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地到香港 青年要什麼?(文:歐陽五) (09:00) - 20210511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文摘

從內地到香港 青年要什麼?(文:歐陽五) (09:00)

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發生了兩件爭議頗廣的事。

一個是選秀節目《青春有你3》被叫停,原因是有網絡短片爆出有「粉絲」大量購買贊助商牛奶,以掃描樽蓋內二維碼投票,但很多牛奶卻被成箱倒掉。從昔日內地初代選秀偶像因所謂民主投票方式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到讓人聯想上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倒牛奶」事件,除了製作方和贊助商被痛批,「這屆年輕人怎麼了」的追問亦比比皆是。

另一個是騰訊高管張軍在4日上午發微博,說「當我們忙着做各種致敬青年的策劃時,青年們正在睡覺」。結果被捲入輿論風暴,乃至被嘲諷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埋怨雞還在睡覺」。

基層青年借助互聯網 發更大聲音

無獨有偶,去年「五四」青年節,號稱「年輕人的樂園」的B站策劃發布的宣傳片《後浪》也曾招致不少抨擊。很多「前浪」不明白,為什麼當下年輕人不愛談夢想和追求,不去看詩和遠方呢?

其實,青年還是那些青年,但網民結構卻發生了改變。2000年內地網民數量約2250萬,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的佔逾四成,但到了2020年12月,9.89億網民中,初中學歷佔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學歷網民不足一成,更有逾七成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人民幣。青年沒有變,只是那些出身普通甚至貧困、在底層繁瑣勞累生活中面臨壓力、困惑和迷惘的基層青年,借助互聯網發出了比以往掌握話語權的所謂精英青年更大的聲音。

平等的對話、公平的機會、向上的希望

最近一部講述中共建黨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在內地爆紅,講述的也是一群青年在風雲變幻的年代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正是這些「前浪」讓百年後的青年不用再發出「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的感慨,大部分時候也不需要「拋頭顱、灑熱血」,乃至開始「平視這個世界」。但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疑問依然在列,鄰國日本那些陷入低欲望、逃避現實、沉溺網絡二次元偶像,甚至被稱為「廢物」的「平成一代」,又是否會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未來寫照?畢竟,真正決定中國未來的不僅有《後浪》宣傳片中享受境外旅遊、跳傘、潛水、賽車的青年,更包括諸多在城市生存壓力、階層固化、「內卷」等現實挑戰中迫切希望明晰自己前進方向的青年。

青春值得禮讚,青年也需要護航。希望年輕人保持「心裏有火、眼裏有光」,除了青年自身的奮鬥,也需要整個社會更多地關注青年究竟需要什麼,通過改革為他們減負減壓,給予他們平等的對話、公平的機會和向上的希望。近來有扶貧劇《山海情》頗得年輕人好評、中科院博士論文致謝辭引來廣泛共情,皆因它們真實描繪出年輕人在困境中的堅韌奮進、平凡人物身上也能展現時代高光。能否順應青年一代公民意識的覺醒、切實回應其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正當追求、包容「後浪」創新試錯、實現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的統一,是內地在宣布消除絕對貧困之後,能否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

大灣區讓香港年輕人了解內地真實

內地青年如此,香港亦然。國務院副總理韓正4月下旬在廣州與港澳青年交流座談時曾表示,有關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幫助解決這些港澳青年的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實際困難。顯然,中央對於當前香港年輕人面臨的困境有着清醒的認識。畢竟,除了黃之鋒、羅冠聰等人外,大部分被裹挾的香港普通青年其實與內地年輕人在前述種種問題上有着共同的挑戰,恰似多年前香港巴士阿叔的名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只是在香港這個特殊的環境下表現更為極端。

從中央最近的着手不難看出,一方面,中央冀望通過大灣區建設,吸引更多的香港年輕人「北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奮鬥目標和人生價值;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大灣區這個範例,讓那些「北漂港青」以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讓更多的香港年輕人了解大灣區,了解內地的真實情况。

香港主政者需考量民生與民主

而對於香港本地而言,在香港《國安法》落地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之後,主政者尤其需要考量的是,除了在民生建設上着力為香港青年減壓減負,如何在民主政改方面實現進一步推進與完善,實現紀念「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核心。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