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别称有哪些,都出自哪里?比如说,百度里有人回答朱曦,但是找不到出处,朱曦真是太阳的别称之一吗?

关注者
16
被浏览
74,287

4 个回答

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留下大量描写太阳的诗文,其中对日的称呼也大有不同。以下仅举《汉语大词典》中的一些例子,分析一下这些日的别称的属性。为方便本人日后引用,此段后用繁体字书写。

1、自然屬性

1.1日之形狀:輪、盤、球、珠、鏡……

1.2日之氣質:熱、炎、火、紅、赤、朱、丹、金……

1.3出現時間和方向:東、朝、夕、斜……

1.4以日光、日影代日:光、輝、影(景)……

2、神話屬性

2.1羲和神系:羲、曦、馭、御、扶桑、車……

2.2金烏神系:烏、鴉、翔……

2.3鬱華神系(不常見)

2.4東君(這個算是一個神系嗎?)

3、皇權屬性(日的皇權屬性明顯強於月)

龍、君主……

4、哲學屬性

陽、精……

幾種屬性每每混雜,亦有一些來自其他典故的。筆者從《漢語大詞典》中摘錄部分與日相關的詞語,覼縷如下(《漢語大詞典》成書於眾人之手,釋義或簡或繁):

朱羲/朱曦:太陽。古代稱日為朱明,而羲和(曦和)為日御,合而為「朱羲/朱曦」。

▶《文選•郭璞<游仙詩>之七》:「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李善注:「朱羲,日也。」

▶ 唐李白 《登黃山凌歊臺送族弟赴華陰》詩:「炎赫五月中, 朱曦爍河堤。」

▶ 明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序》: 「今夫燭腹極照, 不過半磚, 朱曦霄駕, 洞徹八海。」

【此条是题主所问,故放在最顶上。】

丙火:明亮的火光。亦特指太陽。

▶ 唐謝良輔《秋霧賦》:「及夫丙火方馳,騰蛇欲飛;三辰被汩,五星霏微。」

東君:太陽神名。亦指太陽。

▶ 《史記•封禪書》:「晉巫,祠五帝、東君……先炊之屬。」 司馬貞索隱引《廣雅》:「東君,日也。」

東曦:初升的太陽。

▶ 唐·馮翊《桂苑叢談•崔張自稱俠》:「及期不至,五鼓絕聲,東曦既駕,杳無蹤跡。」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噴水》:「東曦既上,家人畢集。叩門不應,方駭。」

丹靈:指太陽。

▶ 明·夏完淳《寒燈賦》:「丹靈已匿,素魄未升。」

麗日:明媚的太陽。

▶ 《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這一年四季,無過是春天,最好景致。日謂之‘麗日’,風謂之‘和風’。」

▶ 陳毅《日內瓦訪列寧故居》詩:「西風殘照傷搖落,東風麗日喜花開。」

烏踆:即踆烏,古代傳說日中的三足烏。借指太陽。

▶ 清·傷時子《蒼鷹擊•秘謀》:「威齊奮,會看一箭落烏踆。」

烏輪:日輪,太陽。

▶ 宋·蘇軾《辨道歌》:「烏輪即晚蟾影斜,吾時俱睹超雲霞。」

▶ 元·許謙《春城晚步》詩:「紅樓鼓歇烏輪墮,淺水橫舟弄漁火。」

▶ 元·謝應芳《送李彥明歸高郵》詩:「吳船鼓棹渡江去,烏輪正挂扶桑樹。」

烏陽:指太陽。亦喻昌明盛世。

▶ 《舊唐書•李密傳贊》:「烏陽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亂終逆。」

▶ 宋·蘇軾《李太師墓志》:「無疆之休,以來本世……如誼、仲舒,烏陽是逢。」

九烏:九個太陽。傳說日中有三足烏,因以烏指代太陽。

▶ 《淮南子•俶真訓》「雖有羿之知,而無所用之」漢·高誘注:「是堯時羿善射,能一日落九烏。」

▶ 南朝·梁·劉孝威《結客少年場行》:「近發連雙兔,高彎落九烏。」

九日:九個太陽。古代神話,謂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堯使后羿射之,中九日。見《楚辭•招魂》、《山海經•海外東經》。

