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名“岳陽”不能寫作“嶽陽”?

[图片] [图片] 岳陽周圍是有山的,為什麼不是“嶽”?
关注者
61
被浏览
39,830

10 个回答

岳陽,南朝梁置岳陽郡及羅州,在今汨羅縣一帶,且以封王(蕭詧)。

南朝陳沿襲岳陽郡設置,廢羅州(郡治汨羅縣一帶)。

隋滅陳(開皇九年),大規模調整行政區劃,廢岳陽郡入岳陽縣(縣治湘陰縣一帶),設玉州(得名于玉笥山),不久岳陽縣改爲湘陰縣(疑在開皇十二年前後)。開皇十二年,廢玉州,並入岳州(岳陽市)。與此並行的行政調整,改巴州(州名來自巴陵,岳陽市)爲岳州,州名“岳”字即來自此前汨羅、湘陰的岳陽郡、岳陽縣,隋代新設的岳州擁有南朝舊岳陽郡的區域,故“尋改(舊岳陽郡,即平陳初所置玉州之)岳陽(縣)爲湘陰”之舉可能與此有關。

隋煬帝大業初年,岳州改爲羅州(岳陽市),當是借取南朝梁的羅州岳陽郡(治汨羅一帶)舊名。大業三年全國改州爲郡,據舊名改爲巴陵郡。

唐初回改巴州,尋即定名岳州,一度復古稱巴陵郡。此後以岳州一名行世(南宋紹興間一度避岳飛“惡諱”改純州)。

北宋曾賜軍額岳陽軍,也是借用古名或岳陽樓名。

民國時候,此地又開始啟用岳陽之名。


所以爲什麼寫作“岳陽”,和南朝梁設岳陽郡,及汨羅、湘陰縣一帶有關。

岳陽市衹是把這個地名借著“岳陽樓”的名氣以及管轄汨羅江一帶久借不還而已。


在設置岳陽郡之前,已有“岳陽”作爲一個地理泛指,南朝宋顏延之《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有“清氛霽岳陽”句,句中“岳陽”一句是在描述登樓遠望、回視從始安郡(桂林)至巴陵所經之地的語境中,即:“經塗延舊軌,登闉訪川陸。水國周地嶮,河山信重複。卻倚雲夢林(巴陵上游),前瞻京臺囿(巴陵下游南京,點明詩題“還都”,李善注指爲先秦楚國臺囿,誤)。清氛霽岳陽(自桂林至巴陵所經汨羅一帶),曾暉薄瀾澳。悽矣自遠風,傷哉千里目(《楚辭·招魂》典故,與屈原相關)”。此句與巴陵城、巴陵城樓本無關係,因隋代的政區設置而混爲一談。

岳陽一名可能天岳山有關,天岳山(幕阜山)之說最晚起自南宋《輿地紀勝》。

如此則最初今平江縣一帶,天岳山南汨羅江岸爲“岳陽”。今平江縣南朝梁當在當時羅縣、吳昌縣之地,歸屬岳陽郡(治今汨羅一帶)所轄,郡名以此而來。

當然,六朝時是否已有天岳山之名不得而知,也許衹是籠統稱之“岳”。

理論上,南朝人可以把“岳陽”的“岳”寫作“嶽”,但他們沒這麼寫,或“嶽”字寫法沒能流行(筆畫多,從崇古的角度看,“岳”字也更佳,畢竟《禹貢》稱呼山西省霍太山山南一帶也是寫作“岳陽”,當時又是《東晉古文尚書》流行時期),也就成了慣例。

岳、嶽之間本來是互爲全等異體字,使用中理論上本來是沒有任何本質區別;但專有名詞如姓氏、地名,會在歷史傳承或約定中確定用字。

从源头上看,「嶽」和「岳」是因造字原理不同而产生的一组异体字。

  • 嶽是形声字,山表示其和山有关,獄则是声旁,提示读音,不表意。
  • 岳是会意字,山上有丘,以示其高。《说文解字》说「象高形」。

这种因造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异体字还有很多,比如「泪」和「淚」,「野」和「埜」,「竈」和「灶」,「薦」与「荐」等等。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异体字都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但遇到姓氏用字,情况就不一样了。一个族群一旦选定特定的字作为其姓氏,没有特殊原因就不会更改,不能因为是异体字就可以随便替换。例如:

在民间书写中,口和厶往往可以替换,員可以写成貟,整理古籍时遇到这种异体字可以直接改成通用字,但後者现在成了一个姓氏,且貟姓人拒绝替换成员,于是就有了简化字贠。

岳姓也是一样,既然这个族群选定了岳作为姓氏用字,改成嶽就不礼貌了。

至于「岳父」不能写成「嶽父」也不确切。

清翟灝《通俗編》十八《稱謂·岳翁》:「《青城山記》:『青城爲五岳之長,故名丈人山。』世俗呼人婦翁爲令岳,妻之伯叔父爲列岳,往往因此。」

「岳陽」的情况比较复杂,古籍中并非没有写成「嶽陽」的,比如在《書·禹貢》中有「旣修太原,至于岳陽」,到了《史記·夏本紀》就变成了「旣脩大原,至于嶽陽。」当然这里的岳阳和後世的岳阳县并不是同一个概念。顺便说一下,为什么我不推荐简体字整理的古籍呢?下图就是很好的例子。

至于「岳阳县」,我查到的绝大多数情况都写作「岳陽」,只有很少一部分写作「嶽陽」,究其原因,大抵也是习惯成然。还有个原因是「獄」毕竟不是什么好词,出于心理原因不愿意使用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