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你是商品 (第21頁) - Mobile01

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你是商品

勞工連商品 (製成品) 都談不上

而是原物料!!!

不信!?

去查一下自己公司的 ERP 系統

pigstand wrote:
不挑股票直接存大盤的話,這十年的報酬率接近233.82%。意思是,100萬可以成長到333.82萬。


pigstand wrote:
台灣證券交易所提供的資訊說明了,只要沒有存錯股票(直接投資整個大盤),長期的投資報酬率是超過同時間的GDP成長率。
資本主義鼓勵個人的職場發展;長期持有並且投資大盤的報酬,也符合社會主義利潤共享的原則。


你還是沒聽懂我的邏輯

2009年發生金融海嘯股價處於最低點 ,而現在處於高點 ,你是人為的優化選取

你應該拿上一波的股市高點和這一波一平均下來,只剩85%,年化報酬勝7% 扣通膨後剩5%實質報酬率

你還有沒有發現你給的那張表只要再往前推幾年,從2000年網路泡沫的高點開始投資 長期投報率也沒你想的那麼高

一散戶是不可能剛好預測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的,因此你是優化選取時間點,而不是拿定期定額投資來看長期投資報酬率


如果從2008或2010而不是2009開始投資,平均年化報酬扣通膨只剩5%,因為股市的波動不能100%預測

如果股市波動可以100%預測那些買選擇權加槓桿的人就可以賺到遠高於大盤的報酬,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

你更不區分「殖利率」的穩定現金流相當低 和「資本利得」買低賣高賺差價(龐式騙局)的差別

pigstand wrote:
不挑股票直接存大盤的話,這十年的報酬率接近233.82%。意思是,100萬可以成長到333.82萬。


你沒有區分資本利得和股息收益率,完全是在優化選取時間點(除非剛好買在最低)

因為如果把你的10年減一年變9年 ,從2010開始投資,馬上投報率就下降到85%,因為2009那年是金融海嘯


也就是說股價的波動很大,股息殖利率相對穩定,9年平均年化報酬率7% 扣掉通膨大約是5%

因為名義利潤率= 實際利潤率7%-通貨膨脹率2%

而這5%就包括股息+資本利得



pigstand wrote:
選擇這個區間的原因沒有那麼複雜,只是為了符合開版大大的標題而已,別想太多了。現代的金融環境,已經可以讓一般人輕易的取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果實,這應該符合社會主義者的初衷了吧?


1.選擇在2000網路泡沫後和2009金融海嘯谷底進場,都不是客觀衡量平均投報率的

大盤的投報率客觀來說是4~5%

你人為的優化選擇高點和低點,只是一種事後諸葛

2.你還是沒有在邏輯上回答我的問題

如果一般人可以輕易取得經濟發展的果實,你以為這般人是所有人,實際上是資本家

因為只有資產階級能夠有最高的儲蓄率,無產階級在被房東剝削房租以後-30%儲蓄率(房租支出約占30%總收入) 幾乎所剩無幾



3.我前面已經給出數學證明

在R>G的前提下 K/Y 將會升高

而K/Y升高導致 1.利潤率長期下降 或者 2.利潤佔國民所得比重的升高(近似於剩餘價值率提高結果)

因為K/Y * R = α

利潤率R應該受到G經濟成長率制約,才能保持穩定

以前台灣超過10%的經濟成長,現在不到2%,利潤率如果沒有跟著下降 R>G的話 K/Y必然升高

而G= S*△Y/△K 經濟成長率=儲蓄率*資本的邊際產出

即 經濟成長率和儲蓄率成正比,和投資的邊際產出(每投入一單位資本增加的產出效率成正比)


我上面邏輯已經很清楚請用數學模型來跟我解釋


你的論述在學術上來說是根本無效的,不論在是事實證據和邏輯自洽性上都沒辦法有效反駁我的論點

5萬是一年的被動收入 攤平到每個月不到4000元 ,其實非常少想靠每月4千養活自己在台灣生活是很困難的,這還得假設利潤率永遠不下降

你跟我說,利潤率如何能不下降?

公式一 K/Y * r = α總資本所得佔國民所得的比重

符號意義
Y=國民所得 K=總資本存量 r=社會平均利潤率

α(阿法)=利潤佔全社會所得比重以百分比0~100%表示

K/Y=資本收入比

如果一個社會利潤率大於經濟成長率 R>G 那麼 K/Y資本收入比的動態發展路徑是上升的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題研究過去經濟史數據300年的經驗,證明R>G是資本社會的常態

例如利潤率為5% 經濟成長率為2% 那麼K/Y資本收入比將以3%的每年速度提升

這個道理就跟你50年前買房房價所得比5倍,現在15倍一樣的道理 雖然分母(總收入)擴大了 但是分子(總資本)擴大得更快

當一個社會K/Y=10 50%分配到利潤 50%分配到工資

當一個社會資本收入比K/Y增長到16倍 ,利潤率還維持5% 80%國民所得將分配到利潤20%為工資

當一個社會資本收入比K/Y增長到20倍 ,利潤率還維持5% 100%國民所得都是利潤 0%為工資

你跟我說到最後這一種情況社會還能維持下去嗎? 誰來勞動

公式二 K/Y = S / G

S=儲蓄率或資本積累率 G=經濟成長率

這個假設是儲蓄率S和經濟成長率G穩定不變,那麼K/Y在穩態將是一個收斂級數,近似於K/Y = S/G

但是G不斷下降其實有很深刻的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西方主流經濟學用「邊際生產力」理論解釋利潤率下降,只是衡量使用價值,而價值是人類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勞動力

馬克思 利潤率長期下降趨勢,衡量的是人類的社會屬性 勞動價值因為資本的「相對生產過剩」而無法實現

如果S儲蓄率保持固定比例,那麼在α維持不變的前提下K/Y升高會導致利潤率下降,如果沒有那麼就會無止盡的提高阿法到100%

那麼世界上沒有一個工人階級能夠靠工作養活自己了,因為薪水是0% 的分配 利潤是100%的分配


雖然K/Y這是一個總體經濟的指標,但是我用個體行為來描述這種關係,但許多人還是會掉入合成繆誤的陷阱裡

假設小明每年拿出總收入的30%儲蓄, 並且儲蓄最終透過銀行體系放代轉化為投資,經濟成長率G=10%

那麼資本的積累率就是30% 例如第一年小明賺100萬 拿出30萬來投資 總收入以10%速度提高 每年

那麼K/Y會因為「等比級數收斂」穩定再K/Y=S/G=0.3/0.1=300%

那麼N年後 小明的儲蓄和總收入結果如下

第一年 收入Y=100萬 儲蓄30萬 總資本=30萬
第二年 收入Y=110萬 儲蓄33萬 總資本=30+33=63萬
第三年 收入Y=121萬 儲蓄36.3萬 總資本=30+33+36.3=99.3萬
......
第七年 收入Y=194萬 儲蓄58.4萬
第N年 收入Y=100萬*1.1^N 儲蓄=收入*0.3 =0.3*100萬*1.1^N