▶ 三國·魏·曹植《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於天皇。」

▶ 晉·傅玄《雜詩》:「暘谷發清曜,九日棲高枝。」

▶ 清·顧炎武《書女媧廟》詩:「彎弓不射九日落,蒼蒼列象生毛羽。」

九曜:道教語。日的別稱。

▶ 《雲笈七籤》卷八:「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無影,呼日名為九曜。」

九輪:指上古傳說中的九個太陽。

▶ 唐·韓愈《游青龍寺贈崔補闕》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

▶ 孫汝聽全解:「《淮南子》曰:‘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烏皆死。’九輪謂九日車輪也。」

九陽:太陽。

▶ 《後漢書•仲長統傳》:「沆瀣當餐,九陽代燭。」

▶ 李賢注:「九陽,謂日也。」

▶ 明·劉基《淮南王》詩:「虹蜺繽紛夾綵斿,上窺九陽下六幽。」

乾曜:太陽。

▶ 《元史•后妃傳一•順帝后答納失里》:「月之道循右行,明同貞於乾曜。」

雲日:雲和日。有時偏指日光。偏指太陽。

▶ 唐裴迪《茱萸沜》詩:「雲日雖迴照,森沈猶自寒。」

▶ 宋·蘇軾《巫山》詩:「徘徊雲日晚,歸意念城市。」

亭曈:旭日,初出的太陽。

▶ 唐·馮宿《初日照冰池賦》:「日生東方,冰滿池塘,以涸沍之寒質,承亭曈之曉光。」

天日:天空和太陽,有時偏指太陽。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款心赤實,天日是鑒。」

▶ 唐·杜牧《阿房宮賦》:「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 清·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雲霓在望,海澨歡騰。天日重光,神人喜溢。」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三章:「部隊從遮蓋天日的森林中,日夜行進。」

天陽:指太陽。

▶ 《法苑珠林》卷七:「日為天陽,火為地陽,地陽上昇,天陽下降。」

▶ 唐·韓愈《送無本師歸范陽》詩:「天陽熙四海,注視首不頷。」

太陽:日的通稱。

▶ 《漢書•元帝紀》:「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 顏師古注:「太陽,日也。」

▶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幽陽:指初升的太陽。因陽光微弱,故名。

▶ 唐·陳子昂《感遇》詩之一:「微月生西海,幽陽始化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一說指月。

▶ 明·楊慎《丹鉛總錄•詩話•幽陽》:「陳子昂詩:‘微月生西海,幽陽始化昇。’月本陰也,而謂之幽陽;三五陽也,而平明已缺。此語亦道家說,坎為月而中滿,女本陰也,而為嬰兒之理也。」

扶桑: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亦代指太陽。

▶ 《楚辭•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 王逸注:「日出,下浴於湯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 晉·陶潛《閑情賦》:「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 逯欽立校注:「扶桑,傳說日出的地方。這裏代指太陽。」

▶ 明·凌雲翰《關山雪霽圖》詩:「扶桑飛上金畢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 清·顏光敏《望華山》詩:「天雞曉徹扶桑湧,石馬宵鳴翠輦過。」

