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殺手》上映!李安醞釀 20 年的新電影,花了多少心血?有哪些亮點?|經理人
feature picture
《雙子殺手》

《雙子殺手》上映!李安醞釀 20 年的新電影,花了多少心血?有哪些亮點?

2019-10-23 鈦媒體 陶淘

「So sharp, so close, so clear. (如此銳利、如此貼近、如此清晰。)」

李安執導的新片——《雙子殺手》的主演,曾數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的男演員威爾.史密斯,在日前的 TechCrunch Disrupt 大會上,這樣形容這部電影將會給觀眾的感受。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 50 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退休特工,遭到了 20 多歲的自己追殺的故事,換言之,將會有主演兩個不同年齡段的自己在同一畫面中數次進行殊死較量。該片是電影界首部能夠在同一作品中通過數位化真人手段,逼真地呈現出同一個角色兩個時期樣貌的作品。

高幀率技術,李安再次鋌而走險

120 幀、4K、3D,在《雙子殺手》中,李安延續了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的高幀率技術手段,還新增融合了高亮度、高動態範圍、廣色域、沉浸式聲音等電影放映領域的技術

從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囍宴》與《飲食男女》開始,華人影壇蜚聲海內外的導演李安,昔日給人的印像一直是擅長刻畫倫理、情感與哲學。如今,這位手捧多座奧斯卡小金人、金馬獎、甚至獲得了美國電影協會終身榮譽獎的、年過六旬的導演,依然未曾停止過突破桎梏、尋求創新的步伐。

這十年來,他把目光轉向了技術。

「將《雙子殺手》拍成電影這件事,我已經醞釀了 20 年的時間,但囿於技術原因,我一直沒有開工。」

技術上的完美主義讓李安寧可將這部心儀已久的作品擱置數十年,也不願將抱憾的作品輕易與觀眾見面。而如今,當時機成熟,李安自然急不可待。

120 幀的電影,意味著頭髮絲、肌膚上的汗腺與光澤、甚至演員的妝容,都纖毫畢現,因此,這也使得威爾.史密斯等一眾呈現了特寫鏡頭的演員,都裸妝生生暴露在觀眾面前。但這對於觀影人來說,意味著真實、貼近。「每個人都可以像父母一樣、甚至勝過父母般觀察到威爾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這是很大的創新。」李安表示。

那麼,這種包含了密集真實感的高幀率電影,究竟運用的是一種怎樣的技術?

首先需要解釋一下「多少幀電影」的含義:簡單地來說,就是電影每秒播放畫面的張數。當靜態的畫面以一定的速度播放的時候,畫面的動態觀感就會相應產生。每秒的幀數越多,受眾的畫面觀感就會更加真實。

早在 1930 年代,有聲電影發明之後,電影的播放幀數就被固定在 24 幀每秒(FPS, Frame per second)。知名影評人 Magasa 這樣解釋這個問題:

人的雙眼及其數據傳輸系統每秒可以識別 10-12 幀畫面,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幀畫面保留 1/15 秒。如果在前一幀畫面尚且保留的 1/15 秒內大腦又收到一幅新的畫面,那麼就產生了畫面在連續運動的感覺。放映幀率達到了 16-24FPS,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暢的畫面。因為 24 幀是符合人們眼睛視覺暫留現象的最低格數,低於 24 幀,觀影者就會感受到「跳幀」。

然而,這個因節約成本而確立下來的數字,卻構成了過去 80 年裡電影行業的基本規範,從未得到過挑戰,直到一些具有先鋒開拓精神的導演們出現。

2011 年,《哈比人》的導演彼得·傑克森曾在 Facebook 上表示,24FPS 的電影不能給觀眾帶來最佳的視覺體驗,於是冒險採用了 48FPS,結果遭遇了觀影人的一致抨擊——過於流暢、過於真實、不像電影,致使導演在拍攝《哈比人2》時只好妥協、重新選擇了傳統的 24FPS 製作。