第N年K/Y=S/G=3 穩定狀態


上面這個例子能保持穩定是因為R=G,如果G是10%, R是20%也就是R>G

那麼經過7年之後K/Y就會增加一倍,那麼如果利潤率還不變,工資的比重占全國國民所得的比重就下降一半


因為
S= 儲蓄率或投資率=I/Y=△K/Y

G=經濟成長率=△Y/Y=S*△Y/△K

△Y/△K =資本的邊際產出 這個變數是最後隨著總投資的增長而下降的 因為會面臨規模報酬遞減的階段

例如有一塊土地 不斷對他投入1單位生產要素如肥料和勞動力,一開始多投入每單位生產要素(如勞動力和肥料)投入會使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增長,但是到一定階段以後開始面臨邊際回報遞減的規模不經濟,那麼邊際產出就是下降的,你想想看如果不斷對同一塊土地投入肥料和勞動力,最後的一單位投入一定比一開始的1單位投入的產出收益率要低,這就是「邊際生產力遞減」,那麼經濟成長率G=總儲蓄率*邊際產出 ,將下降,而R利潤率是受到G經濟成長率的制約,也會跟著一起下降才是正常的,否則將導致K/Y資本收入比的上升,而造成α阿法利潤佔一個社會總收入的比重的提高



上世紀中葉哈囉得‧多馬 通過過研究馬克思的文獻獨立做出了一個數學模型,也可以得出類似結論



英文版



這裡哈囉得‧多馬他為了讓經濟穩定增長假設資本的「邊際產出恆定」,但是這是違反經濟學規律的

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是遞減的」這是常態(除非有科技革命),人口也不可能永遠維持指數增長,因此經濟增長路徑是不穩定的

會有週期性的戰爭、大蕭條、和失業 這也是二戰後一堆(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自以為人定勝天靠自己努力取得成果的「錯覺」

會有這種錯覺是因為,人類依賴於「經驗總結-歸納法」而不是「假設邏輯推理-演繹法」來思考問題

人們這樣思考,顯得目光短淺,舉例來說看到房地產過去30年不斷上漲就以為房價可以永遠不斷高速上漲


依賴於經驗的東西,不管過去實驗多少次,總是會有黑天鵝發生 邏輯上是有可能的

舉例來說 根據抽樣統計

在中世紀的歐洲你看到有黑色的天鵝的貝式機率是多少?

因為人們從來沒看見黑天鵝,因此他的機率是零

然後當你看到澳洲第一個黑天鵝樣本,打破了所有歐洲可見歷史經驗的抽樣統計依賴,貝式機率又變成不是零了。

假設在黑天鵝發現之前,人類觀察到1000萬次天鵝都是白色的

因此抽樣統計黑天鵝機率=0/1000萬 =0

後來發現第一隻黑天鵝樣本, 機率為零的事情發生了

什麼叫黑天鵝效應我就不說了

在18世紀歐洲人發現澳洲之前,由於他們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在當時歐洲人眼中,天鵝只有白色的品種。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只需一個黑天鵝的觀察結果就能使從無數次對白天鵝的觀察中推理出的一般結論失效,引起了人們對認知的反思-以往認為對的不等於以後總是對的。「黑天鵝」隱喻那些意外事件:它們極為罕見,在通常的預期之外,在發生前,沒有任何前例可以證明,但一旦發生,就會產生極端的影響。

罕見和不可能的事件出現的次數比人想得還要多。人的想法通常受限於其所見、所知,和設想來假設。但是,實際的情況比人認知的更複雜、更不可預知。此外,當「遊戲規則」本身變更時,一般情況的相關假設是相關性低的不正常情況。
這是一種肥尾現象,也就是統計學的常態分配圖形中兩端出現機率較低的扁平尾部,在現實社會中出現的機率其實比較高,實際圖形的兩端尾部比標準常態分配圖形中來的厚。


還有一點就是黑天鵝效應,2008年一堆統計學家不追求真科學,

根據回歸分析統計出房地產每年上漲多少百分比的結論

他們得出的統計回歸分析不含有因果關係,檢驗是假檢驗,為了忽悠投資人錢

結果2008年出現房地產泡沫雷曼兄弟破產,依賴於經驗的模型就不准了

真正有素質受過科學哲學教育的科學家(不論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不是這樣研究問題的



馬克思再160多年前已經發現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穩定性,他在雇傭勞動和資本 工資價格與利潤 還有資本論第一卷、第三卷已經揭示這個秘密