扶木:扶桑。日出處。亦指太陽。

▶ 漢·劉楨《大暑賦》:「羲和總駕發扶木,太陽為輿達炎燭。」

▶ 南朝·宋·謝靈運《順東西門行》:「出西門,眺雲間,揮斤扶木墜虞泉。」

▶ 《隋書•音樂志下》:「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

日烏:太陽。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

▶ 唐·方干《感時》詩之二:「日烏往返無休息,朝出扶桑暮卻迴。」

▶ 前蜀·杜光庭《招友人游春》詩:「難把長繩繫日烏,芳時偷取醉功夫。」

日體:太陽的本體。

▶ 《宋書•禮志一》:「合朔之時,或有日掩月,或有月掩日。月掩日,則蔽障日體,使光景有虧,故謂之日蝕。」

▶ 《元史•天文志一》:「﹝至元﹞二十九年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有物漸侵入日中,不能既,日體如金環然。」

日君:指太陽。喻君主。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日君月妃,煥赫婐㛂。」

日頭: 太陽。

▶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暗去也沒雨,明來也沒雲。日頭赫赤赤,地上絲氳氳。」

▶ 宋·楊萬里《山村》詩之二:「歇處何妨更歇些,宿頭未到日頭斜。」

▶ 《儒林外史》第六回:「直到日頭平西,不見一個吹手來。」

▶ 峻青《海嘯》第二章:「小于,你看,日頭落下去了,天快黑了,咱們就要出動了。」
日宮:指太陽。

▶ 唐高宗《謁大慈恩寺》詩:「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 唐·周利用《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山豫乘金節,飛文煥日宮。」

日影:指太陽。

▶ 《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

▶ 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鳳凰見》:「鳳為日影所照,則有二大鳥更迭盤旋庇廕之,至日入則下。」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摺:「天色晴了,日影兒出來也。我趕程途去,便索長行。」

日御/日馭/羲御/炎御:古代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名羲和。指太陽。

▶ 《楚辭•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漢·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 南朝·宋·顏延之《赤槿頌》:「日御北至,夏德南宣。」

▶ 南朝·梁·沈約《梁甫吟》:「龍駕有馳策,日御不停陰。」

▶ 隋·江總《芳林園天淵池銘》:「曉川漾碧,如日御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輪之馳水府。」

▶ 隋·盧思道《從駕經大慈照寺》詩:「日馭非難假,雲師本易憑。」

▶ 前蜀·韋莊《立春》詩:「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吹。」

▶ 清·金農《憩王屋山後十方院》詩之二:「大椿靈餌話堯年,鍊液升煙日馭前。」

▶ 黃瀾《送李生孟敻留學美利堅》詩:「星精倚馬憂天墜,日馭揮戈上地平。」

▶ 唐·王勃《九成宮頌》:「應雷駢而出豫,蒼帝其時;面炎馭而思和,朱明不遠。」

日晶:指太陽。

▶ 唐·柳宗元《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紵》:「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

日轂:太陽。

▶ 宋·范成大《丙戌閏七月九日與王必大登姑蘇臺避暑》詩:「炎官扶日轂,輝赫不停運。」

▶ 元·柳貫《次韻魯恭政觀潮》之一:「日轂行天淪左界,地機激水出東溟。」亦指帝王的車駕。

▶ 宋·華鎮《次韻和曹公衡山行》:「拂掠朱鸞毛羽輕,朗聽日轂聲鍧鍧。」

日母:太陽。亦指東方日出之處。

▶ 《文選•枚乘<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 李善注:「調流觀覽而窮,然後歸神至日所出也。

▶ 《春秋內事》云:‘日者,陽德之母。’」

日珠:指太陽。

▶ 唐·皇甫湜《出世篇》:「西摩月鏡,東弄日珠。」

▶ 宋·蘇轍《次韻子瞻游羅浮山》:「天樞旋結日珠重,人寰下視鴻毛輕。」

日球:太陽。

▶ 《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試問日球在天,是動的呢,是不動的呢?月球繞地,是人人曉得的了。」

日精:指太陽。

▶ 晉·葛洪《抱樸子•金丹》:「若取九轉之丹,內神鼎中,夏至之後,爆之鼎熱,內朱兒一斤於蓋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