2014 年,卡麥隆潛心希望《阿凡達2》能夠拍成 3D+60 幀的電影,但考慮到影院放映能力的原因,隨後把幀數降到了 48FPS,並且由於《艾莉塔:戰鬥天使》等其他電影制片的原因,該片至今都未能上映。

時間推進到 2016 年,彼時,李安拍攝了全球首部 120FPS 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並被卡麥隆盛讚為「電影的新白金標準」。然而,這部耗資 4,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2 億元)的電影,依然沒能逃脫高幀率電影的口碑與票房魔咒。

Gemini Man3.jpg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劇照
鈦媒體

儘管《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有著李安一以貫之的深刻反戰主題與對主角內心感受的剖析,並且因打破了以往電影 24PFS 的拍攝局限,以後者 5 倍的訊息量將演員的細節呈現在觀眾面前,卻受制於全球符合放映技術影院數量的寥寥,而使得大部分觀眾觀看的是 48FPS 和 24FPS 的重製版本,影響了藝術觀感、收穫了慘淡的票房。

不過,李安並沒有放棄。三年之後,他帶著《雙子殺手》,王者歸來。幸運的是,這次院線的支持力度會比之前大。此前,中國電影公司-華夏電影要求在《雙子殺手》之前,中國至少要有 100 家電影院可以放映 120 幀 / 4K / 3D 的格式,覆蓋北上廣深(即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和杭州、武漢、西安、昆明等重點票倉城市。這個數字相比 3 年前的全球 5 家,已經翻了數十倍。

此外,此次影片背靠阿里影業和復星影業的投資、發行支持,其中又有今年剛被復星集團委以重任的、前樂視影業 CEO -張昭一手運籌帷幄中國發行,還得到了北美發行方派拉蒙影業數月前便開始遊說各大影院升級設備的支持。這一次,李安的票房似乎在外部環境看來,有了充足的保證。

然而,李安依然是害怕的。被問及對於這次高幀率電影播放效果的信心,李安躊躇的是每秒 24 幀的畫面非但是電影行業中被認為循例的清晰度天花板,更是受眾長期以來根植於心中模式化的審美觀念。

儘管如此,對於自己的嘗試,李安又是篤定的:

我堅信,我們有多大程度地受到普通受眾和專業人士的指責——比如銳度過高等,就可以在今後盡多大努力從中去提升和改進,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受眾會覺得很嚇人;另一方面,他們肯定也獲得了更多以前只能被模糊掉體驗。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做了,儘管有些恐怖,也是很讓人興奮的。

不走捷徑的「數位化真人」

由於本片中需亮相同一角色的兩個時期,《雙子殺手》的另一亮點便在於「數位化真人」的打磨。李安在 TechCrunch Disrupt 大會上接受採訪時表示,「多年以來,數位化真人在螢幕上的呈現被人認為是難以置信的,但我希望挑戰一下。」

對此,數周前剛過完自己 51 歲生日的主演威爾.史密斯表示,在李安的想法下完成的電影,能夠讓他本人的「年輕版」呈現出自己 23 歲時的膝蓋、背肌等軀體部位應有的健碩,通過 100% 的年輕化還原呈現出來。

「我第一次看到 23 歲的自己和 50 歲的自己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時,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因為那個角色是我,又不完全是真實的我,而是許多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將我渾身上下的細節,包括眼睛的顏色、皮膚毛孔上的濕潤程度,都經過設計的一個數位人。」 他說。

Gemini Man5.jpg
Youtube預告

這個返老還童的威爾.史密斯,讓男主演看到了藝術與科技結合能創造出的巨大潛能。此前,在好萊塢,「減齡」是電影常見的手法。早在 2008 年布萊德.彼特主演的奇幻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中,就有布萊德.彼特 52 分鐘 CG 頭像和真人身軀的組合,CG 版的布萊德.彼特最後會和化妝後的他自己重合起來,讓時年 45 歲的彼特容光煥發、重返少年。