投資講簡單就是~比誰眼光看的遠看的準~
至於數學模型對經濟就是參考而已.
因為太多假設.未來的變動沒有人猜的準
某部份人掌握景氣規則穩定長期賺錢
那數學模型有辦法解釋嘛??
博碩士知道最多數學模型.那賺大錢的都是博碩士???
不是有一堆天才可以算天文運行,但在股票市場賠大錢
---
個人認為
馬克思對資本現象有明確的解讀.但對資本主義精髓並沒有透徹解讀,所以提出解決方案是夢裡世界般美好.如果實施是一個負債纍纍的均貧社會.
健保.勞保.魚保.農保.軍公教保.XX保(台灣類似社會主義政策實施.那一個沒有快破產)
社會主義下透過強制力想要眾生平等.
但現實是透過強制力變~~~價格壟斷~~與~~市場壟斷~~來斂財.造成均貧現象
社會主義下透過強制力徵收財富下.在權.拳.錢.面前有那個人可以公正無私.
所以說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主要還是人的因素最大.
-------
至於利潤率下降.是因為技術進步或利潤好大量擴廠導致供過於求
-----
至於資本主義體系是為了生產剩餘價值就必然不斷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
我認同這句話.因為供需不斷變化的產物.景氣差老闆自然要淘汰老舊機台.才有競爭力.
連中國產能過剩下也是用環保名義去產能.
中國還是產能過剩甚至斬斷影子銀行與p2p.斷民間籌資管道.來達到國進民退.
所以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一樣是做去產能動作.只是一個自願(賠錢)另一個不願意(國家政策)
-------
你說資本主義的歷史不斷對外發動戰爭侵略 和殖民地擴張
正確說法是當景氣衰退.國內又沒有解決方案.又想保護自己的政權.自然是向外擴張.目前是中國經濟殖民(奴隸經濟)最為流行.
方法是: 一帶一路名義下給予基礎建設名義.落後國家沒有錢建設.中國與當地官員談妥.跟中國借錢建設.還不起在用國內資產抵押.
如:1. 一帶一路VS印太戰略斯里蘭卡在一帶一路的中資挹注下,蓋了座燒錢的蚊子國際機場,還有鮮少船隻停靠的豪華港口,然後付出了深水港赫班托達99年租借使用權利,藉此交換免除高達11億美元債務。
2. 一帶一路侵略 中亞多國痛失礦權2018-08-30
3. 快被「一帶一路」債務壓垮? 巴基斯坦苦!美:IMF別幫它 2018/08/01
4. 中國承建厄瓜多爾發電水壩,紐時:兩年內現過千道裂縫兼無法完全使用,更讓厄瓜多爾負起巨額債務
所以不管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社會主義.---還是在於人.
------
歐美已開發國家使用高附加價值產業剝削國外而來的剩餘價值
這句不認同.
在供需市場下.為何人家可以賣的動~~~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何你賣的動確是~~~接近成本價產品~~~.你不覺得很奇怪.還是你認為買高附加價值產品是盤子讓人敲
資本主義是錯的沒有錯,但更可怕的是資本主義是一群無知的人在無知的狀況下創造出來的,資本家只是加以利用而已。今天如果大家都懂得自己的勞動力是商品,這結構就不會出現,因為會做對等的談判與理性的選擇。就是因為越是底層的人,越無法用這種高度去看全局,才會造成這種局勢。

比方說,何謂有錢?
並不是今天自己的底薪加了多少,而是自己比大多數人多了多少,有錢是比較出來的。大家都虧錢就等於自己賺錢。但是越是基層的人,越無法理解這個道理,也不願意承認,因為當財富是比較出來的,就牽扯到天份。聰明的人自然不用別人講就會發現制度錯在哪裡而善加利用,而無法理解的人講了再多也無法理解。

不管是抱怨低薪,物價上漲,這些人都在此類。很不堪入耳,但事實如此。整個市場就是一個局,總有贏家輸家,不管整體經濟是好是壞,都會分出高低來,也就會有人贏者全拿。
鳥為食亡.人為財亡
動物是靠弱肉強食
人也差不多一樣.只是方法不一樣
不斷吸收弱者的養份來壯大自己


★我要批判陳平, 財富就是權力?(亞當斯密說?) 但是原始財富不等於資本,個人消費品也是一種財富,生產資料私有才會造成不平等權利,原始族氏族公社的財富是公有制的,荒島上只有1個人生產的東西沒有社會關係只能成為產品不會成為商品,因為商品是人和人之間社會關係。
★什麼叫資本新陳代謝? 馬克思已經說過「無形損耗」這種資本折舊,因為資本折舊分為兩種,1.一種固定資本消耗可以透過勞動生產過程資本轉移價值存量到產品中但是死勞動不能創造新價值,只有人類的活勞動創造新價值,2.另一種是無形損耗當一個新的生產技術出現導致一個舊的資本價值貶值的時候,舊資本價值得不到補償舊直接損失掉了。例如新電腦出現舊電腦市場價值立刻貶值這種舊被馬克思稱為無形損耗,也是資本折舊的一種 你根本不需要發明新名詞什麼資本新陳代謝....
★在來他用普利高金的非線性物理學耗散結構理論和自組織效應來建構經濟物理學我不反對,但是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上已經是是正負反饋的非線性系統了 ,因為根據唯物史觀生產力的發展改變生產關係,在改變生產關係的結果上可能產生反動或是順應生產力發展趨勢的新的生產關係,不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生產關係會導致新的一輪的階級革命,因此人類歷史發展也可以說是正反饋的混沌現象,他要建立新的經濟理論應該跟馬克思的模型相結合,否則就沒辦法揭示人類社會的生產關係不平等阻礙生產力如何影響經濟
★用資本新陳代謝解釋貿易戰?列寧的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等著作已經給出了貿易戰實質產生的原因
你們對這樣的物理學家身兼經濟學家有什麼感想?(資本新陳代謝他說是用普利高津耗散結構理論建構的非線性物理經濟學) 他雖然不是都對但是感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理論的瑕疵也不得不批判經濟研究需要更多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研究 ,不能只研究人跟自然的關係(經濟不是存物理學),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勞動二重性原理的建構說明馬克思才是這方面問題的專家
工人階級不該押寶貿易戰任何一方:來自北美社會主義革命派的聯合聲明
十一月 5, 2018 by admin‧0評論
工人階級不該押寶貿易戰任何一方:來自北美社會主義革命派的聯合聲明

季耶 校
美國社會主義行動(Socialist Action)與加拿大社會主義行動(英語)/社會主義行動同盟(法語)( Socialist Action/Ligue pour l'action socialiste)聯合聲明。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6月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G7峰會上發表講話。(照片:路透社Yves Herman)
最近美國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以及其它地方的鋼鐵和鋁製品分別徵收25%與10%的關稅,甚至早些時候對來自於某大國和韓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額外關稅──以上種種行為均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府做出。

特朗普同時威脅將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和許多來自於某大國的工業和科技產品徵收重稅。除此之外,他重啟了征對伊朗和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理解特朗普的意圖並非易事。他的行動與其說是理性的思考,不如說是純粹的虛張聲勢。他的言辭僅僅是為了迎合他的選民而不是為未來著想。「讓美國再次偉大」(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和「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僅僅是他吸引民粹主義支持者的口號。

恰在此時,這些觀點卻真實地代表了美國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在全球化的資本競爭中落後了。他們得到了工會上層領導人的支持,後者渴望美國重獲數百萬份高薪的製造業工作。這些工會官僚希望將美國工人的「未來」與他們「自己」的資本利益集團和資本孿生的政黨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掛上鉤。他們排斥獨立的工人組織,不肯面對體制背後的根本問題——最根本的,只追逐利潤的資本主義系統。

美國在全世界不再擁有絕對的經濟優勢。隨著全球競爭不斷地升溫,利潤率不斷地下滑,過去的方法不起作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許多年裡,美國度過了一段經濟繁榮期,自由貿易原則是美國利用廉價的美國產品強力打開國外市場的武器。這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英帝國的政策一樣。一般來說,運用著最高端、最先進的科技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往往「自由貿易」推手,然而實力較弱的資本主義國家則是「保護主義者」衛士。