▶ 宋·梅堯臣《苦雨》詩:「晝不見日精,夜不見月魄。」

日規:日晷。古代測日影定時刻的儀器。亦以指太陽。

▶ 唐·柳宗元《問答•晉問》:「當空發耀,英精互繞,晃蕩洞射,天氣盡白,日規為小,鑠雲破霄。」參見「日晷」。

日鏡:指太陽。

▶ 《魏書•彭城王勰傳》:「臣非所以惡華捐勢,非所以辭勤請逸,正希抑成陛下日鏡之明,下念愚臣忘退之禍。」

▶ 唐太宗《執契靜三邊》詩:「執契靜三邊,持衡臨萬姓。玉彩輝關燭,金華流日鏡。」

日陽:太陽。

▶ 《詩•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唐·孔穎達疏:「云生於朝陽者,以其早見日陽被溫仁之氣。」

日魂:道教語。指陽神。語本《參同契》卷中:「陽神日魂,陰神月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亦指太陽。

▶ 唐·皮日休《早春以橘子寄魯望》詩:「剖似日魂初破後,弄如星髓未銷前。」

▶ 唐·司空圖《注愍征賦述》:「日魂慘澹,鬼哭荒叢。」

暘烏:太陽。古代神話雲日中有烏,故稱太陽為「暘烏」。

▶ 唐·韓愈《訟風伯》:「暘烏之仁兮,念此下民,閟其光兮,不鬥其神。」

▶ 元·方回《和陶淵明<飲酒>詩》之二十:「風雨驟冥晦,暘烏出還新。」

明光:日光。亦指白日,太陽。

▶ 南朝·宋·鮑照《學劉公幹體》詩之五:「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

▶ 南朝·梁武帝《東飛伯勞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羅幃綺帳脂粉香。」

晴曦:日光;太陽。

▶ 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引李明通《紅梅》詩:「怒艴不顧殺氣橫,忠赤自與晴曦親。山林著汝吾未許,絳衣朱襮鏖緇塵。」

