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读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关注者
175
被浏览
141,393

13 个回答

谢邀(我的处女邀。写这个问题的答案时,让我不禁一次地怀恋那些美好的年华和感慨时光的无情流逝)。

我并没有在四牌楼读研,后来去外校读研了,这也让我更加想念在东大的日子。本科我们专业是三年湖区(九龙湖),最后大四一年在牌区(四牌楼)。由于本人在牌区蹦跶折腾得比较厉害,我试着用多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四牌楼环境

从湖区刚刚搬到牌区那股新奇劲,连附近的地摊都要来回逛十来遍,看着夜晚霓虹初上,车水马龙,想着自己也终于成为城里人了。那会儿正是八、九月份最热的日子,牌区的梧桐(据说这种梧桐在中国叫法国梧桐,在法国叫中国梧桐,姑且就叫它梧桐吧)过度旺盛,树上的蝉迎着那一股又一股的热浪撕破嗓子的狂叫。当时闲了会去看看学校大片大片的草地和梧桐,有时会被蓦然的感动到。到现在,我看过很多地方的梧桐,可始终觉得牌区的那片梧桐是最美最美的。比起别的地方的梧桐,那片梧桐大树枝分叉的地方比较低,分叉开来的树枝长得又长又笔直,最高的树枝树叶茂盛到阳光都无法穿过。梧桐下面又是大片的草坪,偶尔也会有建筑系学生的木质构筑物的小作品摆在草坪上,再配着周边民国时期的建筑,这让人觉得历史的悠久感。绝美的自然风景配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最让人感动和难忘。本科毕业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穿民国风的服饰拍几张照,以后等有机会一定要去穿着拍张照。朝花夕拾醉东南呀。(以下图片来自人人网相册分享图片,侵删)

那会儿起的很早,不管有多早,总有比我早的老奶奶和老爷爷们打太极拳或是舞剑的。迎着早晨阳光看他们精神矍铄的样子,美美的一天就精神饱满地开始了。

牌区的建筑物确实很古老很沧桑。这种建筑对人的感觉就是外面看着好看,里面觉得极为不适合居住。中大院去过几次,是建筑系学生的教室,老师的办公室或是展览厅。房间的净高比较高,比较适宜作为展览厅或是会议室。给人的感觉是阴森恐怖,光线很差,尤其是砖墙结构和大理石给人以冷漠感。再加上古朴的建筑里突然冒出个空调,有点点滑稽可笑。下图就是中大院和逸夫馆。


前工院有一栋楼是建筑系学生的工作室,那栋楼的一楼是展览厅,有模型、照片之类的东西,那会儿是可以随便参观的。上面的几层是工作室,桌子很大,东西比较杂乱,各种纸墨笔砚,书和相机。

我们的活动范围在逸夫馆、土木馆和五五楼。逸夫馆大概是牌区办公条件最好的一栋楼了吧。经常会在乘电梯遇到我们院的某某大神。逸夫馆厕所的窗口风景大概是整个牌区视角最好的地方吧。如果要去东南大学四牌楼游历一番,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佳的视角,乘着电梯去逸夫馆的最高层,来到厕所窗口,整个牌区尽在眼底,大礼堂的绿色的穹顶盖,还有远处的紫峰大厦和江苏省电视台的大楼。当时在这里拍了好多照片,可惜当时的手机现在不在身边,百度张照片,大概就是这样的视角了吧。

终于说到亲爱的五五楼了,满满的眼泪了。当时我毕业设计就是在这里跟硕士和博士师姐师兄们一起做的。房间有点潮湿但还算比较温馨。那年有次下起了暴雨,五五楼这里是整个牌区地势最低的地方,所有的水都往这边汇聚。我就眼睁睁的看着水没过了一楼地板,慢慢地没到一楼天花板,再没到二楼地板,我竟然有点说不出是快乐还有忧伤。我当时可能就在想,这大概就是洪水了吧。直到晚上,我确定了雨是不会停下来了,我从另一个还没有被水没过的出口出发回宿舍。我的自行车停在地势最低的楼道里,早就淹在了车把手上。我把裙子系在腰上,踩着十公分的凶器,水依然还在腰间。我这个北方的旱鸭子从来没有下过水,此时我终于感知到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我真的是浮着的,我的双腿就是荡起的双桨,我依靠着我的自行车,慢慢的划了过去。到了大礼堂,就没有沉积的水了,我终于明白五五楼简直就是整个牌区的泄洪场所。

还有比较经常出现在宣传册上的六朝松、春晖堂、老图书馆,我都没有进去过,不知道体验如何。

从学校走到文昌宿舍,要穿过北京东路,当时这里是有一座天桥的,后来因为要修地铁,就把这座天桥给拆了。这座天桥是有一段悲伤的来历。早些年的时候,有天晚上,一些建筑系的学生从学校穿过北京东路回宿舍,发生了一场车祸,有个同学丧生了。说真的这段路真的很危险,马路很宽敞,附近也没有大的路口,只有这么一个小小的路口晚上司机也不会注意到红绿灯。所以学校建议在这里修一座天桥,于是后来就有了这样一个天桥。天桥上面会有各种算命的,乞讨的,卖小东西的人,天桥下面有条河真的很臭,有时一定要捂着鼻子走。现在这座桥已经没有了,也不知道天桥上面的那些人去哪里了,天桥下面的那条河依然那么臭。据说地铁修好后会有隧道,好多年不去,不知是真是假,不过直接穿那条路真的很危险。

