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被废?他被废是否和其他阿哥有关?

关注者
71
被浏览
200,432

15 个回答

胤礽这滩“烂泥”,势力强到让康熙不得不忌惮,所以才有了废太子一事。

从古代封建王朝史的角度来说,康熙的太子胤礽,乃是最后一个被公开立储的太子,自汉高祖刘邦册立太子刘盈以来,一直到清朝的胤礽被废,关于太子的故事,有将近两千年的故事可以讲。

这两千年的历史中,皇帝和太子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因为权力的斗争,他们很多时候又是一对矛盾。

汉武帝时期,他对太子刘据宠爱无比,恨不得把一切都给刘据,可后来也还是父子相疑,爆发巫蛊之祸惨案。

南朝宋文帝时期,太子刘劭自幼受宋文帝宠爱,在长大后却与父亲产生政见矛盾,最终酿造成弑父的惨案。

更不论唐太宗的“造反太子”,唐玄宗的“一日弑三子”之故事,这些皇帝和太子们的背后,都是无可奈何的心酸,他们虽然是父子,但却难逃帝王家权力的诱惑和矛盾,这些太子们,也难以避免站在和皇帝对立的第一面。

所以康熙的太子胤礽,他比起历代太子,并没有对权力伤害的免疫,过去的人所经受过的事情,他一样要再承受一遍。

胤礽是康熙的嫡次子,但因为嫡长子承祜早夭,所以胤礽变成了第一顺位嫡子,因为这个身份,胤礽自然就成为了康熙的太子。

太子,只是一个礼法上的说法,其本身未必有多少父子之情在其中,但康熙对于胤礽,却有着权力继承之外的深刻感情,即便他不是皇帝,胤礽不是太子,他也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原因就是,胤礽自幼丧母,康熙是又当爹又当妈,亲自抚养胤礽长大。

在胤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赫舍里氏皇后因为难产去世,所以康熙经历过“保小”的痛苦,他也把对发妻赫舍里氏的爱全部转移在胤礽身上,胤礽的地位、待遇,远远超越康熙的其他儿子,甚至比起历史上的大多数太子都要好。

康熙自幼丧父,继承皇位,所以他是一个心智早熟、思想先进的人,他的教育理念很是完善,对于儿子,他有着严格的要求。

康熙十四年六月,才刚过了一周岁的胤礽被册立为太子,十二月,康熙正式举办册封大典,在康熙的告诏中,胤礽被康熙称为“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即便这里面有着一些夸大的称赞,毕竟一岁多的孩子也看不出太多东西,但起码说明胤礽确实有着优越于其他小孩的特点。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为了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康熙对皇子的要求是六岁就得开始接受教育,他们每天都有专门的老师教导,早上天还黑着就必须得起床,一周里面上什么课,是文化还是武艺,都要严格的课程表要求,康熙之所以有这么清晰的教育思路,正因为他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康熙之所以能当皇帝,他出过天花而不死是一个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康熙自幼的学习能力很强,懂的东西很多,而很巧的是,在胤礽四岁的时候,他竟然也染上天花了,康熙对于太子的天花病那是夜不能寐,干脆把国家大事全部交给大臣,自己亲自在一旁照顾。

天花,对于顺治、康熙、胤礽这三代人来说,似乎是个魔咒,顺治扛不过去,驾崩了,康熙扛过去了,当了皇帝,所以胤礽的存亡,决定着他未来的高度。

他只要活下来,他的太子之位,就没人能动摇。

幸运的是,他活下来了,被康熙日夜照料的胤礽也扛过了天花,经历过生死危机的胤礽也仿佛开了窍,不论是文学功课,还是骑射,都表现得很优异,康熙十八年的时候,康熙带着五岁的胤礽到景山打猎,胤礽射箭收获了一只鹿、四只兔子,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奇迹。

不排除有史官美化胤礽的可能,但在胤礽的童年中,骑射捕猎是经常出现的字眼,比如在康熙二十年的二月,胤礽和大伯福全又一起外出打猎,胤礽射杀了一只豹子,此举让福全不断惊叹,又比如在康熙二十一年的时候,康熙又带着胤礽到东北打猎,胤礽此次射杀了一只老虎。