特朗普反覆提出「很多工作,好工作」(many jobs, good jobs),這似乎想說明他能夠重新帶來這些很大程度上在美國已經消失的工作,比如採煤、制鐵、汽車製造業。這些工作絕大多數都被汽車、鋼鐵製造的自動化所取代。美國目前的鋼產量與1960年差不多,但只用了當年20%的勞動力。汽車製造自動化也是類似的。

地下採礦是一項折磨人、且破壞肺部功能的工作,我們不希望它復活過來。但這些工作之所以消失是因為它們在美國和全世界的利潤越來越低,而不是煤礦老闆出於對礦工健康的關心。不幸的是,與資本主義的手腳相連的工會官僚更願意去鼓吹恢復資本主義中最具污染性的工作,而不是去挑戰整個腐朽的能源體系去爭取行業的公平轉型,從而創造新的工作崗位,保證所有化石燃料工人在一個100%生態可持續和國有化了的能源系統裡工作,並且獲享工會規定的工資。

貿易戰對勞動人民毫無利益,我們勞動者最終只會承擔貿易戰帶來的風險。

在美國所使用的鋼鐵中,只有不到60%的是它自己生產的,其餘的都是從其餘85個國家進口的。加拿大提供了其中的17%。在其它的鋼鐵原產國中,巴西提供了14%,韓國10%,墨西哥9%,俄羅斯8%,某大國2%。如果由於加稅使得進口的鋼鐵與鋁變得更貴了,美國的製造商在使用貴原料的過程中,肯定會以保護他們的利潤為目標。他們的選項中包括了加大力度壓低工資水平,將提高了的價格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甚至關閉在美國的製造基地。

當然,加拿大、墨西哥和歐洲的資本家們都會同樣對美國商品加稅以作回應。在這樣看來,美國工人同樣丟失了工作。但在加拿大、墨西哥、歐洲的工人也將面臨相同的問題——更高的產品價格與隨之到來的工作機會的流失,這超過了加稅可能創造的就業職位。

在私人利潤的驅使下,全球資本主義競爭是完全無法避免的。當競爭中產生了創新,自動化的技術暫時提高了經營者的利潤率,而隨著競爭對手迅速採取新的技術手段,這些利潤也極大地被抵消了。

在老闆們拚命拯救下滑的利潤率時,資本家便開始試圖打擊工會和工人來,打壓薪酬水平和社會福利,比如教育、醫療和養老金,拒絕承擔由於資本競爭導致的大規模環境破壞,他們也希望將污染生產轉移到低工資、缺少管制的地區,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他們希望以此最終能降低成本。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動盪的資本主義世界試圖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來緩解一下體制的固有矛盾。在這一背景下,全世界最主要的公司代表們制定了全方位的協議以此滿足渴望競爭的資本家的需求。毫無疑問,最強大的資本家群體,像美國的富豪統治階級,因為美國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所以常常佔據上風。

然而,每個資本的組成部分都明白,不同的競爭者在世界貿易市場上握有不同的特定商品的優勢。他們的目標是平衡各種需求和交易。少量的法國葡萄酒被准許進入美國,相應的,一定數量的美國產品在互惠條件下被准許進入法國。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就是真實的例子,儘管它名字叫自由貿易,一大堆單獨的協議由墨西哥、美國、加拿大的統治精英制定。這些各種各樣的協議措施都庇護了那些實力相對弱小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公司。

面對日益激烈的資本主義勢力間的競爭,舊的遊戲規則已經無法解決逐漸增長的體制內在矛盾。美國大資產階層的代表特朗普已經有所警惕。他無視前任們建立至今的貿易間的微妙平衡,承諾打破資本主義系統的當前秩序,以此來迎合支持他的精英階層的利益。

所以,當特朗普向作為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送上1.5萬億美元的減稅大禮時,沒有資產階級抱怨。但當特朗普的政策偏離那些富有國資產階級時,他遭到了富有國資產階級內部的強烈反對。更不必說那些受到潛在傷害的實力較弱的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加拿大總理特魯多(Trudeau)、法國總統馬克龍(Macron)、德國總理默克爾(Merkel),他們都高呼特朗普犯規並集體準備進行報復。

全世界的勞動人民在這場衝突之中沒有利益可言。到最後,當資本家獲勝時,工人階級便輸了——這是過去幾十年裡驗證過無數次的資本主義系統的根本規律。工人們的共同利益在於保護全世界各處的工人不受資本的壓迫。這就意味著在任何地方都應該建立工人的國際團結,從而聯合世界範圍內的工人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聯盟,這才能聯合起來打擊資本主義的戰爭和對環境的巨大破壞。

在資本主義國家內沒有所謂和平的、有序的競爭。沒有一個「有良心」的資本家會成為這個世界的「好人」。在這場追逐私人利潤的死亡遊戲中,只有贏家和輸家。特朗普不過是脫下了最後的面具,露出了這個正在衰落的掠奪性體制的殘忍獠牙。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這個世界舞台上玩著和特朗普一樣的利潤遊戲,然而這不過是「保證」了加拿大的資本主義也會暴露出自己的缺陷。

依靠這些所謂的精英代表來促進勞動人民的利益簡直是愚蠢至極。在政治舞台上與資產階級政黨決裂是對資產階級特權的挑戰的開啟。但只有絕大多數勞動人民徹底廢除資本主義系統,才能給無止盡的貿易戰和折磨人的流血戰爭畫上一個永遠的句號。

2018年6月12日
原載美國社會主義行動(Socialist Action)網站

原文題目:Working people have no stakes in a trade war

原文鏈接:https://socialistaction.org/2018/06/12/working-people-have-no-stakes-in-a-trade-war/








我覺的工人合作社可以取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但是在整個資本主義全球分工大環境下 ,建立了這樣的組織之後還是會慢慢被資本主義侵蝕掉,因此要建立社會主義的全球分工就要最終推翻整個世界資本主義體系

以下連結是西班牙蒙德拉貢的經驗


工人合作社、社會革命與工人運動
十月 11, 2018 by admin‧0評論


革研 著

工人合作社、社會革命與工人運動



近幾年,工人合作社的概念重新走入了中國的社會運動乃至工人的視野,不同於毛時代在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合作社,這一回關注的焦點是更具有工人民主色彩的合作社,尤以被認為全世界最大也最成功的合作社集團、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社集團為範例。早兩年就有勞工界學者討論這種合作社,指出其是既不同於傳統計畫經濟又不同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條「改革的新出路」(潘毅[1]),最近又有工人社區機構在介紹它;更有趣的是,蒙德拉貢合作社早就在中國的江蘇崑山設有工廠,而崑山恰好是市場經濟成功範例——富士康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富士康和蒙德拉貢偏偏又被國內經濟學界當做兩種體制的成功範例加以比較[2]。並且早就有很多書籍在介紹蒙德拉貢合作社。

