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涛涂_百度百科

袁涛涂

陈国大夫
收藏
0有用+1
0
舜帝一脉人数最为庞大的支裔当属陈氏袁氏,而先秦时期由其递传而出的分支大系更是绵延达数十余之多,不过这些庞杂支系总的发端均肇始于西周初年的陈国诸侯袁满。这个重要人物曾在陈姓、等裔姓氏史上挥毫泼墨,一蹴而就,写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笔,同时也为袁姓史的开篇完成了必要的铺垫。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舜帝以后有虞氏发展的大致情形。已届晚年的舜帝通过考察贤能,最终选择了治水有功的禹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虽然禹的父亲就是当初四凶之一的鲧,可帝舜没有翻老帐,而是惟贤是举,并不因禹父的劣行而埋没禹本人的才能。
本    名
袁涛涂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
华夏
出生地
陈国
出生日期
约为公元前701年
逝世日期
前625年
主要成就
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官
官    职
陈国大夫

陈胡袁本一家

播报
编辑
这样一来,帝的儿子彻底失去了继承父位的可能性。舜的长妃娥皇没有生子,次妃女英生子名商均,但这根独苗的才智与舜相比,显而易见不在一个档次上,史书中商均被描绘成一个名声不佳的不肖之子。
袁氏开山鼻祖---辕涛涂
禹执政后,用王权世袭取代了原始氏族社会民主选举制度,随后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从此建立起夏王朝,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序幕。由于商均与夏启之间特殊的政治关系,以商均为首的有虞氏部经常受到夏朝的军事攻击。无奈之下,有虞氏部落纷纷辗转四方避难,形成了大规模的迁徙运动。商均在禹执政时被封于虞地(今河南虞城),那里至今还保留着商均墓村。商均之后为虞思,经过若干年的经营,此一支裔又移封于商(今陕西商县)。的另一支后裔虞遂曾定居虞乡(今山西永济一带),后受封于遂国。商灭夏时,又移封于陈地(今河南宛丘)。西周初,虞思的后裔遏父,又称瘀父、阏父,他继承了先祖制陶的手艺,做陶的本领首屈一指,因此获得周人垂青,担任了周族陶正之官。文王还特意将长女太姬许配给遏父之子妫满。鉴于遏父经营有方,武王灭商后,分封黄帝、唐虞舜之后,以备三恪。妫满是帝舜三十二代孙,自然被视为舜裔的嫡脉,受封于陈地(大致为现在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北,都城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奉帝舜之祀,建立起又一个陈国,取代了虞遂所建的陈国,辖地规模也比前者有了明显的扩大,从此奉为正朔,延续了虞舜的一脉香火。
妫满死后,周王室封赐谥号曰胡公,故妫满又被称为为胡公满陈胡公满。公是爵位,胡为谥号。《逸周书·谥法解》称:“保民耆艾曰胡,弥民寿考曰胡。”看来胡字包含有长寿的意思。《左传·昭公八年》称:“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所谓不淫是指他们当时没有追随商纣作乱,因而可以建德,故赐之以姓。胡公满的后裔又有以祖辈谥号为氏者,从而发展成为胡氏的一支。今天的胡姓属多源之姓,此其一端。妫满一代,在中国姓氏史上功不可没,率先奠定了陈、胡二姓的发展根基,延伸发展出袁、田、陆、王等姓。
妫满十一世孙名诸,字伯爰。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袁氏出自妫姓陈胡公满生申公犀侯,犀侯生靖伯庚,靖伯庚生季子惛,季子惛生仲牛甫,仲牛甫生圣伯顺,圣伯顺生伯他父,伯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郑叔,郑叔生仲尔金父,仲尔金父生庄伯。庄伯生诸,字伯爱,孙宣仲涛涂,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奠定了袁氏独立繁衍、发展、壮大的基础,为袁氏在中华历史舞台上的表演拉开序幕。后世汝南袁氏家族,陈郡袁氏家族,袁绍袁术袁崇焕袁世凯等贤达世家。

袁涛涂介绍

播报
编辑
袁涛涂(?-前625年),春秋时期陈国大夫,为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官。按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袁涛涂是陈国开国君袁陈公满的13世孙。前656年,召陵之会之后,袁涛涂怕齐国路过自己的国家,向郑国大夫申侯商量建议齐桓公沿东海回国。申侯同意了。但在辕涛涂齐桓公说了之后,申侯却对齐桓公说这样会使齐国遇到夷人的袭击。齐桓公辕涛涂扣押,并赐给申侯虎牢。第二年,首止之盟,郑文公逃会。齐桓公要讨伐郑国。袁涛涂建议申侯修筑虎牢,然后向郑文公申侯有不臣之心。郑文公猜忌申侯。前653年,齐国围郑,郑文公将叛齐的责任推给申侯,杀申侯讨好齐桓公