今年初的《驚奇隊長》裡,技術團隊為了讓山繆·傑克森變年輕,在他整張臉上都鋪滿綠色的倒模,之後模具成型運用 CG,才有了年輕的神盾局長。然而,無一例外的是,以前好萊塢影片中的減齡,都是頭部電腦特效與真人身體拼接的效果,或是替身與 CG 結合。而這一次,李安再一次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全身數位化真人的嘗試。對於自己的抉擇,李安的解釋是「想要驗證一下市場能否接受更為真實的呈現效果」。他自己把這種技術飛躍形容為「leap of faith」(天降神蹟)。

第一年技術準備,第二年拍攝與技術研究並行,第三年又用了近一年製作,《雙子殺手》經歷了長達三年的製作周期

李安表示,在準備的過程中,團隊做了很多測試,威爾.史密斯也參與到了該環節,一起研究要如何做逐層的表演捕捉,然後梳理出一套方法論來運用於拍攝,這是很珍貴的。

雙子殺手Gemini Man.jpg
《雙子殺手》劇照

「除了 3D 攝像機,3 個房間的 500 位技術人員和藝術家(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一起在紐西蘭逐步將年輕版的史密斯呈現出來,他們是創造了奇蹟的人。」 提起數位化真人的製作,李安笑答。與此同時,在李安看來,技術的問題不是最大的難點,也不是他一個門外漢能夠左右的。對於導演和演員來說,如何努力去適應新的媒介,是影片成功的祕鑰

為了去演好二十多歲的數位化真人,史密斯在採訪時思忖片刻、做了個形象的比喻:「我覺得要把自己的天真演繹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就是當你已經知道一些東西,卻要當做自己從未染指過。比如性經驗——有過和未曾有過,走路的姿勢都會不一樣!」(笑)

李安還強調,有時候,包括質地、光線、角度,技術是無法解決的,史密斯就不斷嘗試著去完善自己的表演。讓眉毛上揚的角度、嘴角上揚的角度看著都讓人覺得合理。

為了讓年已半百的史密斯找回曾經的青澀,李安看了前者整個職業生涯的電影,從中提煉出幾部有代表的作品,包括《六度分離》、第一部《絕地戰警》、《新鮮王子妙事多》《ID4 星際終結者》等等,只為找出八九十年代的史密斯的心智和稍顯稚嫩的演技,包括純真的眼神,這是對絕對真實化近乎苛刻的追求。

「那時候,他在我作品裡觀察我微妙的形神,我覺得李安就像我粉絲一樣!」早就放話一直想要和李安合作、否則自己就要老了的史密斯幽默地表示。

李安提到,更難的還在於史密斯與表演捕捉之間的契合。當追蹤演員身體各個部位的表演捕捉被充分調動,演員表演的時候就會伴隨著很多追蹤點同時跟進,這一秒不能提前或錯過,如果提前了半秒,眼睛的位置就會不一樣。

「當演員像以前一樣去表演,當然不會讓受眾依然覺得賞心悅目。演員應當尋找到屬於這種新媒介的感覺,這種擅長在特寫鏡頭下表演的感覺,融入更多生命的鮮活感和美感,去以探尋到數位影院的專屬美感。」

180 年前,當攝影技術發明的時候,許多畫家開始擔憂失業,但隨後便催生了魔幻現實主義、後印象流派,順勢者在寫實主義之外開闢出了一片藝術新天地;當電影甚至電視普及時,話劇演員的轉型也經歷了神情與動作的誇張、台詞的字正腔圓到一定程度的收斂式表演的過程。

因而,如今的「數位化真人」和 120 幀、3D 技術下的演員表演,要經受的嚴峻考驗也如是,只要逾越這一道天塹,或許便會創造新的電影奇蹟。

(本文出自鈦媒體;作者:陶淘)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