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上漲後,住宅用電終於比工業用電便宜一點,用電正義才剛剛要開始 - CSR@天下

立即加入會員,專屬活動優先通知!

電價上漲後,住宅用電終於比工業用電便宜一點,用電正義才剛剛要開始

電價上漲後,住宅用電終於比工業用電便宜一點,用電正義才剛剛要開始

電價審議會決議,將調整大戶以反映電價成本。

Unsplash

從2018年凍漲迄今,經濟部終於調漲用電大戶電價最高15%,也讓占台電最大宗的1272萬戶住宅用電戶的平均電價,稍微低於受到影響的2.2萬戶工業用電戶。

經濟部27日召開111年電價費率審議臨時會,決定針對用電大戶調漲電價,同時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住宅1,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6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

經濟部指出,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電價15%,高壓用電均價將從每度2.699元調漲為3.1039元,特高壓從一度2.2354元調整為2.5707元;但考量內需產業受疫情衝擊,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6類產業的高壓用戶將不調漲,此調整影響約2.2萬戶。

電價調漲後,住宅用電終於比工業用電便宜

經濟部上一次調整電價已經是2018年3月的事,而根據台電公司的資訊,2020年,台灣住宅用電平均電價是每度2.5596元,比工業用電平均電價每度2.4461元還貴上4.64%。

過去工業用電較民生用電便宜,固然有鼓勵生產製造,讓廠商擴大出口、爭取外匯等的用意,但即便是以「世界工廠」聞名的中國大陸,工業用電2.7218元也遠比住宅用電2.3231元高;導致全民補貼企業用電的疑慮始終存在。

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環境NGO指出,台灣電價長期以來未能反映環境外部成本,無法發揮能源價格的政策工具效果,台灣若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則電價合理調漲勢在必行。

圖片來源/經濟部

在淨零排放的願景下,環境NGOs針對本次電價審議提出三大呼籲:首先是「工業部門與用電大戶應優先調漲」,暫緩一般民生調漲;第二是「加強節電措施力道」,包括提高工業節能法規的規範力道,以及補助民生節能設備的汰換;第三點則是「完善能源貧窮輔導機制」,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盤點各地潛在的能源貧窮戶,提供必要的輔導與補助。

工業電價優先調漲,確實反映能源外部成本,因應供應鏈去碳化壓力

環境NGOs認為,「因應國際燃料成本變動」避免台電與中油兩大國營事業的虧損,固然是本次電價調整的理據。但若要在面臨通膨壓力之時,爭取社會大眾對於本次電價調整的支持,更須重視能源價格合理化作為推動能源轉型、促進產業節能的政策工具,同時也應在比例上符合「淘汰產業化石燃料補貼」、「使用者付費」、「照顧能源弱勢」的精神。因此本次電價調漲應優先針對工業以及用電大戶,暫緩一般住商用戶調漲。

環境NGOs表示,自2018年最近一次的電價調整以來,台灣三年間用電量增加了164億度,其中,工業部門就增加了124億度,占總增幅的76%,是近年來用電成長的主要驅力。

圖片來源/經濟部

根據分析,電費平均佔製造業生產成本不及2%,因此即使工業電價調漲至10%,每度調漲0.25元,對產業生產成本的影響也不過是千分之2。

多用才會受到電價上漲影響

此外,經濟部指出,為顧及民生物價,小商店、低壓用戶及高中以下學校的電費將不調漲,住宅用電1,000度以下、約占97%(1,272萬戶)也不調漲。

同時為提高節能誘因,住宅用電1,001度以上(排除使用維生輔具的身障家庭),只有超出的那1度會調漲,其餘1,000度不調,如以繳納電費試算,為非夏月每期(兩個月)6,592元、夏月7,904元以下的家庭用戶,不受影響。

上述方案核算為整體平均電價後,漲幅為 8.4%,平均電價由每度2.6253元調漲為2.8458元,以漲用電大戶、不影響基本民生為原則。此電價調整將由7月1日開始實施。