袁涛涂大事记

播报
编辑
袁良碑文》说:“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里只证明从满开始到涛涂的父亲都是陈侯,但没讲,涛涂的父亲是谁?是那位陈侯呢?这得从袁涛涂生长,生活年代进行考证。公元前656年是袁涛涂首现在《史记·陈杞世家》中的。在陈国,袁涛涂是主管军事的大夫。当时的岁数在45岁左右。其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701年。从涛涂生至现史册,在这五十年中陈国发生了那些重大事情呢?
大事一,陈国动乱,七、八年间连换了三位国君。
《史记·陈杞世家》曰:“陈桓公三十八年(前707年)正月,桓公鲍卒。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为厉公。”
《史记·陈杞世家》曰:“陈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如蔡淫。七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
《史记·陈杞世家》曰:“利公者,桓公之子也。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为庄公。庄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
从这三段《史记摘录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一个问题,公元前707年陈桓公卒后,陈国一直处于动乱状态。陈厉公佗杀死太子免立为国君后,只七年时间(前700年),就被太子免的三个弟弟加上蔡人给杀了。而后立跃为利公,利公只干了五个月就卒了。后立老二林为庄公,庄公也只干了七年(前693年),庄公卒。再后立老三杵臼为宣公。从陈厉公被杀(前700年)到陈宣公立,七、八年间换了三位国君,而且是兄弟三个按顺序换班式接任的。这一特点很重要!这个时间段正好是辕涛涂出生,成长的幼年时间。
大事二陈宣公杀死太子御冠,陈完奔齐国。
“二十一年(前672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冠。御冠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这段《史记·陈杞世家》语,表明陈宣公,为讨好小老婆,欲立小儿子款为太子。才杀原立太子御冠,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也可能陈宣公认为,太子已经威胁到他的执政位置,才杀死他,这是问题的实质。宣公这样做还起到了对陈涛涂、陈完这两位准国君(涛涂、完两人的父亲都当过陈侯)的警告作用,使其不要乱动。
大事三,袁涛涂被捉后改氏。
陈宣公三十七年,春天发生了一件国际纠分之大事。齐桓公姜小白会集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联军攻蔡,蔡败。又南伐楚,和平解决后,联军返回准备过陈地时,“陈国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诈令出东道。东道恶,桓公怒,执陈辕涛涂。”《史记·陈杞世家》
“秋,伐陈讨不忠也”《左传·禧公四年》,这次伐陈是因为陈涛涂及陈国不臣服齐国,不从齐盟。
“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左传·禧公四年》
这三件大事,对研考辕涛涂之父亲是谁来说,是一个政治大背景,大前提。大事一是说明辕涛涛约于公元前701年出生后,陈国之内动乱。七、八年时间兄弟三人换班式的接替国君位。大事二是说陈宣公为保国君位,杀死太子御冠。及没对陈涛涂、陈完两位准国君动手的原因。大事三则是有关辕涛涂的身份之蛛丝马迹的露出。再加上一条,良公碑文中及各姓氏书中都没有辕涛涂父亲的名字。这四条,就研考辕涛涂的父亲是谁来说,是一个互为整体,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历史事件。
2、在这三件大事中各自的表现
在第三件大事中,涉及到三方:一是,以齐桓公为代表的联军方;二是,以陈国宣公为代表的执政方;三是,以涛涂为代表的准国君或个人方。在涛涂被捉这个事件中,三方各自的目的、想法、表现如何呢?
(1)、齐人是怎样做的。齐人把涛涂捉去的目的就是要涛涂从齐盟,也要陈国从齐盟。涛涂在被捉期间始终不从齐国之盟。齐国秋、冬两次,举众国之兵伐陈国的不忠就是证明。在当时,齐国是大国之一,又组成了联军,势力该是够大的。齐人想要陈国从其盟,他们不去和陈国的国君陈宣公去谈,反而看重一个大夫-陈涛涂。非让涛涂表态不可,这是为什么?说明在齐人眼里,陈涛涂已是一个准国君了。
(2)、陈宣公身为陈国之君,齐人想借道陈地时,宣公先是不知情,等他知道后,齐人已将涛涂捉去了。这时陈宣公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
1〉、陈宣公并不急于解决。宣公想,齐人想借道陈地,这么大的事,你涛涂也不和我讲一声,就自作主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被捉是自作自受。在行动上,宣公更是没有采取任何营救办法。涛涂春天被捉,到秋天齐联军伐陈,再到冬天齐联军二次伐陈,十来个月的时间,陈宣公完全可以利用齐联军秋季伐陈时,许穆公卒于师中这个机会,从齐盟,改善两国关系,救回涛涂。但宣公没有去救。陈宣公也没有按照常人的想法:“涛涂是为国家利益,开罪于齐国而受罪,应尽快解救陈国功臣”的想法去做。
