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有繁体字字形标准吗?若有,和港澳、台湾所用标准字形差异大吗?

举例来说: 「说」这个汉字的繁体字(「正体字」):在香港标准《常用字字形表》(来源:中文字元資料頁:港標中文網 )中,正字为「説」,附有说明「說」为异…
关注者
187
被浏览
63,313

12 个回答

只說字形標準,當然有,那就是《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1965年)給出的繁體字字形。《印通表》給出了簡化字、傳承字、繁體字的標準字形(沒有異體字)。如圖,繁體字的標準字形就附在括號裏: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書影

現在大陸辭書上的繁體字字頭以及《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年)附件「規範字與簡化字、異體字對照表」裏的繁體字形的源頭都是《印通表》。


關於最近一次發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國務院的通知提到: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原有相關字表」是指什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說明」提到:

三、本表在整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的基础上制定。

請注意,嚴格來說,《通用規範漢字表》只是負責「擇字」(規範字有哪些?如何分級?承接《常用字表》《通用字表》的工作)「定位」(繁簡關係/正異體字關係是怎樣的?承接《一異表》《簡化字總表》的工作),不負責或者说不怎麼負責「定形」(09 年的徵求意見稿曾有意向涉足宋體字形的變動問題,但正式稿沒有再提)。

關於《通規表》的字形,其「說明」是這麼說的:

八、本表的字形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字形是哪兒来的?在《通用字表》(語文出版社)的「出版說明」「說明」中提到: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出版說明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說明

也就是說《通用規範漢字表》在繁簡字和傳承字的字形上,除開新恢復的幾十個異體字以及相對於《印通表》新增加的「通用字」,只是復讀了一遍《印通表》中的字形。

比如文章DONGNANXIBEI:号称“规范”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 3 版),你这脸打得疼吗?下來自《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編纂者的的一則評論:

东西南北先生:感谢您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关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国家语委的重大项目,它的编写、修订都得到了国家语委的支持和指导。作为一部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词典,对字形、字音的确定是慎之又慎的。词典修订时,编写团队就“廷”等字的字形问题请示过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课题组及汉字研究方面的专家,多方征求意见后才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案。关于“廷”等字的字形,主要考虑:首先,《通用规范汉字表》主要是对汉字的字量、字种、繁简正异的关系进行规范。对于字形问题,《〈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商务印书馆,2013年)中说明,由于《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间存在内部规则不统一、各种主要字体间还需要协调等诸多困难,使字形规范成为当今亟需却又很难短时间解决的问题,并明确指出:“如此复杂的问题,不可能让《通用规范汉字表》毕其功于一役,而应做出更长远的规划,单独设立汉字字形规范的研究课题。” 所以,《通用规范汉字表》此次不对字形作硬性要求。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等字字形使用的是“壬”,但1997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廷”等字的字形使用的是“?”。在没有新的字形标准出台之前,我们暂时执行后出的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其次,从理据上说,“?”和“壬”是不同的字,从字形到字音都完全不同。《说文》“?”训“善也”,“从人、士。士,事也。一曰:象物出地挺生也”,徐铉注:“象人在土上?然而立也。”其实,“?”即是“挺”。“廷”、“挺”、“梃”“铤”、“庭”、“艇”、“蜓”、“霆”、“颋”等字都是从“?”得声,而不是从“壬”。《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将从“?”与从“壬”的字混同为一了,但台湾出的语文词典大部分是区分的。相信国家语委将来研制字形规范标准时也会考虑从“?”得声的历史渊源与海峡两岸的语言文字实际使用状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没有对从“?”得声的系列字的字形作改动也是基于这种考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共收单字(包含繁体字、异体字)约12500个,涵盖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8105个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对这8105个字在简体字和繁体字、正体字和异体字的关系处理上,完全执行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字际关系处理上的标准。我们认为,在没有新的字形标准出台前,“廷”等字仍旧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字形,词典对“?”这一核心部件加以一定的提示,是完全有必要的。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编辑部 2016年11月17日

這就很有意思了,從這段話裏可以發現:

  1. 《通規表》「不對字形作硬性要求」「應做出更長遠的規劃,單獨設立漢字字形規範的研究課題」,有點踢皮球/打太極的意思;
  2.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已經停用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存在字形上前後打架的問題。具體來說是後出的《筆順規範》打了之前字表的臉。

已經停用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說明」並未直接提及字形標準的問題,通篇只是在談擇字:



我又去找《規範詞典》編輯部聲稱沿用的 1997 年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moe.gov.cn/s78/A19/yxs_ (也就是「廷」字出現不同於之前字表字形情況的所謂「後出的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可以發現《筆順規範》在「說明」裏明確說自己管筆順,同樣沒說自己管字形:

而且《通用字表》和《筆順規範》都是沒有繁體字的。《通用規範漢字表》附表的繁體字形只能是來自《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

再看《印通表》的「說明」:

那麼我可以說,現在明確表示自己是管(宋體)字形標準的表就只有《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了。而且這個表裏收了繁體字。

說是《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附件「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也可以,因為這個附件的字形也是照著《印通表》做的,但是《通用規範漢字表》沒有講自己要管字形。

就事實來說,新中國的正文字體中最為基礎的由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設計/修整的宋黑仿楷四大正文字體,都是以《印通表》為字形依據(這個表本身就是上海印研所在創制宋一體的過程中形成的)。

至於實際使用情況以及以後會不會有變動就是另外的問題了。


像「線」「綫」這種,由於在《第一批異體字表》中被確定過正異關係,就不是字形標準的問題了,而是正異體字的擇字/定位的問題。

比如用「國標繁體字」的標準來檢視這篇答案的字形,在使用嚴格落實國標字形的字體(比如思源CN、蘋方CN)顯示的前提下仍然存在的非規範字形有「**為(爲)」「**沒(没)」「**麼(麽)」「**說(説)」「**內(内)」「*佈(布)」「*況(况)」,標一個星號表示在《通規表》後的異體字對照表內,標兩個星表示是被語委無視掉的異體字。

不管上邊囉哩八嗦牽涉到的一大堆表,確認「國標繁體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查《新華字典》或者《現代漢語詞典》,被標註為(繁)的就是了:

被標註為(異)的就是(官方認定的)異體字: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大陸官方認定的「標準繁體字」和文字改革前的鉛字用例、傳統上的正字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各自獨立於大陸官方整理而來的「臺灣標準」「香港標準」都有一些脫節。雖然大陸的字體廠商可以較為嚴格地按照國標字形的要求製作字體字型,但Unicode 編碼以及一些輸入法不單考慮大陸的字形規範/擇字標準。所以嚴格遵照「國標繁體字」對於熱衷傳統文化/熱衷港臺文化兩類有繁體字使用需求的人群而言都顯得比較鷄肋。

實事求是地講,臺灣省的「國字標準字體」在擇字上基本能反映文字改革前的印刷用字情況以及傳統《說文》學視角下的正字(雖然也有一些取捨),只是在一些字形處理上有些過於吹毛求疵或者創新了。

中国大陆标准规范之繁体字,请参考《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的附录。

(缐)

关于「说」字:

通俗来说,大陆标准繁体字「説」,台湾标准繁体字「說」。

准确地说,「説」「說」是同一个字的「新旧字形」。

类似的,「户」字,

大陆和香港的标准,都是「户」,而台湾是「戶」。

通俗的不严谨、不正确的讲法:「户」的繁体字写作「戶」。

准确地说,「户」「戶」是同一个字的「新旧字形」。


扩展阅读:

港澳台的繁体字是哪一版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