▶ 《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濃雲欲雨……午間風轉西南,遂見晴曦。」

曒日:白日,明亮的太陽。

▶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四十:「曒日布炎精,素月垂景輝。」

▶ 晉·孫綽《游天臺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櫺,曒日炯晃於綺疏。」

▶ 《南齊書•蕭穎胄傳》:「賞罰之信,有如曒日,江水在此,余不食言。」

曜靈:太陽。

▶ 《楚辭•天問》:「角宿未旦,曜靈安藏?」王逸注:「曜靈,日也。」

▶ 《魏書•術藝傳•張淵》:「魯陽指麾,而曜靈為之回駕。」

▶ 清·劉大櫆《祭左和中文》:「煒曜靈之出湯谷兮,羲·和狂馳而不輟。」

▶ 劉半農《歐洲花園》:「今不幸而敗……豈吾永永不能更見曜靈之光耶?」

朝光:指朝陽或太陽。

▶ 唐·孟郊《寄張籍》詩:「夜鏡不照物,朝光何時昇。」

▶ 劉師亮《續青羊宮花市竹枝詞》:「邀邀約約踏春行,難得朝光陡放晴。歸去大家休性急,今年通夜不關城。」

朱明:太陽。

▶ 《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

▶ 王逸注:「朱明,日也。」

▶ 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之六六:「朱明不相見,奄昧獨無侯。」

▶ 明·王世貞《天門開》詩:「朱明曜以東起,纖阿迫以西垂。」

朱炎:太陽,烈日。

▶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開建陽則朱炎艷,啟金光則清風臻。」

▶ 劉良注:「朱炎,日也。」

▶ 唐·杜甫《雨》詩:「白谷變氣候,朱炎安在哉。」

▶ 清·黃景仁《客齋偶成》詩:「到處蝸廬感滯淹,曉涼差喜失朱炎。」

朱陽:日,太陽。

▶ 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左朱陽以舉麾兮,右玄陰以建旗。」

▶ 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是以朱陽登而九有照,紫泉清而萬物睹。」

▶ 清·黃鷟來《雨中感懷》詩:「朱陽藹江郭,首夏漸和柔。」

極陽:指太陽。

▶ 《漢書•李尋傳》:「日數湛於極陽之色。」

▶ 顏師古注引張晏曰:「眾陽之宗,故為極陽也。」

渴烏:猶金烏。太陽。

▶ 譚作民《噩夢》詩:「飛廉馳,渴烏駛,六合惛瞢萬山紫。」

濯曜羅:道教語。太陽的別名。

▶ 《雲笈七籤》卷二一:「九天真人,呼日為濯曜羅。」

火日:太陽。

▶ 《晉書•紀瞻傳》:「是以金水之明內鑒,火日之光外輝。」

火精:太陽。

▶ 漢·王充《論衡•說日》:「夫日,火之精也;月,水之精也。」

▶ 唐·韓鄂《歲華紀麗•日》:「日,火精。」

▶ 唐·李白《上云樂》詩:「云見日月初生時,鑄冶火精與水銀。」

▶ 王琦注引《淮南子》:「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

火輪:指太陽。

▶ 唐·韓愈《桃源圖》詩:「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

▶ 宋·楊萬里《三辰硯屏歌》:「君不見八月十五夜向晨,東方亭亭升火輪。」

▶ 清·黃景仁《苦暑行》:「火輪杲杲懸中天,下鑠大地生青煙。」

火鏡:亦作「火鑑」。指太陽。

▶ 《南齊書•天文志贊》:「陽精火鏡,陰靈永存。」

▶ 《西游記》第二十回:「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

▶ 清·陳維崧《風入松•苦暑戲與客語》詞:「炎炎火鏡正燒空,避暑苦無從。」

火陽:太陽。

▶ 《藝文類聚》卷九一引《春秋說題辭》:「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

靈烏:指太陽。相傳太陽中有三足烏,故稱。

▶ 唐·楊炯《渾天賦》:「天雞曉唱,靈烏晝踆。」

▶ 閩·徐夤《日月無情》詩:「三尺靈烏金借耀,一輪飛鏡水饒清。」

靈景:日景,太陽光。亦指太陽。

▶ 《文選•左思<詠史詩>之五》:「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呂向注:「靈景,日景也。」

▶ 《宋史•樂志七》:「靈景舒光,飛龍旋軌。」

靈輝:亦作「靈暉」。太陽。

▶ 《文選•陸機<演連珠>之六》:「靈輝朝覯,稱物納照。」 李周翰注:「靈輝,日也。」、

炎日:炎熱的太陽。

▶ 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連日重陰,人謂必雨,一日驟晴,炎日赫然。」

▶ 元·朱希晦《納涼》詩:「深林翳炎日,萬壑來天風。」

▶ 鄒韜奮《萍蹤憶語》二八:「由窗口望見炎日當空,烈光四射。」

炎燭:指太陽。

▶ 三國·魏·曹丕《孟津》詩:「曜靈忽西邁,炎燭繼望舒。」

炎精:指太陽。

▶ 《宋書•武帝紀下》:「近炎精亢序,苗稼多傷。」

▶ 唐·蕭穎士《游馬耳山》詩:「我來疑初伏,幽路無炎精。」

烈日:炎熱的太陽。

▶ 《南史•齊紀下•東昏侯》:「戔取細草,來植階庭,烈日之中,至便焦燥。」

▶ 唐徐夤《西寨寓居》詩之二:「烈日不融雙鬢雪,病身全仰竹枝笻。」

▶ 宋·蘇轍《晉論》:「譬如山林之人生於草木之間,大風烈日之所咻,而霜雪饑饉之所勞苦。」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貧家種麥數畝,資以活命,烈日中婦姑辛苦。」

燭龍: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說其張目(亦有謂其駕日、銜燭或珠)能照耀天下。借指太陽。