2〉、陈宣公想借刀。陈宣公,一个60多岁的国君,他自然知道,有个准国君涛涂的存在,对他本人的国君之位有多大的妨碍。一想到自己百年后,要把国君位传给兄长之子涛涂,而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总是心不甘。反正漏子是你涛涂捅出来的,由你自己去解决好了。陈宣公按兵不动,任由涛涂继续跟齐人作对,以假齐人之手。其实齐人并不想担一个杀他国准国君的罪名。
3、涛涂以陈国的准国君自居
陈涛涂身为撑管军队的陈国大夫。在得知齐国联军打算路过陈地时,陈涛涂没及时向陈宣公报告、听取、执行国君的命令,而是私下和郑国商议,让齐联军走“东道”。被申候出卖后,涛涂被齐人捉去。问题是:涛涂是陈国大夫,知道君臣之道。那他为什么敢小视国君,自行其是呢?关在齐国时,他始终不代表陈国从齐盟。齐国没办法为示国威,连两次举联军伐陈,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切说明,在陈涛涂内心,早已把自己当成陈国的准国君了。
从三方各自的表现看,他们为各自的目的,可能有某些约定。陈涛涂被捉,从春到冬十来个月时间,陈宣公也就是陈涛涂的三叔始终不施救助,有借刀之意。陈涛涂又始终不从齐盟。齐桓公没办法,为示国威,连两次举联军伐陈,秋伐陈,因故未果。冬,齐联军伐陈,大军压境。在国将不保的形势下,涛涂担心宣公联齐杀己;宣公同样担心涛涂盟齐杀己换位,自己的儿孙们都当不成国君了。从内心深处都想退让一步。齐国并不想灭陈国,只是想让陈涛涂、陈国从其盟。在这种形势下,宣公、涛涂双方私下达成协议:涛涂放弃国君继承权;宣公确保涛涂后人世袭陈国大夫职,双方共从齐盟。齐国则让宣公继续当陈国君,赐封涛涂阳夏邑,而后罢兵。陈涛涂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代子孙,在得到阳夏封地后按周制立氏,为了纪念陈氏之根本,便以父亲陈利公跃,字辕的字为氏,曰辕涛涂。彻底打消了宣公的疑虑,宣公及宣公的后世也确实履行了承诺,袁选、袁桥、袁克、袁颇等,始终是陈国撑管军事的大夫。袁陈两家的关系相处的也不错。楚第一次灭陈(前534年),将陈哀公杀死,辕涛涂的五世孙袁克冒着生命危险,“杀马毁玉以葬”哀公就是证明。《左传·鲁昭公八年》。
4、涛涂的父亲可能是陈跃
陈涛涂有没有可能是陈国的准国君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把陈涛涂的父亲理解为陈利公跃,字辕,一切问题都顺应而解。利公跃不是桓公的长子,故他的岁数不会太大,当在22-25岁间,厉公被杀(前700年),陈跃立是为利公时,正是陈涛涂出生后一年的时间,此时的涛涂即是太子。五个月利公卒,涛涂失去了靠山,成了孤寡太子。二弟林在20-23岁左右立,也只干了七年而卒。三弟杵臼在25一27岁左右立,为宣公。谁知宣公运气不错,一干就是四十五年。在古时国君卒了,他儿子还小,弟弟可以当国君。弟卒后得还位于兄长之子,否则为大逆不道。这在陈国是有定例的,《史记·陈杞世家》曰:“陈公卒,子申公犀候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只有这样,国家或家族才相安无事。涛涂长大入朝后,三叔正处壮年不可能让权,他也没办法,只有等待。涛涂想,反正当陈国之君是早晚的事。这正是涛涂敢小视宣公,能自作主张的内在原因,也是齐国看中涛涂,大事让涛涂表态的原因所在。
这是一个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发现的历史真迹!是一种果敢的论断。袁氏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这种科学的果敢精神。袁涛涂的父亲为陈利公跃,字辕,为什么史书中没有记录呢?这就得问陈宣公了。涛涂被捉事件后,陈宣公又干了八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完全有条件,也能够将陈国世系中有关涛涂的部分改写。袁涛涂上溯世系的历史本来面目已显现。其实质就是陈国的主体世系。这和良公碑文“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是一致的。

“袁氏”立姓

播报
编辑
自始祖袁涛涂得袁氏,二千余年,后代名人辈出。在东汉时期形成世家大族,横跨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数百年。西汉大儒袁固生,东汉权臣袁良,袁安东汉末年一代霸主袁绍袁术
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代三公”。 袁绍,是袁逢庶长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绍在少帝朝官拜司隶校尉,至献帝时任大将军。 袁逢的嫡子袁术则官至后将军。 袁绍袁术均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群雄。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退出历史舞台。袁术因自立为帝,遭受各群雄攻伐而死,其子袁耀投奔东吴势力。
三国两晋时期袁氏随司马皇族南下避难,发展为江南四大乔姓,繁衍,发展,壮大于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