那麼,合作社是否具有社會變革意義,甚至可以成為一種既能取代市場經濟、又不同於傳統計畫經濟的社會改革出路?從實際的工人運動與工人解放事業出發,合作社是否有一些好處、又會有怎樣的限度?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如何看待合作社,有怎樣的理論主張呢?本文就來初步探討一番。
合作社能證明: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可被工人民主代替

勞工社會學者潘毅的文章指出,未經社會實踐驗證的社會經濟設想是「馬克思批評下的烏托邦」;她還引述美國的社會學教授埃裡克‧歐林‧賴特的話說:「馬克思主義把共產主義描述成一個按照『各取所需、各盡其能』的原則管理的無階級社會,而對於實施這一原則的制度安排卻幾乎隻字不提」[3]。確實,馬克思極少對共產主義社會或工人階級掌權下的社會做制度設計,但在經過了20世紀有了數十年極其豐富的工人階級國家的政治經濟實踐之後,馬克思主義者早就有對社會經濟制度的大量討論,相信馬克思如果還在世,肯定也會高度重視對這些已有經驗的深入研究。但是潘毅和賴特的文章不僅容易給人造成馬克思缺乏社會經濟考慮的印象,還容易讓人誤以為馬克思從未考慮過合作社之類的社會經濟可行性。

實際上,馬克思、恩格斯在其參與創立的第一工人國際的第一批中央文件裡就高度重視了合作社的問題,草擬了專門的原則,第一條就做出了一個具有相當重要的革命意義的理論判斷:

「我們認為,合作運動是改造以階級對抗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的各種力量之一。這個運動的重大功績在於:它用事實證明了那種專制的、產生赤貧現象的、使勞動附屬於資本的現代制度將被共和的、帶來繁榮的、自由平等的生產者聯合的制度所代替的可能性。」[4]

在資本主義統治下,革命的本意就是能夠取代資本主義,合作社具有這樣的意義。由工人合股經營、一人一票民主參與決策的合作社,準確來說是一種民主自治的共有制,顯然不同於資本家僱傭勞動工人的私有制。馬克思起草的這個第一國際文件裡還特別強調,工人與其從事合作貿易,不如從事合作生產。而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社集團的核心成員就是生產合作社。

世人廣為稱頌的蒙德拉貢合作社(註冊的名字叫蒙德拉貢聯合公司,簡稱MCC),具有一些令中國人感覺既似曾相識但其實又十分新鮮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它具有工人民主或社會進步的色彩:

①工人可以自由入社,只須三年內交夠1萬歐元(2009年西班牙最低工資為728歐元/月[5],1萬歐元相當於一個工人13個月的底薪)即可成為合股工人。事實上,新社員通常只花費少量的「首付」,以後從工資扣減補齊,三年之內湊夠1萬歐元即可,這對工人來說是易於參與的。有終身職業保障。工人如果退社,可從個人賬戶裡拿走四分之三,其餘四分之一是不退還的。

②合作社集團裡有養老、醫療、教育、房屋、消費、婦女、培訓、研發等方面的二級合作社[6],有較為豐厚的福利,解決了合作社工人的後顧之憂,並使合作社發展具有很強的後勁。

③合作社會員既是工人又是僱主,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產權擁有者,勞動者通過全體社員的社會議會(Social Council)一人一票決定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及勞動者關心的一般問題。

④合作社的工資差距儘量減少不平等,按崗位業務和業績不同定工資,普通員工工資高於社會平均水平,領導層工資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⑤它不發行股票上市,而是向社員借貸,向社員支付利息。合作社7成盈餘存入社員的個人賬戶,3成的盈餘存入合作社的共同賬戶。所以實際上,社員的連本帶利幾乎都成了合作社的運營資本。這種獨特的做法既保證合作社有充足的財源,還不必到資本主義的證券交易所去迎合、討好大股東。

上述的這些生產體制,可謂「自由平等的生產者聯合」。蒙德拉貢聯合公司也以其120多家合作社(其中86家產業合作社)的聯合、9萬員工、年銷售額50億美元、西班牙第七大集團、內含歐洲第五大家電公司等傑出的數字驚豔於世,在失業率高達20%、25歲以下失業率超過50%的西班牙,MCC所在的蒙德拉貢小鎮卻無一人失業。在同樣的資金量、勞力和產出成品比例下,蒙德拉貢合作社更顯示出比其他資本主義企業更高的生產效率。

而在資本主義的經濟法則和新自由主義教義尤其大行其道的當代中國,從教科書意義的「全民所有制」到現實中的計畫經濟國有企業傳統體制,都早已廣受批評,而資本家為盈利而關心生產的「現代企業制度」據說才能真正提高生產效率。在還掛著社會主義羊頭、賣著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資本主義狗肉的中國,重新提倡一種由生產者聯合的具有工人民主活力的合作社實踐,具有重新喚起人們社會主義信心、推動社會變革意願的重要啟發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蒙德拉貢式的合作社如果能落實,將是具有社會革命意義的。

但是具有社會革命的意義,是否等於說蒙德拉貢式的合作社可以開闢社會改革的新出路呢?市場經濟下的合作社,是否可以走出一條既不同於市場經濟又不同於傳統計畫經濟的新路呢?
工業全球化與跨國資本同台競爭卻使合作社資本主義化

在顛覆了傳統計畫經濟制度、走向資本主義化的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國,勞工社會學者潘毅對蒙德拉貢合作社的模式寄予厚望:

「對於我們來說,要出現一種真正屬於「人民」的社會經濟,有別於市場經濟和計畫經濟,它既要挑戰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和意識形態,又要超越「第一波」社會主義革命下官僚和人民的關係,重建一種「去官僚」、「去階級」、民主和平等的新社會。……而蒙德拉貢的成功提醒我們,即便在成熟的西方資本主義體系中,合作社經濟等另類經濟實踐依然可能取得成功,更何況在中國這個具有長期社會主義傳統的國家。合作經濟的獨特優越性在一個隨時可能受到經濟危機破壞的市場體系中具有無法替代的優點:生產與創新的活力,收入公平,就業保障,失業風險低,合作社內部的風險共擔,強調成員發展、民主管理和社會福利與責任,避免勞動力的過度商品化等。這一實踐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經濟向社會的回歸,使經濟發展服務於普通大眾,並嵌入在社區發展之中。在中國社會,尤其是農村以及中小城市的現實條件下,相比於任由或者鼓勵大資本對土地和人進行徹底的商品化的市場化模式,推動和扶持社會所有制的經濟模式,培育以社區為本的工業化與城鎮化,或許是解決中國人口就業與生存,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的可行出路。」[7]