一次的吹捧可能是美化,但次数多了起来,那未必就是假的,对于皇家的教育来说,一个皇子幼龄射虎并非不可能,加上满族本就是从深山老林出来的战斗民族,基因上的强大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八岁射虎,放到任何一个朝代,胤礽都不是什么平庸的太子。

为了体现出太子的尊贵,还有对胤礽寄予的厚望,康熙给胤礽安排的学习场所与其他的皇子不一样。

其他皇子在尚书房(道光年间才改为“上书房”)学习,而胤礽大多数时候都在文华殿学习,他的老师是康熙专门配备的,胤礽有一个专门为他服务的机构,名为“詹事府”,所以胤礽的教育,和当时还是四阿哥的雍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康熙二十五年,十二岁的胤礽已经学习完了《四书》、《尚书》等经典史籍,康熙对胤礽的教育也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请来名师轮番教学。

这一招其实就是当年李世民培育太子李承乾的绝招,李承乾的老师一共有十八名,都是贞观时期的大臣,康熙同样如此,安排尹泰、徐潮、耿介等人给太子讲学,这里面所教授的,都是其他皇子学不来的帝王之道。

要想人与人拉开差距,那么教育是必须下重功夫的地方,胤礽也不辜负康熙的厚望,在弱冠之际,便被康熙任命监国,康熙三十五年,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嚣张至极,清军前线屡战屡败,康熙不得不亲征噶尔丹,于是留下胤礽监国。

监国期间,胤礽对朝堂之事深入了解,还带着阿兰泰、马齐等人巡视河朔等地,二十多岁的胤礽虽然还只是太子,却已经有了明君之相,只是让康熙和胤礽都没想到的是,胤礽与日俱增的能力,和康熙不断老去的身躯,成为了一对主要矛盾。

汉武帝为何忌惮太子?

因为培养得太好了。

李承乾为何造反?

因为培养得太好了。

同样的道理,康熙如此尽心尽力、不顾一切培养胤礽,胤礽就会老老实实等到康熙驾崩时候才登基当皇帝吗,就算胤礽说自己愿意耐心等,康熙就会信吗,唐玄宗处死太子李瑛,针对太子李亨,不正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对儿子并不放心。

这是人性的矛盾,也是帝王家的悲哀。

胤礽,你迟早要和父亲反目的,对吗?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对诸位有能力的皇子进行册封,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等人都有领爵,虽然给皇子封爵是正常的程序,但是这个时候对皇子们的大肆封爵,未免是牵制胤礽的一种方法。

在监国之后,胤礽开始有了“太子党”,在他的太子党中,索额图是最典型的人物。

索额图本是赫舍里氏皇后的叔父,按照辈份来说,胤礽要管索额图叫“外叔祖”,而索额图在康熙一朝影响力极大,当年还出面主持《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所以索额图站在太子胤礽这一边,对于康熙来说压力极大。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以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营私”的罪名将索额图囚禁到宗人府,而后将索额图赐死,作为康熙的长辈、当年的宠臣,索额图的死让朝廷地震了一番,而明眼人都知道,索额图被杀,就是康熙对太子党的“杀鸡儆猴”。

可一个索额图是不够的,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终究是要废太子,这才是矛盾的根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带着诸子巡幸塞外,在这场巡幸的途中,胤礽半夜“窥探”康熙的大帐,这个行为让康熙震怒,毕竟胤礽已经三十多岁了,加上他太子这个敏感的身份,他窥探康熙的行为绝不可能被康熙认为是小孩子的意气玩闹,反而会被康熙认为别有用心。

加上大阿哥、八阿哥等人清晰地捕捉到了胤礽和康熙之间的矛盾,在适当的时候,大阿哥出手了,他举报太子种种“不法”之事,康熙顺势踩着梯子往下走,宣布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三十三载太子生涯,在短时间内结束,胤礽还被冠以一个“神智不清”的帽子,如同当年的李承乾。

对比起李承乾,胤礽少了一份果断,对不起李世民,康熙多了一份狠心,所以这才有了康熙年间的废太子之举,而胤礽被废,根本就不是什么烂泥扶不上墙,而是他的能力、势力都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如果康熙再不出手,那么他的皇位就要受到威胁了,正如康熙对太子评价的一句话: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认为太子要分去他的权柄,意思就是夺走他的权力,所以才废除了太子,这就是典型的“忌惮之举”。

