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費用“腰斬”,國產哪家能成下一個“牙茅”? - 新浪香港

種植牙費用“腰斬”,國產哪家能成下一個“牙茅”?

  文|新浪財經 劉麗麗

  種植牙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很多患者感覺壓力很大,但這種局面很快就會改觀。

  1月11日,由國家醫保局指導、四川省醫保局牽頭開展的口腔種植體系統省際聯盟集采在四川成都開標。根據本次種植牙集采擬中選結果,本次集采共有55家企業參與,其中39家擬中選,中選率71%,擬中選產品平均中選價格降至900餘元,與集采前中位採購價相比,平均降幅55%。

  此消息一出,網上一片歡呼雀躍。

  “去年種牙前後一共花了1.4萬元,種植體選的瑞士ITI非親水花了1.2萬元,是不是種早了?”一位網友在網絡社交平台發出這樣的感歎。

  種植牙為什麼這麼貴?

  其實,這位網友遇到的情況很普遍。目前在大城市大醫院,種一顆牙可能要1.5萬到2萬之間的水平。

  種植牙為什麼會這麼貴呢?

  “咱們國內也研發出了種植體,價格可以說是種植體里最便宜的了,不過植體需要臨床實踐數據做支撐,國內種植體研發起步晚,瑞士、德國的植體質量有保障,醫院基本都是在用這類進口植體,只要涉及進口醫療器械用品,價格都高到飛起。”一位牙科專業人士這樣說。

  另一位牙醫分析了種牙費用的構成:首先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材料,使用的植體不一樣,價格自然就會有區別,價差主要來自於原材料品質、加工質量以及品牌;其次就是服務人員的技術收費。

  這位醫生認為,種牙技術門檻高,人力成本高。“其實種植牙對醫生的經驗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由經過特殊培訓的專業種植外科醫生、種植修復醫生、種植技師及相應的助手組成的團隊來共同完成,需要的人員成本比較大。一般種植一顆牙前後需要8次左右,耗時3-6個月,包括口腔檢查、X 線檢查,才可確定是否適合做人工種植牙。”

  在這兩大部分成本中,這次集采對種植材料的價格幾乎是給了攔腰一刀。集采覆蓋了全國近1.8萬家醫療機構的需求量,達287萬套種植體系統,約占國內年種植牙數量(400萬顆)的72%,預計每年可節約患者費用40億元左右。

  種植牙全套整體費用也將隨之大幅降低、更為透明。醫療服務價格也已被規範合理區間。2022年9月8日,國家醫保局發佈《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政策首次對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做出明確規定,規定單顆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上限為4500元,若符合特定條件可放寬至6300元。

  據悉,在完成了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種植體集采之後,近期還將對種植牙過程中配套使用的牙冠耗材開展競價掛網,同步落實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使種植牙服務的三類主要費用構成同步下降。通過以上多項治理措施,預計種植一顆牙的整體費用(含醫療服務、種植體和牙冠)有望降低50%左右。

  預計到今年3月下旬-4月中旬,最晚也應該在5月前,種植牙費用綜合治理結果落地實施,患者將全面享受到萬元以下的種植牙服務了。

  一年新增1.95萬家相關企業 誰會收益?

  早在去年9月,A股牙科醫療股就走出一輪強勢爆發行情,高於市場預期的種植牙指導價給搖搖欲墜的牙科股重新打了一針“興奮劑”。

  據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我國現存15.8萬家口腔相關企業。註冊量方面,2013年至2021年,我國口腔相關企業新增數量逐年增加,於2015年、2021年分別實現年註冊量增速最高峰、年註冊量最大值,2022年我國新增1.95萬家相關企業。

  首創證券投資顧問孫大鵬表示,隨著我國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種植牙需求增加,有效控製種植牙集采價格,有望促使我國種植牙需求進一步釋放,口腔醫療市場滲透率或將進一步提升,行業或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據《2020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人口總缺牙數達到26.42億顆,潛在種植牙數量1888萬顆,潛在種植牙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但種植牙修復比例當前較低。

  孫大鵬認為,我國種植牙滲透率未來有望快速提升,同時還將進一步拉動牙周科、牙體牙髓科等種植相關科室業務體量,滿足患者大量的隱藏口腔醫療需求,機構持續看好口腔醫療服務行業長期發展潛能。

  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將直接受益。被普遍關注的企業包括:大型口腔醫療連鎖機構通策醫療、國內獨家生產口腔修復膜的正海生物、高端醫療影像設備CBCT龍頭美亞光電、高端功能陶瓷材料製造商國瓷材料,等。

  多家分析機構普遍認為,此次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的專項治理,醫療服務價格降幅整體好於預期,且通過集采,上遊的國產耗材企業將迎來國產替代的黃金時期。在種植牙收費規範後,市場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並拉動其餘牙科科室同步放量,頭部口腔醫療機構有望通過以量換價快速拓展規模,政策強調醫療服務價值,醫療服務其他子行業也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