之所以要如此大段引用這些論述,因為合作社的實踐在今天中國確實具有現實可操作的可能,必將會對社會運動有相當的影響。但是我們正要探討的就是這種影響的性質,直截了當地說:其「革命意義的成色」幾何?就算這種合作社能夠成功經營起來,它的成功多大程度會是「工人的成功」?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在資本主義統治之下的任何工人組織(包括工會、工人政黨、工人報刊、當然也包括工人的合作社等等)都難以避免有蛻化的傾向,同時也有工人鬥爭和群眾監督的自覺壓力維持工人組織的健康運作。馬克思主義是變化運動中的辯證法,而非教條的萬靈丹;所以馬克思主義不能保證「工人階級本色永不變」,但它可以且應當高度注意工人組織的蛻化、病變因素,並分析病根,以便研究對症下藥。資本主義大背景下的,工人自己的合作社由於身在經濟體系之中更易染上病毒,這就首先要看病毒的來源——資本主義的本質特點,簡單可概括為:

1.資本主義的首要特徵是全面地把勞動力當作企業的一種商品(與其他原料、機器同樣的商品),資本家僱傭工人,付給滿足其基本生活的工資,而佔有其大量剩餘價值。這使工人最熟悉機器的使用,卻始終不是機器的主人,卻是如同機器一樣被老闆「使用」,甚至待遇還不如一台機器。

2.資本主義的根本動力是為盈利最大化而生產。企業追求最大利潤與工人追求最好的生活,看似「一致」或「水漲船高」的關係,其實經常有衝突,例如在使用了更多機器和科技的情況下,工人會設想自己生活減少工時和增加休息時間、降低工作強度和更多健身娛樂活動、增加教育培訓機會和福利待遇等等,但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卻經常會壓低工人待遇。

3.資本主義的另一主要特徵是永不停息的市場競爭,不但爭取更高的生產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會壓低工人的薪資福利,並使工人服從於嚴格的生產管理,以確保工人的生產能滿足市場瞬息萬變的「靈活、即時」的生產需求。最讓人深思的是,正是市場競爭往往使得工人待遇最低、最會任意擺佈工人的企業最能「節省成本」,從而更具有競爭力。

在一些研究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蒙德拉貢合作社集團( 以下簡稱MCC)也不幸染上了資本主義的病毒,尤其是隨著它的舞台擴大到更大的市場中時,這個合作社簡直是走向了資本主義的舊窠。

首先,隨著MCC的擴張,早在1997年就有1/3的員工為非會員,這些非會員與其他資本主義企業的僱傭工人別無二致,當然也談不上什麼會員參與的工人民主了。MCC還在埃及、墨西哥、泰國、中國設廠,發展了和許多資本主義企業合夥,MCC還根本沒打算把那些資本主義分廠轉變為合作社[8]。

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91年歐洲統一市場的建立,才使得MCC從以前較小的經濟圈加入到國際資本的競爭場中,尤其是與跨國資本巨頭同台競爭,迫使MCC採取了同樣的資本主義手法。換句話說,MCC的9萬員工中,至少有3萬人是受剝削的。隨著MCC的擴張,這種剝削勞工的範圍還在擴大。(這種情況類似於中國河南的南街村集體企業,這個號稱共產主義的範例只存在於3400多名有戶籍的當地村民中,但卻有近8千名外來工是受剝削的,只有其中的傑出員工得到優待。)

其次,MCC的眾多合作社企業,工作仍按照所謂「科學管理」的泰勒主義原則進行,也就是類似於富士康生產線的IE管理體制。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合作社已經整個取消掉了生產線監督人員,還有些合作社選舉產生監工。蒙德拉貢系統裡多年沿用著複雜的職位評鑑制度,也日益受到工人批評,據說某一個合作社裡還因此引發一場大罷工。雖然有民主架構,但仍有工人經常抱怨其他社員「偏袒不公、而且濫權」[9]。另外其內部薪資差距達到1:4甚至1:6也並非小差距了[10]。

儘管工人合作社的「社會議會」有時很有效地改變董事會和經理的政策,「但是越來越多的批評指出社會議會根本沒有實際的權力來制衡資本主義與侵略性越來越強的經理。有些蒙德拉貢的員工告訴我,這種情況已促成他們探討組織工會的可能性。」(Tim Huet)[11]



可見,即使是蒙德拉貢式的真正工人自己的合作社,在實踐中也有走向資本主義的趨向,根源在於市場的壓力、跨國資本的包圍和資本主義管理的積習難以轉變。另外有一個批評也很有價值:

「還有一些非經濟的理由讓合作社無法成長,當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它的社區與民主參與感就越來越減少,員工更無法每個月坐下來決定所有重大的企業事務。當工作越來越精專、企業事務越來越複雜、或者分散在許多地方,它的連繫與確定每個人的平等參與決策就越來越困難。當合作社的員工突然成長加倍時,把新員工融入既存的決策程序更是困難。」[12]
「市場經濟合作社主義」與計畫經濟的優劣比較

由上理論和實踐的分析可見,處於市場經濟中的合作社仍有蛻化傾向,而且越擴張、設立越多分廠就越可能走向資本主義的舊路。但是希望讀者注意,我們並不是簡單地要批判合作社,而是希望探討合作社的侷限性、克服之道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的出路,甚至應該說是為著實踐它而做一種全面的探究,不是為了否定它,而是為了正確地認識它、甚至設法改進它的實施效果。

上面我們對市場經濟中的合作社——姑且簡稱之為「市場經濟合作社主義」做出了兩點批評:市場競爭導致其追求盈利最大化和剝削一部分勞工;具有壓迫性和越來越多侵略性的生產管理制度。另外,隨著合作社規模擴大和工作專業化的增長,工人民主的困難也大為增加了。

正如馬克思在第一工人國際決議中所寫:「但是,合作制度限於單個的僱傭勞動奴隸通過自己的努力所能創造的這種狹小形式,決不能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為了把社會生產變為一種廣泛的、和諧的自由合作勞動的制度,必須進行全面的社會變革,社會制度基礎的變革,而這種變革只有把社會的有組織的力量即國家政權從資本家和大地主手中轉移到生產者本人的手中才能實現。」[13]