我们本科女生住在荟萃楼,六个人一个房间。我们宿舍有个南京人住在家里,所以我们宿舍大致经常五个人。楼下有洗澡间,生活是比较方便的。男生住在文昌宿舍,我进去过,木头的高低床,空间很狭小,夏天会很热。

我考研复试跟一个考东南建筑的女生合租住在文昌路老师的家里,她已经是二战了,可是还是没有考上,打算再考一年。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希望她已经读了建筑,这会儿应该快毕业了吧。

让我比较兴奋的事情就是,东南土木九十周年院庆的时候,我以同济人的身份再次来到了这里,又一次遇到院里的某某某和某某某。来这里的原因是,东大土木研究生会决定邀请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研究生来东南大学交流联谊,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我们还参加了大礼堂的文艺表演,熟悉亲切的感觉呀。

还有被大家提到比较多的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东南大学取景。当时是这样的,剧组招募一些群众演员,我一认识得同学被选上了,跟着拍了大半个上午,还没见到赵薇本人。回来说他们在拍群众演员的鞋,他们就在那里走来走去。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会指着屏幕说,你看你看,那时我的脚(鞋)。当时被傻傻的他给笑喷了好几次。其实他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他的脚,嗯,穿着鞋的脚。


四牌楼吃喝玩乐

那会儿我们大家比较没什么钱。我记着那会儿我最爱吃的就是板栗,大概是十月或十一月吧,刚刚有新的板栗上市。我会去正门那个巷子里面买板栗吃,那个地方的板栗好便宜,也好好次啊,好次啊。对了,还有一个宝鸡凉皮,比较受学生欢迎。有次我去吃,还遇到过鸡鸣寺的尼姑在排队等凉皮,简直远近闻名啊。还有受欢迎的是成贤街上的黑龙江水饺,直接就着猪蹄吃,跟班上同学一起吃过好几回。还有次傍晚从珠江路地铁口出来回学校,就从这边小巷子路过,那边好多红灯区啊,吓得我差点迷路。后来的一次又经过这里,发现木有了,嗯,对,这个时候习大大上台了。毕业的时候去1912附近米乐星KTV比较多,好像也不是很贵。偶尔也有文艺的时候,会去南大那边的先锋书店,在地下停车库里,比较潮湿。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建筑的居多吧,当时看了几本书,现在竟然记不得当时看了啥书了。去新街口那是相当的方便啊,经常去新街口,导致连我这种超级路痴到了新街口像是脑袋里装了指南针似的认得各种路。从鼓楼地铁站到文昌宿舍,无数多的摆摊算命的。这一路有很高大的杉树,笔直的戳破天,夏天的时候翠绿翠绿的,一路望过去,绝美呀。

说起四牌楼,怎能不说远近闻名的鸡鸣寺呢,就隔一条街的距离。考研那会儿,我去拜过鸡鸣寺的,考上了还去还了愿的。鸡鸣寺最美的时候大概就是樱花季了吧,樱花开得时候一定要去看看。自己拍的照片不在身边,百度几张,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美。

走过鸡鸣寺,就是玄武湖和古城墙了。夏天坐在玄武湖的草坪上跟同学们一起惯蛋,一起吃零食,看别人放风筝,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玩,人生怎么就这么幸福啊。那边有很多摆摊卖小东西的地方,我也买过,就是下面的拼图,就是那里买的(我真是够无聊的,连这种事都写下来。哎,没办法,回忆如潮水啊。)这里绝对是情侣的好去处,我见到过我们班超级学霸和他女朋友在这里牵手走过,最怕学霸秀恩爱呀。


学术科研

了解地相当的不全面。东南有个科研基地在建邺那边,有很多研究生会去那边做实验。还有大的实验室,如抗震实验室会在湖区,会有很多人来回跑。信息工程的大部队已经搬到湖区还有无线谷那边了,那个专业的学生会在湖区和无线谷来回跑。现在四牌楼大部分被建筑系占据着,逸夫馆的有些楼层也被建筑系占据了。经管学院、计算机系、化工还有文科专业基本都在湖区,可能在牌区有一部分吧,医学院在丁家桥校区,不过我没有去过。就了解这么多了,说的不对请指正。


工作就业

现在的就业形势跟那会儿不太一样了呀。那会儿最好的当属建筑这些专业了吧,本来人家考的高,学的累。不过现在看看,一切可以转金融、码代码的专业都是好专业。不过东南毕业的找工作应该问题都不大吧,尤其是研究生。嗯,就这样。

总觉得虎头蛇尾的感觉,PO上这张图。我大东南藏龙卧虎,存在喰种这种生物我会告诉你吗?


有人提醒这张图应该是寄生兽,啊,这两部剧我完全混淆了呀。算了,不改了。


完结

我是今年刚刚来的湖区,对比牌区我只想说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牌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还是很方便的,交通对于在湖区的小伙伴们简直是一大考验,尤其是住在靠西门的研究生。牌区虽小,住宿什么的很简陋,但是老校区处处透着的文化氛围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建筑的特色简直是无与伦比,南大鼓楼校区也很好,但我觉得东大牌区更胜一筹。说到建筑,大部分都会吐槽湖区的建筑,什么简直愧对建筑特色院校的名称。。。。。。我也有这种感觉,将近10年的时间下来还是很空旷,我觉得校园晚上特别不安全,一到晚上就很黑,有的灯都坏了,就不提灯少了。。。。不想再黑湖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