保暖。平素痰多者,飲食清淡,少進肥甘厚味,以杜生痰之源。
辨治:

面癱常見證型有:(1).寒襲於表衛證。治宜袪風解表,常用荊防敗毒散。(2).表寒裏熱證,治宜解表清裏,常用防風通聖散。(3).風痰阻絡證,治宜疏風化痰,常用牽正散加減。(4).正氣不足型。一般先用活血化瘀、清痰通絡法,常用方如雙合湯,方如八珍湯等。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荊防敗毒散 發汗解表、散風祛濕。 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痠痛、腮腫。
防風通聖散 解表通裡、疏風清熱。 表裏三焦俱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瘡瘍腫毒。
牽正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川芎茶調散 袪風、止痛。 偏正頭痛。
溫膽湯 溫膽和胃,除痰止嘔。 膽虛不眠,痰熱上擾,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八珍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四君子湯 益氣健脾。 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面色蒼白、食少便溏。
四物湯 補血調血。 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烏藥順氣散 順氣宣散,袪風化痰。 遍身頑麻、骨節疼痛、步履艱難、語言蹇澀、口眼喎斜、筋脈拘孿。
補陽還五湯 補氣,活血,通絡。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語言蹇澀、中風後遺症。
普濟消毒飲 疏風散邪、清熱解毒。 大頭瘟症,頭面、咽喉腫痛。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4.眩暈(梅尼爾氏症)
症狀:

視物昏花、旋轉、動搖,頭暈欲倒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可伴有耳鳴、耳聾、噁心嘔吐、汗出、肢體震顫等症狀。又稱眩、目眩、頭眩、眩冒、眩運。眩暈多屬肝的病變,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引起。其發病有持續性和發作性不同。一般眩暈預後良好,但長期肝陽上亢患者,須防中風。
病因:

《內經》指出眩暈多為肝的病變。漢代《金匱要略》認為,眩暈是痰飲的表現;《傷寒論》認為,眩暈是誤汗致虛的結果。金元醫家對眩暈的病因病機各有發揮,劉河間《素問玄機原病式》認為,眩暈多屬風火為患;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丹溪心法》則從痰立論;李東垣《脾胃論》倡言氣虛等。明代張景岳薈萃眾說,提出無虛不能作眩,治療應以治虛為主的觀點。眩暈臨床上以虛實兼見,或本虛標實較多見。
辨治:

(1).清陽不升型。治宜健脾升清,常用益氣聰明湯加減。
(2).氣血兩虛型。治宜氣血兼補,常用八珍湯。
(3).腎精不足型。治宜補腎填精,常用河車大造丸、大補元煎加減。
(4).肝陽上亢型。治宜平肝熄風,用天麻鉤籐飲加減。方如桑麻丸、杞菊地黃丸等。
(5).痰飲內動。治宜化痰降逆,方用溫膽湯、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6).脾虛痰飲型。治宜健脾化飲,方用澤瀉湯。
(7).瘀血阻絡證。治宜活血化瘀,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益氣聰明湯 益氣升陽,散風清熱。 風熱上擾,頭痛眩暈,內障初起,耳鳴耳聾。
八珍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天麻鉤藤散 清肝熄風。 肝陽上亢引起肝風內動之頭痛眩暈,耳鳴眼花,震顫失眠等症。
桑麻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杞菊地黃丸 滋腎養肝。 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眼睛澀痛、迎風流淚。
溫膽湯 溫膽和胃,除痰止嘔。 膽虛不眠,痰熱上擾,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半夏天麻白朮湯 補脾燥濕、化痰熄風。 痰厥頭痛,咳痰稠粘,頭眩煩悶,噁心吐逆,身重肢冷。
通竅活血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四君子湯 益氣健脾。 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面色蒼白、食少便溏。
四物湯 補血調血。 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半夏瀉心湯 和胃降逆。 傷寒下早,心下痞滿,嘔而腸鳴。
苓桂朮甘湯 健脾滲濕,溫化痰飲。 痰飲為病, 胸?脹滿, 眩暈心悸, 短氣而咳。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5.腦中風
症狀: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失語、神識昏蒙為臨床主要表現的常見急性病證。與西醫的急性腦血管病基本一致,好發年齡在40歲以上。中風一病的記載始於《內經》,稱作擊仆、大厥等。認為此病的發生主要在於肝陽上亢,氣血並走於上,以鎮肝熄風為治療大法。
病因:

中風病的發生主要由於患者平素內傷積損,臟腑陰陽失調,在情緒激烈變動,或飲酒飽食,或過度勞累等誘因刺激下,引起氣血逆亂,衝激於腦所致。其病機演變較複雜,但歸納起來主要是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等六方面在一定條件下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結果。其病屬本虛標實,急性期以內風、痰濁、邪熱、瘀血等標實症狀突出。
辨治:

中風臨床診治一般分為中經絡、中臟腑和後遺症三大類。其中中經絡無神識昏蒙而病較輕,中臟腑有神識昏蒙而病重。

中經絡辨治:證型可分為:(1)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型。治宜滋陰潛陽、平肝熄風,用天麻鉤籐飲。(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型。治宜化痰通絡,用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3)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治宜化痰通腑,用蔞星承氣湯。(4)氣虛血瘀型。治宜益氣活血,用補陽還五湯。(5)陰虛風動型。治宜滋陰熄風,用鎮肝熄風湯。

中臟腑辨治:證型可分為:(1)風火上擾清竅型。治宜清熱熄風、化痰通腑,方用蔞星承氣湯。(2)痰濁蒙塞心神型。治宜豁痰熄風、辛溫開竅,急用蘇合香丸溫開水灌服,後用滌痰湯加減。(3)痰熱內閉心竅型。治宜清肝熄風、辛涼開竅,先用局方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灌服,後用羚羊角湯加減。(4)元氣敗脫,心神散亂型。治宜益氣回陽、救陰固脫,用大劑參附湯合生脈散治療。

後遺症辨治: 此病急性期後,多數留有後遺症,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舌歪斜等。(1)半身不遂型。治宜補氣活血、通經活絡,用補陽還五湯加減;(2)肝陽上亢,脈絡瘀阻型。治宜平肝潛陽、熄風通絡,用鎮肝熄風湯或天麻鉤籐飲加減。(3)語言不利。如屬風痰阻絡型。治宜袪風除痰、宣竅通絡,用解語丹;地黃飲子加減;以天麻鉤籐飲或鎮肝熄風湯加味。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天麻鉤藤散 清肝熄風。 肝陽上亢引起肝風內動之頭痛眩暈,耳鳴眼花,震顫失眠等症。
半夏天麻白朮湯 補脾燥濕、化痰熄風。 痰厥頭痛,咳痰稠粘,頭眩煩悶,噁心吐逆,身重肢冷。
蔞星承氣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補陽還五湯 補氣,活血,通絡。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語言蹇澀、中風後遺症。
鎮肝熄風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地黃飲子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烏藥順氣散 順氣宣散,袪風化痰。 遍身頑麻、骨節疼痛、步履艱難、語言蹇澀、口眼喎斜、筋脈拘孿。
小續命湯 補氣散寒、疏風袪濕。 中風、口眼歪斜、筋脈拘急、半身不遂、舌強不能語或神情悶亂。
溫膽湯 溫膽和胃,除痰止嘔。 膽虛不眠,痰熱上擾,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苓桂朮甘湯 健脾滲濕,溫化痰飲。 痰飲為病, 胸?脹滿, 眩暈心悸, 短氣而咳。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6.憂鬱症(癲證、精神錯亂)
症狀:

憂鬱症(癲證、精神錯亂)哭笑無常、語無倫次,或痛苦呻吟為臨床特徵的病證。癲證發病往往有精神刺激的誘因,多因氣鬱痰凝,阻閉心竅,使神明逆亂所致。此外,與先天稟賦和體質強弱也有密切關係。“重陽者狂,重陰者癲。”即狂證精神亢奮,喧擾不寧;癲證精神抑鬱,表情淡漠。癲證同腦有著密切的聯繫。
病因:

癲證(憂鬱症)的發病主要為氣鬱、痰阻、血瘀,其中氣鬱常是發病的先導。精神刺激,所願不遂,憂愁鬱結,氣鬱則津液流通不利,釀生痰涎,氣痰互阻,心竅為之蒙蔽,神志因而失常。氣血相關,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痰瘀阻滯心竅,或腦腑絡脈瘀阻,致使靈機混亂,均可發生癲證。
辨治:

癲證(憂鬱症)屬陰,為慢性疾病,多寒證和虛證。辨治時以辨氣鬱、痰阻、血瘀三者的輕重,以及正氣的盛衰為主。

癲證常見證型有:(1)肝鬱氣滯型。治當疏肝運脾,常用逍遙散合白金丸。(2)氣鬱痰結型。治當清火化痰、開竅寧心,常用溫膽湯。(3)氣虛痰結型。治當益氣健脾、滌痰宣竅,常用四君子湯合滌痰湯。(4)氣血兩虛型。治當益氣健脾、養血安神,常用養心湯為主方。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逍遙散 疏肝解鬱、養血健脾。 血虛勞倦、頭目昏重、月經不調、神疲食少、榮衛不和。
溫膽湯 溫膽和胃,除痰止嘔。 膽虛不眠,痰熱上擾,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四君子湯 益氣健脾。 脾胃氣虛、消化不良、面色蒼白、食少便溏。
滌痰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養心湯 補血養心、安神定志。 心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甘麥大棗湯 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婦人臟燥、善悲欲泣、小兒夜啼症、不眠。
酸棗仁湯 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虛煩不眠,神經衰弱,多夢,健忘症。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和解少陽,鎮驚安神。 傷寒誤下後,胸滿,煩驚,譫語,一身儘重,不能轉側。
抑肝散 清肝熱。 肝經虛熱、驚悸抽搐、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7.羊癇瘋(癇證)
症狀:

羊癇瘋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神志異常疾病。又稱癲癇、癲疾,俗稱羊癇瘋。臨床特徵為發作時突然昏倒,肢體抽搐,牙關緊閉,兩目上視,口吐涎沫,口中發出豬羊雞叫等異常聲音,甦醒後除頭暈、頭痛、疲乏外,一如常人。癇證病因多為驚恐傷及肝腎,火灼津液,釀成痰涎,內亂神明,外閉經絡,動風生痰或遺傳所致。
病因:

癇證的病因病機大致可分為積痰、鬱火、驚恐、先天因素幾個方面,且常相互影響。痰可由氣鬱化火,煉液而生,也可由恣食厚味損傷脾胃所致。痰熱迷蒙心竅,神志為之擾亂。鬱火多由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所生,火動生風,痰濁蒙蔽心竅,則抽搐昏仆。大驚大恐則臟氣逆亂,痰阻風動,而作癇疾。先天因素之說源於《內經》,主要為胎氣受損,或父母秉賦虛弱,或父母患癲癇導致小兒肝腎精血不足而臟氣失調,清竅無主,易患癇證。
辨治:

癇證發作期分陽癇和陰癇兩類,治療以熄風化痰、開竅鎮驚為主。陽癇較陰癇一般預後為佳,但陽癇失治,正氣虧虛,可轉化為陰癇。
(1)陽癇證。治宜清化痰熱、熄風定癇,常用清熱鎮驚湯為主方,定癇丸。(2)陰癇證。治宜溫陽滌痰、熄風定癇,常用二陳湯加味,送服五生丸。

癇證休止期以脾虛痰盛、肝火夾痰、肝腎兩虛等證較為多見,以扶正固本為主。
(1)脾氣虛弱,濕痰中阻型。治宜健脾化痰,常用六君子湯為主方。
(2)肝火夾痰型。治宜清肝瀉火、化痰開竅,常用龍膽瀉肝湯為主方。(3)肝腎兩虛型。治宜滋腎固本,常用大補元煎為主方。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清熱鎮驚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定癇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二陳湯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溼痰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脤滿,噁心嘔吐,脾胃不和。
六君子湯 補氣和中。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泄、氣虛有痰。
龍膽瀉肝湯 瀉肝火、利溼熱。 臟腑積熱、耳鳴耳聾、耳腫疼痛、小便澀滯。
大補元煎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加味逍遙散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肝鬱血虛發熱、月經不調、怔忡不寧。
半夏天麻白朮湯 補脾燥濕、化痰熄風。 痰厥頭痛,咳痰稠粘,頭眩煩悶,噁心吐逆,身重肢冷。
甘麥大棗湯 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婦人臟燥、善悲欲泣、小兒夜啼症、不眠。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和解少陽,鎮驚安神。 傷寒誤下後,胸滿,煩驚,譫語,一身儘重,不能轉側。
溫膽湯 溫膽和胃,除痰止嘔。 膽虛不眠,痰熱上擾,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8.梅核氣(咽部神經官能症)
症狀:

以咽喉中常有異物感,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徵的病證。如梅核阻於喉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其病因與七情不暢、氣血痰鬱有關,多發於女性。相當於西醫的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病。
病因:

梅核氣主要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循經上逆,結於咽喉或乘脾犯胃,運化失司,津液不得輸佈,凝結成痰,痰氣結於咽喉引起。

此病既無全身病變,更無前驅症狀。惟覺喉頭有異物感,無疼痛,往往在工作緊張時或睡著後或專心做事時可以完全消失,閒暇無事或情志不暢時異物感明顯,當吞嚥口涎或空咽時更覺明顯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進食時,則毫無梗阻感覺。

辨治:

梅核氣常伴有精神抑鬱,心煩疑慮,胸脅脹滿,納呆,睏倦,消瘦等。婦女常見月經不暢,舌質暗滯,脈絃。治療宜疏肝解鬱、行氣散結,用半夏厚朴湯,肝鬱不舒用逍遙散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半夏厚朴湯 行氣散鬱,降逆化痰。 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嚥不下)、胸脘滿悶、或咳嗽、或嘔吐。
逍遙散 疏肝解鬱、養血健脾。 血虛勞倦、頭目昏重、月經不調、神疲食少、榮衛不和。
二陳湯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溼痰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脤滿,噁心嘔吐,脾胃不和。
甘麥大棗湯 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婦人臟燥、善悲欲泣、小兒夜啼症、不眠。
六君子湯 補氣和中。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泄、氣虛有痰。
溫膽湯 溫膽和胃,除痰止嘔。 膽虛不眠,痰熱上擾,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加味逍遙散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肝鬱血虛發熱、月經不調、怔忡不寧。
抑肝散 清肝熱。 肝經虛熱、驚悸抽搐、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半夏瀉心湯 和胃降逆。 傷寒下早,心下痞滿,嘔而腸鳴。
清肺湯 清肺、化痰、止咳。 咳嗽、上焦痰盛。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531
本文的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3-09   |瀏覽3901|回覆0 |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