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汉语文字
展开81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雪(拼音:xuě)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2],其古字形由表示落下的“雨”和羽毛状的雪花组成,本义指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因雪的颜色是白色的,所以“雪”字又可引申为白色或白色的东西。“雪”字又有除尘、洗刷的意思,如:雪耻、雪冤、昭雪。
中文名
拼    音
xuě
部    首
五    笔
FVF
仓    颉
MBSM [3]
郑    码
FVXB [3]
字    级
一级(2249) [1]
平水韵
入声九屑 [4]
注音字母
ㄒㄩㄝˇ
笔画数
7+4(部首+部首外)
统一码
基本区-96EA [3]
四角码
1017₇
造字法
会意字形声字
结    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异体字

文字溯源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2]
会意字。甲骨文(图1、2)的“雪”上部是个“”字,表示这个字与雨水有关,也有落下的意思;下部是“羽”字形,下落的雪如同羽毛,所以用“羽”代指雪;“羽”字旁边还有几个小黑点,像落下来的碎屑,如同飘下来的雪片。据说在远古时代,中原一带天气温和,很少下大雪,所以甲骨文中的“雪”字并不多见。
到了金文,“雪”字字形已发生很大变化。它的上部还是个“雨”字;下部变成了“彗”字,由两个扫帚形和一只手(彐)构成。有人认为“彗”字表示读音。也有人认为“彗”字像手拿扫帚在扫雪,也可理解为雪花大如帚,或理解为雪是可扫的水。小篆(图3)的“雪”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到了汉代,隶变先是沿袭小篆(图4、5),以后对字形进行了简化,成了图6的形体,只把篆书的“雨”头和“彐”(即手)底留下来,中间的两把扫帚却简省掉了。于是,楷书又相沿图6形体发展成为“雪”字。 [2] [5]
雪的本义指一种从天上降下来的白色六角形结晶体,它是雨水冷凝后形成的。雪的特点是呈白色,且有亮亮的反射光,由此,雪又引申指白色或白色的东西,如雪白、雪亮、雪糕等。
雪洁白无瑕,用作动词时,雪便有了使某物洁白无瑕的意思,引申指刷掉蒙上的尘垢、恢复某物的本来面目,如雪耻、昭雪、洗雪中的雪,都是洗刷去蒙受的耻辱的意思。 [17]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xuě
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snow
《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巴金《化雪的日子》:“初春的微风吹拂着我的乱发,山脚下雪开始融化了。”
雪花;滑雪;冰天雪地;瑞雪兆丰年
某些白色事物的代称。如稻米、白花、白发等。
杜甫《孟冬》诗:“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雪:稻米)
卢纶《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雪:白色的禽鸟)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雪:白发)
颜色或光彩像雪的。
white
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白居易《别行简》诗:“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
雪白;雪亮
比喻高洁。
杨万里《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诗:“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
指古乐曲《阳春白雪》。亦泛指高雅的曲调或歌声。
白居易《闻杨十二新拜省郎遥以诗贺》:“雪飘歌句高难和,鹤拂烟霄老惯飞。”
崔钰《和人听歌》:“声和细管珠才转,曲度沈烟雪更香。”
下雪。
snow
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拭擦;洗涤。
wipe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
澡雪
洗除(耻辱、仇恨、冤枉等)。
《韩非子·难二》:“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
岳飞《满江红·写怀》词:“靖康耻,犹未雪。”
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表白,表明。
李节《赠释疏言还道林寺诗》序:“天子建号之初,雪释氏之不可废也,诏徐复之。”
斥责,呵斥。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德宗正色曰:‘唯卿不合雪人。’”
以上参考资料: [6-8]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一下】【雨部】相绝切(xuě)
䨮,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
〖注释〗①凝雨:凝之以雨。②彗声:声中有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雨而可彗埽者,雪也。” [9]

说文解字注

“冰雨说物者也”注:冰各本作凝。今正。凝者,冰之俗也。《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故许谓之冰雨。说,今之悦字,物无不喜雪者,说与雪叠韵。
“从雨,彗声”注:相绝切。十五部。 [10]

广韵

相绝切,入薛心 ‖彗声月2部(xuě)
雪,凝雨也。《元命包》曰:“阴凝为雪。”《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又拭也,除也。相绝切。四。 [11]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字部】雪
《唐韵》《集韵》相绝切。《韵会》《正韵》苏绝切,并音㡜。
《说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阴凝为雪。《释名》: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华,言凡草木华五出,雪华独六出,阴之成数也。《诗·邶风》:雨雪其雱。
又《广韵》:除也。《韵会》:洗也。《庄子·知北游》:澡雪而精神。《战国策》: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又《广韵》:拭也。《家语》:以黍雪桃。《史记·郦食其传》: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并节𠋫名。见《后汉·律历志》。
又山名。《后汉·明帝纪注》:天山即祈连山。一名雪山。
又《阳春白雪》,古曲名。

字形书写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3]

书写提示

雪字书写笔顺
【笔顺】①一(横)②丶(点)③㇖(横钩)④丨(竖)⑤丶(点)⑥丶(点)⑦丶(点)⑧丶(点)⑨㇕(横折)⑩一(横)⑪一(横)
【规范提示】①“雨”头的第二笔竖改点,第三笔㇆(横折钩)改㇖(横钩)。②下部是“彐”,中间横笔两端不出头。
【写法】❶“雨”头宽“彐”窄。❷“雨”头,中间一竖在竖中线;框内左边下点在横中线下侧,右边下点在横中线。❸“彐”,居下居中,宽于“雨”头的首笔横。 [13]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14]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十七薛
仙A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相绝切
sjuæt
集韵
入声
十七𧀼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苏绝切
siuæt
中原音韵
入声作上声
车遮
撮口呼
全清
siuɛ
中州音韵
入声作上声
车遮
须也切
洪武正韵
入声
五屑
全清
苏绝切
syet
分韵撮要
阴入
第十三鸳婉怨乙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15]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s
i̯wat
先秦
王力系统
s
ǐwat
先秦
董同龢系统
s
juæt
先秦
周法高系统
s
jiwat
先秦
李方桂系统
s
juat
西汉
东汉
jiat
ji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jiwɑt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黠屑薛
jiwɑt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黠屑薛
jiwɑt
隋唐
高本汉系统
s
i̯wɛt
隋唐
王力系统
s
ǐwɛt
隋唐
董同龢系统
s
juæt
隋唐
周法高系统
s
iuæt
隋唐
李方桂系统
s
jwät
隋唐
陈新雄系统
s
ǐuɛt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ɕye
214
上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ɕye
213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ɕye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ɕie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ɕye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ɕyɐ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ɕye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ɕyəʔ
2
阴入
吴语
苏州
siɪʔ
4
阴入
吴语
温州
ɕy
323
阴入
湘语
长沙
ɕie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sye
13
阳平
文读
湘语
双峰
sue
13
阳平
白读
湘语
双峰
ɕya
13
阳平
白读
赣语
南昌
ɕyɔt
24
阳平
客家话
梅县
siɛt
1
阴入
粤语
广州
ʃyt
33
下阴入
粤语
阳江
ɬit
21
下阴入
闽语(闽南语)
厦门
suat
32
阴入
文读
闽语(闽南语)
厦门
seʔ
32
阴入
白读
闽语(闽南语)
潮州
soʔ
21
阴入
闽语(闽东语)
福州
suɔʔ
23
阴入
闽语(闽北语)
建瓯
syɛ
24
阴入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 [16]、汉典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