▶ 唐·李邕《日賦》:「燭龍照灼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

▶ 明·謝讜《四喜記•喜逢甘雨》:「望長空燭龍燄消,長驅旱魃師碧濤。」

玄暉:指太陽。

▶ 《文選•陸雲<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玄暉峻朗,翠雲崇靄。」 呂延濟注:「玄,天;暉,日。」

▶ 《雲笈七籤》卷九八:「良德映玄暉,穎拔粲華蔚。」

瑞日:象徵吉祥的太陽。

▶ 唐·廣宣《早秋降誕日獻壽應制》詩之一:「繞殿祥風起,當空瑞日懸。」

▶ 宋·楊無咎《傾杯•上梁帥上元詞》詞:「瑞日凝暉,東風解凍,峭寒猶淺。」

▶ 明·王洪《瑞象賦》:「瑞日照耀,榮光昭宣。」

▶ 《群音類選•青蓮記•明皇賞花》:「邀歡偶幸紅亭上,金宮瑞日初長。」

璧日:對太陽的美稱。

▶ 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璧日揚精,景雲麗色。」

▶ 《陳書•高祖紀上》:「長彗橫天,已徵布新之兆;璧日斯既,寔表更姓之符。」

白日:太陽;陽光。

▶ 《楚辭•九辯》:「白日晼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減毀。」

▶ 漢·王粲《登樓賦》:「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 《南史•蘇侃傳》:「青關望斷,白日西斜。恬源靚霧,壟首暉霞。」

▶ 唐·韓愈《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詩:「雲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 清·黃鷟來《送田月樞歸隱王屋》詩:「層林翳遠空,白日忽西匿。」

白景:太陽。

▶ 唐·李賀《古悠悠行》:「白景歸西山,碧華上迢迢。」 王琦彙解:「白景,日也。」

皎日:明亮的太陽。古多用於誓辭。

▶ 三國·魏·曹植《黃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賞,於疏必與;罪之宜戮,在親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 明·沈鯨《雙珠記•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貴,決不有負,指皎日昭昭為證。」

▶ 清·黃叔威《贈陳夢雷古詩》之六:「皎日方寸心,萬古經乾坤。」

睿日:神聖的太陽。

▶ 明·梅鼎祚《玉合記•拒間》:「三方保障,似群星拱北,睿日當陽。」

祥輪:指太陽。

▶ 唐·駱賓王《詠雪》:「含輝明素篆,隱跡表祥輪。」 陳熙晉箋注:「祥輪,日也。」

素日:猶白日。指明亮的太陽。

▶ 晉·傅玄《三光篇》:「素日抱玄烏,明月懷靈兔。」

紅日:太陽。因其放射出紅色光輝,故稱。

▶ 唐·王建《宮詞》之一:「蓬萊正殿壓金鼇,紅日初生碧海濤。」

▶ 南唐·李煜《浣溪沙》詞:「紅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獸。」

▶ 宋·晁補之《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詞:「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

織烏:借指太陽。因太陽每日東升西落,如織梭之往來,故稱。烏,太陽的代稱。

▶ 《全唐詩》卷八六五載《襄陽旅殯舉人詩》:「流水涓涓芹努芽,織烏西飛客還家。」

▶ 宋·蘇軾《和陶<貧士>》之一:「青天無今古,誰知織烏飛。」

▶ 清·趙翼《苦熱》詩:「雷公伏藏雨師避,惟有織烏當空恣騰擲。」參閱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五。