但是人們恰恰忽略了正是計畫經濟有助於克服單個工人合作企業的上述侷限性:

其一,計畫經濟的最大特徵就是消滅了市場競爭,使企業之間的競爭關係變為協作關係,企業不再為追求最大利潤拚個你死我活,從而也消滅了壓抑工人的經濟根源。

其二,無論是合作社還是將來具有工人監督的其他企業,當它擴大到全國乃至國際的規模時,都存在著民主決策的困難,因為企業的工人民主往往依賴於工人長期在社區的相互熟悉(正如上一節最後引用的那段批評所說的)。但是正是在全國乃至可能全世界統籌的計畫經濟的規模上,可以用地區性的工人代表組成全國代表大會,或者甚至可用全球化產業鏈各級供應商的工人代表,組成全球產業工人代表大會(例如圍繞iPad平板電腦的所有產業組成一個巨大規模的、但是針對性又非常強的工人代表會),從而達成整體規模的工人民主,這是任何單個的企業(不只是合作社)無法做到的。

其三,正是市場競爭導致薪資變動的不確定、甚或長期停滯,於是這又導致工人流動性越來越大;而工人因為薪資待遇而流動,導致了企業人員進進出出,難以實行有效的工人民主。只有切斷了市場競爭這個源頭,這個邏輯關係才能中斷,否則工人民主難以在單個企業中覆蓋到大多數乃至全體的員工。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員工的跳槽並不必然導致工人民主難以實行。關鍵是,跳槽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工人還在操心自己待遇太低,那麼他們就更難關心比待遇更進一步的民主管理決策問題。假定在一個具有工人民主的社會裡,如果工人跳槽是為了找到自己更喜歡的工作,那麼可以設想他還能保持著一種民主管理參與的身份,不管跳到哪裡都不會變。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工人的計畫經濟,可以並不排斥工人的跳槽權利(擇業自由權),同時又保證工人民主的活力。

但是傳統的計畫經濟的最大缺點正是官僚化、不民主,但這一點不能怪在計畫經濟的頭上,因為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首先誕生在一個已經官僚化的工人階級國家(1928年的蘇聯,已經「成功肅清」了工人反對派和左、右兩邊的反對派,完全恢復和強化了工廠裡的一長制),而且最初這還是一個連糧食這樣的重大基本物資都不夠分配的落後農業國。計畫經濟的本意是把物資的生產和分配納入到一定的計畫中,它的前提應該是有足夠多的物資可供計畫調配,如果物資都缺乏,這就導致計畫變得很緊張、從而導致不可避免的專斷傾向。舉一個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如果全社會有1億人,全社會的糧食可供3億人食用,剩下部分還可拿來釀酒、制油、加工成美味的食品、拿來出口等等,經濟計畫可以做得相當寬鬆、公平;可是全社會1億人只能保證供5千萬人吃的糧食,又沒有別的辦法滿足,就一定會有一部分人挨餓,為了保證糧食分配秩序,就要設立警察以及專門的幹部,他們維護秩序還享有特權就難以避免了,而那些負責生產糧食的幹部和少數工人也難以避免地享有特權了。所以歷史上的計畫經濟的不民主和專斷傾向,首先是因為貧困與匱乏,而不是制度設計得不好。隨著物資的豐富增多,計畫經濟反而可能變得更容易、更寬鬆,當然必須打破官僚階層的人為壟斷、用工人民主抑制特權傾向。其實在1950~1960年代的蘇聯,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資的豐富,計畫經濟體制下已經出現了政治民主化的傾向,那就是赫魯曉夫提出「非斯大林化」的社會背景,但官僚特權階層也與生產力一道發展起來了,從而在根本上阻礙了民主化的進程。幸好,我們不必再面對那樣一個棘手的計畫經濟官僚階層。在目前的經濟已經初步發達的中國,如果打破了官僚資產階級的統治,將比1950年代的蘇聯還要容易實行一種更科學和民主的計畫經濟。

由我們的分析來看,工人階級也不能單靠合作社就開創出一條社會經濟的新路。儘管我們承認,單靠計畫經濟也是不行的,傳統的計畫經濟必須克服其官僚化、僵化、不民主這一最大缺點,而且這缺點當然不是經濟發達就能自動克服的。但是合作社也存在著論述者無可迴避的缺點:資本主義化與工人民主的退化。因此,如果我們要考慮社會變革的可能性,那就應當把合作社、工人民主與計畫經濟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市場經濟合作社主義」(即單靠合作社,在不觸動市場經濟)是不可能通向社會變革的,必須打破市場經濟——才可能有真正的社會變革。

當然,這裡顯然是在做一種「工人民主的理論假設」,指出一個實行工人民主的計畫經濟,可以克服合作社(其實不止合作社、也是任何單個企業)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難以克服的缺點。我們這裡正是要從理論上說明,合作社只有與工人民主管理的計畫經濟結合,才可能克服其缺點,成為有力的社會經濟變革方式。
中國的工人解放事業:工人合作社的特別價值和特殊條件

在資本主義理論原則肆虐的今天,社會變革的任何主張都首先要在理論上站得住腳,才談得上對工人階級有益的運用。有人可能不以為然:理論說得再好有什麼用,如果不能實行也是白搭。

問題恰恰在於:即使一種方案能夠成功經營,甚至賺了大錢,但它卻沒有促進工人事業、反而腐蝕了工人事業、甚至與工人解放事業背道而馳呢?我們可以舉一個比較極端、但非常生動的例子: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張全收」,他最初的確是一個農民工、可能確實有過為民工兄弟辦事的精神和本領,給兩三萬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當然是「行得通」「實踐證明完全可行」,更能賺大錢,但他所做的卻是「勞務派遣」這種最剝削工人的「人力資源買賣」,除了被中央政府冊封為「全國優秀農民工」、抬舉為全國人大代表,沒有認真的勞工人士會認為他是有利於工人事業的[14]。

所以行得通的工人創業思路,不一定就是有利於工人的,它也可能淪為少數人發財致富、剝削多數人的老套路。而從我們上述分析來看,即使是工人自己的合作社,都有可能蛻變為資本主義剝削式的企業,而且這種蛻化傾向一直存在。我們顯然不能認為靠合作社就能單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但是由工人來組織生產合作社,有其特別的價值,就是證明工人的「共有制」能夠取代主流輿論吹之為無所不能的資本主義體制,帶給勞動群眾以工人接管社會生產、民主自管的可能性的信心,以及工人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的想像。正如一個左翼觀察者所說:「要打破資本主義的論述,光有烏托邦理論是不夠的,必須實際去證明可行。資本主義的毛病並不是它不可行,而是實施過程中將人性摧殘粉碎殆盡,解決這個現狀的唯一解答是去證明有個更好且可實行的系統。」[15]