經濟部強調,國外電業針對這波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已陸續進行電價調整,調漲幅度介於13%~45%間,甚至國外民營電力公司因考量成本,影響供電穩定。台電公司面對燃料價格居高不下,預計今年燃料成本將較去年增加約3,000億元,將面臨極大財務壓力。本次在通盤考量燃料成本、台電財務、疫情衝擊及穩定物價等因素下,仍有必要讓台電公司維持供電穩定的營運模式,因此以最低影響限度進行電價調整。

更應鼓勵的是節電

環境NGOs更表示,長期以來低廉的工業電價以及連續的電價凍漲,減損了產業投資節能設備、製程改善的誘因,整體來說對於台灣追求淨零排放、抑制能源消費,有消當不利的影響。

若工業可進一步提高「節電1%」的規範,將節電率由目前平均1.7%提升至2.5%時,則可抵銷此次電價調漲對營運成本的影響,更可提早因應供應鏈減碳壓力。

環境NGOs認為,產業端不應將電價調漲視為洪水猛獸,反而是邁向產業永續與高效化的契機。台灣過往電價過於低廉,導致節電的經濟誘因低落,多數企業主不願投資節能改善計畫,反而造成生產過程中許多不必要的能資源浪費,變相壓低利潤,導致失去產業競爭力。面對當今全球追求2050淨零的趨勢,台灣應當透過此刻電價合理調漲的契機,翻轉傳統經濟模式,追求更高能源效率的低碳經濟。 

圖片來源/經濟部

環境NGOs呼籲政府積極督促8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落實節電1%政策,抓緊時間輔導企業建立能源管理機制,發揮以大帶小綜效,協助中小企業接上減碳浪潮,帶領整個供應鏈共享淨零商機。同時也應該編列充足預算,延續並擴大過去幾年「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的努力,持續鼓勵民生部門汰換耗能設備,關掉不必要的待機電力,優化用電行為,結合整體社會一起朝向淨零轉型。

正視能源貧窮,完善中央地方協力輔導機制

環境NGOs也提醒政府, 雖然台灣的電價與其他國家相比來得低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電價合理化的過程中,部分較為弱勢的社會群體所需要承受的成本會比其他群體來得更高,也更為脆弱。因此除了呼籲這次電費合理調漲應「工業優先」之外,也建議政府仍應正視既存的低收入戶能源貧窮跟能源安全問題。

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研究指出,低收入戶家庭往往受限於居住空間的不良用電條件,而導致用電支出佔家戶支出的比例過高,甚至會高於高收入家庭之用電支出比例,進一步惡化貧富差距。

根據工研院與家扶中心在2015年針對新竹縣市的低收入家庭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 63%的低收入戶家庭,其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 10%,成為「能源弱勢」。

此外,低收入家戶的家電往往是高齡或老舊、二手的電器,除了有走火的風險,也得消耗更多的電力,對中低收入的家庭造成更重的經濟負擔,卻沒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工研院在2020年的一份統計指出,低所得家庭的冷氣和冰箱的平均使用年數,比起高所的家庭的平均多了6年和4年,而且有超過33%的冷氣、與29%的冰箱使用超過16年,足以顯示上述問題的嚴重性。

邁向淨零的路徑上,不應該遺漏任何一個人,在各部會都開始將淨零放入施政重點的當下,更需要各個政府單位之間的互相溝通與合作,確實掌握在這條道路上民眾的各種需求與困境。我們建議:對能源貧窮的盤點與協助不應只由各縣市政府負責,中央更應結合社會局或社福機構,盤點需要的族群,輔導用電行為、協助中低收入戶老舊家電的更新,也確保二手舊家電妥善回收,而不是再次由社福機構或中低收入戶使用。

(共同聲明的環境NGOS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我愛淡水河 2023 - 年度行動溯源紀錄|天下雜誌 ╳ 明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