羲和: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駕御日車的神。一說是太陽的母親。代指太陽。

▶ 《後漢書•崔駰傳》:「氛霓鬱以橫厲兮,羲和忽以潛暉。」

▶ 李賢注:「羲和,日也。」

▶ 晉·葛洪《抱樸子•任命》:「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羲庭:太陽的別稱。

▶ 南朝·宋·謝莊《宋孝武帝哀策文》:「羲庭薄蝕,紫路流飛。」

羲曜:太陽的別稱。

▶ 《晉書•后妃傳論》:「方祇體安,儷乾儀而合德;圓舒循晷,配羲曜以齊明。」

羲輪:太陽的別稱。

▶ 宋·阮閱《詩話總龜》卷十二引《玉堂詩話》:「楊黎州《自遣》云:‘天上羲輪都易識,人間堯曆自難逢。’」清·黃景仁《送春》詩之三:「玉虯高駕倘見招,急叱羲輪出平旦。」

羲陽:太陽的別稱。

▶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二一:「於心懷寸陰,羲陽將欲冥。」

▶ 晉·陸雲《答兄平原詩》:「羲陽趣駕,炎華電征。」

翔陽:太陽。

▶《文選晉木玄虚(華)海賦》:「若乃大明㩠轡於金樞之穴,翔陽逸駭於扶桑之津。」注:「翔陽,日也。《淮南子》曰:『日,陽之主也。』日中有烏,故言翔。」

燿靈/耀靈:指太陽。亦喻指皇帝。

▶ 《後漢書•張衡傳》:「淹棲遲以恣欲兮,燿靈忽其西藏。」

▶ 李賢注:「燿靈,日也。」

▶ 三國·魏·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燿靈匿景,繼以華燈。」

▶ 《楚辭•遠游》:「恐天時之代序兮,耀靈曄而西征。」

▶ 南朝·梁·江淹《拜中書郎謝表》:「仕通物任,官登郎掾,此實耀靈之私照,而微臣之厚幸也。」

▶ 明·吳承恩《廣壽》:「嘉靖甲寅朱夏仲月,纖阿既望,耀靈再閱,陰陽辨而欲寧,天地交而成節。」

赤烏:金烏。亦代指太陽。

▶ 《初學記》卷三十引三國·吳·薛綜《赤烏頌》:「赫赫赤烏,惟日之精。」

▶ 唐·白居易《勸酒》詩:「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

▶ 《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到了那赤烏當午的時候,一輪火傘當空,無半點雲翳。」

▶ 清·趙翼《毒暑》詩:「毒暑今年甚,當空煽赤烏。」

赤鴉:指太陽。

▶ 唐·聶夷中《往京寄同志》詩:「白兔落天西,赤鴉飛海底。」

赤龍:比喻太陽。

▶ 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赤龍黑烏燒口熱,翎鬣倒側相搪撐。」

▶ 清·魏源《道中雜言》詩之四:「羲和鞭赤龍,夙駕扶桑巔。」

赤萍:《孔子家語•致思》:「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後因以「赤萍」指太陽。

▶ 宋·梅堯臣《題滿公僧錄西明軒》詩:「赤萍纔落鄧林外,青銅半磨傍露明。」

赬玉盤/赬盤/赤瑛盤:赤色的玉盤。比喻太陽。

▶ 唐·李賀《春歸昌谷》詩:「誰揭赬玉盤,東方發紅照。」 叶蔥奇注:「赬玉盤,指太陽。」

▶ 明·袁宏道《放言效白》詩之三:「夢去幾番登岳頂,扶桑清水浴赬盤。」

▶ 宋·楊萬里 《初曉明朗忽然霧起已而日出光景奇怪》詩: “高懸赤瑛盤, 不計丈尺許。 下照空濛間, 紅光貫輕素。”

赫曦:亦作「赫羲」。亦作「赫爔」。指太陽。

▶明·宋濂《录䱷人申鮮生辞》:「卑則抵重淵,高則凌赤曦。」

踆烏:古代傳說有三足烏居於太陽中。

▶ 《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

▶ 高誘注:「踆,猶蹲也。謂三足烏。」後因以「踆烏」借指太陽。

▶ 唐·黃滔《秋色賦》:「踆烏減赫,顧兔添明。」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膠州·法南墅嘗偕一友登日觀……既而踆烏湧上,南墅謂其友曰:‘太陽真火,故入水不濡也。’」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壯哉勁氣亙天,踆烏退舍。」