對於中國工人鬥爭現狀來說,工人合作社還有一層非常實際的技術價值:它可以讓現在高度流動性的工人,長期紮根在與社區緊密結合的工人合作社;這可以讓被企業趕出來的戰鬥性工人能夠長駐工業區,讓失業工人多一條集體奮鬥的出路,也可以讓有心服務於工人的人士作為工人一分子參與到集體事業中。當然,工人合作社不應該是純粹的工人互助的技術工具,還應該有政治經濟學的啟發教育意義,在設法把它經營得力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克服它的資本主義傾向,防止它又異化為一部分人剝削另一部分人的工具(且不說革命大道理,這種事就是在工友夥伴關係的情面上也是讓人不好看的毀滅性打擊)。

工人合作社如果經營成功,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可以支援工人運動。其實這方面,工人合作社早就有過光榮的歷史:在1919~1920年意大利席捲五十萬人總罷工的工廠委員會運動時,「都靈合作社聯合會」就支持了「工人合作社的首要目的是貼補革命鬥爭,而不是個人發財」的原則,一直堅持只象徵性地抽取原始股值的3.5%做為紅利,它供應了都靈全城1/4人口的食品需求,而都靈是工廠委員會運動中心地區。

我們充分肯定工人合作社的價值,並且批判地支持這種具有革命意義的社會實踐。本文做了如此多的理論和實踐分析,目的就在於為其實踐提供正、反的全面參考。參照蒙德拉貢合作社的基礎上,根據本文的分析,筆者試提出幾點粗淺的建議措施,供合作社的支持者和有心實踐者思考和討論:

1、合作社應立足工業區和社區,以便貼近工人大眾、向廣大工人提供集體奮鬥的示範,吸引更多進步工人參與。

2、不要經營那些已經高度產業化、以「廉價勞動力」取勝的工業領域,以免被大型產業資本的市場訂單和「千方百計節省人力成本」的資本主義動機牽著鼻子走。可以考慮從事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及藥品生產等領域,因為這類產業可以不主要以低廉價格取勝,而消費者更多會考慮到安全、質優、口味、營養等因素,更需要工人的用心勞動而非廉價勞動。

3、生產一線的基層管理,可以從工人中推選,也可以從外面招聘進來,但必須讓工人可以經過多數票數可以彈劾、撤換,以免基層管理再次淪為直接壓迫工人的角色。

4、如果有非社員的工人,應儘可能做到這部分工人與社員的同工同酬,勞動收入儘可能平等。正如馬克思在第一國際決議中所說「為了避免使合作社蛻化為通常的資產階級的股份公司,每個企業的工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股東,都應當從收入中得到同樣的份額」[16]。

5、非社員工人,如果為合作社打工時間較長(例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應允許其參與合作社,或可借錢給合作社而獲得利息(借錢數量以入社費為上限,也就相當於讓其參與合作社)。

6、單個合作社的規模不宜擴大到超出社區範圍,也便於實現工人民主決策。如果合作社要擴大到其他地方,積極分子可以另開門面,最終往蒙德拉貢合作社集團的方向發展。

7、合作社不應沾沾自喜,不要夜郎自大搞成「一廠社會主義」,還應該大力宣傳反資本主義、主張工人自我管理和勞動民主的科學原則,使合作社成為推動工人抗爭精神的工具,而不是宣傳合作社比資本家的企業更能賺錢。也就是:「建議一切合作社把自己總收入的一部分作為從行動和言論兩方面來宣傳自己的原則的基金」(馬克思為第一工人國際起草的文件)[17]。





2014年10月12日

註釋



[1] 潘毅:為什麼要談社會經濟?蒙德拉貢的實踐與中國現實的選擇

http://www.ilabour.org/Item/Show.asp?m=1&d=3233

上面寫的時間為2014年08月18日,但至少文章的後半部分兩年多前就刊登在三農類別的網站上了。

[2] 21世紀經濟報導:蒙德拉貢傳奇,作者小疼,2012-12-1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b1b5370101etdt.html。

[3] 見[1]。埃裡克‧歐林‧賴特討論社會經濟的文章見http://www.opentimes.cn/bencandy.php?fid=335&aid=1616 ——《指向社會主義的替代性選擇》,原載《開放時代》2012年第6期。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P218-219,《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第五節,卡‧馬克思寫於1866年8月底。粗體為馬恩全集原文所加。

[5] 西班牙最低工資比9年前上漲了71%,2009年8月5日,來源: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8/05/content_11831591.htm。

[6] 《蒙德拉貢的挑戰》,Black Rose著,李淑華、劉格正譯。譯自「從基層起來」(From the Ground Up),一本描述草根組織和工作場所民主的書,第八章「蒙德拉貢的挑戰」(The Challenge of Mondragon)。作者Black Rose寫於1987年冬天。http://labor.ngo.tw/books/book6/mondragon-challenges.htm。

[7] 同[1]。

[8] 《合作社能全球化嗎? 蒙德拉貢正在嘗試中》,Tim Huet著,劉格正譯,譯自1997 年11/12月號的 Dollars & Sense 雜誌

http://labor.ngo.tw/books/book6/mondragon-goglobal.htm。

[9] 《對工人控制生產的國際經驗:以色列、西班牙、南斯拉夫、挪威》,邁爾斯‧高爾文 著,洪哲勝、黃念義 譯。1993年初譯。

http://labor.ngo.tw/books/book4/book4-ch2-1.htm。

[10] 多方面的材料都指向其最高差距不能超過係數1:6。例如《從蒙德拉貢到美洲》中闡述的「10個原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b1b5370101d5l7.html。

[11] 同[8]。

[12] 同[8]。

[13] 同[4]。

[14] 「農民工司令」、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訪談,21CN,2008-3-10

http://news.21cn.com/zhuanti/domestic/2008lianghui/fangtan/2008/03/10/4450193.shtml

[15] 同[6]。

[16] 同[4]。

[17] 同[4]。

社會主義是雙面刃.往好的時候效率很高.往壞的時候腐敗速度很快.
每種主義都有優缺點.通常優點就是缺點,缺點就是優點.只是不同角度或時空背景
還有樓主請把文章消化後講結論或想法.不要貼上很長的文章.

sohopro wrote:
勞工連商品 (製成...(恕刪)

去看港劇大時代最後兩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