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今日(22日)在網誌提到,非傳染病對社會的威脅一直存在,隨着人口增長和老化,香港在非傳染病方面的負擔預計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劇。當局除了透過推動市民減少鹽和糖的攝入量,也從源頭做起,邀請不同持份者參與行動,例如改良食物製造過程及配方等。降低市民患上非傳染疾病的風險,並減輕非傳染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

陳肇始指,政府在2018年5月公布的《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便就非傳染病的防控策略及行動定下9項本地目標,當中3項與減鹽減糖有關,包括在2025年或之前,把本港人均每天鈉攝入量相對減少三成、制止糖尿病及肥胖問題惡化,以及遏止高血壓患病率增加等。食物及衞生局聯同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及衞生署,在過去5年,積極從多方向多渠道推動減鹽減糖的工作,包括從小做起、提高資訊透明度、鼓勵食肆減鹽減糖、改良預先包裝食品配方,以及加強宣傳教育。

陳肇始指,當局於2017/18年起在小學推行「學校午膳減鹽計劃」,現時共有12間學校午膳供應商參與,為學校設計逾3000款午膳減鈉餐款;衞生署於2018/19學年起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開展「健康飲品在校園」約章計劃,推動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為幼童提供健康飲品;在2021/22學年,局方與一所小學合作試辦少鹽少糖烹飪工作坊,讓學生實踐以少鹽少糖烹調美味的食物,反應亦十分理想。

根據食安中心的研究,本港成年人攝入鈉的主要食物類別中,麵包排行第四。因此,局方在2019年推出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的自願減鈉計劃。於2021年,所有非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產品已成功減鈉至食安中心與業界訂定的平均值及上限目標,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的鈉含量平均值亦逐步下降。

陳肇始表示,為方便市民選擇少鹽少糖的食品,當局於2017年10月推出「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鼓勵生產商/進口商/分銷商參與,於符合法例定義的預先包裝食品展示計劃的標籤,令消費者易於識別,現時已有近240個產品參與。當局亦在社交媒體和其他渠道推廣計劃,例如,當局去年2月在九龍塘地鐵站設置大型廣告磁石牆,向地鐵乘客推廣計劃,並免費派發「鹽╱糖」磁石標籤。

陳肇始指,外出用膳也是市民攝取鹽和糖的另一來源。政府及委員會於2019年推出的「少鹽少糖食店計劃」,與食肆攜手合作推廣少鹽少糖飲食,至今已有1200多間來自300多個品牌的食店或茶飲店參與。局方亦在2020年8月起推出「少糖星期五」計劃,呼籲市民奉行少糖飲食,至今已有120多間茶飲店參與,市民逢星期五在參與的茶飲店購買指定少糖飲品,可獲贈紀念品一份以作鼓勵。

過往兩年,局方邀請了不同界別的網絡紅人推出少鹽少糖短片和紀錄片。由2021年11月底起,當局亦與6間地區康健中心和11個地區康健站合作,每星期將最新的減鹽減糖資訊發送給他們,讓他們與會員分享及加以推廣。局方最近推出了少鹽少糖簡易食譜,食譜不但由註冊營養師細心審核過,更已被翻譯成他加祿語和印尼語,上載至食衞局網頁,讓外籍家庭傭工在家預備餐膳時也可以用作參考。

陳肇始稱,通過政府的少鹽少糖政策,不少市民已不再濃油赤酱,食店亦表示越來越多顧客要求少鹽少糖。由2019年初開始,局方與一個網上食肆搜尋平台合作,設立少鹽少糖食店索引標示,2021年透過有關平台搜尋少鹽少糖食店的人次較2020年大幅增加87%,而即使在疫情下,2022年平均每月搜尋少鹽少糖食店的人次亦接近2350萬;在2020年11月,局方就着「少糖星期五」計劃向購買茶飲的消費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633個受訪的消費者當中,74%在購買茶飲時會選擇無糖或少糖;在2021年底,局方開始透過大專生協助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少鹽少糖飲食的認知均高於一般水平,反映委員會所作的努力漸有成果。

陳肇始相信,透過政府的積極政策推動、業界的參與和市民的支持,便可達致全面少鹽少糖的健康社會。她感謝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及合作夥伴,在過去5年的努力及寶貴意見,大力推廣減鹽減糖的訊息,讓「少鹽少糖飲食」變成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長遠而言,這些共同努力成果,會減低非傳染病對個人、醫療系統,以致全社會的影響及負擔。

責任編輯: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