軒龍:借指太陽。

▶ 《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日乘車駕以六龍。」後用為皇帝的代稱。

▶ 明·李東陽《太皇太后輓歌詞》之十:「桂兔秋逾好,軒龍晚更輝。」

▶ 明·王廷相《雅述•下篇》:「當其時,南交叛逆,軒龍易位,敕使旁午,頻泛西洋,曾無一語。」

輪形:指太陽。

▶ 唐·柳宗元《迎長日賦》:「璧影始融,麗景才凝於城闕;輪形尚疾,斜暉未駐於康莊。」

鬱華:古代傳說中的太陽神。

▶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天》引《七聖記》:「鬱華赤文,與日同居,結鄰黃文,與月同居,皆日月之神名。」亦稱「鬱儀」。

▶ 《黃庭內景經•高奔》:「高奔日月吾上道,鬱儀、結璘善相保。」

▶ 梁丘子注:「鬱儀,奔日之仙。」

▶ 唐·吳筠《步虛詞》詩之三:「三宮發明景,朗照同鬱儀。」

▶ 宋·蘇軾《游羅浮山示兒子過》詩:「南樓未必齊日觀,鬱儀自欲朝朱明。」

酷日:指炎熱的太陽。

▶ 《水滸傳》第二九回:「飄飄酒旆舞金風,短短蘆簾遮酷日。」

金畢逋:即金烏。太陽。「畢逋」合音為「烏」。

▶ 明·楊慎《南中曉寒曲》:「夜凍玉樸遫,朝寒金畢逋。」

金烏: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因用為太陽的代稱。

▶ 漢·劉楨《清慮賦》:「玉樹翠葉,上栖金烏。」

▶ 唐·李涉《寄河陽從事楊潛》詩:「金烏欲上海如血,翠色一點蓬萊光。」

▶ 元·武漢臣《馮玉蘭》第二摺:「看東溟漸升玉兔,早西山墜盡金烏。」

▶ 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絕句》之二:「燭影搖紅人未散,金烏騰彩已三竿。」

金鴉:金烏。指太陽。

▶ 唐·韓愈《送惠師》詩:「金鴉即騰翥,六合俄清新。」

▶ 韓醇注:「金鴉,日也。」

▶ 宋·楊萬里《早入東省殘月初上》詩:「金鴉飛上天,吐出紅龍麟。」

▶ 清·姚鼐《新城道中書所見》詩:「大霧被野天為遮,海東遏不翔金鴉。」

闓陽:太陽。

▶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五•唐享昊天樂》:「乾儀混成沖邃,天道下濟高明。闓陽晨披紫闕,太一曉降黃庭。」

▶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唐祀圓丘樂章》:「闓陽播氣,甄耀垂明。」

陽烏:神話傳說中在太陽裡的三足烏。

▶ 《文選•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陽烏迴翼乎高標。」

▶ 李善注:「《春秋元命包》曰:‘陽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南朝·陳·徐陵《丹陽上庸路碑》:「陽烏馭日,寧懼武賁之弓;飛雨彌天,無待期門之蓋。」

▶ 唐·李白《上雲樂》:「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因用以借指太陽。

▶ 《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元帝《郢州晉安寺碑銘》:「落霞將暮,鮮雲夕布,峰下陽烏,林生陰兔。」

陽光:指太陽。

▶ 唐·劉禹錫《觀市》:「交易而退,陽光西徂。」

▶ 唐·柳宗元《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詩:「陽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原注:「陽光,謂日。」

谢邀,别称金乌、白驹、曦和、金轮……(除了金乌我知道,其他百度的 )

朱曦, 我表弟真的叫朱曦,我不骗人

这个问题,老实说,我不知道。抱歉