试问,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会让人忌惮吗。

而为了废掉胤礽,瓦解权力危机,康熙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那就是将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全部搞得一团糟,这个代价源自于康熙引动的“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明面上是康熙以胤礽无德、无能为由,在诸皇子中选择出一个更适合的储君,但事实上,却是康熙转移君臣矛盾的举动,因为康熙接下来的举动,跟选储根本没有关系,更像是“钓鱼执法”。

在诸子之中,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是能力最强的,但是这两位皇子反而是康熙最早“淘汰”出局的,大哥胤禔是因为“魇镇”废太子之事,被康熙认为无兄弟之情,险些被处死,后来得益于别人求情才逃过死劫。

事实上,大阿哥确实有些心急的成分,但年长的他,有着另类的优势,那就是能够结交很多大臣,所以胤禔对废太子肆无忌惮的出手,本身就是他的政治集团和康熙的“正面碰撞”,如果康熙对胤禔的举动毫不过问,那么胤禔将稳坐储君的位置。

胤禩也是相同的道理,他的能力出众,待人接物都是满分,在康熙的这么多庶子中,胤禩的呼声最高,结交的大臣、皇子最多,按理说,胤禩接过胤礽的位置那是当之无愧,可康熙却还是在“毙鹰事件”中彻底宣告对八阿哥的厌恶,让八阿哥成为“不忠不孝”之人,彻底失去夺嫡的资格。

这就是康熙的“选储”,将有能力的儿子一网打尽,有威胁的儿子打压或囚禁,所以这根本不是选储,而是一个年来恋权的皇帝,对自己权力的终极保护,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九子夺嫡认为是“钓鱼执法”,胤礽被废,也不是因为他能力太差。

而胤礽确实是个悲情人物,他在被废两次之后,便被康熙以“精神失常”的理由囚禁了起来,在康熙的临终前,康熙对四阿哥胤禛下了遗诏,将大阿哥和废太子终生囚禁,但也不能杀了他们,必须好吃好喝供着,说白了,康熙知道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将几个儿子的人生都糟蹋废了,但这就是帝王家。

所幸雍正遵守康熙的遗诏,在康熙驾崩后,善待两位兄长,一直到雍正二年,胤礽才病逝于咸安宫,他的一生活了五十一岁,前三十多年的人生尽是意气风发,后来的十余年,不是权斗便是失去自由。

他未必是一个好太子,如果能选,他或许不会再做康熙的儿子。

对胤礽这个人的看法,侧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阅历。

没有阅历的人,最容易嘴巴一抹,胤礽就是傻逼,自己作死,康熙 四阿哥 十三阿哥对他真好啊,可惜他扶不起。

但是,稍微有些阅历的人,其实可以看出来,太子其实挺可怜的,他是个挂起来的“靶子”。

太子有名无实。胤礽是太子,可是他可以节制各位阿哥么?不行,他没有任何办法节制各位阿哥。康熙真的支持太子么?并不支持,康熙明明知道众多阿哥觊觎皇位,想扳倒太子,康熙你节制了众位阿哥么?没有,相反你还把这些阿哥派去兵部 户部 吏部 边疆这些非常重要的岗位上去历练,然后再让太子当国,你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你这不是放纵着大家来搞事情?如此想来不寒而栗啊。

一个皇帝,对自己的儿子尚且用如此深厚的心机,这是什么鬼明君阿。

相比较而言,朱元璋虽然粗暴好杀,可是他怎么对太子朱标的,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把其他儿子派到边疆去,连京城都不准待着,把可能威胁到他的大臣都杀了,罪名自己担着,这是真慈父。

身居高位,又不给实权,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这是整人之道,而非教子之道。

康熙为什么要废掉太子后,再立一次,因为太子的老师说到了他的痛处,太子做得不对,上书房几位大臣有几位规劝过他?有几位阿哥真心帮助过他?康熙帝手把手教过他什么?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太子,希望他下台,换了你,你怎么想?

雍正王朝,这个剧,为什么拍得有深度,因为他把这条暗线拍出来了,但是一般观众看不懂,他们看到的是,太子作死,太子众叛亲离,太子不仁,但是如果有真实的生活阅历,你其实看到的是,众人挖坑给太子跳。

太子最后说了一句话,老四你不要争这个位置,因为这个位置会把好人给逼疯了。

这是编剧的点睛之笔。

懂得人,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